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

Левиафан,荒谬启示录(港),缠绕之蛇(台),Leviafan,Leviathan

主演: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叶莲娜·利亚多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安娜·乌克洛娃,阿列克谢·罗津,塞尔吉·波克霍达夫,柏拉图·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4

《利维坦》剧照

利维坦 剧照 NO.1利维坦 剧照 NO.2利维坦 剧照 NO.3利维坦 剧照 NO.4利维坦 剧照 NO.5利维坦 剧照 NO.6利维坦 剧照 NO.13利维坦 剧照 NO.14利维坦 剧照 NO.15利维坦 剧照 NO.16利维坦 剧照 NO.17利维坦 剧照 NO.18利维坦 剧照 NO.19利维坦 剧照 NO.20

《利维坦》剧情介绍

利维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巴伦支海附近的小村中,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个人利益与政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能够提前明确谁会赢得战斗的国家。贪得无厌的市长盯上了尼古拉一家所住的房子,并企图白占那块土地——实际就是强占。市长行为粗鲁,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从警察局到法院,他知道如何驯服不顺从的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情甜不辣国民死刑投票文雀盲探权欲第五季圣诞王子:皇家宝宝双生花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爆焰!夺命追随山村大爷黑暗楼层连环杀局1风云花戏楼美国恐怖故事第五季家族荣誉3:家门的复活堕落之心人间风雨情魔法少女奈叶Detonation蝴蝶魔咒恶魔律师·御子柴礼司宇直吉尔长月烬明诡梦凶铃谍影迷情第三季龙凤双探大鱼自拘于家波鲁迪斯V遗产蓝卡亡命边缘木鸢迷踪

《利维坦》长篇影评

 1 ) 我的上帝與我同在,你的上帝在哪裡,我不知道

與w看完zootopia,論起位置:人在對的位置上,成為好人,在錯的位置上,成為壞人。

於是忽然想起《利維坦》。

我很多年前看《回歸》,一眼就愛上,所以知道導演不是簡單地講一個好人沒好報的故事。

我實在厭倦好人壞人的說法,看著kolya和vadim竭力在鏡頭前扮演一個典型的好人和一個典型的壞人,彷彿能感覺到導演在屏幕後冷笑,他在愚弄我們:一個窮人,加上一副正直的臉和勤勞的身材,走在陽光底下,就有了你們心目中的好人;而一個有錢的胖子,加上一點傲慢的表情,坐在黑色轎車裡,就成了壞人。

人啊人,不過是看人的樣貌衣著身份地位來輕易地論斷人,看見一隻羊被狼吃盡,整個羊群都惱怒了,當然,惱怒中帶著深深的恐懼。

大概只有羊群會惱怒吧,上帝不會為此懲罰狼,雖然沒人知道上帝是怎麼想的,導演試著保持上帝視角:他懲罰了kolya的妻子和律師,for adultery,懲罰了kolya,for unfaithfulness,懲罰了kolya的兒子,for rebellion,而獎賞了vadim,因其信靠上帝,並獻上了殿。

一切符合聖經的邏輯,在詩篇中,在先知書中,反反覆覆被詛咒的,正是adultery, unfaithfulness 和rebellion,猶太民族頂著這三頂帽子被放逐了千年。

片尾在新造好的殿中,Vadim真心誠意地對兒子說,上帝看到一切,儼然一個無愧於上帝的信徒。

導演若不是在取笑觀眾,就是在挖苦上帝了。

似乎自從有了好人上天堂,壞人落地獄的說法,人們就開始自作聰明地揣測其中的標準,一會兒回歸到摩西五經,一會兒又要立新約。

可過往每一時代的人們共同努力制訂出的標準,都不完全奏效。

幾千年來教會一邊兜售標準,一邊忙於為上帝的不公正找藉口,到了某一個不耐煩的年代,人們說,上帝已死了。

羊安靜地吃著草,狼安靜地吃著羊,人卻總要吵吵鬧鬧地,爭論不休。

耶穌乞討時,總要一個人走到山裡去,到海上去,希伯來文頭一個字母稱呼上帝,讀作aba,多像阿爸。

一個人同他的上帝,如此親密的關係,為何要加諸於全世界呢?

