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吧。
英国人拍什么都很old school,像极了一个不管在哪都要保持体面的顽固老绅士,仿佛稍微弄乱他一根发丝都会让他疯掉。
整部剧拍的也是,简直太雅致了,像极了大侦探波洛那种文雅调调,一点都没有福尔摩斯那种疯批感。
所有杀人犯在最后的confession环节都很淡定,观众甚至连最drama的杀人戏都没得看,全靠主角口头描述。
而且,不带一丝物证全靠主角嘴遁也能让所有凶手乖乖认罪——我不得不说文学家对于抓拿凶犯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想当然了,天真到了一种可爱的地步。
相比起直面人性,他们倒是更愿意让观众玩字谜,更愿意让别人从异序词、小隐喻等地方赞许作者的小聪明。
真是有够自恋的呢说回案子,其实到第五集,书中真相揭开的时候,我基本就已经猜透现实凶案的事情了:新郎是深柜,不但被弗兰克认出还被艾伦认出来了,且估计也是那个什么罪犯改过自新项目的人。
新娘无法理解的“坏掉的房卡”,其实是另外两个人心照不宣的一场勒索。
新郎为了保证明天能迎娶白富美,不惜把弗兰克杀掉。
艾伦猜到了,所以故意把书中凶手的意图写得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保住婚姻与利益,掩盖婚外情的事。
新娘与斯特凡的性关系、以及斯特凡之所以认罪的原因都很好猜。
真正给我惊喜的,是苏珊最后说着说着,提到了一直在视野里隐形的、似乎是弗兰克老相好的“利奥”。
那一刻,利奥这个名字跟新郎由于过分相关而自动重叠到一起。
所以还没等苏珊解释我就一阵颅内高潮——哦,原来利奥就是他。
瞬间所有迷雾烟消云散。
之后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不过是翘着二郎腿喝着奶茶,看大妈如何一点点把事情讲出来而已了。
总的来说还行吧,当然没有本格推理那么严丝合缝声势浩大,但是作为一个小小的推理娱乐已经算不错了,至少是观众能够轻易猜出,并且享受过程的程度。
整部作品几乎是传承了阿婆那种old school的、慢悠雅致的推理风格,且非常轻视物证,主要讲人物动机和逻辑推理。
*** 小说人物 对应同一演员现实剧情人物 ***1. Melissa James 女演员 (死者) -- Lisa Treherne 酒店老板大女儿2. Lance Gardner 酒店管理员 夫 -- Lawrence Treherne 酒店男老板,雇佣女编辑的夫妇丈夫3. Maureen Gardner 酒店管理员 妇 -- Pauline Treherne 酒店老板娘,雇佣女编辑的夫妇妻子 4. Algernon Marsh 女演员财务顾问 -- Aiden MacNeil 酒店老板女婿,现实中死者丈夫5. Phyllis Chandler 女演员的女佣 -- Gwyneth Endicott 酒店老板孙女的保姆,酒店夜班经理的妈妈 6. Eric Chandler 女演员的男仆,女佣的儿子 -- Derek Endicott 酒店夜班经理7. Chubb 探长 -- Locke 探长 8. Oscar Berlin -- Frank Parris (现实中8年前的男死者) ***************************************************************************** ***小说和现实人物名字文字有对应,演员不同***1. Melissa James 女演员 (死者) -- Cecily Treherne 酒店老板小女儿 (现实中的女死者)这个对照相当于小说人物对应了两个现实人物,而小说作者Alan Conway恰好在小说中预示到了小女儿的死亡。
其实Alan 在见到Aiden的时候,就认出了Aiden是Frank曾经的性伴侣,也猜到了Aiden是杀Frank的凶手,那么这样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将来也很可能对枕边人痛下杀手。
