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岛

Isle of Dogs,小狗岛,汪星人之岛,犬ヶ島

主演:布莱恩·克兰斯顿,爱德华·诺顿,科宇·兰金,列维·施瑞博尔,比尔·默瑞,杰夫·高布伦,鲍勃·巴拉班,野村训市,格蕾塔·葛韦格,斯嘉丽·约翰逊,蒂尔达·斯文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日本,美国,英国语言:英语,日语年份:2018

《犬之岛》剧照

犬之岛 剧照 NO.1犬之岛 剧照 NO.2犬之岛 剧照 NO.3犬之岛 剧照 NO.4犬之岛 剧照 NO.5犬之岛 剧照 NO.6犬之岛 剧照 NO.13犬之岛 剧照 NO.14犬之岛 剧照 NO.15犬之岛 剧照 NO.16犬之岛 剧照 NO.17犬之岛 剧照 NO.18犬之岛 剧照 NO.19犬之岛 剧照 NO.20

《犬之岛》剧情介绍

犬之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空之中,犬流感的肆虐让市长(野村训市 配音)颁布的狗狗流放法案,将城市里的所有犬类都投放到了“垃圾岛”之上,任它们自生自灭,市长家的护卫犬点点(列维·施瑞博尔 Liev Schreiber 饰)首当其冲。就这样,本来被养在家中锦衣玉食的狗狗们,都成为了要在垃圾堆里找食物吃的流浪狗。 首领(布莱恩·科兰斯顿 Bryan Cranston 配音)、君主(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配音)、老板(比尔·默瑞 Bill Murray 配音)、公爵(杰夫·高布伦 Jeff Goldblum 配音)和国王(鲍勃·巴拉班 Bob Balaban 配音)是岛上的五只流浪狗,它们通常结伴行动。一天,市长的养子阿塔里(科宇·兰金 Koyu Rankin 配音)忽然驾驶着飞机降落在了岛上,他要在这里寻找他一生的挚友点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梦魇单刀直入年少日记虚假秘密螺旋的迷宫:DNA科学搜查心之山迷糊餐厅如沐爱河纳彦塔拉:童话背后的印度影后云的模样蝠鲼宝贝追踪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勋章废柴联盟追捕刺客绝世网红森林随处可见我的个神啊血族第一季彻夜之歌打狗棍小悟空预约爱情英伦86幸福最晴天特战先锋元素,洗发水,圆点和查尔斯掌柜哥哥你走开激浪青春

《犬之岛》长篇影评

 1 ) 《犬之岛》有哪些容易被错过的细节?

