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火爆疯传的小戏骨《白蛇传》,萌娃版《新白娘子传奇》,50多集剧情浓缩为90分钟短剧,配乐插曲90,表演95,导演满分,我看哭了好几回!
2.剧中的演员几乎都是10岁上下的孩子,他们的演技却爆表了,中国影视演员丢失的“认真”被一群小朋友们捡回来了!
十年后让他们再一起翻拍《新白娘子传奇》吧,这期间谁都不准拍!
请吴亦凡、杨洋、李易峰、黄晓明、范冰冰、杨幂、angelababy好好看一看什么叫走心的表演!
3.演白素贞的小姑娘叫陶奕希,10岁,台州人,天生的美人胚子,能歌善舞,还这么会演戏,真是前途无量!
当然其他的小演员们也都很棒,很可爱!
期待小戏骨们以后的作品,据说要翻拍《西游记》《射雕英雄传》……
上周在空间连着刷了一个星期的小戏骨白蛇传,今天闲来写段剧评。
这部剧在去年国庆首播,当时便听说不少人夸赞,不过我自从大学毕业以后便很少观看影视作品了,当时不以未然,上周突然想其这部剧,去网上看了一下片头曲,然后我就“沦陷”了,迫不及待地想去看完正剧,只可惜似乎晚了,所有正规网站上已经把完整版视频下架了,最后我在网吧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是把高清版资源给下载过来了。
整部剧里面所有主角、配角包括群众演员甚至是幕后陪唱人员全部都是六到十二岁的小孩子,里面所有的桌、椅、床等道具全部是按照小演员的身高比例打造的,不得不感慨剧组的用心。
曾经赵雅芝版本的《新白娘子传奇》一度红遍全国,后面也翻拍了好几次,要么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要么就完全改编得不像样了。
唯独这部剧,我是真的从片头看到片尾甚至连花絮都不愿意放过。
男女主角都是八九岁的小孩子,而且都是女孩子,这一点就已经是在朝着经典致敬了,最重要的是里面所有的歌曲可全部都是当年《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的作者左宏元老先生亲自填的词并现场指导,这才是真用心啊!剧里所有小演员演技包括群众演员都有让人惊叹的地方,尤其是许仙、许仕林、白素贞、许娇容这四大主演一飙起戏来那简直是秒杀不知道多少当红花旦。
不妨先来几张彩排的照片看看表现就知道这演技不服不行。
许仙
许仕林[img=3:C]白娘子[/img][img=4:C]许娇容(许仙姐姐)[/img]这是海选面试时候的照片,就光凭这几张照片里的表情我都敢说能让不少“小鲜肉”汗颜。
许仙初见白娘子
瞬间动心的眼神
白娘子注视许仙
白娘子偷瞄许仙
白娘子害羞[img=10:C]许仙看娘子入迷[/img],每个眼神的转换都恰当好处,如果不跟我说这许仙是女的,我真的会把他当男的。
开始算疫症来源
算出疫症来源后瞬间脸上显现出来的隐忧
姐夫睡着
姐姐看到姐夫睡着
姐姐从开心到生气瞬间表情变化
姐姐用手拍醒后姐夫
姐夫本能的不知所措(怕老婆),这段真的神了。
来一张群众小演员的特写,听说解药免费以后所有人都兴奋,但每个人高兴的表情各不相同,导演细节好评。
[img=19:C]群众小演员看到解药对下毒的井水起作用的表情[/img]每个人惊讶表情各不相同,但演技不浮夸,确实感觉出惊讶,再给导演一个赞,我估计就是这两段群众演员的表情变化都可以秒杀某些面瘫小鲜肉了。
许仙敬娘子雄黄酒,娘子不知如何回应是好
一言不合就唱歌起舞
被两小只萌翻了,好想她们两个亲嘴
喝了雄黄酒开始肚子疼
痛到咬牙、闭眼冒冷汗,小演员对细节的把握很到位。
回想起自己现出原形把许仙吓坏,内心愧疚进而梨花带雨地哭泣,这特别提一下哦,里面所有身段、步伐和动作可是严格按照戏曲来的,加上白娘子扮演者小樱桃可是多次在大型街舞比赛中获得名次的,所以身段跳起来非常不错的。
