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相似和不相似的吧。
——————————后面是我的故事你可以选择不看。
我有两个父亲,生我的那个,我恨了近乎一生直到他被火化后的数个月后我不停的做噩梦,总是回到小时候梦魇的房间某一个在噩梦里痛哭却醒不过来时候,我在梦里对他大喊“你走吧,你已经死了”…记得我上大学时突然在书架看到了他4、5本日记,日记从他20岁出头刚上班写到我出生后,他越来越糟糕的婚姻和幼稚的年轻夫妇强势又控制欲变态的母亲、漂亮但情绪化的妻子过早生了孩子,还有众多姐姐和姐夫每一年我家都像电影《过年》一样年年月月的上演并不断升级家庭闹剧。
他的日记,在我一岁左右再也不更新,他逐渐走向了另一条人生之路…那时,看到那本日记,我意识到父母也曾是青年,不成熟,幼稚,痛苦…我终于和那个带给我无数痛苦的家庭,获得了怪异的和解,我对他们的恨、对童年的伤,变成了“嗯,我知道了”我的第一个父亲,敏感、才华横溢、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抑郁、内在脆弱,读很多书想很多事。
在那个时代和他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想爱人,但用错方法破败的人格,逐渐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失控我还有另一个父亲,是我的继父他和我妈结婚的那年,我在念大学我找了个理由没有回去那时候亲生父母已经离婚7、8年了我怕我出现在婚礼上会对父亲那边伤害过大他们婚礼那天我买了结婚礼物让闺蜜送过去我一个人在大学的湖边走了好久好久我记得当时有个朋友陪着我,但我忘记是谁了因为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我并不难过,有一点点欣慰,又有遗憾和寂寞我的继父扮演了在我那个受损自体世界里最真实的父亲在我大学毕业第一次谈恋爱的时候,他偶然见到了当时的渣男男友,他知道那个人不对我记得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提了提,并没有说太多在我失恋时,听我像个疯子哭泣然后对我说,太难过了就回家待两天吧他会帮我看见我后来嫁的那个人的优点他说,他有成熟一面我怀孕八个月时,亲生父亲去世,我继父帮我安排了葬礼的一切葬礼后我状态很差但不自知,突然早产他连夜和我妈赶来我的城市我痛得迷迷糊糊,感觉谁一直在搓我的手,又温暖又粗糙我尽力睁开眼睛看到我的继父,我就开始哭好多委屈,好多痛苦。
…我从小善于储存痛苦的记忆,用痛苦为养料喂养灵魂作为能量驱动人生。
直到30多岁后我才拥有把幸福记忆从深海里捞出来的觉知,汲取健康的力量疫情封城的这些天,我终于联系上了凌晨走的车,女儿则要留在姥姥姥爷身边那天晚上,我很累很焦虑我看见继父没有像往常出门溜达,一直在房间里喝水看电脑,他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他要送我,他不放心我一个人跟陌生人深夜赶车送一个他已经快40岁的继女我经常跟别人说,生养,养为大即便成人后,我清晰知道我内在受损的幼年仍然拒绝长大我的继父真正养育了我的灵魂,让那个受损的幼年的自己,开始长大我做实习咨询师,跟很多人交谈但我很少跟继父谈起我对他的感情我妈一直耿耿于怀,我不改口叫他爸但我知道,我们都知道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女儿他还是我女儿的姥爷。
第一个父亲,教我敏感多思,对人的复杂和孤独共情第二个父亲,让我拥有力量,逐渐强大并fully formed。
爸爸这一集,脱离了陈旧的叙事套路,使得整个剧都升华了。
妈找第二春、妈催婚女儿、妈的姐妹情,在女性题材剧集里,已经都是观众可以娴熟拿捏的部分了。
令我没想到的是本剧亮点出现在爸爸身上。
一开始爸爸就隐形出场了,从三个女人的视角里能了解到是一个好爸爸,几乎被圣光笼罩。
看到这里我的想法是,这实际是作者作为女儿视角的爸爸样子,女儿眼里的爸爸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因为男人一辈子对女人最好的情况只出现在这个女人是他女儿。
所以,一旦对一个爸爸祛魅后,很多爸爸就只是普通男人。
于是,前几集里被美化的爸爸,没有说服力。
直到第六集,花了篇幅讲这三个女人背后的男人。
然而,它也不是去呈现一个爸爸角色,讲他怎么好,它讲的是这个男人如何和三个女人相处,着力点丝毫没有偏离女性,反而加强了作用。
看完这一段,会明白三个女人为什么可以是“疯疯”的样子,妈可以去找第二春,大女儿可以40岁不结婚持续写小说,二女儿可以奋不顾身一次次投入恋爱中。
因为她们不被身边的男人所规训,她们被男人尊重着,于是她们很自在。
Mark一下我最喜欢的E6,浅浅记录下爸爸的回忆语录片段。
1. 爸爸担忧大女儿的失恋情伤。
“爱情谈的不就是试探、勾引与背叛吗?
