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奈德一再强调,她的姓氏具有欧洲背景。
友人也称她为宁芙(Nymph)——仙女,或大自然的精灵。
传说和绘画中的宁芙总是年轻、美貌、充满活力。
这部电影则告诉观众,其实只要充满活力就足够了。
奈德的健身房贴了一句励志的话:钻石是一块坚持到底的煤。
同样,坚持到底的老年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宁芙。
传说中的宁芙,又总是与魔咒、祈祷和神的眷顾联系在一起。
少女奈德遭受的侵害困扰了她几十年。
直到那场游泳壮举接近终点的时候,摘掉游泳面具的她,连同此前固守的人格面具也一同摘掉了。
“你不需要那个面具”。
经历极限的游泳者终于接纳了自我,并与他人相联结。
故事简单易懂,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要完成她28岁没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从古巴自由泳到弗罗里达。
电影虽然快2个小时,但故事讲的轻松易懂,没有觉得是2个小时,反而觉得自己只是30分钟看了一部短片。
和其他的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故事真的很直接,正在发生的事情还有中间穿插的回忆都能够让人快速地了解她的过去还有她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这种电影真的很难得。
我们现在习惯了看各种花里胡哨地将一个几个字就能概括的故事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浪费时间,但是这一部电影不会。
没有必要的细节就不会拍,镜头给的都是为能更好理解整个故事而拍的。
其实我本来没有想看这部电影,但是因为看到豆瓣评分蛮高,就好奇看了,看了之后整个人神清气爽,很难得了。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导演知道这部电影的重点在她的古巴弗罗里达的目标,而不是之前在她人生发生过的其他,其他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diana,但绝对不是这部电影需要给很多镜头的。
所以都会在本来枯燥的60个小时游泳里给我们一笔带过。
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影片最后谢幕看到bonnie和diana的所有照片,她们俩生命里遇到对方真的是有很大的缘分,能够在30岁的时候碰到然后之后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起,没有人比对方更了解自己,这种友情的存在,难道不堪比家人吗?
我联想到我很早之前有在考虑的问题,结婚生小孩都是为了让自己晚年不要一个人孤独,可是像她们俩这种就完全不需要有这种顾虑,因为有对方。
所以遇到一个好的朋友,能够一起成长有多重要。
没有bonnie,diana就不可能完成她这一辈子的执着,一切都是bonnie安排好,两个人齐心协力完成这个目标。
最后才能够达到。
有个一生挚友陪在身边,两个人一起努力,永远保持着自己还年轻的心态,来体验生活,途中完成自己一生目标,没有比这个更完美的事情了。
影片通过主人公奈德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青春世界。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幽默、温情和真挚的情感,让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演员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特别是奈德的扮演者,将角色的成长历程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动听,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奈德》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回忆让观众知道为什么奈德是那么坚强,少女时代被性侵过,养成了强硬的态度,靠自己相信自己。
曾经的奈德是马拉松游泳的冠军,自信,专业,无敌,但是一直有个梦想,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110英里,太可怕了。
