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安然像是一颗在大城市中迷失的星星,在动荡的现实边缘上挣扎求生。
她自己做游戏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而在与言樾的重新相遇后,也通过在言樾的视角里重新开始了一段曾经的“意难平”。
在校友会上,当中摔个大马趴的尴尬经历让她感到羞愧,但很快又有好闺蜜白梦瑶及时出现,她的友情支持帮助男人度过难关。
在这之后,发酒疯的经历又让安然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后悔中。
整个故事透露着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使人产生共鸣。
看到男主在楼下见到女神的那一刻,突然死去的回忆被唤醒了,学生时代的暗恋总是美好的,遥不可及的,在自己都是小透明的时候,面对暗恋的女神,每一次的相遇都很局促,总感觉的做的准备不够,打扮得不够帅气,话说得不够漂亮,然后在一次次懊悔中,告别了青涩了暗恋,多年后再相遇,只会觉得自己当年的青涩很搞笑,看到男主在朋友圈翻到女主单身的评论,内心难免会有一丝激动,但时过境迁,确实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语境再说出当年未说出口的话。
言樾也是幸运的,期待和安然接下来有更美好的发展啊。
很久没有看言情剧了,最近竟然对《25小时恋爱》里的姐弟恋上了头,为什么这种姐弟恋让我上头,因为他们才是我认为看成年人爱情应该有的样子,没有满脑子的占有、控制、拿捏、算计,有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同样是甜,他们之间的甜是轻盈清新的,不夸张、不悬浮、不做作,别人火急火燎地挥洒工业糖精,他们前八集过去了还没在一起。
单纯是在日常生活里,自然流露着对彼此的关心,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言樾为生病的安然熬夜方案,为她煮胡椒鸡蛋面,为她的事业去露面参加节目,但也没有因为他做了这些,而要求安然和他在一起,他们都只是为了对方更好。
他们有边界、懂分寸,不会让对方难堪不舒服。
甜的是真实,是细节。
心动了,我看偶像剧又心动了!
我是土狗我骄傲,真的好喜欢这种可可爱爱的小甜剧啊!
男女主人设都是一股清流,一个是平平无奇的声优圈小天才,有点小傲娇但妥妥暖男一枚,另一个是能屈能伸的贫穷女老板,人前精致人后邋里邋遢扣扣嗖嗖,不要太鲜活!
这样的两个人碰到一起当邻居,一边互相找茬一边相互接近,欢喜冤家姐狗相处模式又甜又搞笑,最重要的是弟弟他早就暗恋姐姐呀!
暗戳戳包容宠溺的部分真的嗑死!
我要把这部戏带进棺材里!
25小时是一部适合适合一个人看,给你温暖,也适合两个人一起看,让爱变更坚定的甜剧。
年下恋,纯情奶狗,被情所伤后努力搞事业的女主,俗套却又不俗套,就仿佛这些都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安然,多年前的高校校花,被情所伤封心锁欲,努力搞事业,但是被现实压迫,到处拉不到投资的创业者。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家里人总是我很好我知道别担心我,这也是现实中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写照,最让我产生共鸣的一点,无论年龄如何增长,安然的内心还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去妥协。
言樾,纯情小奶狗,他对感情的执著确是难能可贵的,应该是他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他不喜欢与接触。
但他对安然的喜欢一直都没有变过,以至于6年后再次相见他依旧心动。
25岁的言樾并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炼,他不懂安然知道那个王总是个老色鬼,依旧跟他合作,虽然他不理解,也一直在劝阻安然,但是在知道安然受骗时他决然站出来帮助安然,当安然被前男友骚扰时又是他来帮她解决困境。
当知道安然是姜山的粉丝,他会吃醋,一直是一种我的姐姐我来守护的样子护着安然。
谁不喜欢有一个一直爱着你,把你宠成小女孩的弟弟呢
感觉这部剧和我以前看过的很多甜宠剧都不太一样,给我一种所有人都在走一种可爱的卡通风的感觉,从置景到演员表演都是一致的,女主的表演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夸张,但却和整个剧的风格融合在了一起,弥补了男主表演上的不足,把整个剧的气氛带了起来。
甚至包括一些后期的包装上,每一集的小标题的设计直接用了一些简笔画的元素,还有一些集数里出现的可爱的画面小动画,包括前面几集出现的人物介绍,也是一种很少见的漫画风格,甚至连声音都有在配合这种可爱的风格,这些点都很戳我。
可能有人会觉得十个偶像剧男主九个有前史伤疤很套路,但我还是共情了言樾的原生家庭伤痛。
言樾的性格很有意思,一方面他毒舌傲娇,会流露那种小男孩的自我,但另一方面他温暖而长情,有超越同龄人的那种成熟,他的别扭是因为灵魂里有孩子和老人两个部分的拉扯,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
在父母争吵甚至家暴中度过的童年除了给他带来害怕吵闹的应激障碍以外,也残忍地加速了他成长为一个男人的过程。
所以很喜欢戴耳机那个设定,很轻巧又很达意地给我们看到他对抗自我、对抗不幸童年的动作,安然有一天会代替这副耳机保护他的弱点,这也是他们相遇的意义
现在的姐弟恋爱情剧很多都是事业有成的高管姐姐和帅气多金的富二代弟弟谈恋爱,虽然颜值很高也不停撒糖,但是这种模式化的“姐狗恋”让我感觉并不真实,也没有代入感,感觉像是两个完美的假人谈恋爱。
实际上,有几个人可以三十多岁就事业有成成为人生赢家呢?
