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乡村题材的剧,因家里人的原因也跟着看了不少,其实整体上来说,大家基本都是能猜的到结尾的。
这部剧呢,必须得说,里面的姜文化和姜建国俩人演的是真不错。
尤其感觉姜文化,那股地痞小流氓的劲儿。
嘴皮子是真的溜。
这叔侄俩贡献了全剧的笑点,让剧整体不会很闷。
剧情方面,前面也还好。
白朗担任芈月村第一书记,刚上任各种不顺利,村委会班子内部不团结。
靠着部队的战友的关系,杨局长,帮忙解决了一些问题。
群众基础逐渐有了,工作起来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
也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剪辑的问题,剧中的时间线成谜。
首先,从村里到县里的距离多远,一般来说车程1-2h可以了。
从村里到玫瑰小镇应该不远,平时都是骑小三轮去,咱姑且认为1h吧。
剧中快结尾的时候,省电视台来芈月山村做报道,去的就是这个正在建设的玫瑰小镇。
结束以后,白书记同乡亲们自行车往村里走,记者开车自行离去,然后就被扣在了进门的地方!
白书记带着人去查看情况,同时给jc打电话,注意,这时候可是白天,天特别亮!
然后,重点来了。
等白书记他们到了的时候,天黑了,但警察竟然还没到!
眼瞅着白朗他们和别人打起来了,才看见jc陆续过来啦……额……是我混乱了么?
然后还想吐槽一句,麦老师,您消停呆着吧,不需要露脸了!
真感觉不到您的用途,只是为了刷脸么?
好看的当代农村题材剧来了!
由高希希执导,王雷、李小萌主演的《花开山乡》在央一黄金档甫一播出,就凭着新颖别致的题材令人耳目一新,王雷饰演的白朗从北京到芈月山村赴任第一书记,带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特有的信念与智慧,逐渐了解、影响并改变这个古老质朴的山村,在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意识不足的艰难情况下,带领村民大力发挥资源再生、玫瑰养殖等新兴产业,共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白朗刚刚赶到芈月山村的时候,与观众一样也是初来乍到,对这方水土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不晓得这里有多少待解的难题,多少难缠的刺头,来自明里暗里的阻碍。
跟随白朗的脚步,一连串性格各异的角色接连映入眼帘,他们从服装到发型,从言语到神情,莫不是当下农村最普遍的样子,找不到刻意修饰的痕迹。
这些形象既有独特性又有代表性,有些人勤奋上进不甘落后,有些人会有点自私短视只顾眼前利益,如果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不难对号入座,联想到身边人。
比如说白朗一下车就遇到的一连串鲜活的人物形象,曹云金饰演的治保主任姜文化,仗着叔叔姜建国是村主任的便利,独占本村唯一的“信号高地”,本村人来打电话一律收费,一看是过路人更是坐地起价,张口就是一分钟二十块,晚上还试图偷看哑女洗澡,哪里是什么治保?
