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流行的混沌世界观靠拢的时候,前影帝挑选的剧本越来越坏。
老无所依和无耻混蛋令人羡慕的成功不是仅仅依靠它们所描绘出的混沌世界而是他们精巧的结构所展现出的说服力。
坏中尉因痛服药这个理由太正当,太普通,太缺乏新意,反映出编剧的水准和诚意都很欠缺。
正邪不分就能红么?
影片前半段,让人明白什么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让人知道走投无路不是一步达成的,而是一点点让人感受到绝望。
影片后半段的绝处逢生,我只能用奇幻来形容。
不否认有这样子机缘巧合使这个本性不坏的暴烈警官,继续将希望绝望交织下去,也不否认并不是所有的坏人都可以靠天理昭彰来获得结局,更多是凭借胆识、运气过着名利双收的日子,但是这个结尾,这样的故事,还比较像传说。
人性,究竟是怎样的?
这是个几乎跟爱一样永恒的主题。
当人有充足理由脱去道德枷锁,当我们在他面前摆满诱惑,当人的生存空间只剩下毒品这小小的一杯水,当这个小小的世界被人握在掌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否就是赤裸裸的人性呢?
凯奇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
他吸毒的理由充分的无可救药:背痛,背痛又是由于光荣的救人行动。
就像一只鱼,毒品构成了他的水,为了这昂贵的水,凯奇偷窃证物,赌球,与毒贩子交易...又因为女友而得罪了黑帮,凯奇在这杯浑浊的水中上下挣扎,处在随时可能被打翻在地,万劫不复的境地。
疯狂和压力将他所有的社会面具打碎,生存本能和赤裸的欲望支配了他全部行为。
他可以抢劫雅皮,可以当着雅皮的面干他女友,可以拔掉老太太的氧气管换取线索,可以伪造犯罪现场证据。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扭曲和黑暗就爬了出来,试图将周围的每一个人拖入深渊。
悲哀的是,在这样浓黑的疯狂面前,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比凯奇处理的更好。
最终,我们看到导演还是有爱的。
疯狂散尽,留在箱底的,依然是希望。
当鱼回到海,当人不用为了生存而挣扎,我们得到的是久违的,狂乱后甜蜜的宁静。
Terence McDonagh: Shoot him again. Deshaun 'Midget' Hackett: What for Terence McDonagh: His soul is still dancing. 麦克多纳:"再射他一枪。
" "侏儒"哈克特:"为啥?
" 麦克多纳:"没死透,所以要补一枪。
"完全没有了dancing的意境
这是赫尔佐格的电影,那个曾被特吕弗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影响到伯格曼,让杨德昌弃理从影的那个,可如今他却在好莱坞。
这是一个被苏珊桑塔格称为影迷已死的年代,电影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遥远的童话,再延续过去的风格显然只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
《坏中尉》那个美满的结尾让我想起了赫尔佐格的德国同乡,那位为赫尔佐格所敬仰的茂瑙的《最后一笑》的结局。
也许这是赫尔佐格献给美国人的梦吧。
早些时候的威尼斯电影节成全了两位老头的交恶,阿贝尔•费拉拉狠毒的表示翻拍他电影的人应该下地狱,沃尔纳•赫尔佐格的回应是与前者划清界限,并澄清自己“从来没看过那部电影”。
不过从成片的的故事来看,赫尔佐格说自己“没看过”显然属于无端扯谎,基本的人物架构、故事脉络几乎如出一辙,狂人改掉的似乎只是故事的结局。
