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莫德

Saint Maud,暗黑圣女(台)

主演:莫菲德·克拉克,詹妮弗·艾莉,莉莉·奈特,莉莉·弗雷泽,图尔洛夫·科维里,罗茜·桑塞姆,马库斯·赫顿,纲高向井,费丝·爱德华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圣人莫德》剧照

圣人莫德 剧照 NO.1圣人莫德 剧照 NO.2圣人莫德 剧照 NO.3圣人莫德 剧照 NO.4圣人莫德 剧照 NO.5圣人莫德 剧照 NO.6圣人莫德 剧照 NO.13圣人莫德 剧照 NO.14圣人莫德 剧照 NO.15圣人莫德 剧照 NO.16圣人莫德 剧照 NO.17圣人莫德 剧照 NO.18圣人莫德 剧照 NO.19圣人莫德 剧照 NO.20

《圣人莫德》长篇影评

 1 ) 《圣人莫德》,一次大胆的类型片尝试与突破

2021年度观影No.29罗斯·格拉斯 《圣人莫德》2019 (3.5/5) 首先,感觉A24这次又是改变以往类型的一次大胆尝试 英国编剧兼导演罗斯·格拉斯作为自己的首部处女作可以说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这是一部解决关于信仰、心理创伤和精神疾病等诸多问题的作品。

看上去导演用了一种抽象且说教的方式表达,但是还是非常具有触发性的。

冰冷的剪辑毫不留情的将观众拖向前方,从一个令人不安的画面带入到下一个。

个人感觉这部作品跟以往的惊悚片带来的恐怖效果不太一样,它更多的是将身体恐怖的效果通过间歇性和微妙的变化而产生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比如莫德在面对痛苦、狂喜或两者的某种结合时,张开的嘴比任何人类的嘴都要大一点,特别是影片最后,当这两个女人之间的高潮到来时,有被吓到,而且那个Jump Scare速度太快了 影片的后半部分,当莫德跌入到女性孤独和幻觉般的疯狂漩涡中时(电影史上其实也有类似的先例,比如英格玛·伯格曼,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她也变得越来越疏离,把崇高纯洁的愿景与她周围无可挽回的,堕落的世界联系起来。

在这部电影的呈现上,感觉导演格拉斯将情绪置于恐惧之上,并将画面置于黑暗之中(整部影片的亮度基本都很暗),海边场景也渲染的浑浊。

在决定影片的结局时表现出了一种紧张感,利用这种紧张感让每个场景都感觉随时都可能爆发出彻彻底底的恐怖感。

最后,个人感觉这部电影的口碑可能会两极分化,我的立场是不好也不坏。

 2 ) 如果孤独是一种病

首发于公号:鲜鱼的日常实验室在火爆出圈的《遗传厄运》之后,恐怖片有了新的分类方式:A24和其他。

A24出品的恐怖片,表面上都不像恐怖片,精美细致的镜头及平稳略显沉闷的节奏,像是文艺片一样展开,却抵不住故事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寒气。

一惊一乍的 Jump scare式恐怖不是最终目的,当故事揭开假面,黑暗的内核从荧幕中探出来直逼现实,恐怖才是真正无处不在。

A24的新片《圣人莫德》有着两极化的评价,有人觉得沉闷,有人觉得这不够A24,个人则感到这部片比起以往作品要亲民,除了微弱的恐怖感之外,给予观众更多思考的余地。

故事梗概莫德是一名年轻的宗教信徒,她的职业是私人护理员,她在拯救迷人的病人阿曼达的灵魂时,对其产生了极为危险的迷恋。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如果孤独是一种病《圣人莫德》从名称与类型上来看,乍一眼让人以为又是一部宗教系恐怖片,实则不然,宗教只是它的外壳,其内核比起宗教和信仰更贴近我们所熟知的真实生活,因此也比以往的A24系更好理解,也大大削弱了惊悚恐怖的程度,这是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

