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途3之正义规则

罪途3之正义规则,罪途3,罪途III之正义规则,罪途之正义规则

主演:含笑,朱颜曼滋,何索,李心敏,韩秋池,尹航,刘鹏,红花,荆民强,穆梦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罪途3之正义规则》剧照

《罪途3之正义规则》剧情介绍

《罪途3之正义规则》长篇影评

 1 ) 翻拍东方列车的感觉

晚上看了一二部,一股浓浓的抄袭阿加莎东方列车谋杀案的味道。

看到第一部后半截我就猜到囡囡死前遭到过性侵且是小卖铺老板干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死了,说明只有他一个人有罪致死。

当时看东方列车时候差不多看到一半也就猜到都是凶手,因为当你找不出单个风险的时候就是系统性风险……不同在于东方列车最后其实还算是个好的结局,而中国版的最后结局可能不同。

帮凶应该在乘务人员中还有。。。

等18号再看看结局吧。

 2 ) 底线,做人的底线,底线

“老赵”之死终于真相大白,周新雪交代了一切……!!!

原来,在霸凌事件同时期,她和徐囡囡还同时遭受着老赵的性侵。

本就作为性侵受害者的周新雪,却天真的以为可以找一个替罪羊让恋童癖变态老赵放了自己,结果可想而知。

徐囡囡的另一种不幸也由此被周新雪拖下水(本就是受害者,为什么还要再拖另一个女孩下水,这种受害者的扭曲心理让她间接的成为了“变态佬”的帮凶)。

而此时的韩家斌也发现了老赵的龌龊“秘密”(最后真相大白后的那句“对不起”,真的是让人感到苍白而无力),但他选择了沉默,也就是这种沉默,导致了两个女孩一个致死,一个被侮辱三年颓废一生(也有出于内心自责的原因)。。

很多时候,真相确实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切大白之后,触犯了法律的和活该被杀的人渣中的人渣,叫人怎么去抉择。

尤其是执法者,这时的正义天平……!!!

整个案件的过程,心是痛的……!!!

也许就像何警官说的:我无权对你们当初的冷漠做出审判,但请你们不要忘记徐囡囡……

可怜的孩子:在校园被恶语相向和霸凌,出了校门还被变态“老赵”性侵和虐待;死后又被校方为了既得利益绞尽脑汁的掩盖了事实真相,而且法医在学校教导主任吴健的贿赂下篡改了死亡原因报告,更让真相石沉大海;加上家长(囡囡父亲)的冷漠处事态度,即使囡囡母亲回来也已是无力回天呐。

哎,谁之殇,社会之殇;谁之痛,教育制度之痛……

底线,底线,底线!!!!

伤害儿童的变态,根本就不配称之为人,畜生都不如呐!!!

不能伤害孩子,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最起码的……!!!

每次看到这样题材里的“变态佬”,真是恨的牙痒痒……!!!

片中“老赵”的死绝对的死有余辜,而且死的还是太轻易……。

老赵的死周新雪是触犯了法律,可像这样一个没有做人底线和道德可言的人渣,如果用法律去制裁他确实是太便宜了这个渣子,不足以解恨啊!!!

他不止残害了一个女孩的命运,不,应该是戕害,他这种祸害,就算这样死也是太过于轻巧,哪怕是下了地府所有酷刑都得尝上三遍才行,必须痛苦缠身,永不超生……

 3 ) 道德与情感,往往让我们失去客观

本来对这种网剧是不写评论的,既然机缘到了那就说一说。

一分是给已故的李老师。

首先这种沉重而敏感的现实揭露题材依托于悬疑风格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你在故弄玄虚的同时,对观众情感的铺垫、推动或者积聚也就丢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熔炉》和《聚焦》不这么拍。

其次,悬疑不是完全靠回放被隐瞒或剪辑的镜头来牵引观众的,这是种最低级的悬疑。

本片中把镜头反复回放的做法,拖沓了剧情不说,我认为也是一种对观众的不尊重。

最后,一直都是当悬疑片看的,而且看到最后情感上并没有燃起来的感觉,如果非要用道德绑架一名客观的观众,要求打高分,对不起,请撕票吧。

 4 ) 第一次不专业点评,直说内心感受

先说一下,这是我第一次写评论,可能写的并不专业,并不好,但是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思绪,我给了五分!

为什么我会给5分,说实话我个人对于电影的高低一般都没有评判标准,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真的获得了很深的认同感!

