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球迷来说,这个卡司阵容,不给五星是不可能的,情怀啊情怀,从几年前看的德鲁大叔短片,欧文那个三分线外以退为进转身写意上篮就征服了我,这tm也太酷了!
今日再看加长版电影,开头的纳什和穆大叔匆匆闪过,好希望老衲能多一些戏份,看不够啊~接下来的阿隆戈登,不断地展示扣篮王的实力,小胖子教练,诶,这个角色,因为一个盖帽,阴影了那么久,最后的上场还投进三分,老实说,这球应该是一个三不沾才对hhhhhh,不够剧情效果,不进是不可能的,反正这电影也足够荒诞了。
小土豆是真没认出来,这爆炸头,穿个球鞋就从轮椅上起来了,还能跑能扣哈哈哈哈,孙女都吓傻了。
最喜欢的可能还是奥尼尔吧,致敬了死亡游戏,有李小龙那味了,提到了科比,老对头了哈哈总喜欢调侃一下,酒吧斗舞,再现当年全明星球场名场面,催泪啊,可惜腾讯视频上看的,没有露出那大屁股。
米勒的墨镜造型还是挺酷的。
剧情虽然老套,还是看的很爽!
本部影片中由被人们看不起的小胖和一群有着同样热爱篮球的老年人的话题展开,他们为了证明自己,不顾家庭的反对依旧坚持加入球队,他们是一帮由老年人的球队对抗由年轻人带领的球队,这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让我感动的两个地方:1.当他们去找一位瘫痪的老人时组建球队,那位老人穿上当年的球鞋的那一刻他神奇般的好了,虽说很神话,但这也从中预示着当我们面对我们的热爱的时候我们是有无限动力去做的。
2.在最后一颗绝杀球是由小胖来完成的,他一直以来都被看不起但到最后一刻他证明了他自己。
通过他们的团结和不懈努力他们最终获胜了,这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不管到了什么年纪我们都应该勇敢生活、保持热爱,想到自己想要做的事就赶快去做不用管外界怎么说,我们最擅长的就是打破质疑!成功之后狠狠地抽他一大嘴巴子。
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粉丝电影,比如我,主要就是去看雷吉·米勒的,这位支着两条瘦腿跑过整个三分区、绕过掩护的队友、接球、再支开同样瘦削的手臂、起跳张手、三分命中、手起刀落、杀人不见血的英雄,在我的心中、在詹姆斯重回克利夫兰夺冠之前,都是篮球的世界中仅次于乔丹的存在,甚至比纳什的地位还要高。
在我心中,雷吉·米勒的三分球才是完美的三分战术,哈登、库里,你们自己运球过半场就投进的三分,只能算你牛X,却谈不上完美。
以上就是一位粉丝在说话,听不懂很正常,粉丝自有一套自圆其说的价值观和逻辑体系,旁人有时真的难以洞悉一二。
我想即使同样是NBA的球迷,也一定有人没有见过雷吉·米勒、克里斯·韦伯在球场上大杀四方,甚至都没有看过大鲨鱼奥尼尔在篮筐下支配一切,这都是没有见过这一切的人的遗憾,你的NBA是不完整,真是遗憾!
以上的第二段也是粉丝在说话,他们有着令旁人莫名其妙的兴奋点、荣誉感和鄙视链,有着独立的知识体系、纪年法则和历史典故,所以当电影院中响起哄笑声时,去看电影的同伴总是会转过头来看我,我知道她是想问我其他人在笑什么,可是我又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为什么大荧幕上那个梳着金刚狼发型的大块头高喊:科比,快传球。
全场就哄堂大笑。
我也只能简单地向她表达一下遗憾。
所以,本片最成功的地方不是让像我这样的粉丝在黑暗中狂欢了一百多分钟,而是让陪我一起来看电影的,对于篮球的认识只限于姚明、流川枫和阿隆·戈登手里那双乔11的同伴,在看完电影后对我说:打篮球真是一件很帅的事情。
知道吗?
这至少证明她在电影的最后部分没有因为无聊而走神,甚至睡去。
这一点是很多声称自己是商业大片的电影都没有做到的,制片方应该感到骄傲。
至于电影的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我又看到了雷吉·米勒打篮球,还能有什么不满足呢?