没错,在费拉拉1992版的《坏中尉》里,黑心警官哈维•卡特尔毙命在路边的警车里;而在赫尔佐格的新版中,尼古拉斯•凯奇笑到了最后。
你也可以认为赫尔佐格把电影修缮一新,汽车宽敞了,楼房高大了,警员也气派了,电影的黑色气质却明显衰退了下去。
费拉拉的《坏中尉》是一种粗粝的美学风格,它带有毛边,却能产生震撼的效果,比如哈维•凯特尔在下楼梯的一场戏,与马丁•斯科塞斯在《好家伙》中的段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沃尔纳•赫尔佐格的新版虽然“亮堂”,却没有那种时刻紧绷的质感,即使电影里把“轮奸修女”改成了“灭门惨案”,人物的破案仍属于走走停停,完全处在一个相对疲软的状态。
有几个段子在新版保留下来,一个是尼古拉斯•凯奇在街边逼奸吸毒少女,(原版里是哈维•凯特尔逼她呻吟打手枪),另一个是他赌球欠债引火上身。
在前一场戏中,哈维•凯特尔的表现与尼古拉斯•凯奇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慢慢走到窗口,面带冷漠的进行威胁逼迫;尼古拉斯•凯奇的行为则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有一些“咆哮”的征兆,也破坏了整场戏应有的冷色调和震撼力。
凯奇因为赌球而遭黑帮胁迫,他的表现是完全的萎靡,哈维•凯特尔的表演则是带一种不妥协的蛮横……事实上费拉拉所有的笔触都比赫尔佐格来的凝重,譬如凯特尔听闻输球的一刻,掏出手枪击碎了车内的收音机。
在新版的《坏中尉》里,我们既找不到那种颓败的末日气息,也找不到那种恍惚的人物状态,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同样间接性的害了这部电影。
与哈维•凯特尔不动声色的爆发相比,凯奇张扬的表现已经背离了电影自身的气质(《我心狂野》也有这样的弊病),换句话说,尼古拉斯•凯奇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角色。
伊娃•门德斯是一个“拉长”式的人物,赫尔佐格扩充了她的戏份,却不见得这个人物本身对叙事的发展有何贡献之处。
至于与毒贩的争斗,新版中是“谈条件”,旧版里属于横夺,哈维•凯特尔把赃款装进腰包的动作,要比凯奇在毒贩面前划开包裹有力的多。
或者在费拉拉看来,这些都还构不成“下地狱”的条件,真正窝火的是赫尔佐格改变了结局,麦克纳多和毒贩达成共识之后又反戈一击,剧情的转换非常生硬,(难道是为了“和谐”)也完全不合常理。
在某种程度上这更像是一种赫尔佐格意淫式的胜利,把人物从边缘处拉回正轨,没有铺垫、没有动机,这样的收尾非常难堪。
要说《坏中尉:新奥尔良港》与《坏中尉》的差别有多大,我想这个差距至少超过了《曼谷杀手》和《无声火》之间的尺码。
同样是翻拍戏,《曼谷杀手》的失利是源于从泰国文化到全球思维的扩展而引发的智商下降,而《坏中尉》之间的落差除了这点差池,尚有导演的上手不佳(《曼谷》和《无声火》的导演都是彭家兄弟)、演员的戏不对路,以及“修正”的支离破碎。
一部如此平庸的电影亮相水城影展,不但是沃尔纳•赫尔佐格个人的悲哀,也同样可以算是整个威尼斯电影节的遗憾。
除了片名和男主角色设计有点类似之外,其实这和老板《坏中尉》没多大联系,多年之后,又见到尼古拉斯·凯奇精湛的演技,真难得!
毕竟他已经有好多年都在啃老本了,一直在走下坡路,好在本片上映之后,在北美影评界几乎是好评如潮,而且大多是对着导演和男主去的。
本片风格奇特,黑色电影味道十足,情节紧凑,摄影和音乐都那么奇怪而又绝对符合电影的整体风格,就如那几只不时冒出的小蜥蜴一样,演员大都表现出色,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更是精彩,将一个邪气,迷茫,甚至有时疯癫的坏中尉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伊娃·门德斯在本片中真性感!
