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初预告片中踏雪走向故宫的场景就特别想看,但是看了流出的六集算是明白这部剧为啥胎死腹中了。
先不说主角母亲尊贵旗人硬摆谱多让人不适。
就拿主角原型良弼来说,你把主角塑造的那么伟光正,和良弼这个保皇党完全冲突啊。
就先不说这多不尊重历史。
怕是以后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觉得良弼是烈士,彭家珍是恐怖分子了。
而且我要实名惠怼高赞短评,什么历史虚无主义。
既然你要拍就好好拍,别搞伟光正那一套,真实呈现主角的局限性,还有他的缺点还有他的政治主张。
拿良弼当主角也行,让革命派的男二和保皇党的男一最后慢慢决裂,炸死男一,也不失为一部好剧(当然投资方应该不舍的这么炸死男李现)。
走向共和确实是好剧,不过许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一口咬定教科书都是胡诌,把李鸿章捧上天了。
如果这部剧顺顺利利播完,把李现当良弼,应该也会有不少良弼粉吧。
这六集也是够颠倒黑白了,就是旗人优秀呗,而一群p民却想着闹革命。
全员演技不拉垮,在这特别表扬吴越和李现,吴越哭戏绝了,完全被她情绪感染,李现台词真的太好了,比之前进步很大,眼神也很到位。
还有剧的画质我也很喜欢,历史的厚重感但是却不枯燥,反正会继续追剧。
导演运镜也很吸引人,期待以后的剧情。
清末那段历史挺感兴趣的,看预告里面台词也很吸引人,爱国青年奋发图强,新思想萌动,后续还会发生什么精彩故事,迫不及待要看啊!
说说原因,这部剧的历史时间应该是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满清朝即将倒台那会,开局就是魏大勋演的角色造反被抓要被抽签处死!
李现演的是八旗子弟代表的自然是大清帝国,李现去观看砍头刚好看到魏大勋了,魏大勋命大没抽中自然不用死,当时吓瘫在地,李现呢跑过去非常热情还骑马送他回家。。。。。
就这剧情谁敢写?
你李现代表的是大清的八旗子弟,人家造你的反,掀你的桌子,你这倒好还高高兴兴送他回去?
再者说了这大清对于造反的人也太仁慈了吧,还给你机会抽签决定生死,这可是封建时期啊!
我都不敢想!
我决定再坚持看个两三集。。。
看到第二集了,前5分钟,魏大勋演的角色找人搞了一个官方组织的赴日留学,还在报到处遇到了李现!
我有一个疑问,魏大勋这种造反分子不用通过背景审查的嘛?
就这么简单就赴日留学了?
事实证明大清对待这些造反的应该除恶务尽,这放出来该造反还是得造反!
就冲魏大勋演的角色顺利赴日留学给我看傻了,这他妈如何通过背景审查的?
还是说没有背景审查这一说?
最重要的一点,魏大勋演的角色从剧中能看出是一个绝对的底层,当时的年代这种人有可能会读书写字嘛?
如果他的确是一个底层穷苦大众他的赴日留学意义在哪?
一个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情况下他去日本又能学到什么?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李现遇到魏大勋还有说有笑,你一个八旗子弟跟一个造你反的乱党分子有说有笑,居然没有想着揭穿他?
这什么神剧?
1833年10月4日,第一次卡洛斯战争爆发;巴斯克 作为收复失地运动传统的”龙兴之脉“为卡洛斯派勤王,此时的卡洛斯派具备了巴斯克民族解放运动的内涵,掩盖了其传统主义的反动,而1876年西班牙自由派的立法者试图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消灭地方主义势力, 反而是一种压迫者的身份波旁王朝实际上同样和同时期的清王朝一样是
制作精良、人物丰满,花了很力气做的剧却不能上线,因为方向出了问题,至少犯了三个低级错误:1、美化保皇派,没有显现出近代推动革命的中坚力量;2、丑化革命党,以俞天白为代表的革命党在剧中简直就是个不着调的流氓;3、不合时宜地强调赴日留学,日本正在美国围堵中国崛起的行动中扮演不光彩的急先锋角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是一个老牌帝国抗争的故事。
我们处在怎样的时代?
大时代,一个中美对赌国运的时代!
两个甲子,风云变幻!
我到今天为止,依然感觉西方不了解中国,中国的国际宣传机制或者说机构太烂了,这一点,需要像欧美学习!
