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本就是向死而生之人,可是他最后却生出了求生之欲……这个剧的be铺垫其实很多很多,从女主一开始的诅咒,到后面男主的发誓,都是flag~还有“山隐隐,水迢迢”都是在说各自的命运最终将各归各位,再加上男主要做的事情和他一直背负的东西,他对自己是没有想过未来的!
一个底色是善的人,表现出来的却是狠辣佞臣的样子,这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一种自毁现象!
他也许早在心里知道自己不会善终,所以什么诅咒,什么名声,对他都是没用的东西,他一直接受着他身前死后都不会好~别人骂他不得好死的时候,他的表情是微笑的,这不是得意的笑,而是自嘲的笑。
他为了沉冤昭雪的这一天,豁出性命,踏在那么多族人牺牲的血路上,他就没想过好死~他习惯性的考虑问题都不会先想自己,有什么锅给我背就好,有什么骂名我来担就好…在月落的时候,有人会觉得他变弱了,老是受那窝囊气,其实他已经“恶”了大半生,他根本不怕再被人误解,也不怕担上恶名。
人家说,你要与我们所有人为敌吗?
他说,我已经是了;小慈说,我一个外人都难过,他说,你怎知我不是外人;他的行为逻辑就经常给我一种,这哥们过完今天就不想过明天的感觉~一直到江慈去军营找他,跟他和好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他慢慢开始有点惜命了,他还会去问崔亮给他看看皇帝给他下了什么药,若此时江慈没有来找他,我估计他根本不在乎吃了啥药。
反正能活就活,不能活拉倒,能活着的每一天都算是偷来的~最后几集最悲伤的点在于,他心中也不确定最后的命运会如何,但是他已经在考虑未来了。
在摘星楼里听到说埋了炸药,他是先想砍断引线的,无奈最后没来得及,炸药一旦爆炸,即使他自己逃生,月落也会再次遭殃。
那一根引线是他最后的希望,既然没有砍断,他便不再有求生的念头了,所以引线燃了之后,他选择把大门关上,与皇帝同归于尽~从厌世到求生,再到舍生,卫昭短暂的一生,终是没有做回萧无瑕。
但他的人生中曾短暂地照进过一束光,于他而言应是无憾了~
三星观望。
第四集子明指责裴用江的性命做赌注不是君子所为,但是裴当时立马派人去取药了,路程有两天,根本和做局不冲突,何来用江的性命做赌注?
有条件不利用就是君子所为了?
迂腐,子明还是谋士呢,快点去庙里把菩萨搬下来自己坐上去吧。
比白莲花还白莲花。
导演为了黑裴根本不顾逻辑,替裴委屈。
第六集裴问江刺客是不是卫,江否认,原因是怕卫势力太大不能一击即中。
但是这个原因根本太弱了,讲不通。
怕他势力大难道不更应该和裴联手吗?
难道你一个女婢比裴的势力还大?
裴连续救了江两三次,江太自私。
如果不是因为江的自私腾不会被掳走。
不观望了,看了评论有人说江爱上卫了?
那就不用接着看了。
不论卫是拯救了地球还是拯救了女主一百条命,他都对江下了杀手两次,两次是裴费了大力气才救回来。
丢了两条命还能爱上,这样的剧谁爱看谁看,拍出来这部剧的导演编剧有一个算一个,脑子有坑。
前几集就算把女主换成摄像头,对剧情也没有任何影响,甚至更合理了,不信你试试,对女主根本就没有刻画哪来的深刻理解???
