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至少有半年多没写长影评了,伪文艺小清新少女暴露颜控本质后的失控文字,慎入!
——————影评分割———————————Part One 关于故事:十里洋场,纸迷金醉的民国十三年的魔都租界,于我们这群九零后大概太过遥远,唯有通过历史课本,和先生们笔下几分写实几分呐喊的文学作品,堪堪窥得那段岁月。
电影的开场,从一个远景慢慢摇近,年代岁月里魔都底层中层上层人物的生活状态直接撞进观影者视线,千姿百态,随着时代感的音乐扑面而来。
这个镜头和后面慧兰唱评弹那段的镜头至少给我的感官是最符合片子的质感的,细腻平淡纯粹,没有画外音的解说也能感受导演要传达的时代感。
这个故事的主角毫无疑问是范如一,一个成长在仁义礼智信的教导下,却莫名成了一个听起来有点贬义的包打探,嗯,格格不入的身份地位,显得很是尴尬,说他是底层,至少片子里没感觉他落魄,反而拿着子弹和银钱,游走在十里洋场,颇有几分游刃有余;但若要说他是上层,说到底,这位包打探既不是清朝的捕快也不是当下的警察,甚至要向洋大人,黑道老大哈腰点头,任君差遣。
旧文化的骨子,新文化的时代,注定了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他身上。
然而你要问我,看完全片,主人公要传达什么,电影要传达什么,真的很难说,是爱国也要守法吗?
可惜那不是个谈法的年代;是道德底线吗?
可是道德有的时候也会冲突,你说别人为虎作伥,别人也许只是事母至孝。
倒是那句明天之后还有明天,虽然鸡汤,却是放在任何时代之下都不显得突兀生硬。
所以呢,也许这只是一个关于时代的故事,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人物的无奈和理想的交织,恰如片尾绽放的漫天烟火一样,恕我冒昧揣测,导演兴许只是想演绎一个时代的文艺,以一个灵魂矛盾的小人物串联起整个上海滩的岁月故事。
Part Two 关于角色:注意是角色不是演员。
人性的冲突,整个时代场景的构建,势必离不开性格灵魂迥异的人物。
上层人物代表:James Wu:这部片子通篇看来没有坏人只有被时代扭曲的灵魂。
James是典型的矛盾冲突体,出身富贵,不谙世事疾苦,父亲是当下制度的拥护者,而他既需要依赖父亲的地位,又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渴望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所以他的灵魂是天真的,我深切赞同宋小乔说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以为以破釜沉舟的气魄杀死这腐朽的社会,世界就会焕然一新,然而这个世界无论何时都充满了矛盾的善与恶,中二少年的理想最终只能破灭在现实面前,一如这个角色最后的结局,不甘的死去但又无可奈何。
密斯王:从她对James的大段描述来说,她本质和James是一样的需要依赖旧势力,又渴望新世界的一个女孩。
所以她最终死在了自己理想的手中。
宋小乔:小乔亦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女孩儿,说她是上层阶级大概只是因为她是军阀养女的身份,事实上,她的父亲由于革命而死,而她相比起James来说,渴望的仅仅是一份自由,学医救治妇孺的话,是为了博取同情的说辞还是内心独白,谁也无从知晓。
说起来,这部戏的最后赢家,小乔应该算一个。
在经历了一场闹剧式的绑架过后,小乔以一段博同情的说辞,甚至在我看来利用了范如一对她的一点好感,实现了她想要的生活。
她是幸运的,亦是在时代背景下能够审时度势,独善其身而获得善终的缩影。
中层人物代表:范如一和他的包打探弟兄们。
他们都是包打探算是一类人,但显然范如一是格格不入的一个。
包打探们,说的难听不过是旧势力和外国势力的走狗,他们心狠手辣,他们唯利是图,为了能够获得金钱挤进上层社会纸迷金醉。
这也是最可悲的一群人,既无旧道德的约束也无新理想的追求,然而时代造就了这么一群人,所以他们的命运亦是掌握在时代领导者的鼓掌之中。
下层人物代表:慧兰:盲女慧兰善良单纯,迫于生计唱评弹和弟弟相依为命,所以全剧她是最让人心安的存在,上海滩的浮华,贫民窟的简陋,她都安之如饴,淡然自若。
然而正是这样的角色,她一旦威胁到上层社会的利益,她就会被毫不怜惜的牺牲,甚至没有还手的余力。
慧兰最终的结局是好的,她想象着弟弟在南洋的生活,怀着一颗被温暖的心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国度,在美国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也许按照电影的导向她会成为一个自强的文艺少女?