“我的上帝與我同在,你的上帝在哪裡,我不知道”。

就這樣惱怒的羊群無法和自己的上帝和解,狼心滿意足舔舔嘴巴走開了。

 2 ) “利维坦”的明目张胆与深谙于世

在影片前半段很想将其易名为“钉子户的故事”,但后来结合宗教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将本片带进了另一个更为深邃的主题之中——“利维坦”(“利维坦”这一《约伯记》中记载的巨鳄,令人生畏:坚不可摧的鳞甲,锋利的牙齿,口鼻喷火,腹下有尖刺)这一怪兽无处不在。

国家的政治机器必须以这样一种极端暴力,毫无商量余地的形态存在吗?

它究竟是在捍卫还是在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宗教难道不也一样?

它们的存在只是在为“利维坦”找寻借口。

而其实,宗教和国家机器这样明目张胆存在于世的“利维坦” 其邪恶性远远不及深谙于世 存在于每个个体之中的那只怪兽,人心及人性的可怕到了必须用国家机器和宗教来牵制的地步,这难道便是“圣父”,“圣子”,“圣灵”的具体含义吗?

作为个体,怎样才能得到自由?

释放心中的“利维坦”?

还是永远将其囚禁于内心的囹圄?

 3 ) 筛

教堂里没有阶梯。

权贵、平民、乞丐、还有猪,都静静的站立在平整的地板上聆听布道。

“……这是一个完全正直的人。

兹举出两项,以证明他的完全。

以爱待人。

他帮助哀求的无赖(廿九16);他曾为瞎子的眼,瘸子的脚(廿九15)。

为人公义。

他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廿九14)。

他曾向强盗举起枪,曾向背叛者挥起拳头,最后却不因人之不义而打破他的牙床或夺去他的性命。

这是一个完全正直的普通人,遭遇种种试炼后,朋友、家人、公正、还有怜悯,都离开了他,他再不能过普通的日子。

他被筛到底层,即使他的脚步不偏离正路,他的嘴不说非义之言,而他的种子仍落入了坏的土壤。

 4 ) 《利维坦:不光是一部反强拆的政治电影》

这部电影的力量抗衡远远比我原本所设想的要复杂。

导演将原本观众所期待看到的力量冲突(政府和平民的冲突)分解,并重新组合。

我们确实看到了两种缠斗在了一起的力量,但并不简单可归为政府和个体。

从电影一开始,男主角尼古拉出现,代表一种强有力而野蛮的力量。

他是个说一不二的父亲,用巴掌教训叛逆的儿子,并称之为“男人之间的爱抚”;拒绝与妻子商量家庭重大决定,而更愿意把心中的愤懑和不甘跟老朋友倾诉(妻子说,”过几年你就会被儿子打倒了,他的回应是我才不介意呢;而只有面对老朋友的时候,他的回应是低下头,‘我们都不是年轻小伙子’,即承认自己的无力)。

而面对与市长的对抗时,他会首先就冒出鲁莽的想法——杀人。

他跟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大海边建造房屋,用双手吃饭的祖父,父亲一样,是依旧在小农价值,父权意识下生活的体力劳动者。

他所代表的力量就像夕阳下海边散落着的航船废墟,巨大的鲸鱼遗骸,原始,蒙昧且富有魅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得过时了。

从电影一开始,这个男人就已经站在了擂台上。

但,他对面的对手是谁呢?

当尼古拉因为一时冲动被关进了看守所时,他的律师朋友做了什么?

在办公室里同市长进行了一番势均力敌的舌战,然后,在小旅馆享受了同尼古拉妻子的性爱。

当尼古拉被放出来,打电话给他的妻子(此时她正赤裸着下半身跟律师共处),抱怨她对自己的关心不够,这一幕仿佛在映射着许多生活在社会中下阶层的体力劳动者常会有的抱怨——凭什么他们会得到的远比我们多?