近些年看的电影虽然有一些偶尔会有丝丝触动,但是远没有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深刻,虽然在此之前看过其它国家类似题材的电影,但是代入感总是差些许。

给五分的原因不在于电影本身的犯罪逻辑,也不再在于它把网络电影拍的比一般电影院电影要好,给五分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其中反应的社会问题,很尖锐,很赤裸,很心酸。

每个人都有会有小孩,都会为人父母,可能由于我刚有一个女孩,所以我看了之后有一种血气上冲的愤怒感!

很多时候孩子他们的选择,都属于被动选择,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得孩子很多时候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港湾,好的倾诉对象,随着目前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家庭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孩子是你们当初一起愿意要的,既然要了他,就不能因为你们各自双方原因,无论什么原因也不是你忽略孩子感受的接口,其实究其原因,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父母家长占99%的责任,如果多一点陪伴,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关系,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至少发生了之后你能尽你所能的解决!

什么样的情况都能扼杀在摇篮里,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之后,你才悔之晚矣,等你后悔的时候,可能赔上的是你的下半辈子,孩子的一辈子!

校园欺霸时间屡见不鲜,少儿性侵案件频发不止!!

我有时候真的在想,使我们社会原本就如此,还是现在的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导致这类事情频频发生!

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禁要反思自己,是我们给予社会正能量太少,还是我们对此类事件解决的不够狠绝,还是我们网络传播,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影响了这个整个社会!

其实10岁的孩子能懂什么,可能他们有虚荣心,有好胜心,有嫉妒心,但是作为一个青少年成长,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但是问题是,我们怎样去引导,现在的社会老师的责任很重,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相互兼顾起学生的教育以及价值观的树立。

给五星,是希望这个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

也让哪些禽兽也看到,当你们伸出你们魔鬼的双手的时候,你伤害的不止一个人,你伤害了整个社会!

希望人性能战胜你的魔性,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罪人!

人要活的坦荡,希望每个人在面对阳光的时候,都能由心的笑。

善意的微笑总会比恶魔的笑容来的更加让人舒服,静谧。

请收起心中的恶念,为未来的孩子们留一条充满阳光的路。

也希望有孩子的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关怀。

愿这个社会越来越好!

 5 ) 小周挺好看~

“留下一把琴和几张乐谱 留下污渍斑驳的西服 留下去向不明的地图 留下打不开房门的小屋 留下眼睛为了失明的世界 那里的色彩明明灭灭 留下嘴巴为了记录长夜 为了冰雪封冻的每一条街 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 我没有预计未来的能力 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 从不把取舍当做一个问题”一个晚上把三部都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上面那段歌词,是在火车开动的早上,阳光洒进车厢时,我们的犯罪嫌疑人——本片最美周同学谈吉他时出现的。

后来虽然犯人果然就是好猜的她,但原因还是让我惊诧了一把,于是再回头看这一段,有些难过。

她浑浑噩噩的活着,好不容易遇到了温暖的徐妈妈,如果她和徐囡囡的死没有关系她可能真的能得到一丝救赎也许就有机会过正常的日子了,但没有如果,不知道她内心是不是在羡慕那些只需要承受皮肉之痛便能死去的动物呢。

这个世界忽明忽暗,她的心理也一样吧。

虽然最后她坦白了一切,但其实她说出口的那句"阿姨,我帮囡囡报仇了"还是让我很膈应,也不太能接受徐妈妈表现出的看似原谅,真的有母亲能原谅把自己女儿推销恶魔的人吗?

真是大爱无疆了。

我还是很小心眼的,连来家里做客却不喜欢我可爱的猫的小孩子我都要凶。

作为悬疑剧来说,这种小成本小制作也没啥有名演员的系列剧,我就不苛刻了,人家还是有三档子大的剧情变化的,但如果要推敲聚集细节还是禁不住,不过也就算啦,支持一下这些已经在很努力推进法治建设的电影类别吧。

但有点影响观影体验的是三部有点重复剪辑和回忆一些画面,虽然是为了顺应情节的推进,但是可以适当再精简一些,另外韩家斌的饰演者表演痕迹偏阴暗,全程让我很害怕,但明明他的角色不是那样的嘛,让我个人来说不太su hu最后要认真再强调一下,小周同学的颜真的蛮好看的啊

