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缨是西北宁夏那边的一种野草,寻常、普通、不值钱。
这个生僻词语来自苏阳的一首《贤良》,“你是世上的奇女子呀,我就是那地上的拉拉缨哟”。
也看到有人说,苏阳的人生经历就是贾樟柯的《站台》。
换如今,也许有人要说,那也像《美姐》里的铁蛋。
美姐未必是世上的奇女子,然而,她的形象一分为三,三个女儿带给铁蛋热恋、婚姻跟诱惑,这倒是今年华语院线片的一大看头,因为,少有如此离奇但又真实鲜活的电影角色,经得起推敲解读。
“睡你全家”或是宣传的调侃,然而,美姐除了承担铁蛋的性启蒙跟欲望投射,她也跟铁蛋父亲搭对唱二人台。
二人台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每一个唱段都紧扣剧情故事,男主演冯四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二人台演员,演到最后,尤其是一上舞台,完全是人戏不分的状态,极为精彩、感人。
铁蛋从小耳闻目睹,长大又爱情受挫,不公的命运扼住他的喉咙,然而,他却更加放肆地歌唱,头也不回地走上了流动戏班和流浪歌手的人生道路。
打从出走开始,《美姐》就暴露了它的野心,如果对照现实,它和《站台》的走穴演出竟然覆盖着相近的地理版图。
甚至,《美姐》的野心来得更大,它从文革前讲到了90年代,从一个毛孩的懵懂讲到了中年的不惑。
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镜头,应是在模拟儿童视角,不时还做夸张变形。
很多时候,电影是如此在意脚下的那片土地,无论是内蒙古的草原还是黄土朝天的乡野,更可见导演的赤子之心。
音乐一起,我突然记起看罢《黄土地》的长叹。
如果说,《黄土地》是被点燃的爱情跟梦想,最终无人可救。
那么,《美姐》是粗放的欲望和梦想,后来的二人台歌声里,直白地诉说着梦醒和心碎,一个男人用燃烧的时间换来了真正成长。
在一把尘土和一丛野草的比喻间,我实在不知道哪个更适合《美姐》。
总之,它离不开那片土地,也离不开那些活生生的人。
注:感谢douban第一影评伉俪半辈子和张未来老师夫妇。
【《大众电影》】
这部电影深刻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华北地区的农村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下的当地人民生活的朴素,人性的淳朴。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二人转是当地居民们日常最消遣的娱乐项目,这种二人的合作,擦出了儿时的铁蛋对美姐爱慕的火花。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外部打压,二人转一度濒临灭绝。
多年后的人们早已经物是人非,铁蛋先后与美姐的三位女儿都产生过爱情的瓜葛,这一切似乎从小时候铁蛋对美姐的恋恋不舍就注定了。
但是如此结局还是显得非常悲惨,那个年代下似乎每个人的婚姻还是被包办的多,真正的自由恋爱寥寥无几。
本片还非常细致地反映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每一个人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
等待郝杰导演的《美姐》快一年多,一年前看了其《光棍儿》就对郝杰导演念念不忘。
当初新闻中报导郝杰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名叫《寡妇儿》。
一年之后导演拿出了这部《美姐》,剧名可能是为了和《光棍儿》映衬。
在《美姐》中,主角是铁蛋儿,此片额英文翻译也是“The love songs of Tiedan”,美姐在剧中出场不算多,但也是贯穿始终的影响人物。
主角铁蛋儿,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在陕北的窑洞外,穿一红褂子,光溜溜着屁股耍着。
其父亲是一个农民兼民间二人转艺人,拉一把四弦琴。
我也是第一次见着这种民间乐器,比二胡多了两根弦,叫不上名号。
美姐当时年轻貌美,寄住在铁蛋儿家,跟铁蛋儿的大大学唱曲。
年轻时的美姐穿着一身红色外褂,黑溜溜的麻花辫垂在胸前,唱曲时腰肢扭转,媚眼纷飞,神情活脱脱一个待嫁的怀春小姑凉。
相比之下,铁蛋儿穿一黑色粗布衣服,说话口气严厉的娘俨然一幅黄脸婆的形象。
一出场,便用锅子砸了正在和美姐唱曲的铁蛋儿他爸头上,“你大大要死了!
