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是小学1年级左右,第二次三次看还是小学,每每看都笑得前俯后仰。
有一种主题和特殊对象,笑就完事了,那个时候8,9 岁的我反正知道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评论里有篇说什么误导几代人,各种分析,忧国忧民的心操的,那时候谁会在乎国党共党,美化丑化,连我都骗不到,其他人安全的很
原文作者自己说:欢迎转载、讨论。
我就放心的转贴过来了。
原文作者:吃葡萄不吐核桃皮原文地址:http://club.news.sohu.com/r-wordplay-556336-0-10-0.html前言:落后就要挨打,战争并不是人多、聪明就能以一敌十,“喜剧化”的抗战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抗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14年,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高达3000多万。
其实承认我们以前的落后并不可耻。
两三名游击队员就抢劫了鬼子重兵押运的军火列车,举起机关枪朝天上的飞机扫两下就能打下飞机,这些都是最近上演的冯小宁导演的战争喜剧大片《举起手来》里的"喜剧"场景,这些情节都有助于证明冯导"不笑可以退票"的水平,但我不得不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60周年,以及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类似的喜剧化抗战的影片,不但达不到抗战纪念初衷,反而有误导青少年之嫌!
也许有人认为喜剧就是夸张,谁会去当真呢?
但是很"巧合"的是,当我们看电视、电影、小说,看到的最多的却是胜利大捷、全歼和侵略者的不堪一击,是看到英雄人物以一当十、当百,敌人成排成片的倒下,英雄却刀枪不如的巍然屹立,或者赚了几十倍的敌人的命"够本"的倒下。
其实从逻辑、甚至常识上我们已经能发现问题,我军的一颗手榴弹就能爆炸出“蘑菇云”,敌人的大炮也只能打出小坑坑,如果仅仅为了电影电视的视觉效果,这已经说不过去了,因为西方的电影电视作品同样场面宏大,但并没有张冠李戴。
可以发现的是,而与中国影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许多二战影片在展示胜利的同时,更注重展示战争的恐怖、血腥,让人们了解到,每一次的胜利都来之不易,是用不菲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那里,敌人也是顽强的,正义的一方几乎不可能能占到几倍甚至几十倍便宜的。
导演更需要说明的是,战争就是战争,不管哪一方胜利都是悲剧。
艺术家们强调的是:文学作品里的夸张有它的理由,但让国人不得不注意的是,这种只谈辉煌战果,不提己方损失的不敢正视历史做法甚至弥漫到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
比如对于敌我双方的伤亡却常常语焉不详,比如最常用的语句是,**大捷取得胜利,歼灭敌人**人,但自己一方的伤亡却不提。
而战争中其实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己方伤亡的人数与敌方持平,甚至数倍。
毕竟以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与日军差距太大,何来以一当十,如果日本人都是豆腐渣、纸糊的,何至于大半个中国都沦陷入敌手,几亿中国人沦为亡国奴?
看一段历史回忆录:举个例子,就连鬼子中了“埋伏”(特别强调是埋伏,我军是有备而战)的平型关大捷,敌人伤亡1000人左右,八路军伤亡也约为900人。
(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我军伤亡也很严重。
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
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
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
(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才更加认清,在装备水平不如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八路军首先不是搞短兵相接、硬碰硬的阵地战,而是进行发动人民群众的游击战。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现在我们的青少年们更多耳濡目染的却是一些夸张的文学作品,他们从这些影视甚至历史作品中得到这样的错误印象:鬼子侵略有什么了不起,他们那么笨,咱中国人那么聪明,以一敌十轻容易就把他们打败了,他们甚至还会天真的认为打仗其实很好玩的!
但这不是真实的抗日战争的情况,如果真的这么容易,中国的抗日战争就不会艰苦卓绝的长达8年(如果从1931年开始算,长达14年),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高达3000多万。
就连我们一直信以为真的地道战、地雷战,其实已经有人指出,很大的夸张成分,据说地雷战中炸死的百姓远远多余日军,地道战也没有那么神奇!
(欢迎大家提供资料证明)对于冯小宁导演其他很多片子,都不错,笔者并不是对他有何过节,包括他拍摄的的战争喜剧大片《举起手来》,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久违的笑声,(毕竟在压力特别大的现代社会,要笑越来越难了),但是,如果都抱着对历史不严肃态度,抱着戏说的态度,甚至演变成为不敢正视历史,不敢正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那么我们是否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历史重演,我们重新“盼望”变成亡国奴,喜剧的去抗争?
