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荧幕上看到这部电影还是IMAX实在让人兴奋,喜欢这部电影有很多理由:科幻、丧尸、外星人、怪物等等,但其实最爱的是电影中热爱拍电影的查尔斯、做模型会化特效妆的乔、善于爆炸烟花的小伙伴他们在一起去拍这么一部丧尸电影。
据说这是JJ小时候梦想的事情,却也像极了彼得杰克逊的坏品味。
没错,那个辉煌的时代大家都是这么来的,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迈克尔贝等等等等,每次想到这些,自己也想打了鸡血,多想去尝试着去做模型!
拍科幻大片!
可回头一看,镜子里的我已经30了,唉!
青春啊!
青春好像是末日:是身在其中,卻不知何時降臨的;是時刻敏感,卻不知何時結束的;是感覺轟烈,卻隨時可能消亡的。
有很多作品,將青春固定在一個定格裏,描寫那樣一些青年男女的狀態。
這些人物彼此膠著,思考許多。
然後帶著那些問題在片段裏頭破血流,不過是自己弄傷自己。
青春片,大概是專屬的名字,但這樣的內容看多了之後,與現實開始有一種隔閡,將特殊的心理普遍化,將簡單的問題細緻化。
Super 8的出現,沒什麼偉大之處,不過展示了一種很普遍的青春,乍慢還快地寫成回憶。
本片泰然開畫時撞正內地高考的末尾。
不少人都在回憶自己那段時間的見聞與作為。
假若如此,這一段故事可能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成為他們的青春。
對導演/編劇J.J.Abrams而言,他的青春是真正記錄在Super 8裡面了。
這些畫面和高考的全民皆兵撕扯起來,倒真的難解難分。
J.J.用小題大作的末日來作故事主線,真是暗合了一場青春。
一個小鎮就彷彿是全世界,這簡直就是青春期那種自以為是留下的最佳視角。
倘若不能從此角度體察主創用心,便很難發現片中處處隱約的真情流露。
Super 8並未按照E.T.小主角們那樣的年紀去設定,也不流俗於雷同眼下歐美片中那些性早熟且滿腦子荷爾蒙的高中生特寫。
這樣影片的人物關係就不再那麼複雜,不再那麼市儈。
但同時又妙在:對白的處理得當讓本片絕不低齡化,也不是那種你我扭開電視會看到的一個個面目相似的小大人。
深究起來,不同人物的個性是生動的,每個人的缺點亦都相當可愛。
J.J.不打算讓他們活在迪士尼一樣的童話世界,落足華彩的兩三個人物有他們自己的問題:親子關係,志趣追求或是懵懂情愫,以溫潤的力道揉入故事,避免了同類體材的苦大仇深。
在故事主線,J.J.當然費盡心思經營。
他最擅長的緊張與懸疑通通在片中可以找到,甚至比他在劇集中做得更好。
以劇集的篇幅,他的天馬行空常常起頭漂亮,最後卻畫不出那個圓。
Super 8兼顧情節與人物,結構上絕對圓滿。
那種劇集裏衝突乏力的情形此處也通通解決。
不得不提的是片中小演員們的表演,既沒有賣弄可愛來吸引觀眾,也沒有傾倒技術性演技來表明自己想入圍奧斯卡的決心。
不論是一人特寫,兩人對手,還是多人互動,他們的表演有好幾處都讓人屏息凝神,加上導演引入的几縷光線,讓人極欣賞又動容。
特效片的最大毛病,是製作群容易像旅遊公司或者地產廣告一樣,用瀛寰搜奇似的語氣,居高臨下的引領觀眾遊覽。
而觀眾每每此時就縱情於視覺效果之中,彷彿選購3D電視的心情,而那一刻,往往戲劇進程極度緩慢,急死旁人。
J.J.揚長避短,用很多巧妙的鏡頭避開了炫耀式的特技,很多不見廬山真面目的鋪排塑成更完美的懸疑氣氛。
或者將特技場面揉進緊張的移動追逐之中,保持了本身的戲劇節奏。
在那些眼神交換之中,常讓人想起的,是擺明車馬的致敬對象E.T.。
像E.T.那樣睜開束縛,全心全意享受當下的兒童片(青春片)從來不多,不必比較,Super 8也當屬此列。
而導演沒有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教化任何年齡層的觀眾,每一個角色都根據自己的直覺行事,得到各自的結局,彷彿天成。
他祇是在戲中說:人無法阻止不幸發生,不幸也不應妨礙人繼續生活。
那塊學校門口叫人享受暑假的招牌好幾次出現,讓人感觸萬分。
類似電玩畫面裏,重拾記憶的人在說,這下暑假真的結束了。
而誰的青春,也不是沒傷痕?
