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都被这幅海报吸引,只是当时没有去查海报上的人演的到底是谁,不由分说就很喜欢她戴的这顶帽子。
在她诞辰这一天,终于翻出这部电影看了看。
gabrille是她的真名,和coco Chanel的原名一样。
第一任丈夫擅自作主在她写的四部小说上只印自己的名字,堂而皇之的剽窃,说是因为女人写的小说不卖座,真的是岂有此理。
离婚后,她为了养活自己,一直在舞台上表演舞剧,结婚三次,最后是和她前夫与前妻的儿子在一起,两人年龄相差很大。
后期她以写小说和新闻报道谋生,在19世纪,她可算是活的太精彩了。
剧中女性的觉醒主题,让我想起罗丹的情人,据说也是被压抑了才华,最后疯掉了,不然才华应该不输给罗丹。
而科莱特还好,终归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ps.剧中missy女扮男装让我想起了乔治桑,也都是注定的虐恋之王的感情大戏。
科莱特活着的年代乔治桑和雨果他们也还活着,就是差了6-70岁。
剧中的大自然也好美,没有大自然,更多人估计会疯掉吧,科莱特毕竟是个country girl,尤其懂得大自然的野趣。
“我想要每天早晨在你侧身醒来,知道我们能整天待在一起,一生都待在一起,我们会充实彼此,幸福无比,我的爱人。
”
“你为什么总是孤身一人?
为什么总是停步不前?
”是的,这是危险而清醒的时刻,现在,无论何时我感到绝望,我都不会再期望着终结的到来,而是盼望着能有些小运气,修补我的岁月之链。
My name is Claudine,I live in Montigny,I was born there in 1873.I shall probably not die there.
来时/路 或许多年以后, 我还会想起:1892年圣索沃尔,那个稀松平常的清晨,我的猫在床尾扒拉着它的毛发。
Willy要来,我的心头涌现出无尽地欣喜。
父母很是满意这个从巴黎来幽默风趣的年轻小伙。
那时圣索沃尔的天还是那样的清澈,花园里面的灌木丛依旧生机勃勃,母亲悉心照料着行动不变的父亲。
相见/欢 巴黎,这个大都市充满了太多的可能性。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嫁给了Willy,没有选择背井离乡,我会不会也会像父辈们那样,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地方,幸福地生活一生。
Willy说他爱我,我却不知道这是他一时的意乱情迷,还是真情流露。
但唯一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彻底地爱上了这个男人。
相好... ... 我幻想着在你的身旁醒来,从此光阴不负你我,美好的生活等着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将融为一体,幸福快乐,我的爱人。
” 第二年Willy就和我这个什么嫁妆也没有的乡村姑娘结婚了。
我们出双入对,一起参加热闹的沙龙聚会。
人们都说:“Willy结婚了,风流快活的日子结束了。
” 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我希望Willy可以过的和之前一样好。
我渴望通过我的努力,给我的丈夫最大限度的可能。
Colette 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争吵,因为他骗了我。
他说为我抛弃了遗产,放逐了自由。
我问母亲,是不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如同木偶一般,都在自己的戏剧中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相信 婚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我只不过是还没有适应罢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开始了第一本书的创作,为Willy写书。
记录那些我们一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到幸福;Willy也对我很好,我却不太明白他这么做,到底是出于丈夫的成全,还是商人的精明。
凝望 很快,Willy就声名大振,在出版界和剧场出足了风头。
那些肤浅而又自命不凡的官爵、太太,更是将我们的故事捧上了天际。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他便在这突如其来的名声和财富中迷失了自我,昔日的才华不在,他离不开我,我成就了他。
外界传闻我们夫妻恩爱,携手并进的声音,但不知怎地,很是刺耳。
出名 Willy出卖了书的版权,直至那一刻,我才真正地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男人是追名逐利的一种生物,而我倾己一生也不过是帮他实现了这样的梦想。
我成功了,却也失败了。
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两年后,在音乐厅和剧院的巡演之后, 我走出了生命中的重重迷雾,遇见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无意中在家里电视百视tv库里发现,于是就一口气看完了。
因为之前看过相关介绍,大致记得她从一个乡下姑娘加入巴黎,成为丈夫背后的写手,随着成功的到来,她的自我逐渐被唤醒,遇见自己喜欢的爱人,还有事业生活,然后一步步成为了自己。
影片风格是典型的英国电影,上层社会的生活,舞会、歌剧、社交、出轨等等,简单的故事需要更多的细节才能打动人。
一个善于在名利场中长歌善舞的文学企业家,发现柯莱特的才华,甚至愿意没有嫁妆的接受取她,而之后是一场长程的控制与奴役。
控制她的思想,囚禁她写作,强迫她继续这种模式,甚至完全无视她的才华与感受。
而柯莱特的自我,其实一开始就注定她是终于自我的。
从最初就不曾有自卑心理,新婚后初登交际场时不愿穿不合自身礼服就预示着她终归是会成为自己的。
印象最深的两个片段是,其母亲对她初为人妇时的疑惑表露出对她的支持,以及自己对婚姻的现身说话,“只是我没有适应婚姻而已。
”而母亲说的“让婚姻适合你”多么好的抱持呀!