一部让翻译耽误的好电影,每一分钟都很精彩,吊胃口能力超强,不看下一秒,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节就像最惊险的过山车,高时直入云霄,低时坠入深渊,偶尔来个九曲十八弯,惊叹佩服的我,看完直呼:“爽。
”多重矛盾,主次分明小矮个黑人,篮球教练达克斯,同白人教练蒙奇,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贯穿始终,也因为二人的矛盾,引出销声匿迹五十多年,街头篮球的神话德鲁大叔,剧情平和的走入德鲁大叔的生活。
德鲁大叔同自己当年队员之间的矛盾,是影片的次要矛盾,其中又以与大块头的矛盾,为主要的矛盾,两人之间的恩怨,直到洛克公园五十周年锦标赛才结束。
德鲁大叔放下,强烈的自尊心,为自己当年的错误,向大块头道歉,兄弟间的怨气,消散在珍妮弗的墓前。
除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外,还有许多丰富影片的小矛盾,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勾引起我的兴趣,紧跟故事情节走下去。
例如:蒙奇挖走达克斯的明星球员卡斯铂,导致达克斯前女友,将他扫地出门,于是流落街头的他,才有机会遇见德鲁大叔。
达克斯和固执的德鲁大叔相处过程,两个人思想观念的冲突,体现在音乐的选择,是否开暖气这些小细节方面,很好的刻画两人的性格,达克斯急躁呆板,德鲁大叔沉稳乐观。
意料之外,曲折上升看着德鲁大叔找来的队员,达克斯和我的心理阴影面积,大概是他黑色皮肤面积的十几倍。
阿光看样子是个瞎子,自动投篮游戏机前,投不进去一个。
鞋子坐在轮椅上,怎么看也不是,可以打球的人。
德鲁大叔知道,鞋子可以站起来,只是缺少一双,曾经的破鞋子,阿光也可以看见,只是不愿意戴眼镜,当德鲁大叔将这些交给他们,一只曾叱诧风云的篮球队,彷佛重新矗立世间之巅。
比赛过程中,解开心结的大块头,出现身体不适,一直反对牧师打球的贝蒂,此时刚好赶来,加入篮球战场,决赛时前女友跳出来,怒骂达克斯和蒙奇秀恩爱,鞋子又跟卡柏斯互撞,导致双双下场,达克斯除了自己,没有可以上场的队员另一边蒙奇也是如此。
完美升华,引人深思达克斯与蒙奇的矛盾由来已久,渊源追溯到小时候,蒙奇给他一个盖帽,让他成为所有人的笑料,后来抢走他的球队,睡他的女朋友,屡次出现制造羞辱。
这个短腿小黑人,一直活在蒙奇的阴影里,他对世界是失望的,对自己是不自信的,所以他总是拒绝参赛,不敢去投篮,只会自我放弃,说我做不到之类的沮丧话。
达克斯的阴影,从影片开始,就引起我的注意,一次次矛盾的制造,更是将我带入,同情理解他,又很迫不及待,希望他可以一雪前耻。
影片直到最后,球赛最后三秒,德鲁大叔专门传给达克斯,达克斯投篮,蒙奇又来盖帽,只见他一个假投,晃过蒙奇,三分球胜利结束球赛。
过去所有屈辱,压抑多年的负面情绪,都汇聚在这一球,情绪火山喷发式释放,达克斯真是好样的。
达克斯不再是孤儿,找到了家人,德鲁大叔这些人,有了一位值得珍惜的女孩,鞋子的孙女杰丝。
非专业小评:受限于个人文笔,影片中不少笑点,无法写出来,逗大家一乐,只得说,强烈推荐,各位观影。
影片层级划分鲜明,故事叙述犹如拨洋葱,一层层深入,最后没有整苦我,是因为这是喜剧,但触动到了我,人不该活在屈辱里,既然见过了阳光,那就拼尽全力,奔跑出黑暗,拥抱美好的阳光。
美中不足的是,毕竟是一群老人,按照客观来看,身体强度如何也比不了年轻人,还能一场场比赛,高强度运动,是否有些违背了事实。
当然不排除存在这样的人,我不能受限于自己的眼见,去否定所有超过我见识的事物。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球迷还是买账电影的。
凭借NBA众星的号召力与笑料百出的剧情,首周末上映三日,便收获1550万美元票房(合人民币约1.04亿),直接收回成本。
记得有网友感慨,“想不到还能看见米勒投篮真是让人感慨,看见奥尼尔扣篮,青春易逝,篮球永恒,到了80岁也要跟兄弟一起打球。
”由此可见,《德鲁大叔》受球迷捧爱,不是没理由。
首先,一记狠狠滴“情怀杀”。
在大荧幕上还能看到我念书时喜欢的偶像打球,“廉颇老矣尚能打球”,真是世事沧桑变幻,我都到了肚腩出现的年纪,偶像又怎么会不老?