许仙地府RAP,经典神还原。
看到官人被抓焦急的神情
眼神瞬间的凌厉,甚至能感受到一丝杀气
有没有舞蹈基础,看身段一眼就可以看出,舞剑身段好评。
姐姐担心姐夫不自觉抓住许仙的手,脸上显而易见的焦急,好评。
娘子开始肚子痛,许仙担心[img=34:C]听说娘子要生孩子了瞬间开心到张大嘴[/img][img=37:C]孩子要出世,姐夫和姐姐的表情,可以。
[/img]
许仙要笑出花来了,娘子还痛着呢
许仙被封印的记忆突然解开,吓到目瞪口呆,甚至可以看到眼泪,厉
娘子托孤,姐姐不舍、愤恨、落泪、坚决四种情绪混合在一起展现出来,从时不时用力咬住后槽牙突出脸部肌肉跳动这一细节就值得点赞
许仙出家,万念俱灰,我都没法想象这是一个九岁的小孩子所能表达
仕林成绩好,许娇容很是欣慰,可想到自己弟弟和弟妹还在受苦又伤
听闻仕林出事瞬间转身的担忧
仕林含着眼泪请求许娇容告诉自己真相
许娇容流泪说出真相,说实话,姐姐这段演技真的让人头皮发麻,不是因为她的妆容所以形成一个慈母形象,而是她的每一个表情已经把我们代入到人物里去了,这就是一个慈母啊,如果说小白娘子和小仙演技尚有不足,那她就是完美啊,一个九岁小孩有这般演技,那些个拿着千万片酬的面瘫小鲜肉还有什么颜面。
[img=46:C]母子隔着一道门却不能相见的痛苦[/img]
白娘子听说许仙出家心如刀绞,这哭红的眼神真的是让人心痛啊。
[img=48:C]二十年后许仙已经步入中年,因为万念俱灰进而面如枯槁。
[/img]
听到是自己儿子来找自己瞬间眼前一亮
急切问明许仕林
许仕林问许仙,许仙目光躲闪
许仕林跪拜许仙,许仙不知所措下意识扣住双手
许仙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而泪崩
因为哭的喘不过气而抓住衣襟
伸出手想抓住自己儿子却无法相认
寺门关上,许仕林不舍
儿子留下背影自己只能在门后面哭得痛彻心扉,让一小孩子演出这般骨肉分离的感情简直是神演技啊,最重要的一点这是小许仙第一次演戏啊,0基础的演技竟然直接可以吊打科班出身的小鲜肉好不!
顺便提一下,在参与这个镜头拍摄之前两位小演员可是在很开心地在闹的,这情绪变化不是一点点地快啊。
为救仕林违规出塔,仕林认出母亲,素贞心中百转千回不是滋味
最终哭着扑向仕林相认
白娘子见到儿子瞬间悲喜交织
等待二十年终于见到爱妻,心中万千话语却无法说出口
只能默默流泪
发现丈夫竟已这般沧桑,惊异后是心疼
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一段可以说是整部小戏骨白蛇传中最为让人拍手称赞的地方,两个小演员全程用眼神交流,每一刻的动作和眼神都在变化,每一个变化的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二十年藏在心底的话全在这一刻用眼神心领神会,痛苦、各种情绪在眼神里交织、变化,“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竟然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演成了教科书般的神级演技,这是要逆天啊,小戏骨当之无愧,这演技已经完全超越了原版,我估计就算让当红明星来演,没有几个能比她们演得还好,就算是陈道明这样的国宝级戏骨来演也不过如此。
整部剧我专门去看了花絮的,里面所有场景全部实景拍摄,整部剧投资不超过二十万,里面所有小演员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参与的,没有要片酬,这得让像《封神传奇》的亿万大片情何以堪?