而那时等待我们的将是战争残酷的流血和惊恐。
需要提醒的是,不敢正视历史的"喜剧化"抗战的后果,很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好战"和对战争的"游戏化"心态,这不但不利于青少年认识战争的残酷,而且也不利于让他们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和维护者。
欢迎转贴,讨论,引用。
首先,本人还是打心底佩服小宁导演居然有如此勇气拍摄出有如此意淫风味的抗战喜剧儿童科幻脑残片,小时候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看过,必须承认的是,我确实笑了。
如今长大了。
尼玛我不得不承认我笑的更厉害了。
意淫啊,纯粹24K意淫啊。
我不知道我党为毛要给我们灌输抗战时期我党人民如何如何机智日本兵如何如何傻X的思想,但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制片人智商也不高。
为什么我提倡十八岁以上观众勿看?
我怕你被黑的更惨。
热血沸腾啊我去。
抗战时期日本的铁甲军队岂是我等地雷战地道战棍子打飞机搞赢的?
你弄个驴子公鸡是几万个意思?
哇这样也行,有几亿把刷子。
您真棒。
如今再看这部电影,我只觉得内心万只草泥马奔腾。
这TM完全是两帮傻B啊。
编导我求您了成吗?
你是想表达我如此强大如此牛逼如此机智如此风骚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军却被如此二楞如此艾斯比如此扯蛋如此傻缺的日本小狗兵欺负了整整八年之久是有多伟大对吗?
牢记历史是这么记的?
不如别人就是不如别人,你敢说你不佩服希特勒和冈村那货横扫欧亚的狂野军?
我们更多有的应该是不断壮大自己强化自己让自己免受欺负的决心。
而不应该是更多的对他人的憎恨,更不应该是拍摄出如此脑残成人不宜从头到尾黑人家的影片混淆视听误导下一代。
这部电影在侮辱敌人智商的同时也侮辱了自己的智商,很难想像孩子看到片里的日本人会作何感想。。
日本凭着弹丸之地而能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军事强国不是靠装傻卖萌,而是奋发图强的精神虽然当时的侵华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他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剧就是一部打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号的商业片,和美国的屎尿屁喜剧没有什么区别,跪求导演不要再拍第三部了。
http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75995182892040/?app=&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中国版“虎口脱险”——《举起手来!
》拍摄背后的6个故事:1. 本片的拍摄原由来自于导演冯小宁看过的一篇关于“中国导演就是拍不出来像《虎口脱险》这种类型的战争片”的评论文。
倔强的冯小宁感到非常不服气,誓要填补上中国电影中的这个空白,于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设计构思剧本。
2. 以演小品见长的潘长江透露,“虽然自己有过演电影的经历,但对于本片信心却不是很足。
这次和名导冯小宁合作,最初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
不过,冯导的一句话让我镇定了。
”他说:“你就安心的去演,因为这个角色一开场就被打傻了,而且只有一句台词。
”3. 导演冯小宁说:“我拍电影从来都是根据剧情选演员,并且对是否敬业非常看重,因为演我的片‘艰苦’和‘低酬劳’是少不了的。
”而片中的两位重要演员也都表态力挺冯导,郭达表示,“我扮演的郭大叔既淳朴又搞笑,最主要还是一个英雄,能够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个难得角色,要是争片酬那可真是傻子了。
”在一旁的潘长江更是不忘搞笑,“冯导的节奏我喜欢,片酬少是我的荣幸。
说实话,这样的片倒给导演片酬我都干。
”4. 在片中扮演“下等兵中村”的潘长江可是吃了不少苦,顶着40度左右的高温,还得穿着厚军装。
不仅如此,为了拍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外貌,潘长江需要刻意罗圈腿走路。
潘长江说:“我的腿本来挺直的,可拍戏时就得罗圈着,拍完后还留下了后遗症,一到刮风下雨天腿就会疼痛。
”5. 导演冯小宁透露:“由于剧情很搞笑,自己在拍摄过程中边拍边笑,有很多时候笑的都控制不住自已,甚至连摄影机都拿不太稳了,所以影片上映时观众会看到有的镜头会有一些抖动。
”6.《举起手来》中的主题曲《老少爷们》的歌词正是导演冯小宁所写,不光写,而且还唱。
他说:“歌词是我写的,所以我非常明白它要表达出的情感。
我也没有什么唱功,就是高声吼,反正影片的主题是同仇敌忾,让我这个业余歌手感觉很痛快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这部电影无疑是及格线以上的,看的过程中,会跟着剧情自然地笑出来。
