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结尾我非常不满意:医生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复仇,自己精神先崩溃了,人性脆弱如此,那复仇的意义在哪里?
旧约上提倡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到了新约就变成了爱你的敌人。
人类很善于忘记,或者装作一切悲剧都不曾发生。
文明世界的人都在呼唤宽容,宽容换来了什么?
是和平和善意的回报吗?
主张宽容的人说冤冤相报无止无休,世界将被仇恨给颠覆,我却要说,他给你一拳,你就弄死他!
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做?
在没有死刑的国度,犯罪的成本很低,因为你就是杀了再多的人,你也不过就是把牢底坐穿,再如何的辛苦,你还活着,而被你害死的人,却被你残暴的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连辛苦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法律制裁还有意义吗?
所以,那些犯罪成瘾的人从来没有心理负担,更不会回应那些宽容者的善意,依旧向弱者伸出侵害之手。
剧中那个掩耳盗铃的母亲说:我早已忘记了这事,对我来说,这个人不存在。
这纯粹是放狗屁,在血淋淋的女儿尸体面前,这个人不存在吗?
说这种话的傻逼应该知道,被凶手侮辱的,已经不仅仅是死去的无辜者肉体和生命,还有活着的人的尊严!
知道什么样的结局最让凶手害怕吗?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怎么害人的,你就怎么害他,再强十倍!
你看这些人还敢不敢这样嚣张?
所以,这结尾,就像一个吹涨的气球,在还没砰的一声到来之前,它自己泄气了,一点都不过瘾。
如果把这题材送给狮门来拍,相信会好看得多,但是,又似乎不会这样沉重吧?
鬼知道!
再问一句,看过这片子的你,如果你是片中的医生,你会怎样做?
其实故事本身线索挺好但人物处理太干巴从气氛的铺垫到情节的设置实在矫枉过正了总体还不如棒子的同系列或是the Saw所以此片完全是部平庸之作那个7只是嘘头虽然里面涉及到人性但是实在不够深入也许编剧有经验有想法可是导演没激情没勇气就象是片中的男主角虎头蛇身虫尾巴
女儿被奸杀,父亲报私仇。
无论是纯粹情感的抒发,还是社会话题的引申,都本应是大有深度可作的文章,而影片只停留在了情感与法律的纠结上。
杀了仇人,女儿也活不转了,你报私仇,说明你跟凶手一样坏,这些逻辑其实很扯淡,也就是蒙蒙守法公民,说到这里还真想起去年的电影《守法公民》,可惜那部是临近结尾突然变节。
本片虽然屈服于公众道德与社会法系,还态度暧昧的让主人公在被捕时表示对所作一切并不后悔,都是对某种态度的不置可否,隐晦表示了私刑有其合理性。
杀人偿命才是最朴素的是非观,而法律却未必遵循。
加拿大影片,对复仇这一主题有多层次的较深探讨.当你深爱的人被杀害时,你如何选择?
是让法律裁决让犯人在监狱里受罚20-25年?
还是选择忘却当作一切没有发生过继续生活?
或者像主人公一样报复折磨坏人?
好像任何一种都不能给人带来解脱,影片本身也未能给出结论。
本片在情绪控制、镜头运营上也很有特色,所以剧情开展显得真实可信,也更引人深思。
加拿大。
虽与美国相近但文化不尽相同。
电影基调与欧洲类似。
整片夹着几句听得懂的英语的不熟悉的语境。
最令人奇怪的是几乎全篇没有原声音乐,但百科中介绍确有音乐制作人。
故事很简单:三口之家,爸爸是医生。
女儿被性侵而死。
凶手抓到后。
爸爸劫持了惯犯,7天后是女儿生日。
爸爸想折磨罪犯7天后再自首。
我痛恨一切的罪恶,尤其在每天的新闻中看的性侵男孩女孩后都气的要死。
法律对他们的制裁在受害人心里感觉太轻了,将心比心,换成我,我也恨不得将之千刀万剐方解心头之恨。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父亲的痛苦心路历程。
罪犯曾奸杀过三个女孩,其中一个四年前遇害的女孩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已经忘了,爸爸的做法是错的。
愤怒的爸爸绑架了那个母亲带到罪犯面前给她一个石锤......母亲痛苦的说你每折磨他一次就等于回忆重现眼前......电影有几句对白很有深意,爸爸与有类似创伤的探长通话:你觉得把杀你老婆的凶手关进监狱你的心就舒服了吗?
