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HK普通话湾湾普通话和大陆普通话同时出现就让我很出戏夏雨饰演的被告周文暄的辩护律师提问犀利正中要害赞下编剧秦海璐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但也不温不火 桂纶镁演技是有了 自从拿了影后接戏的题材也越来越大胆 内心戏很到位然后杨采妮显然要让郭富城饰演的陈志天完成一次自我意识的救赎:官司胜诉对他老爸的道歉 发现纸玫瑰里写的字然后怀疑李静的动机等等其实看见郭富城现在往演技派的路线上走我还有点不适应如果单从影片是否成功的角度来看 这么好的题材 只要不太跑偏 都可以拍的不错 然后观众的自我yy模式 一启动“这部片子的题材大胆主题深刻”也都会给个四星~其实我发现导演想表达的主题92分钟可能完全不够用因为最近老看超过2小时的片子1小时22分一下就过去了PS:我手拍我心 杨采妮拍这样的电影也可以推测下平时她的喜好、关注、欣赏水平、品味等等女导演又不是很多 我可以来一一感受和推测下她们的喜好~谁谁总在小情小爱里磨不开 谁谁总想把自己拍更美 谁谁总关注同性题材~女导演里最喜欢的应该是陈冲吧
要講到有關法庭題材的港產片,非八十年代的《法外情》與九七時代的《最後判決》莫屬,戲中都是以性罪行加上法庭作為切入點,而楊采妮的處女作《聖誕玫瑰》同樣都是以如此冷門的題材導入。
一般演員要轉型到導演,很大程度上都會選擇一些容易上手的題材,諸如青春、愛情,但楊采妮能如此大膽把比較壓抑的題材搬上銀幕,可謂是一次介乎於票房與名聲的一戰。
一個演員平日出入片場,對基本的拍攝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識,執起導筒並不困難,難是在於如何的協調內部,導演的角色是要協調好每一樣東西,幸運的是在她背後有著恩師們的支持,單是看陣容就已經值回票價,徐克、張之亮與夏永康都是昔日她的工作伙伴,而徐克與張之亮更把楊采妮最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眼前,在電影的裡裡外外都看得到一份的友情與彼此學習的態度。
此外再加上一點對楊采妮的私人情感,對影片懷有期盼與熱情。
正義,在界線之間。
是電影裡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一份工作是為了正義還是金錢,對無論是從事媒體還是法律的朋友來說都是很值得深思的抉擇。
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的灰色地帶,片中的陳志天(郭富城飾)曾經是辯護律師,如他所言律師的責任是為當事人洗脫罪名,檢控的責任是找出罪人。
身在其位,總有盲點,但兩份工作都各有各的道理,都有各有各保護的一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然而,影片裡呈現出一種令人思考的命題,好人與壞人兩者有什麼分別?
工作上如何權衡良心與誘惑的重量,更重要是帶出了很多事情並非存有敵我關係,而是可以用一個更開闊的態度去看待生活中任何的事情。
《聖誕玫瑰》的文本仍然存有缺陷,道理難免是說得直白。
影片的脈絡上連繫得突兀,兩段所描繪的親情均不是「神來之筆」,只是「畫蛇添足」,郭富城的表演未如突出,氣場被他人壓住。
反倒,桂綸美的表現相當的精彩,只可惜影片當中的一眾台灣與內地演員的聲音均是用上粵語配音,作為觀眾當然是想聽到演員們的原聲演出,其實也不用多此一舉,看起來實在是奇怪。
縱然是一部中港的合拍電影,但片中的演員與情節都能恰如其份,不過不失。
在港片中出現法庭題材的電影的確很少見,更何況大部份的場口都是在法庭內舉行,利用審訊的過程勾畫出案件的發生過程,帶出人性的弱點是整部電影的基調。
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大眾對於性侵的案件都是傾向女性的一邊,多是出於同情,在《路西法效應》裡足以引證好人是如何成為壞人的。
李靜(桂綸美飾)的角色就是要推向這樣的形象,她既是壓抑的,但同樣可博取他人的同情,是深藏不露的。
另一邊廂周文瑄醫生的太太(秦海璐飾),她的角色是十分的糾結,感情都收在心中的,在愛情衰敗與家庭之間苦苦的掙扎,眼裡充滿懷疑,但同時又要表示自己的支持丈夫的心,她那種徘徊在愛恨之間的無奈之情,絕對是愛與痛的邊緣。
過去的回憶牽動著少女的一生,在國外一直有性侵犯妄想症的案例,在日本更指出「電車痴漢」的定罪率是相當的高,到底那些男人是不是清白。
所謂食色性也,男女平等。
女的又是否濫用了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而道德上的第一印象又會否不自覺地歸邊了,這的確需要我們深思。
特別是現在興起網絡審判,一個做錯了事就會被人「人肉搜索」,那種的壓力就不如電影般呈現的輕鬆。
回歸正題,電影的張力是來至於審訊時面對的尷尬與咄咄逼人,奈何視野是未夠開闊,也不能兼顧其他的枝節。
結局的鋪張也沒有大的驚喜,但可見楊采妮的嘗試已經是不差的。
不論是正義的界線、婚姻的界線、信任的界線,電影都是想呈現人的複雜性,也即是導演所謂的「人性」,想到一句從不知在那裡聽來的說話,講到法律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更加要我們去推動。
法律的本義到底是幫忙什麼人?