律师朋友,尼古拉当年的军队下属,从军队出来之后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直到成为如今的著名律师。

在片中所展现的俄罗斯政治环境下(警察普遍贪污,市长垄断经济,横行霸道),他能够进入莫斯科律师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唯一的前提就是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既有的游戏规则。

虽然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因为旧日的友情跟他站在同一战线上,但实际上,他的身份已经注定了他跟市长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他们代表的是同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更为精巧,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组成一种密码,一套游戏规则,在同类人群中反复操练,加固最终成为一道密不透风的墙。

这一点在律师敲诈市长的一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所应用的语言完全是同一系统,充满了暗示和试探,一个名字像一个需要被解开的谜语,从一个人的嘴里貌似轻描淡写地被吐出,而另一个人则需要花上数天的时间去破解背后的含义。

所以他同尼古拉(以及尼古拉的朋友)的结合只是暂时现象,他所使用的力量系统已经改变了他的处世方式,让他不再具有尼古拉那样的爆发力(哪怕那是无谓的)。

而在社会层面上,他远远超过了他的朋友。

这种精巧的社会力量已经胜过了个体的,不受约束的力量,所以他安然地返回了莫斯科;而他的朋友不只失去了妻子,房子,也失去了15年的自由。

导演无疑是悲观的。

已经熟练掌握了“语言/文字即力量”的精英们逐渐被一个个编入了系统之中,等待他们的是水晶,陈酒和播放着爵士乐的高级酒吧。

记得那个穷困潦倒的神父讲得关于约伯的故事吗?

约伯不肯相信无形的上帝,他不断挑战底线,直到上帝“大发慈悲”,以暴风的形式出现在他面前,向他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悲悯,直到他完全倾倒,折服。

这个故事在说什么?

我觉得是反抗的尽头必指向服从,至少是见好就收。

而还没有被精细得社会化(就像鱼被流水线收进一个个小格子里一样)的个体依然拥有巨大的,野蛮的力量,正因为没有组织也无规律可循,它们反而对坚不可摧的国家机器产生了最大的威胁。

在导演的镜头下,他们不可避免地从一开始就将以废墟,骸骨的形式出现了,因为他们的第一次觉醒其实就意味着毁灭。

女性的缺席尼古拉的妻子莉雅,毋庸置疑,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人。

但很可惜,她的美并没有为她在这部电影中增加多少存在感,从头至尾,我们其实都并不了解她究竟在想什么。

从一开头,她就生活在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导的家庭中。

如果将开头尼古拉儿子同她的对话置换到一对夫妻之间也同样可以,这就在暗示她实际上在同两个强势的,认同父权,并且都对她有欲望的男性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就像一道沉默的影子。

在情节上来看,莉雅的存在一直都很像专为推动情节而设置——她跟律师偷情,导致尼古拉与律师分道扬镳并更加颓废;她的自杀,进一步在心理上摧毁了尼古拉,并且为政府制造罪名提供了可乘之机。

但她究竟如何看待这段偷情,如何看待丈夫的“原谅”(我一直认为这种原谅也是一种虚伪的自我欺骗),她没有说,我们不知道。

但可以知道的是,她最后的死因可以归结为她感觉到男性世界的抛弃—— 丈夫的“原谅”,情人的离弃,还有继子的鄙夷。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整部电影中,她是唯一一个看到利维坦的人。

这个圣经里代表混沌和邪恶的巨大怪兽,在霍布斯的书中出现的国家权力的实体化形象,她的丈夫和情人都选择了对抗并失败,而她选择承受,承受搬家,承受情人的偷情,承受丈夫强暴式的做爱。

所以她本不应死去的,在现实中这样的承受者都活下来了。

特别喜欢的点:两个神父的对比:世俗意义上的虔诚和心灵的虔诚——表现为两种迥异的语言体系,后者简直就是诗。

结尾的强拆画面,扭动的起重机如陆地上的利维坦。

“ 利维坦是一头巨大的生物。

它畅泳之时,波涛亦为之逆流。

它口中喷着火焰,鼻子冒出烟雾,拥有锐利的牙齿,身体包裹铠甲般坚固的外壳。

性格冷酷无情,暴戾好杀。

”写于编剧班结束后

 5 ) To know a woman

作为整个故事肇启的拆迁案件是作为一个背景引出这个女人,因为没有这件事,律师作为丈夫的朋友不会来到此地,她也没有机会靠勾引来换取逃离的筹码,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影片进行中不断深入的探讨:人性、权力、宗教,三者都是以这一女人为基础在不断旋转扩大。

