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世贸大厦,September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玛丽亚·贝罗,康勒·帕奥罗,摩根·弗林恩,迈克尔·佩纳,阿曼德·里斯科,杰伊·埃尔南德斯,乔·博恩瑟,尼克·丹米奇,祖德·塞克利拉,内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世贸中心》剧照

世贸中心 剧照 NO.1世贸中心 剧照 NO.2世贸中心 剧照 NO.3世贸中心 剧照 NO.4世贸中心 剧照 NO.5世贸中心 剧照 NO.6世贸中心 剧照 NO.13世贸中心 剧照 NO.14世贸中心 剧照 NO.15世贸中心 剧照 NO.16世贸中心 剧照 NO.17世贸中心 剧照 NO.18世贸中心 剧照 NO.19世贸中心 剧照 NO.20

《世贸中心》剧情介绍

世贸中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以美国“911”事件为背景的灾难片,故事重现了当时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9月11日的一个美妙清晨,消防总署突然警铃大作,接到世贸中心遭到恐怖袭击而倒塌的消息后,消防警员约翰·迈克洛林(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和同事们立即整装赶赴现场,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坍塌的大厦冒着浓烟,受伤的人们在痛苦地呻吟。为了营救被困在世贸中心里面的人,约翰不顾残楼摇摇欲坠的危险,带着队友冲进了大楼中,然而他们还来不及展开动作,就被二次倒塌的残楼压住了。当约翰在碎石中醒过来时,发现昔日并肩作战的同伴全部殉职,只有一位叫威尔·吉米诺(迈克尔·佩纳 Michael Pena 饰)的警员还幸存着。他们在地狱般的废墟中等待着救援队,面对着渐渐稀少的氧气和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恐惧、彷徨、伤心、绝望从四面八方缓缓袭来,营救与自救在惊心动魄的24...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了不起的菲丽西基隆将嫁独角兽之死八墓村驱邪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我的吸血鬼老板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四季二龙湖爱情故事2021嗨我的麻烦精双面女间谍第四季记忆回放亚历克斯·克罗斯第一季飞机总动员2:火线救援风暴之土普罗米亚前日谭苔藓奇妙博物馆第二季篮球之心卡片战斗先导者overDress第四季最甜蜜的吻黑之斜面万市大吉德黑兰第二季侠盗小鸡比赛战墙乌龙茬车祸惊魂

《世贸中心》长篇影评

 1 ) 世界不仅仅只有大灾难

  电影本身我觉得已经不用我说什么了,这样一场现代文明下的人类惨剧——战争本来就是很疯狂的行为,恐怖袭击就更不要提了,虽然从结果上说,被车撞死和在大楼里被飞机撞死一样是死,但对人类文明来说,代价太大了,这个代价当然不单单是指钱——随便拍拍估计都是可以赚到不少感想的,何况这个导演和这个主演也可以让人足以信任到他们不是在随便拍拍。

  但……但怎么说呢,在大灾难面前,我一向麻木的令我自己都有点痛心疾首。

也许是我觉得起码我个人看来,有时人的生命实在太微妙了。

  我一直觉得,我并不是个善于吸取教训的人。

有许多错误我回头想去,总是犯了又犯。

而且恕我直言,如果还是那样的环境,面对那样的人,我也许还是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曾经有段时间我为我这样的弱点非常痛苦,如果在这种痛苦之中,我被这么埋在瓦砾下等待救援,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那么点幡然悔悟。

但这种情形,我是无法假设的,何况……何况不单是911才会死人的,每天的车祸,感冒,甚至吃鸡时骨头卡住了喉咙,都足以让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用近乎荒诞的方面离开人世……而这一切到底给我们何种痛苦何种领悟,在我们尚且活着的时候,在我们尚且健康的时候,是怎么也无法体会,无法假设的。

  抛开美国皇帝模式的世界警察思想不谈,那些拿自己性命做交换的恐怖分子,那些人体炸弹,那些在战场上为着不知道什么目的把杀人当作荣誉的士兵……他们在生命之花熄灭的一瞬间,到底有何种感想?

