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电影就是造梦。
只不过有的电影一夜无梦,有的电影假装做梦;有的电影独自梦呓,有的电影梦里不知身是客;有的电影梦得轰轰烈烈,有的电影则如《逆光飞翔》这般,梦得恬恬淡淡。
《逆光飞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
男孩裕翔天生目盲,把一句古语倒过来形容他也许合适,“目不见太山之形”,却能“耳调金玉之音”,弹钢琴是他唯一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
女孩小洁热爱舞蹈,迫于生活的压力却只能在饮品店打工,美丽的面孔都用来“装屎脸”。
两条人物线,一声一形,一静一动,最终相交于他们的梦想,碰撞出各自的灿烂。
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小小的起伏也都淡淡如水,节奏甚至有点慢吞吞。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不合适的:在快节奏年代,还是有人如裕翔这般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着前进,“跟着那个声音,慢慢地,往前走。
”电影风格走台湾典型的小清新路线,优美,诚恳,如同扮演片中小洁的张榕容,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已足够青春动人。
若说对电影有何遗憾,那就是她太美了,太轻盈了,虽然间或有来自周遭的挫折,但很快就被更可爱的笑脸、更温暖的调子所淹没。
整部片子也如置身于逆光之下,勾勒出明亮的梦想轮廓,但营造美丽的同时,却减损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质地。
反而是另一些并不闪闪发光的小细节让我念念不忘:裕翔妈妈在台北的扶梯上忘记靠右站立,醒悟之后的尴尬和畏缩;裕翔妹妹一遍遍追问小洁“你是哥哥的女朋友吗”时,满脸闪动的好奇和八卦……这样的生活琐细会让我记起这故事来自于真人真事,而不是一个夹在青春日记里的励志标本。
如同修饰一张图片,很多时候我把柔光、复古、哥特等等各色特效一一试过,最终却还是回到原点,选择本色,因为本色的质感才是最可贵。
全片最热烈的地方也不过是SM乐队和小洁各自参赛,平行剪辑中,两个人乃至更多人的梦想交相辉映,短暂停顿后台下热烈的掌声是对他们热情与勇气的最大褒奖。
所以说,这个电影太美好,到处都被善意和温暖所包围。
回头想想,现实中的裕翔根本无法看到由自己演绎自己的这部电影,那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
然而他赋予了观众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看见梦想——那梦想就奔跑在裕翔清越的琴声中,跳跃在小洁舒展的手臂间,绘声绘形,美轮美奂。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裕翔、小洁、还有张荣吉,你们都是幸福的梦中人吧。
关注6.8即将内地上映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初衷是王家卫的推荐采访。
墨镜王是我无可比拟的超级偶像,《一代宗师》 里那句“新人要出头”,“今天我把名声留给你”的台词,让我一度揣度不已;果不其然,最近的两部公映作品皆与之有关:他鼓励杨采妮坚持三年创作完成《圣诞玫瑰》;亦是台湾新人导演张荣吉电影处女作《逆光飞翔》的重要幕后推手。
《逆光飞翔》立足张荣吉此前短片《天黑》基本立意框架,拓展创作改编而来。
讲述两个有梦年轻人,碰撞交错后,重燃信心与热爱,逆光飞翔,追逐两条本已偏离初衷的梦想之路。
与原短片相比,人物设置上还是有很大改动:身世背景,家庭环境,两条梦想线,增加亲人和友情线——最终把“逆光”这一主题演绎出来,使原短片蜕变成一部,寓意更加昂扬向上的电影。
然相较之下,短片虽资金匮乏焦点单一,但更朴素纯粹。
看到片头,春光映画泽东电影有限公司(王家卫)和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杜琪峰)联合出品,深爱香港电影的我,感叹不已,这该是多牛的处女作,何德何能幸得两位香港超级大卡司的联袂鼎力相助!
(换做我,死而无憾了==)如张荣吉所说,“我们看过太多的云霄飞车似的电影,不妨静下心来,感受一下摩天轮”。
嗯幸福的摩天轮,全片浸染在略微过渡曝光,却温柔和煦的阳光中,伤而不弃,惘而不溃,爱而弥坚。
逆光其实是温暖的。
背对着,没有强光直射的刺眼,沐浴温暖,坚强向前的姿态——是美好,是上帝的馈赠——母亲的爱,无微不至地照顾,心疼又放不下,期待每一个善良的眼神,帮助她爱这个略有残缺的孩子;支持他的音乐,欢喜于他的每一点成就。
养仔多辛苦啊,可是这仔就是阿妈的宝贝!
