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The Lego Batman Movie,Lego蝙蝠侠英雄传(港),乐高蝙蝠侠电影(台),乐高蝙蝠侠,乐高大电影:蝙蝠侠

主演:威尔·阿奈特,罗莎里奥·道森,拉尔夫·费因斯,迈克尔·塞拉,扎克·加利凡纳基斯,珍妮·斯蕾特,苏珊·本尼特,玛丽亚·凯莉,查宁·塔图姆,乔纳·希尔,亚当·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丹麦,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7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剧照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2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3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4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5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6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3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4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5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6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7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8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19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剧照 NO.20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剧情介绍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罪恶丛生的哥谭市,疯狂的小丑(扎克·加利凡纳基斯 Zach Galifianakis 配音)带领恶棍军团展开新一波的犯罪活动。对他来说,犯罪以及引来宿敌蝙蝠侠(威尔·阿奈特 Will Arnett 配音)是无比快乐的事情,可是猛男蝙蝠侠不仅轻松解决掉这群小坏蛋,还根本不将小丑放在眼里。蝙蝠侠的无情言语,深深刺痛了小丑的心。在此之后,孤独的蝙蝠侠收养了罗宾(迈克尔·塞拉 Michael Cera 配音),看上了美丽的女警长芭芭拉,只不过他始终拒绝别人走入他的内心世界。 另一方面,自尊严重受挫的小丑从天空监狱找来了霸王龙、迅猛龙、索伦、伏地魔、金刚等史上著名的大坏蛋,他要狠狠地打击自高自大的蝙蝠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开有晴天魔女2非洲反馈人之岛瑞喜爱小白迷情错爱危险的传言最佳李纯信费雪小姐和泪之穴正直的候选人布拉格恋人糖果屋大道求生极乐号永恒之法第五大道看世界无忧面包店第二部再移民天堂牧场红玫瑰爱你·不能说的秘密不期而遇浩劫妙冤家桑迪顿第一季相棒第13季走进韩国大师大铸剑师你给的仇恨校园鬼降疯为全人类第二季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长篇影评

 1 ) 孤独症患者看了很治愈

作为一个孤独症患者,一个爱无能人士,在老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真是扎心了。

老爷看着阿汤哥的《甜心先生》哈哈大笑,同时扫了一眼空荡荡的座位,然后继续笑,让我想起一个人看爱情片看到心潮起伏的夜晚,更加佩服电影对人物的刻画深入。

小丑炸毁哥谭市一万遍竟然只是为了得到一句老爷的我恨你,为了证明自己在老爷心中的分量,这不是一种无法正常表达的爱吗?

对一个人真正的恶是无视他的存在,而当你在乎他的时候,再大的裂痕总是要弥合的吧。

作为千万孤独症患者中的一个,我看到了治愈的一线曙光,然而电影毕竟是美梦,老爷的孤独追溯到对失去家庭的恐惧,而我们在圆满的家庭中,却失去了爱的能力,或者说从没有学会怎样去爱。

电影总得happy end,但我怀疑人是不是真的能被改变。

傻笑着说出我恨你

 2 ) 完美重塑的IP

8.7分:Chris McKay在上一部《乐高大电影》中狠狠颠覆了一把把乐高视为孩子玩具的成年人的三观,而这一部,比DC最近几年所有的电影全部加起来都好看。

谁能想到把蝙蝠侠性格中孤僻的一面放大喜剧化,会出现如此棒的效果,简直是完美重塑了这个已经被拍了无数作品的IP,令其焕发了新的魅力。

而乐高动画更是这个故事的绝配(当然乐高电影在我心中早就已经进化成少儿不宜动画了),各种致敬的梗和恶趣味在这个喜剧风格下可以玩得比其他漫画电影更洒脱,令我无数次止不住地疯狂大笑。

更可贵的是,爆笑之后主题还是落在了皆大欢喜的爱与家庭上,非常正能量。

小丑和蝙蝠侠的CP我觉得是很多人心里曾暗想过的荒诞情节,没想到也被很合理地拍成了现实,简直圆梦哈哈哈。

 3 ) 完善自我=战胜“敌人”。

外表看似主打轻松搞笑的动画,内核构建的却是一个完整的成人世界;在这个看似虚幻的“世界”里,却有着比真人电影更立体的人物塑造,更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矛盾体,外表假装坚强,内心却要面对无尽的孤独,而蝙蝠侠仿佛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影子”,时常排斥感情,时常偏执,甚至害怕别人忽视他的存在,而小丑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指明灯,看似是“对手”,甚至有时候很偏执,但它却意外地为蝙蝠侠打造了一个美好的“不可思议”的梦。

《乐高蝙蝠侠》不仅延续了《乐高大电影》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还运用了新的角度去诠释超级英雄们的内心世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还增添了全新的电影基调:影片通过开头的全黑色屏幕外加严肃的工作室标识,由此为后续开“超级英雄的玩笑”做铺垫;当蝙蝠侠制止了小丑的完美计划之时,也正是他暴露自己弱点的开始,而影片开头的“黑色”,正是对他内心的最好诠释,他害怕做自己的救世主,因此选择以威胁小丑的方式给他取外号,并与其他超级英雄产生敌意,然而他的一次次计划却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每一次的“失败经历”却意外地成为了他内心“成长”的开始。

蝙蝠侠是众人眼中的超级英雄,但在“荧幕”之下,他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需要他人的关怀和温暖,更需要亲情爱情友情的呵护,然而他“高高在上”的身份却让他感到恐惧与空虚,因此选择独来独往,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听音乐,他不想去亲近任何人,甚至当他的管家靠近他时,也会产生本能的自卫意识;而当管家让他去融入一个新的家庭时,他也依然选择了“自我封闭”的状态,认为自己的字典里没有“关系”一词,因此当芭芭拉警官上任要与他合作时,他本能的选择了独来独往,于是把小丑放逐到了幽灵区,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小丑居然把所有的坏人都放了出来,原本以为自己会继续孤独作战,但罗宾的出现却让他意外地产生了“完善自我”的想法,他想回到曾经无忧无虑的状态,更想找回曾经那个最简单、最纯粹的自我。

