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候看了《黑匣子》,法国电影,这本电影最近上了豆瓣外国片新榜单。
电影题材是一本悬疑剧,主旨是讲一架航空公司的飞机从迪拜飞回巴黎的途中,在阿尔卑斯山坠毁了,机上300人死无非命。
任何事故都是需要找出原因的,给死难者家属和公众一个解释。
马修作为航空公司的调查员,就是从事这个工作的!
调查人员从坠毁的地方找到飞机上的黑匣子,接驳到读取电脑上就可以听到当时飞机上的声音以及人的对话,调查员们通过分析这些声音对话尤其是驾驶舱里机师的聊天记录,进而来发掘和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
马修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处理这个飞行事故首席调查员。
最开始一切的证据指向这起飞机失事的原因是恐怖袭击,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就是事情的真想并以此结案。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马修对于此前的结论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与此同时,马修搭档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最后发现死在自己的汽车里。
马修既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良心,以及想要搞清真相的原因,他没有放弃,穷尽他所能够想到一切办法,通过联系记者获取线索,甚至还有一次趁着妻子熟睡时从妻子电脑偷了一份航空公司的绝密文件,为些他妻子还被公司解雇。
事情发展到马修众叛亲离的地步,可是他依然苦苦坚持!
当然一切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电影的最后,马修找到了失踪同事留下的信息并把它们发给了妻子,而他自己则在夺路而逃时发生了车祸死于非命。
这些信息都指向了负责飞机安全系统的公司,飞机失事的原因是这家公司被解雇员工利用BUG,在飞机上想通过电脑来控制飞机操作系统,报复公司;但是在争夺中操作系统崩溃,发生了惨剧。
事后安全系统公司为了掩盖真相,威胁马修同事帮他们篡改黑匣子的信息。
这些证据被他妻子当众播出,让那个负责安全系统的公司老板身败名裂。
电影的最后,马修的妻子缓步起出展厅,穿过了机场,夕阳慢慢降下。
不管在哪个社会,对于隐藏起来的罪恶,吹哨人或者说想要搞清楚真相的人,都是勇士。
他们永远是少数,少数人因为偶尔运气成功了,而被人看作是英雄,但绝大多数人则默默无人所知。
虽然罪恶总有被清算的那一天,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的重压挺到那个时刻。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面对罪恶,不一定有勇气和能力站出来,但如果尽点绵薄之力,举手之劳,还是应该尽可能地伸出自己的双手帮一把。
这才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良知!
各花入各眼,我是带着一种责任感又或者学习的心态来看这部作品的,所以即便形式枯燥,却也能认真的品思。
当今社会,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贴合大众且极其便利,但空难的风险依旧令人在意,事故发生,黑匣子就是所谓的目击者,而那些习惯了航空出行的人,恐怕也会对这个东西表示陌生。
把录音比作最后的通话,虽然伤感,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片中男主重复着倾听,渴望从蛛丝马迹中发掘出有用的信息,只为给民众以交代,还社会以真相。
为了心中的安宁,他要拼,就算是被当做疯子看待也无所谓。
那些同事、上司、领导、好友、爱人及大亨等等,都有着世俗的一套规则来维持关系,但在这个男人面前,任何洗脑式的劝解都抵不过心中的坚定,与其迎合,不如相信自己,真就是醒与醉的绝佳映衬。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角色精神的颂扬,那些为了商业利益草菅人命的家伙,那些渗入权贵的腐朽作为,那些旁观者冷漠的声音,那些未尽其力的看似用功,都应该警醒。
拍的很好,叙事的节奏感把握的刚刚好,每个分镜都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冗长,挖的坑后边也填的恰到好处。
最后还黑了自动驾驶一把,从这点上看确实自动驾驶让人忧心忡忡,我都认真考虑要不要一直开这台13年的卡罗拉了….想想看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安全完全交给人工智能那它或者是黑客想搞死你岂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吗?
微软系统苹果系统还得常常打补丁升级呢,你敢说汽车的电脑控制系统没有漏洞的吗?
男主车祸的时候安全气囊都没有弹出来,多可怕。
还有之前发生的林志颖撞车事件,都不好说电脑有没有参与,林志颖是赛车手诶,就算是分心驾驶回头照顾孩子那有哪个司机在回身处理事情的时候会猛踩油门呢?
反正我不信!
