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很简单,哭就是了。
没有什么曲折的部分,就是世越号遇难孩子的家属的生活,对自己的无法放过在时间继续向前走的日子里不断撕扯的日子。
世越号事件若不了解可以去查一下,在这里两句话介绍一下:2014年4月15日韩国世越号(“ SEWOL ”)客轮搭载含33名船员在内的476人出航, 乘客中 339 人是安山市檀园高中的学生和老师,此行目的是去济州岛进行毕业旅行的,同时船上据说运载了严重超载(有说法是超出限重2倍以上)的货物;第二天上午将近9点船只经过复杂水域时,在全罗南道珍岛郡近海发生侧翻,此后的约两小时内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船长喊话让乘客原地等待救援导致学生们“遵守纪律”和“信任专业人员”等待在船体内以致后来无法逃生、海警救了率先逃出的船员后停止对学生的救助、官方否决了民间组织救援的提议等——最终导致沉船后包含超过300名十几岁高中生的乘客葬身海底。
对孩子们和父母来说,15号是
16号之后就变成了
此事甚至被人称为韩国的泰坦尼克号事件。
由于救援期间的一系列错误操作及事后官方的行为(谎报、拖延、封杀等)在韩国掀起轩然大波,民愤激昂,官方遭到来自民间的巨大抗议声,据说由时任总统朴槿惠指示向下施压封杀事实传播途径及抗议人士,包括近万名抗议的韩国演艺界人士,其中有金惠秀、宋康昊和朴赞郁等。
我看过韩国2014年出品的《潜水钟》、2018年的《那天,大海》,和日本NHK2017年出品的《世越号沉没 生存死亡的101分钟》。
还有不少其他相关的影视资料我没看过。
有兴趣以及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可以都找来看一看。
事件之后的走向其实很乱,而且必然地伴生出包含玄学在内的各种说法,加上官方本身态度如彼,这样的事件几乎就不存在能给出让民众满意答复的可能。
回到影片。
大致应该是,主角家庭里的品学兼优的儿子秀浩是世越号遇难者之一,丈夫正日长年在越南工作,事发时因工作纠纷导致牢狱之灾受困越南未回到家人身边,独自一人带着小女儿生活的妻子顺楠被迎面拍来的噩耗击碎,精神方面也出现了些许问题。
离家许久终于回来的丈夫,自然不可能像旅游回来一样钥匙一转就能进家门的。
妻子一方面对父亲在家庭发生巨变之时居然无法给出支持充满了怨念,一方面要独自承受丧子之痛,再一方面还要麻木地生活在影片中官方不作为、民间持续悲愤疾呼的环境里,同时要承担经济压力和照顾女儿,这么多叠加在一个精神已经被砸得稀烂的女人身上,可想而知。
妻子并不愿意原本固定的生活里(只有自己和女儿)出现变数,丈夫在此时出现是她又需要应对的一个因素,并且是充满怨念的因素,因此她回避丈夫。
但毕竟丈夫当时的确身不由己,并且也是受害者家属,因此她也没有(也或许是无力)展示出凶狠的敌对状态。
另一方面丈夫离家时女儿艺率还很小,几乎没有体验过父爱的她,从很小就活在哥哥死亡、母亲崩溃的状态下,她没有正常家庭小孩的幸福童年,有些人可能没有从这点考虑,她其实是这个家庭最容易被忽略的、而心理伤害一定是最持久的成员。
面对突然出现的不断示好的父亲,小女孩对父母之爱的渴望有了盼头,自然在终日忙碌的母亲远不足够的关注之外迅速接纳了父亲,让父亲在母亲上班的时候来家里,一起做菜,父亲还帮忙修好了家里坏了很久的一些东西,包括一盏时常会莫名亮起的灯。
他们有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邻居大婶。
说真的谁能攀上这么个邻居真是祖上烧高香烧来的。
大婶家也有一对子女,儿子和秀浩从小就是好伙伴。
大婶长年照顾着间歇性崩溃、丈夫在外的顺楠,甚至对顺楠用药的情况也一清二楚,同时由于顺楠出于经济压力工作时间很长,大婶也要兼顾照顾艺率,大婶自己的儿子也常领着艺率出去玩,算是廖以弥补艺率破碎的家庭。
大婶儿子的卧房窗户正对着顺楠家的客厅,总能看见那盏忽然莫名亮起的灯,和听见女主人间歇性崩溃的嚎啕。
大婶的女儿高中毕业,受周围气氛和对面撕心裂肺的嚎哭影响高考落榜两次,大婶也劝着没让女儿发作。
民间有组织世越号受害者家属小组活动,大部分家属都参加了,会给每个过世的孩子过生日,算是种互助小组的形式吧。