摆弄8毫米摄像机就是爽,这电影就是亚伯拉姆斯在回忆他的青葱岁月啊。
电影披着个外星人外衣,其实是讲述老百姓家长里短的故事,亲子关系不好处理,抽大麻小哥嗑药嗑high了,没看到最后的飞船,赔了。
当然在豆瓣看影评也很欢乐,看到一群装逼犯的小清新评论,说这片儿怎么怎么烂,简直乐不可支
很难确切地为这部片子定义一个类型,如果你看了前期的病毒广告营销,可能会认为这是部悬疑惊悚片,虽然有悬疑惊悚的因素,但片子在这方面的着力并没有想象中多,更着重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暑假里的经历。
在这个特殊的暑假里,他刚失去母亲不久,要面对自己和父亲的创伤,他要帮助伙伴们完成一部丧尸片,他遇上了自己的初恋,同时还要应付发生在小镇上的种种神秘事件。
关注这部片子的人可能都已经知道片子里有一个怪物,但在剧中,主角们是差不多到片子过了一大半,才意识到怪物的存在,所以怪物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着重于怪物带来的种种神秘事件给小镇以及小男孩生活上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为他们拍摄电影带来了有利因素,促进了他和他喜欢的女孩子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他和不理解自己的父亲间的矛盾。
怪物造成的悬念让影片的情节比一般青春成长题材更有吸引力,而男孩子的生活又为影片增加了血肉,跳出了一般怪物电影追杀逃生的俗套。
但这种优点恰恰又是片子的软肋,因为要兼顾悬疑和情感,所以两方面都不够出色,情感方面的戏削弱了悬疑的紧张,而一些情感也显得比较浅,亡母给男孩子的影响,男孩跟父亲的关系都比较模糊,以致片子的结尾点睛时关于放手、释怀的主题显得缺乏铺垫。
但总的来说,这部片子的优点还是大过缺陷的,让人看得投入,最后的煽情部分虽然刻意了点,但对这种斯皮尔伯格式的桥段我还是很受用的,尤其在加上动人配乐后。
期望很高,看了觉得一般。
科幻的成分压根禁不起推敲,并且完全可以从剧情里剔除,用其他元素替代。
所以,不如不要当它是科幻片,会更容易找到High点。
另外,有说孩子们的表演好的。
确实不次,但也没有惊喜。
Elle Fanning的早熟,并不是此片的新发现。
若非灵透到了极点的精灵气质小孩,无法撑起一部大片。
在此怀念《Taken》。
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名头,终将臭了大街。
我知道,但此刻还是无法接受。
和最近最高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相映成趣的是,这部片子倒是高举情感战胜一切的大旗,连残暴外星人都无法抗拒小男生简简单单的一句“I can understand you”。
最高院就敢推定弱势群体(在男权社会里主要是指女人,偶尔也有反过来的情况)结婚就是为了霸占人家父母掏钱买的房子噻?!
若说这部片子里有木有感动我的地方,有!