故事从女主角莫德到阿曼达家作看护开始,莫德彷彿在阿曼达中看见了自己,可怜她身处癌症晚期依旧离不开形单影只的命运,便生起了救赎之心。

莫德曾经也是无可依靠,无处寄托,过去甚至以肉体的纵欲试图排解内心的孤独,直到她遇见了所谓的"上帝",人生中第一次感到满足温暖,于是建立起了自己的信仰。

片中以"神性高潮"来表达这种非理性的精神愉悦(参见VULTURE中的导演访谈),展现出一种身心联动的"神性"体验。

但问题是女主仅仅是利用宗教信仰来逃避久久萦绕的孤独感,她没有利用教会集体的力量来打破孤独的困境,反而陷入了使命的怪圈:比起自己渺小生命中的欢愉,上帝将赋予她更伟大的使命,而在这更高的使命面前,孤独便不足为道,种种痛苦都仅仅是微小的附加条件。

正巧,阿曼达成为了她执行更高使命的载体,阿曼达的救赎也将是她自己的救赎。

"神性高潮"始终无法替代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填不满内心的空虚寂寞,因此在救赎阿曼达的过程中,莫德逐渐被她吸引并产生超出使命的情感。

Never waste your pain

在莫德的隐秘情愫爆发使她最终被辞退后,她感到神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回报,她感到背叛因为她始终无法收获真正的归属与满足,信仰开始动摇。

对阿曼达的情感和对神使命的服从之间产生的矛盾,进一步使她感到困惑,始于信仰和精神上的东西最终变成了引发精神错乱的导火线。

莫德精神失常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苦难合理化:长年的孤单,失意和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绝不会白白受苦 Never waste your pain。

没有此番心理辩护,莫德就会走回老路,被无意义感彻底吞噬,陷入对自己的生活全然麻木冷漠的状态。

像望远镜一样,莫德偏执的狭小视角锁定在阿曼达的身上,她要回去完成未实现的救赎,却被阿曼达戳破精心营造的假象。

其实阿曼达是以濒死之人的角度,希望莫德能尽早认识到内心真实的需求,去过更加值得的生活,一句"你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突破了莫德的心理防线。

女主陷入完全疯狂,强烈的心理防卫宁可把阿曼达幻化为与神对立的恶魔,也绝不相信自己的信仰没有任何价值。

恐怖也可以很唯美

做为女导演罗斯·格拉斯的长篇处女作,电影成熟稳健的制作让人钦佩,对影片色调与风格的把控更是让人惊艳。

她不仅刻画了动人细腻的女性情感与关系,还用油画质感一般的镜头展现了唯美的恐怖氛围。

伦伯朗式的打光使角色的身体与背景渐渐隐退在黑暗之中,唯有脸庞在画面中微微发亮,十分庄重。

其中有一幕莫德的侧颜甚至与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极度相似。

《圣人莫德》

《抱银鼠的女子》在莫德遭受背叛时用倒置的镜头表现错乱的心理,在杀人后以耳鸣状表现女主陷入完全疯狂,最精彩的还要数影片的最后一幕,在理想照耀的画面中快速闪现一秒钟的现实,强烈的对比让人瞬间反胃,脊背发凉,揭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每个人难免都有自己备受蒙蔽的地方,某一种程度上人们依靠相信不存在的神话维持向上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想看到或希望看到的东西,沉沦在梦幻之中虽然危险,却是面对人生的孤注一掷。

导演访谈的翻译参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277817/#comments

警告:虽然截图很美,也请谨慎观影(狗头)首发于公号:鲜鱼的日常实验室

 3 ) 也无需去理解其宗教元素

前几天刚被好友拉出去跟三个陌生人聚会开心惬意,看这片是把人瞬间拉回刚开始独居时的血腥惨剧啊.jpg就从莫德与阿曼达的关系开始,一种单纯的、模糊的占有式欲望。

举例:毛姆《人性的枷锁》里敏感自卑的小菲利普与其活泼开朗玩伴的关系。

这类关系不少见,乃至每个内向者都曾饱尝其浓烈的生命火花下渗出凌迟灵魂的苦痛底色而不愿回顾(其实也无需深谙影片里的宗教信仰元素,在我们这个文化语境,似乎有很巧妙的载体——道德。

(从精分角度就是超我嘛一个从小传统禁欲又没什么朋友的孩子,第一次看到那些活泼开朗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冲击力极强,随着慢慢热络,对这个人产生一种非常强烈又模糊的欲望。

她照顾着她,她对这个“心灵世界”第一次出现的人产生疯狂的占有欲。

她又怎么可能说出嫉妒卡罗尔这样的话,明明她是那么善良的人,明明她全身心地治愈救赎着阿曼达——过度的超我/道德。

可阿曼达竟然在那么多人的宴席上当面指出自己的自私——压抑的本我/欲望。

这太羞耻了!

