围捕

La rafle,巴黎血色围城,The Round Up

主演:让·雷诺,梅拉尼·罗兰,加德·艾尔马莱,拉法埃尔·阿贡吉,雨果勒佛德茲,Joseph Weismann,Mathieu Di Concetto,Romain Di Concetto,Oliver Cywie,西尔维·泰斯蒂,安妮·波诺什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匈牙利语言:法语,德语,意第绪语年份:2010

《围捕》剧照

围捕 剧照 NO.1围捕 剧照 NO.2围捕 剧照 NO.3围捕 剧照 NO.4围捕 剧照 NO.5围捕 剧照 NO.6围捕 剧照 NO.13围捕 剧照 NO.14围捕 剧照 NO.15围捕 剧照 NO.16围捕 剧照 NO.17围捕 剧照 NO.18围捕 剧照 NO.19围捕 剧照 NO.20

《围捕》剧情介绍

围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11岁的小约瑟夫(约瑟夫·魏斯曼 Joseph Weismann 饰)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盛夏六月的一个清晨,小约瑟夫穿着一件胸口缝着黄色小星星的衣服,正要兴致冲冲地去上学。旧货商邻居鼓励他好好上课,而面包师傅却开他玩笑。他的犹太小伙伴和他的家人在蒙马特高地学习和生活。即使这是块被占领的法国区域,他们仍然得到了暂时的庇护。然而这短暂的幸福和宁静,很快就崩塌了。 1942年7月16日早上,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冬季自行车赛车场里,一万三千名受害者被凶残的虏获在一起,准备运往波纳·拉·罗兰德集中营。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骗骗”喜欢你小大人清醒梦之马桶睡美人好莱坞巨猿曾经的我们沉睡的巨人终物语(下)告白实行委员会:嫉忌的答复晚安艾普儿夺命金字塔马兰花开夏目友人帐:石起和可疑来访者比佛利山超级警探4偷心上流上国赋图书馆员:所罗门王的宝藏乐坛毒舌嗡嗡鸡第二十五季铁路劳工触不到的恋人大地母亲杀人者的难堪内衣少女我的六次元男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毕业作品双生灵健听女孩画梦师传奇水下之秘季风婚宴

《围捕》长篇影评

 1 ) 人性的善与恶

看前稍微迟疑了几秒钟,怕是部虐心的法西斯屠杀血腥片。

二战题材片层出不穷,优秀的导演一直在另辟蹊径一直在努力超越,因此有了1972年完成的1942年的夏天,1991年的地中海,1997年的美丽人生,2001年的上尉的曼陀林,2002年的钢琴师,2008年的朗读者,2009年的无耻混蛋。

这几部都是我尤其喜欢的二战片,优秀在于不同角度之表达,好几部看了电影不过瘾,还特意找来原著深度挖掘。

除了无耻混蛋刻意表达血腥外(However血腥场面是用YY的形式反映的,德国刽子手们被砍头被削头皮被挖眼睛,拍手叫绝大快人心),其余的几部片子都尽量回避了种族屠杀的场面,以反映战争时期的爱情亲情为主,或表现犹太人的乐观豁达,或者是坚韧勇敢。

可喜的是这部片子又有了人性的突破,而且人性的表达异于之前对于犹太人的自身悲惨遭遇或者战乱时期的爱情亲情描述,而是对慈悲心的深度挖掘,同时一笔带过的对比了人性善恶。

法国维希政府的那段丑恶的傀儡历史在2009年前一直被包裹得很严实,2009年2月16日,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正式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政府曾大规模将犹太人遣送至德国纳粹集中营,并对此道歉。

这部片子在法国政府首次承认历史耻辱之后应运而生,导演对傀儡政府的表达很大胆。

影片一开始很美好,法国仿若庇护犹太人的大家园,在德国波兰战事如火如荼之时,犹太人能够在法国生活无疑是幸运的,在灿烂阳光与无忧笑容之外,隐隐的忧郁与担忧也仅仅通过小约瑟夫姐姐的眼睛表达出来,但是爸爸一直坚信法国政府会继续保护他们,大多数法国人的仁义善良友好让寄人篱下的犹太人有理由相信法国政府不会抛弃他们,孰知维希政府未经反抗便已屈服。

