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影评人三错商榷现实主义的境遇中国杰出的知识分子都在草根阶层,有点像黄金荣场子里唱小热昏的,看着无聊,实际上是大智若愚。
――――卡夫卡•陆(KavkaLu)老古,老古以前,妲己让试图说真话的乳娘变成了哑巴。
现实主义在未庄始终是禁词,它违反了普天同庆的和谐原则大清帝国曾经现实主义干掉了同盟会72义士北洋政府曾经现实主义地干掉了赤化分子李大钊民国政府曾经现实主义地干掉了想上现实主义独木船的闻一多万恶的四人帮曾经干掉了想说真话的张志新三错兄,赵本山不敢造次的,中国杰出的知识分子都在草根阶层,有点像黄金荣场子里唱小热昏的,看着无聊,实际上是大智若愚。
民间,在未庄终归会转到肚脐下三寸,草根需要养分滋润,没有那尿尿行吗?!
小品演员上电影充分显示了电影在未庄的草根面目,套用毛主席的话就叫:好的很!
可是,不管他描绘的部位如何,重要的是他展现的是否是民生的一部分,在郭德刚的那部分里,赵大叔有些豁出去了,劫匪的仗义就等于说黄金荣是民间守护者,或许,民间更加相信水泊梁山的豪气。
这是和谐社会的弦外之音。
老赵背着民工兄弟的时候就背负起了整个未庄的羞耻,这种羞耻时常是报纸上作为新闻点爆炒用的,我们的泪水时常和罐装笑声扭合在一起,这年头真实两字面目可疑!
我之所以把赵本山说成知识分子有着我的理由,自古以来,未庄的菜市口丢满了民众的烂菜皮,说在未庄的黯然是必然的,所以,二人转出身的赵本山知道,度是一个方法。
千锤百炼的中国导演终于明白只有寓言是保险的,我历来不喜欢张扬的矫情,可,这部有着浓重赵本山痕迹的电影却让我看到了一种诚意,在未庄,如果你够诚意,你要通过令并不容易,现实主义是和谐社会最关注的意识形态,插科打诨的缝隙里透出的光芒比为了通过令的自我阉割更有意义!
知识分子赵本山永远不会撞线,这是他智慧之处。
《落叶归根》是什么题材的类型片已经不很重要,它的作用是以一种夸张的姿态纪录了当下未庄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劫匪的横行以及义气,小姐的仗义以及靠近的哈哈叔叔(后面呢?
后面呢?!
)、农民工的生死,卖血和母爱、充满暴力的路边小店,这些你产生一些思考,为啥思考!
自己明白就得!
张扬的镜头甚至刻意地对向那袅袅青烟的烟囱,他以这样的方式告诉鹰派的李杨,《盲井》只能墙外香的原因。
那个尸体只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着农业的未庄依旧残存的乡土和义气,他以不臭之尸身告诉那辆车上行路的城里人他们精神的卑微和精神没落,在张扬的镜头里知识分子赵本山大叔背着一个寓言缓慢穿越在国道上,在所有好奇而冷漠里坚定向前,这组镜头绝对比《三峡好人》的平移镜头更有诚意。
做良心而又不被禁止的并不容易,知识分子赵本山做到了,谁说草根是盲聋?
那位为自己送葬老人其实也就顺便送走了农耕的古道热肠,之后,之后!
三错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年轻影评人,所以,我才在开头写了一些正义者名字,电影作为国家公器最直接的意识形态武器要想现实主义并不容易!
崇高这个词在一大堆污浊里那么不合时宜,三错啊!
记起蝶衣没!
哎!
好剑!
毕竟,我们不能够靠外国基金养活我们的电影,中国电影应该让我们的人民看见,赵本山尽力了,让那大轮胎滚动吧!
滚到之处,鲜花盛开!
【附录:影片资料】《落叶归根》2007中国大陆 编剧: 张杨、王要导演: 张杨 制片人:二勇、张杨 主演:赵本山 宋丹丹 郭德纲 孙海英 午马 刘金山片长:105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4.5,欣赏性7(还算真诚地寓言式未庄电影)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这不是一篇影评,只是电影散场后继续的生活本身。
也许,最好的影评就是生活本身。
)大概我真的老了。
15分钟前才在餐厅饮下一大杯黑咖啡,现在竟在晃悠悠的轻轨车厢里睡着了。
较场口站到牛角沱站,在高速行驶的车厢里睡的5分钟,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应该有半小时的效果吧?