2. Madeline Cain 侦探的女助理 (杀死女演员丈夫的凶手) -- Aiden MacNeil 字母重组 (杀死Frank Parris后嫁祸 Stefan Leodida,相当于对被诬陷的“凶手”的谋杀,正好对应侦探女助理的杀人行为)3. Leonard Collins 女演员的医生 (杀死女演员的凶手)-- Leo (Aiden的基圈别名,两起谋杀的凶手)同样是在从伴侣身上榨取利益,当发现利益可能受损就杀掉(曾经的/现任)伴侣4. John Spencer 女演员丈夫 (被误认为凶手后被杀,死者丈夫) -- Stefan Leonida (被诬陷为凶手后被判刑,女死者的事实丈夫) 从小说里可以看出,虽然大家共识Melissa James和John Spencer是夫妻,但Melissa并没有采取夫姓,她的女佣仍然称呼她为Miss James, 由此可见,两人可能没有完成法律注册。
*****************************************************************************至于其他人物,比如小说中的医生夫妇与现实中死者Frank的姐姐姐夫,这组人物并不对照,演员全都不同。
小说作者可能只是借鉴了的一下姐弟与姐夫小舅子这种人物关系。
小说中女演员丈夫也没有在现实剧情里出演其他角色。
我设想过让同一演员出演女演员丈夫和现实中的维修工,但后来想到,维修工认罪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的移民身份长期被歧视,而名噪一时的女演员嫁给的是英国贵族,所以不方便由同一演员出演。
而且第一集就揭示维修工不是现实真凶,如果小手里的嫌疑人之一是由维修工同一演员出演,就等于是给观众直接排除了女演员丈夫的嫌疑。
女主每件上衣和裙子都是带漂亮花纹的,太好看啦,而且女主看着很瘦,但却没有瘦削老年人的瘦骨嶙峋僵尸感,像安吉丽娜朱莉瘦的都骷髅了,生活中的老年人也是,瘦的都特别有奄奄一息的将死感,那句老话有钱难买老来瘦,放到现代应该改为有钱难买中年瘦,因为以前人活到50岁不到就去世了,而现在60岁以上才叫老年人,在西方,更没有年龄歧视,穿衣只看身材和场合,而不是看年龄,大陆70岁女人找不出一个敢这样穿的,明星,富豪也都是一过50岁,虽然依旧漂亮,眼神中却没了欲望,只有老奶奶的慈祥,丧失了所有的性魅力。
《月光花谋杀案》观后感4星半,看评分低了,所以给5星。
先叠甲,侦探小说确实看得少。
同样8.3,先说总体评价,创意上用小说暗搓搓引导现实凶杀案,有点意思,是个亮点,符合作家艾伦的性格。
小说内外两条线的2凶杀案指向都比较明确,上点心的话大概率能猜出来,没有反转,打脸,再反转的短视频时代快销产品套路,挺好,符合侦探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重要原则。
细节给得挺多,奈何知识储备有限,只能用一句诗自嘲——卧梅又闻花。
喜鹊提到过的点就简单提一下。
女主服装,英伦风景,超时空对话……包括希腊海边风景,还是那句话,度假可以的,常住不行的,佩服女主经营小酒店,手忙脚乱地生活了8年。
对这部剧的点评,先说优点。
一、第一大亮点,小说线索指引现实。
这可太有趣了,一个思想深刻的,有些疾世愤俗的,渴望写出伟大现实主义作品的,但是又贪图享乐,为五斗米折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睚眦必报小心眼的作家形象。
作为一个小说家,谁死了不重要,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我创作有没有作用很重要。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人总是会有限制,对一些喜欢表达的人,就好像戴着枷锁,那么通过小说,隐喻,甚至抽象的方式,暗落落地表达他的思想,就很有挑战性。
有故事里提到过一些厉害的造假师会在不起眼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号。