有极个别不参与的,比如拿了ZF慰问金的,以及顺楠这种无法迈过自己这道坎的。
既然丈夫正日回来了,组织者就找到正日,希望他们家庭也能参与,因为秀浩的生日就要到了。
正日虽然觉得可以参加,但心怀愧疚的他只能试探着顺楠的口风,顺楠则很坚定地拒绝参加。
以上是故事的大概背景。
看到有些人不理解一些内容,我尝试着做一下解释。
关于慰问金,以上世越号事件背景我提到过当局的态度是希望蒙混过关的,因此慰问金就是当局以金钱稀释民愤的方式之一。
当局在世越号事故发生后最初居然对家长们发出了“孩子们全部得以营救出”的消息,而总统朴女士更是在救援黄金时间段内失联达7小时之久。
加上官方不救援、甚至阻碍民间自发救援的行为,这慰问金的意思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买孩子的命的意思。
影片中提到的接受了慰问金的一户人家是因为孩子母亲得了癌症,属于特殊情况。
有人提到顺楠对女儿的态度很差,可能本身不是父母。
所以我认为年龄大一些的人感触会更深,尤其是有孩子的,甚至有二孩的。
很多有二孩的家长其实都苦恼于无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感情投入,也就是“A有的B也应当有”,而当一个孩子死去,对另一个孩子的任何投入都属于“A有而B永远都不会有”的概念,也就是影片中顺楠对艺率不想吃鱼发飙说出的“哥哥连饭都吃不了了你还不吃鱼”的意思。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失去一个孩子了,应该要对另一个更好才对啊”,这自然是没错的,这里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顺楠对儿子有着巨大的愧疚。
儿子在沉船发生时给她打过电话,而她当时手机不在身边没接到。
孩子最后的期望是能听到妈妈的声音,给予勇气也好,给予力量也好,给予希望也好,给予指导也好,这些希望都随着世越号的沉没而溶解,而顺楠错过了这唯一一个在她看来也许是对儿子一辈子最重要的回应的时机。
因此她被满心巨大的愧疚吞噬,终日活在与自己的撕扯中。
这也是她一直拒绝参与互助活动的最重要原因。
而对于女儿艺率来说,她的童年过早地被家庭的痛苦浸透了,哥哥突然的离世,使她失去了一个超级宠爱她的人,她从以前那个会被哥哥一句逗笑就发脾气朝哥哥丢东西的孩子变成了时时处处需要小心翼翼免得挑动妈妈敏感的神经而爆发的孩子。
而妈妈大部分在家的时间都无法抑制痛苦情绪的蔓延,这巨大的情感输出全部指向已经去世的哥哥,而从艺率的角度来说,这等于在要求她过早懂事的同时还剥夺了她被爱的权利,同时她也因而对水有着巨大的恐惧,别的孩子在海边开心地玩,她根本不敢往前半步——因为她连家里的浴缸都不敢进去,开放水域对她来说和地狱入口没区别。
在影片最后追思会的部分,主持人有问艺率要不要说一些关于哥哥的话,艺率是拒绝的。
在我看来,她是家庭中最无辜却最被忽视的受害者,她的拒绝里也许带有一些对“一起加入对秀浩的怀念”有着抗拒的因素。
难道她每天在家里对着为哥哥痛哭流涕的妈妈还不够吗,她才小学低年级的样子而已,都没有多少人问过她的感受,就拼命让她怀念哥哥,还要在一群人面前发言,有点过了。
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是不如你所愿的。
对正日和顺楠来说,正日需要重新找工作,而他坐过牢的经历以及需要花在与妻子和自己和解上的大量时间精力让这难上加难;顺楠的精神已经支离破碎,只能做一些收入不高的工种,以加班来增加收入,无法正视自己未能回应儿子生前最后求助的同时仍旧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女儿的生活;而他们俩在这种状态下,是完全没有一丁点自我的,包括:爱好、娱乐、社交、美食等等在内的一切在他们的日子里都化为乌有;但即使是这样,他们毫无办法,被一切“不得不”裹挟着、推搡着进入每个下一天,而这下一天里一切痛苦不会减轻,问题不会解决。
从电影没拍到的角度来想,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的家庭,每天可能还会在各种地方看到或听到时任总统朴女士及其当局的面孔、声音,就像一群杀人犯每天和你一起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一样。
