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摇滚?
何谓英雄?
一开始 大叔主角在超市看到前女友上了封面,怒摔杂志,还以为男主混成这德性是女人背叛,命运捉弄,以为英雄失意,生不逢时。
结果看到后来,这简直是no作no die ,爱try就try的典型伪摇滚文艺宣传教育片。
哇哈哈哈!
导演大人,编剧大人,您不是摇滚死忠嘛?
倒是解释解释,您眼中的摇滚就只是到处约炮 酗酒滋事 坐穿牢子 兄弟反目 背叛爱人?!
主唱大人,你以为你纹个大花膀子大花屁股就是摇滚了?
就是英雄了?
约炮约出个私生女 十九年没尽过父亲责任就是摇滚?
就是英雄了?
大腕大老婆为您真是尽心尽力啊,烧钱烧面子,背后不知吃了多大苦头,您特么绿茶婊一勾就空虚寂寞了…兄弟们当年一条心啊,您说往左,大家不往右,结果为了自己要出名,立马翻脸不是人,上了好兄弟喜欢的妹子,还干脆一不小心害死好兄弟,您可真是摇滚大英雄呐!
大腕大老婆跑了 兄弟反目了 你就没责任了 这时候全是真爱小三绿茶婊的问题了?
让你打妹子 还打个怀了你娃子的妹子 你特么还真是英雄啊!
真是天生好运气全给您遇上了,女人们爱您,女儿爱您,男人们爱您,您怎么还不知足,还没成功,还混成这样!
哇哈哈 谁让你作呢!
导演说了,摇滚就是想做就做,啊是想作就作…难怪了…对比国外摇滚片,虽然我不是摇滚铁粉,但我想那些摇滚巨星们都是有大爱小爱的,爱世界,爱人类,爱人。
寻找小糖人里的摇滚英雄,虽然生活落魄,但他的世界观令家人孩子幸福,他的音乐一不小心在地球的另一边,拯救了一个苦难的国家。
弗兰克里的摇滚英雄,坚持自己的理念,他们不求改变世界,但他们感知自然,体验生活,他们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一直追求真理。
手拉你里的摇滚,是爱的延续,是信念的延续,是相爱的人间不能分割的情感连接………那些真正的摇滚英雄,Bob Dylan,Jackson, Lennon,The Beatles,Beyond…他们都用他们的大爱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他们的行为是有意义的,他们的愤怒,他们的反抗都是为了让世界更好。
片中的这位呢?
我不明白他莫名其妙的暴怒是为了什么,说躁就躁了,说发飙就发飙…大约躁癌晚期,没得救了…这三观不正,看得让人五脏不全的片,好意思说是摇滚,还是英雄,真是谢谢您了,帮着大家刷新三观,帮着给不懂摇滚的人抹黑摇滚。
一星半,一星给片里的歌,半星给摄影,拍成90分钟大型MV,这两点挺不容易,不客气。
PS.想到一事,看完这片,一哥们提问跟导演说,他没看懂片里的时空跨度,不明白这是一个故事还是俩故事。
哥们儿,我觉得这不赖你,你一定不知道这年头演艺圈流行割个双眼皮,开个眼角,垫个鼻梁,隆个额头,练身腱子肉,时光是把美容刀嘛,混二十个年头不容易啊~不喜勿喷,谢谢--(我是一条半年后的分割线)好吧。。。。。。
大约半年前在摇摇晃晃的地铁里,摇摇晃晃的用手机码了一些摇摇晃晃的字 大约就是为了吐槽一下。。。。。。
这不,一不小心 过了那么久还被拉出来鞭了尸(o 漏)我不是摇滚死忠(这句话我真的之前有写过吧),也真没研究过摇滚文化、摇滚历史。
关于定义的问题,这本来就是个难事,“英雄”是什么呢?
见人见智。
“摇滚”是什么呢?
亦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嗑药甩头是一种,大爱救世也是一种(当然还有种种种,又有被喷的危险)。
那些吐槽我举例有问题的朋友,你们就把你们觉得“正确”的摇滚历史和摇滚文化在下面留言好了,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下面一位朋友的话 重要的事情要重复三遍)嘛。。。
让大家学习了“真的摇滚”,不正是你们的伟大而无私的摇滚精神嘛?