也就能剪一下上公堂的那一小段画面了,没有任何高智商对决,还吹什么权谋,都是为了让男女主顺利谈上恋爱。
这种流水线剧情到底是怎么看下去的,我非常喜欢徐正溪也坚持不了几集。
剧情bug太多,稍微花点心思就能让剧情变得合理,人物刻画扁平,导致言行非常怪异。
计谋全是小儿科,而且每次揭秘一个计谋的时候都要回忆一段观众不知道的剧情来解密,完全就是信息差,有什么反转啊。
还有阿离的死……我真的非常无语,一个安插在皇子身边月落来的细作,这么重要的岗位,居然去做在大庭广众之下换药这种事,这种低智的计谋初中生才会用吧,是生怕自己活得太久了啊,就这种智商怎么做细做啊?
就一定要显示出男主为了大业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了呗,要死也死的有价值一点啊!!
这种低智计谋都要吹权谋,我真的没话说。
而且我居然看到有人说前几集剧情紧凑的…简直让我震惊!
你要说后面的剧情精彩我还觉得有可能,因为后面的我没看。
女主在我眼里就是被家暴了,还是会很乐呵的给对方洗臭袜子的形象,哈哈哈哈比看长月烬明的时候还难受,都算是反派男主,虽然相爱相杀,但人家至少爱的轰轰烈烈,彼此也都有内心戏。
看流水的时候,发现男主的内心戏是没有的,一会儿捅刀、下毒,一会儿看着咬痕、泥猫出神;一会儿给女主用了极刑,一会儿两人暧昧眼神又对上了;上一秒明明做了可以要女主性命的事,下一秒却说信不信我杀了你,哈?
你不是已经再做了吗?
已经好几次足以要了女主的命了,这多矛盾啊。
要不是男二,女主早嘎了。
男一男二都在利用女主,但男二的方式更讨喜些,至少温柔和善,前期也不会要女主的性命。
男主就一边想为己所用,一边又想取人性命,一个角色的魅力所在,不管反派正派也好,一般不会对一个女性角色如此粗暴(一次又一次的),除非这角色就是个变态、有暴力倾向,更何况这是女主,后期还是cp。
其实男主可以放过女主的,女主有小聪明、爱自由,说放了她、不会说出去,我觉得她会做到的,如果男二不想放了她,男主大可让她假死,但是编剧就是要刻意制造两人的感情纠葛。
除非男主不想放过她,但是想要利用人家,至少和善点吧、欺骗也好,而不是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看到第十集,有时会想作为一个含冤被灭族的主角,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平反昭雪报仇,而不是搅乱朝堂、掀起两国纷争,自己都是得皇帝信任宠爱的大臣了,还一副阴暗里爬行的模样,让小弟老人打头阵,看似努力却一点用都没有,干这样的事,类似革命,死伤在所难免,却总是在独自伤感,有本事别拉他们进来,感觉好矛盾。
抓滕瑞的时候,大可审问后杀了人家,或者让他出城后再抓,或者去蔚国抓,何必两国和谈的时候搅浑水。
目前剧情,没看出皇帝、男二有多坏,男主却演起了歪嘴战神,送女主男二入牢的时候,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可能选角也有问题,张丰毅在我眼里不像个昏君,徐正溪还是那个温柔、有心思的权臣,任嘉伦在我眼里属周正能看那挂的,演剧里人人夸赞的美人够勉强的,李兰迪挺灵的演技也好,奈何剧情个人认为很稀烂、很刻意,某些也演的不到位。
剧没播时很期待,播了后断断续续地看到了第十集,看了心中一大堆的意见,难受得第一次写起了剧评。
后续无聊的时候还会继续看,想知道是会更离谱,还是合理、好看些了……
剧荒时期无意中点开《流水迢迢》,结果竟然给我看上头了。
不光开启追剧模式,还连夜刷了原著小说。
难得在古偶圈看到这种剧情逻辑颜值演技都在线,节奏这么快,人设这么立体的剧。
没有伟光正的纸片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有的只是立场不同。
所以第一篇豆瓣剧评就是它了。
这剧现在有很多黑网评,看了一圈,大部分都是为黑而黑,有的没看懂剧情就闭眼黑。
我甚至怀疑现在骂卫昭/萧无暇的跟当初骂相柳的是同一批人,上来就贴“虐女”标签。
拜托,这不是什么恋爱无脑剧,男主地狱开局,步步为营,行走于刀尖之上,对妨碍自己任务的嫌疑人等心狠手辣才符合正常逻辑好吗?
