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对于处置航空器特情方面,拍得很专业。
但是,此片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道出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冲突。
尽管机长通过所谓“本能”的飞行驾驶技巧,处置了飞行手册里无法参考的航空器特情,结果虽然不是全员生还,但也堪称不易。
在事实正义的角度看来,无论机长个人其他方面有多恶劣,通过这样的结果都将其定义为“英雄”绝不为过。
但是,程序正义往往是保证事实正义不坏的办法。
对于航空行业的运行监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NTSB和FAA皆是将此付诸实施的机构。
这些机构运作的依据,自然依靠美国法律框架下的行业规章(regulation)。
酗酒、吸毒和服用影响神经类药物,是被认定为影响飞行员正常操作的行为。
所以,NTSB进行事故调查,这是必不可少的标准检查单程序。
尽管机长救人的事实,显示了人性光辉,但是违反航空法规在先,这样确实应受罚。
最后机长被判了五年刑,应是归咎于酗酒和吸毒违规,导致的对于空难负有部分的刑事责任。
为何没有终身监禁。
因此,最后的判罚结果,应当是综合考虑了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
法律的精神,应当是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合二为一,并不是对立统一。
此片的事故原型为国家地理纪录片《空中浩劫——阿拉斯加航空261号班机空难》,有兴趣可以参阅如下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6%96%AF%E5%8A%A0%E8%88%AA%E7%A9%BA261%E8%99%9F%E7%8F%AD%E6%A9%9F%E7%A9%BA%E9%9B%A3
这部片子从失事开始,就知道结局会如何了,但丹泽尔华盛顿把一个酒鬼的精神世界演绎的活灵活现,这也是我看这部片子的动力。
换句话讲,我们有多少人在沉沦?
有多少人陷入一些情况,或者迷失自我而无法自拔?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是否要面对?
如何面对?
是不是能战胜自己?
这是贯穿这个片子让人们思考的问题。
有个很经典的情节,就是华盛顿在酒店隔壁发现了一个房间,里面放了很多美酒,他拿出一小瓶,打开了,但还是缓缓的盖上了瓶盖,坚定的放下了酒瓶。
这个时候大家都为他喝彩。
可镜头却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小酒瓶。
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预感,要坏!
果然,小酒瓶被一只手强了过去…下一个镜头,就是满屋子的酒瓶,脏乱的房间,和地上不省人事的主角。
挺好的,不错!
本片应该是一部标准的美国主旋律式影片。
不得不说华盛顿的演技非常好,不得不说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极强,不得不说情节的铺垫与反转极为抓人心肺,但我不得不说——片中男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极不负责的渣男!
影片最后的男主多么感人啊:为了内心的平静、为了不再辜负公众的期望、为了他人的清白,他不愿也不能再撒最后一个谎,说出了事实真相,从而放弃了原本唾手可得的荣誉、优沃的生活、高大上的职业,并承担了一切应该承担的责罚。
太TM高尚了!
绝对是一个诚实的、有担当的、瑕不掩玉的、标准的美国式英雄。
但是——以航班机长为职业的男主酗酒、吸毒——不管是在休假期还是在工作日,甚至是在飞机驾驶仓内。
他可曾想过要为几百名乘客的身家性命负责?
在听证会的头天晚上,当看到冰箱中散发着天使般光泽的精致酒瓶时,他可曾想过要为第二天极为重要的听证会负责?
在听证会最后关头承认自己是个酒鬼时,他可曾想过为了自己仅有的一次诚实,一家航空公司将要倒闭、拥有几百名飞行员的工会将会垮台、几千名公司员工将要失业、而事故的真正元凶——飞机制造厂商却得以逃脱惩罚。
而男主说:我接受这一切,起码我戒了酒!
这就是美国的价值观?
真心觉得还不错,看人性的复杂和内心斗争,假如给你一个不酗酒不嗑药但是关键时刻做不到这种机变的飞行员和能救人的瘾君子,关键时刻你选哪个呢?
