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一个月前看的了,当时可能懒吧,但总想为这部片子写点什么,那怕只是一点。
但是对影片的印象有是有点模糊了。
不晓得为什么我会看到这么部片子,无论是片名,导演和演员都是我不熟悉的。
而且从海报上怎么看这都像一部韩国偶像剧,那样类型的不是我喜欢的。
随便说几句吧:电影的格调我很喜欢,一直是隐隐落落的,没有特别大的高潮部分。
而且镜头很多都是手提拍摄的。
所有的事物都在平淡中发生。
女主角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
少年时候发生的那件事,一定是影响了她的一生,包括如今的状态。
那姑且可以称做阴影吧,一生摆脱不了的。
无论你怎么坚强也好……女主角叫金智秀吗?
真是个迷人的女人。
最后,我好象看的时候被感动得落下过眼泪,好象而已。
一部无关爱情的电影。
一部一个人的电影。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看的。
今天突然想起。
女人贞慧是每天过着平淡生活的邮局女职员,在离邮局不远的地方就是她的住所,这里等待她的是平时在电视购物中心买来的东西和在楼底下捡来的一只小猫,这些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记得非常清楚,电影里有一个安静的星期天下午,她边和小猫玩耍边听阳台外面孩子们的嬉笑声,贞慧手里的绿色植物似乎在呼吸。
喜欢这样安静的感觉。
或者说,是平静。
一个人生活,是一种瘾。
直至今天,还不曾觉得寂寞。
相反,却祈求着下班后能够被世人遗忘,遗忘的彻底一点。
让我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可以光着脚丫子,穿着宽松的睡衣,一杯清水,或者一个美梦,度过每一天。
这部电影。
会让人放慢脚步。
轻轻呼吸。
这是部一看再看的片子.今晚又重温一遍.人当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此.一切都不需要,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包括给养感情方面.这是一种蜕变的过程.或许我在为自己开脱这种沉溺的生活状态.我依旧在考虑 边缘还是头破血流...
时间设定在夏天,画面唯美恬静,剧情虽然拖沓,正衬托了女主可以遗忘,经过压制后的平静无常的生活。
同时女主心理的刻画,这一重点部分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同时在剧情的缓慢推进中心理变化层次感逐渐鲜明···整体看起来,贞慧的哭鼻子上可能要“黛玉第二”了···不足之处是,结尾部分贞慧的特写冗长单一而集中,过了···PS:生命,像贞慧一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漩涡里浮上来沉下去···电影梗概1)一个名叫贞慧的女人,单身独处在邮局上班,平日里上班回来莳花弄草,打扫家务,安静恬淡地看着电视,偶尔养养宠物,日子过得无聊而波澜不惊。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贞慧常常呆呆发愣,陷入一种母亲还在身边的幻觉中。
渐渐地,似梦似幻的场景无时无刻地出现在其他场合,上班、与同事聊天、医院探望等等。
记忆深层忘记的丑恶重新复现:那些自己曾经内心的绝望与崩溃,还有无法面对的爱情···一向隐忍恬淡的贞慧不觉动起了杀意,打算了结过去···2)女人贞慧一个人住,在一家邮局上班,日子过得平平静静。
每天上班的路上,她不时遇到牵着宠物溜达的路人。
这天,她在一棵树下看到一只流浪猫,处于无聊与怜悯收养了它。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贞慧感觉母亲常常就好像在自己身边一样,给自己剪脚趾甲,陪自己说话。
母亲的忌日这天,伯母没有过来。
贞慧一个人来到母亲遗像前寄托了哀思。
前男友来找贞慧,告诉她自己下个月结婚,还追问着贞慧当初为何在蜜月时候逃走。
贞慧说不出话,只是泪眼涟涟。
前男友走了,同事注意到贞慧有些神情恍惚。
贞慧想起度蜜月时逃走的情形:做完爱后自己身心茫然只有痛,黎明的大桥栏杆前吹起的尽是孤独的风。
于是那时,她拉起了皮箱···贞慧的意识回归到现实,注意到自己脚上的鞋子已经十分破旧。