不要擅加揣测了吧,所有的影视作品留一点美好的念想总是我希望看到的。
小猴:也算是范如一之外的线索人物了吧。
底层的小人物,既没有受到旧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新思想的熏陶,但有的时候恰恰是这样的人最最展现人性本真的美好。
比起范如一那些只有金钱没有人情的包打探弟兄们,小猴对于小六的感情真挚纯粹,他觉得是小六给了他新的生命,所以小六死了他就要给他报仇,简单没有任何弯弯绕绕,可是正是这些小人物,让整个时代看起来多了几分正常的人情味。
Part Three 关于演员:阮经天,除了偶尔出戏的台湾腔,把一个不合时宜,满嘴文艺同志的落拓包打探形象塑造的非常完美,这么多被虐的戏份,确实值得好评。
杨子珊:第一段金发旅店的出场台词显得生硬,总有致青春里郑微吼陈孝正的影子在我眼前晃,不过换回黑发之后,与阮经天湖上的那段再别康桥在一个伪文艺小清新的眼里看来确实够唯美,而贫民窟那段诉说理想的情节表现的相当不错。
周冬雨:苏州评弹那段太惊喜了,算不上美丽,但完全是那个时代花花场子里一抹淡淡的超然的清纯,镜头由远及近,真的非常非常出彩。
盲女的神态也演绎得很到位。
杨洋:容许我私心加个粗!!!
最近重新看了杨总从新红楼开始所有的剧,杨总演技的进步太令人惊喜,喂,明明可以靠刷脸,还那么拼,值得给一万个好评!!!
打戏不用说的,白念生的时候就见识到了。
眼神!!!
眼神里都是戏,温柔的腹黑的天真的狠辣的,以及最后一个不甘不信绝望的眼神,真的把人物的内心展示的淋漓尽致!!!
咩总,照此看来2015你不火我才觉得奇怪!!!
Part Four 关于其他:这部打着理科生对不起的口号的电影,确实算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服装道具音乐都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尤其是音乐,给人很好的代入感。
但是情节无论是从推理的角度来说还是文艺的角度来说,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以给出3.5星的评价,在国产片里,真的很有诚意。
说喜剧,嗯,我觉得笑点不多,郁达夫徐志摩,凡此种种,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确实腔调十足,有点意思,值得一看!
——-我是伪文艺小清新和非理智颜控的分割线——-咩总,看到第一个镜头我就觉得自己血槽空了!!!
侧颜还敢更美一点嘛!!!
西装啊啊啊啊!!!
制服啊啊啊啊!!!!
中二少年,时而霸道总裁时而天真的笑容眼神,谁来救救我喂!!!
咩总,你的铁血军团还缺人吗!!!
万能的那种!!!
最后倒地了还要给你一个特写,美得惊天地,泣鬼神,心脏看的都要跳出来了。
女主你醒醒啊,你最后那段描述范如一的文字,真的不是说咩总么!!!
鼻梁高挺,眼神清澈,英俊挺拔!!!
咩总,求求你以后都原声吧!!!
声音一出来我就呼吸困难了,天哪,为什么世间会有如此磁性的声音啊啊啊!!!
我觉得密斯王说的好有道理啊,我咩咩就是那么一个美好的少年啊!
你中二也没关系啊,长得好看,谁管你的理想对不对啊!!!
要不是当时小剧场里不造为什么开场后多出了一对情侣,我好想直接扑到大屏幕上去啊!!!
五颗星甩给你,为什么不能更多?!!!
明明可以声音和脸再各加五颗星的!!!
全世界最好看的少年,愿你越来越好!!!
