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巴塞罗那,讲述了美国女孩维姬和克里斯蒂娜结伴来西班牙旅游。
维姬为人古板而且即将结婚,克里斯蒂娜则思想开放、充满好奇心。
这两个性格相异的主人公,来到西班牙后,邂逅了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家和他美丽但很爱吃醋的前妻。
随后四个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喜欢Woody Allen,这个小小的老头习惯以独特的视角拍摄小制作电影,像是一曲曲轻快的小品。
因为主题是爱情,所以主旨不明确。
其实世间,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自我,知道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定义。
自欺欺人总比无头苍蝇要好,所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也不过是给困惑找了个天衣无缝的借口。
但是,只要是有关爱情,即无关对错。
同样的,这里面的角色,都很真实,也很可爱。
影片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VICKY的男友问CRISTINA:“那你是双性恋吗?
”CRISTINA说:“为什么要给每个人下一个定义呢?
”是啊,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被贴上标签: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前阵子看报纸说有个美国女人和巴黎铁塔“完婚”,于是被“专家”定义为“世界上罕有的恋物者”……哦还有,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每段关系也要被定义呢:亲人、爱人、情人、朋友……这世界上就不允许存在没有办法被定义的东西吗?
这世界上就不能有一个人站在我面前,然后我说:“喔,你不是我的谁,但是我就是爱你”?
是这个世界太荒谬,还是我太荒唐?
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的Cristina,浪漫而依靠直觉,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想起几天前,我曾对一个男孩子说过相似的话。
我说,如果人生是一道道选择题的话,我总是在用排除法选答案。
我的潜台词是:很抱歉,我已经把你给排除掉了。
他很黯然地离开了。
我自己也很难过。
虽然我的良心还没好到为不相干的人伤心的地步,也很清楚他不是我的那杯茶。
我只是隐隐害怕,这样一个个地排除下去,我会不会像一只寻找故乡的小船一样,短暂地停靠在不同的码头上,却又一次次地失望起航,最后在大海的中心粮尽水绝,呼唤着那座记忆中的城市癫狂而亡。
就像高中时候一次答卷子,一道题竟依次把四个选项都排除干净了,不禁怔住,再算一遍还是四个皆错,心里烦躁起来,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错了,或者干脆题目就是不可解的,最后还是胡乱写上了一个答案。
总不能空着吧。
但如果仔细计算和瞎蒙乱猜是如此殊途同归于一个随机概率问题上的话,那些费时又费心的假设、判断、斟酌、取舍,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里的Vicky,开始好像很明白自己要什么,要稳定而日复一日的生活,要承诺和地久天长的爱情,要婚姻和一辈子的规规矩矩。
但当邂逅了与Antonio一夜激情之后,她的世界就慢慢倾斜了,曾经想要的生活纷纷断裂滑落下来,而曾经拒斥的浪漫与荒唐则蔓延攀爬上了她的心头。
而此时,想要的不想要的已是一片混乱了。
说到底,其实Vicky既不知道她想要什么,也不清楚她不想要什么。
她的真实想法压抑已久,刚刚浮出世俗和道德的深潭,环顾四周,找不到方向。
与Vicky相比,Cristina要少可以少走一半的冤枉路,起码她还坚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我偏爱她。
Cristina的感性深处里,是有一个理性的核的。
感性让她敏感地觉察到与Antonio和他前妻的三人关系中的不对劲不融合之处,她成了Antonio和前妻感情中的填充物和润滑剂,填补了吸吮激情的罅隙和空白,也缓冲了两个艺术家之间粗砺尖锐的碰撞和摩擦。
她是不可缺少的,却绝不是主体的部分,是锦缎上添的花朵,却终究飘离于生死相缠的金丝银线之外。