她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我们知之甚少。

我们知道整部影片中与她相关的有四个人物:丈夫、律师、儿子和女友,分别完成其妻子、情人、后妈、女友(同学/工友)这四个身份。

此外,她的过去我们一无所知,唯有通过她一系列的行动去知悉她这个人。

行动1:律师到来之后,原先没戴胸罩的她戴上了一个性感的胸罩,原先平坦的胸部瞬间挺起了。

此为诱惑的施展。

行动2:丈夫被关之后,主动敲响洗浴完毕的律师的房间,发生性关系。

此为勾引。

行动3:野餐时,再次与律师发生性关系,被孩子撞见。

此为勾引的继续。

行动4:在宾馆,与律师长谈无望后,回家以生孩子为条件寻求丈夫原谅。

此为逃离企图的失败。

行动5:丈夫要求性爱,不得不同意。

对镜哭泣。

行动6:死亡。

(后面再谈。

)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漂亮又有气质的女人,生活在这么一个闭塞、落后的小镇,与一个不喜欢的酗酒莽汉生活一起,外带一个无爱的非自己所生的儿子,做着中年大妈们做的洗鱼工作,想要逃离是可以理解的。

律师从莫斯科来,成为实现逃离这一企图的绝好机会。

诱惑与勾引,乃至失败寻求丈夫原谅,付出的代价是身体献于丈夫享用,最后只能寻求自杀。

我们不应该过多从道德上去分析这一女人,而去问这一悲剧的背后是由什么造成的,难道只是对丈夫没有爱还要生活在一起,是那个讨厌她的儿子,是又脏又差的工作虚度美好青春?

不!

是整个俄罗斯操蛋的一切: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体制,东正教等等一切,都导致了这个女人走向悲剧。

所以影片不是从探讨这些大问题中夹上了这么一个女人,而是从这一个女人入手将整个俄罗斯社会剖析了出来。

这一点可以从交警的汽车中得到读解的线索。

在前往湖边野餐的路上,曾出现过一个一闪即逝的镜头:交警正开着的车上放着几幅圣像图,还贴着几张裸女的艳照,之后等女人上车后,这些又没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同出于车厢这一空间的三者:交警、圣像、裸女正是俄罗斯社会的寓象:权力、宗教、人性。

而影片中的人物无不交织在这三者或其中两者的迷雾之下:对于律师而言,宗教是不存在的,他只讲证据;对于这个女人而言,权力是与己无关的,她只有人性和宗教之间的冲突;而丈夫这一人物却同时处于三者的包围之下。

故而,萨金塞夫所做的是试图总结出俄罗斯人民当下困境的根源:无非是上述三者形成的三角关系笼罩于俄罗斯整一民族/国家。

附提:关于女人死因的问题。

1.自杀。

对逃离的无望,无法再继续当下的生活2.权杀。

市长派人指使,为了把丈夫投进监狱,拆迁成功。

3.儿子杀。

这也很有可能,《三只猴子》里丈夫、妻子、儿子的关系与这部电影很相似,在那儿谋杀就是由儿子完成的。

以上三者皆有可能,看你相信哪一种。

 6 ) 看的很压抑

不错,有信仰的战斗民族,结果还是被强拆。

公务员都踢皮球不办事,法院和警察的机械执法,天朝也是如此,然后就有了天注定。

办公室里的彩色普京,野外的黑白前领导人。

利维坦的骸骨,钉子户的残骸。

冷峻地写实,荒凉的现实。

上帝看着呢,然后又如何。

冷静的镜头描绘一个残酷无比的故事。

家庭悲剧的背后是政治腐朽与信仰危机。

运动长镜头和海边空镜头都很有安哲的韵味。

两场法庭戏呼应,仅通过法官陈述就给人冰冷刺骨之感。

现实就是权力的游戏,你我都只是其中上不了台面的弃子与蝼蚁。

 7 ) 关于“利维坦”的一点解释

利維坦(Leviathan),1874年施约瑟翻译的旧约全书译为利未雅坦[1],之后的聖經和合本譯為鱷魚[2],现在的和合本修訂版譯為力威亞探,天主教聖經思高譯本譯為里外雅堂,是《希伯来圣经》的一种怪物,形象原型可能來自鯨及鱷魚。

