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人物

Hidden Figures,NASA无名英雌(港),关键少数(台)

主演:塔拉吉·P·汉森,奥克塔维亚·斯宾瑟,加奈儿·梦奈,凯文·科斯特纳,克尔斯滕·邓斯特,吉姆·帕森斯,马赫沙拉·阿里,阿尔迪斯·霍吉,格伦·鲍威尔,金贝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隐藏人物》剧照

隐藏人物 剧照 NO.1隐藏人物 剧照 NO.2隐藏人物 剧照 NO.3隐藏人物 剧照 NO.4隐藏人物 剧照 NO.5隐藏人物 剧照 NO.6隐藏人物 剧照 NO.13隐藏人物 剧照 NO.14隐藏人物 剧照 NO.15隐藏人物 剧照 NO.16隐藏人物 剧照 NO.17隐藏人物 剧照 NO.18隐藏人物 剧照 NO.19隐藏人物 剧照 NO.20

《隐藏人物》长篇影评

 1 ) 书写伟大历史的电影 不一定是好电影

在每年的奥斯卡之前,除了人们所熟知的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之外,有另一个奖可能比金球奖更具有奥斯卡风向标的意味。

这个奖,不仅奖项设置比金球奖更接近奥斯卡,在评奖方式上与奥斯卡也更为接近。

是的,这个奖项就是演员工会奖(SAG Awards)。

在过去的20次颁奖(1997-2016)里,演员工会奖的“最佳集体演出”的获奖电影与同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获奖重叠率高达55%,15年和16年则连续两次“押中”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和《聚焦》)。

而今年,获得演员工会奖“最佳集体演出奖”的正是——《隐藏人物》IMDB 7.9分,烂番茄92%新鲜度,Metacritic 74分,相当不错的成绩。

然而在我看来,《隐藏人物》可能是今年所有提名影片里最糟糕的一部。

(前方剧透预警)***分割线***《隐藏人物》改编自同名非虚构小说,讲述的是60年代冷战期间,为NASA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黑人女性的故事。

聪明过人的凯瑟琳,从小就对数字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年仅10岁就被当地最好的黑人高中录取,长大后的她,跟同是黑人女科学家的多萝西和玛丽成为了同事兼好友。

从左至右,加奈儿·梦露饰演玛丽·杰克逊,塔拉吉·汉森饰演凯瑟琳·约翰逊,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饰演多萝西·沃恩在故事发生的1961年,黑人平权运动声势尚未壮大,“种族隔离”依然是笼罩在所有黑人头上的一层阴影。

电影一开场,有这样一个段落。

三位主人公上班路上,车突然抛锚,被白人警官查证件,对她们NASA工作人员的身份将信将疑。

我本以为,电影在这里会铺垫一些关于种族矛盾的问题的剧情。

然而并没有。

下一秒的剧情是,这位白人警官就突然就为这几位上班即将迟到的黑人女科学家警车开道了!

不得不说,这一幕是挺燃的,燃到稀稀拉拉的电影院里(嗯我在洛杉矶看的)响起了一两声欢呼声。

然而,这超现实主义的剧情设置却把我吓得不轻:对不起,我只是知道NASA挺吊的,我不知道可以这么吊。

好吧,这是冷战背景,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空前高涨,超越了性别,超越了种族,超越了一个高速公路巡警的日常工作职责,可以私自护送素不相识的人去上班。

厉害了,美利坚。

接着,剧情温度回落,我们来到了三位主人公处处碰壁的工作日常。

毕竟,故事的主要情节还是发生在以白人男性为主导的NASA嘛。

由于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率先进入太空并成功环绕地球一圈,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军备竞赛上先输了一局,NASA不得不尽快完成将美国宇航员送上太空的任务。

凯瑟琳由于出色的计算能力,被选派加入计算飞船返回舱轨道的特别小组。

元气满满的凯瑟琳刚刚踏入新办公室的第一步,就被当头浇了一桶冷水,白人小哥以为她是这里清洁员,项目组长“谢耳朵”对她极尽刁难。

因为“种族隔离”,不得不跑到遥远的“种族隔离”卫生间解决问题。

喝咖啡的杯子被贴上了“有色人种”的标签以示区分。

然而凯瑟琳始终不卑不亢,专心工作。

另外一边,多萝西的升职和玛丽的工程师进修申请也受到了重重阻扰。

在又叙述了一堆没什么太大意义的甜蜜的爱情线剧情和美满生活的家庭线剧情之后,我们影片在半程之处迎来了第一个小高潮。

一场大雨中,一直伏案工作的凯瑟琳冒雨去“种族隔离”卫生间上厕所,淋成落汤鸡的她回来之后,却被一直对她不错的部门主管大喝一通。

这一回,她终于不再隐忍,而是情绪彻底的爆发。

这一爆发不要紧,部门主管懵逼了:啥,你一直都这样上厕所?

