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
妹妹希望实现一个美梦。
姐姐被拒绝在外。
这种拒绝令东亚人感到羞耻——这是妹妹的反应。
所以她需要做一些搪塞的动作。
比如去看楼。
还有教儿子送礼物。
一别两宽,或者?
见导演时带着一点刺。
为什么要为他换衫呢?
回了故里,不知有什么意味。
店主不在的小酒吧,“小说”。
在“北村方向”里立一排威士忌。
今次似乎是红酒。
与异性的独处令人有兴致,什么都愿意试一试。
比如多年不碰的吉它,还有某种流浪的可能。
因为,也不因为,一切结束的迫近。
早知道是这样,像梦一场?
可能,没有人真的在期待导演能做出什么格外的事。
前些天,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正式公布入围名单。
中国导演李睿珺的新作《隐入尘烟》成功地跻身于主竞赛单元。
此外,还有弗朗索瓦·欧容、克莱尔·德尼、保罗·塔维亚尼、潘礼得、尤里西·赛德尔等名导们的作品也都纷纷入围。
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海报而在这一众入围导演当中,还有一位连续第三年进驻柏林主竞赛的嫡系,那就是出片率奇高的韩国名导洪常秀。
继前作《逃走的女人》和《引见》分获柏林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后,他今年再次凭借新作《小说家的电影》成功入围。
2022《小说家的电影》这部新作的故事很有意思,讲述的是一位小说家俊熙(李慧英 饰)长途跋涉去参观很久不联系的同事经营的书店。
她独自攀塔时,遇到一位电影导演和他的妻子。
后来,他们三人在公园散步,又遇到一位女演员(金敏喜 饰),随后俊熙想说服女演员和她一起为自己的小说拍电影。
2022《小说家的电影》虽然有些影迷可能早已看腻了随心所欲的洪常秀电影,毕竟他的拍片速度太快,而且几乎每一部都是同样的基调。
但我们还是想认真地聊一聊他去年的另一部作品《在你面前》。
这也是近年来,唯一一部没有金敏喜参演的洪常秀电影。
2021《在你面前》作者| 黄摸鱼洪常秀的电影越来越像一个谜。
回想曾经,我们还能清晰概括出他的创作风格:“一种纯粹作者式的、对固有的电影艺术形式的否定,具体表现为刻意规避复杂场面调度,通过编织生活中的碎片素材构成电影文本,从而达成对现实的再创作。
”
洪常秀导演可以说,在《这时对,那时错》诞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洪常秀都非常重视在作品中明确这种连贯统一的风格。
然而,在同金敏喜的感情趋于平静后,他的创作便愈发天马行空起来。
近年来,洪常秀不断推陈出新,打破此前种种源于作者标签的束缚。
无论影像风格、场面调度,还是主题探讨、叙事结构,他都做出了全新尝试。
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期,他越来越变成一位难以被准确定义的导演。
2021《引见》回望洪常秀去年的两部新作《引见》和《在你面前》,都各自展现出他对于用“电影实验”来重构现实世界的痴迷。
在《引见》中,他通过对影像与文本的“扭曲”来玩弄结构与虚实;而影片《在你面前》则反其道而行,俨然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姿态回归到文本与人物本身。
这部影片以简约的结构和调度,对厚实而日常的文本和演员们的即兴表演进行区分,在现实世界面前再造出了一个“世界的分身”,探索着关于命运和情感的多样可能性。
2021《在你面前》看洪常秀的电影,观众们往往都是跟随着镜头慢慢发掘出导演的生活切片,同时经由无数琐碎的动作和不断的重复进行调和,从而形成结构。
而在不同阶段的洪常秀电影中,这种结构的复杂程度则有着明显的出入。
在创作早期(以《剧场前》为界),洪常秀电影的结构相对较复杂,掺杂大量对照、重复、戏中戏、外部概念引入、甚至是轮回。
直到在《这时对,那时错》中玩过“两端平行世界”的结构实验后,洪常秀对于结构的追求便开始不再那么刻板。