法国导演的犀利从希特勒与部下的随意交谈中透露出来,让人汗颜。

原话记不完全,大意是与西班牙的拼死抵抗不愿交出犹太人相比,法国政府的软弱真是弱爆了。

反之,越是凶残的杀戮者越是崇敬勇敢反抗的民族。

与维希政府助纣为虐相对应的是大多数法国普通民众的善良美好,Melanie Laurent一出场就那么圣洁美丽,她扮演的护士眼神坚定勇敢,是在1942年7月那次事件中有良知的法国人代表。

除外还有消防队的士兵们,有意放走犹太女孩的体育场警卫,通风报信泄漏机密的警员,奔走相告撕声力竭的房东奶奶,还有那个想要掩护邻居小孩却没有骗过士兵的善良太太,央求妈妈带走邻居弟弟的孩子。

1942年7月16日,消失在巴黎晨曦里的7000个犹太幸运儿,历史的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人性的光辉,那是黑暗中的微弱光亮,可贵,温暖。

围捕是反映犹太集中营的电影里最少暴力的一部,虽然叙事手法显得结构不够紧凑,中部有些拖沓,让雷诺与Laurent的含蓄感情有些多余,希特勒家庭的穿插对比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

但是总归是部另辟蹊径的好片,街头巷陌帮助过犹太人逃亡的巴黎市民应该让人牢记。

(备注:经查百度,法国的“正义者”在二战期间帮助法国四分之三的犹太人逃脱了被送往纳粹集中营的悲惨命运,法新社统计,法国有2725人在战后因帮过犹太人而被以色列授予“国际正义者”称号,人数仅次于波兰和荷兰。

法国目前尚有200多名“国际正义者”健在。

)助人者人恒助之,碰巧今日看到一则沈阳老板找寻并报恩21年前行善陌生阿姨的新闻,施恩与受恩者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让人温暖。

(GS原创于2014年10月8日,成都。

 2 ) la rafle

本来是与老师给我的阅读材料有关,在上课的时候看了预告片,觉得还不错,便特地去看了。

果然是部赚眼泪的电影。

利用孩子和亲情作为整部电影的主线,无疑是让人内心最诚挚强烈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被激发出来。

孩子的纯真善良,父母的温情关爱,还有好心的巴黎人的帮助,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当孩子与父母分离时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传来,我还是忍不住留下眼泪,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

片尾,小男孩见到护士时,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只有一双哀怨的,孤独的,害怕的眼睛,看着曾经关爱过他的护士,泪水涌出,我真是心都在痛,是怎样的残酷,把这个可爱的小孩的童年撕碎了,可怜他都算是个幸运的人,因为他在失去了母亲和哥哥之后,竟然走出了那入地狱般的黑暗世界,他是个幸存者。

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也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3 ) 一个生命如何能杀害另一个生命?

每天打开新闻,总是会听到,看到太多杀戮地信息。

好像生命从什么开始变得如此轻,轻易就是这么消失了?

我无法想象他为什么能让刀就这样落下?

始终记得影片里的场景,希特勒一边看着德国孩子的欢笑,一边下令屠杀犹太孩子。

同样的天真,同样的可爱,仅仅因为他们的民族!

所幸还有许多人在关心,那个美丽的女孩,那个消防队长……或许世界有恶,才有了美的存在吧。

 4 ) .............................

敢对反思二战的电影下恶评的人都得三思,所以这个题材本身是讨巧的。

《辛德勒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儿》,《朗读者》能想起来的这几部都从截然不同的层面表现这场人间惨剧。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题材,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反思的深度不敢妄言,但是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看么,感人么。

     而这部电影机会恰恰是没走任何弯路地极尽煽情之能事。

影片讲的是1942年法西斯对巴黎城内犹太人的那次大围捕,表现作为法西斯同谋的法国警察围捕在城中生活的普通法国人,以及这场劫难之下的诸多人性缩影,友邻之爱,家庭之爱,还有有良心的小护士对犹太人的同情帮助。

  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是无功无过的,没有让人能记住的个人,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角儿也都是异常脸谱化。

影片中有打了几分钟酱油的让雷诺和因为《无耻混蛋》爆红的mélanie laurent但是风头更健的还是那三个可爱的孩子,尤其是那个讲话奶声奶气的nono.   孩子虽是很难掌控的演员,可同时也是最好的催泪弹。

不禁让人想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儿》里面的那对小朋友,当两个小朋友一脸无邪的走进焚化炉的时候,我的心都快碎了