女主也不是弱鸡,虽然开场就被男主杀,但入局后始终智商在线,多次协助男二破坏男主计划,令男主损失惨重,害男主在狱中受伤,甚至还留了一招可能让男主全盘皆输的后手——那封藏于侯府的“告密信”。
所以女主绝不是单纯被男主虐,而是棋逢对手有来有往,完全符合双A的设定。
而且我以为,男主对女主不加掩饰的“坏”,比男二暗戳戳的利用挟持坦荡得多。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这样开局的男女主最后还能互相爱上?
小说原著和电视剧我都看了,可以明确地说,女主不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设也没有崩——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女主自身足够强大,思想和人格足够独立,才能与男主化敌为友,并相知相爱。
首先,女主的山野成长经历决定了她是一个向往平等自由的人,做不得被豢养的金丝雀。
这一点决定了她无法融入等级森严的侯府,更无法与出身权贵、贪恋权势的男二同频共振。
其次,女主不慕强,反而同情弱者。
了解到月落族人被欺压迫害的惨痛历史,她不自觉就理解和共情了男主。
在她眼中,此时的男主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光明卫指挥使,而是一个为了保护家园忍辱负重、刀口舔血的“可怜人”。
而理解与心疼,恰恰是爱情的开始。
更何况,在知道男主就是面具男之前,女主确确实实有被男主的颜值惊艳到,第一眼应该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从目前的剧情看,男主带女主调查饥民,为女主朋友主持公道,接连印证两人三观一致,且在这一过程中,男主始终尊重支持女主。
这也是后续他们能感情升华、灵魂共鸣的基础。
这种前期相杀,后期相爱的情节,经典作品里有很多。
我印象最深的是武侠名著《倚天屠龙记》。
赵敏和张无忌开局就属于你死我活的敌对阵营,且赵敏对张无忌屡下杀招,最后依然能放下家国仇恨在一起。
这部剧翻拍无数次,没见谁骂过“虐男”,怎么在《流水迢迢》里性转一下,就有人打拳了呢。
纯路人自来水,只关注剧情。
另外,求加更,别烂尾。
新更剧评:《是细糠没错了!
流水迢迢对小人物的刻画也很动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194638/《 解析帖:女主为什么会喜欢上屡次要杀自己的卫昭?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203653/
流水迢迢 (2024)6.8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武侠 古装 / 周靖韬 綦晓卉 / 任嘉伦 李兰迪剧情逻辑颜值演技在线,人设饱满立体,双A设定又疯又爽。
完蛋……看得有点上头了,怎么有点喜欢这种追妻火葬场虐虐的剧,虽然好像是有点疯的。
之前只在锦衣之下觉得任嘉伦帅,这部剧痞痞的我怎么又觉得他帅了哈哈哈哈徐正溪眼睛好亮!
虽然开局男主是很莫名其妙但是因为女主的介入男主都伤了两个兄弟了😭另外谁懂第四集末那个宿命感的镜头聚焦切换😇男主不要再与女主纠缠了😭😭因为女主的存在都死了多少亲近的族人了我哭,计谋算尽层层布局也敌不过自己形单影只无力分身,男二再怎么说身旁也有母亲有太子有崔亮🤧太离谱了就因为一封莫须有的揭发信就让男主在牢狱放过了女主,一边惊叹男主的运筹帷幄一边又对一些儿戏般的剧情感到无语啊……男主情感开窍后和男二一对比就知道谁是真心对女主了,一个是管着一个是宠着三观上的不合也会越来越显现,害但是感觉女主人设还是有点白莲花……男主能力这么强能不能单干啊,不要有软肋啊啊啊。
感觉有点情感转变没有衔接上,男主对女主突然爱上了?