全剧没有一句台词的日本士兵(潘长江饰演),靠着罗圈腿、斗鸡眼,让人忍俊不禁。
两个娃娃兵,智慧的化身,调皮捣蛋中,将敌人各个击破,搞笑中让人大呼痛快。
就连公鸡、驴、猪在剧中的发挥,都是非常好看的喜剧元素。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喜剧的内核是清晰的,喜剧的表达方式也是顺其自然,不会显得尴尬。
在套上抗日战争的背景,看完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轻松、痛快、酣畅淋漓。
喜剧电影不能与真正的抗日电影正剧相比较,如果要看抗日正剧,本片无疑是不合适的,剧中体现的全是日本士官的愚笨、狼狈,我们的机智、好运。
但是关于抗日的元素里边也是比较全面的。
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要描述八路军勇抢火车,火拼日本士兵。
妇女老幼皆有,有娃娃兵、农民大叔、老奶奶、大学生,各个年龄段的,都参与到抗战中来,为抗战发挥自己的力量。
剧中日本走狗最终也被日本士兵踩到跌落悬崖,也象征着那个年代做日本人的鹰犬是没有好下场的,终究会被日本人抛弃。
结尾日本士兵的后代(潘长江饰演)在佛像面前忏悔战争带来的伤害,也是极佳的镜头。
虽然是一部喜剧电影,但剧中也反映出了抗战的一些元素,在轻松愉快中,引发些许的思考。
在一天的繁忙之后,看一部喜剧电影,放松身心,这部电影是够格的。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学校组织的,本来是不感兴趣的,结果全程哈哈哈,最坑的还要写观后感,不过还是可以的。
这部剧虽然是搞笑喜剧类的,但是一些细节方便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守护国宝人人有责,不过一些设定也是让人尴尬,部分通过给敌军制造的不合理的搞笑,丑化敌军的形象来激发笑点,敌军的智商无厘头,虽然作为一部喜剧搞笑电影来说无伤大雅,但还是感觉yy过度,连动物都可以随意欺负,强行尬笑。
潘长江老师演的日本鬼子真的很搞笑 让人不禁想看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影片 真实的还原了一部分历史 主角太有趣了,因为有了他,所以才充满了魅力💕老师在教室上课的时候让我们看的 我基本上都看完了 潘长江老师演的那个日本鬼子绝对承包了我们的所有笑点 而且郭达老师演的那个角色也是很有意思的
是在大巴车上看的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我被rape了如果小日本都是那么弱智的话,如果中国人都是那么无畏的话如果游击队个个的身手都不亚于jack Bauer为什么抗战要打八年呢?
(这还没从918开始算)像这种电影,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有人说,喜剧嘛,夸张一点又何妨?
why so serious?
但是,喜剧和闹剧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靠廉价笑话堆积起来的“喜剧”只会让人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懒惰更何况,如果让日本人看到这部电影,只会白白送给别人一个嘲笑我们的机会
我说的真的,这个电影在回老家的公家车上,看了好几遍。
我承认我笑了。
但我丝毫不承认他的搞笑价值,就像他妈看凤姐都让我笑了很多次。
没错,就像看到了凤姐尼玛好几年了,根本忘不掉那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别的就不比了,和《鬼子来了》,都是云壤之别。
每次从学校回家的长途大巴上看的就这个片子……无数次。看得我打呕。
看过的
驴~
为神马受伤的总是你。。。
看过N次
这么好的片子片子巨人不熬七分 天理不容啊
SB片
垃圾中的垃圾,低级趣味中的低级趣味~~~
战争也可以这样,,
今天居然看见续集新闻 纯粹的愚民教育 强奸民众智商 上高中时全校集体观看 想想 自己当时笑的真是傻B 也只有在中国 这种片子才可以受到这么高的礼遇 “《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号》导演在随后的采访中透露,本片目标6个亿,但这并非指票房,而是观影人数” 几年过去 我们的智商高了吗
这不是电影。
垃圾!
纯粹看搞笑。
真的挺不错的一部电影,超级搞笑
潘长江的罗圈腿😂花姑娘=母猪😂最后潘长江骑着鱼雷上岸了😂😂😂
还记得那时学校每人交两块钱,然后搬着小板凳在校园里一起看,每个人都笑得前俯后仰的,就是以抗日为题材的搞笑片,就不要那么认真了,确实搞笑效果很好
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已经需要这样的片子来证明了吗?丑化对手的同时也是在侮辱自己。
潘长江在里面的表演十分搞笑。
闹剧,脑残。
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