片中两位主演我专门去查了资料。
许仙的扮演者周芷莹三岁学习舞蹈、四岁学习古筝、五岁学习唱歌,九岁古筝过十级,另一位白娘子的扮演者陶奕希艺名小樱桃陶奕希自幼接受父亲的智力开发教育,两岁起,就开始画画、认字。
三岁时能认上千字,并开始学习民舞。
四岁多开始接受专业的民舞练习。
五岁时,转为街舞爵士舞练习;六岁就拿下了中国许多少儿才艺大赛的冠亚军;2013年,参演青春励志剧《奋囧》和年代情感电视剧《烽火佳人》而进入演艺圈。
2015年,参加少儿自立生存挑战真人秀节目《最强小孩》,并赢得赴美参加IMTA国际达人全球总决赛少年组唯一的名额,凭街舞获得了舞蹈达人冠军;2016年10月30日,获得了第三届“文荣奖”电视剧单元”未来之星“奖。
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网友看到她们的经历瞬间觉得自己这二十多年被狗吃了。
两位主演剧中所唱的歌全部由她们自己配唱,不少台湾网友看到她们表演都表示她们应该获金钟奖。
两人一个是唱歌专业水平高,一个是舞蹈水平高,套用网友的话来说,我好不容易被《舞法天女》治好的萝莉控瞬间变成了恋童癖,甚至在心里巴不得她们在一块组成CP。
小樱桃在参与这部剧面试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童星了,性格自然有些傲娇,可是在选拔的花絮中许仕林的扮演者钟奕儿表演了一会白娘子后演技获得多方认可鼓掌,她竟然哭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演好。
是的,她看到别人的演技比自己好,哭了,她怕失去白娘子这个角色,最后选拔结束还没等正式结果出来就悄悄跟妈妈离开了,她认为自己一定选不上了,最后还是工作人员追上她们告诉她被选中了,还一直处于不可置信的发呆状态。
看到这我都想给她擦眼泪了,曾经有老一辈演员在综艺节目中透露拍摄片场有些当红明星耍大牌,不听导演指挥,演技还不好却拿着千万片酬,甚至更有人直接连台词都不记了直接报数字对戏,完全依靠后期配音和替身,那些个拿着高片酬却一张面瘫脸从头演到尾的鲜肉明星,看了这个不脸红吗?
试问他们会因为自己没有演好而哭吗?
要知道整部剧全场不到100分钟,投资不超过二十万,为了抓细节拍了大半年,所有小演员都是不要片酬的,所有戏全部亲自上阵,有一场许仕林落水的戏那可是真的直接把人家小演员给推到河里的,当时小演员害怕,副导演亲自跳下水教人家。
剧中每一个小演员为了认真演好戏,一个镜头拍上一天也无怨言,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地付出,就像小樱桃,之前没有看过新白娘子传奇,为了演好将电视剧来来回回看了十遍,每天晚上将纸片挡住自己脸对着镜子练习就是为了演出古人那一颦一笑的风韵,又或者像法海扮演者为了使自己能够演出得到高僧盘坐的姿态,专门去寺院学习了一天。
导演对电视剧每一个细节要求都很高,包括许仕林和许仙姐姐的配唱都是中国新生代的实力唱将周小康和向小康,虽然同样是不到十二的小孩,但唱功是相当高的,花絮里两人都是留着眼泪把歌唱完,如果带着耳机去听正剧,你是能够听到啜泣声的,同样为了口型和唱的内容对应上,主演们在演出过程中也是要拿出感情唱的并在旁边播放录好的歌曲,直到口型、剧情和背景音乐完全吻合。
整部剧总共不到一百分钟,分为五集,砍掉大部分感情线,只保留主线,这样才能审核通过最终上线,当看完孩子们的演出,我已经不能把她们当成是小孩来看待了,也许你会认为让小孩子演哭戏要容易些,但你试过哭上一天哭不出来了第二天再哭是什么感觉吗?
里面有大量的哭戏,孩子们甚至哭上一天都达不到效果,尤其是成年人内心的感情要让孩子理解就更难了。
花絮中,曾有人问这两位主演看动画片吗,两人竟然说太幼稚了,问她们爱看什么书,许仙的扮演者周芷莹竟然说看自己七岁的时候就在看《微表情心理学》这样的书,此刻我的内心是崩溃,回想起自己十二岁还在玩泥巴,我这二十年都做了什么,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这些个所谓大人除了比人家阅历多一点,稳重一点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孩子们呢?
孩子们至少比我们多一份善良和纯真。
看完花絮,我感动于孩子们的认真付出、导演以及剧组的用心 ,虽然出于阅历哭不出来了,但内心已经是一片稀里哗啦的。
以前拍影视作品是真的为了艺术,而如今只是为了捧红某一个人就肆意投资,然后圈钱,甚至那些个面瘫脸还能获得各类知名表演奖项,这水得有多深?