你无需为谁改变,你是你自己,也只这份鼓励让她有了勇气跟丈夫要求全权参与写作业务。
后面遇见同性爱人,“我感谢willy给与我的自由”。
“栓链再长也是链条”让她直面自己的处境,也是因为有了自己热衷的事业---表演,让她有了逃离原有生活圈的其他选择的可能,而再她成为她的路上越走越远时,也越有越力量反击丈夫。
因为丈夫的强迫让她对写作曾经一度厌烦写作,而后,再次拿起笔后,为自己书写,以及最后与丈夫对簿公堂争夺之前成功作品的著作权,她终究是成为她自己。
120年前的女性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是如此艰辛,也是鼓励人的,身为女性,终究是一场一生的战斗。
凯拉·奈特莉版本的《傲慢与偏见》一直是我心中的挚爱。
那种温婉、迷人的英伦乡村风真是太吸引人了。
凯拉·奈特莉也因为这部电影成为许多中国观众心中最爱的英国女演员。
最近,美国上映了一部凯拉·奈特莉的新电影,我们在此大饱眼福,依然是浓浓的英伦风。
但这次是更吸引人的是大女主+百合情节:《柯莱特》
豆瓣评分7·8。
如果你对法国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一定就会知道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散文作家。
诺贝尔奖得主纪德曾称赞她:“写作自始至终无一败笔,无一赘语,无一俗套。
”年轻时,她是令人惊艳的美人,出入最时髦的舞厅,同时与几个男人谈情,能写出香艳无比的色情小说和立意深刻的经典之作。
她浪荡的声明和出色的文学作品让她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琪琪》是柯莱特最知名的作品,1958年被好莱坞改编成歌舞片《金粉世界》,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她生活的时代,是艺术领域最好的时代。
那时的巴黎艺术家、诗人、作家四处涌动,聚齐了毕加索、海明威、阿波利纳尔、阿拉贡、马蒂斯、雅里、帕森、马雅可夫斯基、佳吉列夫等一大批鼎鼎有名的艺术家。
而柯莱特在巴黎结识了了普鲁斯特、法朗士、德彪西、拉威尔等好友。
柯莱特在当时的法国风靡到什么程度呢?
她第一次写的系列小说出版后,巴黎到处都是模仿她留短发、穿学生装的女性。
化妆品、束身衣、笔记本、零食......所有的品牌都想把柯莱特的头像印在自己的商标上。
柯莱特的一生是饱受争议的一生,也是勇敢奋斗的一生。
在那个女士人人穿长裙、穿束腰的年代,柯莱特穿裤子,并在戏剧演出上与女性亲吻、露出左胸。
就连女权主义的教母波伏娃都是她的粉丝,称她为「了不起的女神」。
她虽然不是女权运动的直接领导者,但她的文字和行动却让巴黎的女人开始追求自我和独立。
她还是一名时尚记者、美容界的成功商人,有自己的美妆专栏、建立了自己的美容院,出品了自己品牌的化妆水、口红、眼影和蜜粉,与香奈儿、迪奥、纪梵希等大牌都保持着友好紧密的联系。
柯莱特已经辞世60余年,无论是她写的东西,还是她的个人生活,都在我们的未来。
电影《柯莱特》选取了柯莱特三段婚姻经历中的第一段,青年时期的柯莱特已经开启20世纪巴黎女人的典范了。
柯莱特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村姑娘。
但她的才华和美丽却让伦敦知名作家维力流连忘返。
我幻想着在你身旁醒来 从此光阴不负你我
(柯莱特写了一手好情诗)(柯莱特写了一手好情诗)柯莱特和维力因为父辈的交情认识,维力为了这个农村姑娘一年来了四次农村。
在父母面前,两个人遵守礼仪,从不多说一句话。
暗地里,每次维力一离开家,柯莱特就要一路小跑,与维力到僻静之地去约会。
两个人很快结婚了,那一年维力34岁,柯莱特20岁。
没有人能相信维力会娶这样一位家境贫寒,没有嫁妆的农村姑娘。
以致于,当维力带柯莱特去参加聚会时,所有的人都在嘲笑这位农村姑娘,“你们怎么会认识?