2015《这时对,那时错》在他近几年的创作中,结构往往都退而求其次,成为塑造人物的一种工具,以《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最为典型;而新作《在你面前》同样如此。
饰演本片女主角的李慧英,可能是洪常秀自创作以来,除金敏喜以外第二次如此信任一位演员。
而这部电影的结构,也在某种意义上,全然成为了李慧英饰演的女主角“内心外化”的基础框架。
换而言之,便是为李慧英这位演员专门搭建的舞台。
《在你面前》中的李慧英李惠英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位常年生活在美国的退休演员,在身患癌症并被告知无法治愈后,她回到韩国,准备在这里悄然度过人生中的最后几个月。
可以说,这样一个角色通常会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诉求,有着极高的叙事能动性。
然而,在洪常秀的创作策略下,这种高效率叙事的能动性却被化解、被潜藏,进而转移到了人物日常生活的琐碎当中,以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建立起洪常秀的电影结构。
影片《在你面前》从一开场便有意地掩盖了女主角身患绝症的事实,通过对女主角在妹妹家中日常行为的“美化”,将整个叙事的重心悄然放到了人物散漫的日常生活当中。
同时,这种独特的“美化”也给电影的结构展开蒙上了梦幻的色彩。
在短短的开篇十几分钟内,洪常秀便安插了写作、睡着、苏醒、预示性独白多达四种具有虚幻意味的行为。
而在不同的镜头之间,观众们能看到多个不确定的梦的出入口,但却无法断言究竟哪个部分是隶属于另一个部分所展开的幻想。
唯独令我们印象至深的,是女主角那句具有隐喻意义的独白:“我所能看见的一切都是恩赐,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明天了。
”
在虚实混淆的开场后,影片中便不断出现“奇遇”式情节。
女主角和妹妹在路边拍照,居然会遇到对她印象深刻的影迷,并且还反复赞叹女主角演员生涯的光鲜亮丽。
这跟女主角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演员生涯的遗憾与不甘,彼此形成了直接的互补。
在桥底和桥边两场戏中,女主角不断地重申自己恐高,却在主观镜头中平视着高耸的铁桥。
这样的反差,俨然可以被视为女主角借由写作所呈现的“看见的恩赐”。
由此可见,洪常秀对角色内心诉求的展露,便是通过电影结构的暧昧,以及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日常行为来达成的。
如此一来,即便是简单轻盈的对话,只要通过前后文的呼应或者影像上的反差塑造,便能在日常生活的段落衔接之中,掺杂些许人物主观臆想下的平行世界的碎片。
而情节上的平行世界也便由此随着叙事的推进而缓缓展开。
而这些奇遇式情节,在另一层面上也丰富了观众们对人物的既有认知。
这些情节的诞生,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第三方的认知通道来认识女主角的(电视、电影、网络,他者的目光),似乎在有意传达女主角在其他视角中的多面性。
这便是影片《在你面前》中关于人物的“平行世界”。
在互相映照的人际关系网里,作为叙事核心的女主角在跟其他难辨虚实的人物展开交互的过程当中,也逐渐地展现出有别于现实、趋于理想化的另一面。
当女主角在侄子女友疑惑的眼神中离开后,却忽然又在街头遇见异常热情的侄子;而在下一场出租车内的戏中,我们会发现女主角手机壳的颜色跟影片开头时不同,便进一步明确了幻想的存在。
随后,黎泰院旧宅中忽然出现的小女孩,被“小说”酒吧的店标中断的对话,以及转场前后导演这个角色的言辞的差异,无不明确地指出女主角主观上的一些美化与想象。
在前一场戏中,女主角听到旧宅阁楼上传来小女孩的声音;而在后一场戏中,小女孩又忽然出现在女主角面前,并且跟女主角儿时的经历有所重合。
那么观众所看到的小女孩形象,是否真的存在女主角的臆想成分?
而导演这个角色的言辞,在中断前后也迥然不同。
从对前辈的客气礼貌飞速转变为老友般的真情流露,这是否又是女主角所期望看到的来自他人的“恩赐”呢?
