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有种《学园默示录》的即视感,但是目测要更好一些。
由纪对于血腥、破坏、僵尸的视而不见,在染血黄昏中的、桌椅破坏殆尽、到处都是血迹的教室里一个人说话和玩笑(一开始以为是女主病娇杀掉了全班……),令人有一种奇异又诡异的精神快感(我是不是有点坏掉了……)。
人只会接受自己理解和希望的事物,就像由乃囚禁了雪辉也会认为雪辉因为两人共处而幸福。
这种属性很像病娇,然而由乃并不是,她是绝境之中的精神失常。
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幸福。
老实说,像由纪这种搞不清形势的情况,很容易给她的朋友们带来危险和不确定因素,但是朋友们依然愿意守护她,共同编织天下太平的假象。
这个设定一方面表现友情,一方面主角光环,还有就是作者希望观众们在致郁中也看得到治愈,有缓冲的余地吧。
不过对我来说也有违和感。
她们正处在千钧一发的绝境中,我更希望看到齐心协力解决困难的主角组合。
哪怕是对立的几股势力呢(比如《未来日记》),我都不希望看到这样掉线的角色……还是主角……很喜欢第一集大概20分钟处的神展开,想起了看《魔法少女小圆》第三集的感觉。
喜欢学园孤岛这个设定。
虽然僵尸题材也屡见不鲜了。
暂时四星吧。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学园孤岛》已经有几个月了,才想起来要写一个总结,我也就再次仔细想一想要说些什么吧。
首先,这部动漫很有想法,不同于传统的丧尸番的打打杀杀,动作恐怖的结合,这部丧尸番居然出奇的萌,活泼的op(其实op里面暗藏玄机,有两种翻译,根据谐音)、有点酷似《小圆》的第一集、少女的人设。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怀疑我是看错了番,这真的能和丧尸挂上关系吗?
然而,出人意料的进展,随着每一集的推进,真相在被蹭蹭剥开,而每一步的进展,都让人感觉意想不到,所以说,在剧情方面,这部番也是做出了新意并且不落俗套。
里面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毕竟人数比较少,能将每个人的形象都完美刻画出来,由纪是她们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也是这部番唯一的暖意来源,她的所做作为推动着剧情发展,层层推进,显得自然。
里姐容易崩溃的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末世的残酷。
胡桃唯一一个战斗力独自与丧尸搏斗也让这部番也加入了动作场面,更加惊心动魄,同样也让我们看到几个女生要在乱世中活下去的艰辛。
小美同样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她对慈姐的反应可以暗中做出铺垫,让剧情的推进更加顺畅。
而慈姐,完全虚构的人物,却也将她对学生的爱描绘得十分鲜活。
太郎丸虽然是一条狗,但是在她们眼中,也是一位朋友,人一样的朋友,不然不会为了他去冒险。
本番主要诠释的主题是少女在乱世生存的艰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为了不让全番太过于压抑,经常使用轻快的画面和暖色调,但是同样不是纯粹的治愈画面,因为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要直面这个世界。
所以,在阴影中的阳光,才让人感觉阳光是如此宝贵,对于主题的诠释也很有作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立意实在是没什么高度,所以就没办法让全剧提高一个层次,令人惋惜,所以这部番到最后也只是一部小众化的番剧,没能像小圆一样创造传奇。
要是能将宣传力度加大,也难以突破到一个高度,故事太简单,立意不深是这部番一开始就没办法避免的遗憾,所以,终难以成功了。
我对于出不出第二部的看法,我觉得是不会有了,作为《学园孤岛》,离不开学园这个地方,要创作第二部,就肯定会选择升学去大学,而漫画中大学的情节就复杂很多,角色也多了很多,意思是如果要动漫化,那与第一部会有很大的不同,斗僵尸求生存变成了斗人心拉帮结派,其次,慈姐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是动漫的加分项之一,而伴随着慈姐的离去,她们也迎来了毕业,告别了学校,告别了这个学院,所以说,动漫到这里就是个很完美的结局,虽然外面也是行尸走肉,但是她们最少是活下来了,这不就足够了吗?