他们的生活中也有琐碎的小事吧,他们也有为他们流泪的人吧,他们的人生,也应该有一些让他们自己感动到不舍得去死的东西吧。

  但是他们都死了,而且其他人无能为力,而且,他们是自愿去死的,并且,他们仇恨的双眼开始觉得拉一个人陪他们去死就是光荣了。

  这真的很荒诞。

  所以我觉得,也许从他人的死亡之中,我实在无法吸取到任何教训。

我无法很顺利地说出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我们应该善待他人和自己,我们应该互相友爱如兄弟,我们应该互相体谅互相亲密这样的口号。

我知道这些希望是好的,是对的,是我应该做的。

但是我同时也认识到作为我自己,我有时候的确并不善良,并不诚实,我无法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也无法做到克制我自己的贪欲,我有时候不得不与一些人拥抱,同时又与一些人绝交……为了一些荒诞的理由,为了一点荒诞的享受。

  我当然无法肯定,我这样活着,是不是算浪费生命。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很想活下去的,而且是充满着信心与快乐地活下去。

如果如电影所说,痛苦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活着。

那么我觉得,快乐就是我的恋人,它让我知道我是值得活着。

我希望身边的人都平安、快乐,可以有伤心但是不至于失去信心,可以有困惑但是不至于绝望,可以有失恋但是仍然值得有人爱,可以有小毛小病但仍然可以享受人生;我希望没有战争,没有911,没有莫名其妙的恐怖袭击,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过马路要当心……当然也希望所有丢失的猫都可以找回来,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全部神采飞扬。

真的,除了战争以外,我并不讨厌荒诞一点的事情或者感情。

  及:对于把电影院当成可以乱搞顺便看一会电影的场所的人来说,在看世贸中心的时候也许会有点不敢发泄的痛苦,更痛苦的环境是他的上座率如此之差,以至于前后左右都没人但仍然啥都不忍心干。

真的……也许宝贝计划更合适一点。

 2 ) 痛就是好

5年多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早晨与一些年青同事在网上得知这个消息,看到飞机撞楼动画演示后,心中涌起的一种莫名的兴奋。

也许一方面是出于对于美国的憎恨,那个国家在那两年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伤害,轰炸大使馆、破坏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阻扰中国加入WTO、撞机事件、中国威胁论等等...似乎在那一刻,仇恨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另一方面,也许是基于一种天下乱而有热闹看的阴暗心理。

而且,这个热闹那么现代、那么时尚、富有创意...而后看布什和拉登在沙漠上玩猫捉老鼠,看一些小朋友在网吧里成群结队的CS...世贸大楼倒塌的时候,我对这两栋building没什么概念。

当看到这两栋塔楼重新在电影上再次矗立起来的时候,才感觉那个世界性的大热闹原来已经有了一些历史的质感。

但这历史太近了,我想这是电影主创人员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因为不能把故事讲的太离谱、太升华了,那样就不真实了,因为所有的事情,人们都还记得,但要是讲的太真实了,又会抹杀艺术性。

大多数讲历史大事件的电影都会通过一两个人物的命运和视角来表现,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但纪录片的感觉更强一些。

我想这部片子的价值也许不在与他的艺术性上面,它的价值可能在于它本身可能会成为一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去供后人们观看和研究。

我们看到,生命的个体在灾难和变故面前,显得那么脆弱、渺小和无奈,生命可以在瞬间泯灭,毫无商量的余地。

但作为群体的人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在精神上强大,在行为上强大。

电影中,给我展示了真真切切的亲情和友情、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有的来自天性、有的来自信仰。

电影没有涉及政治立场,我觉得这很好。

恐怖行动的制造者也显示了强大的力量。

剧中主要人物约翰中士说:911告诉我们人类的能力、邪恶,但同样也显示了被人类遗忘的善良,人们彼此照顾,没有任何因由,只是应该这样做...对我们来说谈论善良是很重要的,要牢记...作为个体的人展示了强大的求生力量和恻隐之心,约翰、威尔及其战友们,无论是自身与死神的抗争还是相互的鼓励与扶持,都成为支撑他们顽强活下来的重要因素。

而处于死亡边缘之际,最让他们牵挂的是妻儿。

“我娶对了人”——这样五个字的台词蕴含了太浓厚的感触和情义。

“痛就是好,痛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感到痛,那说明你还活着”——这句话可以用来指导古今中外所有人的人生。

“感谢上帝,给我们每天的面包...哦,上帝,请宽恕我们,也宽恕那些冒犯我们的人”——无论做为个体的人,还是群体的人,无论是美国人还是阿富汗人,那强大的力量的根源都来源于宗教信仰。

我想知道,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的行为究竟能有多善良?

一个没有信仰的泱泱大国和民族,能不能健康的发展?