国际宣传烂到家大家都知道,不说了。
我想说一下一带一路,这个始于2013年的战略计划。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殃及全球,中国下海,释放4万亿RMB就世,那一次的金融危机,度过了,但是中国也付出极大的代价,直到今天,依然在承受着这产能过剩带来的后遗症,因此2013年一带一路应运而生,中国将产能转向国外,沿着丝绸之路,为当地国家做基础建设,因此亚投行也应运而生,奥巴马用了很大的力气,想要阻止美国盟友参加,他成功的阻止了日本和加拿大,欧盟主要盟友全部加入,这时,不得不佩服欧美喉舌,冷嘲热讽开始出现欧美媒体人的口中,报纸中,电视政论节目中,一段时间以后,西方媒体换了一种思维,恐吓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会给他们带来债务陷阱,再后来,上个月吧,拜登到了欧洲,说是要建立民主的一带一路,帮助不发达国家做基建[微笑],谢拜登总统,这是对一带一路最高致敬!
此时,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手里已经有了2000+的合同,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慢慢解决,同时,也有效的帮助了一些国家,特别是帮非洲的一些国家建立起了基本设施,找到了货物的出海口,经济在慢慢的好转。
没有债务陷阱,没有干涉内政,没有带去战争,没有烧杀掳掠。
美国和欧洲终于看到非洲了,要援助非洲,要帮助非洲,要建立民主的一带一路,这是好事。
我一直认为中美的对抗,不单单是国际影响力、经济力、军事力等的对抗,这是两个文明的对抗,中西文明的对抗,一带一路不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吗?
我们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着世界,也许还没有美国那么强,但是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大家也许觉得美国是从2018年开始才对中国进行的技术封锁,其实不是,技术封锁已经持续数十年,感谢美国的这数十年,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还记得《中国制造2025》吗?
就是对这个体系的升级,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有些人说,近几年很多国外公司开始逃离中国,那是必然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些公司必然被淘汰!
中国就是用美国二战后定下国际规则走了到今天!
但是,美国却不想玩儿了,这次,制定规则的一方,不能美国说了算了。
修昔底德陷阱挡不住了,一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一个老牌帝国的对赌,就此开始。
我一直觉得美国的领导人断了一层,好像缺少一个五十年代出生的总统吧,奥巴马太年轻,政治小白,拜登和特朗普太老,冷战活化石,一直把中国当苏联,就太搞笑了!
前苏联不推崇国际化,不接受国际资金,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都是自己干,中国和前苏联可太不一样了,用冷战思维看中国,就错了,美国当年用军备竞赛拖垮了前苏联,今天,能用所谓的“民主”一带一路拖垮中国吗?
还是想要联俄制中,这或许是个办法,毕竟当年美国是联中制俄,还成功了[笑cry],这个问题,还需要看下个十年以及二十年,我想,有些晚了!
李现是一个优秀的品质演员,内外兼修,低调踏实,不浮躁!
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看了预告片,非常看好他演绎的民国很有电影质感的《人生若如初见》!
👍由编剧江奇涛,导演江伟执导,由李现、春夏、朱亚文、等领衔主演的近代革命大剧《人生若如初见》以庚子国变为叙事背景,通过主人公良乡的跌宕经历展现了在那个战争年代,有志青年为民族兴亡奋勇抗争,书写人生华章的故事。
国难当前,满目疮痍,有志青年愤而崛起期待@李现ing 与一众优质演员们共同演绎一场盛大的家国情怀!
期待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
这部剧的摄影灯光在国产剧中算上乘了,剧情娓娓道来,平缓而有力。
题材大胆,少有的以满人为主角的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大厦将倾的时代。
良乡是本剧主角,旗人,多尔衮的后代,属于皇亲贵胄,在这前六集里他受到的“特殊待遇”随处可见,饰演者是李现。
他在这部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和白客饰演的醇亲王载沣对戏有些发愣,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他和李人俊讨论光绪慈禧那段很好地说明了良乡的国家观念。
杨凯之,原为革命党,侥幸逃脱一命,赴日学习军事,特点就是胆大。
李人俊,袁世凯部下,武卫右军正目军衔。
军人的特性表现的比较明显,看得出来他对袁世凯相当仰慕。
因为只有六集,他们三人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
但按照他们的个人身份和片尾的一些画面,我猜测三人分道扬镳的可能性很大。
良乡是旗人,且是皇亲贵胄,和醇亲王载沣关系很好。
片尾画面中有他和载沣在一起的画面,大概留日军事生活后又投身于清朝体系内。
最后是否背离这个体制不大清楚。
杨凯之和荆州知府女儿朵梅在一起了,片尾有他们两人共处的画面,他后来应该又投身于革命之中。
李人俊是袁世凯的部下,留学后当然回归袁军,可能还会升军衔。