观众不是傻子,不是让一个面瘫“小鲜肉”演个傻白甜我们就能被糊弄过去,不是随便找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来演青春偶像剧,我们就能引起共鸣回想起自己的青春。
而孩子们让我看到了一片清流,同样是孩子出演,《爸爸出哪儿》就是借着孩子的噱头圈钱,而这个是真正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努力、剧组的认真。
此剧网络首播当天就创下千万收视率,最重要的这是收费的,你能想象在中国收费的电视剧竟然有千万收视率是什么概念吗?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该是这样,哪怕你只是偶然的一撇你都忍不住完整地看完,一个人的演技那便该是如《小戏骨》这般每个演员举手投足都是戏。
为什么《人名的名义》这部剧没有小鲜肉的参与同样红遍全国,除了剧情,里面每一个老戏骨举手投足间都是戏,代入感很强。
说到这,真的不得不佩服湖南卫视,既能接下那些个毁经典的神剧,又能承受《人名的名义》这样大尺度的正剧。
最后,又能让一群小孩子神还原经典制作。
有人说剧中主演一直都在模仿,没错,是在模仿,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模仿到位、惟妙惟肖,但这剧本就是致敬《新白娘子传奇》,再加上所有演员都是小孩子还能模仿那么精确,这没有问题。
也有人说这部剧是在消费小孩子,首先我希望大家明白对于小孩子而言,她只是了解到成年人的思想,更加成熟而已,可是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如今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小孩子通过网络可以轻易接触到成年人的世界,你教会孩子成年人的思想,提前打好预防针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剧中导演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坚持到晚上九点收工,同时每天请优秀教师给孩子们业余时间补课,确保孩子成绩不受影响,对于孩子而言,参与此剧的演出就像学习一门新课程罢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这部剧下架的原因,如果是就太可惜了。
这让我想到《伤仲永》,可仲永之殇真正的元凶是谁,就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如果群众只是对演员的作品感兴趣,而不去打扰人家本身,那么孩子们自然安好,而现实就是群众们太容易分不清剧中的人物和演员本身,于是看到演员拼命地堵截,商家看到商机最终开始炒作,一大批的童星就是如此覆灭的,正如林妙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最终还是在成人的利益追逐中迷失自我,最后被吃瓜群众捧红又被吃瓜群众嫌弃,又或者像《最强大脑》的一位参赛选手因为超常的听力而备受观众,可是在学校里被大家排挤、鄙视,导致人家父母带着他移居他国,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的,如果吃瓜群众能够做到不以特殊的眼光看待明星小演员们,那就不会影响到人家的生活。
小戏骨让我想到自己的偶像舒畅,她同样擅长舞蹈和唱歌,也是在这年纪被发掘参与影视作品的演出如《小凤仙的故事》、《孝庄秘史》、《金粉世家》、《天龙八部》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可是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她婉拒了许多大制作,只出演能磨炼自己演技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大学放弃北影中戏去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因为舒畅相信一个人的修养是靠着文化底蕴的。
她不红,但演技高超。
我希望小樱桃陶奕希和周芷莹也能这般保护好自己,不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娱乐圈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地方,只有守住本心方能撑到最后。
我们90后这一代发展地太快,艺术已经沦为赚钱的工具,上亿投资演员拿走一大半,演得还不好,优秀影视作品几乎见不到了,传统文化丢失严重可我在这群00后的小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向,加油了,小戏骨们。
刚开始看到剧照的时候,想必又是在恶搞《新白娘子传奇》这部剧了,于是怀着好奇心点开视频看了完整版的,看完后感想颇多,提出以下个人看法。
首先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部翻拍的剧,更像是一部模仿秀,又更甚是一部超长版的小咖秀。