至于结尾处一个女人捡到了她们的气球画,这就成了一个悬念,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解开的悬念。
这部动漫很有创意,题材也很新颖,但是限制性同样也很大,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整部动漫算是成功的,敢于挑战,寻求突破。
学园孤岛OP「ふ・れ・ん・ど・し・た・い」(TV-Size)作词:くまのきよみ作曲:藤本贵则编曲:佐々木裕歌手:学园生活部死体から【因为是死尸】死体なら【如果是死尸】死体とき【遇到死尸时】死体でしょー【这是死尸吧】遗书に(はい)【对著遗书(嗯)】私たちはここにいます(SOS)(救助要请)(生存报告)【我们现在在这里(SOS)(救助请求)(生存报告)】ここには梦がちゃんとある(※希望がありません)【在这理会有梦想(※但没有希望)】フレンドなら友たちでしょう?
(そうだ)【Friend就是朋友吧?
(是的)】好きって言ってみた(大好き)【说喜欢吧(最喜欢)】放课後ならあたりまえのこと(ゾンビ生活)【放学后有重要的事情(僵尸生活)】さぁさ 集まれ こっそり帰るな(死活问题)(危険)【快来聚集,不能悄悄回家(关乎生死)(危险)】部活动たね 活动しちゃうね【这是活动吧,来进行活动吧】游んでるじゃありません(命悬け)(必死)(サバイバル)(命の危机)【这不是玩耍哦(关乎性命)(必死)(生存游戏)(性命攸关)】ただいまー(生存报告)お帰りー(生存确认)【我回来了!
(生存报告)欢迎回来!
(生存确认)】みんなでいれば大丈夫(※一人だと死にます)【大家都在的话就不用怕(※有一个人已经死亡)】Everybody say 友たちでいようね【大家一起说朋友在这里哦】私たちの他は死んでる【除了我们其他人都死了】二十四时间はしゃいてる(厳戒态势)【二十四小时都嬉闹着(严惩戒备)】屋上に真っ赤な太阳(血だまり)(暗喻)【屋顶上的红色太阳(血球)(暗喻)】かなり叫んでみた 元気です(SOS)(助けて)【我们拼力叫著:我们很好(SOS)(救命)】
又下雨了。
层云脱力一般下坠,巨大的阴翳潜伏在上空。
凝滞的血红在滋浸下向外扩散,恐惧澌澌漫漫延伸至内心。
如此末日景观,宏大而悲凉。
当真相被一层一层揭开,绝望褪下日常的外皮。
当假言一遍一遍演绎似真,无知一轮一轮因现实消减——世界的面貌得以清见。
没有那么美好,没有那么残酷。
没有那么纯净,没有那么肮脏。
在末日之中,生命变得廉价,而生命之光辉却日益闪耀。
老生常谈的美好品质,善良、乐观、勇敢,看着觉得字眼幼稚,却永远是人类最后的救赎。
阳光普照,操场显得有些寂寞。
如蓝宝石一般通透美丽的天空,有白云飘浮。
我们四个毕业啦,慈姐、太郎丸,今后也会好好地生活的,你们会看着的吧!
在某同学的推荐下,我补完了这部15年的番剧,对我个人而言,是不太喜欢看卖萌番的,龙女仆,天使降临,轻音啊,小埋之类的我是看不下去,丧尸末日题材的的各种剧,行尸走肉啊,生化危机啊,也不是太喜欢,甚至还会有点害怕。
但是这个番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末日还能这样描绘,卖萌还可以这么卖?不得不说作者的巧妙之处。
我没有看过漫画,只看了这12集。
整体上看,设计相当巧妙,每一集的名称平淡无奇,看起来如同正常校园题材的日常剧情,而op更是如此,从第一集的op慢慢转换成十一集的让人再被魔性的旋律“洗脑”的同时给人一种慢慢接近真相的感觉。
而剧情的插叙运用,使得各个角色都有了自己的背景和特色,更给卖萌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排解末日环境下恐怖氛围而导致的心里的病态。
最令人称道的是伏笔暗示的运用,从op歌词两种的解读方式,到第一集最后的令人惊艳的反转使得第一集本身就颇值得玩味,到老师其实早已去世让人发觉原来之前老师近乎卖萌一样的说自己被忽视和一些细节实在暗示她不过是主角幻想的事实。
处处给观者以震撼的体验(如果没被剧透的话)。
而本剧的线索更为有趣,主线时间推移的设定如同和普通校园的上课,参加活动,最后毕业没什么两样,只是添加了一个独特的背景;暗线则是几人心里的慢慢变化,当主角越来越清醒,但是仍然要顽强的担任其他人的精神支柱时,当局势慢慢恶化时,本剧的高潮部分就自然而然的到来了。
当然,这剧的问题也不少,丧尸本身弱势和带有生前部分记忆的特性使得末日本身被弱化,从而使得第十一集的高潮所给人的致郁情感表达不够强烈。
而面对绝境的翻盘方式,只能说是新奇,达不到惊艳的地步,如果说靠广播能操纵丧尸行为的话,克制它们实在是简单的事情,对于为什么整个城市都会沦落,有可自给自足的庇护所却无抵抗组织。
为什么看起来普通至极的丧尸可以对整个建筑物甚至是窗户造成这样损伤?当然很多漏洞也是为了服务于整体氛围渲染和强烈对比的需要,这是不能奢求的。
