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弯弯~马上就要4月了,天气不冷不热的,每天傍晚吹着小风散步的时候,总是会不经意间就逛到麻辣烫小摊的旁边。
这个季节实在太适合在晚上吃东西看电影。
最近逐渐失去了看悬疑、冒险类电影的能力,认真看的几部都是治愈系、比较安静的电影。
轻快的背景音乐和语气温柔的台词总是能让人沉静下来,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专注的能力。
今天想为大家推荐的,就是这部2019年上映、豆瓣评分8.3的电影:《致允熙》。
01郁郁寡欢的女人允熙 是一位高中女生的母亲,她每天重复着上班、下班的平淡生活,总是沉着脸,动作沉闷。
她时常静静地看着窗外、在饭堂给人打汤的时候也是一脸沉郁,回到家跟女儿的晚餐也一言不发。
人到中年,允熙早早地同丈夫离了婚,跟父母兄弟也鲜少联系。
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在如今并不少见,但是允熙的沉郁却让人觉得她好像对生活毫无兴趣,甚至充满厌恶。
直到一封信的到来,允熙寂寞的生活裂开了一道缝隙。
高中女生新春 看到了一封陌生人寄给母亲的信。
很久以前就跟父亲离婚了的母亲,身上总是萦绕着寂寞的味道。
人到中年,没有足够的技术、没有优秀的学历,甚至也不喜欢跟家人来往,母亲总是好像不快乐。
而信的内容里却写母亲是“对我来说你是我崇拜的对象。
”母亲沉闷的“为子女而活”的生活在新春面前裂开了一个小角。
新春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母亲生活中的“拖累”?
02 “你也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吗?
”润 是一个宠物医生,她与丈夫去世的姑姑相依为命,早早的主动离开了家庭,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不在意自己的父亲。
每天在大雪纷纷的小樽接送姑姑上下班,给小猫看病。
沉默的她心里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曾经逃跑的“懦夫”即使有人对她有好感,她也会不挑明的拒绝。
她在“隐藏自己,隐藏说出来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事情”雪一直下,润并不祈祷雪什么能停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20年后,在父亲的葬礼之后,润终于鼓起勇气,给她以为过着“正常”家庭生活的允熙寄出了自己的第一封信。
怀着自己的小心思,新春跟允熙踏上了前往小樽的旅行。
她们在大雪的城市街道里行走,穿着厚厚的靴子打雪仗,去精致的餐厅吃饭,在被雪埋住的铁轨上拍照。
在旅途里,母女两人逐渐发现了对方的秘密,而面对允熙的信,两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03 “雪到底什么时候停啊?
”《致允熙》由开头润的一封信连接起允熙和她的女儿新春的生活,从允熙、润、新春的视角,通过一次日本旅行,揭开母亲成为“母亲”之前的生活故事。
本片由任大炯执导,演员金喜爱、中村优子均贡献了不俗的演技,两位演员的眼泪总是在一阵沉默中慢慢的涌出,而导演的剪辑则让电影如水一般,节奏虽然平缓,却拥有静水流深般的力量。
电影整体的叙事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导演结合缓慢的叙事,在日本小樽的雪景中配合背景音乐钢琴曲描述了允熙和润如海一般的漫长的感情和生活状态。
允熙和润的痛苦总是从她们沉默的脚步和静静的背影中透露出来。
在获得新生的列车上,允熙坐在了层山堆叠的一边,坐在另一边的新春,背景则是不停的波涛起伏的大海。
感情就如同大海,从车窗里望去,只能看到海浪一层一层的往前涌来,然后又退去。
雪一直不停的下,海浪会一直不停的涌起又消失,看起来只是生活中的一角,却一直反复的翻涌,具有不褪色的力量。
04 不再羞愧的我们 (有剧透慎入)就像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大雪和挂在天空里的月亮一样静谧。