看到一个帖子,说占士吴的悲剧在于他站在了主角的对立面,潜意识便觉得这种想法可笑,笑完之后又觉得自己好像占了没文化的便宜,不懂得历史背后的厚重血腥,不知道历史长河下个人渺小力量的不可逆转。
可是小善良就是善良,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
占士吴想要用绑架得来的资金建立铁血军团,愿望宏大,理想高远,但是听上去更像是纸上谈兵,太天真,认为这个世界是一笔资金、一群军校学生的热血就可以改变的,还坚定地认为做大事就是要有牺牲,要有鲜血。
“如果得以迎接光明,我愿意在黑暗中蛰伏。
”且认为这种蛰伏是伟大的付出。
范如一这种外表软弱内心刚硬,不在乎时事又事事在乎的性格,符合我们心中的凡人英雄的形象,就像是蜘蛛侠,同你同我,眼前看到的不是大势,是人命,是良心,是道德。
女主的一枪果断,但是只有一枪,然后占士吴就被丢在了仓库里。
如果占士吴没有死,而且其父亲放弃对他的庇护,二十年代的大势下,他伤重未愈,再次遇到了范如一,范如一会如何对他。
巡捕房不敢收,范如一不肯放,小猴恨不得食其肉,占士吴他还有一个蠢蠢欲动拯救祖国的心,估计会活得比较有趣。
剧情虽老套,但是情节处理还算有趣,独白太多了点,配乐加着快镜头很喜感,看着阮经天一路被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还保持脏兮兮的文艺感也挺戳萌点,杨洋的粉丝估计被制服诱惑直接放倒了。
刚看完重返二十岁,觉得杨子珊妹子这次发挥得不好,跟阮经天对戏的时候很不在状态。
周冬雨真的是女主角吗……吗……吗……
说说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几个点吧:1.小猴说,让姐姐死吧,马上要打仗了,要逃命,要逃荒,还不如死了,死了最好。
范如一的回答原句已经复述不来,但说的真好。
到这里我觉得范如一的角色立了起来,明白了他的坚守,他的理想。
也是到这里,我才真正的认同了这个包打探,人性之美。
2.慧兰卖唱。
那个长镜头把周冬雨拍的实在太美,目光不由自主的流连在卖唱女柔软的嘴唇上,随着她的口型抑扬顿挫,浅吟低唱。
这段是苏州评弹吗?
真美啊,节奏美,词美,女孩美,声音美,光影美,无一不美。
所以范如一笑着流泪了,那一刻我也想流泪了,一丝甜蜜,几分感激,剩下的全是美。
3.湖上泛舟。
宋小乔的眼睛里仿佛洒满了星子,闪闪烁烁,浮浮沉沉。
这里是全片少有的舒缓场景。
镜头里的两人暂时放下世俗生死,尽情享受这偷来的片刻宁静。
配乐很美,好像在说,这里有音乐,有星光,有诗,的文艺同志的心。
电影的色彩,光影,音乐都可圈可点,处处透着导演的用心。
之前宣传里一直挂在嘴边的“腔调”二字,绝对是足足的。
尽管我不是什么文化人,但我也能体会到里面的情怀和风骨。
我觉得这真的非常难得。
--我也必须来个理智分割线--最后是什么呢?
当然是我的初心,我的杨洋,我的占士吴,我的妄图建立铁血军团建立理想国的又帅又狠的中二病统领!
范如一用一句台词完美的形容了占士吴:无道德的知识分子犯罪才最可怕。
满脑子虚妄的冷血青年,貌似最有信仰,其实最自私最狭隘。
我很喜欢一个细节:当劫后余生的密斯王想要扑到视作信仰的James身上时,James立刻露出的厌恶与反感,哈哈,我简直要笑出来了,还能更贴切一些吗?
完全理解,他谁也不爱,他最爱也只爱自己。
这种人大概活到100岁,也只能成为一个资深中二病患者。
但这不妨碍占士吴的魅力,大概任何东西到了极致,都会让人着迷。
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
杨洋的声音简直,是我最大的收获和意外。
我想这里是很体现导演的功力的,杨洋的台词出乎意料的流畅,清晰,有表现力。
只要杨洋出场,我就总要在全身心的享受这个声音和注意情节画面之间不停地切换,“回教堂!