”、“你的衣服也是在那儿(农村)买的吗”?
但柯莱特毕竟不是俗流,即便刚刚出入巴黎的社交圈,她也能圆满又有力的维护自己的尊严。
维力朋友说:维力结婚了,风流快活的日子结束了 对吧柯莱特却说:恰恰相反,风流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婚后的柯莱特成了丈夫维力的小信童,每天大门不出忙于帮他回复各类信件。
丈夫呢?
除了日日有人上门催债之外,还包养了妓女。
这样的局面一直到柯莱特捉奸在床时才有了转变。
丈夫不仅没有悔意,还振振有词:男人都这样,我们是弱者,不像你们女人那么坚强,我们是欲望的奴隶。
在这座城市里,我们这种行为是被默许的。
一直对丈夫怀着敬意和爱意的柯莱特当然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一气之下她回娘家了。
当她发现母亲也和自己一样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她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适应婚姻。
等到再回到丈夫身边时,柯莱特并没有让维力承诺不再出轨,而是不再欺骗。
所以,此后的日子,真正应了开头那句话:风流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维力总是给枪手发不出工资,面对日日下降的经济状况,维力想起了自己那位写了一手好情书的妻子。
柯莱特开始尝试写作,她把自己的经历带入到作品中:我叫克罗蒂娜,住在蒙蒂尼,我生于1873年,去世时应该不会在那里......没想到这部叫做《克罗蒂娜》的小说,一夜之间风靡巴黎。
小说风靡的程度不亚于病毒的传播速度,一个公园里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在读这本小说。
这本小说被改编成了话剧,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克莱蒂娜的头像。
虽然作品署名维力,但因为克罗蒂娜与柯莱特的名字发音接近,大家纷纷猜测柯莱特就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维力和柯莱特成了各种场合的座上客。
柯莱特受到了知名社交名媛的邀请,维力非旦没有吃醋,还鼓励妻子与名媛共赴春梦。
柯莱特在这场和女性友人的恋爱中初尝了爱情禁果的滋味,感到万分喜悦。
只可惜,这场恋情并没有她想象中的完美。
这位名媛在与柯莱特激情之后,还常常与她的丈夫维力私会。
柯莱特在愤怒和痛苦之下把这次的百合情写进书里,但名媛的丈夫因为被绿的太惨,把所有的书买来付之一炬。
从此,柯莱特与她的丈夫更加大胆。
柯莱特与一位穿裤子的侯爵夫人黏蜜相恋,维力则与一位克罗蒂娜的粉丝相恋。
在这场婚姻里,柯莱特和维力都是自由的,在感情上。
但两个人的关系不止于感情,还有经济利益和生活。
柯莱特为维力当枪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他却不愿意在接下来要出版的小说中为柯莱特署名。
当柯莱特不想写作的日子,维力把她锁在房间里。
但当时女作家的地位极地,柯莱特却无法离开维力,更何况维力还极其擅长营销。
他把克罗蒂娜改编成话剧,甚至电影。
有维力在的地方,大家会全场高呼“克罗蒂娜”。
他为了宣传,甚至让话剧中饰演克罗蒂娜的女演员坐到自己腿上,然后又拍着自己另一条腿,让柯莱特坐上去,为了缓解尴尬,还要解释上一句“父亲、母亲、和女儿”。
柯莱特在连续写了三本《克罗蒂娜》之后,恨透了钥匙在锁孔里打转的声音,恨透了再为丈夫写作这件事,干脆和侯爵夫人开始投身戏剧和舞台。
柯莱特当时在台上的穿着、舞蹈和行为都引起了台下观众的极度不适。
在那个女人穿西装上街会把男人吓一跳的年代,柯莱特在舞台上穿着比基尼式的演出服。
她甚至在舞台上和侯爵夫人接吻。
全场的观众都高呼“无耻”“太淫荡了”“滚出去”,场面一度失控。
唯有柯莱特的丈夫维力一人在台下大声高呼“bravo”!