少年们对于拍摄电影和表演的热爱,非常动人。
有Charles(Riley Griffiths 饰)这样用气势、资本优势霸占导筒的所谓领导型人才,有Joel(Joel Courtney 饰)这样热衷于做化妆、布景的技术派,有Alice(Elle Fanning )这样天生早熟、无师自通的红花小美女,也有因为盘子靓、发育早而占据男一号的绿叶小帅哥,还有类似《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冯裤子那样的搅屎棍儿。
Alice出演特工妻子的第一遍排练,是那么动人心魄。
第二遍,因为导演小同学坚持把火车驶过的场景加入镜头,而变成声嘶力竭的喊叫。
好玩儿,导演总得有所取舍是吧,神来的表演难于及时捕捉,刻意的安排又要损失其他的东西……拍个好片子真是难,哈哈。
影片最后,千万不要见到字幕就关掉,字幕中播放的那一段完整的小片,大家一定得看看。
绝大多数的拍摄情形,在片中已经看到,少部分没有。
但是你能想到吗,最后讲出来的是那样一个故事。
呵呵
首先要说 片子与期望的有差距 当然这与我个人因素有关 看片之前很不幸的看了两篇没有剧透的好评 导致对片子期望过高 以致片看了一多半还一直在等待“超级8”的闪亮登场做为喜欢剧透的影迷 我必需要提醒诸位 “超级8”就是剧中的那台8mm摄像机!
不要等待什么超级武器 根本没有!
不要等待什么特效大场面 不用期待雄伟的视觉特效 统统没有!
甚至在外星人出现后我一度看不清其真容那这部片好在哪呢 我想应该是题材吧影评家们爱挖掘影片背后深层价值这点毋庸置疑 而这部片好就好在其旨意清晰明朗又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让普通影迷能从貌似含蓄的情节与对话中发现亮点 抓住主旨 智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这样讨人爱的拍摄手法与《源代码》《盗梦空间》有本质区别 但也就是因为主旨“过于”明显 导致本片原应有的神秘感大打折扣 我看片时的悬疑甚至一度为外星生物到底长什么样影片没有强烈的情感冲击 却在末段通过小男孩与外星生物的对话瞬间升华 随着最后男孩松手 让母亲的遗物随着引力飘走 “放手”的主题形象具体的展现了出来片中还有一点使我感触颇深 即孩子们对拍摄自己电影的执着与专业 片中主人公的工作就是专门负责演员化妆 一群孩子夜里偷偷开车去火车站旁取景 用8毫米的摄像机讲述自己的梦想 这足以让我嫉妒整整一晚 我小的时候在干什么 估计最多也就是对着动画片流口水吧...片子后的“彩蛋”是我看过这么多电影以来最“实惠”的 不仅延伸了剧情更重要的是与正片中的一些看似无厘头的情节进行了衔接 使得原先的疑虑消失 剧情得以合理的解释与说明 这种使片子看上去更像一部电影中套着另一个电影的手法实在是太高明了
到My Sharona的旋律伴随字幕升起来的时候,我一直以为现场会有鼓掌的环节——毕竟这部电影带回了太多记忆,曾经有过的感动,曾经雀跃的场景,那些最初让我们爱上电影的瞬间,永远珍藏的初恋。
但是直到最后的彩蛋(提醒观众,不要一出主题曲就拍屁股走人哦,有不可错过的彩蛋哦),现场才算有点反映。
环顾四周很可能是90后的小盆友,才恍悟说,即使按照Friends的算法,我们这些80初也是到了要对着生日蛋糕痛哭流涕的时候了。
这些没有经历过迪斯科时代,没有扛过8mm摄影机,没有在露天电影院为“ET奔月”那一幕集体狂呼的小盆友们,根本看不懂这部电影。
当今的影坛,充满了70后到80初这一代人告别青春的最后演出,从前期火热的《变形金刚》到正在上映的《蓝精灵》,其实都是冲着我们这一代人来的,不管是火爆大制的汽车人大战,还是听上去很像哄小孩子的《蓝精灵之歌》,能从当中看出听出感动的,只有我们——前几天看《蓝精灵》,现场的幼儿们都安静异常(现在的儿童都是看日漫的啦),会跟蓝爸爸一起哼唱的居然都是年轻的父母!