快!!!
”那就是一把大锤!
在我心上咣咣咣咣咣的无情的砸!
砸!
砸!
......占士吴这个角色挖掘了杨洋身上“狠”的一面。
那刀锋般的面孔,你不演狠角色谁演啊!
少年人够冷,西装那段戏,我可一直觉得身上凉飕飕的。
之后教堂出场,占士吴面带微微笑,慢慢踱着步,不紧不慢的说着凉冰冰的话,艾玛......我还很喜欢“...蠢驴”那句台词,说的我都想挂上讽刺的笑容了。
不足也有很多,我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稚嫩。
有些肢体语言还有些生涩。
总体来说,还是过了我的及格线的。
想想还有啥,其实想写的话还有很多,面对喜爱的人,15分钟的戏份也足够我挖掘并且表白。
但这次观影还是被杨洋扰乱了心,我想下礼拜第二遍一定还能看出些什么来。
罗卓瑶的作品,立意较新颖也敢表达,终于有文艺青年站出来反讽文艺青年了。
郁达夫的诗和《沉沦》这本书既是线索也是主题。
沉沦的国家,沉沦的人民,该如何救亡图存?
难道以军队治国就可以滥杀无辜吗?
法律终究只是一纸文书。
由谁制定,由谁执行?
一个病入沉疴的国家,还有没有得救。
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却是流离失所,妻女失去了依附,任人欺凌。
电影中的几个梗:1、宋小乔和慧兰代表的是红玫瑰和白玫瑰?
2、郁达夫相当于民国时的郭敬明(虽然郁达夫的人品和感情生活有许多值得一说再说的故事,但是他的作品立意和格局再过100年依然能引起共鸣和感动;至于小四,呵呵)3、全剧中最喜欢的片段是范如一带着宋小乔走不通陆路,改走水路,泛舟湖上,朗诵徐志摩的诗歌:“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如此良夜,几多浪漫。
但是,此诗乃是1928年,徐志摩从康桥回国途中所写,而故事背景的设定却是1924年;4、范如一鼓励慧兰到美国读书,说美国有一个姑娘又聋又盲但读完了大学,说的想必是海伦凯勒;PS:看了《红色》对民国的上海有着别样的熟悉。
比如《暴走神探》里也有法租界,范如一也有着和铁林一样的职业,巡捕,他们都有晚清时当捕快的家人留下的众多经验与金句;与警界大佬也有些微关系;一身傲骨,救亡图存。
比如,评弹是上海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暴走神探观后感。
通篇都是剧透的流水账,还没看过的慎入。
虽然影片以包打探范如一幽默诙谐的自白开场,但是,这人人身不由己的乱世奠定了整部片子沉重的基调,一个悬疑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范如一:他是小人物,也是有思想的文艺青年阮经天扮演的文艺青年范儿拿捏的非常好,读读书写写小说,一心过着清闲的日子。
然而他突然被卷入了一场幕后操纵者不明的阴谋。
原本看起来很简单的差事,因为报童小六跟客栈掌柜的惨死,目标人物的失踪,而渐渐变的扑朔迷离起来。
他被诬陷成杀人犯,一下子变的非常的被动,受尽了各种酷刑。
首先他要自救,还有作为一个侦探追求线索和真相的本能。
受刑的部分小天诠释的非常好,真的非常非常的惨。
他喜欢郁达夫的小说,知道这个国家病了,他也有思想有抱负,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只是,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赴死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坦然的,漫天炸开的烟花叫人笑中带泪。
很开心他没有死,活着才有希望。
慧兰:空谷幽兰,在乱世中坚强美丽的绽放周冬雨扮演的慧兰,因为是盲女,所以她敏锐,初见范如一的紧张与慌乱诠释的特别好,有少女的气息,还特别美丽。
面对弟弟去南洋这样的消息,她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其实她的内心也是不相信的,只是,她却不得不相信,她想要小六活着,这也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这样一个盲女,生活清贫的不可思议,却想着要读书看报,乐观的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还收养无家可归的小猴,美丽又善良。
慧兰唱曲的那里,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虽然吴侬软语,极尽缠绵,在我看来,却有一种悲壮,叫人红了眼眶,断了心肠,那种抓不住的悲怆感觉,叫人难过。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遇见范如一很幸运,这样的姑娘一定会幸福的。