那么些性感的真空装啊,这一次她完全解释清楚了什么叫做性感尤物。
坏中尉最后变成了坏上尉,不过,这样的坏真的不算是坏,毕竟该做的事还是做了,只是对某些人某些事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自古就有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这话是有道理的,对某些人用普通手段是没有用的。。。
老版《坏中尉》的主演[哈威·凯特尔],也曾经和本片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合作过,他们一起出演的电影是2004年的《国家宝藏》。。。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充满了很多有意思和暗喻的镜头,当我看到他的女友怀孕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那就是美国。
对,电影过程如此的怪异最后的那个孩子就是“美国”。
知道新奥尔良历史的人,应该会知道,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而且西班牙和德国在期间都插足进来,当时的女性几乎都是妓女,而片子凯奇饰演的警察从最开始的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犯人背负上了背痛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糟糕的人生,这个背痛意味着什么,我想首先这意思着身不由己,是的,当时被殖民地的人就是忍着疼痛开始了起义,而后中间那些坏的行为,恰恰就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阴谋,最后他把那群黑人毒贩给利用了,这正是殖民地的黑奴可悲的历史,而在最后另一个警察要杀那个黑人老大时,凯奇为何反对呢?
这就像这个黑人老大参与了这个案子,并帮助他杀掉了要债的人,好比他对那黑人老大宣读了自由宣言,你自由了,其实并没有,那是另一种的限制,因为那个黑人老大还是被投入监狱。
他爱着一个妓女,这个妓女却不是个坏人,而且还去了感化院,来思索自己以前所作所为,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最开始出现的水里的那个犯人应该是个西班牙人,西班牙在殖民史上曾是个比较尴尬的主子,而后被法国夺走,最后法国又卖给了美国农民,中间冲突不断,就像电影中主人公面临的糟糕的境地,但最后却一一化解,并且在影片的最后他和那个最初给了他“背痛”的男人坐在水族馆等待被救赎,一声冷笑。
荒唐的历史再次上演。
影片最初是风暴过后的新奥尔良,意味着新的开始,最后的结局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脑子乱 不多加赘述了 大家感兴趣可以查下新奥尔良的历史然后再看看这部电影,真是有太多想说的了。
像赫尔佐格这样有个性的电影作者,即便当他翻拍一部经典好莱坞类型片,即便他的翻拍片里有尼古拉斯·凯奇这样的个性化演员的加入,《坏中尉》仍不失为一部带着他浓厚个人风格的赫尔佐格电影。
其实,将个人风格嫁接到类型片之上的尝试在2006年的《重见天日》中就已有了成功的例子。
在《重见天日》中,赫尔佐格超越了越战电影中的“丛林”概念,丛林不再仅仅是显示战争残酷性,同时反射意识形态荒诞的布景道具,而是延续了《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那片使克劳斯·金斯基心智疯狂的异质自然,成为围困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天然囚牢,遥遥地呼应着康拉德的《黑暗之心》。
同样,《坏中尉》基本忽视了传统侦探、警匪片引为中心的情节套路,而是将全部重心放到了凯奇主演的“坏中尉”这一主角身上,如果你看过从《阿基尔》到《陆上行舟》这一系列赫尔佐格和克劳斯·金斯基合作的片子,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坏中尉”与里面那些癫狂的主人公是多么相似:他们可以为了达成某个单纯的信念牺牲一切,他们忽视一切外在的规则,同时创造自己的规则。
这多少也说明了赫尔佐格为什么会对已成为黑色电影经典的阿贝尔·费拉拉1992年同名电影感兴趣,并执意要翻拍它的原因。
但是,赫尔佐格这部电影里的“坏中尉”也有信念,也有他自己的规则吗?
