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不会觉得这是部难看的电影,最多是叙事节奏平平,粉丝不会觉得这是部好看的电影,尽管特摄太有内味儿了“ 他能把特摄的皮毛做得极为完美,他对特摄的理解极度皮毛”非常不要脸的希望庵野秀明新特摄三部曲拍完之后被公司狠狠辞退穷困潦倒,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只好去拍eva新新剧场版,如果要说他懂这个世界上的什么,那就是eva了不觉得这是披着假面骑士皮的eva,感觉上不像,仔细去对一对框一框也对不上框不进去,只能说有些地方是相似的。
反派组织居然是在关心并满足世界上最绝望者们的幸福,他们的幸福各有其义,有的为了自己爽,有的为了全人类,但没有一个有同理心。
男主的痛苦在于同理心过强,与其他改造人相反。
另一个相反的点在于力量/权力。
男主抗拒对力量的使用,其他改造人则乐在其中。
同理心+懦弱+抗拒力量/血气,男主≈真嗣。
然而只有可爱的孩子展现自己的脆弱才会博得观众的爱,长相一言难尽的男人则是另一回事哦。
很惊讶于那个逆天的夸张肢体动作,在新哥斯拉和新奥特曼里是用来表现哥斯拉和奥特曼身上的神性的,到了新假面骑士这里就变成了纯纯的特摄招牌经典,明明是同一个动作。
eva新剧场版里明明镜头语言已经很正常了(说不上是大师范但是至少正常),怎么到了特摄三部曲里又变回tv镜头语言了?
庵野秀明他到底是会是不会电影的镜头语言啊?
新假面骑士里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镜头语言有特色但厉害也不合适。
原来『骑士踢』的出处是假面骑士啊
终于把这部电影看了。
我很讨厌电影前半部分,和《新奥特曼》一样把叙事简化到了极致,就是说-打-说-打,每个角色都只是纯粹推动剧情的念台词机器人,都跟上辈子没讲过话的话唠一样不停地说台词。
而且很多时候刚打一场,逃了,说一说话,然后又跑回去打,正反派的战斗跟儿戏一般。
我估计这电影里从主角逃出来,到最后去打Boss,整个时间跨度恐怕都没超过一星期。
不过想夸一下柄本佑,一文字虽然出场不多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角色也是话很多,但演员演的很有意思,让我迅速感受到了一文字这个角色的风趣和不羁。
说实话以前完全不懂柄本佑的魅力,直到这部电影感觉有点懂了。
另外就是我之前才看过他和美波一起演的《白夜医生》,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很搞笑,明明上次两个人还演感情很好的拍档来着。
美波演的琉璃子算是个亮点,本以为是柔弱女主角,没想到是生物电脑,有勇有谋,枪戏那段有模有样,算是惊艳到了。
从她不舍得打败黄蜂开始剧情才总算从流水账变得姑且有点儿人情味起来,最后挂的时候把这个角色之前压抑的情感一次性爆发出来,头盔里留下的视频确实把我给打动了,个人觉得也算是这简单粗暴的剧本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后面两个骑士终于汇合,一起去打Boss,隧道里的CG追车戏看的我想笑,还不如平时的TV版,不过两个骑士一起摆姿势,踢爆小兵的时候还是有点激动的。
总之,前半部分很差劲,但后面的感情戏又确实打动了我,姑且算是救回来了一点吧,可惜刚觉得好看了起来,电影就结束了。
这部电影我觉得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剧本能更丰富一点就好了。
没想到最后会是在云上看的新假,看完第一时间我的感受是——我受够了庵野秀明了。
感觉无论他在拍什么都像是在拍eva,无论是男女主性格还是每个怪人的性格设置还是打斗(cg部分)又或是说偷懒至极的翻版人类补完计划。
但我发现我始终忘不了这部电影,所以又看了nhk一小时的纪录片。
看完算是理解痞子的意图了。
开头那段跳切爆头+多机位iphone确实惊艳,但打蜘蛛怪你不是想一镜到底的吗?