是保護人還是打壓他人?
相信要我們自己定奪,公道自在人心。
難為對錯定分界,也難為罪定一個界線。
最後,楊采妮的作品的確是有一股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昔日影星李綺紅的歸位。
她提到並不急於再執導筒,但願楊采妮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導演都能夠更上一層樓,祝福。
文/Dorothy
杨采妮不算是个特别好的演员和歌手,也称不上大美女,但她眼睛里却透出有一种张曼玉刘嘉玲等犹未能及的聪慧气质。
2013首次执导《圣诞玫瑰》,感觉不同凡响。
虽然全片也有些剧情上经不起细细推敲之处,但总体来说比小燕子的处女作还是高上了两筹。
港片处理法庭类型剧本来就是驾轻就熟,从《法内情》,《法外情》那会儿就被深深吸引。
杨才女的处女作全无小燕子《致青春》那种新手生涩的感觉,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叙事,剪接,摄影,灯光等都有成熟港片的风范。
郭富城,张震,桂纶镁等明星也确实演技突出,光眼神传递的感情就有着强大的力量和丰富的信息。
特别是桂纶镁,看好她再拿一个金马奖!
郭富城饰演了一个正直的律师,因为讨厌律师这行有时必须帮助坏人辩护,就转行当了检控官。
他接手的第一个案件是一起性侵案:下肢残疾的钢琴女教师李静(桂纶镁 饰)声称在做身体检查的时候遭到了医生周文瑄(张震 饰)的性侵,郭富城同情桂纶镁的柔弱和无助,竭尽全力地想为她讨回公道,岂料他的坚信和正直却让他差点陷入一个无法挽回的局面......电影细节的刻画和呼应是评论电影优劣的重要部分。
在小燕子的处女作中,很多细节都是有头无尾,比如开场的那个梦,有很多细节符号的显现:火柴,烧鹅,巫婆,公主等等。
但后面对于这些细节的呼应微乎其微。
这样,电影最重要的开头场景就变得缺乏动机了。
而在《圣诞玫瑰》中,重要的符号如壁画,玫瑰,戒指等前后都有所呼应,涵义丰富,推动了剧情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比如,开头观众会纳闷为什么credit sequence会用基督教壁画作为背景,仅仅是为了好看和艺术感?
但在影片最后,导演告诉观众,基督教般的爱的宽恕是电影的重要主题。
如此,电影便连成一体了。
但是,电影最后基督教般的宽恕也显得牵强和做作。
法庭剑拔弩张你死我亡之时突然之间基督降临,不免让观者有剧情进行不下去便草草收场的感觉。
我觉得索性让恶发挥到底,让正直在黑幕或陷阱中死亡,倒也更能提升电影的内涵。
另外,郭富城对于其父亲的仇恨也显得缺乏更有力可信的动机。
瑕不掩瑜,作为处女作来说,杨才女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题材、画面戳我,但整体剧情总觉得不够连贯,有一些矛盾点。
李静在一审后的种种表现,比如去陈志天家中笑意盈盈等给人感觉很奇怪,尽管在一审中证据指向了周文暄,但无法让人引起共鸣,或某种强烈地对弱者的同情。
周文暄接受被冤入狱和他拒绝李静的示爱很矛盾。
若他想保护李静,那他的家人如何面对外界的眼光?