羞耻至回到孤身一人的出租屋瞬间陷入混乱。

(大意)“我本不该属于这座小镇。

”独身一人在bar里喝酒、生涩地勾引男人,何尝不像现实中的“莫德”在社交场受挫后对道德上自己曾唾弃之事的屈服尝试?

——当然,这也致使内心产生更大扭曲,就连屈服于厌恶之事都搞得自己更加难堪,到底还能怎么办。

不怎么办,用扎钉的鞋垫刺穿脚板,用血淋淋的痛疮安抚内心的耻感。

空虚一如既往,生活只剩下一路走到黑。

归根到底,她是不信道德的,亦深深渴望自己能够能够安抚下躁动别扭的心,去过随心肆意的生活。

可阿曼达好残忍,继续一言直指自己根源痛处。

(首尾呼应前护工:她有点贱)导演也好残忍,用电影的方式对每一个“莫德”进行二次精神凌迟。

(另一长评导演采访那篇:莫德对阿曼达应该包含嫉妒,她渴望成为阿曼达那样的人。

)希望每一个对影片代入的人忍耐完一小时二十分的“折磨”后,恍惚间会心一笑:还好,那一时期的自己很早就挥手告别,早就烟消云散。

 4 ) 明褒暗讽,极大地克制了对原教旨主义者的看法

你去问“莫德们”对自己上位骑猪的看法,和对拉拉的态度,你会总结出莫德们极度自我中心和双重标准的观察结果,而“莫德们”却真的认为自己上位骑猪是神圣的。

朋友的合理拒绝会无限惹恼莫德们,但朋友担心莫德安危赶来时,莫德却臆想了一整篇朋友陷害她的剧情。

于是她眼中的世界和真实情况恰好相反,导演极大程度的保留莫德能够仇视身边所有女人但唯独可以接纳陌生男性的表现,透过外在表现的人物细节展现人物思想。

原教旨主义的“圣人”是“圣人”莫德的真实含义,我们一部分影迷朋友把“圣人”当做赞赏……好吧😑

 5 ) 美丽的肉体是为了受虐,美丽的灵魂是为了痛苦

阴冷、压抑、神经质、脆弱、唯美、扭曲。

这是在大屏幕瞬间恢复黑暗,在均匀地闪着粉红色灯光的长方形拱廊下蓝色的帷幕缓缓拉开的时候我脑子里流淌着的印象。

茅德乍一看像魔女嘉莉一样可怜,但从全片看来她更多是咎由自取而非情有可原。

尽管在遇见被她看护的阿曼达以后她也曾像个普通女生一样心里小鹿乱撞,会表现出一种执拗而令人忍俊不禁的占有欲,而一旦阿曼达开始嘲讽她莫名其妙的虔诚的天主教信仰,她就大动肝火乃至于最终忍无可忍玉石俱焚。

任何来自外界的善意的援手在她看来都是来自地狱的邪恶触须,但她那么自命不凡,对她自己的救世主也只有受虐情结,和抖M没什么两样,这种自虐的嗜好就像毒品一样将她引向毁灭。

这让本片的内涵比魔女嘉丽以及冷血惊魂(本片的灵感来源之一)的主旨都要模糊暧昧。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部片子似乎并不想批判或者怜悯谁,只是找了一个站不住脚的缘由以便展现导演对一种病态空洞的美的偏执,这种飞蛾扑火的病态美确实令人揪心扼腕(结尾那幻想与现实的强烈对照着实是吓到我了,之前无论如何都还好),但却很难令人共情。