只是…你失恋的时候有那么多痛苦,你怎么都不讲啊?
写小说的人都是灵魂的暴露狂,我自己的女儿我太清楚了。
你有痛苦你要跟爸妈说啊,不管是经痛、牙痛还是心痛都行啊。
”2. 爸爸心疼小女儿的爱不顾身。
“小敏跟赵敏一样,爱情来了就奋不顾身。
她念旧、善良,像水一样包容,但执著过了头,水都结成冰了,总是硬起来搞,劝也劝不听。
但是,能被她这样爱着的男人,一定很幸福。
”3. 因为珍惜与妻子、女儿在生命中的相遇,所以愿意付出爱与责任。
“如果,今天是你的最后一天,你想怎么度过?
人生是漫长的告别,请把握所有相遇的时刻。
”4. (忘了在第几集)于我而言,全剧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变动的时代,无常就是日常。
”你们说,这何尝不是社会当下,以及自我的映射?
人生无常,珍惜相遇。
前几天看了今年新上的港剧,也是讲一家子的故事,但越看越觉得尬,演技风格还是非常90年代的感觉。
比起来,这部戏要自然很多,虽然也是讲家里长短,也会一惊一乍的日剧风,但走心的时候是很顺的,完全不尬悲、不尬把悲的部分往喜了演。
另外就是,本剧也确实不需要用吴慷仁的裸体当噱头,林伯宏已经非常敬业了。
小金葬礼自己选的那张黑帮大姐头半裸武士刀的遗照,是我最近看过影像中最酷的一幕,酷到忍不住流泪的那种…😭一开始我是觉得这部不OK的,被神话到需要“去坟前跪的”完美父亲,非理性歇斯底里把婚姻当作女人唯一追求且用此压迫其她女性的恋爱脑、霸权母亲…完全就是朝拜男人抹黑女人,女性剧却一点都不feminism馁!
但往后看换个角度,从《俗女》将镜头聚焦中年女性,这里升级到focus老年女性——这种创作文本中显少的边缘群体已是难得。
还是用一种少有的文学影视中常见“第二春老男人”方式去创造,充满冒险的,拥抱友谊的,招蜂引蝶的,朋克酷炫的…甚至有些自私、无责任的“老女人追爱史”。
而非苦大仇深无私奉献的“母爱神话”式的传统家庭里年长女性形象(比如《孤味》),反而让父亲承担了这个分工,这样的gender反转,很难说这不femi…(也正因如此,生长在传统“母爱神话”家庭中的我个人相对难被打动到反倒是亲情部分不是一味歌颂女性,表现真实困境、女性之苦(这部也表现了,比如小金、巫婆的经历,顺便水昆少女队~我的最爱,那两集哭到停不下来TAT女性友谊YYDS)才是女性主义,用一种令人神往的,无责任、自我、自由的冒险式笔法去塑造女性,实际也挺酷挺femi的(有点湾版《格蕾丝与弗兰基》那味了)。
为啥男角色总有“小查”这样可以被剖析理解然后令让人又爱又恨的渣男,而女性就不能当个各种冒险故事(恋爱也是冒险诺)中常出现的浪漫迷人“反派角色”呢,就算成为老太太也可以去大胆爱,勇敢爱,去自由冒险啊~顺便这剧在视觉上也多少完成了gender反转,始终处于“被凝视”的女性虽然这部也有,但男人也被拉入了“被凝视”的一侧,动不动就卖肉脱光光的男性镜头也可以说是一种femi。
既然女人被视觉物化无可避免,那就让男人也成为这种欲望审视的商品(虽然真有被这部里的吴慷仁腻到,或成他角色中我最厌恶没有之一。
大哥也卖太过了吧喂,露肉也是要有美感的…但也符合恶俗小说中的霸总设定辣,看出来很拼惹😂)顺便这剧表现手法还蛮实验性的,一开始会因“花哨浮夸”靴微不适,一旦接受还蛮上头的~暂时看到第9集,一切笑笑哭哭,荤素不忌,还是蛮有趣,虽然悬浮但也有真实…(但和《俗女》之类比起来还是差点,毕竟个个光鲜老富婆除了情感显少现实负担的也只可能发生在“爽剧”了)等看完结局走向再来看看值不值给它上了高度的夸…
卡司阵容可以说是无敌:比莉姐/贾静雯/柯佳嬿领衔寇世勋/林柏宏/还有吴慷仁大尺度的幻境洪都拉斯/谢琼媛的与恶联动江宏恩的飞龙在天售后简直就是制作人拉好友聚会-但看了前几集,确实有一些失望因为故事太瞎,以为点开了台湾闹剧但越往后看,越能理解所发生的这些并不落地的超浮夸生活-陈爸突然离世后的几年,被照顾的人要站起来照顾别人,被捧在手里的人没有了宠爱她的人,被爱惯了的人对爱情无比渴望。
她们无法自洽也无法与彼此相处每一次的争吵,都是一次怀念。
-永远不要放弃爱与被爱的能力,在告别的无常里,重建家庭关系。
-突如其来的《飞龙在天》的售后。
黄飞龙出现的瞬间,心理很复杂。
童年女神之所以是童年女神,真的因为承载了太多童年回忆。
-应该很多人会把这个剧跟《华灯初上》比较但是从题材来看,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就当它是个闹剧看吧,都是她们强颜的欢笑。
当然不是!
要解释这个问题,第一步要做的是定义清楚婚姻和女性主义。
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双方共享资源,包括金钱、社会关系等;同时付出特定的义务,包括家务、心理上的支持等等。