分明是娶不上媳妇的泼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与收了黑心钱的叔叔相比倒还有挽救的价值,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姜家叔侄不会少给白朗下绊子。
让白朗头痛的可远不止这一对,还有村里的搞笑担当,葛四扮演的“大明白”刘会,唠起村里的事情头头是道,是一个嘴上明白心里没数的嘴巴式,业余的二书记;老成稳重却有点胆小怕事的老支书、守着奶奶庙卖功德的小卖店老板娘,还有温婉善良的支教老师麦西,正直热血的退伍军人刘秦岭,胆大心细敢爱敢恨的妇女主任牛兰花。
白朗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所有人都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把芈月山村从脱贫村变成富裕村。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除了人难缠还有事难办,久治不愈的玫瑰谷垃圾污染,事关乡村们的饮水和健康,也勾连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将是白朗入驻芈月山村的第一场硬仗,在即将开打之前,白朗有一段台词说得特别走心,他说:我就是来干活的,请乡亲们今天记住我的承诺,时时刻刻检验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芈月山人。
这段话的意思很感人,他的首要目标不是要成功,不是要成绩,而是要先成为一个芈月村人,然后与六百多个乡亲真正心手相连,共同为明天的幸福而努力。
其实这也是《花开山乡》不同于以往同类型作品的最大特点,没有停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是真正扎下根来深入农村,把白朗变成芈月山村人,也通过扎实饱满、精彩纷呈的新农村世界,让观众也愿意随之一起变成芈月山村人,一起感受这里的山乡巨变。
从《篱笆女人和狗》到《大江大河》,从《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到《老农民》,《花开山乡》延续了国产剧在农村题材写实主义领域的优良创作传统,原著《乡村第一书记》作者忽培元数十年来深入基层,走访整理了大量感人事迹,高希希导演带领主创团队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深入拍摄地进行生活体验,细致观察、揣摩,台前幕后不辞劳苦,最终呈现出一幅声情并茂、呼之欲出的新农村发展图景。
尽管随着都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离开家乡,加入到城市建设的大军,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我国乡村居住人口依然高达五亿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然告别贫困的当代农村,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起点,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奔向未来,而活在当下的我们,正在有幸见证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相信随着《花开山乡》的持续播出,大家会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得到更多的感动和激励。
这剧讲的是中央下派的第一书记白朗到芈月山村,帮助当地村民巩固脱贫成果,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
这种题材的剧,最近这两年挺多的,但不得不说,这部剧,真不如其他的。
从最开始,芈月山村没有水,没有信号,后村没有电这事,我就很奇怪。
这似乎不太符合脱贫标准吧?
另外,全村就一个所谓“通讯处”有信号,那村民为啥还要买手机呢,这完全就是摆设,只能往外打,根本接听不了,而且每次打电话,还要付“治保主任”通讯费,这费用,比话费贵了几倍!
说句不好听的,家家户户难道没有固定电话么?
那县里,乡里咋和村里联系,靠寄信么?
再有就是,白朗,不管咋说,也是中央派下来的第一书记,就不说乡里给予支持,咱至少不能拦着人家搞发展搞建设吧!
李副县长,你这太明目张胆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三番四次的阻挠白朗,否决他。
整体一种悬浮剧的感觉,很多条线的剧情讲的不清不楚。
比如麦老师欠下的200w,最后房子没卖,钱还没还呀?
还有郑工,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没有现场实际经验,靠着似乎还不咋熟练的理论知识就能指导现场施工?
真的槽点太多,不吐不快呀!
好看的剧来了!
高希希执导,王雷、李小萌主演的《花开山乡》在央一黄金档甫一播出,就凭着新颖别致的题材令人耳目一新,王雷饰演的白朗从北京到芈月山村赴任,带着特有的信念与智慧,逐渐了解、影响并改变这个古老质朴的山村,在基础设施和环保意识不足的艰难情况下,带领村民大力发挥资源再生、玫瑰养殖等新兴产业,共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白朗刚刚赶到芈月山村的时候,与观众一样也是初来乍到,对这方水土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不晓得这里有多少待解的难题,多少难缠的刺头,来自明里暗里的阻碍。
跟随白朗的脚步,一连串性格各异的角色接连映入眼帘,他们从服装到发型,从言语到神情,莫不是当下农村最普遍的样子,找不到刻意修饰的痕迹。
这些形象既有独特性又有代表性,有些人勤奋上进不甘落后,有些人会有点自私短视只顾眼前利益,如果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不难对号入座,联想到身边人。
比如说白朗一下车就遇到的一连串鲜活的人物形象,曹云金饰演的治保主任姜文化,仗着叔叔姜建国是村主任的便利,独占本村唯一的“信号高地”,本村人来打电话一律收费,一看是过路人更是,张口就是一分钟二十块,哪里是什么治保?