“人生没有安全带”这是蝙蝠侠为罗宾上的第一课,但没成想这至关重要的一课却意外地成为了他战胜“敌人”的开始,正所谓敌人与朋友很多时候都只在一念之间,而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步”,却成为了蝙蝠侠多年以来的心结,正如生活中的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一样,蝙蝠侠的恐惧来源于内心的“无知”,他始终都放不下心中的恐惧,因此只能通过“享受孤独”来麻醉自己,而“安全带”正预示着能够保护他的人,他希望有人能够真正走进他的内心去读懂并信任他,并走进他的“世界”,他看似冷漠,却一直都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因为害怕失去新的家人,所以选择让计算机带他们去安全的地方,自己独自一人面对小丑军团,而当他被传送回哥谭市时,却只能遵守诺言与他的小伙伴们告别,阿尔弗雷德告诉他害怕的并不是蛇形小丑,而是拥有一个新的家庭,因此当他送走自己的伙伴时,便开始被芭芭拉、管家、罗宾将他那颗冰冷的心融化,打开自己的心门,重新融入了“蝙蝠家庭”;而此时他与小丑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开始缓解,其实他们俩的关系正如世界的“黑白”两面,小丑与蝙蝠侠一直都是相似的类型,因此他一直都想像蝙蝠侠去证明自己是他最重要的人,当所有的坏人被抓进监狱,哥谭市不再需要他的时候,他的世界便只有黑白色,正如影片黑色开头和白色结尾不可分割的设定一样,小丑与蝙蝠侠也正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对立体”,他们时常会在对方的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愿望。

其实很多时候,你最害怕得到的,往往却是自己最想拥有的;当蝙蝠侠告别悲情英雄的身份,与大家融为一体、一起开怀大笑之时,便是他成为“英雄”的开始,曾经害怕与大家成为朋友,其实是因为无法战胜自己的内心,把小丑当成敌人,是因为无法真正去完善自己,然而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始终都是自己,想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害怕被别人嘲笑,想要融入社会,却害怕被抛弃,想要夺得大家的尊重,却害怕受伤;也许我们也和蝙蝠侠一样时常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恐惧,而“罗宾”便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另一个自己,“小丑”是我们赋予自己存在的意义,“管家”让我们勇敢地直面黑暗,他们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指明灯,指引着我们完成每一次的自我救赎之旅。

由此不禁回想起《山河故人》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都要分开的”;当蝙蝠侠与它的小伙伴们勇敢告别,在我看来这便是他迎接一个崭新自我的开始,更是为自己的“自我救赎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影片的“白色收尾”,在我看来这正是超级英雄给自己留下的“空白页”,而这张白纸的“内容”却需要自己去为它填满,因为“如果你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要从现在开始做出自我改变”,而此时的“你”准备好如何去“改变”了吗?

个人评分:9

 4 )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一个中二高冷网红段子手自恋狂的自白

放心大胆看,有剧透时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乐高蝙蝠侠。

我把“乐高蝙蝠侠”几个字加红加粗(什么你看不到?

那不是我的错),因为我与其他宇宙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我最新的个人电影:《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已经于2月10日在北美上映,并将于3月3日与《金刚狼3》一并登陆中国大陆。

真的是冤家路窄。

我相信你们都会去看这两部电影的,因为我相信这两部都是优秀的电影。

我从来不会错,因为我是蝙蝠侠(Because I'm Batman)!

说回《乐高蝙蝠侠》。

这是一部很恶搞的电影,同时这也是一部有点严肃温情的电影。

这二者在本片中达到了一种恰当的平衡。

然而,我不能骗你们说,你们对背景知识一点不了解,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或是温情。

因为整部影片的幽默与温情都是建立在对已有背景的致敬与重构上。

这个“已有背景”的范围有多大呢?

电影里的梗,按照密集程度可以分为三等:第一等,美漫梗,主要涵盖DC的蝙蝠侠、正义联盟,以及一点漫威;第二等,华纳梗,主要涵盖华纳兄弟公司之前出品的经典电影;第三等,乐高梗,主要涵盖乐高积木的特性及乐高自制系列电影的世界观。

值得注意的是,乐高元素在本片中无处不在(毕竟这就叫“乐高大电影”),可能正因为此它最容易被人忽略。

但是,正因为乐高玩具无所不包,这些美漫与华纳元素才可以和谐同框。

这些梗所带来的笑点与泪点塞满全片,信息爆炸,很少有人能全部领会,能全部领会也不可能全都来得及看到。

所以下面我将对它们进行一个解读。

当然,我才不会写成面面俱到的掉书袋(作为蝙蝠侠,我怎么可能承认我也不是都懂?

)。

首先,就像我之前说的, 我,乐高蝙蝠侠,与其他宇宙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DC给大众塑造的主流蝙蝠侠形象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无所不能。

前脚被绿灯侠讥讽是一个穿着蝙蝠装的普通人,后脚就偷了他的戒指给他一个下马威。

DC漫画-新52《正义联盟#1》他一个人与世界上最危险和变态的罪犯战斗,并为此承担了太多的伤痛。

他被贝恩折断脊背。

诺兰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他的第二任罗宾杰森·托德被小丑杀害,后虽然复活,但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罗宾。

DC动画电影-《蝙蝠侠:红影迷踪》

DC扩展宇宙-《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蝙蝠女芭芭拉·戈登被小丑枪击瘫痪,戈登局长受尽折磨。

DC动画电影-《蝙蝠侠:致命玩笑》也因此,蝙蝠侠不再与任何人亲近。

他害怕失去,他想保护自己。

他总是声音低沉、惜字如金。

DC动画电影-新52《黑暗正义联盟》然而,如上图,从他的一连串高冷行为中,我们渐渐地嗅到了一丝逗逼。

诸如“Because I'm Batman”的梗渐渐层出不穷。

蝙蝠侠的血海深仇,开始被吃瓜群众疯狂恶搞。

而我,乐高蝙蝠侠,就是这种恶搞的集大成者(或者说被集大成者?