而这种契约中的条款细则,本身是双方的协定,是否公平、破坏协定之后如何惩罚本身也是双方自己决定,与外人无干。
但无奈人是社会性动物,协议双方在评价条款细则是否公平的时候,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收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social norm。
而在过去传统的二元性别社会中,无形地规定了女性在契约关系中的义务,比如生育、家务、情感支持等等。
由于这类事物占据了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又很难得到直观的物质成果,女性有意或无意间被迫减少了在社会中工作的时间,甚至在法律或者宗教条文中,曾经明确规定了女性不可以和男性做同样的工作,法律也一度剥夺了母亲对未成年孩子的拥有权。
工业革命之后,女性逐渐有机会工作,才开始一步步争取工作的权力、受教育的权力、选举的权力、同工同酬和晋升的权力等等,这才是所谓的女性主义。
而在新的时代,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针对social norm的辩证性思考,引导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社会准则做反思,认识到这些准则有没有对某些人造成伤害,当然,这是广泛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了。
所以你看,女性主义的议题绝不至于灶台锅边床上的那方寸之地,它要探讨的内容大得多;女性主义也绝不是迫使女性远离婚姻,毕竟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人建立契约关系才能生存,绝不可能像猫科动物一样遗世而独立。
女性主义只是希望女性更成熟地理解婚姻对人生的意义,希望婚姻是女性可以选择成为完整意义社会人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
但是,这“之一”的一部分,也不是一定要被忽略的一部分。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很快的时代,一个多样的时代,期待结婚的、享受独身的、迷惑于婚姻的女性比比皆是,而这部作品最让我喜欢的地方便是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
妈妈虽然习惯于传统的婚姻准则:男性负责工作养家女性负责关系维系等情绪价值;但是却不是个死板的人,秉持着“打好这份工”的观念,用在外人看来疯狂的方式找到了与自己秉持同样婚姻准则的阿伯;姐姐看似传统确实享受独身状态的女性,也许会通过幻想(写小说)的方式模仿与异性之间的attachment,但本质上很享受独身的状况,从来没有甚至完全不理解妈妈那种亲密关系缺失引起的焦虑,全剧她身上最大的矛盾点其实是她和母亲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其实到最后我也不觉得她们相互理解了,只是会尊重彼此的生活准则,而这就是多元化社会里正常的状态吧,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胁迫别人,尊重别人的价值观,才能够好好地生活在一起。
最后,本片最让我感动的部分是并没有忽略二女儿的视角,作为一个小学渣和恋爱狂,这样的女儿很难在家庭关系中找到存在感,而本片却温暖地展示了二女儿和爸爸温暖地互动,也通过她地醉话让我们看到了low self-esteem的人群(与性别无关)会在亲密关系中被伤害的原因,对,就是那句:他让我觉得自己有用啊。
妈妈和大姐一直在劝说却从未粗暴地切断二女儿和渣男友的相处,这是让人感动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家人,相互尊重也是前提;同时,只有她自己走出这个泥潭,才是成长。
看完全片,我最大的感受可能是真实,无论是每一句对白还是贾静雯大美女眼角的细纹柯佳嬿丑丑的半染发型,都让人感觉这就是发生在隔壁邻居家的事。
即使是渣男战斗机的小查,也没有被刻画成功能角色,而是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既让人理解二女儿不跟他分手的原因,也让人觉得这个角色很真实,因为这就是活人的样子。
如果说唯一一个不那么符合画风的角色,大概就是吴慷仁演的学长了,但我太爱这个包袱了,可以说就是这个角色激发着我的好奇心让我一口气看下去!
