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罗伯特·扬
主演:托马斯·克莱舒曼,特洛伊·格雷提,弗朗卡·波滕特,斯蒂芬·弗雷
类型:电影地区:匈牙利,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简介:艾希曼(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饰)出生在德国一个平凡的家庭之中,因为样貌的原因,艾希曼小时候常常被耻笑为犹太人,因此他对犹太人这一种族有着别样的厌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希曼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后者将重要的犹太人迁移计划交给了艾希曼负责。在1937到1942年间,大部分的犹太人..详细 >
重心不稳,上尉的比重过大,跑偏了。对于平庸之恶並没有深挖,如果仅作为纪录片,就别起这个片名,叫“审判艾希曼”算了。
相信真正的民主 只有它才能從艾希曼這種人手裡輓救人類 周圍有許多潛在的艾希曼這種人 但艾希曼這種人只能在專政下發展壯大 而專政不管是左還是右都一樣 絕不可能民主 要維護民主我們必須盡全力 避免類似事情發生,防止艾希曼再次產生。當然也「漢納阿倫特」對艾希曼審判持相反觀點
不要做李聪。
纳粹的问题不只是反犹,但犹太人成为受害方中叫得最响亮的,所以有时候二战片非英语的片子视角会更开阔也会更深刻。这部片子叫艾希曼,但是对犹太人自己的描述比对恶魔的描述更有意思。就电影本身来说,TK的演技太强大完全碾压犹太小律师,这样的失衡很影响观感。
一般吧,2024看到这部片子只觉得很讽刺,里面提到男主杀了犹太婴儿,很小,指控这一行为的残忍,但是现在,犹太人又对别的国家的小孩施以同样的手段,难评,当时看到这一段就立马联系上了,特别恶心的是,弹幕里还有很多吹嘘犹太是个伟大的民族???希望吹这个的早点滚去以色列吧,下头的东西
两星,审讯者的戏份太多,花了太多的镜头描写审讯者的家庭、过往、压力,名叫艾希曼的电影里艾希曼成了配角,主次不分。
好吧我还是觉得这个人是个变态。
看了浪潮后再来看这个,感受很深刻。
该发力的地方很平庸,该沉稳的部分却浮躁。两个字:洗地。
这样的题材能拍成这个样子也真的是需要一些水平,成功避开所有让人感兴趣的点。
视角比较独特。艾希曼1960年5月11日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抓获,10天后被空运至以色列,气候接受了犹太警官阿夫纳.莱斯上尉长达35天的审讯。审讯录制了76盒录音带,转录出了3564页的书面报告。就算有坚称他是骗子的法官,也不得不承认难以理解他为什么向莱斯警官承认了大量除了他本人口供之外再无其他佐证的细节,尤其是他在东部屠杀中心所看见的恐怖情景。次年4月,耶路撒冷地方法院以15条罪状对艾希曼提起诉讼。影片的视角正是莱斯上尉对艾希曼的一对一审讯。影片中本.古里安总理多次就他最关切的核心问题出面干预,那就是艾希曼有无忏悔。莱斯上尉团队最后找出的铁证是,1944年随着败局已定,希姆莱都决定找退路全面停止“最终解决”了,“恪尽职守”的艾希曼𨚫拒不执行新政策,仍在转移匈牙利犹太人。
电影多少赋予了这样一个死有余辜的冷血杀人魔人性的底线。曾经犹疑的手枪,对亲生骨肉的牵念,他于1962年5月31日被判绞刑,最终那封信还是递出了。Thomas塑造的Eichmann形象与真实人物颇为相似,监狱中受审过程淡定的令人生畏。
人最可怕的事,就是自己麻痹自己,原谅自己犯的错。
作为一个电影,最主要的不是说说说,而是画面!!本片犯了电影说之大忌,一味的说或者靠单薄的演员表演没发撑起本片。浪费了这么值得挖掘人性、国家、平庸之恶的好机会
谁是中国的艾希曼?或问:中国的艾希曼到哪里去了?
在艾希曼审判60周年后的第三天看了这部电影,他曾和希特勒被人称作纳粹的两个恶魔阿道夫。不太好看,全程只看了艾希曼受审的片段,如果一个完全不知道艾希曼是何许人也的观众看了这部电影他依旧不会了解艾希曼是个啥样的人,如果真正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是去看《耶路撒冷的艾希曼》这本书吧,虽然电影名字叫艾希曼,但这电影让人觉得那个审讯的上尉才是本片的中心人物。想看托叔用德语演电影真难啊,总是一个德国人用英语演德国人,但我觉得这电影里托叔演技大爆发啊,但依旧冲抵不了影片内容的失误啊。
“我从不收钱释放犹太人。”
电影太短,不足以呈现这样一个重要的人,加上之前看过书和别的电影,不能感觉的这部电影有多少可观之处。
其实是部好电影,两大男主的口音听起来真的赏心悦耳!