所以首先是要感谢这些做电影的同辈人,如此卯足力量为我们共同的童年留下印记。
没有90后会知道自行车这样道具的特殊含义,没有90后会懂得他们站在山坡上那个镜头的含蓄致敬,没有90后会洞察片中那些ms打灯有问题而一再出现的蓝色光束的怀旧气息,因为这些小盆友们没有在大屏幕上看过The Goonies,没有和同龄人一起为ET穷紧张过——在网上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好么!
应该说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暑期档没有出现过这样一部纯粹的儿童片(我记忆里最后一部是《小鬼当家》,而其主角现在都已经结过婚又离过了,岁月啊那个如梭啊),除了七、八十年代的经典记忆之外,这个“少年侦探团破获惊天大阴谋,拯救家乡”的设定还会让我想到——不是《名侦探柯南》,而是《秘密七人团》(好啦,我知道90后也不可能读过这部少儿读物啦,麻烦请google!
很好看的好么!
后来好像连新的译本都出过!
)。
就像《小王子》里说的,有些时候,一样东西宝贵,是在于你与其共度的那些光阴。
一部满载着回忆的电影,其好看乃是在于似曾相识的亲切。
如果是单纯把这片当成探险片奇幻片而最后感到失望的观众,是进错厅了(所以应该是要提醒85后慎入这样么)。
因为这本质上,就像那些少儿读物一样,既是对童年美好的不舍回顾,也是一段成长的心路。
影片的卖点,不在于最后男主角英雄救美,而在于他放开项链的那个动作,和水塔爆掉的那个镜头(水塔这个东西非常具有时代性哦,看过ET的人懂的哦)——向着单纯天真的时代告别,也是向着super 8的时代告别。
而作为一个成长故事,本片在开头很成功地只靠几个镜头几句对话就在交待时代和人物背景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敏感脆弱的气氛。
就像Harry Porter一样,它把成长的门槛设定在“死亡”与“爱情”这两件事上,通过Joe母亲的意外死亡,他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他跟Alice之间“罗密欧与茱丽叶”的背景设定,及Alice与其父之间的不和睦,让一代人去追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历过的迷惘和叛逆,第一次接触死神的震撼,及第一次心动时的勇敢。
除了男女两位主角外,一心扑在电影上的小胖导演,戴着牙套的爆破弟,和身高与胆量不成正比的四眼哥,也都个性鲜明。
再加上典型70年代美国小镇的背景设定,及小胖导演那人丁兴旺的一大家子,应该是能唤醒一代美国人的记忆。
影片珍贵的地方正在于这些特定的时刻——自己因亲人离世而生出的不安全感,好友间因女孩而起的嫌隙,父子间因感觉不被了解而起的冲突,朋友共同为后来可能看着幼稚的梦想而努力,面对危险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Joe和Alice之间从开始接触到互相理解的过程。
而一直没有露面的外星人,作为一个神秘的未知力量,只是串连起这些点滴,并在最后给一部少年探险电影应有的大高潮。
就像ET感人的地方乃是ET刚刚进入Elliott家中,从互相惧怕到彼此信任建立起友情。
至于最后克服困难送ET上飞船的结局,即使小朋友也会意识到并没有叔叔爸爸爱看的那些英雄片那样枪林弹雨的复杂与危险(我们当年流行的英雄片是血流成河的《蓝博》),我们只是需要有这样一个结局来激动一把,然后回去做个好梦。
本片同理,美国军方和外星人的介入,只是让这个成长之旅更具奇幻的色彩,更加激动人心罢了。
不过事隔经年,即使是这样向童年致敬的少儿片,似乎都因时代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至今还记得ET里妈妈给小妹妹读彼得·潘的故事(好嘛,我是因为这部电影才会去读Peter Pan的),好像是在预言儿童时代的纯真只要我们愿意留存就永远不会离去。
而Elliott踩着脚踏车载着ET飞升入月的镜头,代表着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友善,我是跟随着这样“不断探索,因为外面的世界会有许多美好等待”的电影与动画长大的。
是那些在月下的广场上看电影的时间,那些听着“探索人类从未到过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命和文明”的动画os的日子,奠定了我对虚拟世界的爱,还有人生最初的世界观。
而在这一部电影里,外星人不再是友好而无害。
伊与人类彼此伤害(虽然教授跟外星人之间还是继承了ET与Elliott之间“共生”的关系),互相报复。
影片毫不避讳外星人杀死军方及捕食人类的场景,似乎是刻意要在这个奇幻故事当中加入现实。
或许这就是儿童与少年的不同——Elliott仍然是儿童,可以相信这个世界只有美好,而Joe是站在成长门槛上的少年,需要接受生命残酷的一部分,然后原谅与放手。
人生中会发生许多可怕的事,而生活仍然要继续。
作为一部少年电影的slogan,这着实是有点沉重。
PS:本片的几位小演员都极其出色。
范宁,姐姐看好你哦!