有人觉得是这是“角色诈骗”,我倒觉得如果我是吴慷仁,一整部剧给我机会毫无顾虑地飙演技,漏点也都没关系啦!
最后地最后,想说,期待吴大视帝接到五十度灰类的角色哦!
想发一条啰嗦几句,想为这部剧拨乱反正。
因为看了豆瓣上网友对这部喜剧的评价,很多低分评价我是非常不理解的(在我心目中这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华语喜剧片)。
首先有评价说这是「卡司诈骗」,请来「超强卡司阵容」结果演了一部浮夸的悬浮剧。
此时我很想反驳他,我觉得用「悬浮」来定义这部剧是你自个儿「夸张」了吧!?
因为这部剧的类型本身就是一部很无厘头搞笑的家庭轻喜剧片,又不是演八点档正剧,无厘头我觉得很正常。
喜剧本身的表演方式就是要通过很浮夸的演技、无厘头的台词去传达角色人物的鬼马逗趣的特性,因为你演出来的效果就是要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嘛,就像当年周星驰的系列一样。
我觉得评判一部剧好不好的前提是你要分清楚这部剧的题材类型,而不是用单一的审美眼光去绑架所有的类型。
还有人說这部剧台词的尺度过大,有很多的虎狼之词,让这部剧的笑梗変得太低俗。
Nonono…我不这么认为!
这部喜剧片是尺度玩很大,但在华语电影中,早在李安时期其实就已经有过这样的大尺度。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就探讨了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价值观念,里面也有谈及到现代男女对性的多元观念及看法,只是电影里没有像这部喜剧片这么的bug,通过费玉污式的开车梗来营造喜剧效果。
而且我觉得,「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谈及性观念并不就是代表著低俗。
还有人说这部剧的笑点很尬,不好笑。
那我觉得可能是你的笑点太高了,或者是emo太严重治不好了。
反正我看前面几集的时候,真的是笑出猪叫声
你想过你的六十岁吗?
我没有,甚至我十几岁的时候认为三十岁就活够了,可以去死了。
但我真正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好像还没有长大。
那么,六十岁呢?
五年前,五十八岁的杂志社主编陈光辉因心脏病突然去世,留下了同龄的妻子王玫玫和两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儿。
王玫玫是专业的家庭主妇,大女儿是国文老师兼小说家,二女儿则是炸鸡店店长。
五年后,一向认为婚姻是女性第一事业的王玫玫从丧夫之痛中走出,重拾自己的伟业,寻找新的恋情,但第一段就相当不靠谱,对方是个有妇之夫。
这故事便从有妇之夫的老婆找到王玫玫家说起。
得知此事的大女儿,比有妇之夫的老婆更生气,并扬言,如果妈妈再去找那个男人,她就打断妈妈的腿。
大女儿的大家长形象,在这第一场狗血的捉奸戏里,瞬间立了起来,让原本老套的情节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感。
告别有妇之夫后,玫玫开启了网路相亲之旅,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
相亲遇见奇葩的桥段,也已经是老梗。
从《征婚启事》到《非诚勿扰》再到各种讲述大龄男性/女性结婚难的大陆电视剧,把各种奇葩以各种方式呈现过千千万万遍,甚至最新上线的《天才基本法》也仍然用相亲遇奇葩做喜剧桥段。
但是在《妈,别闹了》这个故事里,王玫玫已经六十三岁,这是半只脚迈入老年的人群,没有谁见过他们相亲,由此也带来了别有意味的新鲜感。
之前,网上有过一次为周杰伦刷屏的事件,事情缘由我已经忘了,大概就是00后们认为周杰伦没有歌迷,水平一般。
于是80/90后们一夜之间将周杰伦送到某个榜单的榜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我看这部剧时,突然就想起这件事。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自己的心里也会觉得说六七十岁的人不就只剩下安度晚年了吗,为什么还要相亲还要折腾呢?