影片后期,顺楠终于和正日一起去参加了大家为他们逝去的儿子的生日追思会,而影片前半部分闪现的人们也终于现身,原来他们都和秀浩有着各种程度的关联,有人曾受到他的鼓励改变了性格,有人以他为榜样鞭策自己努力,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另一个妈妈打趣说“秀浩人很好但真没有眼见力啊,来我家吃饭一直吃不停的,把牛奶都喝光了,可我儿子都矮矮的。
我一直朝他使眼色,可他就是看不懂啊”引来大家一阵笑。
当然还有一个哭得不能自已的女生,原来她是秀浩生前救的最后一个人,一个浪头打来时秀浩把她推了上去,她回头时却没有看到秀浩——秀浩在生命的紧要关头帮了不少人,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家很执着要帮秀浩过生日的原因。
顺楠被大家感动和感染终于稍微打开了一点心结,痛哭中说出了自己没有接到秀浩电话的愧疚之情;而正日也终于崩溃大哭,将积酿已久的内疚倾盆而出,说每晚都会见到儿子跟自己说,爸爸要回家,家里只有妈妈和妹妹了。
影片的最后,一家三口努力开始新的生活。
我写影评不太放图,因为比较啰嗦话太多。
这部电影破个例。
船身刚侧翻时听从安排呆在舱内以为没事的学生们
遇难学生的遗物
3年后学校给遇难学生们巨型的毕业典礼
参见影片《潜水钟》世越号客轮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头(毕业旅行)引出,短时间内(出发第二天早上)就行驶到深渊(300个高中生丧生),给几百个家庭以猝不及防的打击致其崩坏。
像片中顺楠一样精神崩溃的不在少数,2015年的父亲节一位受害者家属自杀,2020年到来的4天前一位被大家认为已经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生活的父亲在车内自杀,当然还有一些自杀未遂的例子,以及在世越号事件后被抑郁症失眠和各种莫名其妙病痛缠身的遇难者家属也很多。
无论是黑幕说还是操作原因,世越号事件至今仍没有结论。
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现实中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这的人们更像在于地狱中的一样,难熬的痛苦艰难的生命利险!
这部电影在韩上映之时,从微博上看到两条印象深刻的信息。
其一,是一位遇难者男孩的母亲给儿子写的亲笔信,妈妈因为当天没有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每天生活在愧疚之中,这一辈子恐怕都无法心安了。
二是,电影上映期间,观众们发的欢迎感受,是九宫格的各种晒纸巾。
有关世越号的资料看了不少,大多是以官方角度、调查者角度、民众角度去看待这场事故,而从遇难者家属的视角,这还是我看过的第一部。
整部电影没有一个世越号沉船的相关画面,没有官方、民间对这起事故的责任认定,也没有介绍过多的遇难者,单单只选择其中一个男孩的家庭来讲述。
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父亲离家到越南工作,儿子在家替父亲照顾母亲,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在讲述这个过程中,这个男孩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
只有游学前原封不动的房间,桌上摊开的算草本,熨烫整齐的校服;还有母亲格格不入的伤心,走不出来的抑郁;从国外回家的父亲被母亲拒绝走进家门;懂事的妹妹时时刻刻想着哥哥,就连吃个蛋糕也要分哥哥一半打包带回家。
男孩生前最好的同学朋友、同班同学,对门的邻居小弟……无一不沉浸在对他的思念和愧疚当中。
不过也有很多疑问,父亲为什么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不回家,留下母亲一个人面对痛苦?