允熙和润的语言总是通过信件才能传递,两人很明显都不是多言的类型。
没有过于渲染沉重的音乐,致允熙的音乐总是带着淡淡的轻快,沉浸在雪里的小樽也让“雪”的意象成为了“美好”、“宁静”“祥和”,而不是“痛苦”“掩盖”和“死亡”,也许也有一些“寂寞”的意味,但是并不凄凉。
人物们也永远都是轻声细语,鲜少有人愤怒的大喊或者悲痛的大哭。
人们并不是没有愤怒,但是这种愤怒带来的高声调总是持续不到10秒,更多的是刻画一种沉郁,寂寞和孤独。
即使允熙和润曾经的过去应该是充满痛苦,真心相爱的人被拆散,甚至被家人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两个人只是相爱,却被迫过早地面对了家庭最不堪的情况。
家人成为了敌人、加害者,自己只能被迫隐藏起真实的自己,套上了一层所谓“正常”的壳子。
当允熙和润掩盖自己的内心生活,原来她们也同时将生气勃勃的、积极又有理想的自己套在了壳中。
但是痛苦也不会消失,一切隐藏在壳中的情感,最终也无法隐藏,就像挂在天上的月亮,即使不想注意也不会消失。
多年后,新春带来的旅程让允熙获得了跟润重新见面的勇气和机会。
不再独自在陡峭的月亮下沉默地抽烟,不再为了自己的某个部分羞愧地活在世界上,不再沉默地把自己的语言让渡给家人和所谓的世界,重新在信纸上写上语句的那一刹那,一个女人重新褪掉了厚重的外壳,让希冀久违地睁开了双眼。
一个女人重新迎接了自我的出生,在另一个人的梦里。
想看这部影片的朋友请查看评论区~
第一次发长影评,《致允熙》这部电影下了很久了,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有看,害怕是一部致郁电影,天真的以为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我,需要看的是甜甜的百合剧、美美的百合CP,像加油站一样,给我空落落的糖箱加点糖分,就又可以满血上阵、抵抗现实,直到今天点开了这部电影,无法排解苦闷终于得以抒发。
故事从分开开始到重逢结束,20年的缺席,允熙和淳的生活有了太多彼此不了解的故事和无法分享的情绪,允熙的家庭压力、婚姻变故、生活负担让她看不到生活的色彩,淳面对家庭变故、世俗眼光,还在孤力抵抗,全都是彼此不知道的事,写下思念都怕给对方带来困扰。
“人活着总有那样的时候,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
”没有逃出家庭枷锁的允熙,顺从了家庭安排,努力扮演一个合格的妻子,只为了扮演一个不那么格格不入的女人,丈夫也好、女儿也罢,都走不进她封闭的内心,只有她自己知道,这都是她无法抗争的悲惨过去。
她既愧对真实的自己,又愧对丈夫女儿,最后终于在听到前夫结婚的消息时如释重负,这场本她不该参与的婚姻,还好没有把前夫拖累得太惨,他还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日本生活的淳免不了还要面对各种“你为什么不结婚?
”的提问,凉子或许是想要从中得到淳的认同,认同她们是同一类人,换回来的却是淳的拒绝,也许是对凉子没有好感,淳只是建议她隐忍地活着,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淳在姑姑面前并不避讳允熙两个字,对其他人再没提过一星半点,克制住自己,把真实的自己藏在信里,这也是姑姑的拥抱里满满的心疼,也是因为心疼淳的克制,把她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都没有寄出的信投进了邮箱。
允熙特地跑去淳的家想要见上一面,却又不敢想见,看到有人开门,飞也似的逃跑了,铺垫了许久的重逢终于在新春的安排下得以实现。
其实两个人擦肩而过之前就已经认出了彼此,淳定住的那一刻,表情从轻松到凝重,情绪表达得很到位,也许淳记得的还是20年前样貌清纯的允熙,对迎面走来的这个中年妇女样貌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她知道这个人就是允熙,允熙听到轻唤后低头舒了口气,回头想要用轻松的表情来面对,却看到淳错愕的表情,她再也伪装不下去了,饱含着泪水开心的笑了,两个人轻轻点头,你的思念我都收到了。
“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呢?
”就像思念什么时候才会终止呢?