洪常秀导演给观众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正如一蓝一绿同款手机壳那样,导演将现实与理想两个不同层次中的女主角放置到同一维度上,在对故事的阐述中不断反复地争夺着主导权,在你、我、他、她面前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通过对其他人物的异化造就了“两个女主”,并不断捕捉着在一个个不确定的情境当中女主角虚实难辨、飘忽不定的态度。
与此同时,演员李惠英本身的即兴表演,也对女主角这个人物双重属性的塑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同侯麦的电影那样,极度日常对话式的文本,首先在叙事层面便给予了演员相当大的即兴发挥空间。
而饰演女主角的李惠英,在把握这一人物的自我拉扯时,显然是用“出戏”的手段来凸显自我矛盾的存在。
在涉及女主角有幻想可能性的段落时(如桥边、旧宅、咖啡馆等),李惠英会在连贯的表演情绪中不间断地穿插短暂的出神。
这种出神就像是反面情绪的灵光一闪,是从对话中短暂抽离的状态。
自我粉饰中的恍惚、喜悦中的哀伤、平静日常中的惆怅,都被李惠英得心应手地运用在她的表演当中,这无疑直观地强化着女主角的多面性。
甚至在某些段落中,李惠英还会通过自己的演绎透露一些文本上被隐藏的信息。
我们不难发现,整部影片在摄影上在有意地模仿人类肉眼的视觉观感。
我们会看到通篇不加修饰的生活画面,甚至是大量肉眼观看时的虚焦与模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比“真实电影”的摄影更为真实的拟态。
而在场景内部,洪常秀甚至用大量的过度曝光和锐化来进一步模拟人眼观感,在视觉上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间接排斥。
在调度方面,除了洪常秀一贯风格化的固定机位+变焦的调度组合,空镜的广泛使用和多人镜头角度的丰富化,俨然也在此提供了视点的多样性。
而招牌的洪式推拉,在这部电影中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入梦”与“出梦”的意义。
影片围绕女主角所形成的叙事上的虚实“两个世界”,实质上正是“在你面前”这一抽象概念的释义所在。
“在你面前”是一种交流,是某种不能被明确定义的存在真正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种真正的零距离状态之下,我们与这种存在之间才能够达成真正的交流。
而出现在女主角面前的,正是她基于自己人生中的遗憾所幻想出来的,另一个拥有“完好生活”的自己,一个抽象的、无实体的理想中的“自己”。
这也正是洪常秀想通过这部电影传达给我们的:“活在当下的生死价值观,不同认知通道下女主角在各人面前展露的不同形象、宛如双生子般存在的妹妹的生活,甚至是女主角在空镜时通过独白袒露来对影像的介入。
”正是不断抽丝剥茧式地面对这样的另一个“你”,才让女主角本身的情感都在镜头前逐渐蜕变为真空的状态,看似大体走向了排列组合式的人生和解。
然而,在即兴表演下,女主角的状态又时而从“和解”对话中抽离出来,其中所传递的无法掩盖的疲态,也预示了其生命终将走向凋零的归途。
这正是“在你面前”这场盛大仪式背后无法隐藏的黑暗裂缝。
而从缝隙中,开篇对缺失生活的幻想和结尾处的情欲纵流,都被现实中倒计时的时间所点醒,成为短暂体验式的悲剧。
正如女主角认为,拍电影是对生命的延续,渴望像电影一样将短暂的时间塑造为永恒,似乎在电影中自己就能重回风华正茂的年代。
那个男人所说的记录时光的承诺,俨然像是救赎。
然而,洪常秀借宋导演的形象又一次让自己介入到电影中,却在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死亡和信仰的对话后便脱身而出,独留女主角一人默默死去。