优秀的侦探小说家普遍喜欢挑衅读者,硬核推理吸引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剧情推进过程中陆陆续续给线索,读者拿到一部分线索就能拼凑出事件的大致方向,随着线索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接近真相。
当然作家一定会给假线索,半真半假线索,干扰项,就需要读者自行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我吐槽《喜鹊》现实部分凶杀案的缘由。
意外,激情杀人,就没法猜,给再具体的线索也不行。
《月光花》小说和现实两部分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般我们说故事5要素5W,小说里的侦探提到了4W,who,why,what,where,意思一样。
二、现实的困境和思考。
这个现实不只是女主参与的现实案件,还有女主本身的生活,人遭遇的许多困境和性别,种族,肤色,社会地位无关。
来自安东尼·霍洛沃兹,而不是艾伦·康威的小说。
没看过小说,只从剧的角度来看,女主和男友的困境,女主对工作的向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男友胸无大志,随遇而安的矛盾,相爱的两个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女主和妹妹的人生对照组,感性洒脱恣意妄为及时行乐和理智现实按部就班的对比(这部分有点像《她和她的她》);女主找作家B帮忙那一段剧情,男女对距离,界限的判断分歧,很有意思。
男人:你处在困境中,愿意陪我喝酒,感你甚至愿意陪我在家喝酒,那么能勾搭。
女人:我跟你关系不错,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是不错的朋友,但是我有关系很好的男朋友,那么别上床。
感觉女导演更能敏锐洞察这种差别。
中国和欧美的性爱观,忠贞观有区别,但是不大,都会有传统的和放浪的。
中国看重忠贞的多一些而已,现代社会也说不好。
中规中矩的方面。
三、线索和文化。
在陆续给出的线索中,很多东西应该是常识,英国常识。
包括但不限于星座,L10 N5车牌,绿野仙踪,贵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狮子窝里的圣丹尼尔……没有英国常识的我们没办法对这些线索产生反应。
国内的例子比如哪吒剔骨还父,猴子大闹天宫,牛郎偷织女衣服,宫廷玉液酒……哪怕《魔童哪吒》骨肉是被无量仙翁的刺划碎的,可是我们的常识还是他自己闹海,碰上小龙抽筋扒皮,被老爹凶,然后意气之下的行为。
又要提到同性恋问题了。
这个老派的作者没提,哈哈,是我误会了。
剧里现实的男男关系是牛郎,哦这不是中国牛郎,而是职业。
小说里也没有女女行为,就是通奸。
四、场景切换。
第一次看到会觉得新奇,看多了阈值必然降低。
侦探小说看点一定是案件,能把故事讲好,做到基本没有硬伤,纰漏,就超越大多数作品了。
《月光花》在镜头切换方面是不如《喜鹊》的,构图同样,特别是多人场景,尽管他们改编自同一个作者的系列作品。
比较明显的就是月光花里两个解谜镜头,都是侦探/女主向所有人讲解犯罪事实,虽然注意到小说里少了2个人,酒店经理夫妇;喜鹊则是教堂前面,2个人的下葬场景,小说里女士老公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哪怕那时候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多出一个人,就是不一样。
黑色系,冷冽的构图,就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缺点方面。
个人印象就是故事主线有点散,可能是被短视频养坏了,不太容易慢下来,是我的问题。
剧里侦探也吐槽了女主,你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确定一个方向查下去。
有人吐槽明明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水了6集故事。
故事不都这样子吗,要是侦探小说一开始就告诉你谁杀了谁,那还怎么讲故事?