“停不下来呀,像一种魔咒,下完雪打扫完,不久又会下雪。
”感谢片中的姑姑和新春这样善良而美好的人物,现实也许也有。
我和我的初恋有过单纯美好的三年,在大学校园里天真地谈着恋爱,工作后分手了,被分手的我总觉得应该有个好好的告别,便开始写类似于信的日记,想着也许哪一天写满了再寄出,没想到被妈妈看到了,一把撕了个精光,也是那个时候起,我决心离开老家。
几年后明明都按照我们当初规划来到了同一座城市,两个相邻的区,失去了恋人的身份,我又想见到她,也害怕见到她,一别8年后,她会是什么样子呢?
肯定早已结婚生子了吧!
应该也是家庭幸福吧!
今年30岁的我在被各方催婚,看这部影片之前我还在思考,以前出柜是因为有另一半日子有奔头,现在虽然孤身一人但也不想被迫结婚,淳的一番话给了我答案——隐忍地活着,我们无法强迫自己去喜欢不喜欢的人,但我们听过自己遇到喜欢的人时的心跳,不愿意妥协,就只能隐忍地活下去。
您是一位用情专一的人。
电影没有说明允熙离婚多少年(可能是我没注意到),但可以推测出离婚的原因。
你一直希望和允熙复婚,经常来允熙居住处看完她,虽然每次被责备。
您是一个善良的人。
允熙是净身出户的,住的是出租房(离婚是因为允熙,她自愿净身出户)。
一直希望母女俩过的好一点,“你可以不需要过得这么辛苦”,虽然离婚不是自己的责任,但你从来不责备允熙。
您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为了见前妻不至于遭她烦,戒烟戒酒。
烟酒估计也是离婚后,心情不佳导致的。
您是一个可怜的人。
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莫名其妙的被离婚,养大的女儿抚养权不归自己。
最后为了达成前期的愿望,找了一个容貌样子比允熙差好多(电影中女儿见父亲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的女的结婚,送请帖的时候,那个哭啊,对复婚无望的痛苦。
这部电影的节奏太舒服了,像一汪清泉缓缓的从心底流淌而过,适合冬日的下午,泡上一壶茶,窝在被窝里静静看完。
看小樽的雪,看压抑了20年的情愫。
女主人公允熙那封或许并没寄出的信里说她的后半生就是她的折磨,她从未放过自己。
这场女儿刻意安排的相见之后,女儿要去首尔上大学,她也得以离开了那个束缚了她半生的地方。
开始尝试做想做的事,在饭店门口她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她放过自己了,真好啊。
那困在各自故事里的我们,什么时候能跟自己和解呢?
这可能是我看过最女同片的女同片。
在欧美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电视作品打开新世界大门之后,世界仿佛是平的,消费主力的女性好像拥有无限选择自由,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但恐怕弱势地位的女人,家庭为先的女人,压抑,忍耐,自我规训的女人,这才是我所熟识的女性群像。
逃离故土的纯,选择了拒绝被爱的人生,带着压抑的愤怒,不断想念但又害怕打扰对方而不敢送出第一封情信。
留在原地妥协度日的允熙,躲避着前夫、哥哥,这些男性的围堵,怀着无人可解的悲伤和自责,封闭地生活。
她们有二十年不能磨灭的感情。
她们自我流放于梦境和思念里。
即使跨越国境,在大雪封冻的寒冷和寂静中,火车缓慢前行,进入到梦幻一样尘封的回忆里。
即使允熙穿着新买的大衣,乘车到了纯的家门口。
她们仍然不能见面。
这是一部发生于浪漫故事结束很久很久之后的电影。
甚至连悲苦的人生都走完大半。
仿佛像一本书的番外。
可爱的女儿和浪漫的姑姑努力促成了两人的再会。
太多的遗憾,身为亚洲女性的悲哀,身为同性恋的悲哀。
人不能抵抗环境,就好像不能抵抗小樽常年的大雪。
环境的冷酷在这部电影里便也如此淡化,甚至透出一种静默的美。
哭泣着告别的前夫,免费洗照片的哥哥,甚至帮忙介绍对象的侄子。
他们都出于一片好意。
世界严酷而有序。
但无法得到幸福的是你自己,无法得到幸福,并且知道幸福在人生刚刚开始时,刹那地拥有,永恒地失去,被整个社会合谋杀死。
能做什么?