另外,大约要恭喜本片在如此严厉的电影审查制度下真的上映了!
并且评分还不错(恩?
过了5分?
)也算是国内电影史上尝试性的一步了吧。。。
都说主唱难看,如今看来,导演可能按照下图🎸找的主唱
八卦不想谈,里边有个情节是,梦乐队来百花录音棚录音,说崔健唐朝、黑豹窦唯、何勇张楚、郑钧超载都曾在此录音。
后来唱片公司只签主唱,乐队解散,独自签约时主唱签落款是94年。
超载专辑96年发行的,但超载单曲《祖先的阴影》和《低下头是人间》分别收录在《摇滚北京1》某盗版大摇滚拼盘中,都是93年发行的。
所以说超载来百花录过音还算合理但是,经纪人阮大伟的大哥大铃声,竟然是《铁达尼》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这就离谱了,这电影在中国是98年上映的,OST之后才发,你演的可是94年的事?
《摇滚英雄》是提前剧透《夏洛特烦恼》?
你可以说电影拍的不太好,在这抨击演员长相是干啥呢,青年演员就是玩儿乐队的,乐队的能力可以说很强,你去看看以前的摇滚乐手是不是这样一头长发,很多啊,长发,削瘦,我觉得能让这样一支新的摇滚乐乐队来出演非常难得。
可以自己去看看以前唐朝,黑豹,崔健的照片,隔这儿选美呢?
摇滚的标准是好看?
一群傻逼
如果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爆了人们的青春怀旧情绪,那么赵薇导演的《致青春》则让内地电影人看到了青春片的希望。
自此之后,《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等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无一不是票房大卖。
今年的五一档《左耳》、《何以笙箫默》两部青春片继续领跑票房,青春片显然成了屡试不爽的票房救命稻草,青春片几乎占据所有档期,且高潮迭起话题不断。
不论是为爱而生的青春,还是为理想而活的青春,或是对现实青春的写照,还有那虚无飘渺的青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而有一种青春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的青春,那就是摇滚骚年们的热血青春。
近几年摇滚题材电影很多,从水木年华的《怒放2013》到崔健的《蓝色骨头》,从陈翔的《热血男人帮》到梦乐团的《摇滚英雄》,这些摇滚题材的影片都是向致敬中国摇滚乐手的,而即将在5月末上映的《摇滚英雄》则是中国首部摇滚青春片巨制,呈现横跨二十年激动人心的青春情爱和摇滚乐成长史。
1986年“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开启中国摇滚时代。
1990年代初,摇滚乐在中国大陆达到流行高潮,号称魔岩摇滚三杰时期。
魔岩三杰为窦唯、张楚、何勇。
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崔健、窦唯、郑钧、许巍、汪峰让摇滚进入主流视野,摇滚乐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于是也就成就了《摇滚英雄》这部影片。
影片就像摇滚人的一次大聚会,除了崔健这样教父级别的摇滚人对影片给予很大的帮助外,新生代摇滚乐队们更是鼎力支持,影片由梦乐团领衔主演,逃跑计划、旅行团、瘦人乐队以及谭维维倾情助演 。
昨天有幸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影片展映看到了《摇滚英雄》的点映,影片汇集了励志追梦、青春爱情、中年感怀等元素,也算是一次创新,还是蛮不错的。
影片讲述了横跨20年青春爱情故事,以20年前摇滚天才武为与天后李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90后少女春晓和70后摇滚歌手武为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为切入点,呈现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蜕变,或是极度美好,或是极度痛伤,或是血脉贲张,或是感人肺腑,影片将90年代摇滚人张狂的青春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部青春片,对80后、90后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对70后更是有着共同的青春记忆、摇滚记忆,对于电影市场主力有着强大号招力。
影片最吸引我还是影片的爱情故事,武为是一个玩摇滚的穷小子,摇滚乐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市场,而演戏的李爱却凭借一戏成功进军香港(PS两位主角所影射的明星人物大家都懂得的),在武为最为穷困的时候,李爱为了他倾尽所有,而聚少离多的他们距离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远,再加上姜茜的主动上门,武为没有任何愧疚感的背叛了李爱。
看完这个爱情故事, 真心觉得《摇滚英雄》这个片名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一个男人靠女友上位,然后劈腿兄弟女人,还要理直气壮的抛弃女友,武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呢?