理性让她没有沉溺于这段关系,鼓起割舍的勇气,选择了离开,因为“那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电影的最后,Vicky因为一次意外的枪击事件而被惊吓,浪漫的危险在手掌的虎口处以鲜血的姿态汩汩地冒出,她被动地弹回到了原先的轨道里。
枪击是命运的够然,这种不自主的选择,并不需要她付出多少勇气。
与此相比,Cristina就勇敢好多,一旦嗅出不属于自己的味道,就主动离去,虽然心里也会怅惘虚空,却取舍果决不留遗憾。
在路上,是需要勇气的。
无论是拒绝一个人,结束一段感情,规避一种思想,逃逸一种生活,都是选择再次踏上征途,尘埃尚未落定,就还有希望弥漫在远处的迷雾里。
希望之遥,引人浴血奋战,而希望之遥不可及,又让许多人卸甲归田。
走下去的人,都是神情高傲的骑士,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并且不得不忍受着,难耐的孤独。
去年暑假舒约我去丽江,我说艳遇之城,竹楼,小桥流水,异乡人,酒吧,声色厉吠,只适合勾引,你我都还没到要猎色的年龄和心境吧。
她说丽江很像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沉稳中掩藏着欲望.本来那样的地方就容易生情. 前两天在Q上她强烈推荐我看了《午夜巴塞罗那》,我和她都超迷恋西班牙,因为在初中时足球盛行的时候,曾经迷恋过皇马,但更爱一座叫巴塞罗那的城市,那里繁衍了很多我们感兴趣的人,建筑鬼才高迪,毕加索,切∙格瓦拉,约翰.列侬,剪刀手爱德华,他们怪异的行为作风足以让我们好奇半年。
记得某大师这样评价巴塞罗那,巴塞罗那不是一个容易解读的城市,你得诱惑它,才能得知它的秘密;它只对少数人展示它自己。
巴塞塞罗那还有更引人注意的东西:一种无所不在的感官之情,似乎能把所有踏上这片活力之地的人都感染上。
比如Cristina,和Vicky,两个美国女孩远到巴塞罗那度假。
一个狂放不羁,洒脱随性,用她自己的评价就是"i don't know what i want ,but i know what i don't want".VIKE内敛平静,遵守世俗道德观念,渴望安稳的爱情和婚姻的典型学术女。
在一次画廊遇见画家Antonio,Antonio拥有典型的西班牙式的奔放情怀,浑身上下还散发着不可拒绝的艺术气息,在第一场画廊酒会眉来眼去的诱惑后终于搭讪了."请问你眼睛是什么颜色?
""BLUE""我想邀请你们两位去奥维多度周末,一个小时后出发。
" 他不容置否的语气确定这场游戏无疑掌控在他的股掌之中."我可以带你们逛小镇,品尝美食以及好酒,然后一起做爱。
"伍迪.艾伦镜头下的他,坦率又不失风度足以让每个女人神魂颠倒到乱了分寸而后主动投怀送抱。
对Cristina而言,恰恰挑起了她躁动的情欲,对Vicky而言也是灵魂的诱惑。
这位老喜欢玩弄观众的老头绝对不会给你机会展示你导演的智力优越感,旅行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愉快,Cristina因为吃坏了肚子,Vicky陪他度过了一个周末,海边漫步,聊艺术,民俗,烛光晚餐,整一感觉就是门萨式的艳遇,最后被激情冲昏头脑,那个理性地她终于也蠢蠢欲动.....恰恰是她们的一夜情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关于伍迪.艾伦的一向执着于讨论的话题,道德,信仰,两性,就在这里得到体现.之后,生活回归平淡,Vicky依旧图书馆,研究当地人的生活,与未婚夫的聊天不冷不热.面对毫不知情的未婚夫张罗婚姻的热情,和好友Cristina兴奋地告诉她和Antonio的约会,突然想起了<一直很安静>,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可我却一直没有姓名.她一方面是迷恋Antonio的才情的,跟他在一起才能展示她的才华,另一方面,保守,渴望安稳的乖乖女气质又不容许她心灵出轨.所以只能化为祝福.故事并没有以Cristina和Antonio的结合而结束,半路再杀出个程咬金--Marie.Antonio的前妻,因为精神错乱住进他家.Marie美丽性感,又富有才情,渐渐深得Cristina的喜欢,三人行的日子到也轻松愉快,Marie可以接受Antonio和Cristina两人亲热,Cristina也可以接受前夫前妻再重温旧梦,洒脱大方,Marie教她摄影,冲洗照片,两个同样热情奔放的女孩一下子触电,用Antonio的话叫,"Life is short, Life is dull, life is full of pain. The trick is to enjoy life, accepting it has no meaning whatsoever." 三人之间的平衡维系了一段时间.用某人的评价,我心有你,你心有她,三口一家,一对拉拉.