“本以为会像之前的洪常秀电影那样借大雨将情感划在暧昧含混的语境中;没想到最后却转至一场无情的梦醒时分。
而电影什么也不是,电影退缩了,电影也拒绝延续人类三倍的生命。
”
钟表的时间不断流逝,生命也从来不曾因为跟过去和解而暂停倒计时。
“在你面前”的另一个世界与自己,究竟何为现实何为梦境,早已不再那么重要。
在沉默与无言中,在梦与现实的边界上,美好(女主妹妹)总是沉睡,而痛苦(女主)时刻保持清醒,终将沦为一场人生兴叹的独唱。
影片《在你面前》最终便是在双生子式的反复中逃避于人的面前,洪常秀显然巧用这种重复与反差,有意地为观众提供多种可能性。
正如他所痴迷的创作方式那样:“将人物丢到一个情景中去捕捉、观察他们的态度。
”
同《引见》一样,如今的洪常秀已然把这种喜好投射向了观众。
他乐此不疲地创作多义性甚至虚实混淆的人物,从而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以千奇百怪的角度带入到角色中去,在情景中形成无数种独一无二的“观影态度”。
2021年初,《北村方向》中饰演“小说”酒吧老板娘的演员金甫京离开了人世。
如今,洪常秀带着电影再回“小说”,回到记忆中的旧情景,以日渐苍老的身躯重诉他们的老故事,在电影的永恒中铭记,对逝去的好友献上崇高的悼念。
我相信,洪常秀导演绝对不会停歇步伐,他将继续为自己的创作生涯时刻倒数着,将继续把人类千奇百怪的情感集合体放置在“自己面前”,并以凌厉却又善意的目光去审视,从而在光影中继续创造独属于生活的恩典。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居然还能和汤唯搭上一点点关系。
真奇妙。
最近在B站上看到洪导参加电影节聊这部电影。
不过可惜全程英文而且没有英文也没有中文字幕。
凭着我的烂英语听力大概听懂了下面的内容:主持人问洪导关于女主父亲的问题。
她父亲好像也是个名导。
结果洪导说自己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全场大笑。
于是我就很好奇的搜了一下她父亲。
要知道女主李慧英已经是60岁的演员了。
他父亲更加是很早期的韩国导演。
父亲名叫李满熙。
再去搜了一下作品。
有部作品叫晚秋。
原来汤唯和玄彬的那部晚秋是翻拍的。
所以一些电影访谈还是有点意思的。
会意外挖掘一些东西。
然后再感叹,有时候圈子也就那么大一点。
洪導應該是我最愛的當代南韓導演了。
很多朋友覺得這次的色彩過於豔麗,其實答案藏在片中:導演在「小說」酒館提出要用camera為女主拍一部短片之時,答案就已經揭曉了。
喜歡攝影的朋友應該不陌生,早在十年前卡片式camera流行一時的時候,多數相機的成像感光元件就是使用的ccd,所以電影一開始,我看到這種色彩,便能感覺它的復古。
所以,我更相信,本片是導演真實世界的互文。
導演最後還是用相機拍了一部「小說」性質的短片。
短片的內容,就是大家所看到的85分鐘。
今年看了不少电影,在这个冬日的初雪,突然想起的却是这部。
年初去了韩国,也许有大半法人理由是因为洪导演,去了北村、江陵、水原,繁复的道路与烟火,平静如常、深夜买醉、不断前进的人们。
《东邪西毒》中有一种特别的酒叫“醉生梦死”——喝了的人,会把过去忘记。
醉忘记过去,梦引向死亡,人在漫无边际的生命中寻求更加永恒,而永恒却如此短暂。
“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明天了。
”失败的生活,失败的人,世俗的评价让李慧英饰演的女主不堪而局促,决绝的私奔、多年的漂泊,他人的叙事中的自己仿佛陌生的他者,当诉说偏离了倾听,那么交谈也没有了意义。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喜欢饮酒,微醺中的交集、面对面的真切、真情流露不堪与承诺,人们想表达又有些东西怎样也无法被表达出来,刹那间的共情,好像跳了一支舞,让人与人间的力场彼此相融,又马上失去,相互逃离。