天下阿妈一颗心,日常小事点滴,让我动容。。
朋友的爱,让裕翔从北上学习的不适应,格格不入受排挤的处境中走出,融入集体,相互关爱支持,一起玩闹一起成长追梦。
热爱舞蹈却苦陷于忙碌工作,的奶茶女孩小洁,在老师迷人芭蕾舞姿启发下,重萌艺术之心;两颗善良本真的心,偶然碰撞相互激励,生活荡起纯真的快乐,不但相互抚平伤痛,还让梦想继续发光!
——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亦开启一扇,幸之,恩之!
关于梦想,对煽情自白并不热衷,倒是有些对话里,颇有韵味。
哪里只是别人在唱反调,我们自己又有多少自我否定。
惭愧,所谓飞翔。
这片子乍一看挺平常,但它挺耐,回拉几次,一定会感觉到内里的力量。
我始终相信,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作品,想来张荣吉内心是很有元气的,很珍贵的品质。
记得同样的过度曝光出现在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吗?;贾樟柯蔡明亮的片子,就永远苦不拉几,郁闷纠结得要死。
哈哈题外话,莫喷。
今天张荣吉新作启程米兰影展,之后是戛纳,呵呵祝好运!
所谓励志,其实是有爱!
爱是心底声音的源泉,充满力量!
有爱的地方总是阳光普照,无坚不摧。
by :Ada森林蹄子哇。
在5.17号当天,祝福应验了!
裕翔真的在米兰影展拿了最佳男主角!!
太好了!!
真的好开心!
加油加油!!
即便口碑持续高涨,《逆光飞翔》现在也已很难找到排片的影院了,与其同期上映的《富春山居图》却仍在各大影院张牙舞爪攻城略地,真是让人感叹:这究竟是什么世道?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就此在电影界开创了一个极坏的例子。
我们的观众之所以选择看一部电影,似乎只是为了抓住一个可以与人讨论的话题,为此就算自虐也在所不惜。
面对如此恶劣的现象,我也实在不愿意再添油加醋了,于是只有转过身,专心来讲一讲《逆光飞翔》的好。
这仍然是一部标准的台式小清新电影,看多了确实会腻,只不过,在目睹了一大串内地乌七八糟的话题之作后,再来面对这样一部电影,就只会生出由衷的感动。
即使《新周刊》把“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列为电影水军的话语标配之一,我也要壮着胆子说一句:《逆光飞翔》,确实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
它在口碑上的胜利,或许可以归因于真实的故事,归因于黄裕翔的本色演出,归因于漂亮的摄影和美妙的音乐,但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价值观的胜利。
特别是在《中国合伙人》的话题席卷过后,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正一下自己的三观了。
之所以拿来和《中国合伙人》相提并论,是因为《逆光飞翔》也是以“青春+励志”作为标签的,只是这两部片所励的志实在是南辕北辙。
《逆光飞翔》中的男女主角,一个弹钢琴一个练舞蹈,可到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他们甚至都没想过要取得什么成绩,特别是男主角黄裕翔,作为一个盲人青年,他所想的只不过是“不用事事都麻烦别人”,只要能独立地从宿舍走到教室,在他看来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而之所以练琴,就更是和成功无关,他甚至拒绝参加比赛,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因为看不见才获得同情分。
练琴对于他,就跟盲人按摩类似,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与按摩不同的是,钢琴更能让他获取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
他练琴,并且只是练琴,陶醉于其中,这就够了。
至于比赛名次和知名度,有什么重要?