怎么不早说呢?

说着抄起一把大锤,把种族隔离卫生间的牌子砸了个稀巴烂。

好了,这下上厕所不是问题了。

大快人心啊,电影院里又响起了几声欢呼声。

但是,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凯瑟琳参加不了项目吹风会,因此每次她辛苦计算之后出来的结果都已经是过期作废的数据,必须重头来过,并且,写出来的报告上还不能属她的名字。

在一场走廊争吵戏里,凯瑟琳再次被破例允许参加这个“高机密”会议,果然,一参加会议就以惊人的学识震惊了四座。

而多萝西和玛丽,也分别获得了工作上的新委任和法庭抗辩成功获准进入纯白人学校进修工程师学,三位黑人女科学家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再往后,就是凯瑟琳最著名的事迹——火箭升空前手工核算返回舱轨道,宇航员格林说,“如果她说数字是准确的,我随时都能准备好”(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段剧情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凯瑟琳本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杰出的计算能力,被称为“人肉计算机”。

(真实的凯瑟琳·约翰逊)影片的结尾,便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套路,大段大段地出真人访谈和字幕,一遍又一遍地渲染三位黑人女科学家的事迹。

此时,影院里原本零星的欢呼声已经变成了持续不断的掌声。

而我,也终于可以开始憋了许久的吐槽了。

***分割线***《隐藏人物》作为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我承认它在技术制作上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主题非常棒,剧情虽然有时候节奏有点拖沓但还算流畅,画面也算工整,而三位主人公的服装设计更是可圈可点。

而用幽默的笔调处理严肃的历史问题,也不失为一种方式。

这部电影的槽点在于,它糟糕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背后所传达出的态度。

首先,是人物刻画的极度扁平。

电影里的,三位黑人女科学家可谓是极度励志:她们的不幸全是身边刻薄的小人导致的,她们的幸福全是靠善良美丽的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这可是典型的已经过气的迪士尼公主套路啊,为什么放在动画片世界里人们口诛笔伐,而在黑人女性身上就是光荣伟大?

好的,我们要考虑到时代背景。

可是,即使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人性也是复杂的。

而电影在人物的塑造上,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这样的复杂性。

比如,白人里也有不那么种族歧视的,但只要是好,就一好到底;如果是歧视的,那就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写满了浮夸的“厌恶”。

其次,就是视听语言的极度煽情。

在几场奔跑上厕所的戏里,导演选择了用轻松幽默的配乐来刻意营造荒诞感,就连爆发戏之前的那一趟也不例外。

而那场集体出动的戏,从摄影到配乐到剪辑,想说它不是刻意煽情都有点难。

不是说利用技巧带节奏不可以,而是要注意度。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在几处凸现黑人与白人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冲突的关键剧情上,竟然是虚构的。

可能唯一比较正面的白人角色,就是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白人部门主管艾尔·哈里森了,但是,根据Indiewire和USA Today的报道,这个人物的设计其实是将三位不同人物的事迹融合到一起,才有了这样的形象。

而电影前半段处处刁难的凯瑟琳的两位算不上反派的“反派”,谢耳朵和“老版蜘蛛侠女友”克里斯汀·邓斯特,也是虚构的。

用导演的话说,这两个人物代表的是当时那一类人。

嗯,拍电影嘛,这个程度的改编我都接受了。

但你用来制造主要矛盾冲突的NASA种族歧视问题怎么解释?

在早年的一段视频采访里,关于种族问题,凯瑟琳原话是这样说的:

“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种族隔离’,NASA里的所有人都专注于研究。

因为你有使命在身,你要为它努力工作,这个项目的实施太重要了...我知道有隔离有歧视,但是我没有感受到过。

”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可以搜到,来自WHROTV,WHROTV是PBS旗下的弗吉尼亚地方频道,视频名字What Matters - Katherine Johnson: NASA Pioneer and "Computer",上面的内容出自视频11分22秒至11分47秒。

在其他媒体的采访中凯瑟琳也说过,种族在NASA并不重要。

我可以接受导演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强化矛盾,但是主要矛盾无中生有,还利用所谓的“改编自真实事件”来赚取眼球和喝彩,这就令人反感了。

不说别的,就看看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看看它是在一个怎样耸人听闻的故事上做到极致的冷静和克制的。

本片的导演是一个白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导演才选择了这样的叙事角度。

本片导演特奥多尔·梅尔菲 Theodore Melfi但不论怎么说,在我看来,这样的叙事语调能对现在美国的种族问题、男女平等问题、阶级断裂等问题不能带来任何的帮助,甚至,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那些精英民主党里眼中的红脖子们,选择把手里的一票投给川普,不正是厌倦了这种看似平等却实则刻意的”政治正确“论调吗?