起码我的卡罗拉按键都是实体的,黑客就算入侵了顶多给我换一换广播电台啥的……不过随着汽车的电脑化越来越高级你想独善其身也不容易了,就算你可以一直开老爷车那你能保证周围都是这种车吗?
导航系统清清楚楚的知道你在哪里,旁边都是哪些车,那如果想弄你就可以控制别的车撞你咯,想想都不寒而栗!
回头看这电影牛逼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拍的是航空安全,结尾一个嘴巴子抽到了汽车安全脸上,哈哈哈哈哈哈
- 电影制作水准高 - 演员全体演技在线 - 特别是男主将饱受压力、怀疑下的坚持、无助、压抑表现的很好- 可惜逻辑上硬伤太严重了 - 黑匣子的录音 - 黑匣子的录音取出后,当晚是由主管波洛克和调查员巴尔森一起聆听的 - 这段录音从“欧航24,可以飞到四万英尺吗”开始到坠机,大概就10多分钟的长度 - 所以这两位调查员当晚就可以听到了驾驶员说“感觉飞机被控制了”这些录音 - 飞机公司单独收买并杀害波洛克,但却放过巴尔森;而巴尔森全剧也是完全没听过原始录音的表现。
完全不合理 - 油管上有一个很好的视频[Tour of NTSB flight-data and cockpit-voice recorder laboratories](https://youtu.be/mWLBPtLu_JY),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关于如何读取和分析“黑盒子”数据一个详实介绍 - 可以看到聆听录音是由45名调查员一起进行 - 对于一起死亡300人的空难事故,片子的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处看上去一共只有3名调查员跟聆听录音相关,而且其中首席调查员第二天还失踪了,也是太儿戏。
东航MU5735于本月21日不幸坠毁,到今日为止第二个黑匣子仍未找到,震惊难过之余想起这部拍摄于2020年的法国电影,不禁又翻出来重温了一下,作为对这起不幸事件的深切哀悼。
看完这个电影,才知道原来黑匣子有两个,学名分别叫“飞行资料记录器“和“机舱通话记录器“,原来它是橙色而不是黑色,这个盒子打开后,是一张固态硬盘,里面有此次航班飞行过程中飞行的技术参数和驾驶舱的全部语音录音。
如果有的选,没有人愿意有机会见到这个橙色的盒子。
先说本片的缺点,前半段节奏有些慢,但是这个很矛盾,如果不把背景和相关参数厘清,后半部分就看不明白,所以这也不算缺点,就是提醒大家,要稍微耐心一点,每一个铺垫的细节其实对后面的反转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可搜索本人微信公众号 fkaidy 私信留言获取电影资源)。
男主角皮埃尔.尼内,因为饰演《圣罗兰传》获得过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男主,曾经看过他和宝拉.贝尔主演的法德合拍片《弗兰兹》,从那时候就发现他天生自带一股敏感而脆弱的气质,有点像《钢琴家》中的阿德里安.布鲁迪。
电影开始是就是一起空难,但是不同的是故事着眼点并未放在空难本身,而是从一位航空公司的事故调查员的拍摄角度展开,皮埃尔.尼内饰演这位有着天才一般的敏锐听力,又有着强迫症般顽固执着的调查员马修。
孙俪说过:有执念的人其实很有魅力。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以为然。
坠毁的客机是一部欧航阿德里安800客机,黑匣子如愿找到,马修却被排除在调查事故的团队外,作为骨干技术员,他很失落,每个调查员都希望通过参与这样千载难遇的大型案例积累更多的事故分析经验。
第二天早上,上司找到他,负责本次事故调查的主管突然失踪了,黑匣子数据严重受损,内容几乎无法辨认。
晚上就要召开事故新闻发布会,时间不等人,马修说干就干。
先是从黑匣子被干扰的音频中解析出了一句话“真主至上“。
果然是恐怖袭击!