110英里的路途,有海洋的气流阻碍,有海洋生物的侵袭,有生理上的调整,有心理上的无助,不可控因素尤其多,也通过其他人挑战的报道体现,这是一场挑战极限,挑战年龄,挑战生死的旅行。
最后经历一次次失败,她成功了,太棒了,即将成功那一刻,真的很让人感动。
有朋友,有团队,懂得感恩,生命真tm伟大。
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
这样的事,只要不是“疯”得彻底,只要会——哪怕只有一点点——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只要是有一丝对生命的怜悯之心,都不可能做到。
而恰好,这些“羁绊”,对黛安娜·奈德来说都不存在。
这位游泳界的狂人,在自己60岁时打算完成此生夙愿,挑战全程约110公里,无休无止游上近70小时,从古巴到佛罗里达的壮举。
而在接连四次的各种各样原因的失败后,终于在64岁时成功。
当她蹒跚地走上沙滩的那一刻,她也做到了古希腊人对有死之人最大的期许——握住不朽。
一些评论将这部电影评论为“标准的励志片”,无非是传达一些诸如“不要放弃”、“任何年龄都可以完成梦想”的陈词滥调,但是在我看来,奈德的所作所为根本与“励志”毫无关系,励志的前提是普遍性和可重复性,而奈德壮举的首先条件依然是天赋,其次才是勤奋与毅力。
所以与其说奈德励志,不如说她揭示了以人类事物的无意义性对抗人类事物的脆弱性的终极方式。
而站在人性的角度,奈德的闺蜜老伴邦尼则比奈德更伟大,她的伟大与奈德梦想的伟大相比不具有独立性,但人与人之间可建立的关系的最高级——无私,是因为邦尼的存在才得以彰显,奈德人生的完整是要感恩邦尼的相伴的。
对普通人而言,我们大概只能处在自身极限之内,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处在互相扶持促进的关系之中。
要说励志,这一层的励志会更靠谱些。
很励志的电影,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一般的励志电影当然,我也特别喜欢此类电影,能看的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
60岁的女主要完成28岁时都无法完成的66小时长距离游泳,吃喝拉撒都在海里,要对抗洋流和海洋生物。
最惊涛的是60岁了,真的是挑战人类的身体极限了,失败了4次最后成功了。
从来都是把各种目标赋予意义,这样就有了信仰,有了信仰就能做到自虐般的坚持。
尽管坚持到胜利后会质疑这个所谓的意义。
不过当看了这部电影后,明白或许意义就是存在。
告诉世界60岁成功挑战66小时马拉松游泳,存在这样的人和事。
如果不是一个偏执的精神病患者,能在意志和肉体上承受这一切?
和马斯克一样没有共情能力,只顾自己才能追逐“自己”的宿命和命运,并且把这个强加在身边人身上也是“他们”的宿命和命运,操控他人,操控命运和自己一起成为“伟大”。
这样的人生可以被树立为榜样,从宏观人类历史上看也是如此,被纪录和传播为成功,的确是一种成功。
只是作为一个个体愿意成为其中一员被操控或激励成为一个偏执的精神病人的跟随者么?
也许这么说偏激,但这个无关好坏对错,是人生选择,选择了就继续下去,半途而废也是选择,无可厚非,对自己好点没错,对自己严酷点也没错,自己的选择。
能说服他人跟随,也是他人自己的选择。
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游泳池里游,碰到第一个体力墙后,人在水里的动作就是机械运动,撞第二个体力墙后,人基本处于无意识,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会去想动作对不对,就知道要划水。
在大江大海里游,最舒服的就是四仰八叉的躺在水里,肚皮晒太阳,和浪一起随波逐流。
但近海和长江的水非常浑浊,看不清前方的方向,遇到体能瓶颈的时候大脑缺氧,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挣扎上岸后会觉得又活了一次。
所以看《奈德》的时候特别理解老太太不肯放弃,因为在海里放弃了,你就死了。
导演自己也玩极限运动,所以文戏镜头都上了三脚架,文戏的风险偏好是零。
水下镜头则更注重真实的体验,没觉得美,就是人在海里被浪打进一口苦咸水的滋味。
化妆师太好了,水里泡出的褶子和晒出来的盐都
2023美国传记片《奈德》,又名《泳不放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定级PG-13,豆瓣评分8.5,IMDb评分7.1。
我是先看的《泳者之心》,然后才看的同题材的《奈德》,两部电影非常像,《奈德》堪称是老年版《泳者之心》,《泳者之心》堪称是少女版的《奈德》。