凯瑟琳,依靠惊人的天赋为美国航空史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多萝西,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门主管。

玛丽,NASA历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师。

她们伟大吗?

伟大。

她们的故事值得被书写传颂吗?

值得。

从左至右,凯瑟琳·约翰逊,玛丽·杰克逊,多萝西·沃恩但是,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这段历史,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反感、戏谑、调侃了那么久的抗日神剧,不也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么。

预测奖项:无有力竞争奖项:最佳女配角(如果有对文章观点不同的朋友,欢迎前来讨论)

 2 ) 她征星辰Her Odyssey

1.正统五星大女主爽片!

三位女主的三条故事线张弛有度、同样精彩,Mary说服法官允许她参加白人学校的课程、Dorothy带领西部小组的姐妹们攻占IBM小组、Catherine在载人火箭发射最后一刻算出精准坐标……她们天赋异禀、才智过人、堪担大任、团结一心、雄心壮志、逆风而行,三位女主的诸多高燃时刻cut版值得无限n刷!!

2.精彩的叙事和利落的剪辑,让航空航天这个看似严肃的主题非常观众友好,而那些女性日常面对的歧视,更是借由走心的细节体现,作为女性观众代入感极强!

3.影片最后播放原型人物的生平和照片,更是让这个故事又升华了一个层次,这些杰出女性在历史上闪耀着如此的光辉。

我们完全可以拍一个中国版本:A.容易:现任某火箭总设计师,参与载人航天工程。

B.张熇: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C.李莹辉: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负责航天医学。

D.姬涛:北斗导航系统专家。

……

 3 ) 被低估的女性体裁的最佳作品

隐藏人物,在我看来,是我观影所有本届奥斯卡电影后,能认真的评价它是一部“故事完成度”最高,叙述最流畅的优秀作品。

按理说,在反种族歧视的电影里,如《为奴十二年》,总会安排一些镜头来展示赤裸裸的刻画有色人种被迫害,甚至戕害的场面。

但是《隐藏人物》并不拘泥于此,它更多的在跟我们讲述一个主题:即 社会地位与自我价值实现 的关系——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不公是一定的,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终究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隐藏人物》在港版本中被译为《无名英雄》,台湾的译法更为贴切《关键少数》。

注定了这部影片有两条线索:三位黑人女性的天资卓越成就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当然,另外一条线更为要人堵心,种族歧视的隔离政策限制了黑人受教育的同等权利!

台湾版本的拟名者下意识的取了后一条线索。

对于后者的问题讨论是要人痛彻心扉的:其中有一段,玛丽·杰克逊一直想成为航天局的工程师,但是所能就读的学校是不接纳女性,尤其是有色人种的,最后通过玛丽·杰克逊通过利用法律程序与官方博弈,最终享受到了入学的资格;多罗西·沃恩带着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中途却被管理员以“恕不招待有色人种”为借口撵走了,在公交车上多罗西·沃恩拿出了那本书未归还,她回应道“我们也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能享受这样的权利!”这一幕因为发生在公交车上,要我也联想起著名的“蒙哥马利市黑人罢乘公共汽车反对种族隔离制度”。

其中,凯瑟琳·约翰逊作为绝对主要线索人物担负了不一样的戏剧重任。

如果说发生在玛丽·杰克逊和多罗西·沃恩两姐妹的身上的种族歧视待遇,她们的反抗无法也只是白描式的低调应对而已,但是凯瑟琳·约翰逊作为绝对女主,导演给予了她“控诉”表现形式。

凯瑟琳·约翰逊在回答她的上司 Al Harrison(凯文·科斯特纳饰):“为什么要花40多分钟上厕所的时候?”塔拉吉·P·汉森所绽放出的表演张力,是要人眼泪决堤的同时又大呼过瘾的。

这跟许多国产职场成长剧有着类似的情节,一样可能设置职场新人冲着老板发飙桥段。

但是很多编剧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对于情节铺垫不够,导致爆发的点过于牵强,难以要人信服。