责备自己,自罪地活着,好像已经死去。
满月啊。
但爱人再难相见。
我常常记得曾经瞥见我妈妈在看完《廊桥遗梦》后满脸泪水。
然后她发现我,慌忙地抹去眼泪,但隐藏不了通红的鼻子,通红的眼睛。
她跟我说小孩子不能看,也看不懂。
很多年以后,发现这是讲述婚后出轨的中年男女,回归家庭,永失所爱。
我隐约知道什么,生活本身解释了一切,但某种复杂的厌恶的悲伤的心情,让我始终没有办法看这部老电影。
为家庭、为现实放弃的爱情,怀抱着遗憾缺失灵魂地日复一日。
这好像就是所有女人们心知肚明却不可说的秘密。
一边冒犯着父权的尊荣,不时因隐秘的宣泄遭受残暴的惩戒,一边舔舐伤口,忍耐着,又最终全部化为羞愧,和对自己的憎恨。
有谁能告诉这些女人该做些什么?
在社会封冻中,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力,剥夺了从事同等工作的权力,剥夺了发声的权力,剥夺了组织社会的权力的女人们,无论是像浪花一样撞上涯岸,还是温驯地卑微地偷生,除了沉默的回忆,她们还能得到什么,还剩下什么?
这是绝望的电影。
满月和回忆里的你,都衬得时光残忍耙耕过的自己如此灰败。
忍耐残缺甚至爱上残缺,这就是女人的命运。
残缺中,女人孕育了下一代的女人。
梦和希望。
不可追的过去和遥不可及的未来。
即是无尽痛苦底色上轻薄的绝美。
希望这些代代相传的诅咒一样的歌谣有不必再传唱的时刻。
从此只能欣赏残月,雪和枯寂。
这是女人们得以继续生活的哲学
两年前第一次看,昨晚又看了一遍。
虽然从海报到宣传都明确的告诉观众这是一部讲述同性之爱的电影,但看后我发现两位女主之间爱情的描写并不多。
禁忌之恋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电影实际要讲述一个通过自我认同去完成与自己更好相处,与周围人更融洽相处的故事。
允熙的孤独。
通过影片最后允熙给淳的回信我们知道,当年允熙与淳的爱情经历了来自父母和社会近乎疯狂的打压(允熙曾被送去精神治疗),上大学的机会也让给了哥哥。
可以想象,十几岁的少女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她很难不自我怀疑,产生自卑心理。
于是允熙表面接纳社会安排给她的一切“应该做的”,内心却无比痛苦挣扎,但同时她又缺乏反抗精神,因为她找不到自己在这社会、在家庭、甚至是在自己心里的位置。
淳的来信打破了这一切,新春发现了妈妈孤独的原因(秘密)。
新春总觉得妈妈孤独,年幼时的她以为留在妈妈身边就可以抵消她的孤独,长大以后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看到了妈妈日本“朋友”淳的来信,她才明白原来妈妈的孤独并不是有自己陪伴就可以缓解的。
于是,善良可爱的新春邀请妈妈一起旅行,她想帮助妈妈正视自己的感情,接纳自己的内心。
这趟小樽之旅,其实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母亲和儿女之间。
允熙感受到女儿对自己的爱和理解,尤其是女儿对她和淳之间感情的理解给了允熙巨大的鼓励,让她终于不再自卑,不再自我怀疑,勇敢的正视自己。
女儿也感受到允熙对她的爱与关注,一直沉默又孤独的妈妈原来知道自己抽烟,也知道自己有男朋友,只是在等自己主动告诉她。
淳的孤独。
通过俩人来信我们知道,对待和允熙的感情,当年淳是勇敢的那一方。
所以淳的自我认同困境不在同性之爱,而是维系亲密关系能力的缺失和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不自信(淳从未向任何人提起母亲是韩国人)。
淳对父亲的死并没有过多的悲伤,和一直在韩国的母亲也没有联系,和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的姑姑连拥抱也是尴尬又奢侈的事情。