感谢周冬雨的精彩演绎,你很棒。
宋小乔:这是一位我看不透的姑娘,从结果来看她才是大boss宋小乔的出场很犀利,打扮的浮华的她犹如惊弓之鸟,她痛恨权利,抨击这个黑暗的社会,她不甘,可是仅仅只能不甘而已。
说实话我真的看不透她,她有作为革命者牺牲的父亲,也跟别人一起策划了看似争议的计划,最后,却因为一位侦探全部都变了,她爱上了这个侦探,也成功的从这场纷争里脱身,踏上了通往南洋的路。
只有她,拿到了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她才是大boss,才是最后的赢家。
占士吴: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占士吴虽然出场很晚,但是他却是整场事件的策划者,作为高官的公子,他的抱负过于理想化,革命在他的眼里,就跟凑齐十万庄票一样简单,最后落得悲剧收场,也是意料之中。
他的第一次出场是范如一在旅馆打电话的时候,只有背影,导演这个伏笔非常的妙,也是范如一破案时重要的线索。
正式出场是密司王被范如一抓走又放回来,一开始询问消息时的自信满满到发现身份被暴露时的狠戾,眼神与语气都转换的非常自然。
后面面对范如一也是气势满满,取帽子的时候有一个停顿的细节处理的非常好。
发表自己的救国路线时也是非常认真的,只是过于理想主义,只有不顾一切向前冲的气势,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在那个时代,他们的血是热的,是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但是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死的时候,我看见了他眼中的热泪与不甘心。
最后这场戏杨洋表现的太好了,那种不敢相信与不甘心都糅合在占士吴的眼神里,满满的遗憾,点赞。
最后说说那些死去的人们,那些谎言与背叛。
无辜的小六,在乱世中这样的生命半点也由不得自己;闹革命的掌柜,我敬佩他,重情重义,正是他这样的人撑起了国家的未来;背叛兄弟而又遭到杀害的同乡,我无法同情他,是他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宋小乔的同学密司王,这个演员叫人印象十分深刻,每场戏都很出彩,她的死最为遗憾,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最后却还是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最后宋小乔跟慧兰走了,范如一也幸运的活了下来,明天之后还有明天。
然而我们要敬那些逝去的生命,珍惜如今的生活。
我们觉得平淡而偶尔抱怨的现在,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未来。
==========================以上是花痴的分割线,其实我想说的是,杨洋好帅啊,西装好帅,军装好帅,走路姿势好帅,开枪好帅,打戏好帅,耍狠好帅,最后死的都好帅,他一出场我就全程星星眼。
声音太酥了,台词说的特别特别好,特别有层次,被低音炮环绕的感觉就是幸福幸福幸福。
各种特写简直就是颜控福利,这张棱角分明的脸太适合大荧幕了。
喜剧,好好看,文艺,好有诗意,阮经天真的很到位,演得很好!
上海滩,十里洋场,租界林立,妖孽辈出,钱多人傻,浮华与罪恶并存,故名“冒险家乐园”,又名“魔都”。
作为租界最聪明的一名“包打探”,范如一(阮经天 饰)每天都要跟三教九流打交道,从中获取各式各样的查案信息,也因此深得老板信任。
可直到有一天,在接手老板交代的一项绝密任务之后,各种意想不到的离奇事件接踵而至:军阀之女宋小乔(杨子姗 饰)遭到绑架,少年小六惨死街头,贵族学校女学生、巡捕房同事等均被卷入其中且无一幸免,范如一试图阻止无辜者被杀,结果却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所有凶案的“头号凶嫌”,竟然是他自己!
为了洗刷罪名,范如一使尽浑身解数,既要躲避来自黑道、捕房和神秘杀手的多方追捕,更要保护报童小猴和风尘盲女慧兰(周冬雨 饰),舍得一身剐,终于慢慢接近真相,可真相却比他想象的残酷得多……
乐视原来宣发不力,胡搞乱搞,导致暴走神探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黯然下线。
我是可以忍的。
毕竟这电影本身就是很挑观众的,国内电影市场又这样,很难改变。
但昨天看到他们发的网络版后,就出离愤怒了!