”年轻美丽有温柔的美姐,对于童年时代的铁蛋儿来说,应该是“母亲”这一形象的理想化。
与自己孩子分隔的美姐也把对自己子女的爱与投注到了儿时的铁蛋儿身上。
她抱着铁蛋儿转圈儿,她亲他的脸蛋儿。
她哄铁蛋儿睡觉,甚至在他半梦半醒间,磕了瓜子,口对口地哺给他吃。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时,美姐正蹲在土砌“厕所”(其实就是一土坑)里在尿尿,“诶,这个铁蛋儿”全然是有点责备但全无生气的意思。
孩童时期的男孩子普遍都有“恋母”倾向,视父亲为仇敌。
美姐顺利成章地成为铁蛋儿孩童时期所依恋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铁蛋儿混沌世界中的性启蒙者。
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二人转演出被禁止,美姐无奈,只能和其丈夫去村外谋生活。
美姐走的那天,铁蛋儿跟着牛车后面追啊追,那段崎岖的山道,镜头随着牛车的摇晃而摇晃着,这一段似乎取自铁蛋儿的视角,画面中铁蛋儿跟着车后头,一遍一遍的问“美姐你要去哪儿?
”这是铁蛋儿本能的情感驱使,这里送走的是铁蛋儿童年时代所迷恋的母亲。
看电影时,和我一起观影的室友直愣愣地就问我“这小孩是不是爱上了美姐啊?
”这句话特别破坏我观影的情绪,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语言太过于直白是一种暴力。
童年时代的铁蛋儿“爱上”美姐,这么形容是十分不合时宜的。
人性过于复杂不能仅仅是爱上或者不爱这种关系。
铁蛋儿对于美姐的依恋是发自人动物属性的本能,依恋母亲,追求安全感,喜欢美丽的异性。
就其电影片头,交代美姐与铁蛋儿渊源这一段,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远大于电影本身的内容需要。
铁蛋儿偷看美姐尿尿;美姐丈夫回来,从铁蛋儿家把美姐扛着带走,铁蛋儿跟着后面用树枝抽打美姐丈夫;铁蛋儿撞见美姐与其丈夫亲热;铁蛋儿父亲对美姐说话时的关切温柔与对其妻子说话时的样貌判若两人。
电影的这些细节里,话里话外透着性的暗示,或者是明示,中心人物便是美姐。
这是与传统的内地农村题材特别是跨度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题材的电影的关注焦点十分之不同。
联系郝杰导演的处女作《光棍儿》,导演似乎想要呈现的就是赤裸裸的人本能的欲望——生存的欲望、性的欲望。
导演似乎想要打破传统电影题材所传递出的主流形象与价值观,而打破传统窠臼的最好武器就是性。
就如同现代派艺术在挑战传统时出现的赤裸裸的性器官。
《光棍儿》中直接就是描写了三个光棍儿与一个需要钱供养孩子读书的妇女间的性交易,男主角因为性苦闷甚至去嫖妓,后来花钱买了一个媳妇还是性生活不和谐,最后还差点产生了一段同志关系(在《美姐》中也几次暗示了铁蛋儿与虎虎的同志性关系)。
这复杂混乱的关系用现代人的眼光都不免有点荒唐。
但我们还是会十分相信导演所讲述这个的故事,并且相信导演通过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农村人民真切的生活现状,因为人的动物属性是共通的,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十分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并且认为这是个诚恳的故事。
在《光棍儿》中呈现出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在《美姐》中只是隐喻。
《美姐》这个故事的主线是铁蛋儿在特殊时代下与美姐三个女儿的纠缠情感关系。
铁蛋儿成年后的一天,在外面谋生的美姐带着三个正值妙龄的女儿回村了。
铁蛋儿与美姐大女儿——大女子(电影中对其的称呼)的渊源很早就埋下了,在其撞见美姐与丈夫亲热的那天,铁蛋儿就天真的问道“你不是说要嫁给我的吗?