看侦探小说,剧享受的就是根据线索猜凶手,跟作者比拼脑洞,找漏洞的过程。
开头是一对夫妇找到一个开民宿老板娘,请求她帮忙找女儿的场景,女儿因为因为看了她作为编辑的一本书后,就意外失踪了,并且失踪前,女儿曾打电话和父亲说:在书里找到了杀死八年前在酒店死亡的那个客人的原因和凶手了,所以想请她帮忙解读去找到女儿。
书里的内容是一个漂亮的女明星因为脸上受伤留疤而退出演艺圈,开了一家酒店叫月光花酒店,酒店生意因老板的名气而爆满,但依然长期亏损,因此漂亮请了她的财务伙伴来对账目进行审计。
与此同时他的私人医生的老婆正巧得到一笔来自姑妈的遗产。
而他老婆的弟弟就是漂亮的会计。
会计之前其实察觉到姐夫和漂亮的关系,碰巧这次来给漂亮审计的时候,在姐夫家看到了那份遗产继承书,就拿这件事情要挟姐夫分一半财产。
漂亮的老公因不满漂亮对自己的态度,且知道了她出轨的事实后,一怒之下扯下卧室的电话线勒死了漂亮;但此时漂亮还没有死,立即打电话求助私人医生也是她的情人。
不料情人正好利用她的现状,她没什么钱了,老婆也有遗产,便把她彻底勒死了。
漂亮的丈夫承认了自己杀人了,此时侦探的助理恼羞成怒,趁着侦探和警察出去调查的时候拿起一楼的匕首杀死了漂亮丈夫。
(因为匕首在一楼楼梯墙上,漂亮丈夫已经上了楼,再下楼拿匕首再上楼自杀又下楼不合理,所以断定是女助理为女明星报仇心切,在漂亮丈夫下楼时将他捅死了)。
以上是小说中的内容。
以下是现实中的内容八年前女主举行婚礼了,但突然房间女仆打断了婚礼,因为她发现酒店客人死了。
这个客人叫弗兰克,是昨天刚入住的,他和新郎艾登以前是好基友,也不安好心的在昨晚他邀请新郎和他共度良宵。
艾登才不能因为他破坏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在晚上装成维修工的样子(因为维修工有过前科,所以要让他顶罪很容易)用锤子杀死了弗兰克,并伪造现场。
同时女主的姐姐也一直向警方说明维修工的嫌疑,因为他两经常偷情,而维修工有了女朋友,姐姐没有免费的牛郎了,很生气就指认他,太坏了这个女人。
就这样过了八年,女主无意读到这本书,发现了小说和八年前弗兰克的死之中有联系,并打电话告诉爸爸正巧被丈夫看到,就拿着遛狗绳把妻子带到树林里累勒死了。
凶手演技我是真佩服,事情暴露之前都表现的很可怜,求求帮忙救救我妻子吧,事实上就是自己杀的。
这部电影是书中的故事和现实故事来回穿插,人物较多,但叙事连贯流畅特别引人入胜,很多地方都是再给后面的情节做铺垫,逻辑很完整。
同样的双线并行,第二部的叙事风格的确更有阿加莎那个味儿了,女主破案中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跟男友的互动日常且真实,尤其在经营希腊旅馆处理事情时候两个人的做事风格以及希腊当地人民的悠闲样子,加深了我对希腊的刻板印象哈哈哈哈哈双线并行破案的那一刻是恍然大悟的诧异又对自己带着偏见觉得某个人是凶手感到愧疚。
一口气看完了,整体观感比第一部好一些,这部本来要给四星的,结果看到女主姐妹俩坐在一起,互相认为对方过的很好的时候真的戳到我了,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永远不要用你以为的,去以为别人。
很多时候别人也不是你看上去的那么好,同样,你觉得自己很差,但是在别人眼里也是很好的。
而且这部里面我看到了女主同样面临着生活的抉择,是选择自己的路还是留在爱人身边,加上她面试时的据理力争,不服输的劲头,有感染到我,所以决定五星不期然看到最后,凭着我的半吊子推理水平,猜出了部分凶手(侦探线用匕首行凶的那个黑人姐以及医生和好莱坞演员的私情哈哈),但女主线最后结局反转还是有惊喜的,兜的底不错,比第一部的结尾好了不少不过关于女主线我还是有两点困惑:①艾伦写下这本书序言“献给弗兰克和里奥”,我不懂。
他缅怀弗兰克这个受害人我可以理解,但他是怎么知道里奥就是凶手的呢?
因为后面演的艾伦对艾登不爽(忘记为啥了)而把他编排成了书里的骗子财务顾问如果说艾伦认不出艾登就是里奥,是不是就不会写这句序言了?
如果说他认出来了,那他是怎么知道艾登是凶手的?假设他知道,那知道了以后,为什么不报警而是选择写在序言里,作为女主所提到的“暗示”,直到过了八年以后,被死去的小女儿发现了,结果惹了杀身之祸呢?
这就是我不明白的第②点,那就是死去的小女儿为什么突然就发现了这个所谓的“真相”?我是说,她可以想到Leo就是狮子座的意思,但是她到底有没有联想到自己丈夫身上呢,如果有,为什么呢?