来不及做梦,仿佛是从很高的地方跳进水底,一刹那的黑甜,然后随着一串气泡,浮出水面。
神志渐渐清醒,身子继续摇晃。
午后的车厢乘客寥寥,阳光掠着树梢投进车厢,前进的机车发出轻微的隆隆声响。
大概是这短暂的安宁令人懈怠,大家都含着眼,恹恹的。
拥挤人群里神采飞扬的路人,空旷车厢里神情疲倦的过客,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们?
转头看窗外,机车正行驶在嘉陵江畔。
浅灰色的雾气充盈着江面,一只白色水鸟时高时低地飞着,又降落在了江中心的礁石上。
有瞬间的错觉,喧嚣都市幻化成诗经中的上古湿地,水气氤氲,烟波朦胧,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太美了。
太舒服了。
我吁了口气,仰头靠在座椅上,连日憋闷着的情绪一股脑涌上来,想哭。
想起《落叶归根》里的老赵,躺在自己挖的坑里,望着蓝天白云芳草,不也是跟我一样,长长的吁了口气,不愿再起身吗。
看这部电影时只是边笑边心酸,此刻却真正感同身受,不由得更加悲伤起来。
是的,我们都累了。
我们都是不快乐的中国人。
一大早起来,打开已经燃烧了一夜脂肪的显示器,《落叶归根》已在新加卷(I:)中Download文件夹中静静仰卧。
刘全有死了,裤子里别着出外打工挣来的5000块,谁知却都是假币,到死到死还被人骗了!
本山大叔这颗大树,可是真不容易,都50岁的人,就在人们的注视下背着老刘,一直从宁远背回重庆的老刘老家。
在路上,他遇到过好人,开拖拉机的农民、卡车司机、给自己办孝的老头、发廊的小姑娘、喜欢发廊小姑娘的民警……他也遇到过坏人:长途汽车上的老郭劫匪(但最后还是被老赵的仗义感动了)、旅馆偷钱的人、拿娃娃鱼做菜的黑店老板,不管怎么说,老赵还是曲曲折折的把工友老刘背回了家,在路上还和一位年轻的驴友在山顶上喝咖啡!
手推车报废了,捡来了个拖拉机轮子也没用上,但作为海报确实是添了道亮笔!
青山黛水还不会把这部片子定格成灰色基调,看完眼部还没有那么疲劳,父亲一直喜欢本山的作品,一个农民艺术家,就是这么的能“折腾”!
刘全有,这么个全有的名字!
全有的只是这么个仗义的朋友,人死了一定要落叶归根!
家,是你最终会到的地方!
前不久参加了个同乡会,在老家的弟弟也跑来和我住了几天,他向我兴奋孩子气的又如此崇拜的介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把我对只有模糊轮廓的家乡一下子具象化!