整体而言,眼前一亮,在卖萌成性的市场里一个有趣的作品,但是不能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个人给6.5左右评分,因为平均高于心里分数,所以给3⭐
剧情:70分。
演员颜值和演技:76分。
画面:80分。
服装道具:80分。
音乐和音效:80分。
配音:90分。
综合评价:7.7分。
剧情方面:从人物外形和歌曲风格来看似乎受众群体是青少年,而叙事的复杂程度却不低,所以有点儿拧巴。
在满是丧尸的世界,寥寥几人又是上课,又是打闹,游泳嬉水,还吃喝不愁,这确实能给观众带来短暂的精神慰藉。
而慈姐的存在也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感人程度。
但作品还是有些BUG,从整体上看水准一般偏上一点儿。
演员方面:人物外形设计可爱,亮丽。
声优配音水准很高。
人物动作自然流畅。
面部表情丰富细腻。
画面:丰富多彩,和谐欢乐的日常生活与阴森恐怖的环境对比效果很好。
虽然丧尸的展现效果一般,也不是很血腥,略缺乏真实感,但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建筑物的呈现都非常真实,细腻,画质不错。
服装道具:服装上除了可爱、靓丽的水手服外,其它方面乏善可陈。
道具方面:太阳能电池,净水、抽水设备,蓄水池,发电设备等还是比较丰富的。
音乐与音效:前几集的OP和ED水准还不错,旋律也可以,插曲那首英文歌我超喜欢,插曲感觉一般了些。
所以综上所述,本剧推荐指数:四星,可以一看。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后感。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慈姐的性格和教育方法有问题,而且能看出来大多数学生也都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权威性绝对是受到了挑战的。
可是她却让这几个学生敬爱,依赖。
我想这不单是因为她做出了牺牲,而是她的真诚和善良。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老师是很少的,甚至是没什么存活空间的,有这么一个老师的后果很可能是这个班很难管理,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因为人善被人欺是不分年龄段的哦。
所以,在我们印象里大多数老师是严厉的。
实际上我们更喜欢哪种呢?
很显然,没人贱到不喜欢和蔼可亲,把学生当朋友的老师而去喜欢天天与你横眉冷对的老师吧。
但现实却是我们喜欢的很少,不喜欢的很多。
要知道这种“好老师”在国外的比例可是很高的。
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只有两种原因,一:我们真的很贱。
二:我们的智商和远见程度还不足以抑制自己“丑陋”本性。
有点类似于,明明大家都希望自己长大后出人投地,但却控制不住自己贪玩,怕累,不爱学习的本性,最终大多数人得到的却是与“出人投地”想去甚远的自己。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该如何通过自己的改变而创造一个存在更多我们喜欢的元素的环境的时候了,我们每一个行为,每一种改变都是对我们所处环境和未来的塑造。
总体来说,很赞。
我觉得它的脑洞很大,设定特别有意思。
它是少女日常番,也就是几个妹子鸡零狗碎的日常生活。
日常番都是在日常细节中凸显有趣感。
然而,它的设定是最不可能日常的情况,也就是末日危机,丧尸蔓延。
在最不可能日常的情况下日常,几个妹子+一条狗于丧尸末日之际,在学校过起了萌萌的日常日子,而且因为设定很硬很详细,逻辑说得通,没有毛病,所以这种奇异的日常看上去竟然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甚至,少女日常番必定的黄金八九集(少女日常番一般会在八九集放海滩篇,各种角色穿泳衣,也就是泳衣福利),它也在天台上让大家穿上了美美的泳衣。
这是它设定有意思的地方,把看似矛盾的元素完美融合,写出了新意。
其次,人设和故事有意思。
这里要严重剧透了。
慈姐并不真实存在。
慈姐只是由纪的精神分裂+自我疗愈的想象,大家只是配合由纪,假装慈姐存在。
而由纪,一开始不明白这样傻白甜+精神妄想的女主要来做什么,因为末日求生的严苛模式下,这样的女主从理性上考虑,属于会导致团灭的猪队友。
后来,当圭出现之后,只要是有心理学常识的人,就会明白女主的重要性。
越是必须紧绷精神的状态下,比如丧尸末日,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如乌合之众(非贬义)一样聚在一起求生,这样的情况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正常的世界在一瞬间崩毁,重要的亲朋好友都变丧尸了,只有自己运气好苟住了,正常人遭遇这种巨变,很少有人还能保持心理健康。