但其实,王玫玫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我们的故事总是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很少关心中老年人,我们好像忘了,我们也会变老,那时候,我们就不继续经历故事了吗?
不会的,我们会一直经历故事,经历挫折,也会享受幸福,一直到我们死掉,也许我们死后还要经历不孝的儿女,但运气好的话,也会遇到负责任的社工。
王玫玫的相亲对象,大都与她年龄相仿,当我隔着屏幕陪她见完这些六十岁上下的单身男性时,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有的是想找个吃饭买单的人,有的是想找个便宜的保姆,有的浑身插管半只脚进了棺材,想找的其实是一个护工……终于遇到一个靠谱的,除了话多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看起来也算周正的男人了吧,没想到谈婚论嫁时却遭遇了这个男人的孩子们的反对,他们担心王玫玫是图他们家的家产。
而这个男人呢,在饭桌上竟然完全没有为王玫玫说过话。
这跟三十岁的女孩去见妈宝男的妈妈,妈妈将女孩一阵数落,妈宝男在旁不闻不问是一样的,根本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家长。
不被家长祝福的婚姻真的不能要,尤其当这个家长是你养了三四十年的孩子时。
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就别去祸害下一个家庭了。
如果我相亲遇到这些一看就不会对我好的男人,我肯定会放弃这条路,但是玫玫却越挫越勇,甚至注册了国际交友网站。
她对再婚的执着让我对她死去的丈夫陈光辉心生好奇,我想,一定是陈光辉给了她一个非常幸福的婚姻,所以她才愿意再次踏入同样的河流与围城里。
故事也在此时,拿出了陈光辉的日记,讲述了他的为人之道。
陈光辉的妈妈因为丈夫出轨而抑郁,折磨自己也折磨年少的陈光辉,所以陈光辉发誓,他以后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发誓的男人千千万万,没想到,陈光辉真的信守了他自己的诺言。
在外,他工作挣钱,在家,他烧火做饭,对妻子,不算是完全的言听计从,但事事为她考虑,对女儿,他有最现代的教育观念,他告诉她们找一个好工作比找一个好老公强,最后,他的两个女儿成为了在婚恋观上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女性。
这个对照特别有趣。
大女儿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谈了一场恋爱,但那时她也刚拿了小说界的最佳新人奖,为了专注写作,她忽略了男友,两人分手。
此后二十年她也没有再恋爱过。
二女儿呢,不计成本地谈了十几个男朋友,最近这个是个日常出轨,吃软饭的渣男。
大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安全感,二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承诺。
王玫玫在女儿们眼里,是难搞的妈妈,但女儿们在王玫玫眼里,又何尝不是连个男人都搞不定的笨蛋?
王玫玫在网上经历了诈骗后,她的另一个网友澳洲阿伯,邀请她去澳洲玩。
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大女儿极力反对,恰在这时,玫玫的高中好友金阿姨去世了。
金阿姨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据说出身名门,现在以教钢琴为生,有一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男朋友陆易。
王玫玫总觉得这个陆易是吃软饭的,和金阿姨在一起,只是贪图她的财产,于是经常劝金阿姨分手,但是智慧的金阿姨反问玫玫,我这个年纪,需要的是真爱吗?