分明是娶不上媳妇的泼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与叔叔相比倒还有挽救的价值,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姜家叔侄不会少给白朗下绊子。
让白朗头痛的可远不止这一对,还有村里的搞笑担当,葛四扮演的“大明白”刘会,唠起村里的事情头头是道,是一个嘴上明白心里没数的嘴巴式;还有温婉善良的支教麦西,正直热血的刘秦岭,胆大心细敢爱敢恨的牛兰花。
白朗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所有人都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芈月山村。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除了人难缠还有事难办,久治不愈的玫瑰谷垃圾,事关乡村们的饮水和健康,也勾连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将是白朗入驻芈月山村的第一场硬仗,在即将开打之前,白朗有一段台词说得特别走心,他说:我就是来干活的,请乡亲们今天记住我的承诺,时时刻刻检验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芈月山人。
这段话的意思很感人,他的首要目标不是要成功,不是要成绩,而是要先成为一个芈月村人,然后与六百多个乡亲真正心手相连,共同为明天的幸福而努力。
其实这也是《花开山乡》不同于以往同类型作品的最大特点,没有停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是真正扎下根来,把白朗变成芈月山村人,也通过扎实饱满、精彩纷呈的世界,让观众也愿意随之一起变成芈月山村人,一起感受这里的山乡巨变。
高希希导演带领主创团队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深入拍摄地进行生活体验,细致观察、揣摩,台前幕后不辞劳苦,最终呈现出一幅声情并茂、呼之欲出的发展图景。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现代农村题材电视剧《花开山乡》剧情已经进入下半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故事也逐渐呈现昂扬的氛围,人物的生活、思想发生剧变,此前山村与村民遭遇的诸多困境,也迎来更多破局举措,实现真正的“花开”山乡。
这部剧以白朗“下乡”的故事线展开,而白朗在芈月山村里的努力,一方面代表了国家在当下的目光聚焦以及行动方向,另一方面,也让观众更清晰的窥见目下乡村存在的困境,也正因如此,才笃定的说《花开山乡》起步山村落脚时代——从白朗进入芈月山村开始,他的所作所为,都具体到每个与人相关的事件当中,而每件事情的解决,又能找到其提纲挈领的代表意义——
首先是与村里盘踞多年的“顽固势力”做斗智斗勇的斗争,这个“顽固势力”可以理解为腐化堕落阻碍发展的干部,比如姜建国姜文化,也可以理解为陈旧落后固执封闭的思维与做派;还有就是具体的实施手段,修路供水通电、知识科技下乡,改善基础设施不足造成的生活难问题,坚持走生态发展路线,扭转环保意识不足只顾眼前利益造成的生态危机,还有不但要转变和开拓成人的思想,也向孩子传递“报效桑梓”的价值观,鼓励孩子们留下来建设家乡的教育问题……
这些,都是《花开山乡》的厚重之处,也可以想见,乡村振兴并非只是解决几个表面问题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授之以渔”。
而在最新的剧情中,有几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剧情铺陈,也让人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以及其要大力推进的必要性:一个是刘会和齐贵打架,治保主任上门“普法”,唬住了刘会,不但连蒙带骗的“借”走了800块钱,还留下一个欠条;另一个则是白朗接受委托,担任万景祥工亡事故索赔案件的全权代理人,并最终打赢了官司;还有一个就是麦西借款被骗,父母被逼低价卖房。
这几处情节可谓这部剧在这一阶段的新意之处,那就是更加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或者“法制”问题,虽然与大家更为关心的经济发展并无直接关系,但绝对与大众想要追求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而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也是个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会遭遇的问题,也只有法律和法制正义的体现,保护个体利益不受侵害才能实现最终的美好生活。