可这怪老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不知道哪天的海风吹醒Cristina满脑子的幻想,她又找到曾经很熟悉的感觉,THOUGHTS STARTED TAKING PRECEDENCE OVER FEELINGS,she thought over about life and love,她寻找的旅程又开始了,她开始厌倦了没有安稳的生活,antonio 很懂得女人的内心,"it is that she hasn't met the right person yet,when she does find him,the whole thing about finding peace and happiness will pass."后来,Cristina走了,生活又回归平静.故事快到结尾,antonio再次约会VIKE,"i am over with cristina.i never forget that night."对于Vike,被艺术家浓重浪漫情愫感染而出轨,她之所以受到诱惑,一是那男人太坏,二是,文学硕士的她,读惯了才子佳人的卿卿我我,只有那些同样浪漫的艺术家才会懂得她所需,跟Cristina相反,她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却不懂得不该要什么.明明知道他只是情感空窗,最后还是难抵诱惑,背着丈夫去跟antonio约会.最后遭到Meria的枪支走火而受伤,"how can i explain with my husband?
”或许浪漫碰撞到现实中她循规蹈矩的模样,才深刻认识到这是一场无聊而又荒唐的游戏。
突然想起了一句诗,修得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当然,最后假期结束,她们回到纽约,VIKE回归自己的婚姻生活,Cristina依然在寻找。
关于巴塞罗那,只能成为一场记忆。
回忆起来可能浪漫动人,only unfulfilled love can be romantic。
(只有不完美的爱才最浪漫). 关于这样的爱情,香港第一才子陶杰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真正的爱情不一定要结果,甚至需要有些突破禁忌的不正统,那样的爱情比较动人。
没有结果的爱情,才能让人记得住,但这不是凡夫俗子能承受的。
关于爱情中,她和他,她和她,他和她,都是短暂的.就是这种短暂,才得以回味,让身处围城的她再次越轨,虽然最后没有结果,但我打赌,她忘不了他.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问舒,如果两个女孩, 你更愿意做哪一个?她说,假设VIKE四十岁,Cristina就是二十五岁时候的VIKE. 我们可能会做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只是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里发生而已.欲望是本能.每个成长的阶段都是在克服欲望,让自己更加循规蹈矩,与世界主流接轨.直到有一天,你真正遇见了一个不让你疲惫身心继续去寻找的人,你就会发现一直以来的寻找是值得的.现在,用Cristina的话收尾,"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只知道我不想要什么",所以一直在迷茫着思考关于爱和生活.对于后来,我问暑假要去丽江么?她说她想,但仅仅是迷恋那里的风土民情.仅此而已.
个人挺喜欢的。
佩内洛普克鲁兹,很美的女演员,演什么像什么。
有人觉得男主角很性感,我只想感慨胡子真多……看完了以后有点困惑。
如果爱情真的是这么复杂的东西,那我是不是不碰得好。
还是说,无论怎样,都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
就像Cristina,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我以前觉得这样就挺好,现在想想好像又不是那么好了,因为这样排除,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但是又困惑现在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会不会几年以后就不想要了,毕竟人是很善变的动物。
当然,现在想要以后还想要是最好的,说明我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只是,爱情这东西果然复杂,什么才叫爱了呢,挂在嘴上?
当然不是。
感觉对了?