男主侍卫又怎么从说要杀女主变成希望女主和男主好好的了?
有时候女主和男主的表现情绪也让人感觉不在一个频道上()我哭了我哭了谁会不怜爱卫昭萧无瑕啊父母双双在他面前逝去,一路被排挤终究磨练出头和姐姐相认也只是共度了几年有亲人的日子,独自承受着家恨国仇在寻求真相的道路上踽踽独行。
永远神经紧绷永远不敢松懈永远在谋划着下一步,圣上一声三郎是他步步为营谨小慎微多年而来,却也常遭猜忌难防明枪暗箭,面具下的他是少主又可曾拥有真正的自由😣😣一次次冒死相护的人不信任他,身边的亲信也一个个接连丧身,最后自己也……🤧编剧你要写权谋就不该谈及情爱,太殇了……
《流水迢迢》的开场把我吓了一跳。
男主直接一刀捅在了女主身上。
印象中上一次看到这般戏剧性强烈的情节,还是五阿哥一箭射中小燕子。
不同的是,五阿哥那一箭是纯属意外,《流水迢迢》里男主这一刀却是故意为之。
他的理由惊得我眼睛瞪得像铜铃。
正在执行刺杀任务的男主,碰上了正在无所事事的女主,为了不让对方出声坏事,于是一刀扎上去,达到警告的目的。
啊?
不是哥们你要不直接把人弄死,要么一掌给劈晕。
这随便扎人一刀,还不让人出声算怎么回事?
就是扎个哑巴对方还得阿巴阿巴几声呢,这脑回路是真清奇得吓人。
不能弄死,是因为对方是女主。
不能劈晕,是因为晕了她后面戏就没法唱了。
最后导演发动聪明的小脑瓜,综合考量之下,为观众呈现了这么一场戏。
还是开场戏。
之后的故事剧情,其实都还不算太过离谱,整体而言《流水迢迢》还称得上凑合能看,是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作品。
只是这过于骇人的开头,估摸是劝退了不少观众。
坦白讲,《流水迢迢》是部没有什么致命缺点的作品。
但同样,你也很难在其中挑出什么亮点。
剧集短板的产生,问题主要出在了导演身上。
首选,导演的审美差点火候。
主要体现在服化道方面。
塑料的道具,廉价的置景。
打眼一看,哪哪都是新的,街道上、房子里,一驾马车、一提灯笼,连城门楼子都光滑平整,看得我想把师傅请过来给我家抹腻子。
古偶剧,到底还是古装剧。
没有丁点的历史感就罢了,要求有点生活气我觉得不过分吧?
可偏偏剧里的一切,都像是影楼刚搭好的景,就等一个个汉服妹妹进去拍写真。
拿一部不老不新的古装佳作《少林问道》做对比,看看这部剧中的服化道。
《少林问道》剧照随便截一张剧照,注意右下角的桌子。
那桌角的斑驳,便是岁月的痕迹,是能让观众感受到的质感与真实。
反观《流水迢迢》,连地板都锃光瓦亮,差点能当镜子用。
虽然从整个行业现状来看,好像如今很多古装剧出来的效果都是这幅鬼样子。
那说明什么?
说明整个行业都他娘有问题。
这是从大局来看,导演的审美不足。
再挑一处具体的细节。
什么年月了,我竟然还能在古偶中看到男主角耍帅,要配合鼓风机把假发丝吹得轻舞飞扬的镜头。
当洗发水广告在这拍呢?