但是,“不是老才不玩,而是不玩才会老”。
不免想起前段时间刘德华演唱会上因唱到失声而哭泣,练练向观众道歉;不免想起许巍都年近半百,而周杰伦也过了四十岁。
或许我们长大后不能成为那时候我们疯狂崇拜的偶像,也没有像偶像一样在专属的岗位上有所大作为,可是每个人的青春里,总有一段属于我们无法磨灭的记忆啊。
再遇时内心还是会心潮澎湃,唤醒我们当时的梦想与激情。
这应该就是除亲情、爱情之外,我们最莫可名状的一段感情吧。
即便剧情再俗套,演技再朴素,那又怎样?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这部电影里的我所喜欢的偶像。
凯里·欧文,1992年3月23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拥有美国、澳大利亚双重国籍,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效力于NBA波士顿。
沙奎尔·奥尼尔,1972年3月6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内瓦克,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四届NBA总冠军,三届总决赛MVP。
姚明和他曾经同场竞技,我一方面希望Yao赢,一方面又想大鲨鱼这个憨憨的胖子扣篮,真是左右为难的一段时间。
克里斯·韦伯,1973年3月1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大前锋/中锋,如果评选一个最伟大的无冕球员榜单,那么韦伯将会成为榜单的领跑者。
雷吉·米勒,1965年8月24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弗赛德,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得分后卫,米勒是篮球场的“关键先生”,没有强壮的身体,跳得不高,跑得不快,但只要他站在三分线外,给对手永远是最致命的威胁。
……其次,剧情虽陋,但不care。
“篮球就像呼吸,一旦学成便不会再忘记。
”标准的鸡汤喜剧片,虽然这些句子已经被国内的公众号所滥用,再加上都能放进博物馆的老套笑料,并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讲述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荣与梦想。
看破不说破,才是真理啊。
几个真的快要打不动了的雷吉米勒、克里斯韦伯、内特罗宾逊、奥尼尔还有丽萨莱斯利老球员在荧幕上,我们还要祈求什么神迹?
最后,盼着中国也能创造文体奇迹,在这个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给了3星,剧情不忍直视。。。
给1星。
因为里面有喜欢的欧文,加上动作还ok,给3星,平均一下2星吧。。。
其实真的不是我苛刻,我感觉看一场篮球比赛都,比这个有意思。。。
倒是里面客串的戈登有点意思😂总之当电视剧还是可以看的,但是作为一个,进电影院花钱看的电影,质量真的,不太行。
当然,为了情怀还是值得一看的。
前:韦伯的高点手腕直臂中投,米勒的180度遛底线三分,沙克的摽框扣篮!
分割线……后:内特的爆发力,欧文的速度和效率,丽萨的屁股⋯ 前:韦伯的高点手腕直臂中投,米勒的180度遛底线三分,沙克的摽框扣篮!
分割线……后:内特的爆发力,欧文的速度和效率,丽萨的屁股⋯ 前:韦伯的高点手腕直臂中投,米勒的180度遛底线三分,沙克的摽框扣篮!
分割线……后:内特的爆发力,欧文的速度和效率,丽萨的屁股⋯ 前:韦伯的高点手腕直臂中投,米勒的180度遛底线三分,沙克的摽框扣篮!
分割线……后:内特的爆发力,欧文的速度和效率,丽萨的屁股⋯ 前:韦伯的高点手腕直臂中投,米勒的180度遛底线三分,沙克的摽框扣篮!