总的说,电影拍得一般。

但还是值得一看,作为对一个大事件的具体了解。

 3 ) 爱,趁现在

“我还不够爱你,我没有全心全意的爱你。

”“老夫老妻都是这样吧,感情都被生活的琐事磨灭。。。

为了孩子。。。

回家吧,孩子需要你。。。

不,我需要你。

”“他是个好孩子,在2号楼里做电梯工。。。

我看到它倒塌了。。。

我还在今天早上骂了他。。。

”我们总有来不及说的话,我们总是对平淡的生活习以为常,我们总是羞于对所爱的人表达,而当灾难突然到来,我们除了悔恨还会有什么?

爱,趁现在还来得及,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

对在四川地震中抢险救灾的官兵表示敬意,英雄的称号他们当之无愧,历史永远铭记他们。

 4 ) 名不副实

如果你用过二十年时间间断地读美国版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会对这样的故事烂熟于心,唯一的差别就是它发生在911的世贸中心.影片中没有海报上所提的灾难重现,也没有光辉形象的英雄,只是几个普通人,承受他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同那些陈旧的故事一样,依旧要你继续深化认识的几点:主无所不在,爱的力量,信念的坚韧,活着还是活着.最后总结一句:本片是美利坚合众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影片,欲自觉接受教育者请购票入场,勿买盗版,以支持小布为核心的共和党精神文明建设.http://hxddf.com/blog/?p=821

 5 ) 视角狭窄影响了整体性

想对导演论上几句。

是因为电视中对斯通的专访是我产生了对他作品的兴趣。

斯通总是立志于拍真实题材的电影,从他的越战3部曲到这部世贸中心,继承了他一贯的作风。

该影片也是他作品风格的延续。

这部作品是真实事件的重现。

片中两名获救警察是20位生还者中第18、19名获救的,而在他们身后的是3000多名遇难者。

仅从表现人性的一面来看,影片还算比较成功的,也是导演所希望展现给观众的。

他说,该片既没有对恐怖主义的谴责,也没有宣扬美国政府的反恐思想,完全是从2位警察和他们妻子的视角切入展开剧情。

2位男主角2/3的时间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

然而,片子的局限性也在于此。

正如黑暗中主角的视野一般,观众的目光也被局限在了极小的范围内,无法对整个911中受难者有个哪怕是轮廓般的了解,片中对大多数遇难人员的描写太过缺乏,我认为这也是本片最大的不足之处。

 6 ) 不知道上帝是不是可以指引我,给我新生

在成都经历了地震,今天看了这个灾难片《世贸大厦》。

电影中的很多场景又让我想起了地震和地震之后的一些场景。

是什么支撑着人们活下去,是爱!

有爱在我们身边支撑,就能让我们在地狱中看到光亮。

为了爱,我们要活下去,虽然有时活下去让我们感觉很辛苦!

痛苦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有痛苦才让我们感觉我们还活着。

所以我们不要抱怨我们这个不是很会讨巧的朋友。

永远都不要放弃,时时要努力伸长胳膊拉动那根有水滴的铁管,它发出了我们心中生存希望的声音,继续付出爱,继续收获爱的声音。

那是一种爱和希望的信号!

它的声音微弱,却可以划破地域的阴霾。

上帝给了两位幸存者力量!

上帝给他们带来了救援者,上帝给他们送上了一瓶水,上帝让我们都不在放弃爱。

好几次看美国的电影都曾经产生过皈依耶稣的冲动,上次是看《耶稣受难记》,这次是看《世贸大厦》。

我这个传统的无神论者,怎么突然一次又一次的渴望宗教的帮助?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到了很大的心灵挑战,我需要一个很好的引导,不知道上帝是不是可以指引我,给我新生?

 7 ) 趁着六十耳顺,构建和谐美国

六十而耳顺,奥利弗.斯通也不例外,愤怒了一辈子,现在耳根也该清静了。

于是见他在六十大寿来临之际,收敛了以前尖锐的政治立场和怀疑论调,并在那些曾被他以阴谋论影像打得七零八落的历史真相、政党阴谋、传媒暴力及越战灼伤的废墟间,收拾打理出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景象。

这次个人心灵轨迹的重大转变显然适合911,于是在世贸大厦的废墟间,他领衔开始了这次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并企图以此振聋发聩的和谐社会重建工程。

在这幅曼妙的和谐主义画卷中,被困在废墟之下的两个港务局警察是不能睡着的,睡着了,他们就会真去见耶稣,而没机会被911当天这个美国精神的现实耶稣拯救。

而作为第三世界旁观者的我却浸泡在这严冬即散春意即现的温泉里,舒服的睡着了。

不是说不同情美国灾难,那一天的灾难是全人类都关注和震撼的,而是因奥利弗.斯通把这传统的好莱坞最后一分钟营救原则实践得实在乏味,相互鼓励、家庭焦急、方案争持怎么都在无谓的延长这“最长的一日”啊,难道是导演叛逆惯了,要回到传统模式中还一下对不上位?