每天晚上你个人寂寞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可怜折磨了罪犯的爸爸到第七天也尽崩溃甚至想自杀。
那我们不禁要问怎么才能化解心中的恨呢?
上帝说:申冤在我。
可是我们现实的目光往往看不到这样的一个结局......四星
我最开始也和大家一样,觉得应该跟电锯差不多,不外乎是一部血腥的片子,以博人眼球。
我是因为男主角的形象而继续看下去的,不知道,就是觉得这个男演员应该能出彩。
预告片用了及其沉重的音乐,但整部片子却很冷静的、安静的、用淡淡的忧伤来烘托整个残酷的事情。
特别是最后父亲与女儿幻象的那个桥段,真是让人心碎,那是怎样的一种坚强才能决定选择原谅。
——“我没有杀他”(父亲对警官说)——“你认为你复仇的行为是对的吗?
”(记者问)——“不”——“你对你的行为感到后悔吗?
”(记者问)——“不”这是记者问走出屋子的父亲的回答,然后一切渐黑,影片结束。
望着向上滚动的字幕,脑子一片空白,这是第一次看到没有音乐的结尾……也许,眼泪滴落的声音,才是它需要的音乐。
看看吧,应该会有不同的感悟的。
极具人性张力的严肃作品,在一个主线的经典伦理悖论之下(何为正义与私刑的辩证),有着医生和变态狂两条鲜明的人格轨迹,在片子的后半部,救死扶伤的医生与变态杀人狂的界限开始模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失控而变态的行刑者。
此外,众多配角的内心挣扎与痛苦,同样真实而触手可及。
从剧本和表演上来说,这都是一部近乎完美的戏剧。
侵害、残杀幼童是一种罪无可恕的重罪,出于对这种发指罪行的痛苦而萌生复仇,表明上看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见杂货店女孩)。
但私刑的成功,必然导致另一层面的侵害与残忍,法律为我们提供的,许多时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结束问题的办法。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因此法律才有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尽管我这样相信,却依然难以释怀,回想起今年早些时候那些因伤害事件失去孩子的家庭,他们的愤怒与绝望,又该找谁去清算呢?
法律无法给出答案,只能帮助我们忘却,这正是康德所蔑视法律的根本成因。
本来可以拍的大快人心一些,也许是导演的保守,也许担心观众受此负面影响去模仿,总之,有点拉屎没拉干净的感觉。
片子开头的老警探的妻子在商店被枪杀,他不断的看录像自虐,还以为,会有很深的怨恨呢,要不怎么会借酒浇愁呢,紧接着,男猪的杯具上演,悲痛,转化成仇恨一点也没交代,他老婆也没有和他一条战线,倒是前几个受害者的家长坚决的支持他的行动,唯一例外的还被他弄到变态杀人犯面前,虐了一把心,结局呢,还是那句话,没拉爽
片子时常约110分钟,整体灰色调,没有背景音乐,台词很少,剧情和动作刻画人物笔墨很重。
剧情推动迅速。
(有些剧情为了推动迅速可由观众自行想象)10分钟,该死的人物就死了;15分钟警察就抓到了犯人;30分钟主角就抓到犯人准备开虐了;其后就开始了漫漫7天的复仇行动(其实从主角准备开始行动就已经算复仇了)。
为了谁而活?
为了谁而做?
主角一直认为女儿的死是自己的错,或说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给妻子打电话中说道:“这是为了茉莉,我欠她的,你不也是这么认为的?
”,怒吼:“如果你也爱茉莉的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她”。
在给犯人解剖时,旁边放上女儿的照片,说明这是为了女儿而作。
包括后面把另一个受害者母亲抓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寻求认同。
但是,这仅仅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不安罢了,或说是满足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安定,寻求认同,自我安慰等等)。
人已死,你做任何事对方已经不能知道,也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所以说,复仇对象不重要,复仇的手段不重要,只有复仇的心情最重要。
(复仇对象不重要:犯人声称自己没做过,主角未有一丝怀疑,调查;复仇的手段不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增强痛苦;只有复仇的心情最重要:7天时间复仇心理的变化,最后不认为复仇是正确的)中间,侦探和同事对话,同事说为什么要去救一个QJ犯,侦探说我要救得不是QJ犯。
这段表明侦探深知亲人死后的痛苦,而需要拯救的是怀有复仇之心的主角。
片尾,主角对侦探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杀他”,侦探看着他,点了点头,表示主角已经度过了怀有复仇之心的阶段。
然后从而有了片中最后一段台词:记者 :“你认为复仇正确么?