但是对于凯瑟琳·约翰逊这次的怒吼,首先确定了当时是个大雨天,保证了情绪失控的现场条件的合适。

另外,在之前已经铺垫了各种对黑人女性的不信任和不待见的基调,又激化的加入了白人办公室不允许黑人使用咖啡自助机的情节,无疑这个点也是有利的一次助攻。

也可以看出,好莱坞级别的编剧在设计的情节上的功力的深厚,完完全全是顺应着观众情绪的涨势而为,情节设计水到渠成,不冒进也不突兀。

当然,这个情节所引发的情节更为经典——Al Harrison(凯文·科斯特纳饰)在第二天拿着钢管就去砸那个“Colored Ladies Room”的卫生间吊牌。

编剧有意灌入了一股股的怒气,又换了换了一个方式将他们顷刻释放,要人大呼过瘾。

也真实的觉得,凯文·科斯特纳以“保镖”式的直男癌硬汉形象示人,却在这个情节设定下更加的“爷们”!

这一举,也证明了社会公正性在于不停的有人去交涉其中的不合理性。

另外一个点就是女性奋斗的主题。

这有意无意的要我联想起,同样优秀的2000年由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电影《永不妥协》,跟茱莉亚罗伯茨在剧中可以直接和强权进行近身肉搏的社会背景不同。

《隐藏人物》中的三位黑人女性面对的是父系社会对女性的轻薄,同时加上有色人种的歧视,这些注定了三位女主人公塑造是复杂的,她们也必须在忍辱偷生中度过。

在外的大环境是种族隔离导致的全国的黑人游行抗议,在内从业在白人为核心的机构(军队、科研、教育、政府等)内的黑人群体,他们从一开始注定过着逆来顺受的日子,三位女性更深层次天赋和素质对于生存在这个矛盾体中的重要性!

她们也许都明白只有把自身价值最大化到与集团的存亡相关时候才能换取到个体群体的尊重。

剧中三位女性无时无刻的在同批“种族隔离”措施的不合理性,一开始她们无疑都是寄人篱下的顺从者,玛丽·杰克逊通过研究白人所设的法律条文来捍卫黑人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多罗西·沃恩在忍受白人额外施加的无偿的管理工作时,凭借对计算机科学的熟稔,为了保全数据计算部门的黑人饭碗,她勇敢的跟白人谈条件;凯瑟琳·约翰逊在无数的歧视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再加上天赋异禀,铸就了航天计算任务中不可取代地位,受到了全公司的尊重。

这个也是说明了,现代社会尤其是职场,“不公平”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以游行示威这般激进的态度来“针尖对麦芒”和“既定价值观”死掐的话,这种反抗是可能只是被歌颂,而对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毫无帮助。

初次的假设认同服从,深入合作,深化自身价值,直到发酵制度的不合理所具备的“公害性”的时候,才能解决眼前问题。

不然在大环境还需要进化的时候,三位聪慧的女性并没有把自己搭进去,而是曲线救国的方式还以颜色,这个正是社会赋予女性所能做到的“最正确的反抗模式”,而并不是像《永不妥协》中,埃琳·布罗克维奇在回应别人骂出“Fuck you”的脏话,直接简单喷出的“Fuck you back!

”《隐藏人物》相较奥斯卡参选的其他影片,2045万美金的票房成绩要它在收入上独占鳌头,同时在立意上政治正确,在叙述节奏把握又张弛有度,同时导演极少用晦涩难懂的镜头语言来交代情节,总的说来,它是我心中绝对的Best Pic NO1!

可以展开讲的一点是,隐含在《隐藏人物》中一些所涉及到了一个黑人的教育资源匹配问题。

在当今社会根据对全国人种平等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在美国人口最多的95个城市里,有90个城市的少数族裔上穷人居多的公立学校的比例高于白人。

在3/4的城市里,少数族裔学生进入穷人学校的比例,比白人至少高20个百分点。

在29个城市里,这个差距超过40个百分点。

如果电影《赴汤蹈火》中霍华德拼死所做的只是不要“贫穷世袭”,那么建筑在有色人种歧视的社会问题上,黑人群体在美国注定因为得不到平等教育机会,而多数无法成为社会核心成员中一员,如此“种族歧视”也将世袭!