还好,还有那些比比皆是的英雄主义煽情桥断,从当日赶往事故现场的路上到两年后的家庭聚会,伴着恢弘配乐的慢动作如一颗颗催泪弹,再加上表达美国精神的坚毅画外音,立即把深有英雄主义情怀的我炸得热泪盈眶。

于是,我睡醒又哭,哭完又睡,反复几次,电影总算完了。

毫无疑问,《世贸中心》彻底背离了奥利弗.斯通曾经那“宁可失之偏颇,不可失之平庸”的电影政治观。

在废墟间,我们只听到一首首歌唱生之信念的英雄赞歌,除那个退役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教堂里对神父的告解外,没加入任何让人物内心突然转变的外因故事。

其实这很真实,美国人内心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的确在那一天毫无铺垫的爆发了。

人物形象上的坚定其实是奥利弗.斯通一贯的理想,比如《刺杀肯尼迪》中凯文.柯斯特纳扮演的律师,比如在《生于七月四日》里高呼“we don’t need your fucky war(不要你他妈的战争)”的汤姆.克鲁斯,比如《萨尔瓦多》里为拍摄最好照片而牺牲的战地记者卡西迪,还有那两个杀人无数并过上幸福家庭生活的《天生杀人狂》,只不过那些坚决的叛逆在世贸的废墟间变成了坚决的团结。

从肯尼迪到尼克松,奥利弗.斯通曾严重怀疑政府对重大事件的任何定性,然而在911事件中,他却对政府的每个应急动作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对他曾极度反感的电视媒体宣传功能,他这次也无条件的信赖甚至依赖,“单向信息倾斜”作为媒体暴力在911事件中是必须运用的。

看来,国家灾难足以改变一个上年纪的愤老。

奥利弗.斯通一直都很爱国,只不过以前是恨之愈切、爱之愈深,他也一直很爱人类,不过都以沙文主义的同情目光去看第三世界。

911如同他那些电影中的阴谋论,伤害了这个国家,于是趁着“清醒”的六十岁,换个姿态,以和谐大美国的论调继续关爱人类。

 8 ) 纪念911的英雄们

9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但是回首,仍然发现911是还没翻过去的一页。

美国因此而卷入了战争,战争,复仇,复仇。

当所有的人安静的有序的离开大楼,而消防员和警察朝着相反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他们是911的英雄们。

不是超人、蜘蛛侠、绿巨人、蝙蝠侠,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才是真正纪念灾难向前看的影片,没有植入广告,没有城市宣传,完全改编自真实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彻底打动了我。

而我们的向前看的灾难片,真是该骂!

 9 ) 《世贸中心》:回避着的主旋律

搞不懂奥利弗斯通何以会拍出这样一部《世贸中心》,在他决定去拍一部“911”题材影片的那刻起,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场冒险的历程,这样的一种冒险精神倒是很符合奥利弗长久以来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胆量,可是最终这场冒险的结果却以温暖的人性收场,所有的冒险精神烟消云散,奥利弗突然不象奥利弗。

既然要如此收场,那么从开始便不必冒险,这几乎是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奥利弗。

我不知道奥利弗斯通还能这样子走多久,上一部作品《亚历山大》已经在票房上遭遇失败,这一次又在不讨好的《世贸中心》上出手,可以想象好莱坞能够给予奥利弗的机会已经不会很多了。

对于在银幕上重现当年悲惨的场景,很多受伤的美国人充满了抵触心理,他们对于这部勾起痛苦的电影是很不买帐的。

在开拍之前奥利弗应该考虑了很多,他竭力回避影片有过多刺激观众的画面,努力使影片有个阳光的结局。

与以往影片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此番奥利弗明白一不心可能触碰全美国人的敏感,从而引发巨大的反对声浪,所以他一直小心翼翼。

然而他的小心依旧没有令某些观众满意,反而束缚住了他自己的手脚,也失去了他以往那种标志性的锐气。

“911”事件是充满政治味的,而对于天生敏感的奥利弗来说,他尤其爱在自己的影片中标明政治立场,从《刺杀肯尼迪》、《尼克松》一路走过来,他一直立场鲜明地怀疑着。

当他去执导《世贸中心》时人们猜测他究竟又在怀疑什么了,而最终他呈现出来的却是一部不存在任何政治气息的电影,不再有怀疑,只有简单抹除伤痛的意图。

整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两位从灾难中脱险的警察为中心,展开对当天事件的白描,影片没有指责没有批评,所有镜头对准的就是遭遇灾难的平民。