又有几个人可以预见帅气多金有才又对你一心一意的弟弟呢?
我一开始看《25小时》的时候也带着这种偏见,觉得可能又是两个完美假人在谈恋爱,但是我看了之后发现超出了我的预期,两个主角的塑造都很丰满,女主是一个多年创业但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人,男主也是出身普通家庭,并没有什么超现实的设定。
两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困境和情感挣扎,让我感觉很真实。
第一集女主为了谈生意穿戴昂贵的服饰,然后再退回去的场景,实在太贴近生活了,编剧也肯定是从穷学生苦逼打工人混上来的吧。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为了面试去租正装,在市中心面试结束了,下楼也舍不得在楼下吃一顿饭,因为CBD消费真的太高,就去便利店买面包,下午又接着面另一家公司。
沪漂很多年,内心也有过无比挣扎的时候,但为了梦想还是留了下来。
就像女主说的,这个城市梦想很贵。
再贵的梦想,也有人会一腔热血为之付出,毫不后悔。
言樾作为配音演员黑沙为不少作品都贡献了自己动听的声线和恰如其分的演技,经营着自己的广播节目,收获了不少的粉丝。
在幕后,配音演员需要配接受专业的声音培训,包括掌握不同角色的嗓音技巧、情感表达和声音控制等。
他们也可能学习方言、外语等技能,以适应不同角色的要求。
配音演员通常在录音室中工作,他们可能会接受导演或制片人的指导,为角色进行配音。
这涉及到对情节、角色和场景的深入理解,以确保配音与影像完美契合。
嗓子是配音演员最重要的工具,因此他们通常会注意保养嗓子,避免吸烟、喝酒和过度用嗓等不良习惯,这些很多都在剧中有所体现。
-
比较适合电视剧一集一个故事
10.5 @BIFF
#BIFF 新浪潮竞赛片。作为导演首作,起点颇高。原名「金子差入店」,出狱后收取佣金代为探望/向监狱送物品的真正动机始终有点模糊,而散点叙述的几个故事稍缺层次感。
从来没见过演技这么差的日本演员,也好久没见过这么烦人的男主、这么不加遮掩的贤良淑德了。男性自我往往寄托给生命=传宗接代,仿佛生了孩子人生就稳步向上了。
想借代理探监及送慰问品的职业特殊性切入多种社会议题,奈何三条独立故事线只是毫无层次零散堆叠。反社会人格引申的原生教育问题与性恶论,凶杀案背后的灰色替罪隐情,前科者就职歧视并让子女蒙受霸凌阴影,以及非常男本视角的女角塑造与代际投射救赎情结。大家的表演都很装腔作势,无能狂怒冲动暴力男真的哒咩。
一直都看到大家说很苦情,所以有点不太敢看。不过不得不说霓虹拍这种底层人物真的太细腻了,从金子本身到美和子再到和真,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努力生活的人罢了。只是曾经的经历和人们的想法让他们遇到了这些不公平的对待。影片开篇就说明了探望的不易,包括金子自己也说体会到了之后才想要做这件事。但是在我看来只有美和子说出:你做这件事并没有错,需要你来做这件事的时候。才是真的点明了这件事真的是正确的,因为美和子是那个一直在等待和付出的人。但是从这一点来说真的昭和味好重…家里有一个忍辱负重的大和抚子,黑道大哥反而重情重义,作为父亲要努力撑起一个家…不过谢谢导演找了maru来演,也是为履历添了一笔
导演想喂给观众的内容太多导致观众现在有点消化不良。女性角色明明很重要但被导演处理得边缘化了,纯纯为男主服务,并且男主对于妻子和孩子的态度也显得人设很割裂。不过还是很开心看到maru的演技有超大提升,能接到这么一个有点深度的角色真是太好了。
#29th BIFF# 新浪潮
想说的很多但塞得太满
@BIFF
配合场刊里导演漫溢而出的补充阐释,确认了这是一个用生命经验和自我投射搭建出的理念化故事。受邀撰文的评论家委婉地说这是一部父职缺席的作品,而纵观剧中的女性形象,妻子,母亲,未成年少女,每一个都是过于典型的他者符号。如果不是有语言的隔阂,消化情节耗费了一些注意力,也许会更早地感到不适。当然,作为盗猎偶像侧面的文本库,自然是很值得享用的。
三个主要事件高强度叠在一起,情节层次全无,对社会议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有典型的男性“救赎”情结勉强支撑着人物。大概也算是个另类职人电影吧……
好难看 简直意味不明
BIFF 2024 #05,感受到了导演蓬勃的表达欲
劳改犯出狱后,开了一家店-专门帮别人探望或者递送物品 给在监狱里服刑的人。通过两个故事,两个杀人案,互相救赎,自我救赎。这个职业很新颖,但故事叙述节奏比价平~两个案件关联性不大。
真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虽然是按照时间线来剪辑的 但是三个故事放在一起看的很零散 再加上两个多小时也并没有发挥这几个故事的魅力 可能近三十分钟的时候才进故事主线看的昏昏欲睡
原来还有这样的职业。多线交织叙事还要顾及男主家这条线,塞在两小时里实在是太臃肿了。走人性关怀的社会派路线未尝不可,不如让wowow改成电视剧🤔
把十部相关主题电影裁裁剪剪贴贴画画弄出120分钟,人设都独立于故事之外,充满了想一出来一出的前言不搭后语。因为北村来看的,但北村这个坏人演得不行,小动作很刻意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