因为本片从未真正试图给出一个导致茅德痴迷于宗教救赎的缘由,这就让她的扭曲行为停留在视觉冲击这种肤浅的表层。

让魔女露出隐形的翅膀、听到恶魔般的脑内的声音(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声音还是女主本人用她的母语威尔士语配出来的)这种魔幻的桥段如果放在嘉丽里面会显得既诗意又悲剧,但在这片子里就仅仅只能让人看出病态的诗意来。

不过单论电影美学的话,茅德在临近结尾处披着圣衣(其实就是从二手商店淘来的床单)沐浴在月光下和血色中的场景是我觉得近年来恐怖片界最绚丽的风景,本片的养眼度是没得说的。

汗我为什么现在才想到那么多,昨夜散场之后和Morfydd Clark面对面聊天的时候本来可以把这些话全都对她一吐为快的......不过罢了,能在戏外跟她见面,跟她寒暄闲聊,发现她在现实中其实是一个可爱随和又认真深刻的人(跟茅德完全相反),听她在戏外爆片子里不为人知的猛料(比如片子里面实体特效很多以及恶魔之声是她亲自上阵配音的,她还在外面现场展示了一下茅德神经质的颜艺萌点满分)这样对我一个影迷来说已经过于梦幻和超现实了,除此之外实在别无所求(还用说么当然是想再见她一面了)。

 6 ) 信仰与妄想,偏执的人也恐怖如斯!

2019年,恐怖惊悚惊悚电影《圣人莫德| Saint Maud》A24出品的恐怖电影,风格还是着重于神秘诡异的气氛,文艺了一些,没有那么恐怖倒是。

电影讲述主角莫德是一名年轻的宗教信徒,她开始是一名护士,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她换了工作,现在是一名私人护理员,在护理迷人的病人阿曼达时,他们相互产生了好感,因为阿曼达给莫德的赞美让她更坚定信仰,但是相对于莫德而言,这种赞美更像是一种危险的迷恋,就像她对于宗教信仰那样偏执的迷恋。

这种和阿曼达感情上的纠缠,也开始让莫德陷入混乱之中,莫德开始干涉阿曼达的私人生活,她按照自己的信仰来照顾这个命不久矣的病人。

结果可想而知,她被赶走了。

但是莫德已经陷入了纠缠的漩涡,她相信这一切都是主的指引,她开始在网上查询阿曼达的事情,和她的新护理员打探消息。。

在充斥着孤独,懊悔,忏悔,并且惩罚了自己之后,莫德换好衣服,拿上圣水去找阿曼达。

但是阿曼达临终前戳破了莫德的信仰,说这一切都是假的。

不过在莫德眼中阿曼达已经变成了魔鬼的模样,她拿起剪刀刺向了阿曼达,直到她不在出声。

最后莫德带着助燃剂,走向海滩,圣光普照。。。

但现实却是痛苦的悲鸣。

这几年A24出品的电影,很多宗教,神秘学相关的诡异恐怖气氛都非常独树一帜,被大家津津乐道。

作为罗斯·格拉斯导演的处女座,电影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

一位女导演和编剧,从宗教入手讨论妄想和现实,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电影的后半段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潜移默化的把观众也带入其中了。

另一方面这个电影在女性心理上的剖析还是非常到位的,对于目前这个社会不在少数的单身女性可能会产生共鸣,这种孤独,挫败,自卑从而情绪化的一种展示吧。

我是圣光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信仰与妄想,偏执的人也恐怖如斯!