看了《奈德》,会发现《泳者之心》的游泳距离与《奈德》完全无法相比,《奈德》竟然是166公里,这还是直线距离,距离上就不可思议,还是个64岁的老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因如此,女主的事迹才具有超强的震撼力。
综合考虑距离和年龄,《泳者之心》小巫见大巫了。
影片在影像手法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史实影像开篇,中间不断穿插史实影像,片尾以史实影像收尾,导演借此构造真实感。
史实影像穿插这么频繁、虚实结合、贯穿始终的电影非常罕见。
影片在11分钟才出片名,我一度以为片名过去了、是我没看到。
《泳者之心》中并没体现“马拉松游泳”这个词汇,我是第一次在《奈德》中听到这个词汇,估计《泳者之心》横渡英吉利海峡称不上马拉松游泳吧,只有《奈德》的这种从古巴到佛罗里达才能称得上马拉松游泳。
《泳者之心》是女权片,重在体现挑战男权,而《奈德》不是女权片,全片集中体现女主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我。
题材相同的两部影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陪游鼓励,都有到达彼岸时脚接触到沙滩的特写镜头。
团队的支撑令人感动,不为名不为利地支持女主,正如女主片尾上岸后的发言——游泳虽然看似个人运动,但却要依靠团队的支撑。
尤其是女主的好友,不,不是好友,而是知己,这才叫知己,无怨无悔地为你付出。
本片的台湾译名《泳不放弃》非常好,完全契合女主永不放弃的坚韧不拔,和《泳者之心》译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迪·福斯特一如既往的老戏骨,娴熟的演技。
如今她已经成了小老太太,个很矮,很娇小,她年轻时没发现这么矮。
我超喜欢朱迪·福斯特的《超时空接触》。
4.5梦想,一个人要么活着,仅仅是活着,按照既定的路线,世俗赋予的意义,活着,不用想太多,到什么年纪做什么。
要么,为梦想而活,自己到底还有什么遗憾,还能做点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冲动呢?
你游泳,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改变了什么呢?
和跑步一个道理。
但是跑步有益健康呀,你呢?
还冒着生命危险。
有人说,gdp可以通过聘请一波人挖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大坑,再请另一波人把坑填上,gdp翻倍——没有意义的事情时时都在发生。
每次登上山顶后,激动之后便是失落,究竟意义何在呢?
同样,这是一个时间段的冲动或梦想,可它究竟有何意义呢?
梦想,赋予了我每一天意义;当每一天的积累在一定的线路堆叠到足够的高度时,那便足以支撑自己绽放更大的光芒。
我可以!
无数个心怀梦想的人,痴人,如流星一样,执着坚定,划破许多人眼中的”不可能”,打开人们的眼界,丰富人类生活,推动文明发展;浩瀚宇宙中,群星闪耀,黑暗不再可怕。
而每一颗闪耀的群星,都来自于一颗心怀梦想的心。
毕业作业么
不是,这是大前年的电影啊?????
可能2倍速看,感觉动作戏还好。
烂剧太多
真不知道是哪个垃圾配的音,这个背景音乐极其他么的恶心,噪音极其恶心,连对白声都听不清......
动作戏还可以,参考了《特殊身份》和《导火线》
啥新型毒品能让人变成丧尸啊?!
笑死了,又浪费了宝贵的一个小时。“生化烟雾弹”变僵尸的设定也能想出来,策划你可真行啊!看了开头一直以为是个倒叙的叙事结构,一直在期待港式的双人卧底加牺牲套路,结果当看到小女孩被绑主角被停职才恍然大悟被编剧骗了(甚至弹幕一直在说老陈的牺牲很悲壮很惨,搞得我就很期待,好家伙合着全是制作公司的营销套路啊,就为了让你看够六分钟),结果一看进度条已经过去一半了,回忆你是只字不提啊……剪辑很水(尤其声音),人物塑造几乎没有,根本感受不到主角的自责和反派三弟对于身世的绝望无助,全靠台词口述,没有任何动作、情感、动机的加持,没有形成戏。甚至最大的内部矛盾冲突——也就是嫂子对警察这个职业的怨恨也都没有讲明白最后怎么就消除误会变得理解了……感觉整个电影的故事就很过家家一样,单薄到像故事会里的一段小故事……
警匪僵尸魔幻片…
片子之烂,烂过臭鸡蛋
飙车戏不错。就是海报封面有点虚伪
好烂啊,辣眼睛的烂
还好就一个小时,但已经觉得乏味了,除了青岛的外景还不错
没啥意思
整体还可以,孙健淇很帅
卧底抓毒贩。女儿被绑。对打。毒弟交换人质。毒窝人咬。击毙
最后丧尸出笼的时候我真的笑了
企鹅为什么给我推这个???
这是啥呀,强行敌方组团降智?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