5分钟速成的那段打戏怎么也没了?
很多幕后的片段发现正片都删了。
然后我懂了,因为这些片段拍的不够真实——一拳打几十吨、一跳几十米的真实。
最后那段笨拙真够笨拙了,毕竟三个完全不懂武打的演员王八拳真打还能不够真实吗?
那你前面因为搞不出这种真实就剪成这个鬼样。
痞子,你有没有看过假面骑士Amazons啊.......但亚马逊其实有问题,可能确实是真实了但是又太套路了,不符合痞子的要求了。
痞子也许很有想法,但他不是一个好导演。
呈现出来给我的效果更像是魔怔的追求原版但又想创新突破常规的一部带有浓烈庵野秀明风格的怪异的致敬片段合集以弱主线串联。
但,还是期待续集吧。
新假面骑士在评价上注定是两极分化的,其观影门槛并不是初代假面骑士,而是对痞子个人风格的接受程度,如果是对得上痞子那奇特电波的观众会觉得蛮有趣,尤其是那被评价为“性冷淡地说出一大串专业术语”的台词,路人或是特摄迷大多认为味同嚼蜡,但对于本人来说确实是相当好这一口。
另外就是,从新G到新奥再到这次的骑士,其实是痞子越来越放飞自我的过程,新G是一本正经的严肃政治片,新奥加入了痞子个人的恶趣味和运镜,而这次的新骑士则是完全的痞子风格,甚至能在其中找到大量EVA的影子,琉璃子的三无属性性格和形象总是能让人幻视到绫波丽身上,修卡那不清不楚的追求幸福计划又让人联想到同样不知所云的“人类补完计划”。
说回全片,之前也谈过,本作的观影门槛并不在于初代假面骑士,因为初代的主旨还是关于改造人的悲哀上面,显然本作是没有深挖这个内核的。
但本片还是有不少致敬之处。
一开始的杀蜘蛛祭天,修卡杂兵的剪辑位移,死后化成泡沫,初代骑士的一些经典bgm,二号初战对阵的就是变色龙,情报机关的泷和单纯用了立花藤兵卫名字的竹野内丰。
以及引入了部分石森老师漫画的设定,例如一文字已经被洗脑但程度不深,以及最后本乡猛死亡,一文字与本乡猛二人一体的结局。
本作的动作设计方面是个槽点,虽然痞子也在幕后制作中讲过是想刻意还原昭和打斗风格,可昭和打斗本身就是一块短板,所以还原出来的效果很不理想,和蜘蛛那段战斗剪辑简直稀碎。
而到了后面几场战斗都是用cg动画渲染了,甚至在黄蜂女的战斗中还拍出了定格动画的既视感,结尾的boss战回归了皮套,但就又能感受到影片皮套战斗确实是毫无设计感。
节奏方面也是一大问题,感觉两个小时里涵盖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导致角色需要一股脑地说出一大堆设定方面的台词,看到之前一位豆友也评价过,或许将本片改编成日剧,多塑造一下角色,进行一些情感层面的互动,补充完善下背景和世界观会好很多。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极具痞子个人特色的电影,作为一个特摄迷或路人,多半是会感到失望和无趣的,若是作为痞子粉丝,倒是推荐你去看看,因为极具庵野秀明个人表达色彩和风格,其实就是披着假面骑士外衣的老痞子的私货。
对我而言,观感比新奥好,但我非常能理解觉得这部电影差的人,因为我清楚我自己是对上电波了……除了晃动的镜头、滚地的打戏、琐碎的切镜、粗糙的特效这些没法回避的生理性不适的缺点,其他的像人物木得感情、剧情不连贯、台词臭又长等被广泛吐槽的缺点在我这里真的还好……可能我就是一个不管生活中还是看电影都不擅长捕捉别人感情的人吧,我觉得人物一脸性冷淡地念台词没啥不适感,甚至不觉得很机械,相反还给电影增加了清冷的色调。
而且,琉璃子之死,本乡猛之死,黄蜂女一战等场景是真触动到我了,我被这部木得感情的电影感动了,眼眶都快湿了。
我看新奥的时候可都没这种感觉,感动之处都是我后来拉片复盘出来的。
所以说对上电波真的很不一样啊。