上班的时候,那个常来寄快递的男人提醒她有一根眼睫毛挂在脸上。
贞慧下了班,来到一家商店买鞋子,男雇员的态度让她极为不满。
她第一次结结巴巴把怨气向前台表达。
金先生的老婆住院了,贞慧和同事一起去探望。
在医院,贞慧敏感地想起母亲住院时与她最后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一天,那个常来寄快递的男人刚出门,贞慧终于忍不住跑上前邀请他晚上来家里吃饭,说是想让他看看自己的猫。
晚上,那个男人没有来,贞慧一个人安静的吃着。
又一天晚上,贞慧在外面吃饭,遇上一位与朋友起了争执的男人。
贞慧带男人回了家,听到了男人的电话,平静的抚慰挂了电话后痛哭的他,也想起了自己一直努力遗忘的曾经最深的痛苦。
贞慧包裹好了水果刀放进随身的提包,一个人在外面晃荡,不知不觉已经走到早晨,走到上班的地方,正看到会计与组长在那里,她下意识的继续向前,回到自己的家,收拾了花草,沐浴了身子,与猫一起舒舒服服睡了一觉。
醒来,贞慧一大早起来,带着猫来到之前发现它的地方,重新把猫放了。
之后贞慧来到某一处住户人家,打听后知道主人去公园锻炼了。
公园的长椅上,贞慧安静地坐着。
曾经伤害自己的那个男人注意到了她,在她的旁边坐了下来。
贞慧含着泪,紧紧地从包里摸出刀把。
突然,她起身而走,跑起来的时候跌下一脚,刀子划破了手心。
贞慧一个人在洗手间止不住的大哭。
重新走出们,贞慧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她想起来放生的猫,她四处寻找猫的时候,那个晚餐失约的男人出现在面前,道着歉···
童年有伤的人,长大会变得善于隐藏。
不知道的人不会知道,知道的人会觉得欲盖弥彰。
贞慧背负着残酷的青春期,走不进婚姻,走不进友谊,走不进任何别人的世界,也不希望别人走进。
有太多伤,结了痂,成了疤,好不了。
不要说什么“快点好起来”,没有办法让一个腿部残疾的人跑起来。
我们都有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都在寻找可以让自己好受一点点的方法。
安静的照顾植物,每天早上要洗头,生气了就刷浴缸,开着电视只是为了有声音,比闹钟还要早的醒来,睡在沙发上,网购泡菜,吃泡面,包饭里的黄瓜挑出来不吃,温声细语的和猫咪说话,上班的时候就专心上班,在什么都不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像一个沉默的正常人那样,在这些小细节上安抚自己;但是去买鞋的时候男人的触碰会不适应啊邻居开门面对面的挑衅不知道怎样回嘴伤心的男子该怎样安慰?
同事询问生活上的事情该怎样开口回应邀请的客人爽约也只是再在街头见到的时候扭头走掉,为什么不去质问呢?
是啊,生活中太多细节要面对,但是背负着伤痛和阴影的我们,就是很多时候,做不到啊!
因为生命塑形的时候,留下了疤。
杀了那个男人会好吗?
包袱会放下吗?
割掉长疤的肉,看不到疤了,伤痕却更大了呀。
最后贞慧跑掉了,手里的刀刺伤自己然后哭出来了。
伤痛是没有办法选的既然还是要活下去找一点温情给自己吧那个男子木讷老实偶尔会来邮局寄书稿所以有些接触生活拮据内向沉默不是棱角分明的人,没有攻击性他竟然发现我掉在脸颊上的睫毛擦掉这个睫毛的时候我快速的在心里许了个愿望:给我勇气让我邀请他来家吃饭吧。
很久之前看的 不喜欢的会觉得很闷所以从不推荐给朋友但自己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亦或许是一种私心,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 很多情节已经开始逐渐遗忘,没有再重看一次,怕破外对它的欢喜 记忆中整个片子很安静,安静的几乎没有什么声响贞慧独自一个人,给自己买泡菜吃,到货后迫不及待地拆开吃 无时无刻的开着电视 遇养一只和她一样倔强孤独隐忍的流浪小猫 安静到没有声息地生活 童年阴影的混乱 对幸福保持向往且勇敢
做一个人难,做一个象贞慧一样的女人就更难了。
此片行进过程非常缓慢沉闷,除了几个片断表现出贞慧的过去外,现实生活中的几乎不值得一提。
就是片断也采用倒叙的手法。
直到快结尾处才明白贞慧会这样。
童年的阴影实在太强烈了。
要不就变成《我们的幸福时光》中的柳贞,要么就是贞慧了。
好在贞慧最后勇敢的走出来了。
去面对自己的未来生活。
看着电影中的生活真是无趣的紧。
其实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否也一样呢?