”美姐用拉家常的口气说道“以后把大女子嫁给你”。
成年后的铁蛋儿一下子就望见了一进门就跑到厕所的大女子,还是那个茅坑,大女子蹲下了,又站起来,扎好裤子,娇俏地跑回到母亲身边。
就这一下子,成就了铁蛋儿名副其实的初恋。
后来的故事,就是一个直白的现实爱情故事。
美姐不再是那个童年铁蛋儿心中的理想化母亲的形象,时间让他们有所隔阂,美姐真正成为了三个女子的母亲。
因为嫌弃铁蛋儿家穷,拆散了铁蛋儿和大女子的姻缘,作为给铁蛋儿家的补偿,把哑巴吧二女子嫁给了铁蛋儿。
恋爱理想受挫的铁蛋儿远走他乡,成为了一名流动二人转艺人。
铁蛋儿的生活因为美姐的三女子的到来有了别样的色彩。
美姐的三女子是此片中唯一一个有大名的,叫郝燕儿。
她作为旁观者经历了铁蛋儿与大女子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并且对铁蛋儿——她的二姐夫抱有强烈的好感。
郝燕儿读过书,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大家都在唱二人转哥哥妹妹的时候,郝燕儿穿得一件白衬衫与一袭长裙,婉转地唱了一曲邓丽君。
年轻活泼的女子,酷似美姐年轻时的相貌,一下子就俘虏的铁蛋儿的心。
让中年铁蛋儿再一次尝到了爱情。
但这次铁蛋儿的爱情是隐忍的,铁蛋儿已不是与大女子恋爱时的莽撞少年。
当年轻的郝燕给予了铁蛋儿性暗示,试探铁蛋儿的心时,双手搭在了铁蛋儿肩上,在铁蛋儿耳边说道“姐夫,我们谈谈心吧”“你是不是还想着我大姐呢?
”铁蛋儿答曰“不会谈”“想甚,娃娃都五六岁了,早就过去了,还想甚。
”完全展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担当。
后来当郝燕脱了衣服勾引铁蛋儿时,铁蛋儿落荒而逃。
中年男人对于少女的爱,应该是包容与保护,而不是占有。
当铁蛋儿听墙角发现剧团团长有潜规则郝燕的苗头时,铁蛋儿急冲冲跑过去锤门,“开门!
开门!
”门被踢坏后,铁蛋儿急的从,门洞里钻了进入想要解救郝燕。
这时郝燕才发现,她姐姐曾今拥有过的那个让她羡慕不已的铁蛋儿,她也拥有。
电影的结局,铁蛋儿一家三口躺在炕上,仿佛是睡前的喃喃细语,铁蛋儿搂着女儿“亲大大还是亲妈妈?
”“大大以后不走了。。。。
”最终铁蛋儿还是回归了家庭,那个曾经让他嫌弃的哑巴吧,她带给了他一个女儿,给了他一个自己的家,铁蛋儿一定是对她充满感激的,她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进入轮回,生生不息。
影片中有一段,铁蛋儿剧团的所有人员,坐在一辆露天的卡车样的车上,在苍茫的大地上行驶,他们围着铁蛋儿恣意舒适地坐着或者靠着,铁蛋儿唱着小曲,旁边人一起附和着,一起在奔赴下一个演出小镇的路上。
背景音乐是《彩云之南》。
私以为这一段十分地出戏,彩云之南与铁蛋儿唱着的民间小曲十分不搭调,这一段之于剧情也丝毫没有瓜葛。
但这一刻我却觉得十分感动,与三五个知己好友在赴同一个目的地的旅途中,我们无忧无虑放声高歌,这是我所向往的,因为现在我们难以一见。
我必是又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描写中国农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禁与不禁的我都看过不少,《盲山》、《盲井》、《米香》等等,主流的就不说了。
这些电影各种视角不一样,但大部分都流露出十分悲观的情绪,传达出小人物在时代、命运前面的身不由己。
甚至到去年口碑很好的一部描写武汉底层人民生活的《万箭穿心》,我不敢去看。
我知道是一部好片子,但我承受不起时代、社会所有悲剧的矛盾全部一起爆发。
我承受不住那么苦痛的力量。
反观《光棍儿》《美姐》确实是这类题材影片中的奇葩。
《美姐》贯穿影片始终的音乐,充满了古朴雄浑的生命力,这些底层人民,为着粮食担忧,为着媳妇儿担忧,倒是省去了人间纷繁的琐事。
他们一世一代繁衍生息,有着他们最朴质的思想与智慧,承担着整个民族的传承,他们远比我们想想中的勇敢,博大并且充满生命力。
<图片1>《美姐》真不敢相信这是2013年在内地上映的电影,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新世纪内地电影的印象和观感,其精彩的故事,极具美感的画面,超接地气的乡土味,超真实的演员表演,性启蒙与爱的主题,一个男人与四个女人的故事,爱的开始与归宿,情感的纠葛与现实变迁,这些如同一副精致粗犷的西北画卷带着土腥味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承认,我被震撼了,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更是因为能拍出这种作品的人!
毫无疑问,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内地电影,看来国产片还是有很多优秀作品等着我欣赏呢,小舞舞满分五星力荐!