千万别长歪,好莱坞将来就是你的!
光是聽這個片名——《超級8》,你已經可以想像本片是多麼的懷舊。
“超級8”是上世紀流行的家用攝像機,採用8毫米的膠片可以自制電影。
當然光是聽《超級8》這個名字,或許你並不會注意到這部電影,而且除了艾麗·范寧是大牌,其他一眾全是無名之輩。
但是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你就知道該片到底有多吸引人了。
去年春天J·J·艾布拉姆斯宣佈要和斯皮爾伯格合作一部電影。
然後我們就翹首期盼這部電影到底講述了什麼,但是擅長吊胃口的JJ並不打算告訴觀眾這電影的一切消息,這種“病毒營銷”讓電影成了所有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直到去年5月,電影才發佈了第一款預告片:被炸飛的火車;精彩的爆破還有漫天飛舞的汽車……到此為止。
我們被JJ玩得團團轉,這樣一來我們就加重了對這部電影的期待。
後來第二波預告片在“超級碗”的廣告時間發佈,結果我們還是一概不知電影講了些什麼。
一開始,有人說本片講述了幾個小孩用超級8拍電影結果一不小心拍到了外星人。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你千萬不要網下定義,就認為這是一部科幻味道十足的恐怖片。
也許你在中國並沒有理解到片中的一些幽默橋段,我們從一些充滿了時代背景的對白中看到了JJ的懷舊情懷。
確切的來說,這電影是拍給經歷了1979這個年份的中年美國人的。
他們記得“三里島”的核事故;記得公告牌百大金曲的頭名是《我愛莎朗》;記得民間電台的興起;記得金髮女郎樂隊的迪斯可音樂……這就好比中國人對“大黃蜂”和“藍精靈”的記憶一樣。
這些懷舊元素安插在科幻片中其實並不顯突兀。
JJ是個會講故事的導演,以孩子的視覺入手,在獵奇的狀態下把故事進程鋪排得十分流暢,充滿懸疑感。
這種做法和《迷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最終我們還是看到了怪物的真面目。
只是你也許會失望,這怪物實在是太普通了,不驚艷,不恐怖。
但正是這種與劇情鋪成形成對比的反差,我們才可以看到一部極為優秀的電影誕生,仔細想想,電影在科幻中雜糅時代感,在時代背景中穿插情感,無論是親情、友情、初戀、矛盾還是成長都讓美國人感受到了曾經那個年代的純真。
而這些純真的元素才是《超級8》最終想要表現出來的。
擁有童趣的好奇心是緬懷一個時代最好的方式,孩子們探險的過程才是正真感人肺腑的。
所以,美國人才可以在《超級8》中得到一種慰籍,因為這是屬於美國人的專屬記憶。
《超級8》還是一部擁有JJ個人情感的一部電影。
實際上,我們都看得出。
熟知JJ的人都是知道他的偶像是斯皮爾伯格。
於是當電影從孩子的視覺去窺探成人世界的時候,我們看到了《E.T.》的影子。
自然電影還有《伴我同行》和《七寶奇謀》的影子,你甚至可以看到《大白鯊》的影子,這種以孩子為主的群戲增加了向遠去的時代致敬的情感,所以連那個神秘的怪物都十分的《異形》。
當然影片也有些問題。
它在致敬上過於的嚴肅,導致電影缺少即興創作和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這不是影響《超級8》的可看程度。
回首過去,這部結合了懷舊和科幻的驚悚片完美的呈現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所以,這是今年上半年當之無愧的最優秀電影。
哥们拉我去看电影,说我们买一张票连看两场,法国电影院一般没查票的,看完一场偷偷混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看3d哈七了。
我说,那有什么别的电影看么?