 6 ) 三星给题材,为业界良心点赞

跟院线电影的大制作相比,网络电影容易被打上“粗制滥造”的标签,剧情狗血无力不说,特效有时候连五毛都嫌多。

但是近年来,许多网络剧开始咸鱼翻身,用心的制作,即使依然有许多bug,依然有大批观众愿意为充满的诚意的制作买单。

最近现今大火的网剧《镇魂》,虽然特效、服装、群演的抓马演技以及更加抓马的改编剧情等等还有许多遭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两位主演出色的业务能力让许多观众愿意暂时忽略它的不足,给予更多耐心去追剧。

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部同样优秀但热度远不及《镇魂》的网剧——《罪途》三部曲。

《罪途》系列是一部小成本的嫌疑电影,讲的是发生在列车上的凶杀案。

仔细想来,案情其实有许多逻辑漏洞,作案手法也经不起推敲,但是,这部电影把聚焦点放在校园暴力、未成年犯罪、未成年被性侵害等社会话题上,企图通过电影的形式,唤起大众对那些平时缺乏足够关注、足够曝光率的弱者的关注。

主角是一节车厢中的八位乘客,分别是网店老板王照、研究生韩斌、退休教导主任老吴、医药代表刘惜之、商人老赵、护工秋红、打工妹周新雪、报社记者梁夏。

列车行进过程中发生一宗命案,商人老赵毙命,凶手显然是列车上的成员。

由于山泥倾泻,列车被困半途,曾经是刑侦队长的列车长暂时担起了侦察案件的职责。

这八位乘客都牵扯到10年前一宗意外。

今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搭乘同一班次列车,似乎有人有意为之。

10年前,中学生徐囡囡因脾脏破裂而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因麻醉药过敏而死在手术台上。

校园发生命案,校方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

当时的记者梁夏挖不到足够的案件消息,他居然直接将这件意外捏造成“校园四角恋”的故事。

死者身前被霸凌,死后却还要被消费,蒙上不白之冤。

#1导致徐囡囡脾脏破裂的直接原因是校园暴力。

她生前长期受到同学的霸凌,领头者就是王照,韩斌是从犯。

王照欺凌徐囡囡的原因十分可笑,他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谣言说徐囡囡的母亲因为不检点才遭受家庭暴力,离婚后去做妓女挣钱给徐囡囡。

这些传言不需要去证实,他就已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担起卫道者的角色,私下认定徐囡囡“有罪”,并带领其他人实施霸凌。

霸凌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徐囡囡几乎每天都带着明显的伤,而家长老师们居然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却没有采取行动,因为老师以及家长的失职,促使悲剧的发生。

时至今日,王照仍然不知悔改,对当年自己的罪行毫不在意,甚至说出 就算自己不打她也有别的人来打她 这种无耻的话。

王照就像极了身边的键盘侠,自以为秉持正义,煽动他人施行暴力,恶毒伤害他人。

这种人可恨也可悲。

#2

而从犯韩斌,中学的时候,一直跟随着王照欺凌徐囡囡。

韩斌曾经无意中目睹了一场性侵,他没有第一时间告发罪犯或者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却是保持缄默,甚至还起了邪念。

在一次霸凌中企图扯开徐囡囡的领口,遭到徐囡囡剧烈的反抗,才诱发脾脏破裂而晕倒在地。

校园暴力几乎在每一个校园肆虐,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情况恶劣,但是应对校园霸凌的措施还未到位,缺乏重视。

有部分老师家长小看了未成年人的破坏力,更轻视了被害者的痛苦,把眼下发生的霸凌事件当作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敷衍了事。

却不知这种霸凌事件被对受害者的成长造成的不可逆伤害。

“校园霸凌与本人的善恶无关,一点一点的不一样,一点点的契机,一点点的突出,光是这样就够了。

”许多霸凌几乎没有正当的原因,都是一场作恶。

所以,处理霸凌事件时,不要试图从被害者身上找原因!