 4 ) 生产力级别的突破。

在太空总署,不存在人种歧视。

才华本身的必要性。

有些时候理性绝望也好,感性无力也好。

这种片子总有一种直击本质的简单,然后就只是去做。

会觉得考研最起码你还有努力的机会。

就,2023.12.15,从半死不活到能量满满,有些时候情绪也可以是假的。

不深情。

也不知道要怎么写才能一直让自己保持高能量,就,坚持去做叭。

给我能量,顺其自然,我相信我本人是能处理好要做的事的。

就好像我需要完全代入另外一个人去经历他的世界,然后再回到我自己,我就会再次生机勃勃。

你真正,投入进去。

如果你想让女主管对你改变偏见,如果你想要男队长对你有尊重,你就需要拼命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生产力。

有些人,被环境塑造,适应环境。

但如果真的想做点什么,就需要去塑造环境,能量强到足够在当下环境中做得更好。

人物:总觉得片子里边那些歧视的人真可恶。

他们为了自己始终处于资源分配体系的优势位置,对黑人就是明晃晃的歧视。

反而是大boss,一心在提高生产力上边,或者说,一心在造出来火箭上,没心思去计较种族歧视这些。

你说,是这些人的错嘛?

是那个女主管,男队长的问题嘛。

他们也都只是环境的产物。

主角们突破了生产力之后,是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可如果主角没突破,那就理所应当地被歧视。

对于我,我可以去突破,然后和所有人言和。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是最大的实然。

可对于这些歧视的,真的是想全给埋了。

他们是环境的产物,并不具备更高的品质,自然也难以享受更丰沛的人生体验。

这些人往往活在狭隘之中,若是有福往往还算安稳。

可遇到波动,大多数无名死去,只有少数能够突破。

可是,这样的精致利己,才是正确。

与其去纠结这批人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去教他们,不如做好自己。

然后用同样的手段还回去就是了。

想好他们要怎么做,本质上是去改造他们。

可如果不具备更高级别的生产力,改造根本无从谈起。

这也是想得多的根本。

如果你想要去改造,就先要谋求好生产力级别的提升。

比如,政治的背题,比如,先读个研。

 5 ) 一部平庸的矫枉过正电影

好莱坞的不理智有不短时间了。

美国人对黑人的罪过并不如对印第安人深重,但好像他们认为反复抹擦这段错误,就能掩盖大罪恶,还能彰显自己的反思态度似的,近年美国人一直在黑人问题,也只在黑人问题上大书特书,反醒再反醒。

已经有点腻歪了。

仍然有一些好作品出现,比如绿皮书。

比这部隐藏人物妙得多。

它好在哪,人物设置很奇妙,通过大量细节情节描绘人物感情丰富变化,最明显的是绿皮书的矛盾设置没有那么矫情生硬。

隐藏人物我不得不用三倍快进看完,它几乎每一分钟都在给观众展示老掉牙的黑人不公遭遇: 黑人遇见警察了,黑人上班进办公室遭所有人白眼了,黑人不能进白人厕所了,黑人公车得分区了,黑人不能喝白人的咖啡了,但是黑人是天才诶好厉害!

她比别人都能。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跑五百米上厕所,黑人做完工作不能署名了,黑人不能上白人学校了,黑人进教室又又遭到白人白眼了,黑人不能当工程师了,黑人不能参加会议了,黑人进会议室又又又遭到白人白眼了(没关系,这个拍一万遍也没错)嘿,黑人一去会议就把他们震了诶!

那又怎么样,计算机来了,她回老本行了,黑人高瞻远瞩学会计算机语言,没她不行了哦!

她来了她来了,哦不是,是她们。

看她们,雄赳赳气昂昂,走出了黑人的自信,重振黑人雄风。

机器又好像不灵光了,算不对了。

白人一屋子都废物,还得靠黑人。。。。

从头到尾,二零二几年了,这些东西还在这么演,何其遗憾。

黑白人物脸谱化严重,毫无变化,好人一直好,烂人一直烂。

白人一个个如同笨猪,ibm公司操作员还不如没碰过计算机的黑人会工作。

一个立等可取的计算,白人废物一个都不会,非得那一个黑妹子才能干,别人的工作好像都不如她重要,即使白人天才在这种黑人电影里也完全变成一群智商平庸还优越感十足的草包,这样拍客观吗?是没有别的手法了,还是懒得艺术加工,还是必须这样拍才不会错? 大部分的情节和桥段,没有任何新意,通篇都是由一些演过上百回的模板构成的,没有长镜头运用,没有人物细节,就是按部就班地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

不突出任何演员,不突出这段历史,只描绘了几个空荡荡的历史人物。

可以说,套在任何其他黑人励志故事,不管是在NASA还是哪个争取了第一个xxx的黑人身上,完全成立。

这和绿皮书相差甚远。

所以,给三分,一点不冤。

 6 ) The first to touch the stars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Mary为了在全白人高中上课,向法院申诉。