 5 ) 维希政权对犹太人所犯之恶

若非被某公号小编安利这部电影,断然不知犹太人二战期间在法国经历。

和波兰比起来,法国简直是犹太人的天堂。

诺诺母亲说。

现实却是,维希政权和纳粹沆瀣一气。

女护士的话是,一丘之貉。

三人会议,年轻的法国秘密警察头目说:一切由我们来组织。

希姆莱汇报说,事实证明,法国人比意大利的寡头政治和佛朗哥的独裁政权更好对付。

希特勒回应说,西班牙死命保护犹太人。

希姆莱回应:地中海人都容易感情用事。

(23分30秒处)他们夺走你的权利,却夺不走你的才能。

父亲安慰被禁止跳芭蕾的女儿。

街头贴出犹太人抵制法,禁止出入公共场合。

犹太人被称为不良分子。

希特勒把泰坦尼克号沉没也怪罪于犹太人,父亲的话。

护士学校校长介绍刚来的犹太同学说,各位,也许都听说过犹太人有尖耳朵,鹰钩鼻,还有其他这个那个的,如大家所见,和我们一样。

(5分30秒处)巡警对诺诺母亲说:这种时候你还生孩子?

围捕犹太人当日,也有普通法国民众幸灾乐祸,他们眼中的犹太人是寄生虫。

希姆莱汇报说,每天可以处理8000人。

希特勒回应说:烧成灰,不会透露死了多少人,也不会知道他们是男是女,或者是小孩。

(63分钟处)犹太人需要一块土地,一个国家。

让雷诺饰演的怀有复国主义的犹太医生说。

诺诺小演员漂亮。

有说剪辑混乱,我不这样看。

不管是德国人和法国秘密警察头目开会议,还是希特勒时不时在避暑胜地露面,甚至是对孩子表现出的友好,都起了很好的反衬效果。

比如围捕犹太人会议和犹太人日常生活是该同时有所反映。

 6 ) 那些杀人魔的心态—巴黎围城风暴

今天看到新闻,加拿大一名杀人魔把中国友人杀死并肢解,还悻悻然地放在网络上公开; 叙利亚上个月发生了大屠杀,不管被反对军还是叙政府,其中小孩和妇女也占大宗…希特勒更不用说了,数十万名犹太人在他手下死去。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人那么不尊重人的生命,为了政治利益、为了自己喜好、为了图一时的爽快,就把别人的生死在自己脚下践踏。

没错,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有人政治侵略、有人经济侵略、有人军事侵略,但侵略的动机是什么??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侵略者说道:我今天要杀死你们,因为你们是世界上最讨厌的民族; 我今天要把你们的钱全部放进自己的口袋,因为我比你们优秀,我值得享受最好的; 我今天要占领这个地方,因为我无止尽的贪欲,会把我引领到最美好的未来。

我一直相信人本着善念做事,一是自己心安,一是不会有太极端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一味地扩张自己的贪欲,在欲望不断满足的同时,所要承担的后果和报应,也是你无法想象的惨烈,想想希特勒,想想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电影拍了很多,大部份是霭霭内含光透露出些许人性的慈悲。

而巴黎围城风暴我并没有特别喜欢,但它的优点结合了生活与事件。

不像许多集中营的电影,描写集中营是多么多么恐怖,纳粹是如何如何没人性。

是的,这部电影结合了犹太人的生活,没有看到真正的死亡,反而更令人有想象空间。

像温温的开水叙事、描述,直到最后一刻还是这些临死犹太人的生活。

大人们要被送到毒气室的前一天,女护士送来了好吃的糖果,悠悠的音乐让每个人都想翩翩起舞。

记得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吗?每一个镜头不是让你哭就是让你笑,笑的时候畅快开怀、哭的时候痛彻心扉。

电影能调动人心是一件好事,除了娱乐、除了一点点感悟、除了能够唤起共鸣,我们能够从电影中得到的是一种人性的温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也许是一种激励,也许是一种释怀,也许是一种感同身受,但这些都是好事,都很营养—至少对我们的心灵而言。