施暴者才应该被追究责任。

#3徐囡囡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却因为麻药过敏意外身亡。

送去尸检才发现,她生前竟然遭遇过性侵。

当时负责尸检的,就是现在的医药代表刘惜之。

这本应该立案追查,可是这位法医却因为受贿,而将徐囡囡受过侵犯这一事实掩盖了。

而贿赂法医的,正是当时的教导主任老吴。

学生发生事故,作为校方代表的老吴第一反应是维护学校名誉,即使明知道学生生前受过侮辱。

刘惜之与老吴,都是为了私利而抛弃了徐囡囡。

假使当年刘惜之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将徐囡囡的死因如实披露;假使当年老吴仍保留作为师长的师德,给予自己的学生最后一点关怀,或者还能阻止更多像徐囡囡这样的悲剧重演。

#4

性侵徐囡囡的,正是当时学校小卖铺的老板老赵。

徐囡囡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其实,当时更早遭到毒手的是徐囡囡的好朋友周新雪。

老赵长期侵犯周新雪并威胁恐吓她不准把这件事说出去。

周新雪生理心里长期受到压迫。

到最后她甚至想通过将痛苦转嫁到徐囡囡身上来逃避老赵的摧残。

她徐囡囡引到老赵房间,想从此让徐囡囡代替自己。

她背叛了徐囡囡 的信任,自己也没有逃脱折磨。

年少受到性侵害的阴影一直伴随她长大,成了她无法抹去的心头噩梦。

周新雪长大后走向堕落,混迹于风月场所,沾染上毒品,她想通过寻找快感来麻痹自己,拒绝清醒。

老赵如今依旧是个恋童癖罪犯,他甚至还向其他恋童癖罪犯输送未成年儿童。

受害者不仅仅是周新雪和徐囡囡,还有许多儿童都惨遭毒手。

可是这么多年来,老赵却依旧安然无恙,无人告发。

未成年受到性侵害已经不是一件“新闻”,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曝光,许多大大小小的案件才渐渐浮出水面,受伤害人数之多已经完全出乎了公众的意料。

儿童性侵事件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预防教育却十分缺乏。

因为性教育的缺乏,许多儿童被猥琐也不自知,甚至遇到侵犯时也不敢向家长求助,这反而给许多恋童癖罪犯提供了方便。

许多家长谈性色变,觉得对孩子性教育难以启齿,又反对学校将儿童性教育提上日程,却不知让儿童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防患于未然,普及儿童性教育,才能减少像周新雪和徐囡囡这样的悲剧发生。

#5《罪途》三部曲无论是剧情 还是演员演技,都还有很多尴尬的地方,作案手法经不起推敲,案情逻辑也十分混乱,但可贵的是它敢直面现在的社会问题,敢于把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未成年性侵害这样的痛点搬进荧幕,试图唤起观众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私以为这体现了主创们的社会责任感。

仅为这部国产剧的良心点赞。

 7 ) 一篇流水账

严重剧透!!!

非常极其特别不建议在观影前阅读!!!

罪途1之死亡列车幽怨的女学生做引子,阴森恐怖的气氛做衬托,两个不明身份的“局外人”在一节车厢内发现了八个昏迷的乘客。

一个个唤醒他们并介绍身份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位死者——老赵。

无明显外伤,初步判定为中毒。

其中,记者是一个关键又莫名其妙的人物。

他直截了当地向警察揭示了车上乘客和十年前校园案件死者徐囡囡的联系:三位当事同学(暴力男、学霸小跟班眼镜男、沉默女)、镇压型教导主任、校医助手秋红、小卖部老板老赵(也就是死者)、法医女、记者自己。

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车上几人在上车时装作互相不认识对方,但事实并非如此。

此处东方快车谋杀案既视感。

校园案件回顾:徐囡囡遭受校园欺凌许久,当日又被殴打,老赵目击却未阻止。

徐被打中脾脏昏迷,校医未能及时判断病因,送至医院手术过程中因麻醉过敏而死亡。

教导主任强力镇压此事,记者因探求案件细节无果,故写了一篇推测性的且不属实的报道。

在证据搜集的过程中,眼镜男以帮忙为由记录证物。

警察找到了火腿肠皮,矿泉水,针头(疑似被眼镜男做了手脚)、以及法医女与秋红的两张邀请函,警察推测出,车上的八个人都是受人安排上了这趟火车,进入了这个诡局。

这时我有两个疑问:其一,案件的推手是谁?

其二,为什么死者是老赵?