「利維坦」一詞在希伯来語中有著「扭曲」、「漩渦」的含義,而在基督教則是與七宗罪中的「嫉妒」相對應的惡魔。

《以賽亞書》描述利維坦為「曲行的蛇」,烏加里特史詩則記載利維坦為利坦(Litan),並形容其為「纏繞之蛇」。

後世每提到這個詞語,都指來自海中的巨大怪獸,而且大多呈大海蛇形態。

《希伯來聖經》裡的利維坦,是一頭強到足以與撒旦相提並論的強大怪獸,其形象亦與《以賽亞書》中的海怪「拉哈比」(Rahab)十分相似,類似形象的生物在聖經中尚有許多,相信都是利維坦的形象來源。

《約伯記》(第41章)中提到,利維坦是一頭巨大的生物。

牠暢泳於大海之時,波濤亦為之逆流。

牠口中噴著火燄,鼻子冒出煙霧,擁有銳利的牙齒,身體好像包裹著鎧甲般堅固。

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牠在海洋之中尋找獵物,令四周生物聞之色變。

傳說,上帝在創世的第六天創造了一雌一雄的兩頭怪獸,雌性的就是盤踞大海的利維坦,而雄性則是威震沙漠(所有世界上所有陸地)的比蒙(Behemoth)。

當世界末日到臨之時,利維坦、比蒙和席茲(Ziz)三頭怪物,將會成為奉獻給聖潔者的祭牲。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希望会对影片情节的理解有所帮助。

 8 ) 利维坦

短评装不下了呃,纯粹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这剧本可以拿来中国再拍一遍啊,蛮惊讶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俄罗斯的。

对奥斯卡外语片评委的口味比较好奇,分明是欧洲电影节钟爱的口味,难道拿来是为了反衬自己的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强大么。

之前看了几部电影让我以为自己终于开始能欣赏文艺片了,这部片子再次打击了我,给我的感觉是冗长乏味,人物冲突不够激烈,法庭宣判那段简直是催眠。

大概是自己还不会欣赏,大概这就是一部冗长乏味的电影。

豆瓣的五级评分方式太过粗暴。

 9 ) 大厦将倾,而我却只关心它倒下的地方那窝蚂蚁的存亡

此利维坦非彼列维坦,它是旧约里记载的饕餮海怪,与那位国民画家无关,尽管电影里巴伦支海的画面也极尽苍茫壮美。

故事是天朝人民再熟悉不过的强拆,屁民面对国家巨轮时的蚍蜉撼树和粉身碎骨。

他们终将成为利维坦的祭品。

既然命数已定,何不让电影的副线来引我入胜,那是躲闪着巨轮撞击的小舢板上趔趔趄趄的市井:暴戾的父亲,叛逆的少年,绝望的主妇,海边小屋的晨昏盛景,醉去醒来的伏特加,吵个小架上个小班修个小车打个小猎偷个小情……就好像大厦将倾,而我却只关心它倒下的地方那窝蚂蚁的存亡。

 10 ) 北海的利维坦

从北京起飞,飞往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或是其它北欧城市,长时间的飞行会被客舱里狭窄密闭的空间憋得百无聊赖,当你不停地看动态航迹图,会发现有个国家大得在考验你的耐心,空中7个小时都会被他辽阔的幅员占用掉。

于是,你会格外清晰地记得那些遥远的地名: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北海、巴伦支海,神秘高远的地域,滋养着庞然大物,掀动波涛,翻搅乌云,在靠近北极圈的洋流里缓慢生长,他们被极寒的海水催眠着,一觉醒来,已是许多人一生的时光。

利维坦就是主宰这片海的巨兽,也是俄罗斯入围奥斯卡外语片的片名,用这样一个玄而又玄的片名,讲述了巴伦支海边的平民,因追讨拆迁费与市长对簿公堂又败下阵来的故事。

利维坦是《圣经》中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

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利维坦在书中用来比喻强势的国家。

利维坦在本片中以具象和意象两种方式存在着,具象的第一眼是那张海报,一个男孩坐在巴伦支海边,面朝俄罗斯幽深的海,那种比湛蓝更暗的蓝色,有种沉重感,男孩的身边是一副巨大的鲸鱼骨架,白色的有着竖琴般优雅的弧度,在末世般的垂暮中,仿佛和男孩一样在哭泣着什么。