当法官提醒她弗吉尼亚还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当地的法律还是支持全白人学校拒接接受黑人学生时。

她很聪明地援引法官的经历,提出了‘the importance of being the first’的论点。

黑人女性在全白人学校上课,在弗吉尼亚是闻所未闻的,正如在宇航员Alan Shepard之前,美国人到达太空是闻所未闻的。

现在他将作为The first to touch the stars的美国人被人们永远记住,而玛丽自己作为无法改变自己肤色的黑人女性却想成为NASA的工程师, 她说道‘I have no choice,but to be the first.’自从王尔德的那句‘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被大家熟识,星空在人们心里有了更美好的臆想。

而NASA是最靠近星空的地方,这让在其中工作的Katherine,Dorothy和Mary,身为在种族隔离区的黑人女性,更有了触碰星空的欲望。

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在60年代的弗吉尼亚,种族隔离这种制度性的歧视在白人眼里还是是理所当然的,而三个主人公抗议歧视的方式是,在劣势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努力让同事看到其不可争辩的成绩。

电影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在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和人类开始向宇宙更深入探索这样激动人性的大背景下,通过三个主人公故事的展开,讲述的不仅是种族歧视,女权,还有突破壁垒的信心和勇气,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得到鼓舞和启发。

Mary勇于尝试不可能的事,打破了黑人不能在全白人学校学习的规则,拿到了工程师学位,成为NASA和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非裔航空工程师。

Dorothy干着主管的工作,却得不到主管的头衔,尽管她的上司,蜘蛛女邓斯特饰演的Mrs Mitchell并不承认自己种族歧视,但我们很明显能看出来她的偏见。

当Dorothy成功操作IBM机器终于被提升时,Mrs Mitchell说"I don't have anything personal against you." "Yeah that's probably what you believe." Dorothy回答。

她成功地让自己不可替代,成为NASA第一位非裔主管。

Katherine 的工作环境是最糟糕的,她每次跑半英里去上有色人种厕所的情节,现在看来是多么的荒诞,而当时的人们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连咖啡壶也要贴上有色人种的标签,和白人区别开;工作壁垒重重,她得通过对着光照看出被墨水涂掉的机密数据,从而作计算,她打破了女人不能进这个项目会议室的规则,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当宇航员John Glenn在发射前得知数据不确定时,他在性命攸关之际选择信任Katherine,’the smarter one’。

她也成功地让之前怀有偏见的谢耳朵心甘情愿为她倒咖啡,在Katherine 97岁时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幕后却星光熠熠的人物形象,三个黑人女主角让配戏的白人明星都黯然失色,而她们打破规则和壁垒的信心和勇气将激励所有想触碰星空的人。

 7 ) 理工科里的男女平等

我工作在一个英国公司里。

前段时间hr给我们培训,如何消除在招聘中的隐性歧视。

几十多张的ppt,五分之四都在讲如何在招聘中消除性别歧视,要意识到女性也能做软件开发。

我猛然发现,整个英国研发团队将近三百人,只有两名女性。

一个是法国黑人后裔,一个是印度人。

而中国团队32人中14名女性,而且我们的local manager就是女性。

剧中说,这理工科课程不是给女性设计的。

我想,他们这些白人男性估计没有过被班里前几名全部被女性包圆的经历吧。

他们一定没有从小学到研究生各种理工科考试一直被女性摁在地上摩擦的经历吧。

经受过在理工科上被女性吊打,就根本就不会在招聘中考虑女性适合不适合软件开发。

中国继续强盛的理由之一,就是女性在理工科上的发挥。

 8 ) 『 NASA的隐藏英雄们。』

超燃的一部根据历史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没有一般平权电影的苦大仇深和沉闷,绝对的政治正确,三观正确。

讲述一群「隐藏人物」,一个被忽视的群体,美国NASA非洲裔女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种族歧视是对人类尊严的凌辱,性别歧视是对女性的贬抑,电影里三位黑人女性,她们是天才中的天才,她们的出类拔萃最终让周围那些戴有色眼镜的人肃然起敬。

相对于同类题材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显得过于沉重,这部《隐藏人物》和2011年的《相助》让我更喜欢,把比较沉重的题材拍得有笑有泪而且很阳光,故事背景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同样是种族歧视问题严峻的时代,由于居住环境上的隔离和政策上的规定,黑人儿童无法进入白人学校学习,正是由于教育上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且教育质量低下,使得黑人青年在社会上无法与白人竞争,造成本就备受歧视的黑人就业十分困难,大部分黑人只能从事白人不愿做的职业。