分割线……后:内特的爆发力,欧文的速度和效率,丽萨的屁股⋯
周四晚上在美国看了提前场,实在太嗨了!
虽然剧情属于一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那种,但无法掩盖每个人精彩的演出,简直是一群被篮球事业耽误的演员。
最爽的一点是,和《大灌篮》相比,里面所有篮球动作都不需要任何特效。
欧文总算是找了个好机会疯狂秀了一波自己的球技,还有雷吉米勒的三分、奥尼尔的篮下碾压、阿隆戈登的暴扣等等。
开场的大批名宿客串也是大饱眼福,包括纳什、穆托姆博、比尔沃顿、乔治格文、杰里韦斯特等等。
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篮球梗,某湖人名宿还莫名被黑(滑稽脸)。
最后,作为一个篮球迷,特别喜欢 Uncle Drew 的一句台词:Basketball is the most reliable thing in the world 😄
现在已经身体机能蜕化到地板流的水平了,但是对篮球的热爱依然没有减少。
体育无国界,前几天在清迈大学的时候,看着球场上的人群,穿着NBA各大球星的球衣,库里,詹姆斯,汤普森等等。
球场上也是同样的过人,胯下运球,队友之间的传球。
和在国内没有任何区别, 虽然很多时候需要不通,英语交流地不够深入,但是跑在球场上就有一种默契。
德鲁大叔,一部NBA现役、退役球员的关于篮球永不老的励志的故事。
如果喜欢篮球,那么这部德鲁大叔同样会喜欢的。
德鲁大叔 (2018)6.32018 / 美国 / 喜剧 运动 / 查尔斯·斯通三世 / 凯里·欧文 里尔·莱尔·哈瓦瑞
我感觉这部电影拍的比较很有意义的原因是因为不仅仅有很多NBA大牌巨星,还有传奇星参加这部电影的拍摄,而且这部电影可能主要讲述的是男主角真心付出对待篮球,但是却获得了很多对他很不利的经历吧,而且那个白人的盖帽可以说是他的心魔,不过在最后靠着他的三分绝杀夺得奖金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心魔已经over了,我觉得以后可以多拍一点这样的战胜心魔电影。
五星给五个player. 香港6.30看的,对手主力白人小哥好像是Aaron Gordon?海报主演都没他名字啊
异文化圈看得也是饶有趣味,老年回归赛场真是有趣的设定,将感官刺激转为一种滋味,篮球独有的人生况味。以及,如果熟悉NBA,每一秒几乎都是哏。
U don't stop playing cause you get old. U get old cause you stop playing. 一群从CCTV5打到CCTV6的男人。没认出韦伯和内特罗宾逊。
就是看奥尼尔配欧文了
剧情一般,但是想不到还能看见米勒投篮真是让人感慨,看见奥尼尔扣篮,青春易逝,篮球永恒🏀到了80岁也要跟兄弟一起打球💪Nothing is impossible
一群二十来岁的球员来演七八十岁的老人来打篮球,真的是好尴尬,尤其是有人还腿脚不行,有人是近视。作为一部运动题材喜剧,拍得中规中矩很合格,但实在俗气,许多剧情都能一眼看到发展,很无聊了。晚饭后作为消遣还不错
一个剧情老套、胜在表达完整的故事。演员戴头套果然影响表情,我是说看着怎么这么生硬。
中规中矩看着还可以
You don't stop playing because you get old. You get old because you stop playing. It's all about love, young blood, nothing else. 🏀, always reliable.
黑人喜剧运动片,不过真是烂到爆,剧情一团糟
就看了场精彩的比赛
补标,还不错,阿隆戈登的反派还挺帅。
好失望,期待了很久…
5.5
难以下咽
作为一部篮球电影我觉得它很失败
剧情真的是太僵硬了
说实在的没什么剧情没什么内涵,就看那几个人搞笑的,笑点挺密集的,德鲁大叔的球技依然那么骚,但也没啥新花样,小土豆估计是记不住台词,就让他演个不说话装深沉的大爷也蛮好的,香港把德鲁大叔翻译成祖伯我也是醉了
挺有意思,难见米勒投篮了
搞笑还是有点搞笑的,但也就到此为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