什么是感觉。
如此说不清道不明还是只见人想往进钻。
就目前我的状况而言,我想,还是顺其自然最好。
我也不想知道他是不是对的人,也不想知道会不会忘了他,我只知道现在忘不了他。
既然忘不了,那就记着好了。
让时间去说话。
也许我只是需要时间的锻炼,而并不应该轻易地不相信爱情。
毕竟虽然复杂但还是美好的。
DVD信息:恒威D9花絮:无字幕:英、简、繁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叫做,追新片,往往买到的是裸盘。
而另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新片DVD通常字幕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以英语片为甚。
前一段赶时髦买了今年奥斯卡的大批提名的片子,在无数次咒骂字幕是“盗版商留给儿子的家庭作业”之后终于捡到一部字幕尚可的片子,不由得感动了,于是看片的心情变得很好。
再加上伍迪·艾伦本就是我喜欢的导演,所以看得很开心。
伍迪·艾伦曾经出个一个大套装,但是某资深人士告诉我不用收,于是我也是捡着买。
迄今断断续续买了二十多部,看过《Scoop》,很好很奇幻;看过最著名的《Annie Hall》,伍迪艾伦正是因为此片获奥斯卡又故意不给学院面子,自78年开始无数次编剧提名,只拿到了一次编剧奖——不知道那次颁奖他去了没有。
在我这里,伍迪艾伦和侯麦是一种类型的导演,用最简单的镜头拍最复杂的情节剧,经常有神作出现。
同时两人对女人都颇有研究。
比较起来,侯麦矜持一点,哲学一点;伍迪艾伦则以台词冗长而出名(好在还有肯洛区大爷比他更冗),影片经常讲些下半身的故事。
停止这些唧唧歪歪来说这个片子吧……当然首先,“午夜巴塞罗那”这个翻译本身就很赞。
影片开头就是一个“圈”,被吓到,中间转场还用了一次“圈”,这种默片时代的技术还有人用……不过老导演就是老导演,伍迪艾伦干脆设计了一个旁白,OMG,不然片子90分钟一定结束不了,这个旁白的上等之处在于把电影拆做两部分,情节是可以由旁白来完成的,注意这个旁白不是提示,而是情节本身,由此把影片复杂叙事的压力减小了许多。
于是这部片子就可以对场景上完成更多的事情。
这种手法如今的电影真是少了很多,有的时候想想,所有的电影课程都在告诉学生,说出来的情节都是下等情节,上等的情节是用画面完成的。
如今看来还真不一定。
于是剧作就变得有趣了。
这是一个充满了翻转的故事,翻转包括两个女人,Vicky和Cristina,首先她们的性格跟头发颜色是翻转的(当然佩内洛普·克鲁兹的出现再次强调了黑发女人的类型,却最终把危机留给了黑发的Vicky,而看似放荡的Cristina却是全片中最坚贞不渝的人——对她的理想而言),其次,和安东尼奥的关系,从女人看男人转向男人主动,然后的翻转发生在周末度假时,跟安东尼奥上床的是Vicky,如此,之后就太多了,视点在两个交替出场和交替下场的女人之间进行,有点像舞台剧了。
当然剧作的上等之处还在于永远有Surprise——这是伍迪艾伦和侯麦最擅长的方式,在每个情节成了情节剧的俗套的地方轻巧的转身离开。
当然影片的色调很好看,而且我从来没发现哈维尔·巴登摘下《老无所依》里那个可怕的假发之后大叔的这么销魂……他跟姜文是一种类型的大叔嗯……看过他的《深海长眠》,查了一下年表才发现原来我看过他之前的片子——《活色生香》,《金蛋》(Huevos de oro,比格斯·鲁娜的片子)。
于是结论是,伍迪艾伦似乎在挑战摄影机作为天然的男人的地位,至少他把一个男人拍到如此销魂,那么观看的眼睛来自女人?