从这一点上来看,柯莱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样不堪,至少,他们是在心灵上可以碰撞和汲取营养的人。
影片的最后,以柯莱特和丈夫宣告离婚结束。
在柯莱特和维力刚刚结婚时,她默默地在玻璃上刻下维力的名字,在那个时候,丈夫是她心中的全部,她安心的把自己锁在家中做她的小女人。
那时,她还是一个刚刚来巴黎不久的乡下姑娘,宴会上被镶满钻石的乌龟是她的个人对照。
虽然满身华贵,但并不能改变她是这里的异类。
当维力把《克罗蒂娜》系列书的版权高价卖出之后,她与维力的这段复杂婚姻彻底结束。
虽然柯莱特还是穿着学生制服的样子,但她长大了,所以离开了这个大她14岁的男人。
写作让她痛苦,但她也因此开始找到自我。
柯莱特在丈夫第一次出轨之后,就彻底看清了婚姻的真面目。
最让我们惊叹的是,柯莱特自始至终都没有哭哭啼啼,而是迅速成长,并继续享受爱情。
就像她的戏剧在巴黎上演之后遭到反对时,她只扔下了一句“如果巴黎不肯成全我,那就这样吧”。
第二任丈夫指责她“多情、通奸、乱伦”,柯莱特却不在乎。
因为,自由是她的唯一准则。
婚姻于她,从来不是羁绊。
她留爆炸头、吃生鱼片,一身男人装,从容出入巴黎社交圈,她是那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女王。
她为女性解开束缚,告诉全世界的人“女人是非常坚强壮实,难以杀死的动物”。
柯莱特对于两性吸引和厌倦的坦诚认可,不再用虚伪的道德加以鞭挞。
柯莱特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她早一百年就道出了巴黎最为迷人和性感的两性宣言:既然爱情转瞬即逝,那么我们就放手去追求它昙花一现的美丽吧。
喜欢我就❤❤关注、点赞、转发❤❤我吧!
微信公众号《1895电影评论》同步!
本文首发《电影烂番茄》
As a writer, I feel her. I feel the story. A story that many criticize to be dry and dull.For me, the vibrance and mania of a writer’s mind can only be found in her words. The observable externality of her existence, however, the days, the conversations, the foot steps and the sleep, are allowed to flow by in an uneventful manner.Scenes of affections, shames, ambitions, doubts, repulsion, and all possible feelings, do not have to be visual treats for us to watch.Excitement is not necessity. Honesty i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which is the honesty to one’s own existence.The stories she tells are not stories. They are SHE.The movie about her is not a story. It is an invitation to her life as observed from the outside.If you fail to see the brilliance and subtlety from the outside, maybe it’s because in your life, you’ve never lived her kind of the inside. My kind of the inside.