她哪里来的逻辑?毕竟没有证据证明她知道艾登就是弗兰克的旧情人里奥啊!
还有就是女主最后被提醒着,然后回想了书里种种的狮子印记,看剧的时候我也发现了几处,但是放在最后特意点一下没有必要吧,因为个人感觉也不是很重要所以说艾伦在书里暗示了很多处狮子,但是他本人到底知不知道艾登就是凶手啊!?
还是我刚刚的逻辑,如果知道,为什么不报警,而是选择写序言和各种狮子印记。
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因为不管是死去的女儿还是女主,都说了,这是作者的暗示,凶手就在书中,可是问题是,他妈的一个小说作者怎么知道现实世界的凶手是谁啊?
艾登又不是作者笔下的人物,是真实的!
啊啊啊啊好打脑子啊,想不通想不通)毕竟艾登是现实线的人物,并不是他书里的人物,不是艾伦让艾登干嘛干嘛,他就会干嘛的,所以个人以为,这一层有故弄玄虚的成分,故意从艾伦笔下揭露艾登是凶手,我怀疑编剧是自己没搞清侦探线和女主线哈哈)直到最后女主把东西都烧了我还期望着能来个反转再勾一下呢,可惜没有!
深更半夜了随心所欲写点评价,可能有些词不达意,想到哪里写哪里的。
但还是希望有人可以看懂我的两点疑惑,能解答一下就更好了啊啊啊想不通!
有个地儿没看懂,康威为什么在8年前采访酒店的人员就知道艾登是真凶?
怎么知道的?
而且知道艾登是真凶为什么不报警?
而是就写了暗藏凶手玄机的一本书?
还有一个,康威的书里一共医生和女助理两个凶手,而现实只有一个凶手艾登,对应的不太巧妙。
现实男警察的戏有点过于生硬,单纯的对应书中的警察。
《月光花谋杀案》又规矩又特别。
规矩是阿加莎式的,不出大格;特别的是一本小说参与了进来。
有的地方牵强附会一些,但总的来讲还挺好看。
我觉得比《喜鹊谋杀案》有意思。
Susan的裙子太漂亮了,有一种天真的复古气息。
剧中有一条线索莫名其妙,让Susan的妹妹出场,是要讲什么捏?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两年前,一部叫《喜鹊谋杀案》短小精悍的六集英国悬疑剧横空出世。
推理悬疑剧有很多,不过该剧使用的叙事手法是现实案件和小说案件两者剧情一起进行,并有着巧妙重叠的关系。
古典推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非常丝滑的转场和阿加莎风格等设计形式,以及它是改编自英国知名侦探小说家、编剧安东尼·霍格沃茨的同名小说,很自然就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叫人看得欲罢不能。
简言之,双线双案、时空融合、扑朔迷离、有趣过瘾。
(英剧《喜鹊谋杀案》截影)最近,《喜鹊谋杀案》的续作终于上线,豆瓣评分8.2,稳坐全球口碑剧集榜第6。
续作中演员阵容更是强大,分别是《沉睡魔咒》《名姝》的莱丝利·曼维尔,《权力的游戏》的康勒斯·希尔,《神探夏洛克》的马克·加蒂斯。
其关键词有:乡间田园、英式谋杀、悬疑凶案、曲折情节、烧脑解谜、女侦探、美丽优雅、文艺气质。
《月光花谋杀案》Moonflower Murders
01有人死了塞西莉是英国某乡村酒店老板劳伦斯的小女儿。
这天,小女儿和准女婿艾登要在酒店举办婚礼。
婚礼前一天,劳伦斯的酒店里出现一位难缠的客人。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劳伦斯被客人闹得头疼不已,紧接着他的女婿一出马,竟快速解决了这个麻烦。
果然,准女婿深得岳父喜欢是有原因的。
意料之外的是,那位客人在婚礼当天死了。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房间里、床上、死人、斧头、鲜血。
酒店内的清洁女工是第一个发现客人死亡的人。
她神情慌乱地走下台阶并冲到塞西莉面前。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塞西莉和丈夫艾登正在举办婚礼,他们说着彼此是如何相识相知和相爱。
原来塞西莉的丈夫艾登曾是房产经纪人,塞西莉要买公寓时偶然对丈夫一见钟情,现在她未婚先孕、奉子成婚。
婚礼上人们的反应也是大不相同。
塞西莉的姐姐丽莎听到妹夫讲话,她有些不屑的表情格外引人注目。
丽莎认为塞西莉的丈夫别有所图,如果不是和塞西莉结婚,他怎么可能拥有酒店一半的经营管理权。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清洁女工手上沾满了血,她突然崩溃一般抓着塞西莉的婚纱大喊三遍“他死了。
”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众人顿时大乱。
02前出版社编剧苏珊苏珊(莱丝利·曼维尔 饰)在上一部《喜鹊谋杀案》中是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在破获杀人案事件后她选择离开了出版社,并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安德鲁搬到克里特岛居住。