我大力赞扬”美丽人生”,但我也对这部电影有着些许的感情。

小男孩在巴黎的生活,犹太人被围剿时邻居的慷慨(想把那些要被带走的小孩抓过来说不是犹太人),在冬季赛车场那几个消防队员救助没水喝的犹太人,当你看到消防栓打开,一个一个空杯接过来,忤逆着上级命令的消防队长,你会觉得他是伟大的英雄; 女护士即使昏倒也为这些在劳改营的犹太人争取权益…很可爱的一群人吧…但我只秉持着一种心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不仅仅是尊重,同样为人类,我们抱持着同样的食衣住行的基本需求、七情六欲的基本欲望、喜怒哀乐的基本情绪,这不是”较优”的人种所享有的特权。

自己不愿饿肚子,看着别人饿肚子没感觉吗? 自己不愿妻离子散,看着别人如此,不会难过吗? 自己不愿死,看着别人死,不会遗憾吗? 难怪叙利亚屠杀事件,让国际上许多国家伸出援手,我们不要唱高调说什么人道主义,看着别人,想想自己,你就会明白怎么回事了。

 7 ) 《围捕》:黑暗之中的光芒

2009年法国首次公开承认历史上的傀儡政权维希政府在二战时曾根据纳粹德国的意旨,把生活在法国的数万名犹太人送到了德国设立的集中营。

法国电影《围捕》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法国排犹运动的前期,在这个一度被视为禁忌的事件中,包括4000多名孩子在内的13000名犹太人被捕并被送往集中营,最后仅有25人生还。

而当年法德当局原计划逮捕的犹太人是20000多名,但是在很多有良知的法国人的帮助下不少犹太人逃脱厄运,可见即使再黑的黑暗之中也会有微弱的光芒。

和《辛德勒的名单》、《伪钞制造者》等大批反映犹太集中营事件的电影相比,《围捕》几乎没有多少展示排犹暴力的镜头,而重点放在了表现亲情和人性良善上面。

对于笼罩在片中人物身边的黑暗和心中的痛苦,导演有意使之边缘化和模糊化,但在这种被“温柔化”的氛围之下,影片的悲怆丝毫没减弱,同样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影片开始,在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旁,一名正在拍照的德国军人的相机镜头内突然闯入了一个小孩,他胸前的那颗黄色的星星让这名德国军人勃然变色,而随后影片中佩戴黄色星星的人越来越多,这预示着在1942年二战正酣的时候,在德国、波兰等犹太人惨遭屠戮的时候,法兰西曾被很多犹太人视为避难所。

尽管面包店的女老板表现出鲜明的排犹情绪,但是另外的很多法国人依然对犹太人友好,这让大多数犹太人有理由相信,这只是清晨的微风中偶尔带来的一两粒沙子而已,法国政府是不会抛弃他们的,与生存相比,这点委屈又算什么呢?

只是他们忘记了胸前的那颗星星是一个凶兆,一个和平宽容而富于人道主义的政府怎么会把同属上帝的子民人为地加以区分呢?

而种族主义的直接特征就是首先要把人群按照不同的种类做出严格的区分,佩戴了那颗星星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被标上价格标签一样,厄运只是早晚的事情。

于是,当影片中约瑟夫一家还在讨论法国政府会不会继续对他们友好的时候,维希政府和德国纳粹已经开始密谋围捕了。

少不更事的约瑟夫正在父母面前煞有介事地模仿希特勒的疯狂讲演时,画面突然一切换,立刻变成了真的希特勒的歇斯底里的讲演:消灭犹太人!

这应该是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一个镜头。

一边是犹太人寄人篱下但平静快乐的生活,另一边是邪恶力量的磨刀霍霍。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当军警们粗暴地破门而入时,覆巢之下再无完卵。

人性是不会彻底被湮灭的,即便是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候。

电影的后半段把重点放在了善良的法国护士莫诺(梅拉尼.罗兰)的身上,从这10000多名犹太被塞到冬季自行车赛场时,她就自觉地开始了人道主义行动,在让.雷诺扮演的犹太医生被限制了自由之后,这种行动一直持续到最后。

只是很多人还不相信这些犹太人的命运是死亡,毕竟种族灭绝是超过大多数人心理极限的事情,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上帝打了个盹,只可惜,上帝经常打盹,而且有时还一睡不起。

在围捕过程中,有人自杀有人逃走,在集中营中也有拳脚相加的暴力,也没有出现赤裸裸的处决犹太人的画面,但这丝毫不影响影片的震撼力。

影片以男孩约瑟夫和护士莫诺的感情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生离死别为重心,表现的是人性的良善以及围绕在这些感人力量周围的强大的邪恶力量。