无疑务实的人都会选后者。
而WHIP最后做出的选择就像他给狱友们讲述他给每位遇难者家属写了道歉信,有些会原谅他,有些不会。
每种选择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任何人也没有理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指责他人,只不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假如WHIP最后选择了说谎,他是可以躲过一时的牢狱之灾,但却必定会在之后的人生中为其付出代价,而且可能还不小,他选择了在此处给它一个关闭阀,是智慧的。
同样,那些不愿意选择原谅他的人,在自己今后的人生中也会少看到欢乐和正面的东西,但是做为除了自我本身之外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指责另一个人的选择,只有自己才能责怪自己,而且也只有来自自己的责怪才有实际用处,假如还有,那就只能是神灵,貌似有点领会到宗教的含义了哈,即人人都是佛。
“上帝救救我”,wip在听证席上,面临两难选择,是自保,还是栽赃为救助儿童牺牲的空姐情人。
他低声祈祷,第一次真诚地恳求上帝拯救。
一个瘾君子、重度酗酒者,飞行任务在身,却通宵与空姐情人酗酒吸毒;把钱藏冰箱里,不肯给儿子交学费;听证会事关生死,依然通宵酗酒。
怎么救?
在这个故事里,上帝化身三个女人,拯救了他。
男人世界里有三种女人,母亲、妻子、情人。
母亲,严厉、苛责,理想与光明的化身;妻子,可以原谅,但不纵容,代表现实世界;情人,满足、陪伴,等待被拯救,象征迷幻与情欲。
《潜伏》里,左蓝是理想的“母亲”,翠萍是现实中的“妻子”,晚秋是等待被拯救的“情人”。
在wip的世界里,前妻是“母亲”,毒瘾女尼科尔是“妻子”,空姐玛格丽特是“情人”。
导演开篇用大尺度赤裸画面,强化了她情欲的标签,尼科尔毒瘾上头也不肯出卖色相,突出了她克制理性的一面。
前妻与wip离婚,是不见容于他的放纵。
wip在神奇地逆转飞机事故后,接到了情人遇难的消息,一度试图戒掉酒精。
然而,毒品和酒精并没有远离。
在跟随尼科尔参加戒酒戒毒互助会上,一个酗酒者讲述为了酒精而撒谎的故事,wip分明看到了自己。
与其说是事故调查刺激他继续酗酒,还不如说,是找借口去放纵,去逃避。
毒瘾女尼科尔离开wip,不仅是失望,更多的是要拯救自己。
和一个酗酒者生活,她迟早不是酗酒就是吸毒。
到前妻家看儿子,受到前妻如母亲一般激烈的批评,儿子也拒绝与之拥抱。
前妻怒斥,女友离去,好友告诫,律师用无期徒刑警告,都不能抵挡他在听证会前夜酗酒。
深夜2点辗转反侧,被房门轻微碰撞惊醒,都表明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契机,直到夜空中航班飞过,他为自己找到了借口,再次打开酒柜宿醉一场。
带着毒品的亢奋刺激,顶着酒精的麻醉,wip走进听证会,就像航班失事那个早晨一样。
凭借律师的高超辩护技巧,他躲过了血剑报告,超神的飞行技巧又为他赢得了英雄的赞誉。
最后一关,两瓶伏特加,到底是谁喝的。
wip可以“栽赃”空姐情人,但无疑会第二次杀死她,“杀死”一名为了拯救儿童而牺牲的空姐。
wip最终没能逃过良心的谴责,在“上帝”的指引下,道破真相,拯救了空姐情人的名誉,也拯救了自己。
前妻用亲情感化,尼科尔揭开了他的面具,空姐情人激活了他的良知。
上帝,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不加赘述,何况本身这部电影就已经略显累赘。。
给它力荐,就是因为这是一部打进我内心的片子,这影评可能说是电影带给自己冲击后对于自己心理的交代可能更合适。
基于以下影评与电影的情节没什么相关,不喜绕行,3x~Whip是一个酒鬼+瘾君子,这种设定有点凶残,我只是有烟瘾罢了,但是他每一点关于戒瘾的情景,都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情境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都有过戒掉它们的冲动和行动。
Whip在航班出事后回忆,如果自己不是醉酒可能会将航班迫降处理更得当的想法使他痛苦,因而他开始第一次戒。
倒掉家里所有的酒和大麻(量真的相当惊人),做一个非瘾君子,但是因为突然自己的过失杀人的指控而崩溃,再次掉进去。
在他倒酒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因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不喜欢我抽烟,于是我去戒了,第一次的我只持续了一天整。
这个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种戒烟的痛苦我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么的难受,那个时候自己身边还有烟,简简单单的抽起来,就这样就结束了。。
因为这个,被一个很好的哥们鄙视了,一个男人的承诺就这么点价值,啧啧。。
这个时候,跟女孩还是很亲密,每次她问我的时候,我都会说自己已经戒了。
但是因为她对于烟很敏感,我尽量避免跟她所有的接触,结果在半个月之后,她认为我对她不真诚。