其实真的差不多,无非是外表显得“丰富多彩”。
其实内容也不过是如此。
活着真累,但还是要好好活着。
这是一部,看了三次才看完的片子。
第一次看的时候因画面太晃看不下去;第二次看,看到画面晃的时候,才想起第一次不看的原因,还是看不下去;第三次,是有了目的要看,打好了晃也要看到底的准备,画面仍然也晃,不知是否心情有异,觉得以前的晃,是枪版的晃,现在的晃,是手持摄像机造成的晃,后者较于前者,可以接受,于是,一口气看完。
闷片,几乎没有台词,类似于金基德的那种。
看完后,深夜,音乐响起。
我起身,拉窗帘,准备洗洗手,洗把脸,开始睡觉。
钥匙包散落在桌子上。
因为刚才为了赶停水的时间,手机还放在洗脸盆旁边。
念及一些事,总觉得心像缺了一块永难补上般地生疼。
孤单和将来,是谁都要承受的。
喜欢这种简单的电影。
类似这样的电影还有老美拍的《亚当》,也是讲述了一个“边缘人”的爱情故事。
一个在少年时代受到叔叔性侵的少女,在往后的几十年光阴中,都无法释怀。
她一个人生活,独来独往,不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心事。
她一直睡沙发,本人主观臆断:睡在沙发上,会让人更有安全感。
沙发相比较床和地板来说,象征着一种随时起身,随时可以抽身离席的姿态。
她似乎没有朋友,仅仅接触的几个同事,也限于日常工作的交流。
她穿着朴素,保守,这也许是遭受性侵后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她不懂得拒绝。
当鞋店的男性导购,托着她的脚要给她试鞋时,她极度不舒服,却又不知该如何拒绝。
当前未婚夫来找她,希望问明她当时逃婚的理由,即使她并没有告知前未婚夫真实的逃婚理由。
但这也许是一个契机,她想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契机。
她想从事情根源上做个了断,于是她去找了性侵她的叔叔。
她甚至带了一把刀,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她的眼泪一滴一滴落下,她逃离了现场。
也许这就够了,很多时候,我们跨过一个门坎的时候,也许并不需要实际做什么行动,只要那种情景下,重新勇敢的面对自己,这就够了,这时已经超越了自己。
最后,让人遐想的结局,希望爱情可以拯救那些受伤害的人们。
我们都是需要彼此慰藉的,难道不是吗?
童年“创伤”(性侵,乱伦式)对一个女人一生的影响:隐匿的屈辱与愤怒如何支撑从小到大?
无法深入的亲密关系(破裂或逃避的婚姻;异性亲密的冷漠但又随意邀请或单独与男子独处等);想要复仇又无法实施的自我纠结;遇到喜欢异性却无法表达的落寞。
女主的“开放”(随意邀请异性到家)总有一种正常亲近不能而反向受虐“报复”的心理:是一种“引诱”,但内心不愿不能承认这种可能的侵害会带来的“快感”——即身体是渴望“被爱”的,但心理由于创伤而导致自己是不值得的,由此纠结、冷漠和麻木般的痛苦——也是解离状况的初期反应吧。
黄政民的偶然爽约,也许歪打正着减轻了女主自卑的“不值得”,通过黄的道歉与主动相约,可以感受到女主也许可以借此开始有所疗愈吧对母亲的过度怀念(留着空房间、不断去树葬下去怀念等),即是个人女性身份没有得到充分认同的缩影,也隐含着某种恨意——小时没有被好好保护而受伤的怨恨——通过不断怀念、哀悼而压抑这种不愿不能成长的“报复”心理!
那些看似温柔善良却平淡无奇的人,也许只是“死”去多年的人
意识流
太慢了,想睡觉。不过了解了一些事情。可以带领思考。
好好过日子吧
主人公的人物内心戏太多了,显得有些沉闷,而黄政民出场戏份又太少,沦为了故事的背景板,最后在相遇中戛然而止,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暗涌。
鼓足勇气抽出刀来,却只是割伤了自己。伤痕累累,离群索居,说没事不是就真的没事。
强奸后遗症,无能为力的生活。对我而言,还是书本介绍的完善些。看故事总有些零散。
像是手机拍得电影,摇摇晃晃。整个剧情也挺沉闷,独居女主青春期时期有阴影经历,生活不易,但她有勇气。
受不了 太头晕了
天呐,这就是所谓闷片吧
淡得像白开水,可是真好看啊,连主人公抱着猫发呆的场景都好看。贞慧做了一整桌菜一个一个撕开保鲜膜吃的那场戏怎么都忘不掉。
看不懂
好好过下去
因为喜欢这个女主角才看这部安静到窒息的电影,因为人还是故事都很难说清,但隐藏阴郁过去的平淡生活难免让人有阵阵惆怅,在那瞬间的爆发里蔓延开来.电影的好处就是能够让细腻的人多活很多辈子,尽管会有点疲惫.
细腻 传神 动人 小故事 真实人生
女主的美、节奏缓慢以及一些身体细部的镜头都更像是导演恋物癖的投射,无助于性侵故事本身的呈现。男性视角占了叙述形态的上风,最终是对被侵害者不幸遭遇的廉价美化和再度遮盖。女主的台词加起来不到10句,就是一个再显著不过的文本症候。
貌似平静的面无表情,实际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这个劲儿拿捏的还算不错
妹子很特别
对想爱的人爱不热烈,对想恨的人恨不绝情……
经鉴定,这是部意识流的电影,无法理解导演想表达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