《最终行动》来的 对话很好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重心不稳,上尉的比重过大,跑偏了。对于平庸之恶並没有深挖,如果仅作为纪录片,就别起这个片名,叫“审判艾希曼”算了。
相信真正的民主 只有它才能從艾希曼這種人手裡輓救人類 周圍有許多潛在的艾希曼這種人 但艾希曼這種人只能在專政下發展壯大 而專政不管是左還是右都一樣 絕不可能民主 要維護民主我們必須盡全力 避免類似事情發生,防止艾希曼再次產生。當然也「漢納阿倫特」對艾希曼審判持相反觀點
不要做李聪。
纳粹的问题不只是反犹,但犹太人成为受害方中叫得最响亮的,所以有时候二战片非英语的片子视角会更开阔也会更深刻。这部片子叫艾希曼,但是对犹太人自己的描述比对恶魔的描述更有意思。就电影本身来说,TK的演技太强大完全碾压犹太小律师,这样的失衡很影响观感。
一般吧,2024看到这部片子只觉得很讽刺,里面提到男主杀了犹太婴儿,很小,指控这一行为的残忍,但是现在,犹太人又对别的国家的小孩施以同样的手段,难评,当时看到这一段就立马联系上了,特别恶心的是,弹幕里还有很多吹嘘犹太是个伟大的民族???希望吹这个的早点滚去以色列吧,下头的东西
两星,审讯者的戏份太多,花了太多的镜头描写审讯者的家庭、过往、压力,名叫艾希曼的电影里艾希曼成了配角,主次不分。
好吧我还是觉得这个人是个变态。
看了浪潮后再来看这个,感受很深刻。
该发力的地方很平庸,该沉稳的部分却浮躁。两个字:洗地。
这样的题材能拍成这个样子也真的是需要一些水平,成功避开所有让人感兴趣的点。
视角比较独特。艾希曼1960年5月11日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抓获,10天后被空运至以色列,气候接受了犹太警官阿夫纳.莱斯上尉长达35天的审讯。审讯录制了76盒录音带,转录出了3564页的书面报告。就算有坚称他是骗子的法官,也不得不承认难以理解他为什么向莱斯警官承认了大量除了他本人口供之外再无其他佐证的细节,尤其是他在东部屠杀中心所看见的恐怖情景。次年4月,耶路撒冷地方法院以15条罪状对艾希曼提起诉讼。影片的视角正是莱斯上尉对艾希曼的一对一审讯。影片中本.古里安总理多次就他最关切的核心问题出面干预,那就是艾希曼有无忏悔。莱斯上尉团队最后找出的铁证是,1944年随着败局已定,希姆莱都决定找退路全面停止“最终解决”了,“恪尽职守”的艾希曼𨚫拒不执行新政策,仍在转移匈牙利犹太人。
电影多少赋予了这样一个死有余辜的冷血杀人魔人性的底线。曾经犹疑的手枪,对亲生骨肉的牵念,他于1962年5月31日被判绞刑,最终那封信还是递出了。Thomas塑造的Eichmann形象与真实人物颇为相似,监狱中受审过程淡定的令人生畏。
人最可怕的事,就是自己麻痹自己,原谅自己犯的错。
作为一个电影,最主要的不是说说说,而是画面!!本片犯了电影说之大忌,一味的说或者靠单薄的演员表演没发撑起本片。浪费了这么值得挖掘人性、国家、平庸之恶的好机会
谁是中国的艾希曼?或问:中国的艾希曼到哪里去了?
在艾希曼审判60周年后的第三天看了这部电影,他曾和希特勒被人称作纳粹的两个恶魔阿道夫。不太好看,全程只看了艾希曼受审的片段,如果一个完全不知道艾希曼是何许人也的观众看了这部电影他依旧不会了解艾希曼是个啥样的人,如果真正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是去看《耶路撒冷的艾希曼》这本书吧,虽然电影名字叫艾希曼,但这电影让人觉得那个审讯的上尉才是本片的中心人物。想看托叔用德语演电影真难啊,总是一个德国人用英语演德国人,但我觉得这电影里托叔演技大爆发啊,但依旧冲抵不了影片内容的失误啊。
“我从不收钱释放犹太人。”
电影太短,不足以呈现这样一个重要的人,加上之前看过书和别的电影,不能感觉的这部电影有多少可观之处。
其实是部好电影,两大男主的口音听起来真的赏心悦耳!
《最终行动》来的 对话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