未必,至少Cristina是典型的“镜头前的女人”,于是这里观看行为成了兼有两性的一双眼睛,大约这也是伍迪艾伦安排那段3P戏的用意所在——原来观看者是佩内洛普·克鲁兹啊哈哈哈。
于是不由得不赞叹老爷爷的牛逼。
另一点可说的是克鲁兹,她的鸡窝头造型很……有趣。
其实我还是喜欢《回归》里面她的演技,那首小曲唱的很销魂。
当然除了大好人王家卫发了集体奖,那一年克鲁兹凭借这个角色单独拿了几乎所有的女演员奖,包括一个奥斯卡提名,只是那一年女王海伦·米伦太过强大,对手还包括梅姑和肥温这样的极品,加上《回归》本是外语片,没拿到奖也算正常。
不过我着实不觉得这部片子里她的表演有啥出彩的地方,Taraji P. Henson在《本杰明·巴顿》里养母的表演很动人,至少在我看来比疯子女艺术家好点,准备过一段等好一点的碟出来再看《朗读者》和《Doubt》。
不过她毕竟是西班牙电影史第一人。
最后说说伍迪艾伦一贯的讽刺喜剧。
这一部片子在讨论美国和西班牙的文化冲突,并对美国中产阶级的品味道德和无聊生活做了辛辣的讽刺,往大一点说这其实和《革命之路》处理的是同一个问题,往深了挖写篇万字长文绰绰有余。
而他采用的方式却是很温和的,仿佛是他常写的轻松小品文。
细节很多不一一说,比如美国人学不会西班牙语,或者谈论高尔夫球或者房屋装修之类。
换做侯麦,一定会如《夏天的故事》,或者几乎他所有的片子一样大谈哲学。
伍迪艾伦只用了三个美国的镜头,几场美国人之间对话就写的清清楚楚。
这一场“Summer Dream”只是一个夏天的故事,如同充满忧伤的的古典吉他一样销魂,然后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东西:暑假结束,电影结束,她们和我们的生活最终回归以往。
总评:花絮:0可看性:10艺术性:9
电影本身很不错,人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没有真正对于自身心灵的“一切完美”存在,只是看人自己的权衡取舍,是要做不愿意放弃现有一切的人,还是要做不断离开,不断找寻答案的人,还是要做为了所谓的爱不顾一切的人,都是自己的内心选择。
很喜欢伍迪艾伦的一点,就是他从不在他的电影里说教什么。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看似荒唐的故事里有所收获,若有所悟,毕竟自己所感悟出来的比强硬灌输的要受用的多。
没有阳光的午后看完电影,感到一些微微的凉意,还有一些小小的空洞.最后两位好友一同走下扶梯,两人的表情都很忧伤,这一些让人无法忘怀的人,事仿佛都没发生过,只是往事,只是往事.也许就像我们在看电影一样,可以和电影里的人一起感受高兴,忧伤,甜蜜,欢喜,悲哀,痛楚,可电影一落幕,剧院的灯光全部亮起,周遭的人急匆匆的离座,一切好像都没发生过.电影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梦.
吃饭的时候我跟LFF提起晚上准备看《午夜巴塞罗那》,他使出标准的坏笑答道,“你小子看完又要意淫了。
”果然被他不幸言中,Woody Allen这部最近期的作品把我这两天积累下来的压抑和郁闷一扫而空,忍不住又要开始裸奔写影评了。
能让我如此激动之处就在于,电影带给我的意淫与想象空间。
这首先是一部很唯美的电影,西班牙夏天的阳光、露台、街道、红酒、佳肴、海景、岛屿、公园和美女。
然后这又是一部鄙视正常人生的电影,华尔街的金领被刻画得乏味无趣而又愚蠢至极,自己未婚妻出轨了都还茫然不晓;相反那位不顾任何社会礼仪直接邀请两位美女搞3P的画家则享受着爱情、呵护和崇拜。
同样的,严肃认真的Vicky卡在自己对未婚夫的忠诚与对画家的迷恋中进退两难痛苦万分,而那位率性浪漫的Cristina却在享受了一段完整的三角恋后不带遗憾地离开了西班牙。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的魔力就在于,它让我意淫了一把不严肃的人生。
通过电影Woody Allen向世人雄辩地展示了,华尔街那些“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只会靠高尔夫消遣的人,远不及西班牙小岛上泼墨作画的艺术家来得有魅力。
最爽的的人生必定不能严肃认真追寻意义和价值,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相反的,你应该选择一个不严肃的职业——比如画家、作家、心理学家,住在一个不严肃的国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马尔代夫,维持一段(或N段)不严肃的感情,就这么度过一段放荡浪漫的人生。