 7 ) 引疯入土

以上帝之典作为载体 表现孤独与疯狂 “圣人莫德”在声光影上精彩绝伦的表现令人震撼 绝非单调的故事直接引出曾过失杀人的护士走向癫狂的过程 值得一提到的是导演对于一名热爱本职工作护工精神世界的强调 将“圣人”这一博爱又充满希望的概念带入到这部阴暗潮湿电影里的巧妙运用 鲜明的神迹色彩让上半部影片浸泡在上帝的纯净圣光中 令人着迷的是在那一段活脱又漫长的转折(试炼)当中 导演利用外界环境因素 围绕主角举办了一场只属于她的盛大“洗礼” 凌空漂浮 放大的瞳孔 与上帝对话 以及长出翅膀等等 其神乎其技的表现方式 在视觉上凸显了主角的蜕变 在听觉上则利用不同的声道把宗教的狂热和嘈杂镶嵌在每一帧画面中 基督耶稣在其中扮演的不只是一种信念的存在 而是一条加速主人公腐烂且走入深渊的捷径(无宗教观点)颠倒画面中迎面扑来的海浪和慢慢倾斜的巷子 每一次水流的近景 都让观众感受到仿佛“灯塔”般同样的混沌和混乱 冥冥中 徒增了一些魔气和撒旦的恶臭 我们同样可以在主角最孤独和无助之时体会到类似的凄凉之境 向外界寻求帮助的她 却将所谓温暖的人情和自身的快感当成上帝试炼的考验 可想而知习惯冷漠世界的她 经历了数不胜数的苦难和挫折 “圣人莫德”所要展现的不光清醒和疯癫这两面 但凡每个人最无助的时候 迂回于脑海边缘的那一缕信念之光总能混淆视听 但反观光影背后 却是无尽深渊

 8 ) 现实与妄想,孤独与偏执

A24出品,将偏执妄想等精神问题剖析到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而是揭开假面后,逼近现实,这般恐怖感才让人感到后怕。

莫德是一名私人护理员,在之前的医疗事故中医死了人受到心理创伤,从此开始信仰宗教。

在工作中遇到癌症患者阿曼达,莫德和阿曼达的相处中,阿曼达对莫德的赞美,让莫德误认为阿曼达和她一样是个孤独无可寄托的人,从而激发了莫德新的人生目标:救赎阿曼达。

片中用神性高潮来展示莫德和天父的交流带来的情绪体验,而所谓的神性高潮让莫德无法接触到真实,内心反而充满空虚,所以莫德需要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载体—阿曼达,来坚定自己的信仰。

莫德按照自己的信仰开始对阿曼达进行照顾,干涉阿曼达的私生活,(越界,陷入偏执的开始)私下回绝阿曼达的好基友,一边自我欺骗是为了阿曼达好,一边想要通过救赎阿曼达巩固自己的宗教信仰。

救赎阿曼达,同时希望救赎自己。

阿曼达的派对上,阿曼达嘲讽了莫德。

莫德对阿曼达的情愫,阿曼达用了当众羞辱的方式作为反馈。

莫德面对真实立体的人充满了不可控之感,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之路。

多种情绪之下,莫德开始失控。

莫德失去了工作,并且开始了世俗意义上的堕落,像在和她一直所信仰的神宣告:我如此虔诚,为何你没有拯救我?

因此床戏部分,有着浓浓的亵渎神明的意味。

莫德为了逃避孤独的现实,坚持了自己的信仰,认为在救赎这条路上,苦难都是有意义的,将苦难合理化。

比如把钉子放在鞋子里等自残行为,再一次将自己的信仰强化。

在阿曼达临死前的聊天,阿曼达再一次冲击了莫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击溃了莫德最后一个心理防线,莫德彻底分不清想象与现实,阿曼达在她眼里变成了恶魔。

杀了阿曼达。

莫德觉得阿曼达得到了救赎,给自己的幻象添上了翅膀,成为了天使。

而在外人看来,莫德散发的圣光是恐怖的自焚火光。

而莫德所谓信仰的宗教,只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工具,为了将自己的一切反常行为合理化的借口。

擅长自欺欺人的人,一定有他想逃避的东西。

现实如此,恐怖如斯。

 9 ) 随便写写的观后感,我认为Maud并非邪恶宗教的具体例子

本片完全从Maud视角出发,观众不知道Maud不知道的事情,不去回忆她不想回忆的事情,观众可以清晰的感受到Maud是如何在坏的状态中越陷越深,看着她一步步从迷茫,lost,到疯掉。

本片真正让我感到恐怖的地方正是这种很主观的对Maud情绪的刻画。

Maud在人群中,但她是孤独的,而且不是自我选择的快乐的孤独。

她有工作,但是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也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也不禁让我思考,人的存在真的有客观意义么?