)。

蝙蝠侠几十年如一日苦心经营的高冷形象到我这里被完全颠覆了。

这种颠覆到什么程度?

你见过表情如此丰富的蝙蝠侠吗?

——————剧透分割线——————在乐高哥谭,我的生活与其他蝙蝠侠的生活都不一样。

在这里,我的生活轻松而惬意。

即使小丑贝恩毒藤女谜语人泥脸哈莉稻草人企鹅人急冻人等等等等所有的反派一起上,也是被我轻松拿下。

然后就是例行接受哥谭人民的欢呼。

然而,做一个土豪网红并不能使我快乐。

每次拯救完哥谭回到空荡荡的宅邸后,我都感到深深的寂寞和空虚。

我一个人吃微波晚餐。

旋转的炉台是唯一的光源,把我孤独的影子投射在巨大的厨房墙壁上。

我闲的无聊时会吧嗒嘴。

我一个人游泳。

我一个人在巨大的放映厅里看爱情电影(每次都是阿汤哥的《甜心先生》)。

每次看到阿汤哥说“你使我完整(You complete me)”,我都会纵声大笑。

但我做得最多的,是看我儿时与父母走出剧院,在犯罪巷口的合影。

犯罪巷,他们的陨落之地。

整夜跟他们念叨我今天拯救世界的故事。

可能你发现了,即使在家中我也很少摘下我的蝙蝠面具,因为除了“蝙蝠侠”这个身份,我其实一无所有。

当管家阿尔弗雷德试图戳破我的假面、与我谈心时,我的反应会比较……剧烈。

虽然我过得比其他宇宙的蝙蝠侠要好,但我却和他们一样支离破碎。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并没有“颠覆”蝙蝠侠。

世上只有一种蝙蝠侠:破碎的蝙蝠侠。

只不过,我把蝙蝠侠的破碎通过夸张、荒诞、像死侍那样说大实话表现了出来。

难怪阿尔弗雷德要对我说:“相同的事情你在2016、2012、2008、2005、1997、1995、1992、1989年都做过。

最奇怪的那次发生在1966年。

”当然,这句吐槽里的每个年份都对应了一部蝙蝠侠电影,以免你们不知道。

我在本片中的任务,并不是战胜坏人(因为坏人都太弱不禁风了),而是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

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完整(complete)?

如阿汤哥所言,你要找到一些人,一个家庭,一段感情。

这个大家庭中,有阿尔弗雷德这样的嘴贱老骨头,有蝙蝠女这样的干练狠丫头,有罗宾这样的单纯傻小子,也有小丑这样的淘气坏小子(是的,本片中小丑的定位就是这样),我必须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

我必须不再把他们拒之门外,让他们进入我的内心,与他们一同面对这个世界。

我与小丑的虐恋将是本片一大看点,也是剧情推进的发动机。

其实我们的关系本就在DC的其他作品中都有很多表现。

我们相爱相杀、相生相克。

很多人说,我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又或者,如《蝙蝠侠:致命玩笑》中所说,我们其实是殊途同归?

我们中的一个,或两个,终将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种变态关系也成为漫迷们津津乐道的梗,于是到了本片中这种关系完全腐化了:小丑一心想吸引我的注意力,成为我最伟大的敌人。

所以当他知道我的心里只有超人时,他的心都碎了。

因爱生恨(或因恨生爱)而被冲昏头脑的他从幻影空间(Phantom Zone)招来其他华纳反派,包括索隆(《指环王》)、金刚(《金刚》)、伏地魔(《哈利·波特》,有趣的是伏地魔扮演者拉尔夫·费因斯在本片中为阿尔弗雷德配音)、史密斯特工(《黑客帝国》)等等恐怖反派或怪物,意图摧毁哥谭。

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因为他想赢得我的尊重,让我对他说一句:“我恨你(I hate you)。

”这句话一出,想必场下吃瓜群众会甜倒一片。

在最后联手战胜各路华纳反派后,我终于向小丑表白:“I hate you.”小丑笑得花枝乱颤:“Oh,I hate you more.”“I hate you the most.”“I hate you forever.”我仿佛听到银幕外一篇少女心融化的声音。

最后,感谢哥谭亲友与反派,我们一起战胜了那些华纳外来户。

最后的最后,虽然这个片主要是关于DC和华纳的,但是乐高也在这里夹带了不少私货。

比如,因为乐高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积木构成的,所以蝙蝠侠在大街上随手就可以拼出自己的交通工具。

还有,蝙蝠侠可以一脚把贝恩踢倒让他爬不起来,因为贝恩的乐高大人偶下身是不能活动的,像这样(当然这个不是贝恩是杀人鳄):

还有,你在电影中会有机会看到哥谭崩塌,地表下面很深的地方五颜六色,像这样:

《乐高大电影》(2014)这是乐高电影的世界观设定,它是乐高世界通往现实世界——也就是我们的世界——的通道。

最后x3,无论你是DC粉还是漫威粉,我希望你都不要在意捧蝙蝠侠的那句开门密码:“Ironman sucks.”真的漫迷听到这句话感受到的应该是两个土豪之间的基情,而不是看漫画看出的优越感。

最后x4,请来看《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还有《金刚狼3》!

 5 ) .