一群心理不健康的乌合之众(无贬义)聚一起求生,一墙之隔是丧尸徘徊,危机四伏,朝不保夕,随时会死。
大家困守围城,物质也有耗尽的担忧,但是暂时又饿不死,渴不死。
这种压抑至极,绝望暗伏的状态下,必须有一个人来维护团队SAN值,否则一群人很容易像圭那样崩溃的。
有了由纪,大家才能团结在一起,心理上有一个支撑下去的凝聚力量。
“深思熟虑固然重要,但是思考太久也会有无法前进的时候,不假思索的行动也不是每次都行得通。
深思熟虑不行,不假思索也不行的时候,由纪就会给出答案。
”由纪最后广播救人的桥段,一堆学生丧尸听到放学广播后就回家了,一开始我寻思卧槽还能这样,后来又觉得逻辑上也说得通(学生丧尸生前记忆的条件反射),最后又听得泪目。
毕业典礼也泪目。
太郎丸为什么要去啊,是不是因为大家毕业后离开学校开始公路求生之旅时带着狗旅行不方便,所以要把它写死啊。
其实,公路上多带一只狗也没有关系的呀,还我可爱的太郎丸T_T。。。
期待第二季。
本来我是对这种可爱少女剧情番没什么兴趣的,但是第一集结尾的反转让我一下就欲罢不能了。
老师果然是只有由纪才能看到的,但是每人都在配合由纪,后加入的美纪虽然刚开始不理解后来也慢慢接受了。
只不过我期待的决斗场面始终没有出现,最后居然是靠广播站的深情演讲打动了大波丧尸,太遗憾了,扣一颗星。
这是我看过的最听劝的丧尸类型的作品了,哈哈哈。
整体还是比较不错的。
太郎丸死掉的时候真的有戳中我,跟着哭了好一会儿。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学园孤岛》已经有两个月了,才想起来要写一个总结,我也就再次仔细想一想要说些什么吧。
首先,这部动漫很有想法,不同于传统的丧尸番的打打杀杀,动作恐怖的结合,这部丧尸番居然出奇的萌,活泼的op(其实op里面暗藏玄机,有两种翻译,根据谐音)、有点酷似《小圆》的第一集、少女的人设。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怀疑我是看错了番,这真的能和丧尸挂上关系吗?
然而,出人意料的进展,随着每一集的推进,真相在被蹭蹭剥开,而每一步的进展,都让人感觉意想不到,所以说,在剧情方面,这部番也是做出了新意并且不落俗套。
里面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毕竟人数比较少,能将每个人的形象都完美刻画出来,由纪是她们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也是这部番唯一的暖意来源,她的所做作为推动着剧情发展,层层推进,显得自然。
里姐容易崩溃的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末世的残酷。
胡桃唯一一个战斗力独自与丧尸搏斗也让这部番也加入了动作场面,更加惊心动魄,同样也让我们看到几个女生要在乱世中活下去的艰辛。
小美同样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她对慈姐的反应可以暗中做出铺垫,让剧情的推进更加顺畅。
而慈姐,完全虚构的人物,却也将她对学生的爱描绘得十分鲜活。
太郎丸虽然是一条狗,但是在她们眼中,也是一位朋友,人一样的朋友,不然不会为了他去冒险。
本番主要诠释的主题是少女在乱世生存的艰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为了不让全番太过于压抑,经常使用轻快的画面和暖色调,但是同样不是纯粹的治愈画面,因为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要直面这个世界。
所以,在阴影中的阳光,才让人感觉阳光是如此宝贵,对于主题的诠释也很有作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立意实在是没什么高度,所以就没办法让全剧提高一个层次,令人惋惜,所以这部番到最后也只是一部小众化的番剧,没能像小圆一样创造传奇。
要是能将宣传力度加大,也难以突破到一个高度,故事太简单,立意不深是这部番一开始就没办法避免的遗憾,所以,终难以成功了。
我对于出不出第二部的看法,我觉得是不会有了,作为《学园孤岛》,离不开学园这个地方,要创作第二部,就肯定会选择升学去大学,而漫画中大学的情节就复杂很多,角色也多了很多,意思是如果要动漫化,那与第一部会有很大的不同,斗僵尸求生存变成了斗人心拉帮结派,其次,慈姐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是动漫的加分项之一,而伴随着慈姐的离去,她们也迎来了毕业,告别了学校,告别了这个学院,所以说,动漫到这里就是个很完美的结局,虽然外面也是行尸走肉,但是她们最少是活下来了,这不就足够了吗?