在Maud主观如此不珍惜自我(惩罚自己的方式是自残)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可以通过信仰的方式拯救自己。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陷入到这种情绪中,感到和身边环境格格不入孤独孤立无援,那种强烈的眩晕和无助感在袭击着Maud。

Maud投靠了上帝,但是这种“病急乱投医”似的信仰又无法让她得到真正的救赎,在这种依旧混乱的状态里她一边在宗教中寻找救赎一边对Lord是否真正可以救赎自己存有一丝怀疑。

本片很多细节的地方刻画了Maud的性格,她不是一个擅长和人交际的人,不是一个典型的坏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除了性格孤僻难以沟通边界感定位不准确,并无有意的去做对自己有好处的坏事)。

Maud是一个疯狂的教徒,但是她并不是一个类似坏修女或恶魔之类的邪恶形象,我个人认为宗教在这里起到的其实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她可以单纯的变疯或者信仰某种哲学理念。

并非是这些外界因素引导她走向死亡,是她的孤独带她越陷越深走向死亡。

很多时刻可以感受到她的不知所措。

Maud极度在乎她人对她的看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最终的结局。

如果有人(心理咨询师?

家人?

朋友?

善意的同事出现的时间太晚了,这种程度的善意已经无法拯救当时的Maud了)可以拯救她,我相信她不会做出最后的选择。

很多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她的不知所措。

Maud极度在乎她人对她的看法,在Amanda夸奖她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Maud幻想了一段她和Amanda之间的美好的紧密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种可能性,但是Maud会认为这个有可能性的关系是既定事实。

她有强烈的占有欲(她希望生命中有重要的人的陪伴,对方看到她的优点,视她为重要的),并且无法直视自己的个人欲望。

最终,Maud不再从任何其他人的视角或者跳出自己的臆想世界去看待事情,而是走向了绝对的孤立,根据主观想法改变/滤镜了自己客观所见。

她不在迷茫和不知所措。

她想象了一个使命给自己(拯救Amanda,而且却被Amanda指出她是孤独的,Maud并不愿相信自己是这样的)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后走向死亡。

 10 ) 一部评价两极的宗教恐怖类型片

近年来,A24出品的电影引领了一种所谓宗教恐怖类型的新浪潮:《黑夜造访》《仲夏夜惊魂》《遗传厄运》和《灯塔》,都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有别于传统俗套的血腥场景和吓人手法,A24系的恐怖类型片往往用反常规的手段引发观众的不安感,在类型片层面上增添不少艺术风格和实验感。

而最近一部A24的“得意之作”绝对要数去年俘获不少影评人欢心的《圣人莫德》。

这是女导演罗斯·格拉斯的导演处女作,表面看仍然是A24拿手的宗教恐怖类型题材。

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的私人护士在照顾病人时,相互产生了好感,随之而来还有狂热的信仰和自残自毁的结局。

导演有意模糊了宗教信仰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界线,镜头在女护士的幻觉与现实场景之间随意切换,借此营造出重重悬念。

与其说是对宗教狂热分子的批判,倒不如说是一部针对孤独女性的精神分析报告。

女主角并非无路可选,她照顾的病人和身边的朋友不断向她伸出友好的橄榄枝,她却将此视为邪恶的举动,她将自己困在昔日犯下的过错之中,企图以宗教之名洗脱罪孽。

事实上,这完全可以说是与宗教无关的恐怖类型,根本是女主角陷入偏执情绪而导致的悲剧。

导演故意不清晰交代前情(医疗失误或许只是一部分原因),剧本过于取巧地利用她陷入幻觉的精神状态,以及一系列身体恐怖的反应,来炮制惊悚的效果。

这比起常见一惊一乍的手段无疑要高级一些,但是这种手法没能使这个人物达到德·帕尔玛经典作《魔女嘉丽》主人公的感染力(两个角色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

单薄通俗的叙事使观众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毫无障碍,却难以对这个角色产生共情,不论是同情还是厌恶的情绪。

因此,即使女新人的演绎再惊艳也好,最后自焚升天的一幕再震惊也罢,没有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始终是败笔,陷入两极分化的结果也是必然。

