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我当然永远钦佩所有影像自由的尝试。不过卡拉克斯在回顾他的过去,我却只想着看到现在和未来了。当生活没什么好追忆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触觉。C+
年度电影。戈达尔化的卡拉克斯的《电影史》《影像之书》抑或是《赝品》(?),还是被那些真诚与浪漫的吐露感动了。
2.5。我感觉的话应该就是很多以前的作品,一种思考,一种安慰,一种联想感受。幸好是短片啊否则肯定很惹人厌。死了死了这部是啥感觉挺好看的
le corps du cinéma:將作為視像之綜合的電影史再度剖析為其內在語用學的方式,內置和外延——對老者而言幾近過載的語速和屬於默片的線條交鋒,以及靜態出現的青澀的口吃之間斷。某種意義上和JLG同途同歸
Bonne Nouvelle. 真的不是你,这是戈达尔回魂。给一点眨眼的时间。
【A+】彩蛋补至满分,“电影史”所不应忽略的工业部分,奔跑的形象,和形象背后让“安妮特”活过来的人。卡拉克斯必然不像也不必像戈达尔那般宽阔,向内的影像与适时的幽默依然能串连出奔腾的创造力,而沿着这样的速率我们抵达的是亲近,亲近到仿佛我们是扛摄像机的人,让对电影与导演本人的记忆成像。
是那种还停留在上一秒就被拖拽到下一秒的时间穿梭感,可每一幕又是如此具象可感。与戈达尔不同的是卡拉克斯始终在仰视这个世界,像初生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
虽然戈达尔化了,但影像表达还是更通俗些,情感因此也更充沛,那些过往的影像和作品一闪而过,像遗书一般。
卡拉克斯无机会,亦无意愿去拥有戈达尔的“神格”(有趣的是,这种“神格”的逐渐降临几乎是肇始于那场令其自维尔托夫小组中退出的严重的摩托车车祸——几乎失去了生育能力),在那些戈达尔会用尖又哑的嗓音戏谑嘲讽的地方,卡拉克斯皆以沉重的咳嗽声取而代之,暗示影像要适时停止喧哗,缄默不语。沉默中,卡拉克斯则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尴尬地望向这些面朝其愤愤不平的影像。“这不是我。”他最后说道。2024.12.10
8.9 电影史同自己与自己的每部作品及其中迸发的动作与凝视时刻息息相关。 也许是戈达尔的去世让卡拉克斯急于完成一部这样似是回应《自画像》一般的作品,相对于戈达尔“后电影史时期”的作品,这部的频繁援引显得直接得多。反而有点想到戈达尔80年代的作品,导演本人在其中的出镜比较特别且轻盈可爱。
一个短片表达了导演太多对现实的批判感受到现实已经太残酷.这是电影制造的焦虑也是大放的自由表达.
Manifesto
没啥好说的。你个垃圾福茂不如把这部片子和两部戈达尔凑在一起变成一个长片放进主竞赛呢。 / 二刷avec T
以戏谑奇谲的风格回溯了世界影史,像是看完了一场艺术PPT报告
【5】卡拉克斯真是铁血戈达尔粉,终其一生的学习如今抵达影像之书的门前,但卡似乎可以更坦诚地面对自己,袒露方法、自我调侃,与世界所交融。彩蛋看得太感动了,一次来自电影史的回响。 w/c
我看不懂 也不太在乎 这太艺(抽)术(象)了 @hkiff
【2+】#1936#呓语,迷影,无兴趣解构
他的眼神清澈,他在继续奔跑。戈达尔的战斗在这里化身为电影幻觉的重新发现(所以双眼要保持观看),它指向一具替代我们继续奔跑的木偶身体。
每个创作者到了一定阶段都会产出总结性的作品,这是创作潜意识的诉求,也是时代和环境使然——在这个媒介多元的年代,唱衰电影的言论从不曾消失,而卡拉克斯的反驳方式是以戈达尔式拼贴为体裁,纵游影史,在文档和影像中打捞独属自己的电影体验史。
睡去梦中的或才是我,几梦几世,也不相信脸庞的记忆,从哪里来,怎样血缘的因果,又该去相信何处,被镜头和影像选择,终抓住了印象,然可能只留住了片刻,自己与世界从未互相拥有,却又似乎诞生于一处,隐隐察觉到仍没有摆脱宿命的诅咒,那是只有在梦中才能任意穿梭的混沌,或许并未自由依旧被紧紧束缚,权力和欲望的二重性,悲壮而笃定的目光隐藏着温柔和怜悯,世界的边界在融化崩坏,前所未有的同死亡和毁灭促膝而谈,切莫忘记信仰与自由,那是瞬目之间对视觉的拯救,对真理的拯救,对生命的拯救,对你我的拯救,这是卡拉克斯背负的使命,冲向漩涡和风暴,以解放影像、解放傀儡、解放世界、解放上帝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