这张海报的孤寂感和世界尽头感,可以荣登海报榜前三名,单凭海报你无法断定这是个什么片,它没有显示场景和人物关系,倒有种灾难片和科幻片的魂魄。

构图是经典的俄式油画样式,远景、中景、近景和道具无不渗透着凄凉与苦闷,只是稍微清冽的天空把画面拉开阔了。

在这个肃杀萧瑟的俄罗斯偏僻小镇,每个人都被命运中的利维坦在干预在影响,好像海里的怪兽时常觊觎这里,想掠走些什么。

片中的利维坦意象无处不在。

男主人公从部队退伍后,靠修理汽车营生,用半辈子的积蓄在海边修了栋两层的房子,每晚枕着涛声入睡。

这套海景房占据的绝佳位置令市长垂涎不止,于是出动公权力以极低的价格勒令拆迁。

男主人公从莫斯科请来曾经的战友律师做辩护,对簿已经沦为市长氂下的公堂,再次讨说法又被拘禁起来,当战友律师把营私舞弊的材料摊给市长时,市长的方寸乱了,当战友律师提到莫斯科委员会的人时,市长的脸白了。

市长问了律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有信仰吗?

”“我愿意相信事实”律师答道。

关于信仰的对话,片中出现了三次,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像任何时候一样,都还想信点什么,来消解艰难和不公正。

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的言行受制于教会,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新教让人们不再成为教会利益的输入者,而只是信奉耶稣,不做教会的奴隶。

十字军东征后,东正教义在中欧东欧广泛流行,俄罗斯人一边躲在教义的温床里,一边却对自己的教派讳莫如深,特别是在最高领导层里,信仰的教派也是近年来被媒体知晓。

片中第二次出现信仰的解答,十分清楚果断。

市长在召集手下的公检法头目开了个私人会议后,惶惶不可终日,来到神父的办公室里寻求慰藉。

在《最后的晚餐》作壁画的餐室里,市长毫无兴致享用镶金烛台和红菜汤,只是不停地担忧律师的插曲会否影响到下一年的选举。

他问神父:“信仰能做什么?

为什么每周的礼拜和募捐都救不了我?

”神父昂起头告诉他:“信仰就是你手中的权利,是上帝让你拥有的。

”不难联想,沙皇时代的暴政也打着信仰的旗号,让有信仰的老百姓被臣服被愚弄。

百年后的今天,在俄国大地上,信仰还是国家机器的吊装工具。

男主人公在战友律师离开、妻子跳海自尽后,终日与伏特加相伴。

那个利维坦是市长派来的重型车,妖怪一样推掉了他的家,这个长镜头因把机位放在了屋里,由内向外拍摄而应该被载入电影史,流苏的桌布、盆栽、牛奶罐、野炊烤炉和鱼竿统统被铲掉,那是主人编织的生活与梦,被权利的化身利维坦揉捏得粉碎,看到这里,利维坦到底是什么,已经付出水面,应了市长那句台词:“你们这些蝼蚁,永远不会有权力的!”片中第三次出现信仰的追问,是男主人公问镇上的神父:“信仰是什么,为什么我信,还没有好报?

”神父说:“因为你没有做礼拜、领圣餐,我的信仰在心里,你的,我不知道。

”这个答案显然不令他满意。

片尾,导演难能可贵地选择了事件真实,像纪律片一样没有任何上升的意义,只有惨淡的现实,男主人公被栽赃入狱,市长却依然插着信仰的翅膀享用权力,因为只是被利维坦占据的地方。

在这个肃杀萧瑟的俄罗斯小镇,每个人的都被命运中的利维坦在干预在影响,好像海里的怪兽时常觊觎这里,想掠走些什么。

片中的利维坦意象无处不在。

-                     个人原创影评公众号 爱看          微信号:aikanai          电影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看见了生活,也看见了自己。

         原创电影评论,独立电影推荐。

         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属于你的笑点、泪点和心塞...          举报

《利维坦》短评

普京画像完全呈现了一个刺眼的现代big brother,虽然国家已经腐烂得白骨森森。萨金赛夫竟然这么直接地抨击宗教和国家机器,勇气可嘉但是实在不如前作的韵味

8分钟前
  • Rhodesia
  • 还行

恶人当道,就连信仰的传播也是满满的恶意。主教对着市长说着那句“当你掌权你就应使用自己的权利解决问题“,简直就是翻版的神秘河结尾夫妻对话,请问您就是这么传教的吗,主教大人?太可怕。