变形金刚下片了。
super 8。
什么类型的片子啊?
没听说过。
悬疑惊悚。
好。
电影开始,派拉蒙的片子,然后出了斯皮尔伯格的名字。
我想,这是什么悬疑呢?
灵异片?
看到小男孩死了妈,他们在拍僵尸片,我还在想,嗯!
应该是灵异片。。
.抱着这样的心态,靠!
火车出轨我就一个激灵啊!
不了个是吧!
早该想到是大制作啊!
看到斯皮尔伯格就该猜到这片子的鸟性啊!
开始抱着科幻灾难片的心态看下半场。。。。。。
额。。。。。
期待美军大战异形战士,结果,恩哼。。。
少年敢死队,而且卖萌击退外星八爪鱼咯。
丫比ET狠多了,吃人好吧!
开始那些狗失踪我以为都让他吃了呢!
电影结束,僵尸小电影不错唉!
不过我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叫super 8啊!
于是坐电影院里上豆瓣扫盲来了。
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看了这场电影,套用豆瓣友人的评论,是一部剧情老套但是看完让人很欢乐的电影。
主要是我没有期待,所以也就没有失望。
孩子们都很好,但是其它的。。。
hmm。
《Super 8》的预告片在电影院里看过好几遍,完全不知道这片是说什么的。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对我的钱包来说是坏事,因为我喜欢让我犯猜疑的东东,于是被骗进了影院。
斯皮尔伯格啥的倒是浮云。
看过之后才知道,事先宣传这么神秘兮兮,原来是因为里面其实没啥东西。
什么也没有倒也不公平,什么都有一点。
火车脱轨的画面音效剪辑都很棒。
某些惊悚场面也有水准。
小演员非常好。
但为什么这片子给我半调子的感觉?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我明白。
核心:青春成长兼家庭温情。
手段:惊悚。
包装:科幻。
不是不可以。
什么地方做错了?
剧本。
实在是漏洞太多。
关于青春成长的部分,剧本给与足够的关注,写得也好,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是这片动人的地方。
问题在于给青春成长镶边的恐怖外星人这条情节线,完全没有有机地编织进故事,始终只是一道镶边。
这条情节线始终只是一个plot device, 提供惊吓和恐慌,却没有足够的动机。
至于军方(算是反派)则纯粹是瞎捣乱,从未构成真正的威胁,是另一个更可怜的plot device。
被编剧粗暴对待的反派,对电影本身的伤害远大于对主角的伤害。
我带着以下疑问走出影院(显然剧透):1 科学教师开着汽车迎面正撞高速行驶的火车,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2 火车炸成那样,外星人要组装飞船的原料(那些小方块)怎么都没坏?
被男孩捡回家的方块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有一天忽然穿墙飞走了?
呼应在哪里?
3 军方对汽车轮胎取样,后来为什么没了下文?
当然你可以说他们还没有找到,但是这不是找到找不到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剧本里,一条线索不能白白悬在那里(墙上有一把枪,那么它就应该在某个时刻拿出来至少放一发子弹,对么?