至于结尾处一个女人捡到了她们的气球画,这就成了一个悬念,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解开的悬念。
这部动漫很有创意,题材也很新颖,但是限制性同样也很大,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整部动漫算是成功的。
自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事故以来,一种被宇野常宽描述为“日常与非日常”混杂的状态越来越成为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氛围,而《学园孤岛》所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氛围,怪异又本质,尽管不得不承认它是二者混杂的产物,最终,它总归是日常的。
问题的提出根据麦金托什《电影中的僵尸文化》,僵尸经常被认为来自海地伏都教,而大多数海地政府官员则坚信这是起源于西非地区,并极有可能是加蓬。
在人类学家戴维斯的记录中,受害者由于反社会行为遭到社区及家庭的反感,而被转变为僵尸。
对于海地农民而言,被排斥出社区,并且身体被另一个人所控制,是一种强有力的惩罚方式,这恰与现代社会相反,人们害怕丧失自己的独异性,而成为大多数的一员。
这正与自2006年兴起并风靡至今的日常系动画暗合,在轻音部或娱乐部,不仅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异性交往、家庭构成与老龄化等要素,校园就是校园,社会是消失的。
而《学园孤岛》中,僵尸潮似乎被作为社会的恐怖与疯狂而被展示,僵尸保存着生前的记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完全是正常社会的模样,只不过,他们真的吃人而已。
随着情节推进,秘密不断被揭开,原来僵尸潮的爆发,与政府的生物兵器实验有关。
一个丝毫不令人意外的起源追溯,不过是谁引发了灾难在此并不重要。
问题的展开不仅灾难的原因并非重要,甚至僵尸爆发这一事实在叙述中也可有可无,作为主要的对手,“它们”行动迟缓、智力低下,其中甚至没有突变为超敏捷强攻击的个体,在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园艺社的菜园、优良的净水设备及各式补给的学校,如果不是着急着让狗感染而制造僵尸突破防线的剧情,我相信她们完全可以在这里出演普通日常系的全套剧情,事实上,在第10话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她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远足、试胆、泳池,训练有素(后来她说练过十几年轻百)。
不想让僵尸出现的时间,危机并不存在,这与普通日常系作品的学校生活相仿佛,社团活动是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在需要调剂的时候,偶尔有考试和复习的画面,有时候主人公并没有怎么学习便轻易名列前茅,引得众人羡慕非常,考试也作为竞技元素成为喜剧的一环,同样的还有运动会。
战力感人僵尸潮来袭,早就丧失了它在其他恐怖作品中的淫威,在其他恐怖片中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一行人因为灾难的爆发惊慌失措,开始时有人单独行动丧命,逐渐有强人出现掌控局面,收集武器补给寻找据点,联系其他幸存者,通过英勇抗击敌人赢得声望,最终或是找到解除危机的方法,或是主人公壮烈牺牲场面惨烈,希望深刻一点的,就有野心家企图制造威权体制最终破产,敌人当然不一定是僵尸,但己方总遭受基础性的秩序动摇。
而《学园孤岛》中,这种展开是不存在的,因为补给太过充足,每次外出毫无紧张之感,这所谓的危机,无异于校园生活的一次小意外,故事只需要四人组的核心结构,为什么在如此关头仍能安之若素?