深感家乡的美,是该回去了。
从小和父母在一起住在城里,已经很久不回老家了。
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寻根,2007年的一个愿望~
清明放假,偷偷摸摸会趴着电视,就是找电影看的.应该是有意为之,电视里放的不是<倩女幽魂><画皮>这样的鬼故事,就是<落叶归根>这样讲述农民背死人回家的故事.都看过不下两遍了..这是一部很典型的公路电影.公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片段,对观者来说,没有留下太多值得纪念的事物.但更能感受大叔的真诚与可爱.作为一个现代的城市人,不知道能看懂多少,但一定却能被它所感动.说到底很欣赏赵大叔的性格.貌似现在刻画大叔这个人物时,都会添加一些可爱,洒脱,木木的性格特征,让它与年龄做对比发差,给观者增加印象.4.5
试着回顾下路线,趁热:1、饭店灌酒,单人唠叨,说明等车回家2、长途大巴,“不仗义”的郭德刚打劫,嘻笑诧异中把正题(运尸及带钱数目细节)引入。
一车凉薄,不得已下车3,走了几步,停下装按胸抢救(未按时可见死者胸口浮动,小bug)。
截不到车,拖拉机乡亲热情送到医院,挂号费权作答谢4、小镇床铺,喝酒丢钱(自身的500左右);胡军依然,苍凉而江湖的汉子,外冷内热--对比与其喝酒而偷钱的某位5、背人步行,可注意到山水清秀,尸友四肢僵直状。
助人推车,车开跑了;骂“一点信誉没有”,无奈继续背行6、午马听丧。
开始惊诧这老活宝咋肯只演棺材中人(张杨虽然犀利,也没这么大面子--忽然想到末尾说本片是邵氏冲印,或许和午马出现有关联,他60年代就是SB二线小星了),继而蓦然端坐,温和发言,有些诡异和怀疑入梦了;此时recall旧港片的赶尸情节,随着老赵惊呆的表情看着故事回归现实的主线:原来午马是雇人丧己求个热闹和仪式。
另,稻草人的想法堪称神来之笔,找回去时依然让人担心。
午马的国语标准,可这里是西南乡间,勉强可解释为外地来者,从而没有亲故。
7、拉着老人送的板车和牛赛跑(也是奇妙有趣的画面,浅浅的感动),遇到骑车赴藏的夏雨。
自觉没长性,想28前证明一下自我,青春的励志因素,向往高远8、板车翻毁,轮胎推滚,落进山谷;换鞋发现400多,本要雇车,刘金山山珍野味讹了600,继而发现5000抚恤是假钱,挖坑烧钱吊石头寻死。
故事过半,将近绝路了9、养峰人郭涛一家出现--想起中小学课文,有些理想化的柳暗花明。
三口之家离世野居的无奈和幸福,朗朗的读书声蕴含了希望,继续赶路,为了Promise。
10、老乡发廊女的掩护和化妆、廖凡送了一程。
或有爱情的可能,扯谎也尽量帮人和成全。
小bug:警察应该纳闷桌上放两张身份证干嘛?
可认为廖凡确实在发情,还年轻。
11、黑屋鲜血和与宋丹丹的邂逅恋情。
涉及黑市卖血、收容所改制和底层父母供养大学生的辛酸12、搭施工建设的车前进,意气风发、充满希望的高诵郭涛儿子念过的课文,然后边背走边拦车(宋丹丹借给的400)。
心情好不再打算隐瞒,于是搭不到和不愿意搭的车过去了,直到激情化成麻木不歇的执意行走,晕倒。
13、孙海英监护下火化和陪送骨灰。
涉及三峡迁民事件。
在故事当止处镜头引向江面本片把老赵真的树立成就了一回(影视事业有陈有张的帮忙,终于还是自己捉刀的刘老根本色出彩了;这部也算本色,但终于精炼成器了),踏实曲折的底层故事,有人情冷暖、有情谊希望,稳扎稳打,跌宕起伏,想到同样关心民工关注底层的贾樟柯及其近作《三峡好人》,于是要说:阿柯,该努力了。
真的淌进来,集思广益的积累素材,推敲剧本,会有很好很感人的故事的;不必个性另类和偏锋犯忌,真的去体验和琢磨,不愁出不了好作品。
应该算06年的影片吧,郭涛很幸运,主演了低成本商业化完美抄袭英伦才子的《疯狂的石头》,同样以重庆话客串了珍爱妻子和敢于选择生活的本片中的养峰人;多出几部这样的影片,国产电影会星火燎原、蔚为大观的;我盼望着ps: 原现实故事报道:http://news.sina.com.cn/s/2005-01-04/02314704948s.shtml
全文都在讲述四个点:执念,信用,谎言,现实。
执念,何为执念?
执念是无论一路披荆斩棘,还是顺风顺水,我都对我自己做的事情,永远予以肯定,并且坚定不移的完成它。
曾经年轻的时候,听到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我的同事世代信佛,但是到他这一辈,他虽然也信,但是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佛家讲究四大皆空,那么大行大智,大悲大愿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否算执念呢?
那时的我,并没有答案。
时至今日,我方才明白,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以凡人的角度,去揣测菩萨,本就是一种自不量力。
愿是什么,就是我希望,它并不是执念,而是一种大爱!