但在李静示爱后他又选择了忠诚家庭。
刘倩当年的绝情和在法庭上的懦弱也很矛盾。
纵容自己的男人侵犯自己的女儿、抛弃女儿、在法庭上提供假的证词这些“绝情”之举在最后李静嘶吼之后的懦弱道歉很..不能说矛盾(可能是编剧想表达出人性的善恶),但反转过于草率,而且也未说明反转只因。
以陈志天和薛擎文最后类似“和解”的对话匆匆结尾,升华法律正义与人性道德的“和解”有些牵强,两边都不过瘾。
陈志天受父亲主观影响使正义天平他心里已经倾斜。
没有判断,很难共情。
但我超喜欢影片的整体风格,氛围,妆造等等。
圣诞玫瑰 (2013)6.12013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悬疑 犯罪 / 杨采妮 / 郭富城 桂纶镁
“愿你此生无悔”看完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映像最为深刻的不是故事的主线情节,反而是父亲给儿子大学毕业礼物中的这句寄语。
在我看来本片虽说不能算是一无是处但质量绝对不算上乘。
整部电影,叙述了一位下肢残疾的青年女钢琴教师——李静,在前往诊所检查之后,状告医生猥亵性侵,然后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展开激烈辩论,以及为寻求真相各显神通的故事。
检控官陈志天由郭富城扮演,辩方律师薛肇文由夏雨扮演,而那位被告医生则由张震扮演。
在整部影片中,导演围绕着这么一个敏感的话题展开故事的叙述,其中也穿插了男主角陈志天的部分成长经历,虽说非常刻意的试图制造整部电影中的紧张的氛围,也试图制造悬念丛生,案情扑朔迷离的状况。
但导演杨采妮的手法和功力显然不够深厚,纵观整部电影实则波澜不惊,给我的感觉是无论那位被告医生是否有罪,其结果都不十分精彩,虽说牵扯到了一个敏感的话题,影片中的台词也足够出位,但矛盾双方各角色的性格和作为都没有十分出格,缺少了大奸大恶之徒,自然也就缺少了激烈的角色冲突,也就没有了那种绝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高潮,也就没有一个精彩刺激的故事。
只能说本片的最大看点就是故事海报上的几个演员,估计影片的绝大部分投资也都花在了这几位的片酬上,几乎没有任何外景和特效的电影,估计只要是演员都到齐了,这部电影可能一个月不到就能杀青。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这部电影,其中多少还是有一些个正能量的存在,主角陈志天为求真相、力图伸张正义的各种努力和执着,以及在朦胧的真相前的那种挣扎还是值得称道的,影片最终的那句“愿你此生无悔”给了所有观众一个美好的祝愿,礼盒中领带的打开,暗示着主角心结的解开,也祝愿各位观众和读者能此生无悔,心结得解。
上映才不到十天,《圣诞玫瑰》在影院的排片量已经少得可怜,而在很多影院干脆早早的下线了。
说实话,一听到这个片名的时候,我也没什么兴致看。
圣诞玫瑰是什么东西,大夏天的离圣诞那么远,玫瑰又是如此的庸俗。
相信这个不吸引眼球的片名,让这部即使有郭富城、桂纶镁、夏雨、张震这样豪华演员阵容的电影,流失了不少观众。
这几个演员,我还都挺喜欢的。
另外,这是杨采妮的导演处女作,虽然我对杨采妮没什么感觉,但对处女作一直情有独钟。
再有就是电影的性侵题材,也吸引了我。
据百度百科显示,圣诞玫瑰是1月21日和1月25的生日花,花语为矛盾和犹豫(21日代表矛盾、25日代表犹豫)。
这花自古以来是非常珍贵的草药花,可是又含有剧毒,正好符合了矛盾的要素。
电影中,桂纶镁饰演的残疾钢琴教师李静给电影中的男人们折了好多纸花。
那花应该是玫瑰花。
李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角色,导演是将李静比喻为圣诞玫瑰,这应该是题中之义。
但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隐喻显然是过于隐喻了。
李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静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她的母亲也不知道李静的父亲是谁。
从故事性的角度说,李静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人物(李静母亲的人生也够“精彩”的)。
少女时期的李静曾被母亲的男朋友性侵,母亲没有赶走男朋友,而是把李静送到了孤儿院“保护”起来。
性侵给李静留下的阴影,让她对对她有好感或者是好意的男性产生抗拒。
母亲的男朋友就是在对李静表达好感的时候性侵了她。
这直接导致了孤儿院的男看护在体贴的照顾李静时被她当成了性侵者。