片方给出建议,十二岁以上才能观看,可是我觉得,二十岁也不一定看得懂 1-养子小男孩并不是最爱狗的,他对狗就是命令和忠诚的羁绊。

他见到岛上的四只狗,就命令四只狗,军国歌曲,捡棒子。

(四只狗不包括首领,首领另说。

)四只狗的名字也很有趣,叫做老板、公爵、国王、君主,各个都象征着贵族。

2-小男孩炸弹和广岛原子弹名字一样,而五指岛类似广岛地图。

坠机到犬之岛,一朵大大的蘑菇云,还给了完整的镜头,和广岛原子弹一样。

这个图不是坠机那个蘑菇云,蘑菇云我找不到截图。

不过当初就是两个原子弹,所以。。

于是劫后余生的小男孩象征改革,原市长象征极权,美国交换生象征,为了自由和真理而战斗的美国,这很美国。

小男孩在犬之岛嘴上说着要找狗,却每天听广播收音,看报纸,放军国主义的音乐,密切关注政治。

深陷垃圾岛,好不容易回来,只做一次发言时,还不忘记和美丽的美国女记者表白。

最后当权,果不其然和美国勾搭在一起了。

3-大家都觉得小男孩是传说中的少年武士。

其实他不是。

他只是一个从小在市长府邸,接受政治教育和培养的小政客。

市长最终反叛了,和大管家打在一起,因为市长才是传说中的少年武士,背叛了自己的家族。

因为他心里还有爱。

电影最讽刺的一个细节,在于小男孩演讲时的俳句,也就是诗词。

小男孩通过俳句来升华爱,打动了所有人。

所以我屏住呼吸来认真听这俳句,可是没想到不仅非常短,而且非常空洞。

这就讽刺政治家的虚伪,用爱和鸡汤发电,来打动观众。

和头号玩家里的BOSS假装自己是游戏迷一样,都是政治家的惯用伎俩。

整部电影里,都充满了这种政治游戏和手段,但是我觉得这个是最讽刺的。

因为,比起小男孩命令,支配,管理狗,市长只因为“爱”而放弃了所有。

市长被空洞的俳句打动了,不是因为他看不懂小男孩的手段,而是因为市长心里有爱。

4-小男孩改革成功,他从头到尾象征的就是政治派别和制度。

爱无派别,政治却有派别。

小男孩狗党上任,对狗叫骂要社区服务30天并且罚款25万日元。

这是拉拢政治争取人民的策略游戏。

所谓政治家,就是拉拢更多的人。

5-传说狗原本是自由的,无派别的。

不过被攻陷了,由少年武士解救,于是也就有了派别,听从上级指挥,统治,支配,管理。

你看那个狗,好像人啊。

6-最终狗也没有重获自由。

只是扶持、跟随了保障自己权益的领导人。

政治斗争无休无止。

猫党下野,下场很惨,猫就是曾经的狗。

总之永远有人被压迫。

过不了多少年,还可以拍个续集,猫之岛。

7-电影只有狗的语言被翻译成英语。

你听的懂狗语,以狗的视角看电影。

因为你就是那群,被支配、被管理、被政治争夺的狗。

8-狗狗都希望有个主人,无条件服从相信主人,谈论主人给自己吃过最好吃的。

而主角首领一开始是流浪狗。

这象征的是人的社会属性,阶级属性,和奴性。

流浪狗咬人,是害怕被爱,是悲观,不相信爱。

可它最后也有了自己的派别和主人,并且轻描淡写的咬掉一个政治说客的手。

它并不爱打架,可它还是成了打手。

9-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上层阶级换了个当权者,换了套政策。

以爱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这是极权的更替而已。

小男孩一样是暴政。

市长的位置,根据法律由市长的接班人来继承。

黑客用芥末毒药毒死士兵,新一任的护卫犬,也就是主角首领,牙齿也被改成了炸弹,而且还是升级版。

护卫犬差点咬掉政治说客的手内阁开会的时候,有人提议,只要骂狗就枪毙,小男孩说这太过了,改成罚款和社区服务吧。

一样的暴政。

这些都象征着新一轮的军事和极权。

一切都没变,只是换了个统治者。

狗,还是狗。

小男孩听说自己的狗死了,马上就准备返回了,(注意:命令其他四只狗帮他修飞机,却单独返回)他根本不在乎狗类的命运,充其量对自己的护卫犬点点有感情罢了。

如我一开始所说,狗对他就是忠诚的羁绊多于爱。

现在回过头来看,小男孩真的只是单纯的来找自己的狗吗?

是吗?

不是吗?

谁知道呢。

10-如果有影评人,完全没看懂政治,只感叹爱狗,那真的可以取关了,业务水平太差。

为什么要说这条呢,因为我就取关了一个。。。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拿猫狗来政治隐喻的电影主题,因为我是真的爱狗,狗是唯一可以治愈我的。

而且这部电影对普通观众也不友好,大量的人会有心理落差。

为什么我来看可爱的狗狗,却看到了这样的故事。

电影宣传什么爱狗,不负众汪,之类的,完全宣传错位了。

不过呢,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质量,真的超级高。

无论是卡司,还是制作的精细程度,那么多的布景,做的如此丰富和细致。

而且电影美术和创意极佳,定格动画和色彩真的一流。

无论你爱不爱这个故事,只要你喜欢美术、创意或是设计,那就必须看这部电影。

电影细思恐极,回味无穷,充满了讽刺和人文思想,又具有童话冒险元素,格局很高,故事很复杂。

无论是火山还是废墟,现实就像电影里的垃圾岛和城市,而我们,都是狗。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坚持更新最好的影评,最新的电影介绍

犬之岛 (2018)8.22018 / 德国 日本 美国 英国 / 喜剧 动画 冒险 / 韦斯·安德森 / 布莱恩·克兰斯顿 爱德华·诺顿

 2 ) 《犬之岛》有哪些容易被错过的细节?

七武士的音乐在片中响起了两次。

其实结局也很七武士很像。

为了人民的胜利而牺牲的人最后并没有改变什么。

依然是被奴役被统治,甘心做一个宠物。

只是换了一个看上去没那么坏的世袭统治者。

对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也选择了遗忘,直到他遇到下一个连剩饭都不给自己留的主人时,在一个白人高中生的煽动下,他们就又会开始相信自由和民主。

所以这部片就是对日本人深刻的讽刺和悲观的否定。

属狗群众表示本命年能在我国电影院看到本片简直泪流满面😭但wes可能为人过于圆滑,结尾对日本的讽刺有些收敛没有做的显而易见,所以看起来有些虎头蛇尾,需要大家自行脑补。

😂ps:看一看配音人员清单吧 大神云集。

这片一部分无法言说的吸引力就在于这些配音,包括小野洋子的本色献声。

 3 ) 《犬之岛》有哪些容易被错过的细节?