不论是从演员的服饰、造型、身段、情节、特效、台词、唱曲、甚至是片头曲和片尾曲来说都是对原版的照搬照抄,或者说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后的作品,说到底,我们国家能够拿的出手的创新性东西还是很少,可能也跟当今追求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所致,很多人不愿意静下心来踏实创作,以至于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修改。
一方面小戏骨虽然打着对传统的民族文化有所传承的招牌,但是拍出来的成品只是模仿已创下的经典,脱离文学意义上的《白蛇传》,没有领悟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快餐式地消费文化。
不可否认剧组的出发点挺好,但是做法却实为不妥,这是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要说创新,最大的创新就是通过采用小孩子来作为演员演绎。
而且这么光明正大地,明目张胆的抄袭实乃罕见,别人随时可以告你侵权。
当然不可否认小孩子们都很认真努力,看得出来,有些小演员也是有演技的,但是模仿能力也确实很强,说实话,看的时候真的觉得好尴尬,有些演的有点过了,太刻意地表达情绪,而且不是说哭得好就一定演的好,拿捏的情绪不到位看起来还是极不自然。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剧情,《白蛇传》讲述了爱情,友情和亲情,但是导演可以模糊爱情来突出亲情的戏路也是一股重新演绎的清流啊,让一群少儿进入成人世界去模仿爱恨情仇,过早将儿童成人化的畸形做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更鼓励小孩子可以拍更多利于孩子塑造三观的正能量影视剧,中华文化博大进深,能够传承的经典文化何其之多,却偏偏只会保守残缺。
通过孩子博出位并引发众多关注的失范手法,也必定是更多的电视剧制作商的争相效仿,与其说是影视业创收方式的经典传承,倒不如说是以消费儿童为起点的商业大餐,我们都知道,童年是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塑造阶段,成人基于商业目的而建立在孩子身上的刻意利用,只会给孩子带去更多的伤害。
首先,老版《新白娘子传奇》本身就承载了好几代人的青春回忆,借着怀旧和经典的东风成功地火了,当“小戏骨”们以神再现的手法将这一经典影片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其必定会引发这一集体的内心共鸣。
再加上大家本身对孩子就是以比较包容的心态,而小演员们纯真的外表和萌化的表情在剧中的表现与当今影视演员演技差形成反差,更是成了一大卖点,成功地吸引了老中青的关注,当大家都在为孩子们演技一片较好的同时,希望可以以更理性地看待这部剧。
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演的不错了,但是我不喜欢这种对于原版的模仿,新白是一部经典,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熟悉到看到某个画面我们就可以脑补出前后的剧情。
小戏骨版的白蛇传感觉照搬原版的程度挺大的,虽然孩子演的不错,我还是希望这样的模仿能够少点。
我也不希望这些孩子过早的接触这些要死要活的爱情。
希望不要有这么多的翻拍剧,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翻拍,但是你要不赋予它新的含义,要不还是不要拍了。
当初网络版还未播出就已经引发网友争相追捧,仅片花、宣传片在各大网站就占据了头版头条的位置。
微博累计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其中一条播放量高达3800万次;转发量4100多万次;微博好友热搜榜排名第一。
“看小朋友重演《白蛇传》,毫无违和感,演员竟然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7、 8岁的孩子” “小戏骨”顾名思义,演员均以6至12岁的少年儿童为主,节目由正片、苗选、花絮和“小戏骨拜见老戏骨”等几部分构成。
在少儿版《白蛇传》之前,这档栏目翻拍的《焦裕禄》、《刘三姐》、《补锅》、《洪湖赤卫队》等,也曾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关注。
《小戏骨》栏目组表示,焦裕禄、白毛女、刘三姐这些艺术形象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当这些形象被一群萌娃重新演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有模有样,情感处理也张弛有度,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被他们的真诚演绎打动。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10岁左右的孩童还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少不更事,年幼无知。
可曾想小戏骨中的那群萌娃也能演出大人的动作、仪态和感情来,萌娃自有一番萌态,可当他们一本正经地说话,不屈不挠地反抗,眼泪滚滚地诉衷肠的时候,我们这些大人也只有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叫好。