土了点,实在土了点。
除了审美差了点火候之外,导演的技法也差了点意思。
同样拿一场戏举例。
本剧男主是个忍辱负重的角色,他的过去,不是通过镜头、表演细节等交代给观众,而是通过他的手下之口。
屋子里就他们两人,手下balabala自顾自就开始讲起故事。
“这些年,您一直暗中关照在庆康的族人······您不要再自责了。
”言语间把男主的过去抖了个遍。
这话当然不是说给男主听的,而是讲给观众。
但凡用点心思都能想到,生活中压根不会有正常人这么聊天。
除非现场有第三个人在,否则不会有人一直给另一个人说着,两个人都知道的事。
以上两个缺陷,是导演的水平问题。
是最直接观感上的短板。
再来聊故事,讨论编剧的问题。
主要集中在男女主的感情发展上。
我在追剧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好奇的状态。
这真是古偶剧?
这真是男女主?
他两最后是怎么能爱到一起的?
我们从女主视角看整个故事。
有一天小奶我悠哉悠哉坐在树上看热闹庆典,突然来了个蒙面人。
二话不说,先是喂了我毒药断肠草。
紧接着又莫名其妙突然捅了我一刀,然后警告我不要出声。
临了还打了我一掌,又一把把我从树上给震了下去。
等我被人救起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一个月夜,那蒙面人又出现了,用涂着剧毒的刀割破我的脖子,又用手指生抠我上次被他拿刀捅过的地方,最后还把我绑起来,倒吊在树上,cos了一把性转版《蜘蛛侠》。
以为这就完了?
不,还有呢。
第二次大难不死之后,才刚醒来,那蒙面人又来了,不仅欺辱我,还拿生我养我的师傅的性命威胁我,逼我不准说出他的半点信息。
之后的之后,位高权重的他,设计陷害我的救命恩人,还把我打入大牢,并动手打算让我死在牢里······
这就是男女主前期的故事。
问题来了,女主到底得有多恋爱脑,才会爱上男主?
又或者,观众的记忆力得多差,才能忘却两人之前的故事,接受女主无法自拔地爱上男主这件事?
一味地堆砌戏剧冲突,竟然连基本的人性基本法都不遵守了。
癫啊,太癫了。
难道女主是精神病不成?
别说,你还真别说。
如果这是部医疗剧,换个名字还真能成立,就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怎样练成的》。
当然,《流水迢迢》也并非一无是处。
有几个好的地方,还是值得一夸。
比如全员聪明鬼。
整部剧你就见不到几个蠢人,个顶个都是文曲星下凡。
这边男主想个计谋,那边男二立刻有了应对之法,女主也有好些个算计在等着。
主角如此,配角也不落人后。
男二的母亲,本来远在千里之外,刚回到家里,就能一五一十把男二的那点小九九道个底朝天。
从剧情简介来看,最后的大反派还是张丰毅扮演的皇帝,此后剧情里,他的身边又不知要冒出多少点子王。
主角聪明机灵、配角老谋深算,连跑龙套的都有几把刷子。
该临场应变就应变,说好不拖累少主,那去死是半点也不含糊。
从这个角度讲,《流水迢迢》做的还是不错。
在这个人人厌蠢的时代,这得算是办了件积功德的事。
再来值得称赞的地方,大概就是整部剧透过故事所传递出来的那点朴素的信念了:希冀人人安居乐业。
具体表现在反战意识上。
男主、男二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女主则是向往平和的生活。
剧情简介里那句“建立清明天下”大抵也足以说明故事的结局。
蓦得,我突然想到一句经典标语,特适合这部剧。
世界和平,人人有责。
维护和平,从我做起。
2024年我还能看到这么相爱相杀的剧,真是大开眼界,男主上来就疯狂捅刀,女主以一己之力掀翻了男主男二的棋盘,没一个镜头是多余的,逻辑无漏洞,女主先是相信男二,结果被男二利用,后来相信男主,又被男主利用,但是女主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的初心,救命啊,我这么抠的人第一次充svip,因为我真的不想等,我只想每天六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向全世界安利流水迢迢