所以,淳对允熙的爱其实停留在了二十多年前那刻。
淳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因为那时的她比起现在更勇敢、更坚定、更有爱的能力。
给允熙写信是淳找到自己的最佳方式,信里的她温柔、诚实、对爱充满渴望,仿佛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现实中她更多的是用冷漠包裹自己。
允熙的女儿和淳的姑姑都是天使般的存在。
她们接纳亲人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特质,她们包容亲人孤独又落寞的气息,她们一个悄悄寄出“不打算被寄出的信”,一个勇敢谋划“不期而遇”的相遇。
电影的玄妙之处在于,我以为结尾处允熙的回信是与淳见面之后,其实是发生在小樽见面之前。
就像谜底被揭开一样,我突然明白了允熙为什么会买了好看的新衣服,为什么即使辞职也要去小樽,因为她知道女儿早自己一步看了信(回信时还不知道),当女儿邀自己一起去小樽时,允熙就明白了她的意图。
允熙是带着找寻自己的期待踏上去小樽的旅途的。
讲真,我不认为这是一部爱情电影(或者非传统意义上的),这是一部关于寻在自我的电影。
你爱谁不那么重要,因为爱她,你得到的感受才重要。
可能是孤独的,可能是温暖的,可能是没落的,可能是激情的。
就像我爱全度妍一样,那份爱算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一份精神的体验。
如果想她比和她在一起更快乐,那也未尝不可。
深情又那么难以启齿;那是妈妈唯一爱过的人啊,是妈妈的秘密,妈妈唯一的笑容。
一切的故事,都起源于雅子姑姑寄给允熙的信。
我个人非常喜欢剧中的冷色调。
冬天,太阳已经落下,但天色仍然微亮,街道呈现出淡蓝,人和景融为一体,仿佛身处梵高的星空画作中,宁静又闲适。
故事发生在他乡日本的冬季,白雪皑皑,恬静宜人,仿佛遮掩不愿为人所知的故事。
像不像傻瓜一样?
或许我还不够成熟,可能也许是这样没错。
无人匹配的枕头从墓场返回家的路上,淳和雅子姑姑在后座神伤,亲戚龙介却一直尝试为淳介绍男朋友。
愤怒的淳开门而出,她在为龙介操心她的婚姻而生气,也在为自己去世的父亲、未竟的爱情而惋惜。
龙介关心她,但他并不理解她,她也不愿倾诉。
正如她对猫主人说的:“一旦有东西想隐瞒,就要一直隐瞒下去。
”龙介的行为,就像是结婚的人看单身的人,就像看一个没摆对位置的枕头,总想找个地方把它配上。
被抛弃的螺丝《好东西》想让单身女性扔掉悲惨的标签,重新以独立自主的形象展现于大众面前,角度新奇、诙谐,又带有反抗的意味。
但在《致允熙》,单身女性的困境不是靠几句口号所能解决。
王铁梅是有知识资本的记者,小叶是有唱功的歌手,而允熙是没有专业经验的食堂阿姨。
理想重重地落在现实坚硬的地板上粉碎。
王铁梅和小叶可以互相取暖和支持,但后者没有前者那般轻盈而温柔,允熙几乎被驯化。
当允熙向领导申请休假时,嘘寒问暖的领导立马翻脸拒绝,即使一再拜托,领导也仅以“我感觉我被背叛”、“我保不住你的职位”来反击、威胁,世态炎凉显露无疑。
她从未得到真正关心,而只是出于作为螺丝钉的她影响生产效率的担忧。
既然无用,即可抛弃。
能想见允熙的气愤。
所幸允熙挺直腰板离职收场。
韩国晴日当空,但允熙尝到人情冷漠;日本大雪飘扬,她却收获珍贵温暖。
你一定也会像我和雅子姑姑一样,非常喜欢这里。
时隔廿载,在从未忘记的淳的家门口,允熙驻足,但又没有勇气相见,急忙躲藏。
绵延二十年的情愫,害怕说出。
毕竟于自己而言重若万钧的话,一旦述说,倾听方又能否真正懂得那份情感的重量?
万一开口却未被感知、万一相见时难堪,莫不是更大的伤悲?淳曾担心她的来信会打乱允熙的生活,那么特意早起而寻找淳的允熙,是否也是怀着相似的担忧呢?