如果说不是依托真实的“911”历史事件,影片的表现力事实上并不强,更多的只是一部普通灾难片的水准,带给观众的震憾性也是有限的。

但对美国观众而言,其实只要看看当年的电视纪录片,受到震撼只怕也会是巨大的,这种震撼不是因为画面而是因为心灵,所以说影片带给观众震撼感觉的是创伤的回忆而不是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奥利弗的小心让影片不敢越雷池一步,使得整部影片的推进相当平淡,一些大场面处理也尽量弱化,影片主要围绕着受困的两位主人公与死神的抗争和家人朋友的焦燥痛苦心态两线展开,全面还原了灾难当日的现状和身处其中的平民情感,透射出影片人文关怀的主基调。

奥利弗在整个”911”事件中将镜头更多对准了求生而尽量回避死亡,有其小心的成份在其中,更主要还是想通过影片表达出励志的主题,关于告别痛苦过去重建美好未来的主旋律。

影片的愿望或许是好的,但如果为了减轻伤痛而回避过多残酷,事实上影片的艺术创造力也在被削弱,奥利弗在以大事件为背景的情况下却越做越小,让影片流于平淡。

不得不承认,虽然同样以某一点来展现“911”事件,而保罗格林格拉斯的《93航班》却做得更好。

一个以93航班切入,一个以世贸中心切入,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是《93航班》越做越大,而《世贸中心》是越做越小,一个由点化面,一个不断距焦至个体。

《93航班》的故事不停留在93航班而是扩展到“911”的整个事件,世贸中心、五角大楼、平民商场,以及93航班所针对的白宫,五个航班相继被劫持去攻击目标。

整部影片以平实纪录片的视角来展现那恐惧的一天,没有距焦没有刻意煽情,在平实的叙述中带给观众一波接一波的震撼。

而奥利弗的《世贸中心》却不停地将距焦点缩小,世贸中心被撞是整个“911”事件的最重大的部分,影片先是将焦点对准世贸中心,然后又渐渐缩小对准了两位受困的警察,故事最后全部围绕这两人展开,将整个事件只通过两个普通人的经历来表达。

《93航班》的平实风格带给观众更多真实的震憾,而《世贸中心》却显得过于纠缠小我的煽情。

事实上在93航班上发生的一切已经无从知晓,影片中的故事更多依赖于编导的想象,然而《世贸中心》中的故事却是真实的,因为它基于两位幸存者的经历,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如此的不同。

这样截然相反的效果真的很说明问题,回避一切敏感的话题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提恐怖分子并不等于他们没在事件中存在过,奥利弗小心翼翼地将焦点放到个体的故事上,而将整个事件粗略带过,使得《世贸中心》最终没有“911”的标签。

看这样一部简单直白的奥利弗斯通电影,没有精巧的叙事技巧,没有漂亮的格局,更没有大胆的主题,说实话倒不如听两位主人公静静地诉说更来得打动人心。

没有冒险精神的奥利弗斯通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平谈如水的陈述者。

是的,真实往往不需要修饰便可以打动人,可是回避了太多的残酷后的真实已不再是纯粹的真实,局部终究只是局部。

《世贸中心》终究是打着光明旗帜的美国主旋律。

文:眉间尺

 10 ) 世贸中心 - World Trade Center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World Trade Center》,感觉不错 视角非常独特。

这部片子从整个 9·11 这样一件大事件中挑选了一个这样的小视角。

而透过这个视角,看到了家庭、兄弟、甚至为了同一目标努力的陌生人之间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才是整部片子想要展现给观众的。

如果真要展现 9·11 事件的全貌,用最近流行的《Crash》和《疯狂的石头》里采用的“网状叙事结构”(感谢同事当某提供术语支持)再合适不过了。

之所以不采用这样的叙事方式,也表明导演无意展现事件全貌。

由于开始的时候 并没有看过故事梗概,在进电影院之前,我认为这是一个讲述消防队员“英勇事迹”的英雄主义片子,甚至直到影片开始也是这样。

看着开头,我就在想 —— 不会又套用《Crash》和《疯狂的石头》里面那种方式吧?