“你想跟我上床,对吧,是的,如果你可以的话...”,生活让一切都需要一个解释,当生命的张力有了确定的指向,一切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坍塌。
酒醒了,然后巷道中的烟也灭了。
“对不起,昨天的话不要当真”,当再谈论起这件事,咖啡馆中的一切都成为了谜样的存在,再无法感知微醺中的感受,他成为了约炮下头男,她成了失意绝症女,已经完全脱离了当时环境,作为观众的我们再叙述这件事时,只能简述为两个失败者的笑话,但又有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只能记得一个并不复杂但又不简单的梦境,发生在你面前。
2年后,当我再走到小说门口,它已大门紧闭,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
〈Infront Of Your Face〉译为《在你面前》,洪尚秀在这部电影里引入了一种感觉,一种升华于生活之上的感觉,它是你期待的,它是圆满的,是让你进退皆可的,但这一切积极的另一面是它的出现是极为随机的。
有可能出现于一场舒心的谈话,有可能出现于一次接近绝望的呐喊之后,也有可能出现在身体飘飘忽忽的某一时刻,更有可能在你发现有迹可循时,不再出现。
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女演员Sangok在空旷的公园,在成荫的花院,在安静的小酒馆,在房间熟悉的沙发,和妹妹,和陌生的房客,和旧识的导演Jaewon,和自己,她不断在当下的呼吸、对话、左顾右盼之间找寻自己的在场,自己推着自己,他者加入自我,不在场,又一次的不在场,一次次的不在场让Sangok内心激烈地挣扎惊叫。
而那些让自己曾经在场的人,明明都在这里,明明都还在关注着、理解着、陪伴着自己,循着一路走来的印迹,而Sangok却不再那么容易找到那种在场的、安全的感觉了。
直到最后和导演Jaewon结束还算不错的对话,次日Sangok在熟悉的沙发上醒来,听到手机里传出Jaewon拙劣地解释着那些不错的对话只是幻觉,Sangok大笑起来,是啊,人生不过是一场幻觉,如梦如幻月,有过那些期待中的真实的感觉,便已是好梦了。
意外地随便想看的一部片,拍的不过是一些稀疏琐碎的日常,但是从中感觉到了和自身气质极大契合的东西。
这部片的伏笔设置得非常巧妙!
——开头便是女主摸着肚子,被压缩到几近无声的背景音,无限拉伸的沉默,轻易就挑起一股极大的压迫感。
1只有在生活很不如意的时候,小确幸才会给人带来一种如此巨大的幸福感,让人触电般微颤。
所以女主止不住地感恩,感恩所有生活中的小事,我觉得这里面总带有劫后逢生的意味,所过的每一天都像是偷来的,窃喜......2到自己幼时的家去看,看到与小时的同岁的小女孩时,发出的对生命的赞叹——她说小女孩很美,或许是想说生命很美罢。
当她抱着小女孩的那刻,我想她拥抱的是小院里幼时的时光,随着女孩体温散发出一种在盛夏阳光下的炽热与如绿叶一般明亮得要融化而溢出的油彩一般的时光,或许也是缺失的一段中年本应一家三口齐全圆满的时光。
老人,新叶与旧居
抱住了过去3镜头两次写了女主凝视着睡着的妹妹,而片头盖着的薄被暗示了女主其实睡不着在沙发上写了很久,而深夜的咖啡也可能说明,她应该大部分晚上的时间都没有入睡。
关于导演的qian规则,我猜想大概可能的原因:1女主不在意的态度,衣服被沾到渍了也不换,觉得见面的男生不配自己这么做。
在路上的taxi里,对比起和妹妹在一起时的愉悦,车上的女主更像是被困住了的小兽,头无力地靠在车窗,表情恹恹的提不起兴致,甚至还问师傅能不能顺路拐去别的地方。
无力的倚靠2导演临时换了会面地点,并且提醒午饭后的女主3:30就收档,给女主时间上的压迫感,迫使女主赴约,也让女主对陌生的地方没有准备。
而女主到了后,导演才说老板把钥匙给他了,女主问道是和老板娘很熟吗?