继而查出乘客中的一位正来自中东国家,就这样迅速锁定了嫌疑犯,紧接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件调查结果,一桩事件就告一段落,马修也因为出色的表现被上司任命为首席调查员。
第二天一位遇难者家属打来电话,有一位遇难者在飞机坠毁前给丈夫电话留言,希望马修听一下。
马修很快从短短的留言中发现了问题,一是险情发生的时间和黑匣子中记录的时间差了三分钟,二是电话留言中有明显的机舱的示警广播,但是“机舱通话记录器”中却没有。
他开始怀疑黑匣子中的数据被篡改了。
上司并不想节外生枝,决定还是按照先前的调查结果给出最终的报告,但是马修是“一根筋”,认真而执拗,他找到了失踪主管的家,发现了他停在家中的车并并未开走,灵机一动,从车上取下了行车记录仪,反复回看,发现在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主管曾经和失事的阿德里安800客机的操作系统供应商私下在郊外见过面。
马修认识这位总裁和创始人雷诺,他的公司专事航空网络安全,还是他们夫妇俩很好的朋友。
马修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却因为视力不达标听力超群而成为了欧洲航空事故分析员,妻子是欧洲航空安全认证委员会的高管。
8个月前雷诺的公司与阿德里安航空公司签订了一份大合同,为该公司航空电子安全提供服务。
马修很快发现几个月前阿德里安航空从迪拜到巴黎的航班就发生过失速系统故障的事件,却没有任何调查记录过该起事故的报告,而这个系统当初通过认证必须经过妻子所在的安全认证委员会,他询问妻子却被以“商业机密”而缄口不提。
马修越发觉得这其中藏着巨大的阴谋。
于是在深夜趁妻子睡着时偷偷打开电脑,找到了那个发生过事故航班的报告拷贝下来作为证据提交上司,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妻子甚至因为违反保密规定而被解雇。
高层接受了马修提供的证据,立刻就新发现的问题展开系统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却证明,这个失速系统即使出了问题也不会导致飞机坠毁。
看到这个结果,马修惊呆了,这一刻电影用飘忽的拍摄角度和极速旋转拉伸的长镜头再加上出色的配乐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画面来表现马修的绝望,他如此自信的确定事故原因,甚至不惜赔上了自己和妻子的事业前途,这种挫败的悲伤痛苦而真实。
几天后被暂停工作并搬到姐姐家暂住的马修,在陪外甥玩无人机的时候,他们的无人机突然失去控制,原来被旁边的另一群游人黑了网络夺取了操控权,虽然是开玩笑,但是马修却突然明白了,并不是防失速系统导致了事故,而是失事飞机上有黑客干扰了驾驶系统,而此时飞行员被迫启动了防失速系统,BUG遇到BUG,这才是事故的真正原因。
而阿德里安800飞机上的网络安全系统的供应商和防失速系统的供应商都是同一个人——雷诺。
他曾约见过马修的主管,继而记录器被篡改,主管失踪。
动机很简单,雷诺知道自己提供的飞行网络安全系统存在BUG,但是要修补这个BUG需要的不仅仅是巨额费用,还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这样就会错过最佳上市时间,从而输给对手。
很快马修就发现曾经发生过故障的从迪拜到巴黎的航班就是因为黑客通过飞机上的娱乐系统侵入了操作系统改变了发动机转速,这位黑客曾经警告过机场和飞机制造商,他们的系统存在缺陷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就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警告不是骇人听闻。
但是,这起事故仍然没有受到重视,事故报告被雷诺找到主管抹掉了。
马修查到这位黑客曾经在雷诺的公司中工作过并被解雇了,果然翻找失事航班乘客在飞机起飞前发在Facebook上的多张合影照片中看到了此人的身影。
终于马修在被调职整理移交工作文件时,突然发现主管的行车记录仪中最后还有一条奇怪的文件,打开却是一段无关紧要的小事故分析数据,马修深呼吸一下,继续看这段音频,发现音频最后还有一小段几乎不容易发现的杂音,他不断过滤再过滤,读出了一串长数字,这串毫无意义的数字被主管放在行车记录仪里,马修立即联想到导航方位,输入数字后,果然是一个定位坐标。
根据定位导航找过去,竟然是位于失踪的主管家屋后面的一片湖泊的中央,马修潜入湖中凭借超人的听力找到一个发出微弱信号声的盒子,打开正是清晰的“黑匣子”原始记录,读取后事故真相证实了马修的判断,紧接着主管在画面中出现了,他坚信天赋秉异的马修一定可以凭借他留下的线索找到这个真正的“黑匣子”,他之前曾经收受雷诺的贿赂帮他修改过报告,这次空难事故后雷诺为了掩盖真相威胁主管篡改黑匣子的内容,但是主管留下原始证据给马修,希望他查出真相,惩罚主谋。
此时马修听到有人闯了进来,千钧一发间他把数据通过网络传给了妻子的邮箱,妻子仍是他这一生最爱和最信任的人。
留一个结局不剧透了,故事很精彩也有些烧脑,希望我的文章能为影片细节上的难点释疑有所帮助。
谨以此文献给东航MU5735,希望早日发现第二个黑匣子,找出事故原因,告慰132位不幸逝去的生命。
不得不先吐槽一句翻译,真的是很久很久没见到这么差的翻译了,就跟机翻似的,非常非常引人误解和困惑。