刚刚随手翻读书笔记,看到这么一段“但是现在,他的儿子就在身边,他,悉达多,已经完全成为世俗中的一员,他爱着他人,为其受苦,由于爱而痴迷,为爱而盲目。
”随这段和电影所说的不是那么契合,不过和结局的画面是如此的步调统一。
早有牛逼的影评妥妥地分析了美姐的形象和各种隐喻。
也不知道有什么要多说的。
几个镜头:1 开篇美姐用嘴剥坚果给铁蛋吃,后面又有对话说美姐和铁蛋一样睡觉不穿裤衩。
--》为什么第一反应是娈童呢。
脑海中一下迸出一个男人离家带了三个孩子欲求不满的美貌少妇的形象,和后面老了的,看上去无比温柔贤惠的形象有极大的反差。
2 二姐姐穿了红裙在跳芭蕾,就是海报上的一幕。
这一幕在片中让我极度出戏,二姐姐的美貌加上半裸的美背,瞬间就看不到炕头了。
导演生于农村,拍的也无比接地气。
听说儿光棍儿是想一群饥渴的老男人,那说欲求不满的少妇也是正常的。
加上马上要拍的是《我的春梦》。
祝天下所有的黄段子都可以变得文艺。
《美姐》英译为《The love songs of TieDan》,中英片名各富韵味,看到老公对这部电影的排斥,我就知道什么叫小众电影了,其实他并没有看,只是在看我看什么的时候瞥见一眼。
导演郝杰打破了传统乡村题材的窠臼,用古朴雄浑的二人台做媒,把人最根本的欲望即性本能和生存的本能加以社会学解读,影片中至少有两处关乎性器和生养繁衍的符号化表现,不明白为什么最世俗化的表达却不吸引世俗化的观众?
用一个8分支持本土电影。
看到一大片叫好声,文艺青年们欢呼雀跃,如饥似渴,好久没这样佳作产生了。
我一个俗人发表一下俗见,文艺青年请自觉回避哈,因为在下水平比较低下,是在下输了。
说明一下看的是webdl版,不是完全版。
谈谈剧情吧,开始看见题目就觉得纳闷,怎么美姐变成了the love songs of tiedan?
看完全片才明白,为毛叫美姐。
原来小男孩自幼和美姐在一起,形影不离,为了造成以后铁蛋对大妹子爱得疯癫,不惜用嘴对嘴喂食(有没震到),一起睡觉下身不穿衣服(不可思议)作为铺垫,当然webdl版是啥都木有得看的。
美姐离别时候,就有了铁蛋追车,要美姐嫁给他。
这里宣传的媒体谈到了,恋母,话说小时候我也对那些样子长得好看的老师啊,比较亲近的人特别喜欢,但要达到疯癫,一定要先疯癫。
好了,剧情转入美姐从口外回来,变化那个大啊,冲击了长大后的铁蛋,还娶不?
这时候,美姐情结转移到了大女儿身上了,一起嗨歌一起嗨,但是蒙古人过来抢亲了,蒙古人富裕有牛羊,父母之言,嫁了,大女儿有哭,但是也说了一句“能听懂一点蒙古语”,也不排斥到口外去,这就是那些铁蛋爱的人,因为从小积累的美姐情结,和初恋交欢导致铁蛋疯狂到傻了,骑毛驴追还算正常,炸房子那才是恶搞。
美姐迫不得已把二女儿嫁给了铁蛋,这。。。
傻了的铁蛋一次冲上台唱歌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真行啊,然后随团出去唱歌,这里为了增加震撼,还加入基情,呵呵。
新生活开始了,此时迷失了的美姐又上了三女儿的身,一定要加入团,而且又非常喜欢铁蛋,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有木有激情。
此刻的铁蛋有动情的那刻,但是更多的是理智,多次拒绝了三妹子后,回归老婆和孩子的身边。
END。
看完片子不禁要问,这片子想传输点啥呢?
片子经常都有民风歌曲,整个歌剧一样,是不是太多了点。
美姐这种爱,很畸形,甚至有人拿此片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比较,称之为中国版的西西里,笑死人了,就那么点相同,小孩喜欢上大人就吹到天花龙凤,不得不佩服。
撇开西西里的唯美不说,不管玛莲娜是年轻还是衰老,主角始终如一,另外一部感人至深的天堂电影院也是如是表达爱情,反观这部呢,老了的美姐拿女儿替身,然后三女儿接力,无奈最终归于平淡的二女儿,有意思嘛。
本来对片子真不大感兴趣,直到三女儿的出场,一是奠定三个女儿不同风格,也有点不同时代的代表,二是三女儿的敢爱敢为的确令人赞许,不过唱着流行曲的靓眼邓丽君怎么会喜欢那个又黑又丑又老的姐夫,真是莫名啊,说明爱情这玩意的确是令人费解!!!