流水迢迢本就看过小说,非常喜欢书里发的卫昭,因为某些人物设定拍不了,就一直期待剧里怎么演,看完六集目前很满意,剧比书还合理,卫昭的人设更加丰满。
卫昭经过地狱淬炼对别人凶狠,对自己更狠。
剧里卫昭父亲蒙冤被朝廷所杀,月落成为椋国属国,进贡奴隶和美女。
族里以为这一切都因为老城之故,所以不容他们姐弟,被迫逃亡,失散十年未见。
卫昭为了给自己父亲昭雪,改变月落迫害现状,努力往上爬成为帝王手中的暗剑,表面上嚣张跋扈,恶名昭彰,暗地保护着对自己并不好的族人。
特别期待后面的剧情发展,卫昭的面纱必会一层层揭开,他的不敢、不凡、谋算,以及凤凰涅槃必会一步步引得剧粉的喜爱。
他和女主小慈之间是如何从相杀到相爱的,杀得情真意切,中期暗搓搓互撩也很美,最后情深似海,也很让人感叹、落泪。
总之,忘记局外的纷纷扰扰,流水迢迢是我特别想专注人物和故事发展的剧,痛也好,憾也吧,必是一种历练。
你潜伏在两国外交和谈现场,执行重大计划,你发现了一个小丫头也在偷看,你一招制敌控制住了她,然后眼看现场舞娘刺杀敌方代表就要得逞,你听到她小小声说觉得舞娘不对劲,你就扭头狠狠捅了她肩膀一刀,然后指着她让她不准再出声??!!
我看你执行任务是假,你是就想捅女主一刀吧!!!!
这个开头的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男主尽快捅女主一刀,开启“甜虐交织”、“要死要活”的爱情关系,再买一个“史上最惨女主”的热搜,工具性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连稍微要点脸的微短剧都不会这么拍了!
我不怀疑后面可能会“渐入佳境”,剧情逻辑会渐渐上来。
这两年的许多古偶都是如此。
第一集不讲逻辑,要讲KPI。
于是创作原则让位于爆款套路,从业良心敌不过热搜需要。
只是我们吃到垃圾啐一口“什么玩意儿!
”的权利还是有的吧。
听粉丝说第五集后半段权谋上来了,准保好看了,我又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跑去接着看。
以下是男主在本剧的第一次真面目亮相:
🙄🙄🙄 谁来救救女主。
三星已经很给面子了 演员演的太用力了 没有16岁演员吗 得找个这么老的 要不是阿那亚大雨 我真的坚持不下去 滥交 吸食违禁品 名义上打着反父权的旗帜 然而 脑子一热要做一件事 钢琴不核对 遇到问题还不如朋友有执行力 只会哭泣和无能狂怒 无法听取别人意见 还得靠哥哥来坚定目标 真是 浪费我的时间 不知道导演是在拍传记原型还是来抹黑的 原型怎么忍的了把自己拍的这么无用 这么可有可无
#AWFF#@海边电影院,感觉把维拉的反叛塑造得过于激烈了,比起清醒的自主选择更像是青春期的叛逆和任性,虽然维拉对音乐有敏锐的感知力但缺乏敬畏心,办音乐会的动机也是狭隘甚至有些自私的,背负着钢琴师的命运却只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当然从结果来看是顺利的幸运的,但作为传记电影反而有些给原型抹黑了,反父权的表达也显得无力。
松弛的轻喜剧 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之后直接消失了 比较刻奇