信用,在这里我为何不用信誉,因为信加上了誉,多少带了些虚荣心。
信用信用,言必信,信当果!
如果你做到了,那就对的起信用二字!
本山大叔这一路无论经历了重重磨难,但是自己的初心从未改变,应人之事,理当做尽!
谎言,这一路走来。
本山大叔的谎言多过诚实,但是这是什么谎言?
毫无疑问,善意的谎言!
所有的谎言,都只为了我能够兑现我当初的承诺!
这里面也讲了人性的一面,在郭德纲出场的时候,所有人都惧怕,到后面因为本山大叔的仗义,化解了此次的危机,再到困难过后,所有的人,空前绝后的选择了过河拆桥,落井下石,卸磨杀驴!
这就是人性,我可以不感恩,但我不能自己受委屈!
现实,看似荒诞的运shi过程,实际上处处离不开现实,从胡军的为爱所伤,到虚伪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到被偷,再到孤寡老人提前办葬礼,再到自己挖了坑,躺在里面才是最舒服的等等等等,哪一个现象当今社会不存在?
这是人心,更是人间值得!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去遵守自己的承诺,往往言而有信都是底层人民,往往言不由衷都是富家子弟。
(讽刺)这让我想起了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与君共勉!
今天下午看了赵本山演的《落叶归根》,不错的电影。
观后感如下:1.只有穷人、底层人民、儿童才是有爱心的。
2.为富不仁是真理。
3.但有时候,老百姓还没有强盗可爱。
4.信守诺言的代价是巨大的,和骑车进西藏一样是社会的另类行为,需要勇气和毅力。
5.城市救助中心和警察叔叔永远是善良和值得信赖的,——明显与事实不符,是劳动人民的浪漫希望。
6.要做守法公民,哪怕是履行诺言的高尚道德,也不能违法——尸体必须就地火化。
7.酒不是个好东西,故事的根源就是酗酒。
原贴:http://kendall.blog.sohu.com/34333192.html
<落叶归根>我是冲着郭德钢看的.本来可以公映的国产片咱基本上是不看的,除了对大片,抱着一定要看看你怎么个屎法的心理才去.但是这片子,哪怕班主就露一小脸,身为他的钢丝,咱也得看看,这一小脸是怎么露的.因为没看过任何介绍跟宣传.对此片可以说完全不知剧透.所以看起来还不算非常乏味.开篇很好.从开始到公车上众焊女指责刘全有偷看女生解手耍流氓的时候我一直是以为老刘就是喝多拉.所以当老赵跟班主演的劫匪解释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骗他的.没想到这是真的.我跟老妇男这才恍然原来这是那个真事改的.班主那个文身,居然不是两条带鱼或者蜡笔小新,"假仗义"这个包袱还真让人笑了一下.但解释的话就嫌稍多.后来发现,对话太多余,太罗嗦原来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啊.胡军一开始出场还很COOL,后来掐老赵脖子说什么小骚货,就让老娘一下子崩溃了.一度不想再看下去.强忍着看到下一个过渡.片中无数次超级同情饰演刘全有的这个演员,他真是不容易啊.太不容易了!!!能把一个死人演得这么地"不活泼",还真是好高干的演技呀.拜一拜!囧rz然后夏雨跟午马那段,我靠,台词都好假啊.受不了.老赵跟水牛飚车那段,算是不错.挖坑那段,跟寻死那段也还可以.郭涛的小孩朗诵诗歌那段,让我喷了.警察喜欢发廊妹,觉得这情节也好假哦.轮胎滚人那段还不错.卖血那段,不该找宋丹丹.至于后来在救治中心搞联欢什么的,大家面前还有水果,就觉得太扯了,在搞形象工程吗?我最不满意导演的就是他不放过任何一个他以为的能煽情的地方,且用央视晚会的方式来煽.不是不能煽,但要煽得有理有据有节,好歹讲究点方式方法.这种低劣的煽只能让人苦笑.虽然我明白他的意思是想弄成公路片加黑色幽默,但挺好的题材,给弄成了个四不象,实在觉得二万啊二万.我唯一满意的是结尾.并没象我推断的那样,肯定是在警察数熟的陪同下找到了亲人,然后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CCTVMTV,感谢老赵跟警察数熟等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相反,是一片瓦砾,全村迁到宜昌.我喜欢这个结局.起码它还算真实.我猜测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被审查修改后不得以而为之的妥协.(我对导演还真是善良的说啊.)我的理解是,起码最后导演还是点题了(虽然我始终觉得班主在片子没开始多久就帮忙点题的台词实在傻的可以),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其实是无根好归的.