LEGO Batman这部给5星片头片尾超越所有循规蹈矩 片尾惊艳蝙蝠洞真是满足我所有对积木齿轮零件传送带的期待穿越大桥的镜头感媲美疯狂动物城 因为是积木显得更胜一筹带着各种bbox和重金属的batman猥琐可爱除了小丑 伏地魔索伦金刚坏女巫美杜莎漫威所有人的加入也是超大规模的 一直在被噗的超人和蝙蝠洞的密码“iron man sucks” 索伦之眼不像看魔戒时那么讨厌 变得蠢萌秒被大恐龙轰塌 大恐龙悻悻而逃 笑点不少乐高电影其实很复杂 但“给我递积木 6x4”武器发射配音就是biubiubiu之类的就很简单过瘾 主题并非好人救好人 而是坏人救坏人记住一点“life doesn't give you seatbelt”

 6 ) 乐高蝙蝠侠:贱精 in the mirror

如果你喜欢乐高系列的任何一款作品,那么《乐高蝙蝠侠》很可能是你见过的最有趣的动画电影;而如果不是,那么这很可能是你见过的最闹腾/折磨的动画电影。

但无论如何,恭喜你,你见到了整个DC漫画改编电影范畴中最成功的一部大银幕作品。

收集和打散了整个蝙蝠侠流行品牌中积攒了几十年的一设二设,以及一切可以挖掘的好梗烂梗,由此诞生的《乐高蝙蝠侠》自然也是直面观众需求的作品。

就像《侠盗一号》是对“星战”正传的细节补充一样,《乐高蝙蝠侠》也是对银幕和荧屏上的蝙蝠侠形象的有益补充:虽然达不到什么惊人的高度,但依旧是个大惊喜——华纳兄弟必须意识到,(漫画)粉丝们并不总是需要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范儿,更不需要大导演的个人创意被大制片厂暴力干预。

当然,作为有着“乐高”和“华纳”基因的动画电影,《乐高蝙蝠侠》也不是没有缺点:105分钟的片长有些过长,尤其是冗长且臃肿的第三幕。

同时,由于“乐高”的本质,整部动画会感觉有点混乱,足够制作两部乃至三部电影的材料被一锅烩,对那些经验不足的观众来说,不仅会回忆起踩到乐高积木的脚疼,而且会诱发头痛。

作为一部最不蝙蝠侠而又最蝙蝠侠的动画电影,《乐高蝙蝠侠》展现了非凡的创作水平:在喜剧和戏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时又不像DCEU故作深沉。

《乐高蝙蝠侠》提供了动力良好和足本的娱乐资源,情感充沛而又逻辑清晰,更有许多琅琅上口的word play双关语和其他喜剧段子。

这不仅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也是我们所需要的DC漫画改编电影。

上映于2014年《乐高大电影》是“乐高”圈杀入主流娱乐的首次尝试,得益于形式和技术上的新鲜感,不矫情不做作的剧情,个人价值和父子情感的无缝转接,获得了耀眼的成功。

时至今日,《乐高大电影》仍然是近年来最纯粹的娱乐电影。

和前作相比,《乐高蝙蝠侠》虽然惊艳不如,却依旧是一部聪明而富有节奏、有自我意识和令人满意的动画电影。

这远远要比那些将第一部电影中最有趣的配角扶正,然后用乏味和自我重复的材料堆砌填充100分钟的动画续集要好得多。

因为《乐高蝙蝠侠》只使用了乐高动画风格,显得天生活泼和色彩鲜艳,比以往任何蝙蝠侠改编作品(无论真人或动画)都要显得充满活力和富有生气。

从第一个LOGO开始,《乐高蝙蝠侠》就采用了一种诙谐的方式来调戏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产生的审美疲劳——尤其是对自家暗黑系的审美疲劳。

《乐高大电影》的掌门人菲尔·罗德和克里斯托弗·米勒跳槽到《韩·索罗外传》后,接班的克里斯·麦凯显然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作为《机器鸡》系列的重要元老,这种包含neta的神经刀式喜剧简直是信手拈来,而12年以来诞生的《机器鸡DC特辑》更是对漫画宇宙的一种有趣拓展和延伸。

虽然整体基调很接近亚当·韦斯特66版电视剧的大胆夸张甚至有点荒谬绝伦,但是高于基本线的故事是不让影片露怯的最佳保障。

在一流的制作水平保证下,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找到熟悉的梗——认识哥谭市的大小(和恶搞)反派吗?

认识打雷克吗?

认识索伦吗?

认识金刚吗?

认识伏地魔吗?

——这些内容将这部电影带到了另一个有趣的高度。

而大量真人画面的灵活运用相当穿越,开枪的音响效果也是延续自《乐高大电影》的“pew pew pew”。

比之更为巧妙的则是配乐。

在配乐师洛恩·巴菲的处理下,《乐高蝙蝠侠》的配乐中蕴含着超高含量的怀旧元素。

66版电视剧的主题曲无处不在,89版《蝙蝠侠》中由蒂姆·伯顿长期合作者丹尼·叶夫曼创作的音乐元素得到了充分致敬,更不用提汉斯·季默为《黑骑士》系列和DCEU创作的弦乐低音炮了。

除此之外,还有无处不在的《甜心先生》原声碟和迈克尔·杰克逊的《镜中人》,就连孤独堡垒孤门铃都是从约翰·威廉姆斯的《超人》主题里拎出来的。

配音方面,威尔·阿奈特的冷面特质再一次很好地通过动画配音传递出来,将蝙蝠侠的一碰就碎成遍地渣渣的虚张声势拿捏的恰到好处,这是他在《马男波杰克》以外的另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典型形象(虽然真人演出也并不比其他喜剧演员要差,在《发展受阻》和最近露脸的《波德莱尔大遇险》中都非常有趣)。

迈克尔·塞拉的罗宾依旧萌得发贱(和贱得发萌),但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的小丑一角失掉了一些角色特色,有点令人失望。

而在其他角色上,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星光熠熠,喜剧咖和流行咖无法一一列举,仅提一例89版哈维·登特&兰多·卡瑞辛的再度回归。

虽然不如《乐高大电影》那样有颠覆感,但自嘲精神和拒绝严肃的调性让《乐高蝙蝠侠》成为了2017年最富娱乐性的(动画)电影之一。

总的来说,《乐高蝙蝠侠》为普通观众提供了足够的动作戏和幽默段子,同时也为那些有着更多知识背景的观众neta了大量的流行文化和经年累月的蝙蝠侠笑话。

而对于那些刚刚认识蝙蝠侠这一角色的观众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进阶指南。

和时下流行的严肃流暗黑流真人漫改电影相比,《乐高蝙蝠侠》提供了令人无比愉快的超级英雄闹剧,对整个DC品牌的正面贡献要远远超过任何扎克·施耐德作品。

多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强行站队的事情:漫威粉丝们抱怨DCEU电影华丽沉重故作深沉,DC党反过来又讥讽漫威电影的小儿科和缺乏深度。