【海浪电影周展映】中国首映。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围绕1970年代17岁的年轻演奏会经纪人维拉·布兰德斯的故事展开。并呈现了最畅销钢琴录音/爵士乐史上最畅销的独奏专辑一一Keith Jarrett于1975年1月24日在德国科隆歌剧院的演奏会现场一一台前幕后精彩的故事。中段切换到记者的视角(带夸张演绎色彩地)补完了Jarrett在演出前一天的糟糕状态经历。角色多次打破第四堵墙对观众吐槽,向观众普及钢琴即兴爵士的相关知识,同倒叙回忆的结构同频共振,适当调整节奏。不会造成出戏而更显可爱。女主的热情既有对爵士乐的热爱,也有对父权家庭的抗争。不顾一切跑音乐节和策划演出,这种热忱像极了当下国内跑电影节的影迷与独立放映策展人。表演有舞台戏剧质感,有时走向稍脱线。结尾收在不原谅父亲独自强大、三人吹口哨蛮好。
很有趣的结构。前期女孩的视角让人感慨青春的勇敢无畏,敢想敢做,就连来自父母的阻挠,既是一道激励人去翻跃的体制高墙,又在本质上是坠落时提供缓冲的安全垫。然而中间叙述视角切换到演奏家时,忽然从意气风发调转至极度的寂寞。从美国到欧洲的巡演之旅其实是一趟艺术流亡,被病痛折磨的天才音乐家与在时代边缘挣扎的艺术形式,在黑沉沉的舞台上如幽灵般共舞。如果说女主和男主之间的共同点,大概就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之纯粹和即兴演奏的能力。影片中借记者之身打破第四面墙的乐史讲解丰富了形式,而末章“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修复钢琴环节则加强了戏剧性。
无功无过
急需看点这样轻松可爱的故事片。
三星半
#berlinale75 音乐传记类电影,意外的非常好看。比隔壁大制作有诚意的多。不过聚焦的不是音乐人,而是传奇产业经理。 片中临开始前找钢琴的桥段,不免让我想起做制片的时候开机前一晚电影机授权有问题满世界找机子的画面🥲
75Berlinale09 非常好看的故事片 分章節式 越過第四堵牆的對話 “音樂是給有耳朵的觀眾做的”2025柏林电影节 《科隆女孩》 首映 三分多钟的欢呼掌声 德国观众欢呼可是不容易啊 刚好坐在主创后面,女主踢掉高跟鞋奔向舞台致谢,可爱😍,同时是Keith Jarrett的扮演者John的生日。全场大唱生日歌
#75th Berlinale# 特别展映-盛会
汉莎航空无字幕硬看,演Keith Jarrett那位有点出戏,和记者那条线有点意思,被问到作为老迈乐队成员为什么不在美国发展……哪有为什么,毕竟70年代中期爵士乐在美国毫无流量啊哈哈,欧洲至少还有些严肃乐迷群体在(虽然电台也不愿意播放爵士乐了),电影里krautrock崛起作为暗线还不错,Vera Brandes的困境很现实,但感觉小姑娘过于早熟了。中规中矩的历史传记片,应该能再推一波科隆音乐会的唱片销量。
2025AWFF无用的情节略多,导致影片似乎格外漫长。
#海浪电影周,3+,昨晚喝的太开心今天睡了这场的大部分,靠零星的几个片段拼凑出完整的叙事,唱片是一种可反复播放的介质但现场不是,艺术与死亡如此贴近,很浪漫的电影,dedicated to Jazz
令人发指,充满偏见、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电影。人工制造的断裂只是纯粹的断裂,没有任何表达,最好的是维拉想要用口哨制造断裂来叫停不愿发生的事,以此进入下一个套层但没有成功,妈妈用闯入也即是用现实的力量瓦解了冲突这一点,本以为这一个叙事层会脱离叙述者的控制滑向更为具体和自由的地方,可惜并非如此。重场戏拍得非常差,海浪的字幕也翻译的很烂,饶了我吧…
@阿那亚海浪电影周
顺从结束说谎。#海浪
整体还可以,就是焦点有些分散了。
如先前有评论里说的,这是给粉丝看的电影~让我们知道这场伟大的音乐会背后多么不容易、多么需要"缘分和毅力" 才有如此划时代的演出。 电影内容表达 在女主周遭的事感觉有点琐碎纷乱了
🇩🇪线下观影。【75thBerlinale】lovely film and crew and Vera Brandes; so happy to be at the premi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