而少数受到良好教育的黑人却在就业中遇到更多不公平的待遇,如凯瑟琳说的,拿着微薄的薪水却要做无休止成倍的工作,每天上卫生间要花40分钟时间来回奔波在到NASA工作区专门为有色人种设立的隔离洗手间,倒杯水都要和白人的茶壶隔离开,大家都带着鄙夷漠视的眼神,人都有尊严,无论是谁,除非这个人已经有了奴性。

得到尊重是最近基本的人格尊严,被认可则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

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了一场有效的运动,他在华盛顿发表了《我有一个梦》的演说。

翌年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民权法案》,在法律上废止了雇佣关系中任何基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或国籍的歧视。

这是民权运动的胜利。

而在马丁•路德金的身后,又有多少像凯瑟琳、玛丽、多萝西这样勇敢睿智努力争取平等权的非裔女性,为打造一个混淆黑白一个种族融合的公正社会在努力着。

除却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这部电影还是一部讲述科学家实现个人价值的电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凯瑟琳的上司白人主管撕掉茶壶上的标签,砸坏白人女性洗手间标识,丢下一句,现在没有隔离洗手间,只有一间旧洗手间,我们的尿都是一样颜色。

因为有人赏识,凯瑟琳的才华才没有被埋没,继而发光发热。

她的才华让那些质疑她、看不起她的人们最终接纳她,并且虚心求教。

女性进入五角大楼的会议室,也是一个标志性打破偏见的桥段,还有年轻的玛丽 Jackson,最终成为NASA第一位黑人女性工程师,多萝西则带领她的团队进一步掌握IBM电脑运算技巧并成为黑人女性主管。

影片里两段奔跑的镜头很有意思,前一次的奔跑是凯瑟琳为了去卫生间奔波,而后一次则是白人男工作人员气喘吁吁的找她复核数据并一起陪跑。

最后男同事那杯咖啡也是让人觉得很暖心的举动,一开始用异样的眼光,后来则是赞许的、肯定的。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凯瑟琳一直是“隐藏人物”,她的具体成就并不被包括亲友在内的人所知,2015年,为表彰凯瑟琳对航空航天事业的贡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将总统自由勋章这一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了她,这位航空航天领域传奇人物的故事才被世人所知。

 9 ) 如何毁掉一部女性奋斗史

这部电影很燃,是那种历经磨难受尽委屈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燃。

记忆中上一次有类似燃点的还是《美丽心灵》,只是那时候需要突破的是心灵魔咒,而这一次是人为设定的歧视。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政治正确”在现时的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如此重要,更何况还有现实中的女性楷模原型托底。

但很可惜,如此沉重细腻的题材却沦落为了玛丽苏式“女性奋斗史”——我是天才,我受尽冷落和委屈(比如不愿意坐公交车后排所以只能自己开车,比如找不到女厕所只好跑半英里,比如白色男性都欺负我不给我喝咖啡),然后“天神”——我的白色男性老板慧眼识珠,为我清除障碍(比如把有色人种咖啡壶扔了,把有色人种女性卫生间的牌子拆了)他好帅好有魄力!

当然,他还让我进了高层保密会议,亲自把粉笔给我,让我闪亮闪亮闪亮!

我的黑马王子也来了,虽然他一开始看起来像是一个歧视女性的笨蛋,但被我毫不客气地怼回去之后,他终于明白我聪明可爱与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

……我写不下去了。

Katherine和Mary身上被救赎的色彩太过浓烈,刻意渲染了她们男性上司上帝般的视角,反而削弱了人物本身的饱满度。

戏份最少的Dorothy和她的女性主管倒是贡献了最精彩的对手戏,从最开始的搬箱子到后来洗手间貌似随意地递手纸,直到最后一声Ms,没有当堂痛哭地嘶吼,没有“我可以所以你也可以”的鸡汤式鼓励,只有默默地自我提升和必要时掷地有声的威胁,这个人物成长,我服气。

 10 ) 法庭精彩一幕,Mrs Jackson's Application

Your honor,you of all people shoul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first.You were the first in your family to serve in the Armed Forces. US Navy.The first to attend University. George Mason. And the first State Judge to be re-commissioned by three consecutive governors.You've done some research.Yes sir.What's the point?The point is, your honor. No negro woman in the state of virginia has ever attended an all-white high school.It's unheard of.Yeah! Unheard of.And before Alan Shepard sat on top of the rocket, no other American had ever touched space. And now he will forever be remembered as US Navy man from New Hampshire, the first to touch the stars.And I sir, I plan on being an engineer at NASA. But I can do that without taking them classes at that all-white high school. And I can't change the color of my skin. So I have no choice but to be the first. Which I can't do without you, sir.Your Honor, out of all the cases you're gonna hear today, which one is gonna matter a hundred years from now? Which one is gonna make you "the first"?Only the night classes.