这是20年前的武为,而20年后的武为更加混蛋,看到李爱和别的男人结婚生子,武为不知是后悔还是愧疚或是怨恨,开始酗酒撒酒疯,活得十分颓废,甚至还进了劳教所。
直到90后女孩春晓的出现,让武为的生活开始有了些许改变,两人的故事,前半部分一直以为是在看韩剧的爱情故事,而后半部却发生惊天的逆转,原来我们看的是《爸爸去哪儿》,导演如此设置了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十分巧妙。
不管武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我们只能说武为是一个有故事的老男孩,李爱对他可以付出一切,姜茜能为他独自己生孩子,虽然他辜负了两个深爱他的女人,但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儿。
这就是青春阿,为了爱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看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直都在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买单。
一个有故事的老男孩能的动我,也许因为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文艺青年的气质吧。
一群丑逼通过不停喝酒、打架、做爱、撕逼、作死、唱歌来拼凑的所谓音乐电影。
浮夸表演已经让我忽略了他们是一群丑逼!
更要命的是还竟然敢糟蹋摇滚了!
现在很多玩乐队的为了避免大众异样的眼光尽量保持低调,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形象让一个外行导演直接给瓦解。
与其说导演是猪一样的队友倒不如说导演是直接黑咱摇滚圈。
导演也是颇具经济头脑,很多音乐节现场的片段直接由迷笛来提供,包括片尾字幕的小片,这可省了不少钱。
听说这电影还是以窦唯和王菲当年的故事为原型拍的,去你妈的!
什么也不想说了!
差评!
文/芳菲小猪前段时间,汪峰工作室在网上叫嚣如果没有汪峰,中国乐坛尽失半壁江山。
这话算不算装逼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汪峰就好像曲婉婷,因为被翻唱又红了一把,所以就俨然以中国摇滚教父的身份自居了。
可他或者他的工作室似乎已经忘了,不管是人气还是实力,他距离歌坛的几位成名的流行天王天后还有好几条街的距离,甚至新生代的杨宗纬们都足以秒杀他。
就更不用说在摇滚圈里也有崔健这样的带头大哥在他之上了。
他如果敢称自己占据半壁江山,崔健估计可以自封一个地球了!
因此,汪峰工作室的这番言论遭遇网友的调侃戏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汪峰虽然代表不了中国乐坛的半壁江山,但他所在的摇滚歌手们却真实的占据着乐坛的半壁江山,在他们之中,却充斥着酗酒、嗑药、滥交、滋事,再加上英年早逝的,半壁江山似乎真的早已坍塌。
而电影《摇滚英雄》,便是致敬这些渐渐腐朽,慢慢变老的早已被毁掉的半壁江山。
片名叫摇滚英雄,但片中没有真的英雄。
这个片名与其说不过是为了宣扬正能量,倒不如说是反讽。
一个年轻的摇滚歌手,武为,与一个年轻女演员李爱用拨片定情。
女演员积极上进,事业飞黄腾达,把金钱精力全都花在他身上帮他成名做乐队、发专辑。
然而因为拍戏的聚少离多,武为与身边的绿茶婊上床做爱又被捉奸在床,并且间接害死了自己乐队的哥们,说no zuo no die绝对毫不过分。
整个电影,也在回忆和现实中纠缠着,撕咬着,突围着,但是男主角却似乎怎么也冲不出去这牢笼。
正想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一样,没有人能毁灭你,除了你自己。
其实说到摇滚乐,大家都会是心潮澎湃的。
因为摇滚乐的声嘶力竭,高亢震撼,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尽的青春正能量,除了极少数的无病呻吟和消极颓废,大部分的摇滚都以励志追梦为主题。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会很喜欢他的原因——在后海的酒吧街上,十家有九家都是摇滚歌手驻场,这已足见端倪。
但这里就有一个悖论,那就是人只有在低谷的时候才会积极进取。
所以虽然摇滚乐非常正能量,可摇滚歌手大部分又都非常负能量。
酗酒嗑药的自不必说,被抓现形的也不在少数,至于滥交和寻衅滋事的,何尝不也是屡见报端呢?