导演回答不熟,但是到后面聊下去他与酒吧老板娘其实是旧交。
助理也悄悄地被叫走了。
其实这明显是导演的一个猎艳场——老板娘默契隐身,店名文艺且带着导演本人强烈的个人意味,店面小而温馨,令人放松,适合调情。
3提及妻子和儿子,导演没有太多反应。
有家庭的男人,连自己的孩子都难兼顾,何况是外面的工作呢?
导演迫切地想要和女主有一个私人的旅游行程,拍摄过程完全由导演个人进行,完全没有顾忌家人的感受,随性而行。
比较打动我的部分是女主说出当我能恰如其分地看到眼前的物体,那么一切都会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不多不少,完整无缺。
如此这样的态度,也正如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一切都刚刚好地铺展开来,没有刻意雕琢的细节,一切都看似毫无道理,拼凑起来却又恰如其分。
躺下吧(笑)。
当我躺下如土地,如那覆盖其上的一层草被,如已被分解而与环境交融难分的任意一种,所有的事物都会在我面前完整地展开,我只不过是他人的背景亦或是铺垫,不能干扰对方分毫而任其舒展。
此刻,退居一位,人不再是主体,春风将我吹拂,扇打。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啦!
我不是主体,我不背负主体的任何欲望而寄居在一完全不同而新奇的世界,无论这个世界是丑陋还是极乐。
酒后脸微微发红,头脑微微发烫才能随意倾诉的东西而想死却又失败的那一部分真的太精彩,这是一份向死而生才得以生出的视角。
在这之前,要不是看什么都心灰意冷,看什么都想死,又怎会突然有一刻觉得万物都值得欣喜呢?
我觉得这是非常具有金敏喜个人色彩的一部电影——女主角不是她,但是作为女演员的金敏喜以自身生活经验撬起的生活化碎片和日常感叙述,在简单的对白中透露出人性的微妙别扭之处,把人之情欲刮出了极薄的组织,在毫厘之间微观人性。
年轻时因为爱情而出走奋不顾身的几年,抛下了亲情,遇到的可能也不过是借着创作之名欲行尾屑之实的导演,最终被爱情丢弃,一无所有地从异国回到家乡,一切物是人非。
生命的苍凉与荒芜在癌症的最后几个月里如此暴力而直接,却也在认真过活的几个月里才显出难得的温情。
一部平淡又无常的人生缩影。
起初不理解为什么要蹲在桥底抽烟,后来才理解应该是一种下意识躲藏的姿势。
亲姐妹却聊着琐碎又有隔阂的话题,妹妹的有些惺惺作态让她始终感觉疏离。
她只愿意静静看着她睡着的样子,就仿佛还是童年最单纯的样子。
男人酒后的一顿温情安慰让她误以为自己真的又看见了纯粹的灵魂,她无所顾忌得敞开心扉,而对于男人来说她的真实和自由只是他的一次逃离理智的意外冲动罢了,逢场作戏信手拈来。
一觉醒来,于是她大声得笑了,也许是笑自己在死神临近前似乎像回到了孩子一样的状态,没有防备得轻松装点着身边糟糕的人和事,忘记了成年人原本的虚伪和麻木。
抱住突然闯入的小女孩就像抱住了童年的自己,紧紧得那般留恋。
当能够看见生命的终点的她,体会着神明庇佑的感觉,一种无诉无求的禅意。
“这不是我在死亡面前变得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我面前的事物,我就会变得什么都不怕了,真的!