官方竟然发布的是粗剪版?!
试问,乐视你是什么意思?!
要让暴走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版本可怕极了!
未经调色!
黑天的场景,层次感质感全没有!
配音配乐全部有问题,好多地方粗糙的要死。
可怕的声效,没有去掉的字幕……结尾也是错误的!
更不要说那些没有做任何处理的威压绿幕等等等等……这是根本不可以被放出的,没有完成后期的版本!
没有看过影院版的人,看这个网络版估计已经被吓疯了!
简直刷新国产片下线啊!
后期未完成也可以上映?!
这样的错误无法原谅!
因为这才是对暴走这部电影毁灭性的的打击!
有多少骨骼清奇的电影在上映时没有得到尊重,而后在网络碟片传播的时候,慢慢得到了属于自己观众的欣赏啊!
乐视是什么意思?
让这电影彻底完蛋?
我们都看不到原来的版本了吗?
请对艺术有起码的尊重好吗!
现在乐视网删除了这个版本,但下载链接已经随处可见,造成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主创们的艰辛,对艺术的追求,因为这个错误已经全部付之东流……乐视,你们如此的践踏电影践踏主创践踏艺术,是为了什么?!
别说是疏忽之类的理由!
不能接受!
为范先生一哭!
本来以为看不懂,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文艺黑幽默,算文艺片中有逻辑有情节的,阮经天演出了范如一的神经质和一根筋很有意思,我觉得帅惨了,颓帅颓帅,声音超好听。
另外高捷饰演的老板也给我深刻印象,算是盗亦有道。
台词很有意思,我以文艺同志起誓。
周冬雨比较适合演报童那个角色,古灵精怪点比较适合她的气质。
《 暴走神探》名为侦探片,实写乱世文青的良心主义,血腥暴力加点浪漫诗意。
导演很文艺,所以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宣传电影都是按照文艺的方式进行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低调风格和《一步之遥》有点类似,但是没有那些隐喻。
技术上还是过关的,开头镜头的色调复古好看,惊艳过后一路冗长,委泄千里。
电影本身不错,也比较又各人想法,但是小众和个人的不够极致就有些尴尬了地道的十里洋场味道,时不时点题的爱国情怀,格调主题服装美指都看得出诚意。
“最近我太贵族了,也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这句台词把整部电影的文艺和无厘头的特点概括的非常形象。
阮经天的旁白和台词非常好玩,不小的惊喜
文人爱民国,电影也爱民国。
已经连续3年时间,电影银幕拿民国戏乐此不疲地做着文章,贺岁档的《一步之遥》以模糊的民国背景,完成一个又一个文本块式的寓言,而紧随其后的《暴走神探》也同样在民国的版图上,极具癫狂的完成了一个类型片的风格绽放。
《暴走神探》套着类型片的外壳,讲述的一场绑架杀人案的全程,悬疑感不足,腔调感却十足。
一个具有民国文人色彩的、略怂、木讷、爱着郁达夫的侦探,被卷入了奇妙的、怪诞的绑架杀人。
故事的悬念和惊悚感被夸张戏谑的风格化笼罩了,造就的是高度符号化的喜感和HIGH感。
阮经天改变了其偶像、硬派小生的形象,文弱甚至潦倒的形象,带出一股古朴的民国文人感,片中他更义正言辞地呼喊女主角杨子姗为文艺同志,展现其怪诞、古怪又执拗的书生气,而他本人的气质更精准的代表了《暴走神探》的气质:古怪、执拗又书生气。
从电影角度来讲,《暴走神探》叙事奇诡、剑走偏锋,有类型片的循序渐进,也有文化性的各种致敬,而从情怀意义上讲,依旧是对民国那个时代意味深长的感怀和唏嘘。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许多诸如包打探、郁达夫等民国词汇,更在台词中古文白话相加,造就反差、混乱的文本气质。
清末、北洋、民国的历史在影片中被模糊了,但故事却利用了那段混乱而精彩的背景,讲述了那个时代每一种人的处境和激变。