在那个吉他一出,尖果全扑的年代,一个牛逼的摇滚歌手要是不睡个上百人,上街恐怕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像我们的半壁江山汪峰就非常典型。
当然了,这么说并不是揶揄头条君,毕竟作为艺术家,感情丰富很正常。
而电影里的武为,在超市遇到外国妞都能直接拉回家打炮,真实的展现了他这种摇滚老炮的生存现状。
当然,造成这半壁江山垮塌的原因有个人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大环境造成的。
我们知道,即便迷笛、草莓、张北等音乐节红极一时,参与者动辄数万数十万,再加上最近几年选秀节目中摇滚歌曲盛行,又造就了逃跑计划之类的新星,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摇滚乐是小众音乐的事实。
电影里出现的唐朝、枪花、大门、超载、黑豹、梦乐团、谢天笑、魔岩三杰……这些名字摇滚爱好者如数家珍,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恐怕听都没听过。
即便是电影里,一回到过去谈及摇滚也就只有崔健、beyond两个代表。
而摇滚歌手的生存状况,更加令人堪忧。
满大街放着他们的歌却收不到版税,演出没有演出费直接压制了歌手的发展,更多的追梦青年沉沦于酒吧夜总会不能自拔。
在梦想和生计之间,不是每个人都像电影里的武为一样有富婆和女明星女朋友包养的!
而武为甩开乐队个人与唱片公司签约,直接造成乐队分崩离析,这其实正是半壁江山头条君真实的身影,至于睡好朋友喜欢的绿茶婊,也是确有其事的存在。
而四合院门口买豆浆被狗仔队偷拍以及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王靖雯”的封面,无不昭示着电影影射王菲窦唯的事实。
还有一开始武为寻衅滋事进看守所,何尝不是窦唯新京报烧汽车的翻版呢?
内忧外患,不良的生存环境,才是摇滚乐坛垮塌了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
而《摇滚英雄》用一种平淡却偏执的角度将这件事从武为这个落魄中年人的身上展现出来,这其中有青春的残酷,但更多则是希望的幻灭。
好在电影里设置了春晓这个女孩,冥冥之中,为那些许的未来与光明埋下了伏笔。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有人把《摇滚英雄》归位为中国首部摇滚青春片巨制,这种说法显然受到了当下滚滚青春洪流的裹挟。
自打80年代摇滚全线侵袭,有关摇滚的中国电影并不少见,涌现过《北京乐与路》《混在北京》《头发乱了》《再见乌托邦》《摇滚多多》和《北京杂种》等一大波摇滚电影。
这批电影皆以北京流行乐坛为背景,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看似浪漫缤纷,同时被中国传统文化牵引着的大都会,而在这个文化交媾的都市版图上,一群出由不一,性格各异、但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年轻人,各自为了心中遥远的梦想,倾尽所有,努力付出,不论结果怎样,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青年人,为着爱情、事业和理想,无悔地燃烧着生命的斑斓与灿烂。
这批电影都不可谓不青春,只不过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状态。
就算在主流影坛,1988年也曾有过一部田壮壮执导的《摇滚青年》。
故事讲诉了一个接受了霹雳舞意识和技巧洗礼的青年,自觉不溶于所在单位,即一家舞蹈团,于是离职走上社会。
起初他与一家时装公司合作,将现代舞与时装表演合二为一,并大获成功,但是他的精神依旧茫然无措,于是又脱离了时装公司。
期间,他经历了女朋友的抛弃,女经理的示好,女广告人甚至以身相许等爱情的风景,然而在纷繁的社会裂变中,他需要什么,他能得到什么?