(《月光花谋杀案》前出版社编辑苏珊剧照)苏珊和安德鲁原本是经营着一家旅馆,他们以为旅馆的生意会越做越好,奈何运营不善,各式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应接不暇。
屋漏偏逢连夜雨,旅馆快倒闭的同时,旅馆大厨也因为连续两个月没收到工资,他直接罢工不干了。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旅馆还有很多客人入住,苏珊也要崩溃了,这时候她仿佛又看到了庞德站在对面。
庞德,他是由作家艾伦在小说中创作出来的名侦探,也是一个虚拟人物。
苏珊已经离开出版社,哪怕是幻觉,庞德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呢?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一对夫妇从英国赶来了克里特岛。
苏珊经营的旅馆是他们的目的地。
夫妇开门见山,他们希望苏珊能够帮助他们寻找失踪的女儿塞西莉以及为8年前的案子找出真相。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这些,都和苏珊有什么关系?
她又不是侦探。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苏珊也是不解,直到那对夫妇拿出苏珊在出版社做编辑时制作的一本叫《阿提库斯·庞德来破案》的书。
很显然,苏珊一眼就看出《阿提库斯·庞德来破案》的作家艾伦又把现实案件拿来改编成自己的小说。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事情要从8年前“有人死了”说起。
死者是住在夫妇的那个难缠客人。
清洁女工发现之后,他们就立刻报了警。
警方调查发现,种种证据都指向了他们酒店内的修理工。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修理工有前科,酒店内出现许多次偷盗事件都是他做的。
塞西莉的姐姐丽莎早就不满修理工,于是她解雇了修理工,一个星期后修理工就要离开酒店。
就在这一个星期内,修理工竟杀了人!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真相究竟是这样吗?
修理工从否认到最后承认,他转变得太快了。
案件结束,最终修理工被逮捕入狱。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想不到的是,夫妇的小女儿塞西莉在读过作家艾伦利用他们家酒店已经发生的命案改编而来的《阿提库斯·庞德来破案》这本小说后,她认为警方抓错了人。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塞西莉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父亲。
可她还没说出真凶是谁,就被挂断了电话,到今天她已失踪5天。
03现实案和书中案重叠女儿失踪,夫妇邀请苏珊能够重新回到英国帮助他们破案。
为此,夫妇也承诺给苏珊一笔丰厚的报酬。
苏珊经营的旅馆正需要用钱,她答应了。
(《月光花谋杀案》“苏珊”和“庞德” 剧照)为了破案,苏珊又拿出了《阿提库斯·庞德来破案》这本书继续阅读。
苏珊的老搭档庞德也将要以某种形式出现和她共同破案。
奇怪的是,作家艾伦把夫妇写进书中的时候给了和现实不同的设定。
现实中,夫妇是酒店的经营管理者。
小说中他们则变成了被好莱坞知名女明星梅丽莎聘请来打理酒店的酒店经理,也是一对骗子夫妇。
酒店怪象,不管是有人入住还是无人入住,酒店都是亏损严重的状态,梅丽莎怀疑是骗子夫妇搞的鬼。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梅丽莎又专门找人来做审计,首先她要求骗子夫妇做好准备和自己的财务顾问对账。
骗子夫妇慌乱中露出了马脚。
紧接着,梅丽莎的财务顾问竟在开车来的路上撞死了人……为了不坐牢,他驾车逃逸了。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财务顾问到酒店后,梅丽莎先是要求从他那里拿回自己的投资。
梅丽莎不是和他商量的语气,财务顾问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看起来他要有什么行动了。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另一重要人物,很久之前就和梅丽莎谈好合作某电影项目的制片人,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又收到了梅丽莎罢演的消息。
“但你现在要退出,你想过后果吗?