而这一段亦不乏点睛之笔,在白朗参加庭审过程中,穿插了一个老师讲给同学们的小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互动”,通过船长救助落水小孩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阐述帮、扶,救与被救之间的关系,除了互相信任,更为难得就是被救者不能因为相信自己一定会被救就被动等待不再努力,想要被救,首先就是自己不能放弃。
《花开山乡》拥有扎实的故事基础,这个扎根在三省交界处楚川县芈月山村里的故事,找到农村与现实题材的关系与定位,人物刻画、情节处理都在情在理,展现出最大的诚意,更为重要的是,故事和人设因为真实性而与观众共鸣,让观众在人物的奉献与改变中感受发光发热的赤诚,以及这种积极昂扬所带来的温度。
这正是乡村振兴图景最终所要呈现的美好。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但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乡村致富的曲折过程和宝贵经验需要总结,那些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基层领导需要歌颂。
在这个大前提下,描绘当代乡村发展的写实剧《花开山乡》来得正当时。
看完第一集很意外,以往同题材往往都是用抒情的手法徐徐展开故事,但《花开山乡》截然不同,节奏飞快、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置景道具用心,剧情朴实接地气,我被剧中很多细节打动了。
先说剧情。
王雷饰演的白朗来到三省交界处的楚川县芈月山村,领导村两委将一盘散沙的村民团结成乡村发展的生力军,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是《花开山乡》大的故事发展方向。
没想到已知“答案”的故事,依然能讲得如此抓人,电视剧没有过多铺垫,白朗刚到芈月山村就碰到了一系列难题——车开到半路陷入泥地抛锚,想打电话没信号、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村民们就会集体腹泻、就任大会开到一半,村民们就涌入会场声讨拆迁公司倾倒建筑垃圾的恶行。
电视剧用不断地冲突和矛盾吸引观众往下追剧,同时用扎实的细节夯实这些冲突和矛盾的成因,使之更有说服力,芈月山村经济发展遭遇瓶颈,靠拆迁公司倾倒垃圾创收,姜建国和金利拆迁公司沆瀣一气,同时和姜文化叔侄两个人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可以预见,他们将成为白朗推进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电视剧少不了艺术加工,但《花开山乡》的“加工”有度,所有冲突、对立的设置,都基于乡村大环境展现现实矛盾,特别接地气。
生长在乡村的观众会特别有共鸣。
再说制作。
芈月山村基础设施不足,电视剧用丰富的细节逐一呈现,平坦的柏油路到了村里就汽车抛锚、没有自来水的村民们用水缸蓄水、想和外界联系要“定点”打电话等等,这些问题之前在我的老家都遇到过,后面经济发展好了才逐步改善。
从大的置景到小的道具、服装都很用心,《花开山乡》没有一场废戏,每一场戏都有各自的作用和意义,比如村民们还在手动喷洒农药,村委院子里都还泥泞不堪,白朗和老村民聊天那场戏,反映出刚刚摘帽的村民们物资匮乏,要用“土方子”治疗腹泻,当地拥有芈月山玫瑰谷这样的景区,却因为没有有线电视而看不到《芈月传》。
这些丰富的细节赋予《花开山乡》应有的“泥土气息”,也让剧情特别有代入感,第一集看完意犹未尽,想马上接着往后看白朗如何解决摆在面前的难题。
在我看来,和众多在棚内搭景、依靠绿幕特效呈现唯美画面的古装、仙侠剧相比,《花开山乡》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其实对置景、美术和细节上有更高的要求,难度也更大。
因为随着芈月山村的建设,剧中的场景也要随之不断变化,需要剧组一砖一瓦的实景搭建,既耗时又耗力,第一集的高水准让我对后面的制作水平有信心。
最后说一下人物塑造。
前文说过,《花开山乡》直面现实冲突和矛盾,其中有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党员干部之间的矛盾、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等,电视剧选角精准,演员演技扎实、群戏精彩,并且尺度拿捏得当,完成了角色的生动刻画。
饰演白朗的王雷,兼顾了年轻人的个性开朗、思维敏锐以及作为党员干部应有的沉着冷静和责任担当。
他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集开头和战友偶遇,他用墨镜和偷拔摩托车钥匙的小细节丰富年轻人热情、开朗的性格;后面开会时他没怎么发言,一直在默默观察,直到村民们找上门,才用一番话平息矛盾,而且没有马上以空降书记的身份向村干部们“兴师问罪”,彰显出了角色的沉着冷静,一前一后两场戏就把角色形象立住了。
每一个配角都很生动。
饰演姜文化的曹云金,把角色胡搅蛮缠、欺软怕硬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收通讯费和王雷的对手戏真好看啊!