《圣人莫德》短评

对于女主角的人物描写,电影做得非常清晰,值得一看。

6分钟前
  • weiwei1069
  • 还行

太……闷了,瞌睡虫比电影强大多了

8分钟前
  • 小侠来了
  • 较差

这个故事实在太单薄了,披着宗教皮的精神病。

13分钟前
  • ceci
  • 较差

Degeneration in one’s eyes is another’s ascension in ecstasy. A deliciously sensual and hysterical journey of metamorphosis under the suppressed hunger for intimacy and self-worthiness. With a knack for orchestrating powerful sequences that seamlessly switch between kitchen sink mundanity and surreal scares, British new talent Rose Glass has arrived to knife cinema and drain its pus. Final credits rolling: Cockroach — Nancy… top 2020

18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故事单薄,全片无聊,浪费时间

23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很差

整体太太暗了,虽然像烛火一样的光有时候挺美的。故事没啥意思……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了解过西方的宗教生活,觉得大部分恐怖都是靠音乐咚咚出来的

28分钟前
  • 水星与六便士
  • 较差

说好听的是短小精悍,说难听的是无病呻吟,女主演技很好,正常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好,不过偏执的时候看起来不够偏执

30分钟前
  • mosigg
  • 较差

宗教意味浓,心理问题多,自虐戏份不少,但是没击中我的生理痛感,恐怖镜头只有一秒,倒是吓到我了

33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75/100 倒置与倾斜的镜头是扭曲内心的暗示,流体旋涡是无意识自陷原旨主义的表征,孤独的心灵在虚无主父那里祈求填补,终究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自娱狂欢。

37分钟前
  • Rouge
  • 推荐

7.5(3⃣️),作为处女作来说完成度相当不错,尽管观感有碍于剧本的羸弱,但构图和摄影都相当精致,阴郁氛围营造得也很出色。尽管剧情越来越往“怪力乱神”的方向发展(in an inappropriate way),但依附于宗教题材的基础上还是拍出了一些趣味性

41分钟前
  • tONy顺仔
  • 推荐

你是我见过的最孤独的女孩。

45分钟前
  • 你虎哥
  • 推荐

不是典型的惊悚片。电影拍摄值得欣赏,感觉一些构图别有隐喻。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信仰 精神世界,但如果功力不够又太过孤独,真的会走火入魔。如果你的世界里只有上帝,那么最后就只有献身于祂。如果莫德再多一点朋友,也许就不会那么在意阿曼达的纸条了。 这部电影主角几乎都是女生,男的一律的工具人🙈有意思... 最后,上帝说的什么语言啊?咋不说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啊

50分钟前
  • Zoetrope
  • 推荐

当代恐怖片分两种,A24系和其他

51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一言难尽,有点平淡

55分钟前
  • jessica
  • 较差

8分/A24在恐怖片领域可谓是降维打击,同《回应我》一样,善于营造心理恐惧,试图打造氛围来衬托恐惧,而不是用无数的jump scare堆砌出来的“纸老虎惊悚”。剧本很简单,其重点在恐怖氛围的营造和塑造极端宗教主义的偏执和疯狂,通过特写肉体上的疼痛来揪起观众的神经和情绪,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宗教或者部落式的信仰只是为了逃避迷茫,深刻的精神活动是源于实践活动无作为的补偿,自我隔离与角色扮演是屏蔽外界的保护色,最终都是回归到现实的虚无与幻想当中。

59分钟前
  • Otis Milburn
  • 推荐

影像氛围和精致程度确实是A24的强项,但是剧情内容上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探讨,终归只是流于表面。金色翅膀更把含混的怀疑气息打破,也许只有最后一分钟燃烧的两种面目才有些许趣味。疼痛感还是强的,撕手、刺脚看得头皮发麻。

1小时前
  • Payphone
  • 较差

想表达的大概是神和神经病之间的距离有多大,就看人孤独的程度有多深吧。女主还挺美的,某些幻像展现颇有想法,尤其是长出翅膀的样子可谓之美。可惜整体没什么意思。

1小时前
  • 倒带
  • 较差

啥玩意儿,看不懂

1小时前
  • catcatcat
  • 很差

神性邪性同生共死

1小时前
  • runorun
  • 推荐

[3.5/5.0] 癌末老查某留給 Jennifer Ehle。https://www.slashfilm.com/saint-maud-trailer-new/

1小时前
  • craigg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