那是毕业季,劳燕分飞何其多,大家都担忧着未来,我们都不例外,晚上吵架吵到两点,结果是她没有再去管我的抽烟,我也没有再去解释,只是偶尔谈到的时候我会说我不愁了,但是可能她也明白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因为烟这个东西,两个人距离渐行渐远,所幸毕业了,她去了美国,我还在国内,她即便到了美国还在关注我抽烟的事情,我就假装不知道,间隙越来越大。
Whip过程中遇到了Nicola,没头没尾的两个寂寞的人纠缠在一起,一开始就觉得没有什么尽头,只是没有想到是Whip是那个不可救药的(我对于Danzel Wahington还是挺信赖的)。
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Whip超级混蛋的表演,包括那个听证会之前的酗酒夜等等。。
我知道酒会降低人的理智,只是没太有见过真正酒鬼是怎样表现的,是不是可以说Washington大哥的演技很赞呢。
再回到自己,之后跟那个女孩因为烟的事情,其实纠缠了很久,她一直通过旁敲侧击希望我去把它戒了,我呢,一直在说自己可以控制啊,没有问题啊,这就戒啊之类的话。
我很爱她,也愿意为了她去改变,但是真的是改变不了,我可以控制一段时间,像一个星期是可行的,但是一旦自己有一丁点的机会,还是会去再度陷进去,爱这个词,说出来的没有效果,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用行为表现出来,两人的误会越来越深,结果都是因为烟。
这期间,我又戒了很多次的烟,每一次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荒废掉,没有持续超过两个星期的成功戒烟,每一次抽烟都是痛苦加快乐,小时候作文常用的痛并快乐着,在这样的场合里市场回响,真实充满了对于自己的讽刺。
抽烟之前,我没有想过自己会对于一个东西上瘾到自己无法自拔。
但是这之后我知道了,自制力不是足够强的人,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机会接触诱惑,否则自己就进去了。
但是这些马后炮的话,有什么用呢?
她已经不会去听你的解释,而看到的都是你满嘴谎言,除了会敷衍和欺骗,没有一点爱的行为,两个人就这样分崩离析。
反省回来,假使我不戒烟,我就直接跟她说,这个烟我真的戒起来好痛苦,我可不可以不戒,我觉得她会理解我的,我也会尽力去控制,大不了不在她的面前做这件事情,然后勤加清理自己的口腔和衣服之类的,会导致到最终的这副模样?
那作祟的不过是心里的魔鬼,骄傲罢了。
从小就被灌输,一个小男子汉,就要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去喊苦和累,渐渐的习惯性的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而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的一面,仿佛给任何人看到自己的崩溃和难过就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情。
“我很好”“妥妥的”“没有问题,我会的”这类话仿佛就是口头禅一样,思考都不需要就能够说给别人听,别人问一下,然后自己敷衍一下,待到了真正爱自己的人的时候,反而无法习惯敞开自己是怎样的方式了,就发展成了误解、争吵和冷战,最后就是分开。
Whip最后的confession中,“可能我这一辈子的谎言的量已经达到了,我再也说不出任何一个谎了”,在我看来有些是谎,但更多的只是可怜的骄傲罢了。
一切自命不凡的人,都会愿意把自己裹在骄傲的外壳中,做出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而把所有人,包括那些真正爱你的都隔在自己之外,待你脆弱的内部被触到的时候,骄傲崩溃了,身边还是围绕着很多人,不过可能再也没有了那些爱你的罢了。
“一切真正伟大的作品,不管多么阴暗,它最后总会有一个积极的主题,让你对于这个世界保持着希望。
”所幸,最后Whip还是因为偶然的机会(in prison-0 -)做到了自己之前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骄傲卸去后,还是有了自己的幸福的机会,至于把握住否,不抱遐想,毕竟故事已经结束。
自己的还没有结束,卸去自己的骄傲和谎言,把好像没有结果的恋情再坚持那么一会吧。
如果还有明天,你想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
刚看完这部电影,简单写几句,那个酒不喝能怎么着?
惠普当时为什么要承认喝酒,最终进监狱,什么都没有,这会开始反省,开始戒酒,难道就不能不承认喝酒以后好好当英雄好好开飞机在好好戒酒?
机长不喝酒是可能更得当的处理灾难险情,但又一点我也不否认,酒壮胆,我经常喝酒开车,但我开车很准,喝酒以后兴奋,身体各项机能反应都比平时快,我喝完酒以后打游戏打王者打的不是一般的棒,我从没耍过酒疯,我喝再多我都自己把自己和车送回家,我喝酒以后也不墨迹,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喝酒,惠普当时敢把飞机倒过来飞?