小戏骨总导演潘礼平表示“《焦裕禄》、《洪湖赤卫队》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确实很陌生,但节目就是为了让孩子扮演这些经典角色,从内心深处感受革命精神的珍贵,潜移默化地传播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
” “低成本制作、纯草根演出”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之处。
据悉,每部片子制作费为10至20万元,但整个团队多达200人,88分钟的电视剧拍摄历时三个月。
主创介绍,“节目组不仅聘请了专业老师培训指导,在场景、道具、服装上忠实还原当年经典,还组织孩子们在故事背景地体验生活。
”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一位修炼成仙的白蛇因其对爱情的坚贞不屈而被后世所赞美感怀。
同样的旋律,神似的场景,相同的情节,这部小学生版《白蛇传》在原封不动“照抄“基础上,竟然得到了神还原的称赞。
除了00后萌化的外表,最让网友叫好的是他们的神演技,“哭戏”、“打戏”皆能驾驭,经典桥段更是高度还原。
但是,实事求是的事,此番《小戏骨:白蛇传》其实就是对《新白娘子传奇》彻头彻尾的Ctrl+C与Ctrl+V,从剧情走向、服装造型、歌曲配乐、场景特效等,一律照搬珠玉前作;不过之所以甫亮相就能一鸣惊人,确实都是“小戏骨”的功劳,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包、感染力极强的投入度、抑扬顿挫的台词和有板有眼的黄梅调演唱,一众小演员们各个演技在线,《小戏骨:白蛇传》全篇近90分钟,把原本50集的《新白娘子传奇》压缩为一部电影的时长,自然得对情节狠狠做减法,起承转合被略去,牺牲了故事的连贯性,也只有倚靠白蛇传奇本身以及“新白”雄厚的群众基础,才不至于闹出让观众看不懂的问题。
不过这些小演员们出色的演技,仍逃不了“模仿”的樊笼:要稚气未脱、不谙人事、全无爱恨情仇概念的小学生来驾驭痴心眷恋、劳燕分飞的复杂成人感情,本身就不免畸形,因此看着剧中个头不比桌子高的小伙伴们满口“娘子”、“官人”地喊着,这恩爱劲儿倒叫人犯了尴尬;而为了显示夫妻深情、生怕自己情绪不到位,小小白和小小许无论喜怒哭笑,表情全都浓得化不开,不免稍嫌夸张过火、用力太猛。
《新白娘子传奇》是彼时内地小荧屏内容匮乏期的绝对大餐,至今仍享有非常高的重播率,且拥有无数死忠拥趸,是中国电视剧史上一次了不起的文化现象,关于她的林林总总,几本书也写不完;而搭乘忆旧怀古的东风,让几代人重拾青春,《小戏骨:白蛇传》精准把到了大众怀旧的脉搏,引起集体心理共鸣也就容易得多。
另外,对待孩子,人们都有天然的疼爱与宽容,小演员们烂漫无邪的萌态自能轻易堵住悠悠众口,仿佛为《小戏骨:白蛇传》穿上一件金钟罩、保护膜——回归理性,如果不是一群孩子们来演,而是换做当下走红的流量小生和花旦,还能收获汹涌如潮的欢迎吗?
本片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后半部以白蛇之子许仕林寻亲救母的励志故事为主线。
这种大团圆he自然算不得狗尾续貂,用政治的角度来说,即新生的力量终于披荆斩棘大获全胜,完成了主流理想,也常见于各类古典小说、剧作,在无望、绝望的逆境中,寄情于虚妄的神明或朝堂上执掌人间权法的君主,以权力对悲剧进行救赎。
且不说刻意的完满对凄美氛围和反抗精神的削弱,白蛇出塔的实际意义根本微渺不堪,不妥协就是有罪身,她的抗争就是破坏体制、有损男权/父权/夫权威严的大逆不道,这和大闹天宫但又被佛法招安的孙悟空、自尽以示清明勇敢但又重塑莲花身的哪吒殊途同归、如出一辙,拥有革命性、创新力的反抗个体,最终都会重新回归既定的游戏规则。
《小戏骨:白蛇传》似乎也是在如今各方动荡、亟待被严控管理的全球社会、网络大环境下最妥善最聪明的选择,但顺从规范、牺牲个体自由意志、民主思想被辖,这对神话题材的白蛇故事来说简直是大害;而有意无意在提倡言论自由的新媒体时代,让孩子们沦为讴歌体制的政治工具,仅这一点,已显得太不可爱——好吧,我上纲上线了,把这一切理解成单纯鼓励小朋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清风阅卷、其实也挺好嘛。
无论如何,“千年等一回”的《小戏骨:白蛇传》在如今影市貌似繁荣却鲜出及格佳作的中国影视界脱颖而出,其积极正能量和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优秀个案背后并未剔除行业隐忧,如何制作既受观众待见、又能兼顾创作自由的原创良心作品,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更多新新力量殚精竭虑、上下求索。
最后,这些可爱的小演员们,太招人喜欢了。
看过小戏骨之后发觉。
在10岁这个年纪的演技绝对是一流的。
比之当前靠脸的明星优秀很多。
拍摄进度是加快过的。
基本将主要情节一网打尽。
部分拖沓的情节被舍弃。
使的电视剧看起来更加紧凑。
服装设施基本也和经典版无区别。
值得赞扬回味。
而且由孩子演出也将受众范围大大提升。
萌万岁。
公众号:吃喝在杭州 更多萌点带给你。
想想很多国产剧花巨资都未必有这个好,演员的认真,导演的追求都体现完美。
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演员的每一个表现都让我深深地折服,难得能看看到这么好的剧,我坚信中国的影视剧未来可期!