翻成这样,不如不翻。
当然,连蒙带猜再加上后续评论区看看,还是能看明白这情节。
只能说,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心中有一丝疑虑,就必须要理清。
不能算了,不能好像似乎大概,因为涉及到人命,涉及到对这些家属的交代。
而这样近乎偏执的执着,在旁人眼中,甚至刚开始在观众眼中,真的是疯狂甚至神经质的。
真相,可能真的只能由疯子来述说。
重看《黑匣子》剧透慎点:重新看这部法国悬疑片,又有不一样的感受:1.先说男主角的妻子:非常鲜明的职场干练女性形象,但又善解人意,又温柔又强大:可以推测出, 她和男主、反派都出身于精英学校。
像这样一个入世而优秀的女性,在同学中找到比男主更成功、性格更圆融的伴侣,应该不难。
不过她选择了这个在多种社交场合都有些格格不入、“偏科严重”的男主,并且与他结为夫妇,说明她愿意接纳伴侣的不同。
她会在社交上帮助丈夫,也会温柔地提醒和鼓励他,并没有拿世俗价值观去强硬改变他,也对丈夫的调查内容门儿清,才能在反派说漏嘴时敏锐地立刻察觉漏洞,对男主是真爱。
2. 再说男主孜孜不倦的调查:如果将男主的调查刻画为只是为了揭露空难真相、还受难者一个公道,以及在意未来乘客的安危,那么这个动机显得太无私,难免有些空洞,所以编剧加入了一些其他动机,来使得 这个人物的动机更可信 :例如男主曾想当飞行员而不得(辜负了飞行员父亲的期待);他发现自己对分析黑匣子音频的兴趣和天赋而兴奋,也明白自己在其他方面和“正常人”比有所不足,所以当引以为傲的分析能力受挫时不禁崩溃。
在调查四处碰壁、孤家寡人、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知道挣扎无意义的时候,如果上天再扔给他一个明确的线索,那么追查下去简直就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3. 男主最初怀疑空难原因是飞机自动驾驶系统软件(MHD)有问题,但最终原因在于飞机驾驶网络被黑客入侵,导致本来无问题的MHD因需要同时服从黑客和飞行员的指令而出错。
这一点设置很巧秒,不仅在于助推情节的丰富和悬疑度,我想也是避开了对相关航空认证委员会的质疑:因为如果认证委员会让有问题的MHD通过,那岂不是在抨击委员会的官僚腐败?
最终情况是指向利欲熏心的个人公司,反派也只是个人,而不是整个行业或官方机构,很巧妙。
4, 最后,无论实情再怎样,但法国影片对世俗的光鲜成功和追求似乎总带着一丝贬义立场,反而对风尘仆仆但有内心不懈追求的人物持肯定态度。
这属于法式清高?
#法国电影#黑匣子 #法国[话题]#空难
资料:波音737-800机型曾多次发生事故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波音737-800属于737NG,在737MAX推出之前,是波音单通道的主力机型,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波音客机,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单通道客机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到2020年五年间波音737-800机型多次发生严重事故。
2016年3月19日,迪拜航空981号班机从阿联酋迪拜飞往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机型为波音737-800,于顿河畔罗斯托夫机场降落时坠毁,机上有55名乘客,7名机组成员,共62人,全部遇难。
2018年9月27日,新几内亚航空73号班机从东京飞往莫尔兹比港,机型为波音737-800,在降落时坠入海中。
航班所载47人中有46人生还。
2018年10月1日,一名失踪乘客已经被找到并确认遇难。
2020年2月5日,飞马航空2193号班机从伊兹密尔飞往伊斯坦布尔,在降落时冲出跑道并断成三截,机型为波音737-800。
机上183人中有3人遇难,179人受伤。
2020年8月7日,印度快运航空1344号班机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国际机场飞往印度科泽科德卡利卡特国际机场,于降落时发生意外,飞机冲出跑道,机身断裂。
机型为波音737-800。
机上共载有190人,包括184名乘客及6名机组人员。
21人在事故中丧生,75名乘客受重伤。
波音737ng的资料
前段时间,看了这部法国空难电影——《黑匣子》,以此为MU5735祈祷,祈愿机上的人们是毫无痛楚地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而灾难中的亲人们能尽快走出痛苦,天堂没有意外,愿世界和平世人平安。
该片被众多法国人评为年度最佳,讲的是空难调查里面技术难度最高、最重要的黑匣子数据分析师的故事。
一架从迪拜飞往巴黎的班机,在阿尔卑斯山不幸坠毁。
飞机解体,300多人无一人幸存。
发生空难的飞机,是阿德里安航空公司最新上市的客机800。
这架飞机配备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以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安保和网络系统都是最好的。
这样先进的飞机,为何凭空坠毁呢?