既想写信,又怕寄出;既想相见,又怕重逢。
相似的人总会相聚电影中至少有5处细节互相呼应:离异的选择、拥抱、打火机、香味。
西宝因为担心母亲允熙没有依靠而选择母亲,而淳因为父亲不会干涉自己而和父亲生活;同样是回答“上一个喜欢的人是什么样子”,允熙的回答是“淡淡的香味”,雅子姑姑则是“厕所芳香剂的味道”,不愿多说;雅子姑姑向淳、西宝向男友寻求怀抱;允熙没收女儿的打火机,西宝也偶然间没收男友的打火机;作为女儿的允熙因性别无法继续上大学,但允熙却支持她的女儿西宝完成大学梦…看似重复的情节,暗示着这两家人的契合。
在女儿的策划下,允熙和淳终于偶然相逢,相见无言,无语凝噎。
积蓄二十年的克制的爱,常于梦中相见。
在梦里、信里能和你说很多话,但当面相见,竟沉重婉转不可言。
如果艾克能遇见平行宇宙的爆爆,是不是也会是同样的举止?
July 04最近落入相爱之人总分别的文艺作品中不能自拔了这部 我喜欢深深地满足了我的文青情调尤其是小樽那段戳中我了太喜欢了那种状态那种情调最后没有流泪 非常克制演员和镜头真是绝了纯 很像熊光在日本两个人对话的的镜头拍的很像《花束》 包括纯和女儿对于离婚后父亲 母亲的跟随选择这种前后照应的安排 很像之前看的《花束》但是这部更早上映可能是花束借鉴这部了小樽的月 雪 猫 与宁静烟 夜相思每一个镜头我都喜欢就连电影的画幅都是我喜欢的看完感觉都拍的有点过了文青的味太浓了从残月到满月分离与圆满“做了什么梦就是在一起在梦里”纯 越看越像宇多田光“附言我也会梦到你”片尾曲钢琴曲真好
在spotify找到ost了剪辑太大胆了敢开篇就用信来表达其实剧情过于简单了一眼就看透了由女儿和姑姑这些局外人撮合成的重逢但是叙事上的细节确实很厉害从开始姑姑寄来纯的信到中段倒叙 女主在新家写回信整个叙事不反过头去想其实也很难想明白还有照片这个细节还有家庭其实家庭的背景很重从纯的父亲走后纯的冷淡与那个男性亲属的热烈对比从女主的女儿和舅舅,她和哥哥的关系家庭的裂痕过于深重当时的错误抉择导致了后面半生的不幸福要聊一下lgbt今年观影的主题就是这个从开年的小姐 到没看完的燃女图到上个月刚看完的湾湾电视剧还有宜农的歌我的观念也从不闻不问变成了欣赏与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欣赏她们的美好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由也意味着思想的进步还有烟还有猫还有姑姑和纯还有女儿和男朋友还有那个前夫哥要是展开说就太多了
近些年看过最好看的百合片之一,也是最好的爱情片之一。
纯是最先逃跑的那个,所以羞愧于回头,写了无数封信也没有勇气寄出去哪怕一封,在梦里魂牵梦绕现实中看谁都不是她。
允熙虽然说是自己提的分手,但她却是勇敢的那一个,对家里出柜,被送去精神治疗,最后的最后为什么妥协,估计也是因为纯的离开。
失去了爱人和希望,也失去了对亲人的信任。
她说自己从那以后一直在惩罚自己,是的,即使这样也不把愤怒加诸于爱人头上。
一个碍于身份失去尊严,一个不敢回头原地踌躇,前后二十年,梦里相逢百回,近在咫尺却不敢一见。
东亚文化里爱情就是这么隐秘而内敛,相较于西方将爱与性相提并论。
东方的爱明显要凌驾于性之上。
允熙说:靠近时,总会闻到对方身上好闻的味道。
这是我听过最美的告白。
还有好几个在意的点,是丈夫在最终要结婚的时候哭得像个孩子,大概是太委屈吧。
自己的妻子,自己很爱的妻子,不爱自己,甚至因为自己受了太多苦。
终于放手的那天,哪怕明白是为了对方好,也会为自己委屈到痛哭流涕。
是姑姑说,自己不喜欢电影,喜欢的人却太喜欢电影。
爱不代表能生活在一起。
是新春,是新春。
电影里大概有提到三次:雪什么时候会停呢?