《隐藏人物》短评

美式英雄主义黑人题材主旋律,黑人平权+精英夺权是双管齐下的煽情励志套路,故事性及拍摄手法并无任何特点,平庸的表演+表现手法成为拙劣的夺奖手段。

6分钟前
  • 最幻想
  • 较差

中规中矩的美式主旋律。友邻说戴上狗牌就能全身心归顺这话没毛病。时至今日黑命贵依旧存在,电影里能上天入地的美国无法扩展个人主义成为系统性的改革,即使改革也是出于选票,摩尔的纪录片远比这种流水线剧本造就的主旋律电影好。关于系统问题最有趣的是主任要求大家认真干加班加点,但是苏联为什么先于上天呢?莫非就是在高技术侧层面拼时间而已吗?绕开系统谈个人毫无意义,这在挑选黑人女性代言黑人知识分子这件事来说也是同样的反逻辑构型。IBM,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抛开逗小孩般的精神决胜论唯一合理的设定。另,奇迹笨小孩剧本抄的比这还差,服了。

7分钟前
  • 樾焱
  • 较差

爱国主义+肤色平权+女性革命,这个时候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政治正确,因为只有在失去它后我们才发现它的不可或缺。曾经黑人需要坐在隔离区,曾经女性不能进会议室,有偏见就会有第一个打破偏见的人,历史不会永远hidden。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豆瓣250新晋。观毕最大感受不是性别平等,不是平权自由,而是我想要迅速工作,通过工作实现价值、通过成果逆转命运。

15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7.9

16分钟前
  • PenL
  • 还行

还原了一段必要史实,虽然政治正确,可偏偏就是这个设定,就是讲法太无聊

17分钟前
  • 丸山三好
  • 较差

热泪盈眶,了不起!在塑造主角的数学成就方面略弱

22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种族与性别问题是相互交织的,但片子本身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argument,囿于其作为一个中规中矩的奥系传记片的体裁。所有角色都十分简单,因为矛盾过于清晰明确。电影本身的效果又一次没有超过这些女士们的优秀成就,如同模仿游戏之于阿兰图灵。

25分钟前
  • 雁城
  • 推荐

boring

30分钟前
  • Angry River
  • 较差

这部电影当然是讲黑人平权,但其实也讲了一句更加朴素的真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肤色让这些黑人女性本能地更具有危机意识。

31分钟前
  • 鲁闽
  • 力荐

为什么如此高分,因为…题材?

33分钟前
  • 卖矿的
  • 较差

美国主旋律,过去严格限制权力的不平等的种族制度造就了一批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传奇人物

38分钟前
  • Tolkien
  • 还行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7-01-11 服装配色的场景融合对比作用

43分钟前
  • 枕枕枕头
  • 较差

别看了 主旋律

44分钟前
  • 墨山行
  • 很差

为什么我觉得还是以 非黑人视角 拍的 在我看来不是很讨喜

47分钟前
  • RI
  • 较差

继布莱切利四人组后又一打破女性刻板印象的震撼之作

49分钟前
  • 劣者不是故意的
  • 力荐

所以解出几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天才儿童了吗? : )平权部分还可以,砸厕所啥的。但那股冷战思维的太空竞赛调调实在喜欢不来,而且还有各种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套路,主旋律过头

50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斗胆打三星。当然是个很好很励志的故事,作为一个完全支持种族平权的人,觉得导演的故事讲得太simplistic了,简直二分了黑白族裔,完全迪士尼化了这个(宝贵的)故事。

52分钟前
  • Eudaimonia
  • 还行

这片子真是太好看了!讲真倒不是片子拍得多好,片子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平铺直叙,关键是这几个女人本身的真实经历确实相当传奇,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电影,想不激动人心都不可能。。。另,三位主人公现实中唯一还在世的凯瑟琳·约翰逊(也就是女主角)前几天刚刚度过了百岁生日。希望老人家健康长寿!

56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好平的电影

1小时前
  • 永恒的天瓶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