我们看过很多反映犹太人在二战中的苦难经历的电影,我们只能远远地无比同情地看着那些无辜死去的生命,同时也惊愕而厌恶地看着实施这些暴力的刽子手,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真切地揣摩和理解对犹太人的那种仇恨到以至于非要从肉体上消灭他们的思想。

然而有一点可以明确,这绝非希特勒一个人的过错,希特勒只不过是反犹太群体中最疯狂最极端的一个代表罢了,他真正的作用在于推波助澜,倘若没有长久以来深埋于普通民众心中的仇视犹太人情绪,这样的人间惨剧是不会发生的。

尽管上帝教诲他的子民要仁爱,但是有时这只是教徒们挂在口齿之间的华丽词藻,当资源和欲望受到挤压时,他们就会把上帝的教诲抛到九霄云外去。

而就在不久前法国政府又开始驱逐吉普赛人了,只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文明的发现已经不允许太野蛮的方式,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惨剧而只是牢骚。

但是历史上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的疯狂灭绝实在太多了,心有余悸之外有时很难确定人性之中到底是善多一些还是恶多一些,唯一的希望是在人类的不断自省之中抑恶扬善。

《围捕》可能是反映犹太人集中营历史的电影暴力色彩最弱的一部,着力表现的是家庭和个体在历史的洪流里的无奈,在强大的政治力量面前,生命是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

影片中在室内自行车赛场中的一个长镜头中,充满了密密麻麻的犹太人,局促的空间压抑的气氛,庞大和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黑白的影像资料有一种无声无息的历史质感,透过天真的儿童的眼睛,将这种历史深处的罪恶又一次挖了出来。

如果《美丽人生》是笑中带泪的先喜后悲,那么《围捕》就是苦中作乐的先悲后喜,在战后,莫诺和死里逃生的男孩约瑟夫偶然重逢,历经劫难喜极而泣的场面充满了悲剧美,让影片在情感上更加丰润。

不断地唤醒记忆是这类电影的历史责任,历史的黑暗之中的光芒也同样需要有人知道。

 8 ) 无声

孩子与大人被迫分离,孩子懵懂的世界里存在着不安,孩子无辜的眼睛,面对画面的镜头,只让人觉得心酸。

大人们无力的反抗只有屈服于枪林弹雨的威逼下,对于一次又一次踏上火车,没有人知道哪里会是终点。

命运如此的残酷,战争!

何为战争,谁没有家人,没有孩子,没有妻子。

踏上火车的终点,无力的诠释,想要拯救,却无法做到。

最后幸免于难的的人,活着,却又是那么的悲伤。

孩子在旋转木马前,一直望着望着,不知道是在期待着什么,遗留下来的小孩童,似乎已忘却,他那无神的双眼却正在诠释着残忍。

这部片子,让人觉得愤恨,但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疼痛,似乎想着如果可以真想去狠狠抽打那些埋没良心的人。

为犹太人感到深深地沉痛,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幸福。

 9 ) 讽刺

又是一部关注二战中犹太人被迫害的电影,这次是法国人拍自己人抓自己人,所以还是有些不同之处。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不由暗想它的现实意义,今天把吉普赛人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种族进行放逐难道就比过去更为道德了么,而且理由也是惊人的相似,他们肮脏的血污染了我们的国家,这样的论点看似支撑了这一切,却让历史在阴影中哭泣。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种族以偏概全的论调是最为危险的,但事实上现实之中我们每天都在重复这种认知。

看到有人评论说电影里拍希特勒一家是为了反映出他有人性的一面,个人认为应该是用来和被送到毒气室的那些犹太家庭作比较吧。

有很多事情我们看不见或者不愿意去看,但这并不表示它们不存在。

 10 ) 你先煽给我看。

今天想去电影院,随机选中这部la rafle,没想到是剂猛料,看的时候全场不断有哭鼻抹泪的声音,这声源也包括了我自己敢对反思二战的电影下恶评的人都得三思,所以这个题材本身是讨巧的。

《辛德勒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儿》,《朗读者》能想起来的这几部都从截然不同的层面表现这场人间惨剧。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题材,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反思的深度不敢妄言,但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看么,感人么。