但就现在看来,致力于疯疯癫癫,同时向几十年来的蝙蝠侠IP致敬的《乐高蝙蝠侠》,很可能就是那部能够同时满足两个阵营的掌上明珠。

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make a change.Uuuuh!——Batman

 7 ) 又一乐高电影巨作

不愧是史上TOP3的蝙蝠侠电影,一改真人电影的忧郁,可以说是最快乐最搞笑的一部蝙蝠侠独立电影了,各种梗看的人眼花缭乱,基本上华纳兄弟重要的IP都出现在电影里了,笑点很多,蝙蝠洞的密码Iron man sucks太逗了,属于是老少皆宜的电影。

缺点就是剧情有点薄弱,故事线比较单一。

作为乐高电影脑洞其实有点局限了,这一点上《乐高大电影》其实更有创意,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部片子能在美国大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家有乐高文化,正版乐高在国内的价格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玩的尽兴的,任何一部乐高电影在美国本土都不会亏损,再有DC宇宙的加持很难不火爆。

 8 ) 中年男孩的成长指南

恶搞讽刺修辞和温情成长故事处理得和谐得当,不同人群看都能接受;虽然本质还是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无论是大量建立在过去文化现象的内容,还是一个老男孩迷失自我的故事核。

虽然本片在修辞上比前作更时尚前卫:节奏快,大量reference,角色的大量讽刺sarcastic腔,但是相比前作:1关于现实、多重虚拟现实的世界观,2乐高玩具重组搭建理念的宣传,3反乌托邦的故事核,4向儿童文化、和伟大的平凡人致敬的价值观;本片其实叙事上回归了:1.单一时空的世界观,2家庭价值和接受自我的生存探讨。

这看似传统,但其实更接近如今年轻人的生存困境:沉迷自我、逃避现实和他人、不愿承担责任,但又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

进一步来说,这样贴近的故事核也应当配上时下年轻人的表达方式,来增加角色和全片的代入感。

那些reference和主角的讽刺段子,也的确更像今天年轻人的说话方式和背后目的:避免严肃,而用段子、讽刺、搞笑来掩饰逃避自己的不安全感、用大量表面的空洞的引用来证明自己的文化资产。

而讽刺的是,很多观众恰恰也仅仅享受的就是片中大量的reference,很多这类片子的影评(还有漫威和DC等等),就只是一个个去例举出自己看懂了本片内容上涉及了多少以前的什么作品。

也就是说,对于一部作品的享受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自己看出、看懂其中的reference,而非其他叙事、角色等更深的审美或者情感享受。

可以说这种欣赏行为本身也和转变前的主角batman一样,在通过cultural capital证明自己、寻求认可,是自恋的,也是逃避现实的。

不过,主角通过经历再次失去“亲人”的痛苦瞬间,终于放下自我、接受他人,意识到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东西,并用自己的行动去保卫去协作。

也就是片子开头结尾“硬给”的主题: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then make a change.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中年男孩可以做到呢?

这也凸显了这部乐高电影区别前作的意义。

 9 ) 说几个很随机的小细节

这部电影使用了和上一部乐高大电影同样的CGI引擎,所以画面效果和上一部乐高大电影是完全一样的。

电影中的所有场景都可以用现实中存在的乐高砖块堆砌出来,是的,因为爆炸而产生的蘑菇云、蝙蝠侠家暖炉的火、碎玻璃、各种建筑物,雕塑,天上的云、甚至急冻人射出的冰柱都是乐高化的。

所有的场景全部几乎都可以用乐高砖块堆砌出来。

虽然是全CGI技术,但是乐高尽量模拟出了真实世界中的玩具上的塑料的亚光质感。

最好的例子就是上图蝙蝠侠头盔的塑料纹理。

不过我个人觉得最最让我惊喜的是上一部乐高大电影的小宇航员benny。

做旧的效果真是太可爱太可爱了。

举个例子,上面这张反派图后背的那个Claceface, 他的嘴张得很大很夸张,但是仔细看就能发现其实是乐高砖块拼出来的。

另外注意上面这张图的地板,也是乐高零件。

但是,有三件东西乐高砖块没法堆砌出来:第一是水。

电影里哥谭市的那条河不是乐高砖块,溅起来的水花也是正常的水。

第二个就是手枪射出来的子弹。

乐高从不出现实中存在的热兵器,手枪子弹手榴弹机关枪乐高从来都没有出过,以后也不会计划出,更别提子弹了。

乐高出过两种乐高小人拿的枪,一种是带有能射出其他乐高砖块的弹射机构的枪,另一种是没有弹射功能,只有一个类似枪支外形的枪(这种多见于星战系列)。

电影里除开极个别镜头使用了带弹射功能的枪之外(印象里大概是clayface/泥脸射出的泥巴团、戈登警长在飞机上开的机关枪,具体记不清了,等dvd出来了以后再确认),其他绝大部分时候使用的都是没有弹射功能,只有很简单的造型的造型枪。

这种枪没有办法射出真实的乐高砖块,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是。。

谁开枪谁喊biubiubiu或者piupiupiu。

电影最高潮的时候,满耳朵里都是piupiupiu,好可爱。

这里我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彩蛋,乐高大电影里有提到,整个电影里的乐高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脑补的情节。

小朋友玩玩玩具的一大特征就是会自己用嘴模拟各种声音,这里算是一个小彩蛋吧。

第三,是Condiment King从他的武器里刚挤出来的辣椒酱和芥末酱,和布鲁斯韦恩嘴里喷出来的水:它们在空中飞的时候,是非乐高的状态,落地了就变成了普通的乐高砖块。