李静选择逃出孤儿院,但厄运再次降临在她的头上,她出了车祸,下半生截瘫,没有任何知觉。
当李静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人的时候,性侵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而让她更痛苦的是,她不能像一个正常的女人那样享受爱情,因为她残疾,下半身没有知觉。
如此矛盾的人物性格,李静是不能自已的。
所以,她的医生周文瑄成了新的受害者。
李静喜欢周文瑄,向他表达爱意,而当周医生给她体检时,性侵的阴影再次笼罩了李静,于是就有了电影中李静上诉周文瑄性侵的庭审。
而在内心深处,她又是那么喜欢周医生。
这就是李静。
这个人物如此矛盾,故事如此精彩。
不知道我讲清楚没有。
电影在最后告诉你李静是什么样的人物,这符合一般商业电影的叙事规范,但从另一个层面说,前半部分过于捂着真相,观众一直在郭富城和夏雨两个律师的法庭辩论上下功夫找真相。
说实话,那样的辩论也确实精彩,但仔细想想又一点也不新鲜,我们看过了太多的相似的法庭辩论。
所以说,电影在最后将最重要的剧情托出,我们不免唏嘘,而实际上影片已经伤害到了李静原本饱满的人生经历和电影叙事。
电影对李静人生和性格的揭秘,是这部电影要说的事。
我相信,作为编剧杨采妮自己很清楚李静的故事有多精彩,这个故事能够让人看清性侵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作为导演她选择在最后揭晓答案,大幅度的削减了李静的故事。
我想也可能是杨采妮想给观众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
如果这样说来,她做的还可以。
同时,作为一个新的女导演和女编剧,杨采妮没有像赵薇那样拍一部应时应景而且票房前景好的爱情电影(那并没有错),而去拍一部有关司法、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影片,她有自己的关怀和想法。
这一点让人对这个昔日的玉女刮目相看。
把《圣诞玫瑰》当正儿八经的法庭片看,是会很受伤的,连笔者这个法盲都能看出好些硬伤。
然而转念想起专讲官司电影的著作《影像中的正义》,曾经把欧美出品的法庭大片挨个挑出了毛病,其中有些传世经典居然还犯了低级错误,足以表明这是艺术与真实的难以调和,是现实中冗长、繁琐、高度理性和催眠的审判程序,与电影所需要的紧凑、跌宕、悬念涌动所存在的天然矛盾。
恳请各位学法律的大大,看本片时千万留情,莫要用专业眼光来审视剧情,实在是没几部法庭片经得起这种折腾。
也许《圣诞》更适合被当做侦破悬疑片来欣赏。
法庭片剔除暴力因素,是用逻辑和证据作筹码分高下的智力游戏,在场景设定上最接近推理故事中排排坐的解谜模式,且又能纳入当下时代背景,某种程度上,可算是轮椅神探的一种借尸还魂。
很多法庭电影,其实是观众和主角共同发掘真凶的故事,推理界也有《梅森探案集》等法庭题材。
《圣诞》让镜头缺席一桩封闭空间中的疑案,依靠(不一定可靠的)证词和证物逐步还原真相,郭富城和夏雨的角色其实并不对立,随着不同证据的涌现和看待案件的不同角度,衍生出不同的案情分析,整个故事也可以看做一对意见分歧的搭档侦探,联手破案。
影片虽然在司法细节上并不过关,但对于司法制度宗旨的传达,十分到位,即注重事实证据,避免感情分扰。
桂纶镁的角色占尽弱势群体各项指标,自然而然获得银幕上下大量同情分,加上其存在精神扭曲,行为动机并不能按常理推断,在这样一个极易受感情蛊惑的典型案例中,由人执行的司法制度经受住了考验。
最后用来判定案情的,只有那些实实在在的事实证据,以及那些观众确知没有发疯也有撒谎理由者的口供,这也是法制的意义所在,正如开头夏雨强调的,虽然张震在舆论上已输,但在法庭上仍拥有无罪推定的优势。
若是舆论审判,民间裁决,众人见了桂纶镁楚楚可怜的眼神,怕是早把张震押赴刑场了。
初次执导筒的杨采妮采用了许多悬疑片手法来掌控观众情绪,成就不俗。
控辩双方分阶段爆出关键证据,节奏和火候把握的不错,一再令人陷入左右为难,桂纶镁这边大打弱势牌,张震那边也有妻子秦海璐不堪外界压力,两个受伤的女人牵制争抢着观众的同情心。
郭富城一角的性格弧光最为耀眼,安插父亲这一条线,让“病床前倾吐心声”一场显得没那么做作,也展示了郭的演技,廖启智的角色几乎只和郭有交集,可以看成是郭内心的另一重投影,譬如两人关于正义和保护的那段对话,身为资深律师的郭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将之理解为他的内心交战更为妥帖。
夏雨作为一个无需深度的对手角色,戏份虽多,却也最粗线条,结尾被打动也比较潦草,不过彼时情绪已经推向高潮,加上篇幅有限,也只能这么处理了,夏雨念台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是一种听觉享受。