剧情上确实不像一般的商业电影,但我对这种不按套路来的感觉也还好,因为起码剧情基本是完整的,逻辑也没有大问题(人物情感不算),我最在意的问题没有出现。
台词就不说了,我本来就是个会不厌其烦看设定的人…此外,电影另一个感动我的地方,是我觉得庵野确实懂假面骑士,他实际上真的把握住了昭和,尤其是初代骑士的要点,电影的主旨真的是得了初代骑士的精髓(悲哀的改造人为人类的自由而战),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合理而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例如,修卡的头目成了人工智能、目标成了让人类幸福。
(幸福与自由的冲突是我觉得新假的创新中最突出的亮点)虽然呈现出来的效果对路人来说可能跟一坨屎一样,我自己也觉得表达得真不算好…新假面骑士是有情怀的,而且不是烂俗地卖情怀,是和新奥特曼一样,真正把握住“神韵”以后在“形式”上创新的致敬,只不过走向了与烂俗相对的另一个极端——让观众看都看不懂。
新奥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新假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典型。
(看来97说的没错,樋口真嗣是那个努力让电影更通俗的人……)其他的细节我还能说很多,比如本片的服化道、艺术风格、场景设计、镜头安排、对特摄的致敬、(演员的颜值)都深得我心,也就是对上了电波。
不过在这方面也是有缺憾的,就像之前一种评论说的,电影里的场景、镜头都太刻意了,导演在这方面只是一味地“放”,不知道“收”,导致每个镜头、每个场景单拿出来都很美,但连在一起给我一种在不断切换的唯美壁纸前演戏的感觉,很不自然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比如上一秒还是落日电线杆,下一秒是富士山,再下一秒是风吹浪涌的海滩……)加上本片的剪辑本来就有很多不连贯之处,有的地方简直是不想让人理解,所以说新假“不像一部完整的电影,更像一堆想拍的镜头缝合在一起”我是十分赞同的。
但奈何它的风格就是对上了我的电波呢,实在是舍不得给差评啊。
终于还是到了下定论的时候。
总而言之,新假面骑士是一部很需要对电波的作品。
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说是庵野秀明的自嗨作,什么“致敬昭和”都不准确,它致敬的实际上是“庵野心目中的昭和”,拍的是“庵野心目中的假面骑士”,所以骑士粉不一定喜欢,昭和粉也不一定喜欢,一定会喜欢的只有对上电波的人。
(庵野粉肯定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不觉得对上电波的一定都是庵野粉,比如我就不觉得自己是个庵野粉。
当然你要非说我是,那我除了“我不是!
我没有!
别瞎说!
”三连击外也没别的办法了)
奄野秀明和昭和风格大乱炖,结合后展现了什么呢?
乱,镜头到处切,打两下就切镜头,POV滥用,打戏镜头切的多疲劳怎么办,来点第一视角吧,结果看得又晃又晕,头部追踪特写也是相当影响观感,特别是蝙蝠怪人那一段,它就那么飞在空中吹水,它的大头定在屏幕中间,很难想象如果在电影院看是什么感受;黄蜂妹的极速能力展现还行,不知道奄野秀明有没有研究过闪电侠;还有一些镜头特别不科学,比如蜘蛛怪人刚刚还在背对着桥,正对着本乡猛,然后突然抬头吐丝(没转头)到桥上飞了上去;而最后的零号骑士,打戏还是可以的,虽然特效拉胯,而且最后一击却是一文字隼人和他头锤,其他所有的角色就在那硬站着装B,特别是两个人类情报人员,两个人分开一个往右走一个往左走同时掏出电话。。。。
;而这些怪人的战斗力很强吗?