是不是每个男人都曾经肆无忌惮地怀春,在幸福的意淫中渡过了的童年?
记忆里总有那么一两个现实或想象中的女神,在她的面前,尚不能挺举而发的生理构造根本无法压抑心理的慰安冲动,更无法阻挡由此而生的高潮般想象。
男人的性冲动,可真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自然本能。
而它一旦被启蒙被具象化,完了,这个男人可能从此一辈子再逃不掉,不仅他的审美开始从属于某一类型,他的勃起也从博爱般的散射开始逐渐变得精确瞄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男人对性堪称最忠诚,而这种顿悟般的性启蒙与收放式的性冲动,又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结构,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类学与社会学话题。
《美姐》几乎就在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二人台?
那不过是借以叙事和表达的线索形式。
禅师在开悟青年时就说了:去尼玛的,老僧的话一直明明白白简简单单,需要那么多绕来绕去的解读吗?
也许是先睹为快的朋友们给予太多赞誉,无形并肯定拔高了我的期待,这部片子没有给我预料中的惊喜,尽管他在故事气质上,颜射《小时代》,暴菊《富春山居图》。
影片开头茅厕里的偷窥明视,像极了余华小说《兄弟》里面的著名桥段。
那个定格在茅厕的镜头,也定格了铁蛋与美姐几十年的纠缠。
如前所述,每个男人都曾面对一个性启蒙的对象,她可能遥不可及,更可能近身可触,在某个意识的瞬间,她又肯定曾完完整整地被男人拥有着,这一刻的微妙幸福,往往奠基了男人一生的性象选择,也指向了男人一生的感情悲欢。
小小的铁蛋,懵懂而直接,他认定了美姐,沉溺于美姐温柔的怀抱,湿润的亲吻和喂食。
直到有一天,美姐搬去口外,小铁蛋跟在骡车后面,不住地追问“美姐,你要去哪里?
”但是他仿佛没有听到对方的回应,更像在喃喃自问。
红色的肚兜与红裙的美姐,美姐这个在汉语语境中蕴含着性意味性暗示的称谓,已把铁蛋牢牢栓在一场根深蒂固的意识里。
长大的铁蛋,倔强而叛逆,他当然没有娶得美姐,美姐的女儿却纷纷长大了。
她们在镜头里如厕,不经意间撞见了童年铁蛋的梦想。
青春靓丽而性格各异的三个女儿,不正如同美姐在小铁蛋心中的三个化身:或含情脉脉,或默然安静,或热烈奔放,却不约而同的有着美姐的长相?
故事开始美丽如白杨林里的光影,发展却粗砺如黄土高原的沟壑。
成人铁蛋追逐爱情,阴差阳错地与美姐的三个女儿发生着纠葛,成人铁蛋随着二人台的戏班在蒙古高原流浪,其实他根本也正如这高原的朔风,吹得刚猛凌厉却毫无方向。
直到某一天,他回家躺在曾极力逃离的火炕。
懵懂-叛逆-现实,一个男人的青春史诗书写完毕了。
一旦一丑的二人台,仿佛人生的两端,总是拉扯着你坎坷而行,至于远方究竟是圆满还是残缺,并不明朗,难以想象。
奋力挣扎过后,是自择的妥协,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荷尔蒙并不能主宰世界?