说到按摩,想起自己前几天在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经历。
因为腰摔伤了,就去了家熟人介绍的按摩店,给我按摩的是一个看不出年纪的女人,之所以看不出,是因为她的脸只有惨白的一片,五官都看不清。
我趴在那里,以前没按过嘛,觉得疼,大呼小叫的,而这女人非常耐心,不停地跟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按,讲得很有条理,声音也很好听。
等我慢慢适应后,她就开始跟旁边的按摩师聊天,用贵阳话有说有笑的,偶尔的,她还会哼起小曲,是《给我一个吻》,“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我憋不住好奇心,终于问了她,眼睛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见的,她轻描淡写地答道,是1999年,她才二十出头的时候,被人泼了硫酸,不但毁了容,眼睛也看不见了,现在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屋里。
“唉,我是没有自杀的勇气啊……还好我们家那位,能够将就着我一起过日子……”说完这些,她停了会儿,又开始哼小曲,还是那首《给我一个吻》。
我趴着静静听,觉得真好听啊。
什么叫“励志”?
这首歌就是最好的答案。
1999年,她二十出头,那么现在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是一个女人最需要爱和美的时候。
她虽然被毁了容,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爱,并且用声音创造出美。
《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就更是这样,弹琴不是他向上爬的敲门砖,而是自处的方式,是安放灵魂的所在。
他弹琴,是因为热爱弹琴本身,这样的人即使看不见,也不会觉得生命虚空。
而《中国合伙人》中的成冬青呢,他就算背会了所有的英文词典,灵魂依然无处安放,因为他并不爱英语。
他的公司上了市,他赚了大钱,他成了第一,可空虚依然会随时向他袭来。
你得了第一,证明了自己,然后要怎样呢?
终究还是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只有靠别人的认同才能证明自己,这也实在是挺可怜的。
《逆光飞翔》的好,就在于这种平淡与真实中的生命张力,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黄裕翔说他不想因为别人的同情而获得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既让这个角色变得立体,又让电影远离了那种廉价煽情的模式,没有利用盲人的困境来压榨观众的眼泪。
正好相反,除了开头黄裕翔妈妈的几个侧影让人有些动容鼻酸以外,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人开心的。
不只是黄裕翔,还有他周边的那些人,练舞蹈的小洁、小洁的舞蹈老师、奶茶店老板、大学里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光彩照人,而这光彩,就来自于一种灵魂有所依托的状态。
这部电影还会让人联想起萧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电影和歌几乎可以互为注脚。
这首歌这么流行,也并非因为萧煌奇是盲人,而是因为词好曲好唱得好。
听歌的人对他不是同情,而是欣赏,因为他真的比我们要优秀,他是一个不需要用“盲人”来定义的音乐人。
在产生正能量这一点上,我们可能真的要向台湾的这些小清新学学了。
不过可能真的是社会阶段不同,在他们追求自我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把撒钱玩儿当成最高追求的阶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像一股清流淌过心间,且不是什么都没留下,心之所向的一些本真美好被滋养。
过程中被电影里的一些细节感动:主人公一边倒水一边敲杯子的音乐;摸着床边跃动的手指;在海边他终于放下自己的手杖,脱去自己的鞋子大步朝小洁跑去;小洁存在于光影中的侧脸;她舞蹈中双手微合耳边作倾听状的专注;跳舞的女孩花…处处可见这部影片背后的用心,整部影片看下来这些暖入人心的片刻在观影者心里逐渐塑造出两个年轻,有梦想,备受阻力又不停止追逐的形象,他们本身是两条平行线,相遇之后又因彼此的鼓励各自散发出万丈光芒。
我们可能不是那么有天分,也许不被支持,但如果有那么一件事情我们做的时候是心跳加速,感觉自己真实存在的,就用尽全力去争取,要知道太多人庸碌一生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5星中其中一星给插曲蔡健雅的《很靠近海》,歌词与“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呼应:“我跟着你气息 就分外安心我没有翅膀 却觉得能飞行那些梦想 沿着指尖 舞成一篇协奏曲这默契像似奇迹 若有谁在牵引我逆光前进 却再也不恐惧因为你我靠近海 因为你我懂得爱迎面你笑声传来 我感觉一阵温暖”人生的路,前进的路大部分时候要一个人走,但就算有那么一刻出现一人带给自己些许勇气,都对命运有此番安排万分感激。
确实很难抗拒,这部电影太多好看的画面,好听的声音,还有逆光飞翔的勇气。
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的理由有两个,一来这好像是近期口碑最好恶评最少的一部电影了,二来嘛,对于用“因为档期太少如果再不去看就要下档”来做宣传的电影我总是诚惶诚恐。
影片当然没有让人失望,但我也没有哭,我想象如果结尾更煽情一点应该是会哭的,不过即使不谈论煽不煽情这个结尾也不够好,至于为什么不好嘛……打个比方,一篇文章写到最后,总该是个句号、感叹号或者省略号之类的符号吧,可这个结尾给人感觉好像是导演不知道怎么碰到了shift键于是出来了个奇怪符号的感觉。
影片本身是很流畅的,除了在两个主角相遇前双线剧情的转换不得不硬切之外(这个部分用“跳舞的女孩”来转场或许视觉上会更好看些?
