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为抗日作出了極大的贡献,抗战中伤亡的326万国民革命军将士中有64万为川军将士,其中1939年到1945年间,全军阵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川军。
川军被俘人数是国民革命军地方军阀中最少的,整个抗战中共2.4万余人被俘(注:统计不准确,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而非川军),不到总人数的1%(而中央军在安徽一役中便被俘4万余人)而阵亡比例高达1/3,在淞沪会战中,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日军后有20余万川军士兵伤亡。
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便有4名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
川军(包括西康省)在抗战中为全国提供最多人力的省份,在1938年-1945年,国民革命军中尚有战斗力的部队40%均为川军,实际战斗人员甚至超过了中央军。
而提供纯劳力的壮丁占了全国壮丁1/5以上,其阵亡将士亦居全国之冠。
川軍最為人所讚揚者,即為劉湘於1937年拜別四川鄉親,率領川军子弟徒步千里、出川抗日一去不复返的事蹟。
此後,在全國各大戰場都可見到川軍的參與,在抗战中阵亡的包括著名将领张自忠在内的12位国民革命军上将中,有3名为川军将领。
李家钰上将、王銘章上将、饒國華上将等人,均為川軍抗日救國、壯烈犧牲之典範。
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政府将塑像重塑于成都万年场。
注:此文中的川军仅指国民革命军中的四川籍将士,而并非真正意义的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而非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
就比如把汉奸关进监狱里,没有收他的枪就比如群演,死亡直接把枪一撇,往后一躺还有哪来那么一言不合?
打那么多架女主做了很多很多事情,让人觉得很过分,还有好多好多人,都感觉很傻,明天可以不去死,不知道是真实的事情改编,还是有意而为之,这是个人观点但是蛮好的,细节优化一下就更好看了求求了要不然难受吐槽
因为一些视频剪辑,这幾天抽空刷完了一部13年前的老剧《川军团血战到底》,总体来说观感不错。
十四年抗战期间,作为大後方的四川共有350万健儿出川抗日,伤亡64万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
一路上,川军因杂牌军的身份受尽白眼,单衣草鞋,补给全无,但硬是啃下了大大小小众多战役,彻底洗刷了此前军阀内战的耻辱。
特别是1938年3月的滕县保卫战,陆军第41军122师自师长王铭章以下全部牺牲,为台儿庄大捷做出了重大贡献,“川人永不负国”,绝非空话。
而这部剧正是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展现了川军的这段血泪史。
个人觉得,相比起其他的抗日剧,这部剧有以下四个优点:第一,为川军乃至国军正名。
在这部作品之前,能以比较正面的态度反映正面战场的剧作是很少的,而这部剧直接将川军当作了叙述的主体,浓墨重彩地肯定了他们及其他国军付出的贡献,同时也没有回避川军与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之间既摩擦不断又通力合作的关系。
第二,呈现川军的丰满形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军gong军化,gong军江湖化”成为了不少抗战剧的通病,很多人对“客观评价”、“有血有肉”的创作追求产生了误解。
事实上,只有川军能很大程度上满足这种创作心理,毕竟川军本来就以军纪涣散的“双枪兵”(步枪+烟枪)形象闻名,这部剧中对此也有所反映,譬如在战场上唱川剧打麻将、拉帮结派排挤新长官、行事风格保留袍哥习惯等等。
但正是这样一支军队最终在外敌面前宁折不挠、视死如归,这反而更能凸显川军男儿的血性。
第三,悲剧性的总基调。
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中日兵力间的悬殊,很多影视作品是揭露不足的,而在这部剧中,主角团除了男一号以外幾乎全部阵亡(原著中男一号也是死了的),真正体现了什么叫作“血战到底”。
也难怪该剧当年上映时会有观众抗议说结局太过悲惨。
第四,群像式的人物塑造。
如果说前三项优点多少还有点时代加成,那我觉得这一点时至今日依然值得称道和借鉴。
在塑造人物上,这部剧摒弃了“众星拱月”式的结构,而是给了主角团中的每个人轻重均衡的笔墨,让我们看到这些抗日英雄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有七情六欲、沾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李德明是盐商家的公子哥,受过大学教育,满怀报国热情,却不免纸上谈兵,有时还会倚仗团长舅舅的特权;孙和是川军老排长,关爱士卒,但染有作威作福、结党营私、克扣军饷等旧军人的种种不良作风;骚鸡公好色成性,曾因骚扰民女自断一指,肩负侦察任务时仍想着逛窑子,因伪军要对他施加宫刑一度沦为叛徒;孟光德本已退伍,重新参军是为了多挣十个大洋迎娶心爱的田寡妇,驻扎太原时仍不忘给心上人买银簪子;蒋胖娃原是个报童,参军的初衷只是想领白米、穿军装给乡里显摆,连日本在哪里都不知道……他们虽然出身各异、性格不同,却都走上了抗敌报国的道路,并最终杀身成仁,这正应验了当年的那句“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当然,这部剧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抛开某些神剧情节以外(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应该没有毫无神剧情节的抗日剧),它的结尾过分仓促,一些设定也存在着漏洞。