当然。
故事开始于卡特琳娜飓风过后的新奥尔良市,在电影的序幕部分,凯奇为救一名被洪水围困在牢房里的吸毒犯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为此他被晋升为中尉,代价是脊柱严重受损,下半辈子要以药物才能抵御疼痛。
这位“坏中尉”一开始看起来并不坏。
但很快,观众就在赫尔佐格一贯的平铺直叙中目睹了这位中尉的斑斑劣迹。
他吸毒、私吞收缴的毒品,他的女友是一个吸毒的妓女,他像一般人为女友买礼物那样把利用职权侵吞的毒品送给她。
他似乎完全没有警察的职业道德。
最骇人的是,他抓到一对刚从娱乐场所出来的年轻男女,收缴了他们身上的海洛因,作为不逮捕他们的交换条件,他当着男孩的面当街与那个女孩做爱。
故事的主线是塞内加尔非法移民一家五口被满门灭绝,“坏中尉”负责调查此案。
他的调查手段也骇人听闻,包括用枪威逼一对不愿合作的老太太,把其中一位心力衰竭的老太太的氧气管拔掉,投到杀人凶手黑帮头子“大费特”那边,提供给对方警察的行动情报以换取毒品分成,最后又伪造证据将“大费特”抓捕归案。
很显然,“坏中尉”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人们心目中为警察设定的职业伦理底线,这正是他“坏”的地方。
同时观众又不得不佩服他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警察,“没有他抓不到的犯人”。
当他由于过分张狂而被同事孤立,赌球把全部的收入输个精光,同时为女友得罪了黑社会头子,欠下一笔两日内必须还清的5万美元债务,当他因滥用职权被临时吊销警察资格,枪支都被没收时,“坏中尉”似乎真的处于绝境。
他却总能绝处逢生,巧妙地在不同的势力之间周旋,最后既完成了职责,自己又化险为夷。
如果观众的道德观不至于过分保守,或者他能够从黑色电影氛围去理解人物的话,他将多少会对这位“坏中尉”产生一些认同,觉得他并不那么“坏”。
确实,这部电影里的中尉虽然游离于道德、伦理、社会的边缘,他却实在算不上真正的恶人,当然他也不是警匪片这一传统类型中的英雄。
如果说他滥用职权,他到底恪守了一项警察的天职:抓捕罪犯。
他完全忽视的是手段,他是一个天生和“程序正义”对着干的人。
回想起前几年关于卡特琳娜飓风过后的奥尔良市的报道,犯罪、黑市、抢劫、谋杀,媒体纷纷把那个城市形容为地狱。
在一个地狱一般的城市,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如果有,他为什么要让一个舍己救人的人脊柱受损呢,人除了遵守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规则,又有什么外在的规则可以遵守呢?
在一个人人自保,“一切人对一切人战争”的世界,“坏中尉”就是它的天然产物。
除了恪守抓犯人这一警察的天职,“坏中尉”博得人们认同的另一个信念是:他对早已支离破碎的家庭怀着默默的温情。
他自己焦头烂额之际,仍帮父亲照顾那条狗,他在收拾衣物之际,会突然停下注视以前与父亲的合照,他会带女友回到童年度过快乐时光的小屋,幸福地回忆那个关于海盗和宝藏的幻想。
在回忆的片刻,他度过了成年之后唯一的快乐时光。
当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转身把价值和寄托重新置于家庭之上,这是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但这却有悖于赫尔佐格以往的逻辑,这一点,或许是他与好莱坞合作之后对市场的一点妥协吧!
“在赫尔佐格那里永远有着真实与幻想的自由贸易”罗杰·艾伯特曾这样评价赫尔佐格。
在《坏中尉》中,最引人注目的幻想应该就是那些在特写镜头中出现的鳄鱼和蜥蜴了,当然还有吸食毒品过后的“坏中尉”眼里出现的那场死人街舞秀。
撇开后者不谈,鳄鱼和蜥蜴在普通观众眼中看来几乎是莫名其妙的。
同样莫名其妙的还有电影最后“坏中尉”问的那个问题:“鱼也会做梦吗?