很是可爱。

哦对,电影里还有一个人拿了一把机关枪,他打人的时候自带的声音是‘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突突突之前,戈登还吐槽了一下这个谁开枪谁说话的bug。

joker对着蝙蝠侠喊piupiupiu的样子超级可爱。

蝙蝠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看的是汤姆克鲁斯的relationship comedy。

管家吐槽蝙蝠侠电影系列的时候,居然还没有忘记六十年代的那部搞笑蝙蝠侠电视剧。

还很特别的提到说,‘a really wierd one in 60s’。

管家的蝙蝠衣就是60年代搞笑蝙蝠侠的造型。

罗宾换了两套蝙蝠衣,第一套是雷鬼蝙蝠侠,第二套的名字叫做nightwing,夜翼。

看到这个梗的时候在电影院差点没叫出来。

这部电影的罗宾是蝙蝠侠的第一任罗宾。

布鲁斯韦恩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说了一个很长的名字,然后说,虽然我的名字叫这个,但是孤儿院的小朋友都叫我dick。

布鲁斯韦恩说,熊孩子都是这幅尿性。

最后蝙蝠侠和罗宾对打的时候,蝙蝠侠说,我们要使劲揍他们,揍到带颜色的对话气泡和大写英文字体飘在空中。

很明显是六十年代旧蝙蝠侠的彩蛋。

在电影院里,坐在我隔壁的大妈看到这个场景笑道不能自已。

六十年代蝙蝠侠经典的打斗动作。

这一部蝙蝠侠电视剧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很受欢迎。

可以说救了蝙蝠侠这个ip。

Shark Repel。

防鲨鱼喷雾。

这是在六十年代蝙蝠侠电视剧里真实出现过的一个设备。

不过真的是想不到这个埋下去的包袱会在最后抖出来。

蝙蝠侠唱的'nananananananana‘的那首歌,有一部分是致敬六十年代的蝙蝠侠的旋律。

罗宾也唱了一小段六十年代蝙蝠侠切换场景时候的bgm。

蝙蝠侠的蝙蝠衣收藏。

里面有一套tears of batman和disco batman。

两者都是致敬六七十年代(还是七八十年代?

不记得了)的黑人乐队。

名字忘记了,记得是比较冷门的乐队。

罗宾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六十年代的蝙蝠侠。

六十年代蝙蝠侠电视剧的很大一个梗在于,蝙蝠侠的所有装备上面都有一个小标签标记了这个装备的名字,很多很多装备的名字都是bat做前缀的。

这部电影里罗宾走进蝙蝠洞里喊出的每一个东西也都是带有bat这个前缀的——各种很奇葩的蝙蝠装备都有,从蝙蝠车到蝙蝠火车到蝙蝠潜水艇。

蝙蝠侠和罗宾在街上飙车的时候,背景里有绿灯侠所在的航空公司,大都会的旅游宣传,猪脸人(?

)的公司海报,下一部乐高电影,乐高ninjago的宣传广告,和一部九十年代的电影,chinatown的广告。。

gotham是建立在一块空洞上方的城市。

城市的最底下就是乐高的baseplate(大底板),blaseplate下面是三次元世界。

gotham的上空是phantom zone,里面全是其它的乐高玩具。

所有的角色乐高都出过。

不过最让我惊喜的是,里面居然有八十年代斯皮尔伯格做的小魔怪Gremlins。

Gremlin的攻击方法是吃。

看见他们在屏幕上蹦来蹦去,真的超级惊喜。

罗宾在最后放结尾曲的时候,居然切换到了一首'never gonna give you up, never gonna let you down'。

蝙蝠侠的主题曲:‘Who always pays there taxes? Batman!’Jokerland。

蝙蝠侠和小丑对决的时候,居然有一段是在jokerland的镜子屋和恐怖回廊里。

满满致敬<致命玩笑>。

巨大的乐高金刚拆大房子。

魔戒里的魔塔。

蝙蝠侠轻轻一推就把贝恩推倒了。

这真的是一个让所有的乐高粉都会心一笑的梗。

贝恩并不是普通的乐高迷你人仔(minifigure),而和绿巨人一样是乐高大人仔。

所有的乐高大人仔的腰部和下半身都是不能动的,推倒了是不能靠自己的能力站起来的。

仔细看电影里角色的肢体动作:手臂永远都不会弯曲,永远都保持乐高迷你人仔最原始的弯曲角度,膝盖不会弯曲。

理论上说,这部全CGI的电影是可以100%用乐高玩具还原出来的。

所以网上曾经有很多老外坚信这部电影一定有定格动画的成分在。

这部电影大部分的梗都集中在很老的年代。

比如其中甚至用了60年代蝙蝠侠电视剧的场景切换镜头,配有那个版本的bgm。

当时这个镜头出来的时候,电影院的大人们都沸腾了。

这部电影比起之前的乐高大电影,很大的一个优点在于大部分的梗都是流行梗,大家都很容易看懂。

乐高大电影里80%以上的,逻辑/画面上怎么说都说不通的地方,其实都是乐高自己官方在玩乐高梗。

不是乐高迷可能真的很难理解。

比如乐高大电影里,所有的人上下车都是把车顶盖掀开直接跳进车里,比如主角家里的自行车只有一个颗粒的坐垫。

这部电影感觉有意削减乐高梗的密集程度。

从观众反应上看还是很不错的。

有一些我个人觉得可以加进乐高梗的地方,电影里都没有加。

其实还是好希望蝙蝠侠能有一套乐高宇航员的suit。

蝙蝠侠和小丑的关系真的很像诺兰版。

很像很像:蝙蝠侠和小丑本身就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没有了前者就没有后者,反之亦然。