这次事故,本来由资深的黑匣子数据分析师波洛克来负责。
但是调查事故后的第二天,他就无缘失踪了!
年轻又才华横溢的调查人员马修,听觉异常超人,能听出50Hz声音的区别,被指派为这起空难的首席调查员。
当一切的证据都指向是恐怖袭击造成空难的时候,马修却凭着精湛的专业水平、冷静的分析和敏锐的听觉,对这个结论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而波洛克的失踪更让马修感觉事态的复杂性。
他从黑匣子那里听到的一句“真主至上”的话,真的是恐怖分子袭击的信号吗?!
马修无意中从飞机坠毁前一名乘客和家人的通话记录中,发现了漏洞。
通话中,他清晰地听到机长说“紧急迫降”......如果真的是恐怖袭击,机长不可能做出“紧急迫降”的通知;马修听取的黑匣子录音里,根本没有出现这句机长“紧急迫降”的话!
很显然,黑匣子数据被人为损坏和修改过!!
到底是谁在隐瞒真相呢?!
马修为了正义,为了机上300个无辜的生命,展开了惊险的调查之旅……电影层层反转、渐入佳境,悬疑惊悚的氛围贯穿始终,声音设计尤其出彩;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立足于现实议题,暗藏在“航空圈”的丑恶交易,让人细思极恐。
在东航出事之后,看了这部关于欧航的片子,阴谋论的思想就长草了!
回想起之前波音某款型号的飞机故障被曝光的时候,这部电影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了!
大企业、巨无霸为了利润可以枉顾300多人的姓名,甚至于可以光天化日的修改黑匣子,让每个普通人都不寒而栗。
换句话说,你可以赚钱,但是,你不能那平头百姓的命来换钱!
相信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心存愤怒,以及恐惧,到底我们能不能活在正常的世界里,是不是要靠某个人的灵光一现来维护公平与正义,你还喜欢这样的世界么?
本片男主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孤傲自信的一面,而上司也因此没有把他带到失事飞机现场去破解黑匣子中的音频。
结果,心怀愤懑的男主眼中冒火地盯着破解黑匣子的工作间,内心一百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谁知风水轮流做,上司无故失踪,大boss把破解任务交给他。
于是,重新找回自信的男主靠着耳朵找到恐怖主义破坏飞机的音频,于是,成为发布会的主角,顾盼生姿、舍我其谁。
熟知福兮,祸之所倚。
接下来,男主开始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结论-怀疑-新线索-结论-再怀疑-再新线索的怪圈。
仿佛自己的所有自信都那么可笑,300条生命就在那里鄙夷他的独角戏。
而男主这时也发现女友在其中也扮演不光彩的角色,为了获得证据,不得不偷偷copy女友电脑中的资料。
这下虽然引起当局注意,但是,却害得女友被解雇。
两人反目成仇,不再相见。
而男主的好友也因为网络安全问题牵扯其中,男主觉得世界一切都和他作对,于是他崩溃了,失去了自信和信仰,开始要鱼死网破屁、报复社会。
他找记者自爆曾经的好友的网络公司没有做好飞机内网与外网的安全防护,结果,记者对其人品怀疑进而怀疑其没有证据的结论。
男主最后被boss调岗,心灰意冷间才发现前上司给出的关键性证据。
不想被前好友派出的杀手追杀,最后因为车辆电脑被控制,撞车而死。
幸好,男主临死前把证据上传给女友。
最终,在男主好友发布会上,证据视频被曝光,互联网也公布此证据,一切真相大白。
本片关于男主“凤凰工科男”的塑造非常成功,让你一眼望去就知道他是GEEK。
而一根筋的寻求答案,也让观众跟着他心潮起伏。
这其中有个桥段非常精准,他因为耳朵灵敏,常伴有耳鸣一般的噪音困扰,只有带上降噪耳机才能寻求安宁。
这不就在揭示男主生存的世界并不真实,总有纷杂与幻想,只有戴上耳机,隔绝一切,才能找到真我,靠耳朵拯救自己的灵魂,对得起那300条人命。
本片有些瑕疵的地方在于节奏没有把握好,有些地方如寻找视频线索时,节奏感十足,一帧帧快进一帧帧定格勾引着观众一探究竟;而有些地方,如男主在上司家里翻找,就非常拖沓,影响紧张感的输出,本来就是几道门,生生要渲染从门里跳出僵尸的生化危机效果。