”我记得赫尔佐格早先拍过一部电影叫《绿蚂蚁开始做梦的地方》,讲一群原始人与现代公司的冲突,因为那家公司挖石油的地方,是他们土著信仰里绿蚂蚁做梦的地方,是一块神圣之地。
如果要找到鱼儿会不会做梦这个问题的答案,必定要像原始人那样来思维,甚至要以蜥蜴、鳄鱼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
这是一种赫尔佐格式的“返祖”现象,在那个模仿蜥蜴视角的镜头中,“坏中尉”和其他人的行为显得怪异而可笑。
“镜”下之意仿佛是:别折腾啦!
做一条蜥蜴多好!
————————————————个人公众号:加书亚在路上正在更新印度旅行日记,欢迎关注!
多年以来cage一直是天人级的,并非是说没演过烂片,而是当一部戏需要你出色的时候你从来不令人失望。
你看你的发际线越来越后,镜头常常掩盖不掉那些皱纹,或者甚至亦不能像 空中监狱 那样展现剽悍的身型——但科波拉家族的名号是完全不被你辱没啊。
一个行走边缘的警察,刀子嘴豆腐心的警察,彷徨矛盾精明,努力上进却时而为现实的讽刺逼向堕落的一方的警察——堕落是容易又轻松的——我可想不到好莱坞还有谁能演得过你!
木讷的罗塞尔克劳?
神经质的德普?
型索的皮特还是还是成天在思考的马特达蒙?
那小子连自己是谁还没弄清楚。
tomhanks或许能演绎一二,但想想也给人太憋屈的感觉,他不笑的时候都是一副被人逼着吃了苍蝇的苦瓜脸。
不知道人是不都有矛盾到自我无力的时候。
挖苦着溺水的囚犯却终于下水救人;消灭犯罪又从证物房偷可卡因;支持妻子戒酒而与女友吸毒;想改变生活最终要挟球员打假球。
他吸毒但消灭毒贩。
滥用职权但care小孩子安危。
赌至债台高筑却怀念着童年寻宝的欢乐。
抓捕毒贩但不愿栽赃射杀之。
我本将心向明月,不过现实给了他蹒跚的步履歪斜的脊柱丰厚的赌债酗酒的妻子难相处的老爹,可卡因里倒是给了他伶俐的情人破案的灵感和一夕安眠。
——谁能解救一个英勇救人的干探?
谁知道一个硬汉衣下的困扰?
何以解忧,唯有吸high。
high了之后才能怒斥盲目老妪,才能自如掌控大毒贩。
现实无所依,他连睡觉的窝都没有,不是睡在酒店,就是警局小黑屋。
醒时是一脸倦容的残疾警探,醉时。。。
他是一个困扰的警探,他有一个大大的梦想。
你是如何把自己灌醉的?
看这个的时候一直想起以前演的 the weatherman,异曲同工。
P.S,口琴的桥段乃是经典。
再P.S,华人里有一个也适合演这个,杜汶泽大人。
写得不好,但看了一部好片子的心情很好!
好吧。我承认我对这个片子无感。
落魄劲儿差了点儿
缅怀下那个会演戏的凯奇,蜥蜴和鳄鱼真是太有意思了。
以前是个好中尉,后来倒霉了,变坏了,有一天忽然转运,又变回好中尉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讲的是嘛?
我神经质我怕谁 我还背痛呢
劇本太爛了,就算有尼古拉斯加盟也表達不出意義~
当年看了一半就放那儿了.后来一直没看就删了.
导演你在耍我吧!
三颗星是给NicolasCage的,片子不值一提。那个阴郁的NicolasCage又回来了!
对我胃口
看在凯奇的面子上就多了一个星星~
看得很吃力
does fish have a dream? 这是一个人类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果从蜥蜴的视角来看人,人一样荒诞可笑。
看尼古拉斯凯奇去的,看介绍还行,又说尼古拉斯演技又回来了,但是看了实在一般般,有如温吞水,没几天前看的,现在已经不记得剧情了。
a movie drive u crazy,not for its thrill,but lizards
我爱凯奇~可这片我真不喜欢!!!
其实吧。。我觉得天朝60%的都是坏中尉。。。
凯奇叔叔,我想上你。
负负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