你会毁了我的。
”制片人愤懑不平,梅丽莎却只是笑笑毫不在意。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不久后,梅丽莎死在了酒店房间里。
死前,梅丽莎和貌合神离的丈夫也在吵架。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弄皱的床单、坏了的台灯、捆绑并勒死梅丽莎的绳子、私人医生接到的求救电话,都在提示众人她是被谋杀而亡。
(《月光花谋杀案》截影)梅丽莎树敌太多,她的一个决策让所有人都有了异样的神情,恐惧交织着仇恨最终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悲剧。
小说中,庞德是侦探,谁才是杀死梅丽莎的凶手?
现实中,苏珊化身女侦探,小女儿塞西莉又去了哪里?
总的来说,两个时空四起案件,该剧「现实和小说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还是那么自然有趣,再加上女主英式复古风的穿搭,怎么看都叫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虽然凶手不难猜,但值得一看。
图源于网络/ 图片腊月初八/ 作者
不得不佩服原著作者这种故事模式:现实与小说中两条案件并行,相关人物有映射,案件还有关联。遗憾的是目前仅有两部,希望还能看新作品。
经典英式推理
剧情还可以,拍摄手法真的把我看晕了
不如小说,女主演平时叽叽歪歪最后神明附体的表演没有说服力
马哥怎么这么适合演猥琐男xs
个人感觉节奏比第一季舒服
痛骂Martin的时候笑死我了,“you no killer you just some pathetic creep”哈哈哈哈哈 好骂!
主要是主演,制作水平和节奏比较好,赏心悦目,但案件一般般。
延续了《喜鹊谋杀案》的叙述逻辑,书内-书外、双线-双案,搭建起彼此互文的架构。稳妥工整的那种好看。当看完第四/五集,把现实与书内角色分别对应起来时,会有种茅塞顿开的爽感。早早就猜到了凶手,却没能猜到里面的诸多细节暗示。
算了 不太行
这个没有书好看
三星半。好看的部分还是戏中戏的游戏,两套人物关系有重叠有变位,可以看成一种高级anagram(也是对奥赛罗/费加罗婚礼的致敬),作家人品不行但技艺到位,本季相当笔墨在Susan案外的人生际遇,看似和主线无关,但这种公私混杂才是现实里人的状态,包括面试时谈到图书营销用抖音,对set在时代滤镜里文质彬彬的阿加莎式推理有一定“在地化”作用,结尾略拖沓,说Greek都是romantic有些怪怪的。
看到第三集实在是有点无聊
就喜欢这种满满的阿婆味
两条线连接的很好。还是很喜欢这个小老太太以及她的每条裙子和项链
苏珊那条线太好猜了。。。看到leo基本就知道凶手是谁
和第一部质感一模一样,还是那个感觉:聪明。这种古典探案如何能被当代化,如何保持内核又更新外壳,喜鹊和这部给出了一个属于此刻的完美答案。
虚实同步交错的叙事太有趣了,但人物真的扁平,基本就是看个画面和螺旋叙事;而且看剧时始终有种做阅读理解的感觉,而不是享受故事,这点也不太喜欢
亏我那么认真地对照两个案子试图找出人物关系之间的暗映结果猜出凶手后发现线索不在正文在扉页,耍我是吧😇💦🙏💢
是很适合用剧集呈现的故事,依旧是书内外两案,转场和演员的分饰是亮点和看点,案件其实没有很出色,继续制作的话还会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