),其他部分都很顺,所以整体节奏很好,在男女主角相遇后,故事进程就像山间小溪般自然流淌起来。
因为是出自真人真事的影片,导演的摄影风格也采用现实主义,尤其是前半部分,有一些手持的部分,个人很喜欢裕翔第一次去学校路上初次听到在发传单的小洁声音那场戏——鉴于所有描绘一见钟情的偶像剧中烂俗的慢镜头桥段,移植到盲人裕翔身上成了“一听钟情”,使得这场戏在完成推进剧情任务的同时又给了观众强烈的代入盲人世界的感觉,显得颇有新意。
本来现实主义的摄影方式会对主演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好在两位主演一个是本色出演,一个可以通过“舞蹈”这一媒介来利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式融入角色,所以都交上了无可挑剔的答卷。
张榕容的小脸好适合大银幕,即使这次因为角色的关系几乎素颜,还是能让人感到纯纯的美,不过导演挑选她也有一些牺牲,毕竟她的混血脸孔太有个性,出演这样的底层角色还是有些缺乏说服力,所以只能设计从“臭脸”到“微笑”这样的桥段来说服观众,这显得略为生硬和做作了。
想象中如果挑选一个陌生的邻家女孩来演这个角色,前后的转变会更惊人,整部戏的震撼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有观众在观影后不服气地说:“我就是要说你是因为看不见才得奖的,我就是要当那个坏小孩,别想占据道德制高点来堵我的嘴!
”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果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能预想到影片的得奖竞争力,那也是神人了,料想编剧也不该这么有心机。
但在剧情方面我有一处不解:全篇裕翔的希望是想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不给别人添麻烦),为此他长期拒绝比赛,因为比赛将不但他特殊化,而且是以焦点的形式,这显然让他不舒服,他那句“只有参加比赛,别人才看得到我吗?
”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叩问。
但不仅小洁在电影中有“让更多人看到”的台词,甚至这还成为预告和宣传片里重点突出的一段,这让我感觉矛盾。
须知,与艺术有关的励志影片,一般不会采用如此功利的话语,而是采取引导大家享受艺术本身的价值观,像《放牛班的春天》,《黑暗中的舞者》……就像在海报上写的那样——“去你的规则,我要选我的人生”,这样单纯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好像才是青春励志片该有的态度。
点题来说,之所以可以逆光飞翔,那是因为闭上了双眼,尽情舞动翅膀的缘故吧。
在影片中,两位主角各有一节关于这点的感人片段,裕翔是和SM社一起演奏时的忘我表演,小洁是芭蕾独舞(顺便说一句,这段实在让人不能不联想起《花与爱丽丝》中苍井优的那段经典)——就像芭蕾老师说的,不用急,相信你的呼吸,相信你的身体——这是一个完全忘我投入的过程,就好像闭上了双眼无所谓周围的光明与黑暗,只是一个人单纯地追逐自己理想的感觉。
小洁的转变,来自从裕翔身上得到的能量——因为周围有太多人指出功利的道路,发出世俗的噪音,这让许多个小洁甘于平庸,每天早上都背对着阳光醒来(这个镜头设计得好妙),干着机械的工作,依附着不能进入彼此内心的恋人;所以当遇到看不见阳光却还是努力让自己的梦想飞翔的裕翔时,小洁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
但裕翔享受的显然只是音乐本身,如果让被他感动的小洁的梦想僭越了舞蹈本身,那剧情就未免略显突兀了。
逆光飞翔,我觉得重点在于飞翔,如果能让梦想起飞,光在哪里其实不太重要的。
只是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前方常有刺眼的光线,那时即使看不见去路,如果闭上眼,忘我地飞起,兴许就会有好事发生。
所以,闭上眼睛飞翔吧,无所谓逆不逆光
裕翔从宿舍到琴房,明白需要经过多少棵大树多少次转弯避开多少次障碍,手指碰过多少个敞开着拉手的柜子,会遇到多少次花香和阳光,冷落和心慌。
而我。
每天从租住的小房子到上班的地点,大约跟裕翔从宿舍到琴房差不多的距离,随着太阳起落混入人群,除了偶尔抬头看看红灯绿灯就只剩躲开路边的乞丐,上次下雨踩到的水坑今天还一样让自己奋不顾身的遭殃。
裕翔明白的我渐渐开始不明白,这是生命赋予他莫大的好运气。
好运气在每个时代都是稀缺的,大多时候它躲在看不见的尘埃里,在手指缝中不经意的一再错过。
有一天回来的路上,一辆电瓶车随意的停在人行道上。
走在我前面的年轻人一个助跑就跨了过去,我愣在路边很久都没敢跨出那一步,内心咯噔一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不仅是因为自己突然意识到已经老的没办法跳出一个漂亮的跃高,而是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过观察生活中这些“尘埃”中的小事了。