可出人意料的是,片子没开始多久就到达了我构想中的高潮——第二架客机撞击双子大厦。

于是,我在想“这部片子要说什么?

”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给心理带来的触动越来越明显,我终于明白整个片子想给人带来什么,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这部电影感觉很不错,但具体怎么样,还是到电影院自己感受一下比较好。

在这里,我也就说说一些零星的感官。

* 片子拍得很有意思。

在事件现场,光线总是蓝调的冷暗,到处燃着零星的火焰,让人看到就不由得想起“战场”或者“地狱”这样的词汇,让人感觉非常压抑。

而在表现被压在地下的警察的美好回忆的时候,总是高调画面再加上柔光,尽可能地把那种温馨、甜蜜的家庭温暖表达出来。

而在这两种画面之间切换的时候,总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冲击,让人充分感受到家庭亲情的重要。

* 整部片子一直都是以那种非常压抑的气氛。

而这种气氛随着在最后一名警察获救,看到越来越多的笑脸、听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回家”的问候时终于消失了。

我想,这种从心理的变化正是整部片子想带给观众的感受之一。

* 片子里面也有一些细节很值得说一下。

9·11 事件对美国社会和民众的心理影响非常巨大。

特别是这部片子又是以当事人的回忆写出来的,因此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场面是这部片子刻意避免的。

影片一直使用一些局部的来表现飞机撞击大楼这样的场面,例如房间的震动、废墟的坍塌、电话中透露的小道消息……另外,还有一些喜欢的一句台词,虽然是引用别的电影的 —— “The agony is a good thing. The agony is your friend . If the agony that you still think , Even if prove you are still alive .”赫赫 祝某位同学生日快乐 :PP.S.:不知道“ I Love NY ” 那个流行的元素是不是因为 9·11 事件而诞生的?

http://www.sinoutopia.org/wp/?p=1055

《世贸中心》短评

一个民族只有面对巨大灾难时,才能显现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在这一点上,曾经的美国和曾经的中国一样。也许这部影片的票房不高,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那段真实,恐怖历史,但是只有直面历史,以史为镜,才能在未来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5分钟前
  • jacqie
  • 力荐

以小见大

6分钟前
  • brandon
  • 推荐

你M国要不把别人脑的家破人亡,人家能来撞你大楼让你家破人亡?最后那个家伙还去打伊拉克了,看看现在的伊拉克吧,天天人肉炸弹、汽车炸弹,人家每天得死多少平民?虽不是你M国人直接炸的,但和你脱不了关系!

11分钟前
  • 爱岚Axl Rose
  • 较差

故事背景众人所知,演员也不错,拍得不错。

1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宏大”主题让你疲软

18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较差

当年就买了碟,一直没看。今天才在CCTV6上看。果然表现平平,基本上是一和谐体,斯通就植入了个转变为极右倾向的陆战队员了事。

21分钟前
  • 费米
  • 还行

有点商业化,不过拍得还行~

26分钟前
  • 芙雅
  • 推荐

好看

28分钟前
  • 欧米
  • 推荐

细节决定一切

30分钟前
  • 采采小蝇
  • 推荐

灾难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去面对

34分钟前
  • 东学西读
  • 还行

几个男人的地下史

38分钟前
  • lomo36
  • 还行

这一夜我们都是美国人。吐到我都跪了。。。

42分钟前
  • 小麻雀书店
  • 还行

A big letdown for Oliver Stone.

43分钟前
  • dormant
  • 还行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在哈尔科夫冶金球场看比赛,回家看直播顿时震撼了,半夜老爸打来电话说他此时就在纽约,我擦顿时觉得好奇特的情节~

47分钟前
  • 菠菜逛基辅
  • 还行

巨无聊。。凯奇大叔你真是穷疯了啊,什么片子都接

48分钟前
  • 捅主任
  • 较差

感人是感人,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52分钟前
  • 天天在努力
  • 较差

奥利弗斯通的电影是越来越难看了 相比93航班来说 道格里曼的选择角度更能让人身临其境 过于煽情的风格毁了这部电影 之后奥利弗斯通的电影就没有好的 最烂的当属华尔街2 建议奥利弗斯通退休吧

55分钟前
  • andybluea
  • 较差

大YY,我记得是在507看的,为了纪念要加星的!

59分钟前
  • Kou
  • 推荐

人为制造的灾难令无辜者受难,而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勇者却成为了更加的无辜者。经历过大灾大难后,能留在记忆中以及值得被纪念的唯有人间真情。

1小时前
  • 终结者
  • 推荐

烂片

1小时前
  • 西凉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