” 主角:“不。
” 记者:“你后悔你的行为么?
” 主角:“不。
”表明主角已经认识到了复仇的错误,并且不再经历一段经历后是不会认识到的,他为自己的行为不后悔。
70/100这是一个惨故事导致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没有了男主和女主有可爱的小女孩有一天上学之前因为男主女主两个打了一炮,累了就在一次,偏偏是这一次没有送女儿去上学女儿就遇上了坏人坏人将小女孩强奸了还残忍的杀害了结果就凶手找到了却没有办法让凶手死结果就是男主利用了自己的医学技能用了7天时间来折磨这个坏人看的我最爽的就是如何折磨真的是爽不过就是不够过瘾我认同这个男主的复仇毕竟司法系统无法保护自己了或者说让坏人得到常理的伤害时真的不要内耗自己找有仇就报不要去无能的逃避愿世界美好
感觉类型差不多,没有水果硬糖好看
绑起来,24小时强光灯照着,24小时魔音放着,每天割一点小鸡鸡,别让他死,让他生不如死
完全没有配乐的一部电影,甚至是片尾字幕也是一片寂静。扭曲但动人的父爱
这想象力差点意思
开头开的蛮好的,直接展示了女儿遇害现场与尸体的种种细节,使得后面一切顺理成章。但是!你他么挣扎什么啊要不要这么圣母,你在这内心戏一堆报仇还受着折磨,他奸杀你女儿的时候可开心的不得了。只要想想你女儿死前有多么绝望就得了
人性阿...比我想象中要平缓些
开头挺好,复仇也应该,就是从父亲因为一个母亲说根本不相信凶手的存在而犹豫开始,让人觉得特别压抑和索然无味了,善恶终有报,只是时间问题。与片名很不相称的一部小成本电影。
很奇怪的片子 应该是法语片吧 我看了个德语配音的 好尴尬 整个片子大部分还是拍的很好的 很流畅 折磨的镜头少 心理活动的镜头多 爸爸演的很棒 就是结尾有点仓促 说了两个no就黑屏了 感觉话没说完就卡断了 当然我也知道这两个no做结尾的意境 不过处理方式还是欠妥
同样是冷静又冷酷的表达,比暴力小姐更多了对人性矛盾的解析,对法律和人身诉求之间冲突的辩答,压抑而绝望,复仇就是为了得到心灵的救赎,以之所以不后悔。我支持。
挣扎,磨叽
成本分析来看,父亲做这事不值当;从道德情感来看,父亲做这事绝对值得。人类如同圣经所言的原罪虚荣般有种习惯,自我崇高。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追溯展望上下五千年。却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人,爱自己爱家人,博爱的是神。我更喜欢这样的结尾:正确么?不知道;后悔么?不!
强奸+杀人 才判25年??第一次让我感觉我国法律的威武!
疼啊疼啊 就是没dan的看得也疼。。。
无论从技术还是故事层面都烂到爆炸 居然能在豆瓣拿6分以上 CNMD
By UC浏览器
你觉得复仇正确吗?NO / 你后悔这么做吗?NO
复仇。死刑。阴暗。沉闷。手术镜头还是不错的,挺真的。
第一次看,该片题材非常好,剧情一开始也不错,可是到了大约一小时二十分左右,就不行了;首先,片中的父亲对强奸自己女儿的凶犯动用私刑尚可以想出合适的理由,可后来绑架了一名受害者家属,感觉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其次,要做就做到底,把凶犯送去见上帝;半途而废也没有意义,片中的父亲最终应该是精神崩溃了;另外,该片结尾和国内部分警匪片有的一拼,加拿大没有“广电审核”,可欧美有“政治正确”,必须迎合,不服不行;最后说一下,我找到的是德文版的,观影过程中感觉怪怪的,反正剧情不和我的“胃口”,没有必要换成英文版了。
半夜看的,比想象的要压抑。但当惊悚和人性叠在一起,可以帮助自己做到无暇再去顾及身边杂事。
影片还是过于人物内心的刻画而少了血腥的画面,最后那个警察说的话才是主旨(我们在救他),整体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