母亲为什么走不出阴影?
好朋友们为什么对他避而不谈?
这些都紧紧揪着我的心。
随着故事的推进,那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爱父母亲人的秀浩才渐渐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热爱音乐,懂事听话的阳光大男孩,这是一个懂得尊重,富有责任心的高中生,他的存在给所有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终于给他过了生日,亲朋好友的缅怀,父母的痛哭救赎,对他的愧疚,最终才走出阴霾,勇敢面对新的生活。
全度妍这个母亲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因为自责,所以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当中,甚至忽略小女儿的感受,例如,为儿子买打折的衣服,女儿不高兴不吃饭,于是她拿儿子再也无法吃饭来责骂女儿,事后又后悔地抱着痛哭。
还有歇斯底里哭到影响邻居女儿两次高考落榜,吃精神科药物控制情绪,昔日儿子最要好的朋友碰到她也要绕着走。
如果说全度妍的母亲是一个自责的母亲,那么薛景求的父亲,就是一个愧疚的父亲。
好久没看到薛景求如此正常的角色了,没有戏谑,没有阴暗,没有染发,没有不正经,这个父亲如此的接地气,所以让人非常有好感。
因为自己在越南工作,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又因为坐牢,错过了与儿子的诀别,陪妻子度过痛苦的日子。
所以他回家后一直是隐忍的,那么小心。
因为记不起儿子的模样,所以并没有那么悲伤,反而更加理性,但是,他那种小心翼翼,让人看了后更加心痛。
尤其生日那天失控的痛哭,简直是演技的大爆发。
这部电影让人产生共鸣的还有,当面对这种灾难时,作为当事人的痛。
外人都可以轻描淡写的学会遗忘,而家属永远都不可能忘掉悲伤,正如电影中秀浩姑姑说的,“经历那种事还没事的话,那才叫不对劲儿吧!
”当所有自责与愧疚丢开时,才是面对新生活的开始。
秀浩虽然走了,但是还会永远和家人在一起,门厅突然亮的灯就是他回家的呼唤。
全程泪目,一定准备好纸巾,一个人观看……
记得上一次看韩国电影忍不住哭还是《季春奶奶》的时候。
亲情、爱情永远是最夺人眼球和泪水的两个话题,不管故事的切入点多么个人化、多么小,只要故事够真诚,作为观众的我总是会被感动。
《生日》今年4月在韩国上映,蝉联多周韩国票房冠军,它对于韩国人的意义,以及“世越号”带来的伤痛之大可想而知导演没有选择以好莱坞“灾难片”的大片形式还原这场灾难,而是从灾难中失去儿子的家庭入手,以细腻的讲述方式和拍摄手法,虽然没有任何灾难的悲壮场景,但是日常生活的画面却帧帧戳痛人心。
这部电影的细腻之处就在于一切都从生活细节出发,自然且真实,也最触动人心。
电影一开场引出了许多疑问,随着后面的情节发展来慢慢解答疑问,随着疑惑的解答那场灾难带给这个家庭乃至所有遇难者家庭的痛苦也慢慢显露出来。
一开场是一位父亲乘坐机赶回家中,敲门屋内人却选择默不作声,只是呆呆地看着玄关的显示器。
为什么家里人却不给开门?