故事给我们的解释是,女主角因为刺激过大而拒绝接受现实,这与美国一些末世题材科幻电影如出一辙,这类电影要不就是拒绝接受末日的到来,要不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处理后末日——在一部电影的片面中完整概括了出来——《在末日来临时给自己找个伴》。
问题的解决寒蝉之所以被归为治愈作,因为主人公在经历过多少次死亡后终于明白朋友间的信任至关重要,与其时间重复设置相类的自然是日常系始祖之一凉宫的漫无止境的八月,学校的时间是无限的,这不仅是在现实-虚构的意义上(永远的小学生柯南),在剧作自身的时间中同样出现这种自我循环。
《学园孤岛》的独特之处,在于接受了非日常状态的存在,并自愿结束了象征日常生活的学校生活,正式从学校毕业了。
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讨论了如果不升学将来的工作问题。
主人公由纪在广播室向僵尸发布的放学广播作为毕业宣言,表达了步入“社会”的决心。
就此结束到此为止了,动画就这么结束了,漫画结局不论的话,这几乎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僵尸怎么办?
将来如果生存?
娜拉出走后怎样?
然而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学园孤岛》才真正成为了宇野常宽后311时代所谓「The Show Must Go On」的一个注脚。
00年代作品已经获得了另外一种想象力,幻想作品不再期待那种奥姆真理教所向往的新秩序,震灾后,日常与非日常混杂的状态被广泛接受。
在2011年之前,日本能源的30%-40%为核电所贡献,即使福岛核灾难使“公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受到严重破坏”,并呼吁减少国家对核电的依赖,时至今日,核电站使用又逐渐回复到十几个,核电站泄露的罪魁无法再被归到哪个“墙”上,而大家越来越关注“蛋”之间的关系。
AKB48在2011年震灾后到灾区进行义演,有纪录片《AKB48心程纪实2:受伤过后再追梦》记录了部分影像(有趣的是,《学园孤岛》真人版同样为秋元康选角)。
然而,灾区演出只占到了极少篇幅,而后纪录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展现AKB的偶像们在内部比赛选拔中如何竞争,其规则如何残酷,如同新世纪另一类型作品——大逃杀系——的真实呈现。
AKB48的唱跳、现场的出色,听到音乐无人不动容,这一“奇迹”的实现,如香港学者張彧暋所说,“背後由這種市場、情報的自動更新系統所支持,成爲一種衆人皆可參與更新的集體遊戲(從秋葉原的場劇、到粉絲們為各個少女們的性格進行二次創作,再到今年的全國性的熱潮,然後到總選舉),而這個遊戲一旦開始,就難以停止下去。
”日常即使在非日常景观中仍能创造祝福,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当年轻百合顶流。一直觉得能这么火是因为在芳文社一季一茬的萌系番里加了点黑深残……
一部完全脱离实际的垃圾作品!
闹闹僵尸,卖卖萌,5话还没进展,弃
巨无聊,最好看的是第一集?
用一种温馨的方式讲灾难,慈姐那段泪目
丧尸废土背景下,还是废萌类的剧情和人设,我不明白意义在哪。
好吓人啊~~~好吓人啊~~~~
真心苦中作乐
低能
剧情构架还是很好的 就是噱头和铺垫都刻意过头了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照顾观众群的年龄 这样的话就太可悲了
很煽情的一部冷番。雖然人設感覺太過羅莉,倒不影響劇情張力。最後三話裡劇情的虐度猛然提升,太郎丸無法陪主角們一起畢業令人不禁流下淚水TAT…小動物死去的場面太過分了。
……两集到头……纯粹因为这种萝莉丧尸不是我的菜
210328 自从看了「散华礼弥」和「黄昏乙女」后就想看偏cult向的番。周末刚好看完电影「我是传奇」就顺着这个类别找来了之前mark下的这部番,本来第一集就想弃番的,觉得萌萌哒有点接受不了,不过还是看完啦,除了萌也有一些别的东西啦。200710云村村民「早寒青女至」在「黄昏乙女」歌曲「レクイエム」评论区推荐。英语Requiem, 安魂曲的意思。
开几次终于看了,构思很棒,一话封神,可惜江郎才尽了。(回门,因为专注看这个被讲了。)
能感觉出来有点新意,但也没太大意思……作为僵尸片而言太慢太磨叽了,可以改名“僵尸过家家”。
节奏极烂 弃
ball ball you别卖百合了和萌系了...
丧尸剧情,萌系画风,反差太强烈,这违和感我抵挡不住。。
原来是个巨大隐喻,从伊甸园里自行走出的人。由纪学姐的两声“再见”是对旧乐园的告别,毕竟再美好的东西也有完结。狗象征目标,小美被困时一度失去太郎丸,后来失而复得。众人迈出探寻新世界的步伐时,太郎丸则沉眠于往昔回忆。片尾,新出现的狗会循着象征“梦”的帽子找到少女们吗?制作平淡是遗憾。
有点太刻意的幼龄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