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
#ICA 依然是风格化作品,从美国回到韩国,探望亲友,内容上表达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梦境还是电影看完后依然萦绕在内心,这部是由“此”创作的短篇小说,还是一切皆为一晚的梦境,亦或者本身小说就是梦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这个空间下的今天,其实这么想,这部作品就跟《北村方向》类似,我当时看完感觉《北村》感觉是展现了无尽轮回中的孤独,不论是“他到达的那天”还是《北村》似乎都呈现出了那种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而本片则是对照剩余时间的思考,同样类似表达。
电影中的“Novel”也同样是出现在《北村》这部电影中,似乎也是相同的呈现。
电影以独白开场,仿佛就是“在观众面前”,之后就说她们昨天见过,所以空间是固定的,流动的依然是时间,如果电影作为影片中的承诺,这部作品结尾处女主游荡在熟睡人旁的身影则像是同一空间的无限次闪回,如不同的短篇小说,也像是每日不同的梦境,梦境中有逝去的时光,有曾经的辉煌,有对于亲情的渴望,有对死亡的恐惧,今天又做梦了,只是不是美梦罢了。
视听上,基本上是标志性的长镜头和静态构图,尤其是在室内场景中,镜头的缓慢移动维持着空间的连续性,过爆的场景依然是不真实,外景中的自然光效果不错。
配乐很舒适,环境音非常喜欢,尤其是那段流水声。
“我会在这段时间里保持快乐,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不会去医院的,我要在家里继续我的生活。
如果有工作,我回去做,我会出门。
如果以后感觉痛,我会吃止痛药。
我会忍着。。。
然后死去。
这也是我来见你的原因。
”“要再喝一点吗?
”“让我们喝到死吧!
”“我有一种很奇怪的信仰,我相信天堂是隐藏在我们面前的。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决定要去死,那个时候有其他的理由,我出门去寻死,然后路过了首尔站,我突然发现,商场里的人们的脸一下子都变得很好看,我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有多么美,有一个路人走过去,脸上很脏,而且全是油,但我发现那张脸是那么的好看,秀色可餐到我甚至想去舔一下,真的!
”“但这不是我在死亡面前变得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但在那之后,我就忘了那种感受了。
””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这种感觉终于又出现了,多么幸运。
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我面前的事物,我就会变得什么都不怕了,真的!
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总之,我释怀了,从出现这种感觉的一瞬间。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感到更加自由。
”
——你在做梦吗?能告诉我吗?——不行,12点以后才可以。 梦、男人的语音、酒吧的招牌,一次次的拖拽我们的视角在虚实之间穿梭,但无论喝的是咖啡还是酒,说出的是真心话还是虚假承诺,它们都“在你面前”。你坐在长椅上,像呼吸着一整个冬天的荒芜
跟妹妹喝咖啡逛公园,独自回到以前的老房子,跟导演在酒吧里谈到了生死和感悟。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桌上还有半瓶酒,这到底是生活的玩笑,还是梦中的奇遇。如果你能透彻地看清世间万物,你会觉得天堂就藏在我们面前。你无所畏惧,你也更加自由。
无感
洪尚秀的电影真的是看三分钟以上就能分辨出来,比起之前冷冷淡淡感觉这部情绪有点儿过于饱满了
真没看懂
洪金组合走入了更狭小的空间。类似的场景,小金学徒的镜头景深不再伸缩。换上有些年纪的女主,亲昵的肢体碰触没了,只剩下酒话嘴炮的暧昧气场。
#CannesPremière# No Yestarday No Tomorrow…Are you dreaming?
今年比较喜欢《引见》。
中年女主年轻时曾做过演员,后来出国发展,患绝症回到韩国。与多年不联系的亲人聊聊,去当年成长的地方看看,见一个老粉丝听听酒后的赞美,默默在心理感谢上帝,告别一切。
7/10.关于姐妹,关于回忆,关于生死,以及洪常秀惯用的对知识分子男导演的虚伪的讽刺。情怀少许,思考多时。
或许仅仅是这一次,洪常秀的重复与差异有了超出形式之外的存在形态。我们仿佛跟着李慧英幽灵般伸入画内的手去触摸梦的轮廓,看到面前的天堂及其所能接纳的一切。在现实之下匍匐蹒跚,从死亡之上轻轻跃过,这就是我所拥有的时间。太感动了,谢谢洪常秀
【5】默然的咒语唤起无形的圣殿,蜷缩着攀附却一再碰壁,在角落吸烟,然后去往下一个角落,可悲伤的梦常在我面前。
男人的语音信息 女人狂笑so pathetic, i mean the man
天。好无聊。
2023-10-10 22:56:05
我跟洪秀常的电影毫无共鸣啊
洪常秀真的不是我的那杯茶!
我洪已成精。
还以为梦是悲哀,实际上现实才是。
3到4星之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