影片事后有交代他当时有别的选择的处理结果会更好于倒飞?
当然惠普那叫酗酒,而我不是,我喝再多也没有他那个样子,把自己头磕破,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
如果惠普不刷酒疯的话我想替他问一句,我喝酒怎么了?
我喝酒不耽误事我怎么了?
言归正传,惠普当时完全可以把喝酒的问题甩到女友身上啊?
因为我就不明白了,说女友喝酒就给她造成污点了?
乘务员喝酒影响飞行了?
飞机失控坠落是乘务员喝酒喝坏的?
调查结果显示是乘务员搞鬼把飞机弄坏了了?
调查结果出来了,是飞机老化部件没有及时更换,这更一个乘务员喝不喝酒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要是我是惠普,我不会承认自己喝酒,好好当英雄然后在戒酒,没必要说实话,撒个谎没什么对不起女友的,乘务员喝酒跟飞机坠毁完全就是两码事,死难家属在无理取闹也不会怪到一个乘务员身上,乘务员是喝酒了,她能咋着?
去驾驶舱耍酒疯?
驾驶舱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好不?
飞行的时候把窗户打开了?
是乘务员喝醉酒把飞机劫持了?
调查结果都已经出来了,我认为跟人喝不喝酒没有关系。
真他妈搞不懂你们的逻辑。
从现在开始,我才感觉到真正的自由。
这句话从一个囚犯口中说出的时候,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自相矛盾,但从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发现,自由不自由,并不是由监狱里那面墙来决定的。
人的自由应该分为2种,一种是人身自由,如果你违反了你所处社会的一些道德规则,那你的人身自由将会被约束,你也会因为你所犯错误的轻重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另一种是人的内心自由,这种自由无法通过一种规则标准来约束,唯一可以约束的也许只有自己的内心,人内心中最根本的良知。
人身自由的惩罚只是限制了一个人的活动自由,而且有时间限制,当你度过那个时间的惩罚期后,你又可以再次获得人身自由。
但如果一个人违背了自己的良知,最常见的例如说谎。
那这种违背良知所带来的心灵惩罚,可能就是永远的。
而这种负罪感又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用喝酒,吸毒来麻醉自己,让自己从这些物品中获得暂时的内心上的解脱。
我觉得片中的男主角刚开始还只是个有良知的酒鬼,而且由于他的功劳,拯救了飞机上大部分乘客的生命,在危机时刻让空姐对黑匣子向她的儿子说几句话也体现了他的人性。
当事故发生后,各个部门开始对这个事故展开调查后,这些公司的高层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和金钱,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掩盖会使自己损失大把金钱的事情发生。
而真相和说实话这些廉价的东西,也许只能发生在互助会这种公益的组织了。
再回到这个事故的当事人,机长先生。
只要按照公司的话去做,他就能成为英雄,其实无论如何,他拯救了这么多人,不能掩盖他是英雄这个事实。
而且如果他说真话,就会面临牢狱之灾。
从各方面考虑,说谎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痛苦的是,片中的男主是个有良知的酒鬼,他害怕坐牢,所以就要不停的说谎,但良心又过不去,就用喝酒来麻醉自己。
看似在逃避现实的痛苦,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内心的良知,是选择戴着虚伪的面具让全世界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还是选择承认真实的自己,告诉人们他其实是一个酒鬼。
最终影片的结尾还是给了观众一个正面的答案,虽然他进了监狱,但却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而结尾处父子的最后两句话又是如此的耐人寻味。
机长儿子:Who are you?机长:That's a good question.
看到整版的“良知”、“诚信”、“宗教约束”,再就是对比我天朝,我无语了。
你们认为罗伯特泽米基斯用两小时十八分钟来讲一个主旋律吗?
那楼道里的三人对话,是闲笔?
还有最后一夜的疯狂,那隔壁奇怪声响的指引,那32帧每秒的抓住酒瓶的手......我要问,为毛加这一段?!
吸毒酗酒害人害己?
优秀飞行员在模拟中机毁人亡,吸毒酗酒后神一般地完成了;被封闭训练了十天怎样在庭上出卖炮友,吸毒酗酒后良心发现了;最后的最后,吸毒酗酒的故事还为那原本老死不相往来的白眼狼黑儿子弄到一张通向常青藤的门票。
招生办最喜欢的,便是这些“自我救赎”、“自我奋斗”的狗屎自述。
你当他是专程来看老爸的?