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在走入一个常规可预知的轨道并将因此非常无趣及无意义之际,这部电影是太好的麻醉剂。
于是,我陶醉于这个故事之中,快乐地意淫着一个激情艺术家的不严肃生活。
当然,这一切也只能是一场短暂的意淫。
其实看电影画面里西班牙的美景,就像看自己旅游时拍下的那些照片一样,剥离现实地来欣赏会觉得美,可真正置身其中的那些时候可能也就没那么强烈的感觉。
想象中的画家生活一定丰富多彩浪漫而自由,可当你真要靠卖画来维持生计的时候,你也可能就被压得浪漫不起来了。
到那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意淫自己是个华尔街金领,随便摆弄一下数字就日入斗金。
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形容词一样,人总是容易处于“chronic dissatisfaction”之中,我们只知道我们不要什么,却很难知道我们要些什么。
人就是那么麻烦的一种动物。
但我至少还有Woody Allen,我至少知道我还要他。
他的电影就像大麻一样,在湿嗒嗒的伦敦让你情绪低落暴躁的时候,至少能消磨掉一点精神上的无趣和空洞感,过上一把西班牙阳光的瘾。
享受你的意淫吧。
关于男女之间那感情,总是喜欢看了电影之后就研究。。。
到底什么是所谓的爱情。
我每次看完一部电影,就开始分析里面的人物关系,好吧,我承认我看电影就是把人分析来分析去,越纠结的越分析,有的时候还想着大半夜睡不着。
(额,读书没有见我那么用心的)其实说实话,越来越混乱。
不过,也就是woody allen 老头子说的,人类近千年来都不知道如何定义爱。。。
《午夜巴塞罗那》,说是浪漫喜剧。
实际上,就是告诉看电影的人:面对现实吧其实我看了三次后,越看越无奈,要是结了婚的人看了之后,就是等于揭了他们多年的伤疤,揭开了他们心底的痛还是回归到亦舒阿姨说的话:我们爱的是一群人,结婚的是另外一群人。
看到亦舒阿姨的书,看到里面不停的重复这句话,我就反感。
但是,是的,无论我有多反感,最后还是得接受。
woody allen是个特立独行的导演,是个蛮有个性的老头子,但是,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回归到最现实的现实。
这部电影里面人物关系复杂,纠结,微妙,实在是无法忽略每个角色,我一向都是斯嘉丽的粉丝,她的每一部电影必看(我舅舅说我喜欢斯嘉丽是因为她是肉坨坨的那种)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吧斯嘉丽一直都是很性感,很迷人,很挑逗人的感觉(我的性取向没问题)。
她是性感的无话可说,但是,她给人的感觉又有无限的亲和力,无论她演什么角色都感觉她骨子里面的单纯。
她饰演十恶不赦的坏人,我也喜欢。
媒体一直把她称为woody allen的缪斯女神,所以,老头子让她在里面演了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女神,性感,迷人,单纯,简单,思想活跃,敢于冒险,欣赏艺术,体贴,甚至可以在一段三角关系里面挖掘自己的艺术细胞。
一直在寻找different,对于一个看上去不理智的女孩,但是,在一段看上去很美妙的感情,她确理智的退出。
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会知道自己失去后会意味着什么。。
从她的身上,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子,极其没有耐性,有点天真,有点喜欢冒险,有点叛逆,有点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但是,看到最后,你确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像她那样洒脱,理智。
我也一向不怎么喜欢佩内洛普,对这个西班牙女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
但是,在她出现在这部电影里面的时候,我当时就想,额,这个女的好有感觉,我不会用漂亮形容她的,漂亮这个词,不足以形容她。
她比斯嘉丽还要有魅力。
她饰演的是一个艺术家。
一个有天赋的艺术家,她的性感和迷人,还有独特的魅力不说,只讨论她的性格。
说实话,我为什么更喜欢她。
因为从她身上,从她的性格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虽然,自己没有她极端。