其实答案就是女儿的名字:新春。
允熙和纯因为时代被迫分开,是新春重新带她俩在一起。
新春就是下一代。
一代一代,新春的到来,雪总归是会停的。
太美了,无论是镜头还是对爱情的阐述,我爱死了这种隐隐的想触碰却又松开手。
对视的时候甚至连牵手都没有,散步的时候连距离都那么远,但你就是知道她们相爱,相爱二十年。
此去经年,当我再次见到你,该如何致意。
以沉默,以眼泪。
致允熙 (2019)8.42019 / 韩国 / 剧情 同性 / 任大炯 / 金喜爱 中村优子
我的梦里也有你。
这句话作为电影的结尾,真是杀伤力极强,两个爱人,在20年间,有多少次梦到过对方,又在没有对方的现实中怅然的醒来,还好她们最终还是又见面了。
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 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再没有歌词能够这样精确的写出两个曾经相爱过的人的再次见面,回忆允熙和润再相见的场景,自然就想到了陈奕迅这首好久不见,两个人肯定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过对方现在的样子吧,因为太久没见,想说的话太多,一时却不知道先说什么为好,只能感慨一句我们已经好久没见了,思念的情绪经过时间的发酵,浓郁到没办法直接饮用,只能不断的加水,一点点稀释,中和成现实能接受的浓度。
有时候我们太过于思念一个人,反而害怕跟对方相见,那个害怕里包含太多的东西,会担心时间改变了彼此,会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好,会担心对方好不好。
因此允熙在第一次在家门口见到润的时候,她匆匆的躲避起来了,即使离得很远,也用手捂住嘴巴,不敢呼吸,怕自己的激动的情绪被对方察觉,这份顾虑有20年时间的沉淀,也有少时情感被现实的锉磨。
因此我总在想,如果没有女儿,两个人会见面吗?
允熙打扮精致的一个人坐在酒吧里,那是她为见对方精心做的装扮,她跟酒保说,我们就像平常朋友一样,见了面,吃了饭,在她家里坐一坐,带着快乐的表情然后忍不住哭了,允熙那一刻的表情格外让人动容,那个她描述的场景,可能是她想象了很多次甚至梦到过很多次的,然而,当她见到那个心心念念的人的时候,却只敢躲在角落的墙后,等着对方走远,这是属于成年人的遗憾。
但女儿还未经世事,还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和想象,会用胶片机拍下美好的事物,会只带一只男朋友修补过的手套,女儿和妈妈朝夕相处,最知道妈妈的孤单,陪伴着妈妈成长的日子里,她会疑问,妈妈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她到底为什么而活,当她收到那封日本寄过来的信,掀开妈妈曾经生活的一角,她隐约的觉察出,那个就是妈妈丢失的东西,所以,她很努力的想给妈妈带去快乐和幸福。
很多女儿可能都有这种同感吧,如果生活中的妈妈是忍耐又不快乐的,她们会期待成为妈妈的保护伞,为妈妈做一些什么,女儿说我以为有我的陪伴你会好一点,却发现自己一直是你的负担。
允熙在那一刻选择了装睡,她没有去安慰女儿,不是她真的觉得女儿是负担,我觉得是生活的压力和悲伤压在身上太久,她已经无力去温暖自己和温暖女儿。
回到电影本身的题材,东亚的女同群体,被无视,被压抑到不存在的群体,即使现在lgbt群体更多的被大家知道,女同,尤其是亚洲的女同依旧像是活在上个世纪,仅仅因为允熙说她喜欢女生,家里就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年轻的允熙那时候该有多绝望,我们从哪些片段中揣测,如果她没有跟哥哥接受的男人结婚,也许她甚至都没办法从精神病院出来,允熙的家庭是多么封建和窒息,因为受过的这些苦,也因为觉得自己结婚是一种背叛,所以允熙在此后的生活中一直封闭着惩罚自己,也许她有时候也会觉得是自己的错,会想用自我惩罚来逃避这种原罪。