1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太拖沓!什么叙事效率!妻子莫名就出轨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耶。

17分钟前
  • 小.莹.子
  • 较差

中心在流变,朋友、妻子、丈夫一个个消失,指向了无形的主体,而真实生活中的约伯不愿认罪,这或许就是法律与上帝的区别,人为自然立法的直接坦白性,而这其中冥冥又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许这就是利维坦(强势国家),命运。

18分钟前
  • Autodidact
  • 力荐

没有任何正能量

22分钟前
  • Eeu
  • 还行

开始看的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感觉节奏又慢,拍得有点像电视剧,镜头没有那么讲究,镜头长还没有很多信息量,仅仅有个别段落的设计会觉得不错。冲着戛纳最佳编剧奖来看的,故事没有代入进去。不过后半程快进着看,发现故事写的还是不错的,只是拍的不好。三星半吧

23分钟前
  • 私恋失调
  • 还行

市长强占了农民的房子和土地,法院检察院警察都是市长的狗腿子,农民找来律师朋友帮忙,上诉失败了,农民被拘留时,老婆和律师出轨,市长雇人暴打律师,律师离开,农民发现奸情,老婆自杀,在市长的操纵下,农民被诬陷杀妻,被判15年。农民老婆和律师的奸情突兀,老婆的自杀更突兀。

28分钟前
  • 3000是
  • 较差

俄罗斯的海水是深不见底的幽黑色。这个吞噬了社会主义、集权主义、东正教义的民族就像片中一隐即没的怪兽脊背,让人不寒而栗。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6.5分。权利强拆的确是个好题材,但导演显然并没有想完整挖掘这个事件,而是摆出了鲜明地道德批判立场,黑白分明,充满了舞台剧的夸张和荒诞。而所谓的政治隐喻更是和故事的主旨缺乏联系,生搬硬套,这不过又是一部向美国佬献媚之作罢了。看到强拆就戳到无数豆瓣文青的逼格,还真是让人醉了。

36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较差

太深沉,太宽广,太抑郁了,看完一身冷。同样是强拆,我能接受的程度就到贾樟柯为止。

39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还行

以诸多对比强烈的场景意象和步步跌入深渊的悬疑剧架构,塑造了一个以卵击石的个体悲剧。孤傲而脆弱的漂亮小屋与波涛汹涌的冷酷巴伦支海,举目无措的家庭成员与搁浅岸边变成巨大骨架的鲸鱼……作为一对对高度象征性喻体,共同显影出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在俄罗斯当代的漂亮镜像。

43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荒謬嗎?不,一切都顯得理所當然。薩金塞夫每部長片傳承下來的畫面美感依然讓我著迷,只不過真是一部不如一部。電影里自然有不少讓人熟悉的情節,但是沒必要套上「中國電影民族主義」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吧?

46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家庭是和政治体制纠葛在一起的,人也如此,分离不开~

51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我们自由,却总有人让我们不自由;我的思想自由,然而我什么都没有了。不得不说大部分俄罗斯电影和德国电影都很枯燥

56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较差

面面俱到,却面面未到

1小时前
  • 衫弃
  • 还行

当国家成为了利维坦,你只有在它的面前默默饿死。请奥斯卡将小金人赐给导演!

1小时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作为俄罗斯电影,一不拔高人物,二不拔高宗教,陀思妥耶夫斯基病完全治好了!批判现实主义视角贯穿始终,不再企盼救赎而是直面生活的荒诞虚无,大概是看过的最现代派的一部俄国片子,格拉斯配乐太霸道,必须点赞。

1小时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霍布斯撰写利维坦所对抗的是腐败盛行、杳无人本概念的罗马教会,而今萨金塞夫将其置换,曾经强大一致的国家政权转而异化为凶残猛兽,向着它自己的人民露出利齿。利维坦的隐喻在权力分布与传延的力量下分崩离析,犹如尼古拉看得见海的房间一瞬间被夷为平地。镜语宏大肃穆,透视出俄罗斯电影的魂魄。

1小时前
  • 未亚
  • 推荐

不过是往狗血剧情上增添了一点象征符号而已,导演与影片中的角色一样被现实绑架了

1小时前
  • LOOK
  • 较差

123/365 法罗岛主竞赛22/24 2

1小时前
  • 丽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