影片在格局上与去年的韩国犯罪片《我是杀人犯》相仿,都是公婆各说有理,没有直接证据下互相抗辩,最后出来一个意料之外的证人扭转局面,抬出第三种真相。
不同的是《杀人犯》铺垫得当,转折水到渠成,《圣诞》有点没头没脑,给人“前面都白忙活了”的感觉,剧本应当可以再雕琢。
虽然太多的“叙述之外,想象之中”,可以呼应桂纶镁有苦无处申、身处繁华世界却只能与自己心灵沟通的悲凄处境,但若有太多细节需要脑补,难免在调动观众理性之余,削弱了情绪感染力,毕竟大脑CPU有限,左右脑不可兼得。
和稍早的《致青春》一样,《圣诞》也因女导演首执导筒而备受关注。
两片题材不同,不好比较成就高下。
但《圣诞》有一点明显胜过《青春》,即台词的生活化。
笔者前段时间抱怨《青春》台词做作,明明两人单独对话,却反复(注意不是一次)称呼对话全名,十分出戏,留心一下我们平时交谈,句前先称呼对方,会显得十分怪异。
看《圣诞》这方面做的相当出色:郭和廖的谈话,张震夫妻间倾诉,都是有话直接说,只偶尔加个昵称,高度符合日常说话习惯,听着十分舒服;陌生一点的,夏雨招呼郭,一声“哎”直接开场,或者打个照面就说“要开庭了”,那叫一个自然,一个亲切,一个现实感强烈,当时没有第三者在场,想象一下,像《青春》一样不断称呼名字会有多冗余。
如今华语片都朝着接地气努力,但很多就连这点说话的地气都接不上,遑论其他。
就冲着这点,我看好杨采妮的导演之路。
文/方聿南
整部影片还行吧,最多也就这样了,高潮在最后十分钟,最多的出乎意料结局也只能这样了,郭富城和他老爸的对白,对抗,和夏雨的对白,对抗都是亮点,坦白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他这样做就是不入流吧,看了那么多法庭片,总相信公义长存,总有为公义奋斗的角色,而我也总是为之鼓舞,相信邪不胜正,是不是我也是一直不入流的呢。
一直蛮喜欢桂纶镁,觉得她身上有一种气质,可以驾驭所有角色,她拍的片子都很爱看,然而李绮红真的是老了,让我感叹,不禁想起她的自梳那时还是那么年轻那么迷人,夏雨确实不适合这个角色,影片淡淡的,看完也淡淡的,张震和秦海璐淡淡的,没什么看点也没什么亮点。
廖启智也只是参参几句点题话语,帮郭富城找下方向,没有什么太大表演空间。
杨采妮都转导演了,唉。
是不是每一个褪下来的演员最终都会走上这条路呢。
樊國雄/Peter Fan有種禮物叫做聖誕玫瑰採訪、撰文_Louise Li2013年5月,著名的螢幕大明星楊采妮帶來了她的導演處女座《聖誕玫瑰》。
一個以“性侵”為主題的電影,夾雜著複雜的情感與矛盾。
當電影結束,我們看到在特別鳴謝的一欄上寫著:“樊國雄/PeterFan”,一個鑽研身心靈療法長達20年的療癒師,同時也是鋼琴家、網絡電台主持人,擁有法律學位。
很多人好奇,在《聖誕玫瑰》中,我們看到了階層的區別、生活的衝突、社會的矛盾等多個面向,而從“療愈”這個角度,我們又能看到什麼了?
Peter自己的療癒及身心靈探索之旅啓源於他曾被嚴重憂鬱症和身體各種病症折磨,而傳統醫學並未能為他解因。
現在的他已告別憂鬱症而健康也有著莫大的好轉,而這正就是他多年研修的成果。
曾赴美國、澳洲和台灣等地跟隨不同療法的始創人修學(包括Robert Detzler 的「靈性反應治療」”Spiritual Response Therapy”、Dr Eric Pearl 的”Reconnective Healing”和黃鼎殷醫師的「人生動力」)的Peter,現在選擇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大陸推廣「人生動力」。
在他接觸的眾多個案中,“性侵”早已不是陌生的話題。
也許是個人的療癒經歷,或是對鋼琴的熱愛,抑或是難忘年少時曾學習過的法律之精神。
Peter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下與Charlie(楊采妮)相遇,自此便對《聖誕玫瑰》賦予了特別關注。
在幾個故事角色之間,Peter發現在其簡單的表象之下,還隱藏著更加晦澀複雜的一面。
在Charlie(楊采妮)的支持下,Peter嘗試著將自己的療癒經歷與「人生動力」(「人生動力」是黃鼎殷醫師獨創出來的生命成長療法)的一些概念,運用到角色性格與人物命運的深入剖析與探索上。
在《聖誕玫瑰》里,一切紛繁複雜的線索背後都系著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線頭。
這些線頭組成的,正是我們的生命。
SA﹦心藝社 PF﹦樊國雄/Peter FanSA:Hi,Peter,很多人看過《聖誕玫瑰》后,會有不同的感觸。
你是如何看待它了?