我们每天都陷入处理各种莫须有“大事”,上班讲协同、合作、成功,甚至撒泡尿的功夫都要挤出一个足够BIG的IDEA;下班不停刷着社交网络跟着夜色一起进入城市的声色犬马,然后在某个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这个月还要还多少贷款什么时候才能再遇到心上人。
一代大师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那些曾经让我无数次心跳加快、隔着几道墙还能滚烫着烧着脚心的声音它们一直都在,也许需要学着有节制的生活,也许才能在路上遇见它们,慢一点,再轻一点,小心翼翼的剥开不试图穿破,才能听的见内心的声音。
如果你有幸正在跟这些躲在尘埃里的声音对话,那么要格外珍惜,此山此水此时此刻都不会再重来,那些带着阳光和温度的瞬间会成为生命中熠熠发光的力量,不但可以丈量脚步,还可以强大到伸进云层,冲破天堂。
如果你还和我一样,还在慢慢找回拼凑内心中往日的力量。
不妨让我们跟着裕翔一起,不管在北京还是台北,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闭上眼睛,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踮起脚尖,轻声呼吸,勇敢迈出那些让我们内心勇敢心跳加速的脚步。
在通向另一个世界的路途上,享受安静带来的运气。
1、可是我想试试看,不要每件事都靠别人,因为我也想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2、当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心跳好快,然后,也只有跳舞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正的存在。
3、既然你都这么觉得,那你更应该试试看,如果你不试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4、现在我要你想象站在舞台上,只有你,只有你自己,心跳再快再紧张,都要假装勇敢。
5、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有些机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把握住的话,后面就会整个不一样。
6、感觉好像有了翅膀一样,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7、“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如果,你真的可以看得到,那你想做什么?
” “其实如果可以看得到的话,我希望能够自己出去逛逛,然后…不会撞到什么东西。
也许找一间咖啡厅,坐靠窗的位置,很一般,反正没什么特别,因为这样,也不会有人一直看着我。
” 8、闭上眼睛,跟你一起去感觉,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
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9、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
10、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式飞一次。
11、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
12、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13、如果不试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
14、有些机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把握住的话,后面就会整个都不一样。
15、你需要更多的机会让别人看见你,不去比赛,别人就看不见我么。
16、站在舞台上,只有你,只有你自己,心跳再快再紧张都要假装勇敢。
17、当我在跳舞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跳好快,也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存在。
18、不急不急,听听你心里想的声音,跟着那个声音,慢慢的,往前走…… 19、我自己想试试看,不要没见事都靠别人。
因为我也想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20、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爱情) 21、“你需要更多的机会,可以让别人看见你。
” “不去比赛,别人就看不见我了吗?