影片的功绩在于把二人台这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乡土戏剧变成了另一条主线索,那直白得几乎粗鄙的唱词,略带苍凉的浑厚唱腔,迸发着无比真挚的情感,这种融合蒙汉,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来的地方戏曲,更多在演唱着实在的生活,“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明显为影片增添了相当出彩的文化根蕴。
所谓的乡土与原生态对电影的叙事本就是把双刃剑,新人们想要玩的得心应手,还得下下功夫。
本片时代感的塑造不足,几个时代的过渡感觉像是大荧幕上演的话剧。
小铁蛋的戏份太少,前期铺垫不够,而大铁蛋的入戏稍迟,不过越发有味,至于结尾,好像被九十分钟的时长限制而为。
其实最近天画画天新导演们的集体习作,故事都显得不够流畅,剪辑功力有待加强。
我个人更喜欢另一个片名:《铁蛋的情歌》,热辣直白,他唱给观众,唱给美姐,也唱给自己。
创作思想一位连续两届参与西班牙国际电影节评奖的评委,他历经过给郝杰的处女作品《光棍儿》,2012年又经历了郝杰导演的电影《美姐》,他在西班牙媒体上点评:《美姐》和《光棍儿》的唯一关系是男女关系。
如同郝杰导演自己说的“我的电影将永远离不开男人女人那些事儿”,和只是“有点荤”的电影《光棍儿》相比较,《美姐》就绝对是重口味了。
“我是要挑战电影史,他们全是在电影史里继承了什么、发扬了什么。
我的出发点完全与电影史无关,我只对人有兴趣。
”郝杰说自己拍摄的电影将永远离不开男人女人那些事儿,“我对一直对性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骂我都骂不到点上,直接骂我好色就行了。
很早的时候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启发了我,原来那些事还能拿出来说啊,还是艺术,本来还很羞涩,以为只能是在被窝里想的事。
审查郝杰的两部长片作品《光棍儿》与《美姐》都与主题词“性”紧密相连,这也触及到审查制度的敏感带,对此导演郝杰坦言:“《光棍》创作时就知道完全没机会通过审查,索性拍着玩,但是在网络上点击量给了我足够的信心继续下去。
我觉得性是人类最本真的议题,我的电影不会避讳。
我也希望《美姐》能让中国的文艺片复活。
应该说《美姐》是我和审查制的第一次交锋,我之前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过审的顺利程度超乎我想象,我认为现在的审查体制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宽松。
”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纲初审没通过,又调了剧本才通过。
”郝杰很得意:“这个听起来很不像话的一个爱情故事被我拍得非常像话。
商业还是文艺?
《美姐》是一部商业电影,郝杰丝毫不介意,“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法门,我的力量点在哪儿,所以我不会迷失。
我是很变通的,删除很多大牌导演抵抗商业化,在抵抗什么呢?
其实他自己说不清楚,什么都在抵抗、都在反对,说明他心里没数,不知道抵抗什么。
而且你什么都抵抗,要么别做,要么什么都抵抗不了。
我觉得只抵抗那最核心的就行了,一个广告商要植入,我觉得完全不是问题,我刚出道没机会拍电影,还想着给人拍个广告,就要比电影好看,观众天天盼着看我那广告。
”
映后采访郝杰说“我的小时候的性幻想对象是邻居家的一个二十岁的小姨,小时候的感觉不是熟女味道丰乳肥臀,而是长得好看,圆脸大眼一副好媳妇儿的样子”采访记者问“你那时候的性幻想会勃起吗?
”郝杰一本正经的笑“小时候的性幻想不会勃起,那时候的小鸡鸡完全不是性的属性,它只负责撒尿和被人捏”“你敢说你小时候没有这类的性幻想?
”采访直播室里,谈笑风生的郝杰忽然质问我们,四个大男人集体噤声了,忽然从谈笑风生的热闹场面完全无过渡的直接切换到安静至极的场景,老陆咳嗽一声举手“我坦白,我也有过,是我表姐” 每个男人仿佛约好了玩真心话大冒险,一个个轮番说,我不得已,扭扭咧咧“我第一次喜欢的是…….”郝杰粗暴的打断我“不是喜欢啊,是性幻想对象!
”我被逼说出“我的性幻想对象是我初一英语老师,她叫宋彬彬”出了直播间,一个陌生来电,一看区号是老家的,接起来,一声怪叫“靠,你小子居然对我们尊敬的宋老师有性幻想!
”我吓一跳“你谁呀,你从哪知道的”他压根没准备和我对话,兴奋的说“我在听你们电台节目直播呢!
你知道吗,咱俩人生中的第一次性幻想对象是同一个人呢。
还有还有,刚才已经有同学给宋老师打电话报告这件事啦……”天呐!