不过,鉴于川军题材作品的严重短缺以及上文提到的种种优点,它整体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希望川军的荣光能永远被後人铭记。
PS:1.女二号方琴(按地位是女二号,按戏份是女一号)的人设颇不讨喜,我很能理解添加感情戏的行为,但这个角色前期实在是可信度、说服力不足,无怪乎有人指责她是全剧“败笔”。
不过她牺牲那段还是哭得我稀里哗啦的。
2.这部剧是用普通话拍的,中间穿插一些川普,我看的则是面向川渝地区发行的川话配音版。
这两种做法都无可厚非,但我总感觉重新配音的版本带着点翻译腔。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古人诚不我欺。
我知道历史上川军很英勇,可是看了这部片子,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一群兵痞。
李德明思想还好,看看孙和和他的那帮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还有那个女人,完全是个拖后腿的。
看了那一集她杀了那个日本军医,虽然能理解她的愤怒,可是开始就日本军医已经说了自己也是被逼参战,而且愿意跟随他们做医生,我们不是讲以德报怨吗,何况那个人只是个医生。
再看前面几个人睡一个屋子,那帮人个个都为了争抢和她睡一起,骚鸡公的样子,活脱脱的是需要一个慰安妇。
看了几集,现在已经不想看了,一群垃圾而已。。
玷污川军形象!!!
16集 司令亲自带队探路明长官只能听懂2句日语(前几集交代1缴枪不杀2血战到底)日伪装敌人用日本话问他番号他竟然听懂了...坑人啊那个方琴我就不说了当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看看吧 {[慎重选片,珍惜生命]}
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电视,但我会看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山河失色,尽弃家仇赴国难。
这是川军的真实写照,远在大后方成天只顾窝里斗的一群各色人物,在国难当头时并肩卫国,一手土枪,一手烟枪,身著短裤,脚踏草鞋,他们可能是当时中国地方武装中最烂的一支,他们中有小偷、强盗、土匪、流氓等各类人物,他们并不是某类文件中那些高大全的形象,他们当兵甚至不是自愿,但无论北疆还是南国,处处都洒着他们的热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赴国难,他们仍然义无反顾,这就是川军。
他们死后可能尸骨无存,家人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埋骨何处,多少年后,他们和其他一起抗战的兄弟们身负骂名,所有事迹一并被抹黑,大多数至今未得正名,这仍然是川军,同时也是那些真正在抗战中流血流汗的兄弟的境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也许他们写不进那些所谓的史书,但华夏大地上他们流过的血不会干涸,他们也许不会像荧幕上抗日的那些人那么“英名长存”,但他们早已溶入华夏的土地,与天地长存,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就算某些书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但有良知的人总会记得他们。
我是川人,也是川军的后人,谨以此纪念抗战中逝去的川军暨与川军一起共赴国难的其他英灵,以及我们家族中不知魂归何处的先辈们和至今不能回家流浪异乡的先辈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长久以来,抗战的历史已经被我们人为的蒙蔽了许久,我们以为我们就是那么轻松的把日本人赶出去了,我们以为国民党没有抗战,我们以为什么事情都是现在的执政党做的,抗战中,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被日本上踩在脚底下的富庶之地,四川为中国的抗战的重生作出了很过贡献。
云南、贵州、广西这些西南省份日本人都打过,也攻占了部分城市,湖南、湖北以东的所有省份都被日本人占领了,四川作为领导中国抗战的大本营,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长久以来,我们都遗忘了这么一个现实,在抗击元蒙、满清、日本都战斗中,四川可以说都是全国这么多的省份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省份,他们好吃、喜欢安逸、喜欢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关键的时刻血性,豁得出去!