跟本乡猛打的有来有回,打着打着快到高潮了,突然本乡猛起了,一招了秒了有什么好说的?
跟寸止似的,特别难受;而长泽雅美饰演的蝎子怪人,直接被人类军队清掉了,甚至没有清掉的片段,前一秒还在发疯,下一秒镜头转到在监视的两个情报人员,背景放着她"啊,完了"的声音这里的假面骑士所展现的是暴力,但是暴力是为了什么?
开头一来就是打番茄🍅,你说打修卡是为了人类,人类还值得被拯救,但整部片没有展现人类世界的美好,整个日本好像荒凉的没人了,《新奥特曼》还有城市场景呢,这里从头到尾都在说人性的荒谬,甚至两个情报人员看着精明得很,就是想利用本乡猛,没有给人任何正义的感觉(对比一下新奥特曼里小队)根本没感受到美好到要为了人类拼命。
结语:其实还是有一些很奄野秀明的镜头是很美的,有很多致敬昭和的镜头都很不错这是一部很奄野秀明,很私人的电影,或许是奄野秀明给偶像的致敬,但同样也是很可惜的电影,在这里,"新"与"旧"没有结合的很好。
*庵野秀明与石森章太郎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庵野和石森两个人的气质和理念融合在一起。
石森章太郎在出道之后有一部很经典的作品,名为《009》,黑暗和虚无的感觉扑面而来。
可以说假面骑士成人向的作品里,多少会有石森009的影子,但是很多都只学到了“暴力”,却没有把石森的虚无、迷惘和痛苦表现出来。
我对石森章太郎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压抑的家庭、来不及见最后一面的姐姐和在战争下四处奔走的人生。
庵野秀明呢?
也大差不差,泡沫经济时代下的痛苦、徘徊、胆小。
前段时间的黑日让我大失所望,但《新假面骑士》又让我重新眼前一亮。
庵野是非常理解石森的,只是他有他的表达方式。
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比阿妈粽更贴近石森章太郎本人的精神。
*庵野秀明本人与假面骑士情怀你怎么理解绿川琉璃子呢?
我的理解是,她是庵野心目中的特摄女神。
不同于《新奥特曼》的女主角,绿川琉璃子性格上很像绫波丽,但她的地位比绫波丽要高得多,她是那个为骑士围上红围巾的女神,本郎对她模糊的爱情其实也是庵野本人对特摄的感情(我是这么理解的)。
庵野是一个母性崇拜特别厉害的人,十文字隼人的继承有赖于琉璃子,你也可以看出琉璃子就是那个女神。
那么假面骑士情怀怎么解释呢?
我觉得可以回到母性崇拜这个点上,本郎抱着头盔哭的时候,十文字迎接朝阳摸围巾的时候,都是对特摄女神的示爱。
这个女神,也就是庵野秀明对假面骑士情怀的具象化了。
*作者化,私人化的特摄影像这是庵野秀明第一次如此大量的使用骑轴镜头,我对这种镜头的理解是,人物骑在轴线上,说明他们不只是在和剧内的人对话,但你如果说这是和观众对话我也觉得不好解释。
我自己更容易接受的解释是,这是在和庵野秀明本人对话。
所以我会认为,这是一种私人化的处理。
另外一个点是,很多cg的部分,特意地对动作做出一个更光滑的处理,这是很反常的,但对于假面骑士而言,这又是最好的。
已知卡拉、东映并不是没有做真实化cg表演的能力,而且明明只要降低帧数力量感还可以更强,但为什么痞子故意做得这么违和?