闲暇时刻随便翻一翻爱奇艺看到的一部影片,起初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是不喜欢看的,但当时被封面吸引不由自主的点了进去。
这部影片介绍的是英国女作家柯莱特的传记,讲的是以为单纯可爱的少女嫁给一个书籍出版商威力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这部电影的配色以及视觉效果都很棒,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欧式风景以及开头的自然光给人一种希望与力量,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这种自然观越来越少的在影片中呈现,取而代之的是昏暗以及接近贵族的氛围,自我感觉,这种视觉上的变换不仅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更是由女主的心里变化而变化的。
同时电影中背景音乐的应用也恰如其分,影片的开头为了提现女主的单纯整体背景音乐上都采用轻快以及自然声,从女主嫁给威力后背景音乐就从中转变,变得浑厚以及略微的深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为女主准备房子的那一个片段,本应该是凸现女主内心的喜悦,但我感觉,背景音乐却放的有一些奸诈的感觉。
再从剧情方面来看,整篇看下来,我感受到了两个方面:1.永远不要相信男人的鬼话。
2.做女人不能被束缚,要独立。
3.家庭教育很重要。
怎么说呢,自我认为,从一开始威力接近柯莱特就是有目的的,电影中从开头就暗示柯莱特的能力,在柯莱特动笔的第一个画面是女主为男主写信,从信中的内容来看,女主所写的信及其富有诗意并且吸引人,后来柯莱特为威力当枪手来看,所有的安排都是蓄谋已久,威力还擅长以爱的名义捆绑柯莱特,让女主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时扼杀女主追求自由的渴望。
同时幸好女主是一个极具才华同时独立的女性,如果不是因为她有这样的性格,她早就如同那个时代的其他女性一样,沦为丈夫的玩物,每天被迫接受丈夫的不忠,同时从故事的背景来看,女主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离开不了她的父亲,影片中多次提到她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伍军人的同时她的母亲也给了她一定的包容以及爱护,所以说,我认为造就柯莱特性格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她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
以上是我对这部剧小小的理解。
柯莱特和威利的关系实在是太好的戏剧题材了。
这当然不止于他们相差14岁的年龄、他们的开放式婚姻、他们同时跟一个女人外遇的香艳经历,更是指他们互相成全又互相伤害的爱恨纠葛。
柯莱特的才气勇气脾气运气当然是她成功的根本,但也不能低估威利带给她的经历见识以及对她的栽培熏陶。
他们显然是相爱的,但这份爱也确实夹杂着财色和利用。
但话说回来,哪里有纯粹的爱情呢?
什么又是爱情呢?
在两人关系的主线外,影片也展现了美好年代巴黎的浮华,比如电灯的发明,柯莱特在红磨坊里同变性者(其实是异装者,因为当时还没有变性手术)舞台上的吻等。
不过人物事件还是仓促了些,感觉《Claudine》系列大卖后就有点跟不上导演的节奏了。
影片收尾在柯莱特离开威利,随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单独署名小说。
其实她之后的岁月也同样精彩:舞台剧巡演、两段婚姻、创作高峰、二战、写出《Gigi》、发掘赫本,直至81岁去世后被法国国葬。
本片导演Wash Westmoreland的丈夫兼工作伙伴Richard Glatzer在正式制片前不幸离世。
据说是Richard最先提出了科莱特的拍摄计划,所以他也被列为编剧之一。
本片也献给他。
深秋小屋 | 人物 著名双性恋女作家《柯莱特》滚烫出炉(附《爱的边缘》资源)文/整理:Dongdong 配图:豆瓣资料参考:句子迷 英语视频*注:文中“☞”的手指标志都可以点击到另一篇深秋小屋公众号推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终于拍姬情片啦!
还在《傲慢与偏见》里她和马修·麦克菲迪恩互生情愫却又隐忍而误会时,Dongdong就关注到她了。
之后,她连着饰演了四部《加勒比海盗》里的Elizabeth Swann。
再之后,宫廷剧、古典题材、年代戏都青睐于找她出演。
比如《公爵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
《危险方法》
甚至她被老佛爷看中,演出了Coco Chanel本人。
更成为“Coco Mademoiselle”香水代言人。
那支一身紧身皮衣骑着摩托的魅惑广告,不知各位还记得否?
Coco Mademoiselle_腾讯视频一时间,她成为了时尚界的宠儿。
一直到她演出《爱的边缘》时,险以为凯拉要弯啦?!
要弯啦?!
可最后,剧情还是推向了“友谊万岁”。
她和☞寡姐在《名利场》与汤姆·福特的合照一出,被网友评说为“3D的脸,2D的胸。
”
此后,“平胸”成为了她的“代名词”。
她患过严重的阅读障碍症,社交恐惧症……由于频繁接演年代戏,她老是要戴假发套,导致严重脱发,连续5年她都必须戴着假发上街……然而,显而易见,她把这些都一一克服了。
她从不避讳自己的胸不够大,依旧在镜头前该秀啥就秀啥。
她热爱健身,哪怕生下女儿,都保持皎好身材。
在最近她又拍摄了香奈儿的COCO MADEMOISELLE香水广告,这是她为Chanel代言的第十一个年头了。
镜头里,她依然优雅如昔,以桀骜不驯的姿态展示女性独立自主,结尾时还像当年开摩托一样,潇洒离去。
凯拉一直来还为女权、同工同酬等性别议题公开发声。
她在女权主义文集《Feminists Don’t Wear Pink (And Other Lies)》一书里,发表一篇文章《The Weaker Sex》,义正辞严指出凯特王妃产后7小时就以光鮮靓丽的打扮走出医院,掩盖女性生产后的苦痛,这是误导人们对新妈妈生产完就可以正常行动的不实报道。
她在文中写道——
前段时间,她在☞Ellen骚的《Ellen Show》上聊到自己3岁的女儿,说禁止女儿看《灰姑娘》,因为灰姑娘要等着男人来拯救自己的命运,但她告诉女儿,你必须自己拯救自己。
双语:凯拉·奈特莉禁止女儿看迪士尼动画,原因为何?