他与徐的死关联其实并不大。

此时,眼镜男开始进一步的推测,他认为,这场诡局是一个随机杀人事件。

按照事实情况,徐的死纯属意外,但车上的八个人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或影响了这件事。

所以凶手也按照随机的原则,在分发矿泉水的时候毫无规律,看看谁是那个“中奖者”。

这时警察来到了车厢中售卖食物的地方,也由此发现了一个引导到第一个结论的重要证据。

现场发现的火腿肠皮与车厢中售卖的火腿肠牌子不同,也就是说,火腿肠是迷晕所有人的材料。

换言之,只有坐在座位两侧的人可以不被人察觉地完成这个操作,排除死者老赵,秋红就是凶手。

然后就展开了事件的第一次揭露。

秋红是徐的母亲,痛失女儿之后,在十年后的一天无意间看到那篇新闻报道,发觉女儿事件被曲解被推测到了一个她不能忍受的程度,于是她将所有人聚集到一起策划复仇。

这个理由我大致能接受,但有几点疑问未解:其一,这个杀人动机还是略显牵强了,十年后才发现的报道促使了母亲的犯罪,那在十年前母亲为何不进行真相的探求,还是说她接受了那个受人殴打抢救失误的结果?

其二,开始时秋红自述自己是校医助手,后来陈述时又说自己是三个月后才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那案件发生的当时,她到底在何处做什么工作?

这样明显的破绽,无疑是自寻死路。

其三,如果秋红是案件的策划和执行者,那上车时其余六个人(除记者外)没有必要装作不认识对方。

结尾处,法医女终于醒了过来,一句“这瓶水”是我的,震惊了警察。

欲知后事如何,还要且听下回分解了。

罪途2之救赎代价罪途2是很点题的一篇。

本篇中重点讲述的两个人物,都是围绕着“救赎”二字展开心理描述及行为描述。

一是法医女。

十年前刻意隐瞒了徐囡囡生前曾被性侵的事实,这次她选择向警察全盘托出。

与教导主任再次对峙时也没有选择妥协。

在这里,我们推测施害者是眼镜男。

因为暴力男曾经说过,眼镜男对徐不仅仅是欺凌,同时有着一些其他的想法。

二是眼镜男本人。

之前过分热情地协助调查,到隐藏案件关键证物,再到和记者互通消息进行推理,他一步步地吸引了警察的目光。

自我陈述中揭示了老赵性侵的行径,也阐明了他的作案动机。

秋红这时成了一个非关键人物,也就是顶罪者。

案件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反转,但警察又立即推翻了这种反转。

原因有二,首先是针筒位置与供述不匹配,其次是老赵的死因并非因为药物注射,他身上并没有找到针孔。

于是,故事由回到了秋红作案,眼镜男欲为其顶罪,而秋红拒绝这样一个路数。

到现在为止,谁是真正的凶手,就成了一个最大的命题。

个人认为有疑点的两个人:沉默女、乘警男。

这篇故事的展开由校园欺凌转为幼童性侵。

虽然没有直接性侵的镜头,但那一块缺损的花玻璃,和玻璃后透出的一只眼睛,是可以成为梦魇的存在。

眼镜男有句话我觉得很有深意,他说,看见老赵对徐囡囡做那种事,觉得他是畜生,但自己内心却也有想对她做那种事的冲动。

这种微妙的心态居然莫名地让人很有共感。

其实人心里都有一颗恶的种子,欲望、贪婪、自私、暴力,但它是否会发芽?

罪途3之正义规则眼镜男洗白之后,确定了秋红有共犯这一事实,一个她想保护的人。

同时,经法医女的初步鉴定,推测老赵的死因为过敏。

这时镜头开始回放,由坚果,到大豆酒,重演了前一晚车厢内多人的对峙。

这时嫌疑人已经基本锁定——就是沉默女。

在录音笔的铁证之下,沉默女开始了她的自述。

一个同样被性侵又背负着间接害死徐囡囡心理负担的女孩子的自述。

这一部分是异常沉重的,同时也填了之前的几个坑。

硫喷妥钠的作用仅仅只是吐真剂,过敏杀人仅仅只是临时起意,旧相识相见居然没有分外眼红。

感觉前因后果似乎都能说得通,但又有很多东西真的不太符合常理。

虽然时常觉得装神弄鬼的部分有点多余,条线太多,细节也不可考,但是这故事聚焦的两个主题真的是现实中真实又沉痛的存在。

这样一部作品虽然不完美,但足以称得上是诚意之作。

P.S.沉默女在自述之前谈的那首曲子,虽然不完美有瑕疵,却很动人。

附上歌词。

《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留下一把琴和几张乐谱留下污渍斑驳的西服留下去向不明的地图留下打不开房门的小屋留下眼睛为了失明的世界那里的色彩明明灭灭留下嘴巴为了记录长夜为了冰雪封冻的每一条街哦嘿啦啦啦啦啦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哦嘿啦啦啦啦啦我没有预期未来的能力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从不把取舍当成一个问题哦嘿啦啦啦啦啦无法去推理有限的记忆哦嘿啦啦啦啦啦我没有预期未来的能力我嫉妒动物受苦并死去从不把取舍当成一个问题(完)

 8 ) 说说《罪途》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一口气看了《罪途》这部国产三集片,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涉及总体背景设计的关键点,有涉及故事呈现的一些细节。

一、空荡荡的卧铺车厢片中介绍是护工以学校的名义订了全部卧铺,又临时取消行程了。

这可能么?