再仔细想想长期看假面骑士的人不会觉得怪,第一次看会觉得什么东西,可以得出这就是在模仿东映之前一贯的风格。
还有一个就是抽离,如果你看过eva终,你会看到后面有几个跳出幕布的镜头。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幕布这个概念,但处处都在强调幕布的存在。
简而言之就是,庵野不是给你造梦的,庵野是在让你从梦里醒来,剖开你做梦的每一秒,当然前提是你和他做同一个梦(机甲/特摄)。
*本人观感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假面骑士,说实话其实很震撼也很感动,有时候我会觉得特摄女神不止在回应庵野一个人,也是在回应喜欢假面骑士的每个人。
在我13岁的时候,来打就一直在陪伴我成长。
每一个难熬的节点上,我都在看假面骑士。
假面骑士总是让我感受到“爱”与“无私”,毕竟大部分都来打都是传递这个信念。
我记得有一次漫展的时候,led大屏上显二十位平成骑士,标语是无论什么年代,我们都陪伴在你身边。
当时我站在原地就哭了出来,因为确实,我在学校里格格不入,经历了一些事情做出很自毁的决定时,来打给了我不少继续好好过下去的勇气。
在写很多世界观设定的时候,大部分的灵感都来源于不同的假面骑士,我的主角们总是要经历变身的过程(草)。
我朋友甚至笑我怎么对电线杆、特摄、机甲这些东西这么执着的,老师怎么骂都不肯改(最后为了考试还是改了),是不是小庵野(绰号来源TT)。
我知道其实来打对每一位主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来打对很多粉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也不例外。
很多电影我平时扣扣搜搜不舍得去港澳看的,但是这一次一定要去看,毕竟是陪我长大的来打,也是我最喜欢的庵野秀明。
这一趟能拿到海报和明信片真的太感动了,我双手接过来一直在鞠躬感谢。
谢谢你们的陪伴,谢谢庵野的坚持。
我很满意,我也很感动。
所以痞子,我的新战队呢?
完全抽象的评价只能说在3分(路人角度)-4分(特摄迷+庵野粉),但鉴于大量的评价确实不能苟同故打五分。
更主要认可其在精神上在于借助重拍那个业界曾经的黄金时代作品,进行从内涵和手法上都完全不同的新道路和表达,进行从“特摄”到整个“日本电影艺术”表达上的新层面。
这注定是失败且得罪很多人的,这条路唯有成功者们踩着失败者们的尸体终才可成。
直观的优点1.相比于新奥和新哥,已经能将高速且相对流畅文戏和剧情场景流畅连接,少了许多开会感和背词感(但依然在塑造上有些生硬套路) 2.对于了解一定背景的人,肯定会喜欢其对假面骑士思想表达、剧情设定的补全和新道具的设定(反之对路人有一定的不友好)。
3.能看出庵野的“新”有其野心,即不是复兴经典的特摄也不是要创造同类型的新类型片而是通过自己做为一场实验,发明一种新的“特摄”语言和表达,重新理解“特摄”的本质,这注定会得罪所有人。
缺点上大小都有1.利用虚化和剪辑去加快加重动作本身的质感和速度而非真人cg,但这也导致了比伪纪录片更难以适应的晃动和奇怪角度(但凡用到这一点的场景都非常不适) 。
这明显是想重新找回昭和的画面感又像使其更加具有流程和质感2.更加压缩非动作戏的比重和质量,非动作戏的设计其实能够给动作戏本身带来更好的张力空间和效果。
想象一个路人或者没有抱很大期待的粉丝去看,可能更大的感觉是快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3.最核心的还是庵野自身水平的局限,作为改编他太过于小心和忠诚,但一方面又想在骨上动刀却不伤及内脏和皮肤,自身能力上无法支持一种在既有商业电影成熟下对手法和语言上的创新。
eva这样商业和口碑上都满足的革命性作品终究是无法复制的,如果只能在追求商业和艺术表达中选一个他又会缺乏动力
我不是特摄迷,只有小时候看过奥特曼,也早就记不清是哪部了,b战买了奥特曼后把迪迦重温了一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哥斯拉只看过美版1998年的变异恐龙和传奇的三部。
假面骑士只看过龙骑,还是因为看到有人说小圆和fate zero的设定从龙骑来的,还有人剪的龙骑的歌做的少歌的mad才看的。
这三部的初代都没看过。
这种情况下,新哥和新奥我都很喜欢,特别是政府开会出谋划策的部分,我本人就很喜欢机动警察,这两部总感觉有点机动警察三部剧场版的味道,都是出现危机,各方势力粉墨登场,经过一通折腾,终于暂时解决了危机。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中的老一代是守旧迂腐的代表,少壮派则是中坚力量,代表励精图治的希望,而新哥中的哥斯拉和新奥中的外星人的出现都只是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
我觉得有些评论说的没错,这两部表面是政治讽刺片,实际根子里是主旋律片,精神内核和柯南的贝克街的亡灵是一致的。
新假面骑士今天刚看完,说实话,感觉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之前还以为假面骑士都是龙骑那样变身呢,这不就是生化改造人吗,和强殖装甲的设定简直没什么两样呀,当然我知道初代假面骑士比强殖装甲早……而且这个修卡组织也是毫无表现,正邪对抗的动机完全看不出来,设定也是太随意了,多打几个改造人和少打几个没什么两样,对情节推动、人物塑造有什么关系吗?