这个地方不是重点啊,重点是男主一步步找证据,一步步否定自己,再一步步走近真相,如果节奏失调,顿觉气氛尴尬,有“凑时间”的嫌疑。
前半段都还挺好看的,后半段稍微有点勉强。结局就太过了。
整部影片围绕声音做戏,以黑匣子的舱内声音记录为线索,层层拨开真相。剧作还是挺扎实的,达到了标准意义上的“好”。全片最后落点在专业精神上,抛开勇敢、诚实这些品质,男主角从头到尾实际只在做一件事,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职业,也许才是当下最稀缺的一种品质。
截至3月23日晚上19时,消防救援人员共搜寻区域面积4.6万平方米,发现有部分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已移交调查工作组。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的一部黑匣子已于23日被发现
男主调查到有些入魔后,感觉是有点偏离了故事,他和女友之间的拉扯也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整个故事还是悬念很足,一层层地揭开真相,虽然稍显冗长,但依旧精彩。在3月21日看到这部电影,特别伤感。愿相信真相没有这么多阴谋,只是一个没有人希望出现的意外……
题材比较少见,讲空难发生之后,技术人员解析黑匣子通过技术回溯出事故真相。电影表达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一个逐渐失去事件掌控的剧本。我觉得本片塑造的高科技时代下的被窥视感,非常贴近我们的生存现实。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经过了筛选,连记忆也都可以被删改(自我怀疑)。影片塑造的这种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危机感非常到位,冲击着观众的心灵。
不错的法国悬疑电影,摄影方面看上去很舒服,但也是比较典型的北欧冷调,内容上多些飞机少些开车可能会更好一点。
全程连蒙带猜对台词一知半解也觉得好看的水平
太太太刺激了,音效设计极大烘托了紧张感,越到后面越看得后背发凉,不仅悬念丛生,惊悚氛围营造极致,而且人物的行为符合职业身份设定,又具备一定现实题材的严肃性,好看。
一直觉得黑盒子是很牛逼的东西,小小的盒子装着几千米上空“与世隔绝”的空难真相,男主用这段空难录音为线索,层层拨开真相,成功把悬念留到了最后,很新颖的空难悬疑片
看不懂男主是如何找到死者留下的线索的。。 有些奇怪哦。
破案就用gotransfer
平庸 没有记忆点
天才总是先得到答案,再到处寻找那些碎片,去拼成经由常识和潜能瞬间生成的图案。东方辈出姜太公孙膑周公诡才,被熏陶过的子民,自然以为这是国家之间文化上的打击,借个由头,发起政治经济制裁,结果竟然是个人行为,篡改黑盒,这是某个人能够做到的吗?
2022年4月3日看过,4月5日登记。正好是东航空难之际看了这个话题的电影。没有想到是一部极为出色的阴谋片。结局有点意料之内也有点意料之外,没有落入俗套。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法国式的匠人精神。也许法国的工业需要靠男主这样的人才能撑起来吧。近几年难得一见的欧洲悬疑系电影。存于硬盘8/欧洲电影/2022看过
好无聊,剧情节奏好慢,所有对话没有一点情感起伏,主人公的行为也没有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交代,加上画面内容上的文字没有翻译,看得好累好累好催眠,看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忍不住关掉睡觉
这个结尾有点潦草了 百万黑客能黑飞机黑汽车却不能撤回云端网盘吗 都能连杀两(+)人却不能追到男主家里删掉档案吗 anyway 片子整体还是值一个四星的
技术流的悬疑,挺扎实的,不会像好莱坞那样的瞎煽乎
事实真相很残酷
波音的737max是一个系统bug,当空速管被冻住失灵的时候,系统检测不到速度,就会自动压低机头以防止失速,但是最愚蠢的设计是这个自动驾驶系统,自动压低机头功能,居然比驾驶员的权限还要高,真是特么的脑残设计。
抄送东航mu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