剧情往后发展,原来因为出国打工赚钱,这位父亲对孩子和家人的陪伴十分缺失,而且打工期间在越南做了三年牢(隐瞒家人),跟家里人更是断了联系,儿子秀浩因为思念父亲,所赐尝试去找父亲,如今儿子去世了,这让朴顺楠更无法原谅丈夫。
电影中完全没有用骑在顺楠的抱怨来向观众展示这些,而是通过丈夫的一些细节行为。
1、女儿怕海,但是作为父亲却不知道,甚至试图抱着女儿一起下海去抓贝壳,知道女儿痛哭不已才作罢。
2、丈夫帮顺楠丢垃圾,但是却找不到自己家楼下的垃圾回收处在哪里。
3、儿子对自己的思念以及儿子办理护照多次尝试去寻找自己的事情一无所知。
整部电影中还有描绘了多次哭的场景,秀浩父母的每一次哭泣都层层递进,压抑的悲伤在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灾难给那些家庭带来悲痛的巨大也随之展现。
1、父亲刚回来不久,第一次走进儿子的屋子,看到挂在衣柜上儿子的校服,眼睛饱含泪水。
这泪水中包含的是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儿子突然离世的悲伤,但最后他或许是用自己的理智忍住了,或许他心里在想:一个男人在这种时候更应该成为家人的依靠,自己怎能首先被悲伤打倒,还有妻子和女儿需要照顾,自己需要坚强。
2、秀浩的妹妹艺瑟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抓贝壳亲子活动,但艺瑟因为哥哥的事情从此害怕大海,当被爸爸抱起往海的方向走时,她紧抱着爸爸大哭起来。
在幼小的艺瑟那里大海不是大海,而是对吞噬哥哥的“恶魔”,艺瑟想念哥哥,艺瑟害怕可怕的“恶魔”。
3、深夜里,顺楠翻看自己与儿子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次聊天定格在了船难当天,秀浩还因为联系不到妈妈而着急,看到这里的顺楠忍不住悲伤掩面落泪。
顺楠每天都在想念秀浩,但大人的世界总是不能随心所欲,生活还有许多重担需要背负,生活还要继续,责任还有许多,悲伤只能在深夜里独自默默落泪,明天依然要加入正常人的队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4、顺楠与女儿在家中吃饭,但是女儿不爱吃鱼,顺楠因此对女儿大发雷霆:“你哥哥都不能吃饭,你还挑食!
”说完将女儿赶出家门,痛哭起来,艺瑟也在门外大哭起来。
这是片中顺楠的第一次爆发,但是依然隐忍了许多,当与门外的女儿相拥而泣的时候,让人不禁想要落泪,为母亲的悲伤与隐忍、对女儿的爱与自己无法控制给女儿的伤害的纠结心理而感到心疼。
5、得知秀浩为了去越南找自己办理了护照,还认真学习英语,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成功去越南的父亲,来到出入境办理单位请求工作人员能够在儿子的护照上盖上章,已完成儿子的心愿。
当工作人员打算将父亲轰出的时候,父亲一边请求,一边忍不住痛哭起来。
这是儿子去世前唯一的心愿了,自己不爱儿子身边的这几年错过了儿子一次又一次生日,也没能实现儿子这么多次的愿望,儿子生前的最后一次愿望就是去越南找爸爸,这对知道事情的爸爸而言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父亲的愧疚、痛苦、思念都在一声声请求和第一次出声的哭泣中展现到了极致。
如果秀浩还活着,比起“我想你”父亲应该更想说的是“对不起”,对不起自己错过陪伴的美好时光,对不起自己一直成为儿子内心的牵挂...
6、母亲顺楠一直觉得玄关忽明忽暗的灯代表着秀浩回来了,前不久梦里还梦到秀浩就在楼下踢球,上楼叫醒自己,秀浩似乎已经回来了,或者是他从未离开过自己。
玄关的灯又亮了,它每次都给人希望,秀浩好像真的回来了,顺楠赶紧走进秀浩的房间,讲述着自己刚给秀浩换洗的床单和刚买的新衣服这些生活琐事,但是没有任何回应,顺楠再也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起来,哭声响彻了邻里几栋楼。
这是全片顺楠最大的以此爆发,悲伤在爆发中纷涌而出。
秀浩的去世如此突然,自己一人该怎么面对,多想自己也能去秀浩的世界看看,这样就能陪在秀浩身边,往日的幸福时光也能复原。
但是一些都是不可能,秀浩走了,即使玄关的灯再亮秀浩也无法回来,新衣服秀浩也再没有办法试穿。
现实对于自己美好梦境的冲击击碎了顺楠为自己建立的坚强,击碎了顺楠美好的梦,这过程该有多痛苦啊。
电影中顺楠一直的愤怒都集中在关于“世越号”遇难者补偿金之上,她之所以会这样电影通过两个情景来展现,“世越号”当事者的痛旁观者似乎永远无法体会。
1、超市内,电视上报道关于遇难者补偿金之事,与顺楠一起工作的几个同事讨论这一话题,大家都认为遇难者家属拿到这么多钱应该挺开心的。
顺楠在一旁眼神黯淡机械地做着手上的工作。
2、小伯父携家人一起到顺楠家里祭奠秀浩,然而饭桌上却想问顺楠一家人借钱投资,理由是因为秀浩顺楠一定获得了不少补偿金。
顺楠赶走了小伯父气愤地离开了家。
高额的补偿金本来是对悲伤的补偿,什么时候成了旁观者眼中的“福利”,生活中的“键盘侠”总是会以自己的心态度量他人的境遇,失去亲人的悲伤他们真的理解吗?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令我记忆最深刻:顺楠激动的带回秀浩班级的照片,他跟丈夫提起了其中在灾难中获救的女孩,丈夫微笑着说“真漂亮!