在北京三里屯举办“电影《美姐》私密观影会”上,郝杰导演说“每个男人今天敢当着自己女朋友面公开自己第一次性幻想对象是谁,我就送签名外加合影”没有出现采访直播间里的安静,年轻人踊跃得很,各种性幻想对象开始在“美姐真心话”中曝光,什么英语老师、表姐之类简直弱爆了,有男生坦诚第一次性幻想对象是9岁的时候性幻想单亲老爸新娶的后妈,尽管这后妈对他无比凶残;更有男生坦诚在12岁时就因为自己老是性幻想隔壁的9岁男孩而怀疑自己是同性恋……美姐的私密观影会现场真是各种欢乐各种劲爆啊。
观众吐槽圈内专家虽然一片赞誉,但普通观众却是吐槽声一片,主要围绕影片中讲述的一个男人与母女四人纠结半生的情欲纠葛展开,这种重口味、大尺度的主题虽然满足了创作者的艺术表达,但却给大众接受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影片观影结束后的主创问答环节,就有观众直言不讳的吐槽逼问导演郝杰:“影片中处理铁蛋与母女四人轮番上演的爱情戏份,感觉特别真实、生猛,也更容易让人将注意力放在情欲上,而忽略艺术主题,请问导演为什么要拍这种非比寻常的伦理价值观的故事,究竟是在拍文艺片还是情欲片?
”之前凭借描写农村性苦闷题材的电影《光棍儿》成名的导演郝杰,直截了当的回应了观众的疑问:“电影是感性的创作,我的电影就是我真实的生命感受,这种从青春期一直延续到我长大成人之后的性压抑与性冲动,给过我巨大的喜悦和痛苦,可能我的电影更多是用下半身思考拍出来的,这样最真实接近本能。
”
零片酬《《美姐》在投资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为了能更好展现二人台这种民族文化,所以在拍摄之初就设定了很多二人台剧团在各地演出的戏份,这就让导演郝杰处在两难的局面,是删戏还是超支影响后续拍摄?
但作为剧团负责人的冯四这时做了对于他来说“很重大的”决定,不仅让整个剧团停工专心拍摄《美姐》,还没有要任何片酬,只是简单收了三万元的卡车油费,最终成就了“原汁原味”的《美姐》。
在剧团停工拍摄《美姐》的同时,冯四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因为推掉了很多演出而亏损十几万,因为剧团一次演出的时间大概是三天,加上冯四所在剧团在当地很有名气,所以商演邀请一直不断,两个月下来就错过了将近二十场的演出,这个损失对于冯四来说是很大的,因为剧团上上下下所有人都靠演出的收入来生活。
冯四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气走恩人2010年罗马亚洲电影节,郝杰邂逅了被称作台湾电影界“大姐大”的著名制作人焦雄屏。
回忆起那个场景,郝杰至今仍觉得有几分戏剧,“拍《光棍儿》前我从来没进过圈儿,我不知道谁是焦雄屏啊。
”但在罗马的早餐桌上,他们相遇了。
“当时桌子上坐着焦雄屏、魏德圣,外国人我说不上话啊,他们都是中国人嘛,我就说我从大陆来的,今天晚上放我的片,叫《光棍儿》,你们来看看我的片吧。
魏德圣说我们有时间一定去。
焦雄屏说我们没时间,晚上要去大使馆。
我说抽时间看一下吧,焦雄屏很坚定,我们没时间,有事啊。
我说那我给你一张碟吧。
她说不用了我有碟。
我说你怎么可能有碟啊。
她说我是评审。
后来我问别人,才知道她是焦雄屏。
第二天老太太看完片,说郝杰你过来,我看了你的片非常不错,我已经跟组委会吵了一架了,让他们必须给个奖,当然给不给最后看他们,反正我的获奖评语写好了。
还说回到国内合作,我给你找钱。
”那时候《光棍儿》还没在网络传开,可以说焦雄屏眼光独到,相中了郝杰。
所以在郝杰的第二部电影《美姐》中,二人的合作顺理成章,焦雄屏担任总制片人,但最后却“分道扬镳”。
“我确实对不起焦老师老太太,她亲自帮我改了三遍剧本,现在很多贡献还是她的,但是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艺术问题。
更大的是我认为比艺术更重要的是生活,是生存。
我是在干一个具体的事,我知道有多么不容易,所以必须干成,我有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到了什么时候必须拍。
但焦老师老太太不同,她认为自己既然参与了,肯定是奔着戛纳、金棕榈去的,否则别动,一直改着,她从来不说什么时候开始拍,就是一直改。
我说团队的人都约好了,人家要接活儿啊,想想我的压力有多大,都快倾家荡产了,快顶不住了。
她不能理解一个真正草根的情况,我认为做成比做好更重要,我知道只要做成不会差,她可能觉得要做就做得更好。
我要拍,那只能把我的恩人气走。
”展望郝杰的商业梦想,就是让舒淇和老杨光棍儿躺在炕上,刘德华和村长老婆靠在飞机上,演绎一出前所未有的,上接卫星下接地气的,人间好戏,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位80后导演不知天高地厚的新电影!