每个人买车票都是有数量限制的,轻易就能买一列车的车票,那怎么规避票贩子?

即使以学校名义包车,火车站不要和学校联系确定真实性么?

铁老大铁老大,如果这么容易就被骗了导致几乎空车运行,还赚什么钱?

而且火车开出来后,再没有人买卧铺票上车了?

硬座旅客也从不到餐车吃饭(除了第一集开头两个看报纸的)?

这种悬疑片,一方面要建立有限空间(路坏了,车停了),另一方面确保人员相对固定,我觉得后面这点设置说不通。

二、涉案旅客全部聚集在一起这些人不是自己买票么?

这么巧都挨着?

护工是说想各种办法引诱众人上车,难道车票也帮忙买好了?

人家《无人生还》是邀请众人去同一个小岛。

这坐火车怎么设计?

就算很巧票都挨着,下铺不是抽烟就是喝酒,上铺那个前法医被烟味烦的要死,打工妹被人骚扰,都不换个位置,哪怕为了舒服方便安静自在,都不去换个下铺?

这么空的列车,非得要对号入座?

我觉得这是为了凑在一起而凑在一起,不然嫌疑人就太好排除了。

三、列车里随便抽烟一群严格遵守对号入座的旅客,却不能遵守禁止在车厢内部吸烟的规定?

乘务员管都不管?

我十几年前没少坐火车,抽烟的都是去车厢链接处,从来没看过这么多人明目张胆在车厢里抽烟,一根接一根。

所以这也是为了烟里下药,很多人抽烟混淆视听而强行设置的桥段。

四、乘警和乘务员的人物设定开头说乘警以前是刑警,那么为何他来做乘警?

又为何出现在这列火车?

没交待,难道又是巧合?

再说这车的列车长呢?

死了人这么大事,都不来看看?

一男一女两个列车员,充当乘警助手,遇到命案嫌犯还在车上也不害怕,餐车的服务员就更厉害了,车厢里停了死尸跟没事人一样。

难道这些乘务员都是傻大胆?

最搞笑的是,男乘务员从来不弹吉他,却一直放吉他在车上,就是为了打工妹东窗事发前弹上一曲,这桥段真是僵硬啊。

五、学校主任老当益壮跳火车外面下大雨,学校主任那么大岁数能跳出去,一通拍窗子,就为和前法医说话,然后还能自己跳回来,头发衣服不怕湿,不怕别人发现,呵呵,人家研究生记者知道写纸条交流,在学校经常抓学生传纸条的主任不知道,非得玩跳车。

六、处心积虑设计,义无反顾认罪费尽心机设计,道具那么多,一直想迷惑视听,结果就因为乘警抓了些破绽,试探性说了些疑点,护工就认罪了,那个研究生因为心里内疚,也想顶罪。

拜托,警察都没有实质证据啊,招供都凭良心发现啊?

七、车上好几个名侦探柯南记者、研究生、前法医表现得都和柯南一样,明明是交待情况,却不停地分析推理,使劲忽悠乘警,检查尸体,搜寻证据,提供线索。

现实中警察会让他们这样指手画脚?

八、乘警为何说通讯中断乘警最后用对讲机和总部联系,说之前通讯中断,可是他明明用死者的手机接发了短信。

这是bug,还是要体现乘警有私心,想自己搞清楚来龙去脉再报告?

这么大的事自己顶着不报,不合理。

九、记者当年采访像人贩子记者当年为了调查真相,在校门口拉小学生不放,像人贩子似的,门卫大爷干嘛去了?

其他家长不管不顾?

学生不找老师反映?

十、男生围殴女生,没听过小学低年级见过男女生打架,稍微大点了到大学,没见过也没听过男生群殴女生,男生在学校长期靠暴力欺负女生的事也没听过,男生不耻于做这样的事吧,而且受害者常常被打的鼻青脸肿,学校会不知道?