民工是一个无根的族群.可没有离开家乡的农民们呢?却也要被迫人为迁徙.一个操蛋的破坏生态跟平衡的拍脑袋工程,富了多少包工头跟大佬们不知道,但害得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背井离乡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不相信刘全有是自己喝死的,我更相信是工伤意外死的.(原故事的版本咱没狗狗,不清楚)这个片子本身最大的悲剧不是在于它把一个现实中的悲剧用喜剧的方式给表现出来了,就形式而言,如果它不是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妥协,本可以造给人更大的震撼.它最大悲剧在于它这么拍反而让人无法吞咽它的喜有见悲.就象王小波版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苦中做乐无可厚非,可还非要真把它当成"啊祖国,我是XXX,我多快乐"就真的太可悲了.这个希望表达黑色幽默却弄巧成拙的电影本身才是最黑色幽默的行为艺术.当然,导演可以说,我这在是拿老赵反讽呢.那么真可惜,这种反讽拍得也实在太有神似粉饰的嫌疑了.之所以打了还行,是因为无论如何,它再次也比<黄金甲><夜宴><无级>这类的片子要强得多。
也比<天下无贼>这种片子要强.所以还是得承认,在众多的傻B导演的傻B大片中,<落叶归根>还多少透露出了一些对现实的关注.
不知道为什么,刚刚评论了《集结号》竟然想起了赵本山的《落叶归根》了。
《落叶归根》我既不是院线看的,也不是电脑看翻版,因为从前电视里已经放过好多好多次咯,怎么说呢,还记得当年我看完了电影,思绪万千。
我平时看的电影不算多,一般都是非院线电影,我会看一些纪录片、传记、十七年电影,要不就是补看不一定是哪年的老片,对赵本山片子没少看,包括电影电视剧都看过许多。
这是一部让人看完了五味杂陈的片子,影片主要描述农民工打工,工友客死他乡,而另一个遵循承诺,要把自己的工友送回老家,按照老家的规矩,让工友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送工友回家的路途中。
遭遇了不同的人,获得了帮助,也遭到人白眼,反应了主人公与周围人的交接和与自己内心的对抗。
途中的经历,他看清了他人,也理清了自己,在他历经艰难,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的时候,也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想与自己的工友一起“归家”,可是,他却发现自己确实没有勇气去死。
于是,他不得不继续背起工友踏上征程。
影片透过别人的故事,也给了生者一些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遇见了养蜂者一家,遇见了儿子上大学,而自己却靠拾破烂,还为生活所迫卖血,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女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生活的理由。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根”,并被这个“根”牵引着走向未来。
片子中也有很多搞笑段。
剧中包袱不少,好的,悲伤的,反正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但是最后,还是在不知何时睡着了。
这部电影能好多年前看的了,当时我才上大学,因为评论电影《集结号》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
也许一个人付出,而让集体有所收获,而最终自己却被集体抛弃,我也突然想起,电影《集结号》中的一些情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甘愿为集体做出牺牲,也肯定会有人无意中成了牺牲品。
《落叶归根》片中的主人公始终遵循自心的称,不畏艰难送工友。
他所遇见的每一个人都给他上了一课,这些课让他审视着别人的同时,也更加迷茫,于是他拼命的寻找着自己的心灵归属。
与其是在看电影,不如说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
本片把一个人从生到死,至死都不曾心甘情愿放弃的生命演绎的巅峰极致。
旅途是艰辛的,甚至是痛苦的,而走的每一段路,都要找到走下去的理由,问一句为什么?