”秀浩的父母说幸存者“漂亮”更像是在表达:能活着真的太美好了,要是秀浩也能获救就好了。
生命原来是这样美丽,要是秀浩也能活着就好了。
他们笑着的眼神中更多传达出的是对得救女孩的祝福和对她的羡慕,在生命面前卑微的羡慕着是父母能为秀浩做的唯一的事了。
最终的生日会上,所有的遇难者家长和之前的同学都前来参加,从他们口中,秀浩的父母听到许多他们从未知道的秀浩的故事,就好像秀浩又回来了,和他们一起生活发生了这些幸福的趣事。
生日会上众人在讲述的过程中哭成了一片,在最终的这一场景中,悲伤从秀浩父母这个例上蔓延开来,秀浩是逝者但不是唯一,悲伤不止于秀浩父母,相似的生活可能发生在这里的每个家庭的每一天之中。
灾难的可怕就在于它不仅所走许多人的生命还留给遇难者家人无尽的伤痛,面对社会复杂的环境,不求旁观者能与当事者共情只卑微的希望能够给予他们理解。
生日会结束了,秀浩被这么多人记得宽慰了顺楠夫妇,我忽然想起了《寻梦环游记》的一句话“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周边的人都与秀浩有关,就好像秀浩从未离开。
秀浩在父亲那里留下的最美好的回忆也定格在对后一次野炊在河边钓鱼,那种幸福静谧美好,化作父亲支撑之际面对儿子离开和今后生活下去的勇气,生日会大家对秀浩的祝福也给了顺楠夫妇坚强生活的勇气,顺楠也终于将沉溺于悲伤的自己放回现实生活,积极地关心女儿的生活,还是开始那个家,但最后阳光透过窗户溜进屋子,屋子更亮了,顺楠一家人的生活也更加明亮了。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给予他安慰,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罪恶难赎。
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及事件,沉船事件一直处于暗线,父亲的归来,父女之间感情的重新积累,还有一直试图修复的夫妻关系,才是故事的主线。
让人哀伤的是,无论是父女情,还是夫妻情,当正日每每想要用尽全力去修复时,就会触碰到最为敏感的部分,死去的儿子是他们一家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障碍。
影片没有描写灾难,却从灾难过后遗属的悲痛中,揭示了灾难的残酷。
一家人因为亲人的遽然离去而陷入绝望,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并在亲人的生日中,再次感受到亲人就活在自己的心底,永远不会分离。
影片以沉重的基调,充满悲情的镜头语言,以及偶然间的神灵闪现,完成了对灾难重创后心灵愈合的整个艰难过程。
其中有自我的迷茫,有他人的帮助,有社会的援助,心灵慢慢的走出痛苦和绝望,悲伤和孤独,走进一片灿烂明媚的阳光之中,走在逝去亲人天使般的目光之中。
而天使的任务,就是在冥冥之中,一直看着你,一直守护着你,希望你一切平安,一生幸福。
《生日》,我看到的不是家属在孩子遇难后的悲恸,而是惨剧过后仍然挥之不去的执着。
事先声明,我有些说话可能会写得很直白,让人觉得我很没同情心。
我对死者是尊重的,也对死者家属寄予深切的同情,但我始终要以戏论戏。
全度妍饰演的母亲,儿子死后,自此一蹶不振︰她不会参与死者家属的聚会;经过要求政府继续搜索行动的摊位也置诸不理;明明还有个女儿,但却会在女儿面前情绪失控,说「你哥哥想吃也没得吃,你现在竟挑食!