十一、大豆过敏,大豆酿的酒也过敏?

我不懂,希望懂的人给我一个答案。

天亮了乘警说夜间信号中断

记者校门口拦学生

车厢随意抽烟

 9 ) 人物

吴健――学校教导主任(当年为了学校的名誉,给写尸检报告的刘惜之一定的好处,使之报告上面并没有写在死之前24小时被性侵过的事实。

)秋红阿姨――校医务室助理(实际上并不是校医务室的助理,而是囡囡生母。

后来因为在戒毒所遇到周新雪,并且从周新雪那里得知老赵同时性侵她们二人。

加上看记者梁夏写的新闻,并不是自己孩子死的真正原因。

所以,策划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其中,还有一个帮手,就是周新雪。

)老赵――校门口小卖部老板(性侵囡囡和周新雪的人)刘惜之――遇害人囡囡尸体检验法医梁夏――当年报道囡囡事件的记者韩斌――当年殴打囡囡的同学(因为看到了老赵性侵囡囡,所以也想对囡囡有同样的想法,最后才想起周新雪和囡囡背影还有马尾辫很像。

以及最后如果不是自己也有和老赵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对囡囡怎么这么的,但当时囡囡反抗了。

)王照――当年殴打囡囡的同学周新雪――囡囡当年最好的朋友(是周新雪自己想摆脱老赵的纠缠,再一次活动中得知老赵喜欢马尾辫,以为找一个也是马尾辫的就可以代替自己。

所以周新雪带囡囡去了老赵那里。

后来周新雪在戒毒所遇到了真正对自己好的人,秋红阿姨(当时他是戒毒所的工作人员)。

)囡囡真正的死因就是麻醉药过敏,并没有其他隐情。

老赵的死也只是周新雪利用了秋红阿姨往她们每个人吃的里面加的麻醉药(吐真剂),想找出囡囡死因的真正死亡原因,在这过程中有利用了王照随身带着大豆酒(大豆蛋白可以引发老赵休克),但因为麻醉了所以自己也就不知道自己休克了,所以就挂了。

 10 ) 我嫉妒动物死去

这部网剧很令人惊艳。

画面和配乐有电影的质感。

个人认为前两集比第三集好,尤其第一集开篇,灵气十足。

不过似乎太想给人讲明白前因后果,闪回画面给的太多了,不给人一气呵成的顺畅感,同样为了讲明白,有些关键情节转变比较生硬,可以说是是“灵光一现”式,推理部分较弱。

可是我还是给了高分。

就像柯南,是推理包装下的爱情剧。

而《罪途》,是悬疑包裹下的社会剪影。

火车总给人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感觉,连海报都是。

可是我觉得他对标的更是《熔炉》。

心疼的是两位被侵害的女孩,一个生命早早的凋谢了,另一个尽管活着,却是如行尸走肉般活着,在青春的年纪,犹如一潭死水。

我想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告诉父母?

其实这似乎是校园暴力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少有人会揭发反抗,甚至被害人还会为加害人向父母隐瞒,这一点,不论男女,自卑弱小的人尤其如此。

就是因为脾气的逆来顺受,会加倍收到伤害,恶性循环。

只想说,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愿类似“房斯琪”的悲剧不要重演。

be human,be good。

(自译,私以为good这个词是一个很泛泛的概念,也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标准)不过还是有几点吐槽1.知道是想要塑造警方无法及时介入,可是乘警直接让有嫌疑的研究生韩配合取证还是说不过去的吧?

就算是人手不足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啊吧?

我见到的乘务有3个,男乘务人员,女乘务人员,售货员,就算是人手真的不足也可以从其他车厢借调吧?

后来想想如果不让韩参与针管就藏不了了,而且最后的顶罪举动也没有铺垫。

为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只能这样。

可是那样的话证物的说服力不会受到影响吗?

2.第三集合情合理,可是说服力不强。

失足少女周和护工妈妈是不是有能力调查清楚所有人的行踪。

分隔十年同学,还可以得知校霸王随身携带大豆酒。

记者梁是听“线人”说有新进展,后来可以看出“线人”是研究生韩,韩尽管先知道护工妈妈犯罪可是他之前并不知道计划,那么是什么新线索?

是周设下的诱饵还是别的?

女乘务人员取手电筒时候给吉他的特写,到最后只是为了铺垫周最后的自弹自唱吗?

最主要的是针扎矿泉水瓶有漏水(当时乘警何也是通过漏水发现水有问题),那么这个真的不会发觉吗?