只是,我真的很喜欢她歇斯底里的样子。
情绪起伏不定,偏执,控制欲,自以为是,逼人,多疑。
她对她前夫身边出现的每一个女人都有偏执的想法。
她那么理直气壮的跟前夫讲:你找的每一个女人都有我的影子。
你为什么始终都摆脱不了我的影子啊。。。。
她在任何人面前那么肯定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她可以那么有把握的说自己对前夫对于艺术上的影响力。
一个自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人,一个自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身边男人的女人。
一个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女人,一个当自己的男人看其他女人就可以拿着枪对着自己男人的女人。。。。
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步会是拿着枪对着你,还是马上就可以跟你上床的女人。。。。。
她的前夫,同样是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但是,大多数确实是受了她的影响的艺术家。
两个人有相似处,但是两个人也相互吸引,但是,确无法相处。
两个人在一起是相互伤害。
尤其是她,她的情绪起伏,她的歇斯底里,她的控制欲,她的偏执不是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的。
前夫是不会继续跟她在一起了,但是,也无法拒绝她。。。。。
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微妙,当三个人一起相处的时候,两个艺术家之间再也没有了歇斯底里的争吵,斯嘉丽的出现弥补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缺少的东西。。。
至于缺少什么,其实也不是缺少,是平衡,三个人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
最理想的状态。
三个人一起享受情爱关系,三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艺术的灵感。
她不再具有爆发力,也不再情绪起伏,也不再歇斯底里。。
直到斯嘉丽离开,她再次回归到以前自我毁灭的状态同时也伤害他人。。。
woody allen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任何稳定感情状态是没有任何可以实现的意义。
三个人达到最稳定的关系是无法存在的。
所以,他让斯嘉丽最后选择离开。
斯嘉丽,他心中的女神,就是一个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人。
同时告诉所有的人,爱情,最终要回到原点。。。
继续歇斯底里的继续歇斯底里。
继续抓狂的继续抓狂,继续相互伤害的继续相互伤害。
继续痛苦的继续痛苦,我揭开你们的伤疤就是让你们看到,其实你们的生活是没有终结的。。。。
如果有,人生也就没有那么无奈。。。。
其实电影里面还有一个女孩,是斯嘉丽的好朋友,这个女孩更向大多数一样,在这个女孩身上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她更加现实,永远都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因为她知道,在现实社会中,必须循规蹈矩,必须遵守规则。
无意中,有了一次意外的小相遇,一次小插曲。
她发现自己原来,也是那么的渴望有激情,刺激。
但是,现实一次一次把她拉回来。
当斯嘉丽回到现实的时候,她也必须回到现实,但是,这个时候她已经发现原本自己想要的完全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完美,也不再是自己想要的了,她却已经无法选择了。。。。
没有后退的路。。。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为大家所拍的。
浪漫,确实浪漫,巴塞罗那,西班牙吉他,性感,迷人的艺术家,美妙的夜晚,穿梭在理想和现实的人们。。。。
最终让你心灰意冷。
好吧,接受现实吧。。。。。
看老伍电影总有种被耍的感觉。有种不动神色的上演闹剧的感觉。总觉得Christina,Juan,Melane 是这个老头子心中3P终极YY。关于女性对于自己的爱情和生活的那种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来了个嘲弄。