PF:《聖誕玫瑰》是一部可以從非常多不同角度去詮釋的電影,但作為一個療愈師,我們就先專注從療愈這個角度去欣賞這朵花吧。
首先是“聖誕玫瑰”這個名字,它在傳說中是一種可用於治療精神病的花,但需要小心分量,如果用量過多,就會變成劇毒,甚至致人死亡。
但其實還有一個故事,是在和Charlie(楊采妮)聊天的過程中,她告訴我的。
傳說在耶穌出生的那一天,人們都前去觀看。
有一個窮困的小女孩也想去,但走在路上時她發現自己衣衫襤褸,覺得很自卑,因此決定離開。
她很難過,不由得哭了起來,眼淚滴到了雪地上。
這時出現了一位天使,將她的眼淚變成了一朵非常美麗的玫瑰花。
小女孩高興極了,她重新去到耶穌身邊,將這朵玫瑰送給了耶穌。
Charlie(楊采妮)和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美麗的故事。
這也帶給我很多靈性上的啟示,也令我對整部電影多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我兩也常討論到:究竟誰是誰的天使?
這也正是我自己一直對療愈的體會。
表面上,陳志天(郭富城飾)幫助李靜(桂綸鎂飾)打官司,是李靜(桂綸鎂飾)的天使?
其實,陳志天(郭富城飾)在這個過程中被療癒,李靜(桂綸鎂飾)反而成了他的天使。
同樣的,好朋友(廖啓智飾)也是陳志天(郭富城飾)的天使。
就連周文暄(張震飾)也是李靜(桂綸鎂飾)的天使,因為沒有周文暄(張震飾),李靜(桂綸鎂飾)不會遇見陳志天(郭富城飾),不會有機會去觸碰自己最深的傷口,不會得到療癒,不會再見到自己的母親……就像我作為療癒師,自己也在療癒別人的過程中得到療癒和對人生的體會更廣更深。
雖然表面上是你們通過我得到療癒,但其實你們卻也是我的天使,帶給我最美麗動人的玫瑰。
SA:我覺得電影中的女主角李靜(桂綸鎂飾)其實就像“聖誕玫瑰”,表面上很柔弱,內心卻帶刺。
你怎樣解讀這樣一個角色?
PF:電影開頭,有一句描述女主角李靜(桂綸鎂飾)的台詞:“人生中最難被磨滅的創傷,就是被遺棄與性侵犯。
”這是我在做療癒過程中自己發現的一點。
李靜(桂綸鎂飾)同時遭受的這兩種創傷,在她的頭腦里留下最固執的情境和情緒,這些情緒經常不經意地影響她的人生,使她陷入人生的困境,甚至重復同樣的痛苦模式,導致了她的悲劇命運。
這些存在於李靜(桂綸鎂飾)頭腦中的情境加情緒,我們在「人生動力」中稱之為“設定”。
可以說,影片中所有人物命運的發展,都源自於“設定”,在男女主角李靜(桂綸鎂飾)、陳志天(郭富城飾)的身上尤為明顯。
在桂綸鎂飾演李靜這個角色前,在尊重且我的個案(曾遭受過性侵犯)同意的情況下,安排了桂綸鎂與個案的見面,幫助她瞭解角色的心理。
就像我最開始提到的人生中最難以被磨滅的兩種創傷,它們令李靜(桂綸鎂飾)在開始有親密行為時產生了“自我保護機制”,以致於她自己在短時間內都不清楚是否被性侵。
而影片結尾部分,李靜(桂綸鎂飾)在法庭里重復地對媽媽說著:“你根本就是不要我。
”也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這就像在「人生動力」的療癒過程中,個案通過不停重複最重點的情緒和思想來宣泄被長期壓抑了的負面情緒能量。
一個一直以來困在心裡重復轉的念頭會像滾雪球一樣,令能量變得越來越大。
但相反地通過如實無餘的情緒宣泄和表達,被積壓的情緒就能被釋放,繼而釋懷。
SA:你曾向我透露過男主角陳志天(郭富城飾)部分的情節是你送給自己父親的禮物。
PF:是的,在父親生前,我與他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複雜問題。
爸爸在醫院時,我本來有一晚想好第二天一早要去跟他好好道歉,奈何命運的安排令我沒有機會向他傾訴,因為那個晚上他就過身了。