」;丈夫回家,一心认为他只为拿取赔偿金。
电影中父母因为孩子的离世,受到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无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在都是这世间极度的痛苦。
无论现在怎样,我们一定要爱自己呀,不要让父母担心。
但另一方面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是有灵魂存在的吧,比如说电影中时不时亮起玄关的灯,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一定是在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温柔的注视着你,陪伴着你。
对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还是感觉导演处理得很克制,尤其前半段太克制显得略微平淡。
但也正是这样的克制,才显示出痛苦的日常。
活在悲伤里的妈妈,隐忍悲痛的爸爸,还有小心翼翼着的妹妹,有的伤痕真的或许永远不会好。
最后生日会好像变成了一个记录,那么真实,情绪那么动人,眼泪一直忍不住流。
男女主的演技真的太厉害了。
妈妈在屋里抱着儿子的衣服声嘶力竭地痛哭,爸爸在生日会上情感完全爆发,太戳人了。
不过黑暗中还幸好有一丝希望的微光。
“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讲话之前暂停了一下而已”。
多希望这世上可爱的人们都可以得到幸福啊。
这部电影在我最近电影清单的前三,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内容关于世越号事故后遗嘱和活着的人的生活,其次薛景求和全度妍两位演技咖合作。
前两天出资源了,立马下载,今天周五花了两个小时时间看完,世越号带给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很深的影响。
儿子的房间一直保持着原样,是不是这样可以欺骗自己一切都还没变?
妈妈每天忙碌着,但却还是会抽空给儿子买新上的衣服,挂在儿子房间,崭新的皮鞋放在鞋柜,会在夜间抱着你的衣服嚎啕大哭。
从国外回来的爸爸对于女儿来说是陌生的,但毕竟血浓于水,他带着她吃甜点、一起去玩、帮忙修理家里的灯,慢慢熟悉了。
代表提出要给儿子举办生日,他感觉记忆中陪伴儿子真的太少,了解的也太少。
他去儿子的房间翻到了护照,这是儿子想要陪妈妈一起去越南找爸爸而办的,但却一次没有用上。
爸爸拿着护照去求工作人员盖章,我看到这一幕眼泪止不住流。
生日那天,一群人聚在一起,观看视频,同学妈妈说着你的趣事,朋友也诉说着你一起的糗事,获救的同学也哭着说是你救了她,一屋人笑着笑着便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爸爸和妈妈的眼泪越积越多,妈妈哭着说出事那天早没有接你的电话,爸爸也哭着说一直见到你,说让你回家回到妈妈和妹妹身边,隐忍的哭声终于放肆的大哭了出来。
亲爱的孩子啊妈妈会给你买最新款衣服爸爸会为了你求人在你的护照上盖章妹妹吃华夫饼的时候会想着到一半给哥哥朋友会去你曾经想去的越南旅游。
好多人都记得关于你的事情看!
你活在这些人的心中呢!
所以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你还有你们要幸福呢!