主人公无从知晓,导演也无从知晓,乃至当时一整个八十年代都无从知晓——整个社会和摇滚青年一样,都在裂变中迷茫承受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一切。
与田壮壮《摇滚青年》的时代映照完全不同,以1994年至2014年为年代背景的《摇滚英雄》更注重个人表达,故事和影像也更加碎片化。
《摇滚青年》以一位摇滚天才与影坛天后的爱情为基液,并以热血与疯狂的动态镜像,调制出一杯横跨二十年的青春爱情与摇滚乐鸡尾史。
影片主打90年代摇滚青年的青春、激昂、颓废与迷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背叛,导演对故事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刻意的谄媚或诘问,而是专注聚焦故事中人的状态,在线性的叙事中追求非线性的故事呈现。
影片并没有当下媚俗青春片那般的满满台词,也没有大逆光和小清新的画片效果,新锐导演谭华在某种摇滚状态的互动镜像下追求故事的残缺与完整,摇滚的梦幻与神秘,青春的流失以及生命的不可抗逆。
所谓《摇滚英雄》,其实影片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顶多有英雄的壮烈与牺牲。
之所以叫《摇滚英雄》,所指应该是摇滚青年内心的图腾。
纯粹的追求虽然遭遇了社会的边缘化,但纯粹的东西因曾经的存在而无限美好。
当然,纯粹的东西在裂变的时代中也是留不住的,梦想永远是梦想,转瞬即逝如烟散去,给人留下淡淡的、美好而哀伤的记忆。
秦昊饰演的天才摇滚青年,不问来处,不讲去踪,曾经激昂而单纯地摇滚着、爱着,当一切逝去,覆水难收,他的中年暴躁中,但见一池清水。
当刘雅瑟饰演的女儿二十年后如一颗陌生石子投入,推动涟漪满满抵达彼岸,然后一切归复了恬淡的平静。
而整个影片所谓的摇滚,也像巨石沉湖,激荡之后终归平静。
(文/小义大道)看完电影,我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是被之前《致青春》那样的怀旧片给洗脑了。
摇滚青年们的私生活被传的那么乱,为何又没有青春怀旧片经典元素“堕胎”这么惨的事。
而是女儿嗖了一下就长大了,跑过来教训老爸。
只能说,摇滚青年版“致青春”有点酷!
现在的歌手,但凡是沾上“摇滚”俩字,那就是意味着洋气高冷,歌词写的稍微亲民点,就立马会骂成伪摇滚。
比起现在摇滚音乐人如此受欢迎和器重,90年代的摇滚人就苦逼了一些,那个是最坏的年代也是个最好的年代。
摇滚乐人大多像电影里的梦乐队一样苦逼,一包泡面好几个人抢着吃,白天背麻袋当苦力,晚上哥几个凑在一起练歌,连个正规的场地都没有。
但即使是这样苦逼,仍然创造了摇滚最为辉煌的那个九十年代,也是成就了崔健、窦唯、唐朝等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人物。
影片前面不断出现几位年轻人一起游玩骑行的景象,那些几个人骑着车、光着背在海边在河边在没有雾霾的天地里,犯二傻乐拍照,MV式的清新美好。
注重剧情发展的你若以为毫无意义累赘的片断,那么在结尾时的情断义决若没有这些曾经美好的衬托,就不明白,知足与感恩的重要,明白友情爱情与名利究竟该如何选择?