很多年來,我都認為是自己“殺了父親”,對他有無限的愧疚感和無盡未表白的心底話,一直到「人生動力」幫我解除了這個設定。
所以我把它作為一份送給父親的禮物。
也正是受到了「人生動力」這麼大的幫助,我非常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人生動力」的概念。
而今次有幸可以通過主流媒體去宣揚這些寶貴的療愈理念。
人們能對它了解多少不是重點,能把它的能量傳遞出去才是重要的。
所以,《聖誕玫瑰》也是我送給我恩師黃鼎殷醫師的一份禮物。
「人生動力」里有一個概念叫做“解除設定,完成感動”,意思是當“設定”被解除,我們需要在真實生活中把那份感動體驗出來,就能把看似詛咒的經歷變成祝福。
陳志天(郭富城飾)在面對父親的突然離世時,對著無人的病床說的那番話,其實是對他的父親說的。
這就像我把過去沒有與父親好好說的話,在「人生動力」能量場里,重新好好表達,才得以打開心結。
這番話中,有一句是陳志天(郭富城飾)提到自己最後成為父親那樣的人,這在「人生動力」里叫做“不敬自懲”,大多發生在青少年時期。
“不敬自懲”是正義感與決心的變形,只要青少年如果無法自省,尤其是對父母之不敬,會造成自我懲罰,因而形成與父母相同之性格與人生困境。
“不敬自懲”有兩個極端的表現,一是個案表現出與看不慣父母的某些思維行為一模一樣,另一種則是截然相反。
但最後導致的結果都是孩子走上父母的“老路”。
陳志天(郭富城飾)正是如此,從小懷著對父親的心結,執著於要做一個與父親完全不同的人,最後還是如父親一樣做了檢查官,經歷著類似的案件。
當他流著淚痛苦地述說,通過情緒去表達時,實際上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但直到影片最後一幕,陳志天(郭富城飾)打開他父親送給他的領帶時,才真正打開了他的心結。
SA:一些看過《聖誕玫瑰》,又接觸過「人生動力」的朋友其實有個疑問,陳志天(郭富城飾)沒有做過「人生動力」,他自己是如何得到療癒的了?
PF:這不矛盾。
因為陳志天(郭富城飾)在幫助李靜(桂綸鎂飾)的過程中,通過他好朋友(廖啓智)的提醒,發現自己正慢慢變成和父親一樣的人,同時他勇敢地面對,好好的表達情緒,才得到了療癒。
而事實上除了通過「人生動力」外,我們確實可以像陳志天(郭富城飾)那樣通過真實生活的體驗去解除設定,從而得到療愈。
SA:一部用心的電影,總會讓觀眾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和環境。
你期望《聖誕玫瑰》在人生療愈中能帶給大家什麼感悟了?
PF:我覺得人生療愈的重點在於:覺察、面對、表達、釋懷。
通過《聖誕玫瑰》,我希望告訴人們,人生是有希望的。
無論多痛苦多久遠的心結也是可以被鬆開的。
SA:聽說自《聖誕玫瑰》後,又有另一個新的創作機會找上了你?
PF:是的。
我一直在幫香港的一些演藝界朋友們做「人生動力」。
恰好一位藝人朋友想要寫一個有關“人生、悲痛、創傷和療癒”的劇本,並有意邀請我一起參與創作。
我相信,這是我在療癒之路上另一個歷險的開始。
SA:祝賀你。
我們也期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們通過人生的療癒,乃是「人生動力」中獲益。
最後想對無論是否看過影片的朋友們說些甚麼?
PF:有些話我們真的要好好說、好好表達的,尤其是對爸爸媽媽。
很多的遺憾也是源於我們錯過了表白的機會。
但其實只要我們鼓起勇氣去面對的話,這世界根本沒有太遲這回事,療癒是隨時可以發生的。
最後我得再次感謝Charlie(楊采妮)給我這次寶貴的機會,和她對我的信任。
整個《聖誕玫瑰》的創作過程實在是十分奇妙難忘的一次經歷。
附:什麼是「人生動力」?