而这部电影机会恰恰是没走任何弯路地极尽煽情之能事。

影片讲的是1942年法西斯对巴黎城内犹太人的那次大围捕,表现作为法西斯同谋的法国警察围捕在城中生活的普通法国人,以及这场劫难之下的诸多人性缩影,友邻之爱,家庭之爱,还有有良心的小护士对犹太人的同情帮助。

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是无功无过的,没有让人能记住的个人,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角儿也都是异常脸谱化。

影片中有打了几分钟酱油的让雷诺和因为《无耻混蛋》爆红的mélanie laurent但是风头更健的还是那三个可爱的孩子,尤其是那个讲话奶声奶气的nono.孩子虽是很难掌控的演员,可同时也是最好的催泪弹。

不禁让人想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儿》里面的那对小朋友,当两个小朋友一脸无邪的走进焚化炉的时候,我的心都快碎了。

而同时想起南京南京的结尾,那个自杀了的日本兵惹来诸多非议。

想是导演这一步跨得太远,反思的力度稍微超前了点儿,还没把好人的事儿整明白就开始有同情敌人的嫌疑了,碰上口味叼又单纯的观众不就是自己找骂么?

骗观众的眼泪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那些眼高手低的导演同志们能整明白也挺好的了。

《围捕》短评

前半部分没看懂什么意思。后半部分才看懂。仅仅只是表现了纳粹的残忍和小孩的纯真,亲情,两者拿来对照!深度的是历史,电影很一般。。没啥感触。。

9分钟前
  • JIE
  • 较差

辛德勒 差距啊

10分钟前
  • happiness jun
  • 还行

三星半。记住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可以说是四平八稳的作品,从最柔软的地方入手,聚焦那些战争中的孩子们。故事讲清楚了,却没有太多刻画比较成功的人物,算是一个遗憾吧

1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法国人做走狗的时代!想起了现在的吉普赛人!

16分钟前
  • mark
  • 还行

生不逢时的二战犹太人

18分钟前
  • 终结者T-800
  • 力荐

为了阿黛尔看的。

23分钟前
  • 黑色大丽花
  • 力荐

总觉得过于琐碎,好在琐碎处有很多细节都展示出了人性的伟大,最后出来的勇敢的法国人民帮助隐藏了1万多名犹太人本想呵呵,但是想想确实,恶心的是当时的傀儡政府,他们真是连在大街上帮助犹太少女隐瞒真实身份的妓女都不如。最后诺诺出来后泪奔了。。。

27分钟前
  • 九转大肠溜得滑
  • 推荐

落泪了,最后找到诺诺的时候感动了,诶……拍的也太美了

28分钟前
  • 潘西
  • 力荐

老幼妇孺所引起的怜悯弱化了二战的残酷,想想集中营的毒气,毛发,尸体,

32分钟前
  • 豆瓣071
  • 还行

只看得懂荷兰文字幕听得懂部分德语也看下来了。对二战片无抵抗力。。。

33分钟前
  • De Ajacied
  • 推荐

最后几分钟有点小湿润~~~

35分钟前
  • LOL
  • 推荐

平铺直叙的夸夸其谈,演员像跑龙套一样匆匆过场,二战的题材不知道拍没拍烂,这部是平庸至极。(配乐有一处还盗版面纱吧,= =)

36分钟前
  • 你的芝士
  • 还行

前面看不懂 差点没耐性看下去 后面还可以 小朋友很会演

41分钟前
  • EileenZhu
  • 还行

谁给你们权力这么做?

42分钟前
  • 闻人林
  • 还行

看这个的时候刚好日本9级地震,突然觉得不忍心 屠杀来前的日子

43分钟前
  • AntoniaHe
  • 力荐

....当男人没办法保护妻子 母亲没办法保护孩子....

45分钟前
  • vincent
  • 推荐

没有人性的种族灭绝,想起了南京大屠杀。

50分钟前
  • Tommy
  • 还行

沉默的力量。

51分钟前
  • ZEAL
  • 力荐

群体的犯罪找不到责任人,就像没人向叶文洁道歉。犹太平民曾经的遭遇当然值得同情,但这不是以色列拿来作恶的借口,可以说现实越是讽刺,越让人无法再直视同题材的电影。

56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力荐

虐杀任何一个犹太人,其他人也都在参与者。。。除了希特勒的鼓吹,还有那些种族主义者!!!

1小时前
  • 历史系败类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