”
——给那些曾经有梦和梦想着的人们电影院里的沧海遗珠评分很高,却很不为人知的一部电影。
上映的第三天去看,即使是节假日,排期也只有三场,而且还差一点就包场了。
但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就很奇怪,有些人看电影只管冲着大片大卡司大制作,即使是烂片也在所不惜。
一些诚意之作又往往不为人知。
我想,这是一部值得观众好好对待的一部电影,如果你能够用心去感受的话。
合伙人式的成功vs逆光的梦想作为一部代表台湾地区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该片诚意十足。
有泪点,有笑点,无尿点。
由始至终你都仿佛能够感觉到阳光漏下来的感觉。
没有用力过猛的痕迹,进入影院,黑暗笼罩,导演就像裕翔手中的那根手杖,慢慢地牵引着你,带着你去领略一些东西,知晓一些故事,仅此而已。
偶尔被逗得哈哈大笑,就连感动也是淡淡的,某些挠动你内心的情感,在光线和配乐的配合下,顺势地流进你的内心,而又悄无声息。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想起台湾的另外一部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街舞狂潮》,想起里边那个尬舞尬到34岁、依旧迷惘依旧坚持的街舞dancer阿伦。
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我不知道这样走下去到底对不对,但是我就是想知道我到底能做到多少。
”这一类的台湾电影之所以能够触动我的内心,是因为它专注于主人公对待梦想的过程。
《逆光飞翔》和前一段时间很红的另一部类型片《中国合伙人》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包括像《逆光飞翔》或者说《街舞狂潮》,你说主角最后成功了吗,小洁最后好像也没有入选舞团,裕翔也没有通过那场比赛变成家喻户晓式的成功,但是在那个迈出一小步的过程中,在那个探索“如果想做的事情没有办法把它放下,那就去努力地实现它”的过程中,我们又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身上的变化——那是个体力量的成长与突破,内心坚持的小胜利,即使这点小胜利在世俗看来毫无成就可言,但是这些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那些让他们变得闪闪发亮的东西,足以慰藉你我的小心灵。
梦想即使逆光即使不被理解,即使不成功即使失败了,但是那个追求的过程是让我们变得与别人不一样、感知自己存在的一个过程,这一份历程的收获,不是能够用最后的成功与否来衡量的。
追求就意味着一切。
但是合伙人式的成功就不一样了。
主人公的成功乃至最后对一众成功人士的致敬,展示的就是赤裸裸的成王败寇式的现实。
我不管你过程怎么样,反正最后我是成功了,牛逼了,万民敬仰了,我所经历的一切就有意义了。
孟晓俊在戏中一直拧巴着一股劲,一股好像全世界都欠着他尊严的劲,但到最后,尊严却是可以用钱买回来的。
这部电影是当下流行的成功学最好的注脚。
胜者为王,败者就为寇。
好像一切有意义的生活,只能是建立在世俗意义的成功之上。
这样的背景之下,人能不焦虑能没有戾气吗。
所以,这不温不火的《逆光飞翔》是那样的让人看得心生温暖。
梦想一词说得太多有时候会变得很矫情,但是这不妨碍你去感受它,如果在你心底深处还有的话。
一想到裕翔没有办法知晓自己的表情还可以演成这样,就觉得好厉害。
作为一名专业电影院钉子户,表示最后灯亮片尾曲的海边视频好有爱啊。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一首老歌,一部新电影,一个不太巧的档期,碰上了《天机·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这俩部大片占据了大部分银幕的情况下,台湾小清新励志电影《逆光飞翔》在夹缝中闪射出一道光芒。
当然,我并不是在说《天机》、《小时代》是有多黑暗,相信谁也不在于这,对吧。
讲回来,《逆光飞翔》是让人又爱又讨厌的一部片就对了。
王家卫看过张荣吉的剧情短片《天黑》之后,决定出资将其重新打造成一部剧情长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
“王家卫出品”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先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信息,同时心里已经默默贴上了文艺片的标签,加上台湾特产“本土小清新”第二张标签贴上了上去,盲人钢琴演奏者应该是个励志的故事第三张标签。
这些标签是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也是走进影院的动因。
马英九在亲自到影院观看后,在自己的脸书上表示:“真心感谢导演通过短短2个小时,用细腻的人物刻画,把梦想和希望传给大家,知道走出影厅我才从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冲击中回神。
”《逆光》在港台的票房成绩优异,在日韩市场也颇受好评,尽管在大陆夹在两部“时代献礼片”中间,排片量最高时仅有2%的银幕有映,就算您生活在繁华的帝都,也得起早或者贪黑才能到影院里享受一次逆光飞翔,所以从票房绝对值上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但据说上座率还相当不错,最直观的就是评分不错,口碑不错。
尽管可能很多人没看过,或者爱与不爱,我们对于一部华语佳作呈现大银幕是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共同的期望。
每上映一部华语电影,要进电影院观看,心里还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毕竟我们还不是很富裕。
到底值不值票价,这难说一个标准,这样主观的标准是可以回头好好想想。
继续聊聊电影本身吧!