其实我觉得像火腿肠一样diy一下,针眼靠近瓶口也可以呀。

对于最后一点,我倾向于删减论,男乘务员应该也是从犯。

他或许和周是恋人关系,或许和韩一样心有愧疚,或许当时是囡囡的小男朋友,总之有一个“熟人”在火车上,更能掌握死者老赵和校霸王的出行习惯和时间,周知道王带坚果和大豆酒也比较轻松。

而且后续调查按一般程序应该也是警务人员配合,这就是打入敌人内部了呀,而且还有还吉他的画面。

3.最后个人觉得周先自残试图自杀,护工妈妈挣扎一下的画面会更有张力。

最后附上一张“母女”同框的背景,扎起马尾的女孩,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了,愿生者余生安好。

《罪途3之正义规则》短评

要是从推理猜凶手这个角度来讲,剧情其实挺简单,毕竟没有几个人有杀人动机。但从故事题材来说,真的愿意给十颗星。

5分钟前
  • 江篱
  • 力荐

可怜的徐囡囡哟,变态都去死好吗

9分钟前
  • .
  • 力荐

除了立意被突然拔高,最后结局其实算崩了

10分钟前
  • Garrick
  • 较差

从外皮来看,好像在抄袭《东方快车谋杀案》,《东》是讲一个小女孩被绑架被恶徒撕票,与小女孩有关的人都碰巧上了一趟列车,结局嘿嘿!这个《罪途》基本也是这个套路,这里不同的是,被聚集在列车上的人,人人都是致女孩死亡环节之一,人人都是凶手。这里牵涉到了几个话题,一是校园霸凌现象;二是强奸未成年人的现象;三是校园教育问题;四是家庭暴力现象;五是父母离异子女生活问题。这些问题一集中,导致一个鲜活的生命被终结。恐怕这就是此片的意义所在。所以说是借《东》的外皮,实际指出了当代一个正在蔓延的社会犯罪现象。从大角度来讲影片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小地方的细节还有不少漏洞。最近中国拍了不少关于青少年被凌辱的影片,由于比较小众,看到的人不多,像《嘉年华》等,都是此类题材。可见中国大陆最近肯定是有不少此类现象,才引起关注

15分钟前
  • 爱看古怪电影
  • 还行

學人學得有點四不像。

18分钟前
  • Jazzysmt
  • 较差

同一

20分钟前
  • 不醉无归爱谁谁
  • 还行

结局有些勉强,也不够悬疑吧。还有很多人觉得演员演技在线。。我怎么觉得只有李心敏先生在线,其他的。。都挺。。。浮夸的。。有点像舞台剧演员。

22分钟前
  • 素衣染天香
  • 还行

情景单调、演员表演生硬、悬念不够。题材值得鼓励,但是不好看。

23分钟前
  • 李子木
  • 较差

主题很好 但是影片真心一般

26分钟前
  • 较差

反校园欺凌、反家暴、反性侵未成年人,简直就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浓缩。

27分钟前
  • 随遇而安
  • 推荐

深度佳片,人性的灰暗。值得一看。

29分钟前
  • 黄山
  • 力荐

看到最后,就不是推理片了,只说是悬疑片吧。背后的故事真实且值得探讨

30分钟前
  • 元洱_
  • 力荐

明星大侦探电影版?故事~死人~搜证~一对一~集中讨论

31分钟前
  • 你捞痞子啊
  • 还行

三部电影整体水准一般,加一星是给电影里所含的社会意义

32分钟前
  • byds05
  • 推荐

想要兼顾社会批判和推理解谜,结果执行力远小于野心,敢碰校园霸凌题材也不容易,给两星半鼓励一下。

36分钟前
  • THELMA
  • 还行

浓缩很多社会问题,合格线,就是太拖沓,压缩在俩小时足够了

40分钟前
  • 酥牧奇
  • 还行

完了,只能有两星半了。

45分钟前
  • 我家猫不喜欢我
  • 较差

没经过过敏检查,就说是坚果过敏。

48分钟前
  • 少年待龙出世
  • 很差

给那段歌词加一颗星

50分钟前
  • 苍耳
  • 还行

以悬疑推理的类型探讨社会问题的尝试应该说是达到了目标。也是一个高度依赖巧合,推理靠“缘分”的剧。乘警高大全的形象特别平。演徐囡囡的小女孩很不错。

55分钟前
  • 文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