现在的活地阿伦整个就是一爱耍贫嘴会讲笑话大掉书袋游山玩水搞多角恋还不停唠唠叨叨有点神经质版的候麦。
巧妙的画外旁白,使得影片兼具文学与电影之美。伍迪·艾伦矢志不渝的讨论爱情,但他早已明白其中的无解与无奈,他将欧洲文艺片的纠结痛苦融化重塑为美国式的好玩有趣。三位女主角正好代表三种审美类型,一起前来一起离开,巴塞罗那在她们生命中留下了痕迹,但方向和“确定性”还在远方。
这个故事又纠结又诡异…
這部電影讓我彷彿穿梭於巴塞隆那的街道巷弄中,品嘗著歷史在這座城市留下的味道,呼吸著上帝賜予在這座城市的浪漫。 我生活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但我熱愛我的生活。
没有激情的爱情容易让人厌烦,只有激情的爱情却让人害怕。哪怕是最保守的女人心中也埋藏着欲望。究竟是跟随自己的欲望还是追求心中的平静,爱情对于男女来说究竟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很矛盾和复杂的事情。电影用夸张的艺术揭露这个问题,留待观众自行思索。
这其实不是一部讲艳遇、小三或3P的电影 熟悉Woody Allen的朋友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这就是一部Woody Allen的电影 虽然不属于他拍的好片之一 Scarlett也被老头御用好几年了 看这部影片只是因我习惯了一年一个Woody Allen讲故事 无论好坏 都维持他本色风
伍迪·艾伦在讨论女人对爱情的态度。薇琪是理智却心有不甘、蠢蠢欲动;克里斯蒂娜是冲动并渴望浪漫,但不会迷失自我;爱莲娜是一个极端,不顾一切。你是哪种?我三种都是。
一段旅行,一个邂逅故事。很难想象恋人之间的平衡需第三个人来保持,风流画家和他妻子都很极端。生活的确会出轨,完美的丈夫和婚姻,不完美的爱情总让人不知足。旅行后生活归为平静。巴塞罗那还是我记忆里那热情洋溢,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的样,熟悉的街景和建筑。
I don&#39;t know what I want, I only know what I don&#39;t want
本质上,伍迪艾伦段子式的故事跟彭浩翔是一个调调,他俩对爱情的态度也是一个调调。不过,伍迪艾伦比彭浩翔读过更多书,装逼也更文艺范儿,而且,故事结构更他妈的精巧。所以导演还是应该多读书,别让自己快中年了还只剩下点青春期过剩的荷尔蒙在电影里挥霍。
讨厌那些就像机关枪突突的语言,听着就烦;几个美女,绝好的城市,拍出来就两个字:折腾
导演一星,scarlett两星,西班牙漂亮得没天理的景色一星。其实我不太喜欢penelope,妖野气太重。
这片子看的我好无语啊。。。。
性感又迷人的碎碎念使这五彩缤纷的日子,怎么看也看不完!PS: PenélopeCruz,浓烈有如炽热的火焰,由里到外的燃烧,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就这样尽情的燃烧……
她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够洒脱;她知道不想要的时候,所以总是错过。两个人和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女人。
Cristina的随性、多变,正与Vicky老成外表下所掩盖的内心所一致。而Doug不喜欢的那部分欲望Juan喜欢,故Vicky对Juan的长情也可以解释。这部关于女人的片子,里边没有什么像样男角,无论是Juan还是Doug只是女人欲望的投射罢了。大意概括:与其自欺欺人、念念不忘,真不如上去就玩,玩腻走人。
WA的剧本台词真多,但是要说对西班牙的献礼还是算了,西班牙自己的导演做得不知道比WA好多少倍。怎么看都像只到巴塞罗那取了个外景
先看了赛末点,就知道这部伍迪埃伦的作品也不会让俺觉得出彩。现在有点儿文化厌食症了。这类老文青的片子的萌点吧,看到了也懒得去理解,理解了也懒得去品味。总之是跟个人当下环境离得太远,感不起兴趣。
影片是对爱情的一次诙谐、充满智慧、独具匠心的冥想,里面包含了与爱有关的所有令人着迷的改变。伍迪·艾伦赋予影片一种自然、流水行云般的活力和生命力,故事处处浸透着有如阳光普照般的光彩,让人信心备增,永不会畏缩。本片是伍迪·艾伦赠予西班牙最著名的城市巴塞罗那的一件情人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