把蜘蛛、蝙蝠啥的换成别的动物也没什么区别。
总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陈旧”,整部电影看完,留在我心中的印象只有片尾曲 “ka mian lai da , ka mian lai da , lai da lai da ”,和我一直好奇的男主角的演员是怎么做到几乎在整部电影中头都在精神紧张地微微颤动的。
一言难尽的流水账式的剧情,毫无感情的台词对白,经典绫波丽式女主,莫名其妙的战斗开始以及莫名其妙的战斗结束,正反派打架都很有武德,打架不下死手,但是女主却莫名其妙被被不讲武德的怪人偷袭致死,喜欢都会等对方慢慢变身后再打,喜欢拖拖拉拉装很久的币,然后突然莫名其妙的下线。
,唯一高潮片段打斗还一片乌漆麻黑,只能说能看的都在预告片了剪辑完了,剩下能看的就只有各种假面变身,机车变身段落,看完的感觉就像是放了个臭屁,肚子舒服了臭了一会然后什么都随风消散了。
庵野将戴上假面这一动作赋予意义而与老tv区别开定是有意为之,改造人的悲哀和战斗的决意显然不是一句后来引申之意太多的变身能代表的,这份意志也许必须要靠寡言而迷茫的本乡猛才能更加清晰,正是因此琉璃子也才能抛下原作里背弃者代表到支援者的工具立场,真真正正地立体起来。最后,隼人戴上猛的头盔成为两人一体的骑士,ロンリー仮面ライダー里的歌词cyclone,那份流动的孤高的意志,曾经流经过w,如今又流向了庵野的手中,且不曾褪色分毫。
20年后,庵野秀明终于拍完了真人版零号机、一号机和二号机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男人至死是少年。
彻底玩砸,新三部曲里最差。如果说哥斯拉的文戏和奥特曼的摄影都颇有特色的话,这部假面骑士从剧本到视听乃至演员的表演都几乎一无是处,连看杜比和IMAX都救不回来。哥斯拉注重政治与环保的宏大议题,奥特曼舍弃人间体设定而过于神性且冰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通过龙骑和新亚马逊来认识这个系列的21世纪新观众,我对庵野秀明这位老特摄迷重塑的假面骑士的期待在于早期黑暗英雄因敌我同源等问题而导致的对个体身份的挣扎这样的昭和假面风貌。然而期待彻底落空。流水账的剧情遇上演技糟糕的池松壮亮和滨边美波,对骑士身份的挣扎与自反几乎一带而过,人物情感割裂严重,动作只是不断重复起跳与翻滚……另外,同样属于50周年系列,白石和弥去年才在Black Sun里高举左翼大旗,“继承遗志”的2号却在本片结尾选择与国家机关合流,令人感叹。
期待过大了
31m. 对话、动作、冲突、人物心理、特效都太low了,只能理解为是为了所谓特摄风格而故意为之,但一点乐趣没有。
我……只能说庵野你还是老老实实做动画吧……台词全靠装逼,打斗全靠蒙太奇,如果不是庵野我肯定以为剧组是穷疯了
1.比预想好出些,那是因为预想太低。2.看它是因为想看导演的eva风格。3.意外发现了女主角惊人美貌。4.雅美出镜时间短,却是剪辑最凌厉的一段,连死都死得那么搞笑。
所有特摄的终极理念都源于「执念」。庵野秀明继《新哥斯拉》后,再次以复古感极强的画面质感搭配现代科技的光感特效,营造出了反差感强烈、观影体验感独特的视觉氛围。不过电影缺点也很明显,框架简单、故事内核老套。虽然分分钟都能勾起儿时回忆却严重缺乏创新内容及核心理念,有些旧瓶装新酒。但「热闹」是值得肯定的!终极对决场面的动作戏份已远超预期。包括长泽雅美、竹野内丰、本乡DD与斋藤工等各路大咖的轮流登场客串亦的确让观众一饱眼福。至于其他的,不功不过,中等偏上!!