想在抗战中,远离自己家乡,参与抗战,死的时候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的所有四川同胞致敬。
同时推荐一下,这是一部比较好的电视剧,剧情不拖沓,也没有把日本人描写的想《不可磨灭的番号》里面那样的愚蠢。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没有看过的推荐看一下,你不会后悔的。
是川话版就好了王讯骚鸡公太喜剧了,确实比较贴近四川人。
感觉亲切。
就是那女的太烦了简直是拖油瓶,嗯是每个电视剧必须有个女主角所?还有就是管共X产X当 啥子事 尽要编进去,不然通不过广电局的审核所。
就是这亮点看起烦。
但其他的还不错 川军那一拨人的耿直感情还是有触动人 剧情确实一般 不说那个看出来川军300多万的牺牲 哎 有点失望
花了三天看完了这不历史题材片,从不知道川军的名号到了解川军精神,是我深深为之震撼,在数九寒天,一群目无军纪的四川人抱着一腔热血去山西打鬼子,怀着报国必死之心去收复失地,但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这些杂牌军甚至装备还不如土八路,但他们咬牙前行,没武器,没服装,他们忍了,被当做炮灰他们忍了,但是他们不能忍受别人往川军身上抹黑。
我要认真了解这段历史,还他们真相。
台儿庄大捷,我们都知道,但滕州保卫战又有几个人知道呢,谁知道这是川军拼尽全体官兵换回来的战斗呢。
成者为王,败者寇,一将功成万骨枯,李宗仁长官台儿庄一战天下闻名,可谁又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牺牲呢,凭什么天下人只知道李宗仁却忘记了死去的千万战士。
为川军骄傲,为川军自豪,他们同样让我们佩服,我不想说他们是国民党的军队,因为国民党侮辱了川军,侮辱了这些为国捐躯的灵魂。
在这里我要去看看川军的历程。
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解放,而不怕牺牲的先烈先贤致敬!
发展到今天,说实话,既然人类文明进步了,国人思想进步了!
就应该给历史一种客观、真实的记录,不论在当时,其是军阀、土匪、山贼还是共产党,只要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血牺牲了,这段功绩就是值得人们铭记和歌颂的!
这种功绩是先人用鲜血所书写的,不分地域,不论是四川人、东北人、北方人、南方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国人”,那些在各种网站评论里胡乱叫嚣的人,先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不对得起先烈先贤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再来乱说吧!
就现在很多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对不起先烈们的牺牲,包括有时候的我自己!
落后就要挨打,它不只发生在历史上,也可能发生在以后,都自己好好想想吧!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4周年,像先人致敬,默哀!
第一部完整看完的抗战片 虽然漏洞无数 四川话听着还是蛮爽的!感叹一下:我现在看抗战片也能花痴了... 营长傻笑的时候真好看!
这女主烦死人了 走导演后门进来的吧
骚鸡公就是管不住裤裆,瓜娃子,哎~
为川军正名
题材不爱看,本身拍的是不错的。
不错
还可以
表白我大四川哈哈哈哈
这部剧应该改名叫《营救人见人爱之方琴大小姐》。忍着看到第十六集,跟妻子在出征前定下终生的男主,竟然也对她暗生情愫就实在抵不住了,从厌烦到厌恶,莫法看了。
战争必须服从于政治,否则只能是悲剧结局。欣赏剧中那一堆炮灰的真诚实在,不虚伪,不做作,为情义也为国为家。大人物改变历史,博得青史美名,小人物创造历史,却用不为人知。人物,服装,选题,结局,均类似团长,比那些故意拔高的抗战剧,更贴近于真实。向川军致敬!
剧情什么的就不吐槽了,结尾尚可。
抗日剧可好看了~~鬼子哨兵脖子后面都有一个开关,一按就死了!唰~的一刀大当家一截前臂掉在了地上一个大特写,刷~又一个演员大特写整个胳膊血胡了流拉的从根没有了!再下一个镜头纱布包在胳膊肘!那妈勒个比,这是叫鬼子砍了一刀还是叫猪八戒搂了一耙!断了好几骨节!
我算是发现了,我会因为一个角色而爱上整部戏。
王迅的骚鸡公真的绝了
7.7
吐血推荐
剧情挺好的,逻辑通顺,剧情有点虐,服化道很贴角色,全员演技在线,台词清晰,刚播的时候看了好几遍,也粉了这部剧颜值很高,演技在线的演员们,也感谢所有的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们,能看到这种良心制作,推荐。以前看过,致敬英雄,回来补个好评。
这种抗日剧一点也不尊重历史,听听台词就够狗血了
李德明并不是像其他战争片里的主人公那样所向无敌,非常真实的这么一个人物。贾一平演的的确不错。非常中国爷们的一部片子,有血性!
99.9999999%的人分不清四川籍的士兵和四川军阀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