_腾讯视频而今,终于《柯莱特》出炉啦!
凯拉·奈特莉扮演的就是女主角——法国女作家茜多妮·柯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本人。
也许一些姬友不太了解这位20世纪上半叶的杰出女作家吧。
茜多妮·柯莱特 (1873-1954)法国著名作家、记者、戏剧演员。
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是龚古尔学院首位女主席,法国首位享有国葬之礼的女作家。
知名小说《Gigi》,后被改编成电影《金粉世界》曾获奥斯卡金像奖九项大奖。
小说《Chéri》在2009年也被史蒂芬·弗瑞尔斯(Stephen Frears)改编成电影。
柯莱特生平一共出版有50多部作品,包括小说、人物刻画、大量的自传性散文,其著作被翻译成各国文字。
她的作品背景大多设定在勃艮第或者巴黎,主题围绕婚姻生活和性。
其才华得到纪德、蒙泰朗等作家的一致好评。
被西蒙娜·德·波伏娃奉为"了不起的女神"。
作为女性主义先锋,她一生叛逆、风流跌宕,3次传奇婚姻及同性之恋、"乱伦之恋"使她的创作多数带有自传色彩。
她还是知名剧作家及舞剧演员,是红磨坊歌舞团的编剧与舞娘,曾因在舞台上半裸演出、上演同性亲昵行为而引起巨大争议。
《柯莱特》主要聚焦在柯莱特的年轻时代。
影片中,凯拉·奈特莉演绎了柯莱特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和大十四岁的男人结婚;有多场姬情百合戏;一会儿如妖姬般魅惑,一会儿如绅士般帅气,雌雄莫辨;性取向自我认知“演化”过程中,典型的遇T则P,遇P则T;反抗长期压榨她写作成果的夫君和男人们;为女性读者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展现的精神食粮、人生宣言;挑战传统与公知,半裸登台演出……
爱尔兰女演员丹妮斯·高夫(Denise Gough)在剧中扮演爱男装打扮的伯爵夫人Mathilde de Morny,和柯莱特有一腿。
▼
当然啦,埃莉诺·汤姆林森(Eleanor Tomlinson)扮演的这位Georgie Raoul-Duval美妞,不仅是柯莱特的老公的情人,也是柯莱特的情人▼
费奥纳·肖(Fiona Shaw)最近在姬片中频频出现。
刚在☞《丽兹》里演丽兹的继母,这次又在《柯莱特》里演柯莱特的妈妈,她本人在生活里亦是出柜的☞双性恋。
预告片▼无论怎样,非常期待凯拉·奈特莉在《柯莱特》里的演绎。
毕竟,如今的欧美女星呀,不拍一部☞姬片,都不算是好演员啦!