不管时间过得多快多慢,活着的人依旧要继续生活,带着对离开的人的爱,加倍幸福的。
看了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三:一是爸爸请工作人员盖章,从最初的平淡请求到嘶吼的哭求。
二是妈妈在夜里一个人大声哭泣呼喊着孩子的名字。
三是生日时邻居弟弟念着诗爸爸妈妈的哭声从小声啜泣到嚎啕大哭。
感触很深的是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都不同,有的默默有的张扬有的隐忍有的......别人给我们看到的是一面,还有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一面。
首先建议有孩子的家长不要看这部影片,因为实在不想破坏你们本来愉悦心情,不是作品不好恶到诸位的心,而是作品太细腻扎了各位的心。
相信也只有女性导演能把这样的悲情世界用再舒缓不过的节奏呈现的如此撕心裂肺,因一场致命的意外而失去爱子的家庭,夫妻之间的关系、作为父母自身所经历的折磨、即使有二胎父母与老二感情上微妙的变化、这个家庭与亲人邻里之间逐渐产生的问题,都以这个家庭作为代表进行了痛彻心扉的展示。
那种万箭穿心的痛谁看了都不会无动于衷,谁经历了都宛如置身炼狱。
不过,悲伤的背面总是带着希望,导演也没有一味的向观者肆意的投掷着催泪弹,当情绪到达一定状态的时候一束鲜花或是一杯热茶就会送到你的面前,你不会感到猝不及防,反而是在哭的状态中叹息一笑随即轻逝眼角的泪再轻咳两声,默默的在心中为这对父母真诚的说了声“加油!
”“薛景求”“全度妍”两位“戏骨”级别的老师,用诚意虐痛了用心去欣赏这部影片的眼睛。
QJ
歲月號這樣一個話題卻只拍出了強行催淚而沒有真正的悲傷實在太可惜,整個催淚點也全都靠兩位演員的表演,全篇就看到導演說“素媛的爸爸+密陽的媽媽,給我哭!”
huluma自杀第二天,新冠疫情后影院复工前一天,刷了这部明知道会哭很惨的片子。当一个鲜活的人骤然离去,这世间总有他留下的点点痕迹,被人记住的时候,最动人。要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常常说“我爱你”和“谢谢你”才可以啊。因为活着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PS看到去世小孩房间里贴着我Guckkasten海报,又开心又难过,心里酸得呀……
不好看啊,难道女人才会看?超级慢,还体现不出情感。哭也是没有碰到泪点。浪费了2小时。
最后不错
爸爸最后那段的演技太好了
“我不会跟你道别,只是在下次说话之前暂停一下而已。”
3.5 纵使电影本身有不足(其实还不少…),但拍世越号的勇气与想法依旧值得肯定。
合适
这导演想表达很多东西,却不敢拍。只好留个侧面,让你自己去想。给死去的人买衣服很不吉利。演员哭的很卖力。还给死人过生日?最后的诗写的很不错!
不喜欢
过生日那段有点垮
不能理解怀念逝去的亲人为啥要那么多人聚在一块哭着过生日,即使他们有共同的伤痛。
就是很大事件 拍出来的效果比较普通 声讨朴槿惠政府 最后一场生日宴 催泪但还是少了什么 两大主角 之前都是李沧东那挂的 也演过密阳悲伤母亲 宿媛悲伤父亲 合在这里稍微削弱 还是要看导演 还是是枝裕和来拍悼亡片 估计结尾父亲不会回家
全姐饰演的妈妈在儿子去世后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终日生活在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中,但是为了照顾小女儿又不能选择去死,靠着抗抑郁的药物故作坚强地活下去。薛叔饰演的爸爸,长期在越南打拼,甚至还在那里做了三年牢。他离开的时候大儿子还很小,等他再次踏上韩国的土地时,却早已与儿子阴阳相隔。他对儿子的愧怍应该也要更进一分,同时他还要面对妻子对他的怨恨。
全片都在用痛苦来表现痛苦,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消耗演员的情绪和观众的耐心。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被导演/编剧浪费了
害!好小孩才值得愛咯。
将视线投到因人祸灾难失去儿子的中年父母身上,一直无法走出来的母亲以及因无法及时赶到身边安抚支持母亲的自责的父亲。除了赔偿抚恤金,没人真正关心这些受难者家人的精神状态。哀伤的气氛从头到尾,男女主角全部在线,撑起全片
好久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片子了!!!!全片一直很平淡,能淡出个鸟来。结果最后30分钟发现带动不了观众,就开始直接哭试图让观众一起哭。两个好演员也救不了这烂剧本。
哀悼与悲伤:因为每个人悲伤的阶段与处理方式不同,时间与空间造成了关系中的间隙,有些人的空间就此拉远了,有些人的时间就此断掉了。~去掉形式的哀伤辅导才能出现真的情绪,可是很多人学会的却只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