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打开父权制社会下我的前半生,前面一直看的很生气,当最后三个鸟精灵改变歌词视角,Zelma终于选择了Plan D的时候,门打开了,那一瞬间心里很感动。歌词于是唱起:I’d put a stop to this time-worn song of how to love and what’s right and what’s wrong.I dance on the graves of my many mistakes, their cold shiny stones they teach me new moves.I’m moving forward with my new map.I’m moving forward, going on a trip.Zelma自由了。
一面是天马行空的浪漫幻想,一面是冷静而不失风趣的生理还原。破除对激情的迷信、破除对爱的迷信、破除对婚姻的迷信、破除对“正常”的迷信,直到掌控内心的旋律,直到成为你自己。一段跨越时代变迁和政治动荡的女性成长史,叙述基调却如此轻巧灵动。
“一个女性的觉醒之路是漫长又痛苦的,但是醒来的女人再也不会装睡”永远不要被定义,永远记得做自己
轻盈地讲述爱情婚姻与时代剧变,有趣好玩
没看完,片子不错,不过内容在我现在看来没多大意思
似乎搞了个双标。。。
7分。三分之一的情感历程,三分之一的脑内幻觉,再加三分之一的生物科普~~~这真是个颇有实验性的片子。实际的完成度比较一般,很多角度的描写都莫名其妙,如今的女性电影都这么玩,反正男人永远是靠不住的,各种DISS总没错,其实也有点滥了啦。PS:既然有拉脱维亚在,那黑几下苏联总是少不了的,哈哈哈~~~
意识觉醒永远不晚,也不会过时;最后字幕里有看到主创团队里有中国人,开心;来的大部分都是女观众,还挺好奇男观众看完作何感想的
不必假装无知、不必苦练优雅、不必孤注一掷、不必一味求饶、不必刻意微笑,做你自己,保持你最舒服的样子,因为一个男人爱你和不爱你的理由往往是一样的,「因为是你」。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713590/
让我对婚姻保持冷静,没有压力
几乎纯文本的文学性电影 我是真烦旁白多的电影啊 感觉就是给字配图。但内容挺好的 都该看看。
牢记这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就是我要爱我自己。哪怕全世界都要规训我折磨我,我也会成为最后那个保护我自己的人——我要当最最最爱我自己的那个人!!!ps.《我与婚姻的情事》《我与婚姻的二三事》,会不会更准确。ps2.应该放进中学教材。
优秀。深刻又独立的女性思维,形式与视角都与众不同,风格奇幻但又与现实接壤,歌舞设定有趣且稀释掉一部分残酷性,值得反复刷的冷门动画佳作。
如同科普一般讲述女性成长和婚姻的故事 不是婚姻不能解决一切 而是男性在婚姻中的位置 糟糕的永远是男性
科学解释部分有点多了,但也不失为自己的风格。
强设定下拉脱维亚女性内心觉醒被解构到神经的级别的视觉化呈现,整体风格不错,但文本放在当下看还是太主流了
虽说是女权,也有不少偏见式的个体化认知,但这世界总有不少操蛋的人和事,婚姻也好,恋爱也罢,人性的阴暗并不会被爱所永远救赎,此间并不美好,人间也并不值得。
西方价值体系对苏联女性的婚恋观刻画,掺杂部分生理学常识,虽有预设立场之嫌,但依旧很直白地剥开血淋淋的真相。
很爽很酷,足够大胆。古朴且艺术感强烈的画风搭配女性思维觉醒的意识必然精彩纷呈。生物学特性的穿插提升了影片整体格调,东西方的思想与传统婚姻观念对撞也调性十足火花四溅。不过过多的主观视角对于影片的限制很大,情感铺陈不够到位导致许多道理都停留在口述而非心灵体验,难以共融。另外趣味性上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动画电影缺少了能令人发笑的梗便是缺少了灵魂。所以当电影既不能让人感动又不会觉得有趣时,即便道理再多思路再清晰也很难给予高分了。
这特么拍的啥啊?黑苏联的女权电影兼生理课教材?确定是女权?不是为了给男性拉仇恨?
女性视角打开父权制社会下我的前半生,前面一直看的很生气,当最后三个鸟精灵改变歌词视角,Zelma终于选择了Plan D的时候,门打开了,那一瞬间心里很感动。歌词于是唱起:I’d put a stop to this time-worn song of how to love and what’s right and what’s wrong.I dance on the graves of my many mistakes, their cold shiny stones they teach me new moves.I’m moving forward with my new map.I’m moving forward, going on a trip.Zelma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