文心兰,又称跳舞的女孩儿,她的花语是快乐无忧忘却烦忧。
小洁在裕翔的鼓励下,坚定了自己要跳舞的信念,既然自己没有办法放弃就要努力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一个败家老妈,和一个背叛自己的男友,让这位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脸小小的女孩儿成天一副装屎脸,只有在跳舞的时候小洁感受到那种呼吸,身为一个舞者的快乐与幸福。
不急不急,听听你心里想的声音,慢慢的往前走,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在影片当中舞蹈教室老师演员是许芳宜,曾是美国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的首席舞者,玛莎·葛兰姆是和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齐名的现代艺术大师。
一个以苦为乐、以表演为灵魂、以创作为生命的舞蹈女神。
导演伍迪·艾伦也把玛莎大师当作艺术灵感的“缪斯”。
通过这部电影,许芳宜可以对自己所热爱的舞蹈用另一种方式表白了一次,她通过指导小洁以及舞蹈教室里的所有学院,让这种感受从心出发再回到心中,谁都无法代替自己去完成这段特殊的经历,自我挑战。
就像裕翔这样的故事,大家都会很自然想到雷·查尔斯(Ray Charles)。
7岁失明,母亲逝世后他不得不离开佐治亚,自己的家乡外出谋生。
一个盲人独自生活,去到陌生城市,还是一位黑人,身无分文,这样的情景下让一个人绝望,不要太容易。
而《灵魂歌王》在影片中对于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描绘得十分细致,选择了雷记忆中最敏感的地方,包括,肤色,爱情,对水的幻觉,一切困难险阻,都会被他的智慧幽默的化解。
《逆光飞翔》并不是一部传记片,只是相似的一些情况,让人不自觉地将两部影片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与讲述传奇乐手人生经历的传记影片不同,只是希望讲一个简简单单却又充满爱心温暖正能量的小清新剧情片。
所以,就不要去想那么多伟大的束缚,也没有必要去突破什么伟大的隔阂,就像裕翔最后配得那段乐,一小会儿开头淡淡的后面有点浓郁。
不过话说回来,总体上来讲,影片节奏流畅不拖沓,结构比较完整不做作。
张荣吉导演算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份合格的作品,满足观众观影期盼,带来良好视听感受,传递正能量。
其实一开始还很担心,出品人王家卫会在影片中留下些自己的东西,但看来王家卫还是很放心这位新人导演,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虽然评分很高,口碑很好,但这难掩饰该片只是一部习作的本质,简简单单,平平稳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实还是蛮期望裕翔对于生活的诠释可以更浪漫一些,录下来的声音可以组织成有画面感的语言,来表达裕翔的一些内心活动,不过裕翔这个角色本身的设定可能就是有些呆呆的很可爱的男生。
但在影片里和视障院的小朋友一起弹琴唱歌之后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他想有个内心表达,还有就是老师希望他参加比赛,他回想起小时候别人无意间的那句话,在学校里乱走。
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最麻烦的就是在这里,真的很难说好与不好,喜欢或不喜欢,这就算最大有点和最大的缺点。
估计很少会有观众知道《逆光飞翔》在去年代表台湾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围资格,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影片的质量了。
正如这青春文艺的片名,整部影片都带有台湾电影独特的小清新影像风格。
也许你以为这会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样是讲述年少的爱情,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励志片。
不过这部电影的励志主题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大肆的释放热血,而是以一种温婉平和的态势来感染观影的观众。
电影讲述天生眼盲的裕翔,首次离家北上念书,他琴弹得好,却坚持不参加任何比赛,因为不想被别人说因为自己残疾受大家同情才拿到的冠军。