另外还有一些在其他电视剧里的熟面孔,比如葛四在《扫黑风暴》里是人狠话不多的老宁,到了这里成了为人憨厚、愿意出头的刘会;王超戏份不多,不过看过《叛逆者》的观众肯定能认出来,他饰演的李天洋,举手投足都带着官僚主义气息,他们的表演都太生动了,他们拿捏有度的表演在不同角色间自由切换,不会让观众觉得出戏。
可以说,从剧情、制作、人物设计到演员表演,《花开山乡》方方面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现,有了这样的基础,相信后续一定能生动诠释“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也能完整展现以白朗为代表的青年共产党人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开展巩固、加强和提升工作,实现更好更快更高水平发展。
但该剧一开场展现的却是一个连水、电、路、通讯、危房、教育、医保等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的特困村,不知道芈月村是怎么通过的脱贫验收?
该剧不应该冠以"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活脱脱一部“脱贫攻坚”剧!
不过剧情内容还是接地气的,引起强烈共鸣,很有看下去的欲望。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但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乡村致富的曲折过程和宝贵经验需要总结也需要歌颂。
在这个大前提下,描绘当代乡村发展的写实剧《花开山乡》来得正当时。
看完第一集很意外,以往同题材往往都是用抒情的手法徐徐展开故事,但《花开山乡》截然不同,节奏飞快、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置景道具用心,剧情朴实接地气,我被剧中很多细节打动了。
先说剧情。
王雷饰演的白朗来到三省交界处的楚川县芈月山村,将一盘散沙的村民团结成乡村发展的生力军,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是《花开山乡》大的故事发展方向。
没想到已知“答案”的故事,依然能讲得如此抓人,电视剧没有过多铺垫,白朗刚到芈月山村就碰到了一系列难题——车开到半路陷入泥地抛锚,想打电话没信号、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村民们就会集体腹泻、会开到一半,村民们就涌入会场声讨拆迁公司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
电视剧用不断地冲突和矛盾吸引观众往下追剧,同时用扎实的细节夯实这些冲突和矛盾的成因,使之更有说服力,芈月山村经济发展遭遇瓶颈,靠拆迁公司倾倒垃圾创收,姜建国和金利拆迁公司沆瀣一气,同时和姜文化叔侄两个人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可以预见,他们将成为白朗推进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电视剧少不了艺术加工,但《花开山乡》的“加工”有度,所有冲突、对立的设置,都基于乡村大环境展现现实矛盾,特别接地气。
生长在乡村的观众会特别有共鸣。
再说制作。
芈月山村基础设施不足,电视剧用丰富的细节逐一呈现,平坦的柏油路到了村里就汽车抛锚、没有自来水的村民们用水缸蓄水、想和外界联系要“定点”打电话等等,这些问题之前在我的老家都遇到过,后面经济发展好了才逐步改善。
从大的置景到小的道具、服装都很用心,《花开山乡》没有一场废戏,每一场戏都有各自的作用和意义,比如村民们还在手动喷洒农药,院子里都还泥泞不堪,白朗和老村民聊天那场戏,反映出刚刚摘帽的村民们物资匮乏,要用“土方子”治疗腹泻,当地拥有芈月山玫瑰谷这样的景区,却因为没有有线电视而看不到《芈月传》。
这些丰富的细节赋予《花开山乡》应有的“泥土气息”,也让剧情特别有代入感,第一集看完意犹未尽,想马上接着往后看白朗如何解决摆在面前的难题。
在我看来,和众多在棚内搭景、依靠绿幕特效呈现唯美画面的古装、仙侠剧相比,《花开山乡》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其实对置景、美术和细节上有更高的要求,难度也更大。
因为随着芈月山村的建设,剧中的场景也要随之不断变化,需要剧组一砖一瓦的实景搭建,既耗时又耗力,第一集的高水准让我对后面的制作水平有信心。
最后说一下人物塑造。
前文说过,《花开山乡》直面现实冲突和矛盾,电视剧选角精准,演员演技扎实、群戏精彩,并且尺度拿捏得当,完成了角色的生动刻画。
饰演白朗的王雷,兼顾了年轻人的个性开朗、思维敏锐以及角色应有的沉着冷静和责任担当。
他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集开头和战友偶遇,他用墨镜和偷拔摩托车钥匙的小细节丰富年轻人热情、开朗的性格;后面开会时他没怎么发言,一直在默默观察,直到村民们找上门,才用一番话平息矛盾,而且没有马上“兴师问罪”,彰显出了角色的沉着冷静,一前一后两场戏就把角色形象立住了。
每一个配角都很生动。
饰演姜文化的曹云金,把角色胡搅蛮缠、欺软怕硬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收通讯费和王雷的对手戏真好看啊!