(本文非原创,以上所有文段均来自豆瓣小站@美姐 https://site.douban.com/187952/)
1. "一个小孩拿着一根木棍对着一个墙缝不断地捅"这是郝杰在其导的《光棍儿》里的一幕,而这部电影,出现了一个柱状山和一个豁口山,这些都是暗含的性隐喻吧。
这或许也就是农村含蓄的性表达。
2. 大女儿被蒙古人娶走后,铁蛋儿喝着酒,对着驴买醉,学着驴叫,对着它说你也喝一口吧。
这一幕忍俊之余,却又替铁蛋儿失去自己的恋人伤心。
3. 当文革结束后,二人台又恢复了往日的气息,缺又抵挡不住时代的洪流,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压抑的人性得到释放,歌舞团风头压过了铁蛋儿的二人台剧团。
戏中有一幕设计很是巧妙,两个舞台正对,演绎着两种剧目,一边是二人台,一边是歌舞;一边是人山人海,一边却门可罗雀。
后来,剧团也开始想着转型,以扭转受众日下的局势。
当三女儿郝燕儿唱着“潇洒走一回”,伴着辣眼睛的杀马特式快手风格舞蹈,一口大米饭从我嘴中喷涌而出,词穷的我只能用好看来形容了···PS:其实,铁蛋儿以现在标准来看,是一个好男人,痴情如一。
当和大女儿的恋情无疾而终后,被安排和哑二女成亲,之后,铁蛋儿出去走穴唱二人台,途中也能紧守自己的原则,遇到了勾引自己的中年妇女,也守住了自己作为“姐夫”的原则,不和三女产生不该有的感情和关系。
最后也算是小有成就,回到了还在一如既往守着他,为他生儿育女的哑女老婆身边,回到了自己父母的身边,所以,值得为这种男人疯狂打call !!!
没有期待的好。
拍个山沟沟西北风情就叫独立电影?从光棍儿到美姐,中国观众是有多饥渴?饥渴到路边看见个野果就当成沙漠里的仙人掌了。。。
男导演裤裆子里那点事就别拿出来强奸观众了,看的人挺恶心的
脏啊。。能不找个60的演员演20多的小伙子吗?
不如再看一次《站台》。
不喜欢; 就像那两个凝视‘形似两种生殖器的黄土坡’的镜头,恶趣味;
这不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开始遍在视听上来了一个反面教材的范例。之后剧情的渐进总是在视听上出现拖节跟不当。。所给的高潮并无高潮之感。只能使说勉强讲完故事
三星半。1、一个男人的性启蒙对象,决定了他的初恋和情妇,但最终选择结婚的还是与性启蒙对象无关。2、有很好的故事和细节,但影像感还太弱,所以不如写篇中篇小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看的提心吊胆,没看出什么意义。还是我太肤浅了。
挺淳朴的一部电影,就是感觉铁蛋太猥琐了,叶兰这个演员分饰三角还让人看不出来,挺意外的。导演的拍摄手法就是力保真实,学习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也学习了《公民凯恩》,虽然是独立电影,故事比较猎奇,但是挺好看的。
郝杰的生猛风格延续前作,有不小进步。被一分为三的美姐,用中国农村土味营造出的人生诗篇。
我覺得叫&#34;鐵蛋兒的情歌&#34;更點題。延續&#34;光棍兒&#34;的生猛活力與幽默,郝杰繼續用二人台這項民間藝術去表達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情。生命總有悲涼與無奈,把一切都化成了歌,留在記憶中。本身是二人台演唱者的馮四,與分飾三角的葉蘭都有精采演出,大量非職業演員也都是亮點!
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哎呀呀走了桃花运,姐妹三人都看上他。”
1、镜头很节制,前半段的叙述很好,但没有延续到最后。2、片名应该叫铁蛋比较合适,讲述铁蛋从年少和中年对于爱情的变化,最后融入了平庸的生活。但导演似乎也想记录八九十年代民间剧团,使得对于铁蛋的叙述没能集中力量。
二人台是情歌,剧情是配合。
剧本狗血,演技粗糙,一日性启蒙,终身意淫?
剧情可能很深刻 运镜很烂就是了
有种拗拧倔犟的西北粗矿劲道,当作猎奇片来看感觉还行,但电影的格局太小当心捧杀。没有后期处理过的(现代感)灯光也是大问题。
感觉比光棍儿差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