六十岁的女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金阿姨的前夫家暴她和孩子,为了离婚她几乎净身出户。
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你说不清,我说不清,但金阿姨一定有她深刻的理解。
她和陆易在一起,不论外人怎么想,不论陆易怎么想,她自己若不幸福,她一定不会强求,这可是个有勇气跟家暴说拜拜的女人啊。
金阿姨的葬礼是我见过最酷的葬礼,她为自己准备的遗像是一张她拿着武士刀横眉冷对镜头的照片,仿佛在向命运宣战:来吧,这是我的最后一战,我仍然不会退缩和害怕。
也正是金阿姨的死,鼓励了王玫玫,她当机立断,买了机票去澳洲见阿伯。
理想梦幻,现实残酷,澳洲阿伯快七十岁了,竟然只能在孙女的别墅外停一辆房车,蜗居在里面。
玫玫来了之后,独占了房车,把阿伯赶到外面搭帐篷睡觉。
OK,这也没事儿,玫玫仍然想要和阿伯结婚,但是阿伯却很犹豫,因为他的孙女不喜欢玫玫。
但是当孙女和玫玫正式开战时,阿伯却选择站在玫玫一边,带着她离开了。
没想到,阿伯年轻的时候曾在墨尔本买过一套房,这些年银行一直从他的工资卡上扣房贷,他却忘了。
现在,这套房被他前妻的孩子出租了出去,房租原本是打给他的,但是这三年,房客没有交过房租,他自己,也忘了。
玫玫知道这件事后又惊又喜,用自己的破烂英语帮阿伯赶走了房客,夺回了房子。
阿伯被玫玫的能量打动了,向她求了婚。
故事开始时,六十三岁的王玫玫想要再婚的宏图伟业,简直不可思议,但在这一刻又无比落地的实现了。
这是一个跟运气没有关系的故事,王玫玫能找到新的婚姻,不是因为她有大女主光环,而是因为她有明确的目标,强大的执行力,失败了可以再来,也不畏惧未知的勇气。
而她的大女儿,却没有。
作为家长的大女儿,认为妈妈再婚,和一个外国阿伯再婚,简直是天方夜谭,劝她立刻收手,劝完妈妈又跑去劝澳洲阿伯。
“她就像一座冰山,你对她的了解只有10%,你怎么就敢撞上去?
”这是我听过的,对婚姻最好也最没有意义的质问。
到底怎么才算了解一个人呢?
恋爱十天,或者恋爱十年,我们对彼此了解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
我们有时候甚至都不太了解自己。
跳出来看我们对每件事做的选择和决定,真的理智吗,真的是和自己认真讨论过的结果吗?
还是,一时冲动?
那这个“冲动”不就是对自己未知的部分吗?
阿伯说起了玫玫上次差点被诈骗的事儿。
一个宣称自己是英国设计师的男人,要带女儿去台湾见玫玫,但是途经马来西亚时遭遇了抢劫,被洗劫一空,他让玫玫借他三千美金买机票。
玫玫真的去汇款,可惜自己不懂操作,于是让大女儿帮忙,但是大女儿很快就意识到这是骗局,劝阻了玫玫,几周后,网上也曝出了几位遇到诈骗的女性的新闻,落实了英国设计师是骗子的事。
即便经历了这样的事,玫玫还是去澳洲找他,她是一个愿意为了爱放弃一切的人,这就是最打动阿伯的地方。
和阿伯领结婚证的那个早上,玫玫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从粉红色的过去,走向金色的未来,而这路上为她送行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陈光辉。
玫玫,我给了你一个家,给了你一个相伴35年的先生,还给了你两个可爱的女儿。
然后,我给了你我的死亡。
我给你地图,给你行囊,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
谢谢你,让我的人生那么美好,我们下辈子见。
伴随这段旁白的,是片尾曲《最后一堂课》,歌词里写到:最好的,我有没有给你呢?