每一个演员包括群演,都是未来之星, ,,,,,,, ,,,,,,
讲真,作为资深新白脑残粉,所有关于《白蛇传》翻拍的消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
记得小时候有一部港剧画风的《白蛇传》,许仕林是个半妖,脸上有蛇鳞,看得我直想吐,总之是一大童年阴影。
关于那部剧,我想票圈几百个人里也很难找出一个看过的,或者说还有印象的。
再则,原先我并不看好央视翻拍的《白蛇传》,因为从小我就对翻拍有抵触心理,后来看了这个刘涛版的《白蛇传》,发现改编很大,剧情跟新白几乎不同,同样也很精彩,能算得上是经典,毕竟还是央视出品,尤其op、ed也是相当好听。
再后来,是前几年左小青和任泉主演的《又见白娘子》,保留了黄梅戏的部分,但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我也是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
对了,还有地方台有播出的《白蛇后传》,好像小青是主角,男主是邱心志,刘诗诗也有在里面,剧情仿佛过得去,总之人长大了的缘故,也是偶尔遥控按到看两眼就过去了。
除此以外,就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以及有部新加坡剧《青蛇外传》,情节是完全忘了,但是里面的主角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尤其是男女主,那几张脸一看就觉得炒鸡熟悉,像是范文芳夫妇和焦恩俊。
言归正传,小学生主演的这部剧虽然总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是致敬诚意满满,无论是服化道还是特效音效以及某些经典镜头,都还算得上是专业cos。
这群演员,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二岁,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演出那种大人的感觉,然而他们确实做到了,至少是尽力做到了。
饰演白素贞的小姑娘,眼角眉梢都是戏,身段轻盈,衣袂蹁跹,赏心悦目,是可造之材啊。
其他,诸如饰演许仙、许娇容、许仕林的几个重头角色的小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模仿到位,并且有自己的心思在里头。
可以想见,他们是细心钻研过新白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新白作为一部经典得以代代传承的影响力之巨大。
有人说,让一群小孩子演大人的戏会不会带坏他们影响他们。
我说,绝对不会,难道你小时候就没有披着个被单偷偷扮一回青蛇白蛇吗?
或者说,难道你不是从小就受到新白的影响吗?
观看者都能欣然接受,饰演者反而不能从中受益了吗?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至少比烂大街动辄翻拍经典的那些噱头剧要好得多,比某些当红小生花旦的演技要更能打动人心。
再论剧情和剪辑。
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部试水翻拍剧不能够面面俱到,情有可原,这也使得整个剧情节奏变化相对较快,连接不很顺畅,画面剪辑起来常有突兀之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处,几乎是唱段的堆叠。
我不知道,对于那些没看过新白只看过许多脑残电视剧的00后会不会觉得很奇怪或者难以接受。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看新百不就是这样的吗,好像也不会觉得说着说着就唱起来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自然而然就接受了,甚至非常享受那些悠扬的BGM。
要说这么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翻拍剧让我能够看下去的最大动力在于哪里,我想还是其中关于经典新白的种种回忆了吧,无数的黄梅戏唱段和经典的BGM一个接一个,有时甚至可以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片中某些粗陋浅白的台词,某些虽致敬但水准还不及原版的特效。
PS.听说导演从选角到培训小演员再到拍摄完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部剧相比那些两三个月拍完几十集的电视剧要用心得多。
前一阵子不是还传出新白又要被翻拍了么?