呵呵。
想到了丹柯的故事。
有个同伴不相信那心会燃烧,于是伸脚踩向了还没熄灭的心。
这个俗世上大多是这种人。
不知丹柯掏心之前,吸毒酗酒了没?
法律、道德、宗教约束的,永远只是人最基本的层面。
是非功罪,难道可以一概而论?
这世界是荒诞的。
把《Flight》翻译成“迫降航班”真的很有意思。
一方面毫不留情地剧透了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一方面有成功地做起了电影营销,让在电影院徘徊的人们找到了为之买单的理由。
实际上电影更多的讲的是迫降之后的事情,丹泽尔华盛顿饰演了一位永远把“明天再说”挂在嘴边的酒鬼机长,在成功化解迫降危机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英雄凯旋,就陷入了人生中最后的一道抉择。
很有趣的是,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还在骂影片翻译者坑爹的我,在电影结束后不得不佩服他们在片名上的处理——迫降航班——绝妙的隐喻,浓缩了whip的自我毁灭和重生的所有要素。
丹泽尔华盛顿通过松紧有度的表演,很好的诠释了一位空中瘾君子的角色。
在云端时,他是恶魔,即使坠落也没有让他失去骄傲的劣根性,寄望于酒杯的忘却还是躲不过上帝的眼神;在地狱时,他是天使,洗尽铅华的老人在面对儿子问出“who are you?
”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再次涅槃的人生。
作为同样是《阿甘正传》导演的泽米吉斯,这一次没有通过历史全景化的视角去观察人生。
导演通过影片开始糜烂穷奢极恶的画面亲手为主人公点燃了走向毁灭的导火索,然后像旁观者一样退到观影席上去观察众生。
颠覆式的结尾尽管被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你依然无法轻松地拍拍屁股,关上播放器走人。
面对丹泽尔的眼神,我感到深深的眩晕。
每一个被阴影笼罩的角落,都在滋生腐烂的种子。
每一个活在明天的承诺中的人,都需要一场暴风雨来迎接新生。
当世界倾覆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活在当下的勇气——
3.0
这情节跟机械师有啥区别?我不喜欢丹泽尔华盛顿演的老顽固,他还每次都演这种角色。
还以为是在看喜剧片呢。。hangover
自诩已练就了神功,什么冗长拖沓都能挺得住,是在没咖啡,没红茶的条件下。这片子让我破了功,这是要有多没劲啊!
Oh。。。no
酒鬼可笑的自我救赎。
丹泽尔一个人的强大气场和精彩演出撑起了稍显平淡的电影
技术狂人罗伯特·泽米吉斯总算没有摆弄他那些高科技玩意儿,实景拍摄了部新片,开始航班迫降的特效场面让人震撼了一把,之后丹泽尔·华盛顿的个人秀也称得上年度最佳表演之一。严谨的剧本,标准的类型片节奏,强有力的个性表演,影片一副老派沉稳的气质,又可以拿去当类型片的教科书了。★★★★
莫非影帝要归酒鬼了哈哈哈
从影评就可以看出 没有太多的内容的片子
这类题材把人看的抑郁沉重,看到那些成瘾什么的,反反复复,一次一次,不能把自己捞出来。
这就是美国机长嘛?
泽米吉斯每次的价值观都保守得让人没法赞同
人性的完善超越宗教,政治,社会形态。就为了这也要给5星。可惜没拿最佳男主角。
以为是讲迫降的。。。结果变成酒鬼互助会了。丹泽尔华盛顿还是神演技,开头结尾都很好,中间有点儿冗长。故事很主旋律,关于宗教的讨论挺有意思。丹泽尔华盛顿气度真好啊╮(╯▽╰)╭,赞
丹泽尔 华盛顿的个人表现秀
原然飞机可以倒过来飞~
不难看,但是一锅乱炖的赶脚比较强烈。丹泽尔塑造的这个人物其实和训练日里的是一类人。还有,我真的是厌烦了吸毒酗酒这类题材。
没有人是完美,即使是伟大的救人飞行英雄,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是一个瘾君子和醉酒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幸运的是最后,他可以正视一切,在矛盾纠结中坦然选择从英雄沦为囚犯,美国个人主义主旋律,直面人心,拷问人性。前面事故和结尾听证会很精彩,中间有点冗余平庸,华盛顿表演有说服力、深度、层次
歡迎Robert Zemeckis 不再浪費金錢時間拍動畫,老老實實地回來拍一部live-action 電影。電影不是講撞機,是將the first step to solving a problem is to admit you have a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