庆幸这个电影里有姑姑和女儿的存在,让她们是个20年又重新相遇,也庆幸这部电影是个充满希望的结局,不然真的要在现实中哭死了。
不食人间烟火
《情书》的感觉,经过20年岁月的打磨,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哭闹吵架…只是漫漫的度过余生,虽然心中有遗憾和念想,但仍继续生活。像极了午夜梦回无数次梦到自己初恋的我,每次醒了都会心情不好,人生中的一件憾事。适合静静沉下心来看的电影
也只有日韩拍的出这样的电影了,不得不说他们真的很会把握这种微妙的、淡淡的情绪。两人几乎没怎么同时出现过,观众只是靠两人为数不多的追忆来想象她们过往的故事,却仍能使人为她们叹息、难过。一句“我也会梦到你”真的好戳我。“穿越20年的爱与克制,只有晚上的月亮,和梦里的你才知道”“人们在月光下想念彼此,是思念最古老的仪式。 ”
极度克制,影片全程没有展现允熙和纯在一起的过往画面,但只凭两封信件,与二人的表演,我们就能看出这其中浓烈的爱意与遗憾。女儿与姑姑两个角色也设计得很好,姑姑偷偷寄出的那封信,女儿悄悄替母亲约定下见面,是陪伴二人生命最多的人,也是最懂二人心思的人。小樽的雪一直在下,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允熙与纯的爱也是。重逢,再向前,未来是否会在一起是未知的,但允熙从阴郁变得明媚,原生的痛在此刻都被治愈了。性向、代际、女性议题都有涉及,金喜爱好美,私心给到五星
很短的时间达成了很高的厚度
淡淡的、慢调的爱情故事。最大的优点在于对一段过去恋情的处理素雅又克制,没太多世俗压抑,没太多情绪冲突,只是互相心有默契一般相见,又心满意足的分离。不多见的类型,毫不刻意突出LGBT的元素,也不强行催泪,很好。但其余似乎就没太多亮点。
【2023.10.28】被工作日的生物钟弄醒了,很多梦,醒来也感到很孤独,最后在被窝里流着热泪看完了这部电影。平静又克制的表面暗藏着最汹涌的爱意与思念,真实又哀婉动人,不禁让我好奇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这样深沉的爱。
“我梦见你了。”“我也会梦见你”。一段克制隐忍的同性之情,感怀的是时隔二十年,两人仍能心系彼此,还能有一个看似明朗的结局。在墙角偷望对方的戏码和金喜爱的眼泪略戳人。好想去感受一下冬天只有大雪和月亮的小樽啊。
除了画面 没啥说的了
兩人都好克制。看得我好緊張。最後能一起就好了。
允熙偷偷在纯家门口小心翼翼的张望。没有一句台词,我却能感受到汹涌的爱意。雪,女,围巾,钢琴曲,好久不见,好搭啊。金素慧挺可爱
连续看了四个早晨才看完,节奏缓缓的,一度觉得时间凝固甚至慢过了现实生活。一封信解开了一段前尘往事;一场旅行解开了一对恋人几十年前的遗憾。大家的表演都很平均,没有掉线的,也没有特别突出的;
山东初雪看的,但是这个片子本身太一般。
太慢了 没有铺垫的回忆情节,这种叙事模式显得有点苍白冗长。也可能是我年龄未到 不能理解其中年孤独之重吧
太文艺了,太安静了,时间太慢了,像日本厚厚的雪。
“冬天的小樽只有雪和月亮,夜晚和宁静。”
太文艺了,节奏太慢了,不能为调性牺牲戏剧性啊,有鉴于题材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拍成这样到底想干嘛呢?金喜爱在电视剧的长度里发挥得更好一些,她那个演技不太适合大银幕。倒是刘在明功力真的深厚,演的窝囊前夫出现的那几分钟,让我被感动了——这是这里最现实也是最戳心的部分。
# GFFF 8th【D】就是说岩井俊二都看不来,更别说这片了。
太过隐忍和克制,但也理解,三颗星全部给金喜爱的演技以及小樽的雪。
太内敛了,虽然有种过尽千帆的沧桑感,但其实把故事捋顺了全都是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