另外还有一些在其他电视剧里的熟面孔,比如葛四在《扫黑风暴》里是人狠话不多的老宁,到了这里成了为人憨厚、愿意出头的刘会;王超戏份不多,不过看过《叛逆者》的观众肯定能认出来,他们的表演都太生动了,他们拿捏有度的表演在不同角色间自由切换,不会让观众觉得出戏。
可以说,从剧情、制作、人物设计到演员表演,《花开山乡》方方面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现,有了这样的基础,相信后续一定能生动诠释“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0.跟着上火解决不了问题,出拳脚会导致耗神的局面,引火归源,导气顺气9.在行业里创业,就要大致懂行业里相应的法律8.信息便捷的时代,基于信息的技术竞争,有时候不在于信息的权威,而在于信息表达的时间和方式7.遇到人事上的矛盾,要比对手更冷静,等待和挖掘对手的出错,出错不一定是在当前遇到的矛盾事上,是针对围绕对手为中心的所有能影响其信誉的事6.人事上的矛盾,在不致命的情况下,能帮助了解谁是利益相关方5.新技术、新事件要从小项目开始,做样板,积累经验的同时体现可行性4.让不直接认识的人帮忙,要通过某些利益相关的事表现出自身与对方的互补性,或者自身的价值性和成长性3.让不直接认识的人帮忙,第一次见面要主动上门2.让会投资的人来帮忙,得招待好对方(最好是有自身印记的东西)的同时,要准确地表达自身的阶段困难1.让会投资的人来帮忙,自己得是块料,可通过说学弹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表现自己
好看的剧来了!
高希希执导,王雷、李小萌主演的《花开山乡》在央一黄金档甫一播出,就凭着新颖别致的题材令人耳目一新,王雷饰演的白朗从北京到芈月山村赴任,带着特有的信念与智慧,逐渐了解、影响并改变这个古老质朴的山村,在基础设施和环保意识不足的艰难情况下,带领村民大力发挥资源再生、玫瑰养殖等新兴产业,共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白朗刚刚赶到芈月山村的时候,与观众一样也是初来乍到,对这方水土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不晓得这里有多少待解的难题,多少难缠的刺头,来自明里暗里的阻碍。
跟随白朗的脚步,一连串性格各异的角色接连映入眼帘,他们从服装到发型,从言语到神情,莫不是当下农村最普遍的样子,找不到刻意修饰的痕迹。
这些形象既有独特性又有代表性,有些人勤奋上进不甘落后,有些人会有点自私短视只顾眼前利益,如果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不难对号入座,联想到身边人。
比如说白朗一下车就遇到的一连串鲜活的人物形象,曹云金饰演的治保主任姜文化,仗着叔叔姜建国是村主任的便利,独占本村唯一的“信号高地”,本村人来打电话一律收费,一看是过路人更是,张口就是一分钟二十块,哪里是什么治保?