否则,我们会轻易放弃在他人看来极其宝贵的东西甚至生命。
对于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旅途中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路是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快乐或者悲伤都是生活的一个缩影。
主角背着工友笃行于路上,很多人都认为他是错的。
而他也曾经迷茫,但是他想明白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b站外国up主,90年代的美国,所有人都嘲笑他学中文没用,但是他想明白了,于是他来了中国,现在比所有他身边的人混的都好。
现在好多人都学中文,但是却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人生就是这样,像本山大叔演的一样,认清脚下的路,知道想做的事,别犹豫,走就完事了!!!
从一个不专业且不严谨的电影爱好者的角度和大家讨论这部《落叶归根》。
不知道在观影时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就是这部电影应当是一部拿国际奖项拿到手软的电影。
其实下意识给我的感觉,和《绿皮书》有很多相似。
同样的公路片,同样是两个人的故事,同样的平缓节奏,尤其是在节奏上,感受相同。
可看似这两部影片很像,其实《落叶归根》要比《绿皮书》高很多。
抛开《绿皮书》其他因素不谈,它的主旨是在讲黑人与白人的矛盾,而《落叶归根》讲的是活人与死人的关系,生与死的联系;再从剧情走向来看,《绿皮书》是在旅途中发生了种种关系去同时治愈两位主角,让主角间矛盾的化解,最后迎来了一个阖家团圆的happy ending;再看《落叶归根》,第一层其实就是本山叔在路途中得到人们的帮助,最后回到了工友老家。
第二层其实是一个双向的帮助,本山叔也帮这些陌生人们纷纷走出自己的困境。
这样一种双向的救赎,让每一位小配角,这些生活里的小角色更加的饱满。
结局也留了白,表现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寓意了本山叔的人生旅途还未完成。
或许是文化的差异,给人的感觉《绿》更凸显了个人主义,而《落》里每个人都是主角。
其实整部电影还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
我们清楚尸体是不可能保存那么久,而从老郭打劫因义气把钱还给本山叔到为自己举办丧礼的老者,这些无不体现着一种“魔幻现实主义”。
这些事情发生的合情,却不合理。
而正是这种情,才是张扬想表达的。
张扬想表达什么?
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最质朴的真,善,美。
电影中有坏人吗?
说被偷窥的女乘客,偷钱的大车司机,宰客的饭店老板,打劫的老郭……可这些人真的坏吗?
他们在道德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他们不讲理,可他们都透露着自己的情。
本山叔也因为这些人一次次地陷入困境,却又在别人的一次次帮助下从困境走出。
世间的好人还是要比坏人多的,善是要大于恶的。
哪怕是坏人,也不是个个罪大恶极,心底都有自己的一道线。
当然从人与人的关系,张扬还升华到了家与国之间的主题。
影片中的公务人员并不是冷面无情的,他们都是有温度的,而整部影片中的国家我们能隐约看到是一个向上的状态的。
这种主题在07年这样一个全民公知的年代是真的很勇敢且难得的。
而最后工友也是在国家的帮助下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就像养蜂人的孩子背诵的诗一样,在这个国家里,我多快乐。
最后从船夫的口中我们得知这场旅途是因为三峡大坝,这立马让我想起了贾樟柯同时期的《三峡好人》,也同样是因三峡而起的旅途,而表现的内容都是人的“善”,可张扬和贾樟柯的表现简直天差地别。
张通过美化人凸显人的善,而贾则是具化人来反衬人的善;张用人的善表现善,而贾则用人的劣来表现善。
所以在观影过程中《落叶归根》观感会更轻松一些。
为什么我会感觉《落》更像是一部国际获奖的片子?
镜头,这一点带给我的体验真的是很奇妙。
如果不是本山叔一口接地气的东北话,我随时会感觉像是在看一部欧美文艺电影。
明亮鲜艳的色调,配上美到极致的景色,真的一点都不输《怦然心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类电影。
拿出几处就能感受到,如果不说名字,会第一时间想到哪些电影?