这一刻,我和玫玫的泪水汹涌澎湃。
我突然一下就明白了那个困惑我好多年的问题,什么是爱,怎么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
你就看,他/她是不是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你。
玫玫的故事,并不是在讲女人离不开婚姻,最后都是要结婚之类的。
她讲的是,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时候,女性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觉得结婚幸福,你就去结婚,即便对方是个比你大十岁语言不通的老头;你觉得谈恋爱愉快,那就谈恋爱,哪怕对方比你小二十岁还不怎么会挣钱;你觉得拼事业更踏实,你就拼事业,就算在别人眼里只是个写烂俗小说的平庸之辈……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怎么想最重要,这是陈光辉给他的三个女儿们,上过的最重要的一堂课,也是最好的一堂课。
遗孀带着2个女儿追求爱情的荒诞过程。
有很多已故父亲的视角和旁白,这个父亲真的是楷模,委屈自己成全家庭。
每一集最后的收尾很像小说的小结,有浪漫和寓意。
画风和布景非常现实真实,现代都市家庭那种略带邋遢的室内很有代入感。
母女3人性格各异,配角和主角的人设都附加了原生家庭的伤害。
母亲没有被女儿耽搁住,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异国爱情,也没有成为女儿的绊脚石。
好友的逝去让其更加追求自我的实现,非常大胆开放摩登。
大女儿虽是言情作家,但是对待眼前的异性有些恐惧,长期扮演父亲的角色和担当,如同剧中的比喻背着壳的蜗牛。
小女儿在找寻自我价值和奉献感的同时一遍遍被渣男利用欺骗,最后看透放手的同时也成长了。
剧情有些时候稍显浮夸,关于父亲的亲情和朋友的友谊的探讨以及3位女性的生活态度是看点。
追求爱情的过程只是万千形式的几种呈现。
配角的戏份也很好看,爸爸去世的戏份配上周兴哲的歌居然意外的好哭。吴慷仁变态演多了感觉出不来了,现在看到他就是家暴男的印象。。
和预期很不一样,看得也很难过,虽然表面是风平浪静的轻喜剧,而内核是因为父亲和丈夫的突然离世而积压在胸口的巨石。另外这种中老年题材真的会让我更难过和更感性。但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虽然题材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实在拍得不好,有点太乱了,很难算得上是优秀的剧。3.5
继俗女后看得又哭又笑的台剧,片尾曲很动听,再搭配爸爸出现的画面,催泪十足。小金这个角色塑造得比妈妈还要成功。虽节奏有不足,整体四星。
你妈超酷的
三集都没看出是在演个啥、、、导演,别闹了!
浪费卡司,令人失望。
好乱,好吵,看第一集想说贾静雯在学校的戏份让我想起超人气学园,没想到就那么一点点,之后都在演什么无聊的东西
还是不太习惯台剧大呼小叫的喜剧方式
什么玩意,糟蹋吴慷仁简直。2022.07.24
只能说和我预期中的俗女养成记式家庭温情喜剧的画风偏离很多 剧情有点浮于表面了不太走心
俗气却温暖人心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请把握所有相遇的时刻”看到第六集终于看出点啥来了。
食之无味 弃之也不可惜 当煮饭和洗澡bgm看完了
太难看了 真的太难看了
集合了《下一站》所有缺点,但是抛弃了所有优点(比如步步铺陈塑造人物),chit-chat毫无意义、冗长、而且没有推动力,实质性要衔接剧情的镜头又常常是令人困惑、表述不清的,作为一部大尺度是唯一卖点的性喜剧,不仅无趣、有些地方甚至低俗恶心,吴慷仁的故事线是唯一有悬念能吸引人看下去的,然而不仅最终与现实毫无呼应,哪怕作为幻想本身也很难自圆其说(单纯作为小说世界来拍也可以很有趣很搞笑);比起绚烂的炫技和仓皇想要扑到两性关系热点的尝试,是时候抛开时髦与浮华、回溯戏剧的本质了
吴慷仁的身材把这个片子分值拉满。如果导演不用这种戏虐的方式而是正常的叙事展开,应该更有共鸣
《卡司诈骗案》 已起诉
这个卡司也得三星起了🤪
台剧的出路=现在的韩剧
这剧组很有钱,从它在服化道上花那么多功夫就能看出来,可为啥不能多打磨打磨剧本,浪费了卡司。剧情浮夸又狗血,主要角色没一个正常的。害我白白期待了一个多月…全剧最好的个人认为是金阿姨那条线。逃离家暴的丈夫,包养年下小狼狗,真正按自己的意愿活着,比离不开男人的母女三人强多了。贾静雯女神演大龄剩女不太有说服力;那个妈妈和女儿们在一起的时候像个疯子;柯佳嬿是有多想不开接这个角色,全程都半死不活的样子,而且得贱到什么程度才会一直爱着渣男。林柏宏年轻美好的肉体倒是很不错,嘿嘿๑乛v乛๑吴慷仁一丝不挂虽然很有冲击力,但他笑起来满脸褶子…我还是get不到他,这颜值是怎么吹成男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