还是希望导演和主创们能够用点心思,要么真诚致敬经典,要么就和央视大大一样,整个重来,旧瓶装新酒。
这部剧不长,所以抽空看了下:没想到翻拍的这么好:其一:全程让10岁左右的孩子来演,比较新奇,个人感觉这可能是一个电视剧新时代……其二:翻拍时的唱戏很多,这让不只是小孩子可以看,还有还多大人,老年人,尤其是喜欢听戏的人喜欢看……
其三:剧情简短,但不拖沓,适合快节奏的现在,更难得的是,竟然让我一个20多岁的大男人哭的稀里哗啦的!
随手翻了翻几位小主角的经历,几岁识字,几岁钢琴,几岁跳舞的……之前去电影院看青春片,感觉自己的青春被狗吃了,现在又感觉自己的小时候被谁吃了?
前几天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个片头版,听着熟悉的音乐,看到小演员们的表演,真是瞬间觉得又好笑又惊艳,赶紧专门下了个优酷缓存了完整版看起。
扮演白素贞的小姑娘美得不可方物,那一颦一笑,让人看着就不由自主的喜欢;扮演许仙的小演员,在金山寺看着儿子跪在门前,回身关门时那一场戏,演的让人心痛不已;扮演许士林的小朋友,哭戏简直了得,被母亲搭救,与母亲分别时,撕心裂肺,中状元后,雷峰塔搭救母亲,一步一跪三叩首,母亲出来后,仿佛自己被遗忘了,看着母亲父亲相拥而泣,一遍遍的喊娘。
扮演许仙姐姐的小姑娘,演戏老成,活脱脱演出了小小年纪没有的阅历;扮演艄公的小演员,贴着灰白的胡子,唱的那叫一个得劲儿;扮演蜈蚣精的小男孩,真是把个坏人演的淋漓尽致;就连法海,演技也可圈可点。
再者,里面的所有唱段都是小朋友们亲身录制,配在剧里,那感觉太不一样了。
真是被这群小朋友们给震撼到了,看得人泪眼朦胧的,太不可思议了。
想起小时候,一群小朋友一起学白娘子的动作,唱段,偷偷披了床单,手舞足蹈的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喜欢白娘子的发型,巴不得拿根筷子插头上。
这样的致敬经典,真是感觉不同。
小戏骨们棒棒的。
毁经典
制作团队一定是资深白迷,整个情节完整而又精炼, 每一段bgm都恰到好处,细节拿捏十分到位,许多都是神还原。这群小盆友们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是戏,唱段很感人。我被虐惨了,抹了好多次眼泪。虽然觉得一大老爷们如此很羞耻,但实在没法控制。
我会因为他们是小孩而降低标准吗
还可以,女主角颜值不错,男主角演技也行。总之,看看好玩而已,吹太厉害也没必要。
看哭
我一直不喜欢白娘子传奇,因为许仙是渣男,我不喜欢。
好玩,但并不好看。更谈不上演技。三星鼓励。
其实这应该是个模仿秀吧。剧情仗着家户喻晓不好好交代,小朋友们的演技虽不面瘫却浮夸,制作也就一星了;小朋友的用心加一星,不能再多了。
新白娘子传奇低幼版而已,模仿所有细节,谈不上精彩
小P孩懂什么呀,你们这样拍,以后所有的电视剧电影都找小孩拍算了,适合而止吧。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拍过不少版本了,而这个版本算是基本照搬《新白娘子传奇》吧,不过抛开这点来说,这些孩子把这个故事还原得很好,把剧中人物也按照原剧人物还原了,只是说实话,也并没有网络上夸的那般好,与其说是演技好,不如说是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好。
小朋友真是太能演了。
没看过子役演电视或电影,豆瓣现在越来越傻逼了,中国人的双重标准真可怕,就因为是小屁孩,当然我知道带节奏坐船打仗的很多
非常好的电视剧,小朋友们好棒👍👍看得我泪流满面的,特别是许仕林那段
不是说不让用童工了吗?!
这样一部片,太夸张了
模仿≠演技
小演员演的认真细致,但是有意避让情爱戏的剧情改编也是10岁儿童的水平。
挺好玩的的游戏之作。小朋友们的哭戏真是秒掉不少线上生花,演白素贞和许士林的小姑娘太水灵了
小朋友们演得不错,个个点赞。但让十岁不到的孩子去演成年人的感情戏,真的好吗。中国传统文化糟粕比比皆是,让孩子过早接触,还是慎而又慎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