横向对比同时期同类国内电影的灰暗调镜头就能看出影片镜头不同。
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就是关于本山叔这场旅途的路线。
我们可以看出刚开始本山叔是在深圳到昆明的巴车上,可以推断出本山叔是在深圳打工,而在半途中被扔下后被好心大叔拉到了宁远县,宁远是在湖南的南面临近广西和广东。
在宁远本山叔坐上了跑重庆的大车,后来在一个路口处两人分别,可路口的路牌太模糊,看不清到底是哪儿,可是根据电影中细节我们看出,本山叔往西走了,而拉车兄弟是往南走了,结合之前说跑重庆,查看地图这个岔口应该是在贵州南面。
走了一段再到后来一直拉车到宰客的那家餐馆才有了具体的地标,安宁市和富民县,这分别是紧挨昆明西面的两个城市。
后来又走到发廊,此时廖凡开的警车上是云C可以推断出这时在昭通市,到这儿路线一切正常,马上就要到重庆了。
可本山叔后来上了云R的车被拉到了满眼都是云R的地方,竟然就突然到了香格里拉,在香格里拉才遇到了警察,最后到了重庆。
就像陈佩斯说的一样,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本山叔引人发笑的同时我们也反思它终究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
他和工友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漂泊在外无依无靠的外乡人,角色自己也肯定在不断思考如果死的是自己结局又会怎样。
看到很多评论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是很悲剧的,认为内涵其实很深沉,而我不以为然。
第一层我们能看到本山叔在影片里出糗耍怪,捧腹一乐。
第二层我们能通过本山叔反思问题,批判社会。
而我认为第三层其实正是本山叔这样一个小丑一样的角色并没有悲惨的结局,反倒是在一次次堕落的边缘被拯救,我认为这种希望才是张扬想传递给我们真正的情感。
最后,我给电影打8.5~9.0分吧,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我是一名不专业且不严谨的电影爱好者,希望能和大家讨论更多电影。
没想到这么不好看
从城市转向公路(自然)是张杨电影生涯的分水岭。最终俄底修斯护送回《安乐乡》的“遗物” 是现代人漂泊无根的乡愁,而这一路上显然什么妖魔鬼怪稀奇罕见的事情都有。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和尔虞我诈,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与相互扶持。笑中带泪的剧情加上本山大叔浑然天成的表演,共同勾画了这一卷幽默而鲜活的浮世绘。尽管这锅《爱情麻辣烫》式的东北大杂烩像是一个加长版春晚小品,但千言万语又都汇聚在《落叶归根》这个联结着千家万户的成语里。影片的结尾不是终点而是一处中转站,带根流浪的人距离新家还有七小时。大概唯有身心全都入土为安,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小时候看的 比较扯
3.5星。十年之前赵本山和宋丹丹还是春晚的压轴大戏,十年之前廖凡还不是影帝,十年之前夏雨和高圆圆还有过甜蜜,十年之前郭德纲还不知道以后真的会被弟子骂是假仗义,一晃十年过去了,有些往事在岁月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有些则被黄土覆盖。2、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人情冷暖一路自知。
乡里电影
记得当时还看哭了呢~看的时候觉得挺好看的~
前紧后松的赵氏喜剧
朴实
没想到最后的落脚点是三峡移民,更感慨了。
某些情节设计太假,又煽情,刻意让观众笑或者哭的做法真是弱智。中国电影人关照下社会现实就这么难?
一边笑一边哭
想到了大话西游,笑中有泪!一个是因为爱情,一个是因为友情!
喜欢本山的人就应该捧捧场。不过影院与DVD的差别只是影院有人陪着笑。
还是太刻意了些,不洒,拍得
民工 公路 西南
电影里有一段,赵本山坐在卡车顶上,望着身旁闪过的葱绿丘陵和原野,深情朗诵道“多么快乐”,非常难忘。
真的很苦逼,还喜剧,谁笑得出来啊
比他妈的人在囧途强的没边儿
算是黑色幽默么,只看到本山大爷很努力的在演戏,意义不大
剧本太垃圾了,完全是当长篇小品来演嘛!扛着死人招摇过市,死人的体重是活人的几倍,他扛得动吗...人们都知道那人死了,但是没人报警才是希奇列,竟然不知道求助警察和法律,最后才迫不得已自己送到警察手里.细节处理的不够好,喜欢玩黑色幽默.最后在从没去过的完全不熟悉的万州,老赵竟然找到了死者的家?经不起推敲,总之太不现实.同样题材的片子,我宁愿看三峡好人.还见识了骨灰的模样也就是人死后的样子.喜欢他睡树下面的几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