选了名利也未必输,但是丢掉的爱情友情恐怕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部影片讲述的方式非常别致,双线叙事展开、最后又双线交汇,一个青春激荡一个颓废放浪,一个摇滚青春一个中年沉沦。
他们看似相差太远,却没想到互为因果,在讲述中我们一边体味青春奋进的感觉,一面品着中年男人的失落人生,不知跟着谁哭跟着谁笑,值得玩味。
并且摇滚青年绝不会让耳朵寂寞。
摇滚乐几乎贯穿整个片子,而且每首配合剧情听特别带感,既使不看里面男男女女的情爱纠缠,只是听听歌也是种享受。
对于影片来说,最难处理的就是两个时空里讲述同一个人的命运姿态。
两个时代的武为处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年轻时武为的理想主义极度浪漫,而步入中年后却极度愤青,他的愤怒来自于无法与世界握手言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他当初熟悉的样子,一切都让他感觉无所适从。
这是所有的理想主义者或早或晚都将面临的问题。
是向现实妥协从而证明你可以混得更好,还是依旧保有心中的梦想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从中国摇滚正值蓬勃气势到摇滚大众化下找寻摇滚精神的过程里,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潜伏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放纵、延续和回归,影片对于这路历程的处理相当娴熟,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美术设计时代感都很强,注重细节的真实,带着观者在两个时空来回穿梭,感叹青春与时间的流逝,感受爱与梦想的伟大。
其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摇滚、关于爱情,都是最为珍贵的回忆。
而对于每一个曾经热爱摇滚的青年来说,看到这些画面迂回都会热泪盈眶。
虽然已是回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怀揣着一颗永远年轻的热血之心。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摇滚英雄》荣获年度新锐导演、女演员、录音师三项大奖,捧得三座“金凤雏杯”,成为最大赢家,不是没有理由。
国内拍这样和摇滚擦边的片子,基本都是烂片,稍微留心过八卦的人,都能从影片故事看出这是当年某乐手和天后爱情故事的复刻。
那么或激烈或纠结的过往让人唏嘘,被现实捉弄的惨败的摇滚英雄能否重新崛起?
这片子大部分张狂激进的残酷青春惨不忍睹,却送给我们一个很暖的结局,给人希望!
它再现的是90年代的摇滚青年们狂燥又奋进的生活,那个我们一起走过却没有经历过的另类残酷青春!
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大多数都是说不好。
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年龄,我并没有经历电影中梦乐队的时间,我现在正处于青春这段时期。
我和一个朋友突然聊到电影,他说:“好电影就像《摇滚英雄》一样”。
当然我能理解他,摇滚就是一种叛逆,而青春也是一种叛逆,所以叛逆理解了叛逆。
而剧中喝酒、打架、做爱、撕逼、作死、唱歌没有人说它就是摇滚,这只不过是为了让电影情节较丰满些。
那些说摇滚就只是到处约炮 酗酒滋事 坐穿牢子 兄弟反目 背叛爱人的,我只能说你不懂摇滚。
片中的这个乐队确有?
镜头还是比较好看的,也很复古,一度没意识到这是2015年的电影。就是稍微有点狗血,感觉没什么深度,不过也许只是记录一下几个人的爱恨纠葛呢。乐。还有就是这个海报。什么玩意儿。
配乐加一分,秦昊加一分。借鉴的窦唯故事重新包装的故事。
披着窦唯王菲外衣的稀烂青春片
海报惨不忍睹。。
不管导演承认不承认,诶,90年代摇滚明星,天后,摄影师,在胡同买油条被狗仔拍,以及门洞的那个照片,这就是……啊!!哦哦,纯属巧合,武为的年轻时的演员差点,其他的还好。本来还想看秦昊把小姑娘给上了的戏,结果竟是喜当爹……冲着摇滚摇滚多给一星
是什么让外人觉得摇滚不好,就是你们,三星给男神秦昊
烂,真的烂!导演为何要青年男主表现的一脸猥琐啊?还以为这是九十年代拍的呢,看完了一瞅,2015年的片子,导演可真复古。另外编剧导演和窦唯多大仇啊,这电影就是消费那些年那些事儿呢。
世间良人那么多,我该去爱哪一个。
看到刘雅瑟出来,我就觉得应该是某人的妹妹,果不其然,只是更狗血。重新做人吗?好像伊莎贝拉。。。。。摇滚妖魔化,怎么做英雄!
秦昊你别糟蹋自己啊 不就是跟伊能静结婚了吗
为了孔阳看的
故事桥段一星,秦昊李梦一星,高仿全家福一星。
越看越糟践~
喜欢一些画面和插曲 拉拉分
剧情乏味 摄影剪辑秦昊给一星
为了秦昊和刘雅瑟看的,电影蛮无聊的。年轻时候的武为呆得要死根本一点都不帅/60
两星给秦昊的帅和好身材。他能接这么烂的的戏简直大跌眼镜。
高度的还原了很乱的贵圈里的很多著名事件。
喜欢挺有意思的我愿称结尾为我去年夏天看过的最强反转。啥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