在深秋小屋公众号订阅号后台回复柯莱特爱的边缘获取影片熟肉资源END
柯莱特开始也是一个想一辈子做男人背后女人的小女人的,但是她慢慢的找到了自我和自由。
我在想: 是和威力在巴黎的生活以及威力的风流改变了她,还是她原本就有双性恋的倾向呢。
电影的基调是我喜欢的英伦风。
很多句子也很喜欢。
My name is Claudine,I live in Montigny,I was born there in 1873.I shall probably not die there.Better make marriage get used to you. 还有一段在其他影评中复制过来的文字: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My love and I did meet在莎莉花园深处,吾爱与我曾经相遇。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她穿越莎莉花园,以雪白的小脚。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她嘱咐我要爱得轻松,就像新叶在枝桠萌芽。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did not agree.但我当年年幼无知,不予轻率苟同。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在河边的田野,吾爱与我曾经驻足。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她依靠在我的肩膀,以雪白的小手。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她嘱咐我要活得轻松,当青草在堤岸滋长。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但我当年年幼无知,而今热泪盈眶。
柯莱特的作品很多,我接触过的只有《吉吉》和《谢里宝贝》,它们先后被拍成电影《金粉世界》(1958年)与《谢利》(2009年)。前者是歌舞片,拿下十项奥斯卡奖。但对此刻生活在21世纪的我来说,还是后者耐品。以上,都不如柯莱特本人值得瞩目。茜多妮·柯莱特,法国20世纪上半叶杰出作家。频繁书写故乡,实际上仅在那里停留至18岁;大量书写爱情,描述的却是男人与女人之间永恒的敌意。给第一任丈夫做“枪手”,写出成名作&代表作。跟第二任丈夫离婚后,曾和他前妻的儿子走到一起。在两任丈夫之间,有位同性情人。演过哑剧,当过记者,总能与时俱进。去世后,政府为她举行国葬。电影《柯莱特》,截取了她从走出故乡到与第一任丈夫离婚期间的故事,好看。缺点?毕竟是英国人拍的,气质上不够法国。
处理的甚至没有玛丽雪莱的故事好,没有细节也不浪漫。以及我的kk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学习之路
太勇敢,太美好了。这部电影仿佛是对所以怀疑自己的女孩说:做自己,爱自己。你不要去妥协,你就是对的。
一次女性意识的崛起,安排的精巧有趣,扣人心弦。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完全不觉得乏味。Keira Knightley古典的装扮真的美啊!
#VIFF2018# 把女作家的形象基本给平庸化了,色调单薄,全程除了结尾那段女权独白以外没有记忆点。从头到尾我一直以为是一对英国夫妇在法国写小说。。。
在电影中,作家像个影子,在作家中,天赋像个影子……在现实中,理念像个影子
Pleasantly interesing..出乎意料一点都不闷!female's voice
法国故事却是英国风格,影片专注拍柯莱特的婚姻情感生活,感觉浪费了题材。
除了女权外,没啥看点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好几部描写女性作家无法在彼时代生存的电影,审美疲劳。
解放天性可攻可受就是不够可爱……不过巴黎的魅力不也是如此
对于传记电影总是有别样的情怀,但是后期人物转变无法让人感同身受,只是走马观花滴看完了柯莱特传奇的一生,说是传奇是因为她对于自己的欲望能够那么清晰地认识并加以实践,羡慕之余还是钦佩她的勇敢和聪明才智。但是电影plot本身有所欠缺,因为其亮点太多就显得电影压缩太多了。In short ,感觉很多人都是Bi,只是在有苗头缺乏实践和勇于认清自己,毕竟还要有合拍的人。
我不知道三次元原型究竟做过什么,就片中情节来看,戏剧冲突是不太强的,如果指望情节“跌宕起伏”,例如我这种受众,恐怕是要失望的。
女性成长挺难的
看了凯拉奈特莉的柯莱特,本来看之前预期会转粉,结果反而因为她演哑剧这段太笨拙和僵硬而更不喜欢她的演出了,简直比大表姐在《红雀》里面跳芭蕾还可怕…整个电影不明白为什么竟然7.5分,不太好…
柯莱特是提名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第一次知道她,是奥黛丽·赫本的传记里提到过,当年22岁的赫本在法国被78岁的柯莱特慧眼识珠指定出演自己作品《Gigi》的女主角,也就是百老汇舞台剧《金粉世界》;第二次印象深刻是因为波伏娃非常推崇柯莱特,《第二性》里频繁引用她小说里的情节片段,其盛名在法国文坛可见一斑;第三次当然是因为KK,电影讲她一生的传奇故事。在丈夫Willy的压制下连自己小说的署名权都没有,才华横溢却被压榨被剥削,与男装女爵Missy的同性之爱也遭到世俗的偏见诋毁。但她才不会在乎,天赋无法被夺取,当演员演哑剧写文学,活出自己的勇气和精神都是那个时代多少女人做不到的。而她的母亲能说出make marriage used to you,少女时期先进现代的思想教育对柯莱特日后有一定影响吧。
2023二刷:一个很法的故事被拍成了简奥斯汀,美则美矣但风格和内容有点割裂感,就像说着英语写着法语一样。很喜欢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和独立的女主角。2019一刷:凯拉太适合19世纪女作家这样的角色了~田园风光非常美好。
资源下错了,不过还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