分明是娶不上媳妇的泼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与叔叔相比倒还有挽救的价值,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姜家叔侄不会少给白朗下绊子。
让白朗头痛的可远不止这一对,还有村里的搞笑担当,葛四扮演的“大明白”刘会,唠起村里的事情头头是道,是一个嘴上明白心里没数的嘴巴式;还有温婉善良的支教麦西,正直热血的刘秦岭,胆大心细敢爱敢恨的牛兰花。
白朗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所有人都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芈月山村。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除了人难缠还有事难办,久治不愈的玫瑰谷垃圾,事关乡村们的饮水和健康,也勾连着方方面面的利益,将是白朗入驻芈月山村的第一场硬仗,在即将开打之前,白朗有一段台词说得特别走心,他说:我就是来干活的,请乡亲们今天记住我的承诺,时时刻刻检验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芈月山人。
这段话的意思很感人,他的首要目标不是要成功,不是要成绩,而是要先成为一个芈月村人,然后与六百多个乡亲真正心手相连,共同为明天的幸福而努力。
其实这也是《花开山乡》不同于以往同类型作品的最大特点,没有停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是真正扎下根来,把白朗变成芈月山村人,也通过扎实饱满、精彩纷呈的世界,让观众也愿意随之一起变成芈月山村人,一起感受这里的山乡巨变。
高希希导演带领主创团队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深入拍摄地进行生活体验,细致观察、揣摩,台前幕后不辞劳苦,最终呈现出一幅声情并茂、呼之欲出的发展图景。
推进有问题 一件小事反来复去 唠叨个没完
草草收尾
看了前面就吐槽一点,水电网都搞不定怎么能脱贫啊!!!表达故事的意向是好的,但也不能完偏离了实际嘛,毕竟拍的是脱贫后啊!
看到白朗擅自使用固化剂这一段,真的是工程人看了要被气死,一个工程到实施中间的材料、图纸是经过多少部门审核备案的,你想换就换了。。
好剧
说的话太书面话了,就不能用接接地气的语言吗?尤其是麦老师的话。那个三轮车的桥段,不是触及到三轮车夫的利益,是饭碗,这个看的是太多了。还有固化剂修路,你村道用没问题,但公路上用,你怎么也有征求业主方的意见,业主方都不知道你就用,不合规。
扶贫的剧看过几部,这个最烂,不是王雷的问题,是剧本的问题,说反腐剧吧,力度不够,说是扶贫剧吧,通篇都在写腐败,扶贫的措施又很和笼统,还有那个李小萌,角色尴尬,演技不在线,人设更是呵呵,不说了,浪费口水
这儿有《炊事班的故事》里的天津腔!“是嘛是?嘛不是?别贫了”
还可以
很好看,白书记真的是大公无私,看了半天才发现是王雷演的,演技很好。
姜文化弄个通讯处,打电话不仅卡表计时间,还多报。是欺负其他角色和观众没用过手机,不知道通话自动计时吗?
虽然有点假,而且现实可能不会有这么顺利的情况,但是还是让我对扶贫工作有了一些更深入的理解。我们更应该反思地方官员思想和政治乱象。以前我们总感觉当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可是现在我们会觉得当公务员有权有利,这个社会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不可避免,也不能太理想化。
王雷真是央视的亲儿子啊,演的剧动不动就在央视播!立意不错,第一书记下乡,可惜太假了~一个村子那么多男人居然拿一个村霸没辙?警察来了不抓不拘留,居然讲道理?村两委两个人渣+一个窝囊废,看着闹心!那个副县长真的太让人恶心了,共党这样的败类应该多多铲除!
没有曹云金就更好了
别问我怎么看完的,反正就是看完了哈哈哈哈哈,这类电视剧还是不错的
陪爸妈看了一两集,连老年人都能看出来剧情严重脱离事实。有个短评说得对,显然编剧没有在基层乡村生活工作的任何经验,凭着想象就写出了如此空洞的剧本。审核的人也只管题材不了解情况。这个剧除了大方向对,细节上对我们基层村民、扶贫干部、记者的智商进行了严重丑化,做事不符合逻辑常识。
还是可以的
看到曹金了,🤮,呸!
剧情有点老套,和890年代的改革剧差不多,只是加了现在的一些环境保护,房产开发过度的问题。不过王雷个人演技很不错。
没有看下去的吸引力,我还以为我欣赏力不够,看猫眼以及骨朵等全网影视热度发现,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吧,热度几十名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