民国时代,每一天都有新的格局、每一年都有新的战争、甚至每一个小时都能促成一场激变,张扬的时代必然拥有斑斓的传奇。
政治格局上的很乱很怪与尘嚣甚上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慷当以慨、轰轰烈烈,于是在本就充斥故事与戾气的历史之外,《暴走神探》中的国民风貌是可笑的、活跃的、激烈的、反传统,从而也是艺术的、古怪的。
与其说《暴走神探》是一部侦探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民国风情电影,片中激进的富二代、文艺的孤女、木讷的文艺同志、讲着英文的中国学生,整个世界充满着被摧毁的、被改变的、被伤害的人和事,每个桥段都极尽张扬,利用民国的无禁忌和无秩序性展开了癫狂的戏剧张力,以此达到一种邪典般的high感和喜感。
故事隐去了那个时代的大格局、真战争和奇历史,却近乎喜悦又哭张地展示了,那个时代压制不住的思想激变和烈性热血的国民群体,满眼的嘈杂饱满、群情滔滔,也让故事造就了无数极可观、极浪漫也是极空前绝后的传奇。
从《让子弹飞》、《匹夫》到《杀生》、《黄金大劫案》再到《一步之遥》、《暴走神探》,这些电影几乎都没有利用历史作为蓝图,而进行再加工,只是沾染和利用了民国的气质,选择民国背景,进行挥洒自如的独立美学创作。
无论是姜文还是罗卓瑶,也许这些华语电影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叵测,期待能在那个时代歇斯底里的热血情怀中施展自己特立独行的浪漫美学,他们更不约而同的让剧情极度夸张化、让人物高度符号化、让叙事集中戏谑化,安全无比又意味深长的达到声音的释放、风格的绽放和隐喻的诉说,能在那个时代激变的烈性气质中抒发出自己艺术性的、多意性的表达。
没忍完。
电影院里放的有没有威亚跟绿幕?
剧情节奏不是很好,不太吸引人,但是杨洋演反派太带感了,尤其是占士吴死的那个瞬间,我天那个表情就是难以相信自己会死心有不甘的感觉!推荐去看!
受虐狂小天变身段子手,大慨故事就是这样。
看的直接离席了。对白tm在逗我。全程装逼到底。人物弱智,还把故事整得好像很有悬念。表演更别提了。
2014年度没名儿杯金生煎奖(鉴原档期12月19日),还没过年就在14年度国产片里大串其门(众所周知没名儿啥都卖),沉浸在风格化中于转场处频频出戏,开片串一步之遥,人物串推拿,台词串黄金时代,结尾串后会无期,戏剧性需求串太平轮。不过是比起顾老的微爱,罗老、方老当然是端得住的。
"你认为是你摇电话重要还是我读郁达夫先生的小说重要?""对不起,惊扰了。"“我们都是文艺上的同志,应该互相帮助。”可以说是非常文艺和戏谑了。
温吞的不像侦探片
本来是奔着杨洋去看的,抱着看烂片的心态去,结果发现还蛮好看的嘛,虽然有些地方有待改善,总体上讲也不是看完会觉得不值的电影。最后,杨洋的镜头好少,不过好帅
杨洋真帅!翩翩公子,英气逼人!
垃圾,回老家没网看中央六的常态
爱丽丝王的破音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有初见《让子弹飞》时惊艳的感觉,剧情当中不乏对政治以及对这个时代的隐喻
整个故事的氛围很文艺,杨洋的出现添加的不止一丝亮色
好看的地方在于这个侦探蠢不啦嚓的,没有机灵精怪和无数巧合,破不了案猜不到真相,各种追赶蹿跳事后炮
废话好多,拍那么长,每次以为要结束了结果还有
属于没拍好,其实这个腔调,主角的人设,我还是挺喜欢的
居然挺好看!但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想阮经天到底有没有“25cm”.....
比想象中好看,全程几乎无尿点,小天的演出也出乎意料之外。各种对当下政治现状的隐喻姑且当是导演编剧的一片赤子之心吧。『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三星半,就不四舍五入了
不土不洋,商业文艺两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