这部电影非但没有把它停留在这一步,反而把它作为电影里的一个笑料,这一点是我始料未及的。

但是最后的结果真的特别特别特别有趣。

在电影里,蝙蝠侠可小丑的关系里也存在很微妙的一个小点:蝙蝠侠选择了为了保护他人而远离他人,孤军奋战,小丑一开始身边有很多朋友,但是因为觉得队友过于废柴而抛弃他们选择寻找新的队友——在电影的一开头,两个人都选择了孤独的生活,但是区别在于,出发点不一样——于是最后的结果是,蝙蝠侠找到了得以信赖的家人,而小丑曾经的朋友最后反过来与他对抗。

另外很有趣的就是,这部电影同样也在很玩世不恭地对着蝙蝠侠的设定开玩笑。

这里就先不剧透了。

我个人觉得与其把它看作是一部传统的超级英雄打击反派救助全世界的故事,不如把它当成一个个人成长的故事。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部电影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抛开所有的梗和笑料,其实就是一个单线叙述的故事。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对于蝙蝠侠这个角色的诠释。

虽然所有的dc作品,包括漫画和电影,都有很强调布鲁斯韦恩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但是这部电影却是真正的在探索这个角色的内心。

有不少看了这部电影的人会觉得很毁三观:蝙蝠侠本身的设定就应该是一个孤胆英雄,独来独往,一个人背负所有的责任,一个人主张正义。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其实只是来自于诺兰电影——如果看一下蝙蝠侠的其它作品的话,很容易就能知道这部乐高蝙蝠侠电影里,对于这个角色的诠释其实做得非常非常贴近漫画。

只是有一些主流的、迎合小孩的意味在里面。

如果想看黑暗版的,可以推荐一下《death of family》。

实际上自从dc自引入罗宾这个角色开始(谢谢闲_DGM死忠粉的指正),蝙蝠侠就已经不是孤胆英雄了。

更何况最后还有一个很大的bat family。

诺兰版的蝙蝠侠固然好,但我个人觉得还是不要先入为主。

我个人觉得从画面上这部电影有些细节不如上一部乐高大电影用心。

估计是成本缩减的缘故。

不过都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可以原谅。

最后的ed有彩蛋。

很喜欢大家一起跳舞的场景。

这部电影里,蝙蝠女和警长都是黑人。

真的没想到会有dalek。

而且在电影里的名字居然是british robot:英式萝卜。。

蝙蝠侠反反复复拼的那个大蝙蝠,是乐高第一波蝙蝠侠大电影中,定价仅次于最贵的阿卡姆疯人院的。

个人不是很喜欢纯黑色的砖块,所以对这只大蝙蝠不是很感冒。

但是小孩子应该会很喜欢吧。

电影开头的时候放了一小段乐高电玩的广告。

在电影院里,隔壁的小孩轻轻问妈妈:妈妈我能买吗。

能吐槽华纳的,除了银他妈也就只有蝙蝠侠了。

蝙蝠侠在开头吐槽完华纳以后,还吐槽了一下dc: The house that batman built。

意既不是dc创造了蝙蝠侠,而是蝙蝠侠成就了dc。。

蝙蝠侠在这部电影里的形象又自负又可爱。

网路上有一段采访蝙蝠侠、小丑和蝙蝠女的视频,算是这部电影的花絮,特别可爱。

闪电侠真是萌的不要不要的。

鳄鱼人的那句'我终于还是有用的’真是萌哭。

dc漫画里,小丑笑之外的表情真是少到屈指可数。

这部电影可以算是小丑表情最丰富的一部了。

最后的大结局充满了乐高的蠢萌气息,但其实玩过乐高的都懂,在三次元里那个连接机构实际上是很脆弱的。

这部乐高电影的cg风格,我猜测同样用在了乐高minecraft(我的世界)系列的宣传广告里。

乐高我的世界的宣传广告真的是可爱到不行,安利给大家看。

电影里有大量三四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老式恐怖和特摄片的梗出现,有一定阅片量的朋友们看了一定会超开心。

我原本很期待结尾曲会是类似于乐高大电影的结尾风格,结果居然不是。

其实有一些小失望。

最后snake clown出现的时候真是笑疯了。

这部电影里蝙蝠侠的蠢萌设定,和之前乐高出过的另一部乐高蝙蝠侠电影(其实就是乐高蝙蝠侠游戏的cg做的)如出一辙。

非常推荐大家看一下比较早的另一部乐高蝙蝠侠电影,满满的蠢萌气息。

Iron Man Sucks!看预告片的时候特地暂停下来看过这几个很有趣的小细节:1.

注意看蝙蝠侠脱下来的外裤,是一个三角形的乐高砖块。

这张照片里,蝙蝠侠的腿变成了乐高的1x2平砖。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上面这张图里,蝙蝠女从空中落地的场景里,她的一条腿变成了一个1x1 Jumper零件(还是平砖?

这里我不是很确定)+一个1x1的斜坡零件。

用这样的形状模拟真实情况下落地时候人腿弯折的样子。

电影里有很多类似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乐高零件的使用方式,我觉得不单单是看着很有趣,很多乐高玩家也都可以那他们来做参考。

最让我觉得有趣/动心的地方在这里:

蝙蝠侠做了一个后空翻的动作,为了做出动漫式的后空翻的感觉,居然不是使用简单地涂抹出后空翻的效果,而是用一个旋转着的乐高轮胎零件+三只乐高黄色头盔零件+一直黑色的头盔零件来代替!