新奥特曼>新哥斯拉>新假面骑士
又疯魔又迷惑,好像看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动画分镜。可即使大部分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却还是能一头雾水又津津有味地坚守到最后一刻,庵野秀明这什么魔法啊?
到这部为止,庵野秀明也该玩够了吧……整部电影的节奏一团乱,摄影剪辑也是一团乱,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如果是想好好看部电影的话有谁会对这部电影感到满意……
80年代动画演出革新源自好莱坞审美的演变…本身就是从真人来的,但自己二转三却完全没找对那味,搞得必须全程脑补用动画拍出来怎么演出才能对号入座,看得好累。
和新奥一个模式结果比新奥还抽象,庵野秀明还在用eva那一套,大量地使用凌乱的分镜与转场镜头,空间结构全是乱的,故事讲得云里雾里,开场不到十分钟赶时间一般讲完了几乎全部设定,然后赶紧开打吧,人物情感空洞悬浮,决斗场景没有标志性,黑日拍部电影会比这好看很多
因为完全不熟假面骑士反而看得有点乐趣,当作奇观欣赏嘛!但都被当作奇观欣赏了可见作为一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了。很好奇下一部要拍新什么了。说真的这几年也是真的有点儿力竭的迹象出来了。
4KUHD
映画として酷すぎ。和前两部新哥斯拉和新奥特曼相比差太多了,全程犯尴尬且如坐针毡。女主像棒读的绫波丽,反派大哥的理想是人类补完计划……庵野这么喜欢夹带私货为什么非得打着特摄片骨灰粉的名义毁IP而不干脆拍个EVA真人版呢?动画和电影的表现形式终归是不一样的,用动画般的运镜和台词来拍电影就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灾难。以及从主人公口出说出类似“幸せとは何か”这样的廉价台词我真是听腻了,对我来说幸せ就是宁愿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最大的冲击在片尾演员表,◯◯◯◯和◯◯◯◯怎么也在?不会是全程套皮的某怪人和某怪人吧!?那◯◯◯◯呢???啊!?
【A-】比预期中好太多。角色塑造上比《新奥》用心很多,各方面都是高配版《THE FIRST》。庵野的镜头放在低成本特摄里实在是太出色了,只可惜动作戏部分完全被预算限制住了,特别是最终战能看出来已经完全没预算了,相比起来《新奥》最终战的倒计时设计真的很棒。不过庵野依然是我心中近年来比衫原和坂本更会拍特摄打戏的监督,VS黄蜂和隧道追逐的两场戏虽然经费不够但设计感和镜头感都太棒了。
庵野秀明一个老油条,愣是拍出了新人导演的感觉。整体节奏混乱,故事幼稚,镜头普通。特效上偏写实一点,不过看起来甚至没有现在的tv版爽,真的是...整体来说就是看了个寂寞。
什么勾巴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