)。
如果后面没有发展,那么就干脆不要加进去。
4 外星人抓了人做什么?
有些它杀掉了,有些它好像吃掉了,有些它却挂在洞里。
你可以说它是储存在那里准备下个星期再吃,但是挂起来没死的恰好都是好人,这我就不相信了。
外星人怎么知道那些人不该死?
太方便了啊,编剧!
5 外星人被困在地球几十年,几十年都没修成它的飞船,忽然到了一个小镇,吸了镇上所有的破铜烂铁之后,五分钟之内一艘金碧辉煌的飞船就修好了。
Ok,你可以说它本来被军方困住了,没法施展身手。
好,fair enough。
那么,它从失事的火车里逃出来之后,马上就可以动手造船,条件都在,军方也还没有赶到,它为毛鬼鬼祟祟这里捞一个人那里偷一堆微波炉,却迟迟不动手?
难道真的为了等小男孩那两句温馨的话语?
那两句话是星际航行必需品?
五分钟啊,真的只要五分钟。
最扯的就是这个。
任何人(包括外星人)做事都有动机的,除非我明白他的动机,不然我如何明白如何欣赏如何代入?
(剧透止)淡定,你说,淡定啦,这只是一部电影。
嗯,本来也没什么。
主要事先的宣传让人觉得这个戏有料,是个聪明的戏,值得认真对待。
果然,一认真它就输了,我也输了。
做为电影,《Super 8》只是一部暑期档爆米花,期望降低再降低,它还是可以看的。
里面的几个小演员都超级棒,本片的最大贡献是找到了这些孩子,并让他们大放光彩。
总结:《Super 8》不super,不要抱太大期望。
不要去抠剧情。
不是科幻片,不要去想E.T.(想了会更难受)。
去看孩子们的表演。
7/10(2分给惊悚,5分给小演员)。
J.J.Abrams对影片的控制力真是一流,就是这个剧本。。。。。。
儿童片嘛,不要要求过高
#1600 不要多想,这是一场伟大的“阴谋论”,而它只可能出自一群孩子的想象,火爆到近乎烂漫,1895年传说中的大窜逃被重新构建,是的,电影永远需要《火车进站》。
ET gone bad
短个半小时会好看些吧,对那些个怀旧完全无感
虽然是向《ET》致敬的影片,可惜BUG太多,你要是能凭空制造宇宙飞船回家,你还墨迹个屁啊!还有几个逼孩子实在是太TM鼓噪了!
从未见过如此大牌的考特片,批过场又多,讲故事还拉杂,球点儿事情闹批麻了。
总有些东西,是要开心地与之告别的。导演讲故事毫不费力啊。外星生物设计得有点过于丑陋了。
被煽到了
齙牙僵尸小弟最高。S8驚世檔案我看成SB驚世檔案。
一般
想起了温州动车
豆瓣几乎一边倒的差评实在有点太极端,虽然最后大结局实在太狗血,但整体依然是科幻、悬疑、惊悚的外星人题材标准水准之作。片尾彩蛋真有爱!
片尾字幕中的彩蛋很精彩。
非常非常的……无趣、无聊、沉闷、冗长、乏味、狗血……总之,任何表示“剧情很傻逼”意思的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这片。我真的非常后悔让这个RMVB文件白白占用了我C盘宝贵的526MB空间达半个月之久!这个一星给最后的彩蛋,这些孩子用超8摄像机拍出的短片比这电影强百倍
一般吧。
对八十年代经典科幻片的简单复制,除了怀旧外整个剧情都莫名其妙。
结尾片花不错
结尾仓促了些
JJ这次玩得挺high,但是片子的确不咋地。故事就没啥可说的了,除了主人公设置为一群喜欢拍僵尸电影的小朋友这点还有点新意以外,其他的真是看了前面就猜到了结局,特别是结局外星大怪物因为Joe的一番话而幡然醒悟,这个设置太幼稚了吧。不过我很喜欢片尾那个可爱的小短片,国外的导演都是这么长大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