片子一开头就是裕翔离家的场景,从开场就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在裕翔到了学校,无可避免的受到其他同学的另眼相待以及排挤,但电影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作为残疾人的可怜,而是设置了许多小细节来营造温暖乐观的氛围。
比如裕翔的妈妈一直在窗口默默的关注着他,等课一结束又静静的离开。
以及妈妈牵着裕翔的手一步步的给他数台阶,还有在分别之前的迟迟不愿离去。
这些展现母子情的桥段在影片的前半段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也为影片奠定了清淡的基调。
为了增强励志向上的主题,电影同时用平行叙事的手法讲述了另一个主角小洁的故事。
小洁是一位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但是因为家里有一位败钱浪费的母亲,它不得不放弃自己衷爱的舞蹈选择去奶茶店打工。
同样是因为有心结而不能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前行的两个人,因为一次契机两人的相逢成了整部电影的转折点。
不过电影不会走以往爱情电影的老而是让男女主角互相结伴鼓励的迈出了人生的脚步。
这样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情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合伙人》,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合伙人》将三人举办英语学校的艰难过程一笔带过,其着力点是三人获得成功之后的利益挣扎之中。
而《逆光飞翔》的重心是在两人走向成功之前的那种心路历程,让裕翔和小洁两个人互相鼓励来突显人性之间的关怀。
在影片的结尾裕翔表演弹琴,小洁自由舞动,导演利用交叉剪辑让不在一个场景的两人进行了一次隔空的合作。
在这一段落中,光影的交替变化,大量的逆光摄影让画面显得绚烂夺目又不失精致。
其实他们俩就是各自的翅膀,只有一同挥动着才能在逆境中翱翔。
《逆光飞翔》能在众多俗套的励志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故事够普通。
有太多的电影讲述的是伟人的成功史,看似能够鼓舞人心却显得太过遥远。
而此片的两位主角的遭遇如同社会上所有平凡人,有挫折有无奈,但不是那种夸张的大起大落,因而电影中人情的冷暖交替显得立体自然,并让我们为之所动。
很励志,但是没人觉得拍得很格式化吗??
继续台湾人的励志青春小清新。mv电影。
微电影刚刚好,电影就有点太冗长了。
不该因为口碑榜就拖的,个人觉得拍得挺差的。故事的出发点是好的,音乐也不差,但实在不算很好的讲了一个故事,节奏方面掌握得也差,镜头感也不好,拍MTV什么的是合适的电影还是算了吧
女主的脸好漂亮,真的很有立体感嗳!
屌丝的逆袭,麻木了。
以改编自真人真事作为前提,母子间的情感演绎得十分动人。影片没有刻意刻画残疾人不容易之类的情节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更多的是一份内心真挚的感动,让我们看到盲人的勇敢,看到了勇敢的力量,让我们知道勇敢是可以传递的,信心是可以共造的。
节奏过于缓慢 总感觉没有进入主题
以前以为自己若是有一天失明一定活不下去,看了这部电影才发觉,如果真的那样,或许会更纯粹更简单地活下去。
嗲
台湾又一部小清新的青春励志片,个别桥段还蛮煽情的,美女主角迎着柔和光芒翩翩起舞的部分真心美!
你们台湾片真的是做作!
台片讲故事永远不温不火,不慌不忙,不着急,但永远最动人
平淡……台湾导演一贯的风格……
青春与励志,鸡汤与鸡血。音乐与舞蹈也很平庸。
很文艺,很老套。我害怕看到垂死的老人,残障人……本来就没有光,看见他们更暗了。。。。
励志故事看多了 人反而变麻木了。
看睡着了十分钟 摄影让人晕 理想有点空 女主角美得出戏
改編自真人真事,介於小清新和勵志片之間的作品,男女主角各自敘事線既不夠平行又不夠緊密,敘事手法近乎白描,雖親切無距離感,但又顯得太過平淡。配樂好聽,但過猶不及,再加上剪輯手法,過於MV化了。張榕容的表演依舊精彩,細膩與大氣皆具,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在《陽陽》中的表演。
关于理想、梦想,玩起了好莱坞的温情励志,再加上台湾特有的青春片气息,叙述像杯白开水般清淡舒缓。黄裕翔本人本色出演,这样的孩子天赋异禀,会有出息的。张蓉容应该是不会跳舞,要是换个会跳舞的女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