就是这个零件的其他颜色款:

中间的小人头盔上的棕色零件这个细节真是让人爱到不行。

电影里还有一些类似这样的很有趣的,犒劳乐高粉的部分。

举个例子,电影海报里面的蝙蝠侠:

蝙蝠侠的披风使用的是乐高老款的、材质较硬的布披风。

这种披风摸上去有一种纸的质感(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纸做的。

但是上面有较为明显的布的纹理),这种披风有很大的缺陷,最主要是很容易留下折痕,而且因为材质太硬,角色没办法做进车子或者是飞机的驾驶舱里。

乐高新的蝙蝠侠全部都是用了更新过的软质披风:

这种披风材质很软,所以不需要担心折弯的问题。

但是缺点就是太厚,蝙蝠侠这样的角色带着还不算违和,但是超人这种没有头盔的角色带这款披风的视觉效果不大好。

大家对这个东西的喜好态度也是不大一样。

但是很明显对于这个问题,乐高心里是很清楚的,所以电影和预告片里的蝙蝠侠穿的都是薄且硬的披风。

所以理论上说,乐高大电影的蝙蝠侠玩具里的蝙蝠侠,和电影里的蝙蝠侠,因为使用的是不同种类的披风,所它们在外观上是稍有区别的。

继续更新一些。

电影里有一个很让我在意的地方:

就是这个哥谭市的大雕像。

图片来自我买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制作器套装附送的背景卡纸。

(Lego Batman Movie Maker)这个雕像前后左右全方位都是平砖,没有任何一颗乐高颗粒暴露出来。

并且从拼搭方向上来说也有些和电影里其他的乐高建筑不大一样。

正常的乐高默认是从下往上拼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定会出现底部是空洞,顶部是颗粒的情形。

仔细看建筑的人头和头发的部分不难看出,这里的砖块是在各个角度都覆盖了。

甚至有砖块竖直九十度拼装的情形。

大概谷歌了一下,这里用到了一种叫做SNOT的技术,意即Stud-not-on-top。

这是一系列高级拼装技法的总称。

研究了一下上面的图,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

由于科技件可以呈竖直角度和普通件相连接,大雕像可能是由科技件骨架+普通件外观组成的。

通过科技件的一个pin,就可以做到让普通件以各个角度拼插在一起,并在外观上看不出区别。

整体表面得以是平滑的。

 10 ) 我爱乐高蝙蝠侠

看完乐高蝙蝠侠首映,实在是太好看了!!!

完全没有想过会比第一部好出这么多。

视效和颜色完全一流,笑点密集但是绝对不低级。

完全是DC粉大狂欢的电影,里面有所有版本的蝙蝠侠,还有伏地魔和魔戒客串。

不管是不是dc粉,都绝对推荐这部片子。

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实在是太好看了。

果然DCEU需有乐高老爷来守护。

实在太喜欢了,开心的在天上飞啊飞啊飞!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短评

和死侍持平。乐高拍电影的概念真的是太中意了,大荧幕上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4分钟前
  • 等待如果
  • 较差

好莱坞CG动画的后半段都是流水线

6分钟前
  • 𝐚𝐫𝐨
  • 推荐

明白它想表达的幽默感以及颠覆英雄主义传统的概念,可我还是欣赏不来,感受不到愉快,这是代沟吗

9分钟前
  • hawua
  • 较差

低龄向,讲述了joker和bruce的爱情故事

12分钟前
  • 小强.Edward
  • 较差

你们开年度正义联盟大爬梯居然不叫我?!不是乐高粉,不是DC粉,纯陪看。

17分钟前
  • 合纥
  • 较差

官方逼死同人系列。全程高能,完美戳中所有点外加惊喜连连。

20分钟前
  • AAA二流观众
  • 推荐

看得我波澜不惊

22分钟前
  • NewStruct
  • 较差

最好玩的一部蝙蝠侠电影,除了蝙蝠侠系列所有反派悉数回归打酱油外,各种经典电影中的反派也一股脑的当起了人肉背景,笑点密集但都隐藏在逗比属性的台词和海量的彩蛋中,此外竟然意外兼具家庭片的温馨风,美中不足之处是乐高属性的缺陷让影片的动作戏略显凌乱而缺乏感染力。★★★★

23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梗太多,感觉就是用梗堆起了一部电影,结果只注重梗,不注重故事了,各种自黑恶搞吐槽,编剧不累了,我看得都累。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70/100.金刚狼有了个女儿,蝙蝠侠有了个儿子。超多彩蛋与梗,每个配角我都想定睛看仔细点,可是都太能动了。蝙蝠侠在这里面只是个孤独又臭屁的儿童,音乐品味还不错,和小丑的相爱相杀简直没眼看。十分适合乐高兼蝙蝠侠兼正义联盟兼哈利波特兼指环王等系列粉丝观看。

25分钟前
  • 蜉蝣渡海
  • 还行

感觉很一般,没有笑点……

29分钟前
  • 发高烧
  • 较差

???怎么做到的 我zqsg的觉得这部电影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五体投地服气 凭什么隔着屏幕说我是nerd!(防止剧透不细说了大噶自己进电影院体会 好看到我吐血

30分钟前
  • cøsmic
  • 力荐

我听说有一个平行宇宙的蝙蝠侠为了拯救高谭市死了……然后是小丑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惩恶扬善……

33分钟前
  • L.C.
  • 还行

EVERYTHING IS AWESOME!在电影院笑到掉地上了,被狼叔虐得不行的心终于活过来了。眼花缭乱的梗多到飞起,感觉还有好多没反应过来的,66老爷赛高,最后反派大联盟的索伦打雷伏地魔简直高潮!然而,推芭蝙还有不带老爷玩的正联好像尴尬了点。

37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昨晚在家看的,给我看睡着啦,躺倒睡了两个小时。

42分钟前
  • Evonne
  • 较差

买错票,看的国语配音版,全程尴尬脸,分分钟想死。。。。。。。。。

43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搞怪和场景设计还算延续了 可惜剧情就像我的论文一样 一拍脑袋想到一个论点就一路开下去 一边狂拉论据每个段落结尾点题 是的蝙蝠侠很孤单很无助 然后就那样被治愈了么 不!唯一亮点大概是 我以为自己要包场了 突然进来一家子 四个白人一个土著小孩 特别有爱

46分钟前
  • takyo
  • 还行

玩儿梗。小丑把蝙蝠侠玩的团团转

50分钟前
  • 海怪
  • 还行

真是烂片啊烂片,剧情牵强人物扁平毫无笑点(除了开头的吐槽),几乎睡过去了。

54分钟前
  • 风行水上
  • 较差

【B+】一堆塑料小人瞎胡闹的片都能比许多真人电影有感染力,优秀剧作的力量啊。

58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