他和良乡、杨凯之的立场是相悖的,尤其是袁世凯后来的操作,三人分手是迟早的事。
在日军事生期间应该是三人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最难忘的一段友情吧。
秋红由春夏饰演,这是她第一个电视剧女主角,表现相当优秀。
但就前六集的剧情而言,她的故事还没有展开,后续发展不详。
看片尾饰演者名单,剧情应该只到辛亥革命前后,往后十年那些爱划船的人名没有出现。
最后谈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俞天白。
这个革命者的塑造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从前所少有的,当然这也引来许多玻璃心的争议。
在他们看来,革命者都是存天理灭人欲,个个都是宣传下伟光正的XXX一般。
这部剧塑造的是一个爱说空话,总把浪漫、革命、改变世界放在嘴边的人。
他的行事很莽撞,一开始想着刺杀醇亲王载沣,把朋友杨一帆的妻妹秋红睡了,刺杀时又拉着秋红和她下浑水,两人逃到日本后他对秋红也是爱搭不理的态度。
这个人,吃旅馆女老板的软饭,坑无辜女孩秋红,然后躺着说他的理想如何如何伟大。
除了一张好看的脸,这个角色简直是所有空想革命者的集大成体。
官方给出的停播原因是历史虚无主义,其实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历史剧多多少少会有虚构的东西在里面,只是晚清民初离现在不远,加上爱国主义思潮近几年盛行,剧中有一些内容会让一部分人不舒服,上层嗅到了气息,及时叫停了。
从前四集的观感来看,下架的原因除了官方说到的内容,可能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文明与蛮荒的对比,在前四集里,很明显将西方包括日本作为文明的标志,而国人只要没有接受西方干预的都有一种野蛮人的感觉,比如坐没坐相,没读过书,而接受西方教育的人优越感很足,会让一部分人不舒服。
其次是“美化”日本,至少前四集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要向日本人学习。
在历史的某个瞬间,或许是有一部分人对日本抱着学习的态度,但就当下的大环境而言,这种东西不能明说。
就像很多民国谍战局一样,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心中有谱。
至于保皇派与GM派的问题,前四集最明显的地方出现在朱亚文扮演的GM派身上,这个角色举止轻浮放荡,还有一些不尊重女性的迹象,一上来就把女主睡了,还利用她做各种事情,给她说一些大道理,有点职场PUA的感觉,最后把人家骗到了日本。
这个角色在以往的电视剧里一般都是反派人设,但在前四集里与GM派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一些误解。
如果这样的尝试能够过审,我觉得是中国电视剧的突破,不再是好人必须好到底,坏人坏结局的“指导思想”,因为世界上没有圣人,只有特定环境下的人造英雄,但往往这样的人设就会碰到审核问题,除非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小老百姓,可以体现小恶小善,如果给你套了一个敏感的身份,比如GM派,或某党人士,就需要谨慎了,毕竟我国的电视剧有一个审核的大方向,某些特定的东西必须好坏分明,必须立场分明,这是制度问题,很多孩子也是在这种制度下长大的,看到与制度相反的东西时容易反感。
最后想说的是,编剧也是名人,不太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一些傻事,我觉得他是想把人性中的小善与小恶,和立场中的大善与大恶分开。
这一点我很佩服他,但也容易引起一些误解。
无论你的立场是对是错,作为人,一定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
但在我们的制度之下,立场对的一方,必须是善头善尾的,立场错的一方,结局一定是惨的。
身为GM派的朱亚文,他身上有人性中的恶,有大男子主义中的恶,有看不起小地方女人的恶,但他同时打着GM派的标签,需要他展现立场中的大善,这需要很高明的编剧技巧,就前四集来看,还没有体现出来,可惜下架了,也不知道后面的剧情如何发展。
而这也是我佩服编剧的原因,以往这类题材,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给立场对的一方设定一个完美的人设和光辉形象,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我们知道是假的,但也接受了。
而这部剧的编剧给一个立场对的人,扣上一个放荡浪子的人设,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是最近十年国产剧的一个突破,可惜还是下架了。
撇开以上这些剧情之外的东西,这部剧相当不错,就前四集来看,是今年目前为止综合实力前三名的作品。
假如我拍一部剧,讲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与志同道合的外国友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自己国家的民众摆脱愚昧。
这部剧剧情优秀,服化道精良,诸位觉得这么一部剧怎么样呢?
那如果我再告诉你我剧中的男主角叫汪精卫,他的外国友人分别叫谷寿夫、冈村宁次呢?
那些优秀的剧情只不过是我把革命先烈的故事改编套在他们身上,而且我TM还把中国的革命先烈在剧中各种丑化,这种剧,不顾真实历史完全从电视剧的角度看越优秀越恐怖。
我知道有些粉丝没脑子没底线,但我依旧没有想到有些人的底线居然能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