「人生動力」是黃鼎殷醫師以多年來鑽研中國文化經典(儒學、易經、老子、四書五經等)打下的深厚基礎,結合在國內外臨床與治療的豐富經驗,獨創出來的生命成長療法,並且將其設計成為一系列身心靈全方面療癒的課程,透過認識並面對所有痛苦的起源與機制,以解除人生痛苦、不幸與疾病背後的設定,因而突破生活的困境,改變人生的命運。
「人生動力」的形式分為兩種,一為一對一的「個人動力」,二為「團體動力」。
「個人動力」主要在清除個人內在的設定,可以深入地清除頭腦中各種細微的設定,而「團體動力」則主要在處理系統性的設定,最常見的就是家族裡或人際關係裡的群體設定。
有剧透!!!!
每个角色分析一遍,首先是郭富城的爸爸,根本不明白他存在和死去的意义啊,并没有感觉给他儿子的检查官道路带去了什么,其次夏雨,你自己刚说完别人意气用事,遵循的只是一个辩护律师的职业操守,最后就不忍心戳穿了么?
你是最好的律师,这点小风小浪就让你打脸?
桂纶镁的那个保姆,不明所以,并没有感觉她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总之这部剧没有意义的角色有好多,郭富城的妻子,我想问他俩结不结婚,和这次案件有什么关系么?
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已经不想写了,感觉夏雨演技在线,郭富城我一直不觉得有什么感人的演技,不过还算及格,另外就是桂纶镁演技及格但是提名金马真的觉得有点过了。
最后来让我尬吹一下张震的演技,评分其中一分都献给了张震,在这个电影里,好几次我都以为他是凶手,好几次我又以为,他是无辜的,唯一能表达这个剧的感觉得,就是张震,不明白他为什么一直没有金马奖,可能是厚积薄发,另外就是,他的人物设定也是最正常的,演技凸显了悬疑感很棒!!!
爱爱爱!!!
案子简单,过程好似罗生门。在人物塑造上,每一个人物都很饱满,包括医生的女儿。结尾的处理倾向于女性主题,有些落力过轻。
以法科学生的角度在观看,获益良多。公义的尺标与法律的保护点让我在看片后久久不能平静。
法律保护弱者,这根本就是错的,法律是用来保护守法者的好么?所以拿女性视角来作挡箭牌?
三星半。手持镜头没必要吧 张震打酱油的
其实这个片子我本来想给四颗星。但是在最后庭审那场戏中,激烈的人物感情宣泄,并没有给我挠痒痒的做作感觉,也没有给我用力过猛的做作感觉。所以我加了一颗星。但是本片还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一审中根据疑罪从无原则,被告不应该被判有罪。也许这应该是减成四颗星的唯一原因了。
没有悬念的故事,没有高潮的片子,即使只有90分钟也坐不住,要不是走之前下肚一杯咖啡,不然肯定安然入睡了,就不说旁边那大叔都呼声连连了。
乱七八糟,毁我女神
做自己很好……上天给你的,只能承受,别奢求其他
弱势群体的处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即使拍得不怎样。谨以此纪念用了就快一年的索尼26w。今儿晚上没人短信我吧因为我再也看不到啦哈哈哈。这周末186的号码停用,有事请找152。
和赵薇相比,杨采妮的导演处女作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女性导演选择性侵题材,甚至还挑起法庭戏重担已是勇气可嘉。片中两个女性李静和周太太的细致情绪抓得到位,郭富城廖启智俨然是可以取巧的一对拍档,张震夏雨平平。对于公义对于真相的把握大概有些绵软吃力。
呃。。。
事件本身(又或者是其議題核心)強過導演自身的說故事能力與掌控電影語言的程度。/桂綸鎂至後的指控橋段加分。感覺她的模樣又回去到《藍色大門》時期。XD
为了看张震!!!
杨采妮是傻逼吧。
平淡如水。
小美用力过猛 杨采妮火候不足 令,看到郭富城演这种正能量角色就烦
with HH,3rd
还不错啊杨采妮老师
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不能凌驾于事实和法律之上。杨采妮选择了一个很讨巧的题材,对于一个演员(尤其是以脸出名的演员)出身的新导演来说,能把故事讲好,节奏捋顺就很不容易了。感谢@保定华隶影城 提供的免费VIP观影。@轩__小
多余的信息很多,偏偏主要悬念没有说清楚,最后的结尾太过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