谁才是小林家族的“叛徒”我想到一个细节,片头的故事里面告诉我们千百年来一直仇犬的小林家族出了一个叛徒,解救狗类于水火之中。

似乎之后的整个故事都是想告诉我们,小林阿塔里是今天的那个“叛徒”,但是从结尾我却有了新的看法,这个“叛徒”其实应该是市长小林正定才对,片头的故事中告诉我们小林中的叛徒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叛变的,而在之后的故事中,最后一刻叛变的其实是改变主意的市长小林正定,从最后我们发现小林正定似乎有两个人格,一个是目带红光的仇狗人格,而第二个则是眼睛暗下来的时候,那个温和人格。

从管家这个角色设置和年龄来看,小林正定一个从小就是管家带的,他的仇狗思想可能是管家以及身边一众人的影响,并不是他的本意。

阿塔里真的爱狗吗?

阿塔里千里迢迢,冒着危险来找点点,是真的爱狗吗?

我认为这也有待商榷,在犬之岛上,他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出对狗的热爱,更多的是一种命令,无论是一开始让所有狗坐下,看见首领没有坐下他一次声音比以此严厉,还是后来他要求首领去捡棍子小林与狗们的关系与其说是朋友不如主仆更加恰当。

对豆蔻和首领的一段对话印象十分深刻:豆蔻:你会帮那个小飞行员吗?

首领:我为什么要帮他?

豆蔻:因为他12岁啊,狗狗都喜欢小孩。

回想起来,想公爵,国王这些宠物犬帮助小林阿塔里的时候是奴性还是善意?

对于异端,除了消灭,我们更想控制他们故事的主要矛盾似乎异常简单,爱猫人士与爱狗人士的互怼,但是却用尽各种肮脏残酷的手段,最为讽刺的是,最后猫党发明了一种新型宠物,机械犬。

看似荒诞,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出处可见,再小的异端都能挑起无谓的争端,人们无法容忍不同的出现。

现在无论对肤色的歧视,还是对性取向的其实不都是真实写照吗?

而清除异端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赶尽杀绝,而是控制,机械犬是猫党可以任意操作的,满足了更加他们的征服感。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上个世纪人们对不顺从这实施脑前额叶切除手术,使他们变得顺从,人们对不同要的不仅仅毁灭,更是顺从。

结局不过是极权的更替而已峰回路转,当我们人们正义得到声张的时候,其实我们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极权取代另一个极权,在小林阿塔里的统治下,看似一切都回归平静,只是所有“猫”的象征全部换为“狗”,但是仔细想一下,出来这个形式上的变化,其它东西真的有那么多改变吗?

一直不服于管束的首领,最终还是成为了护卫犬;不喜欢自己作为表演犬的豆蔻,最后依然只得回归这个身份,不同的是这次她似乎妥协了;点点一家,看似其乐融融,但被圈养在神社中供人瞻仰,但是半狗半机械的点点还是以前的他吗?

开头的敲鼓和结尾的敲鼓好像再告诉我们其实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

片子很有意思的三小点美国交换生在犯事之后立即被遣返,理由是境外势力派来恶意破坏本国政治形势。

这种万金油式的理由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黑客男孩在最后没有选择让仪器失效,而是让芥末毒气将执行的士兵都毒死,到底来说还是用残忍的手段排除异己。

有点像哈士奇的公爵,他口里几乎所有的话就是“我听流言说”,全然没有了什么自己的想法。

在现在这个流言传播前所未有便捷的时代,相比毫无根据的流言,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

直接的警示垃圾岛的每个部分都象征着韦斯对人类社会的担忧,无论是火山爆发还是海啸肆虐留下的废墟,还是一些工业事故后的遗迹,都警醒这人们似乎这可能就是人类世界的未来。

芥末毒气,集中营,大屠杀,清除异党,等无数在现实生活又都现实对照的讽刺,都提醒着我们随时可以走向极端。

欲说还休的讽刺我觉得韦斯想拍一部政治讽刺片,但是却又不想得罪保守的社会群体,所有他陷入明说也不是不明说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很多明明可以处理的更好的讽刺处理的欲说还休,让人略为失望。

小野洋子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饰演渡边博士女助手小野洋子的配音就是大名鼎鼎的行为艺术家,列侬遗孀小野洋子本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她传奇的人生。

朋友们如果喜欢,可以看看我的公众号,关注一波,爱您

我的公众号:盐的代价

 4 ) “你看那条狗,它好像一个人”

怀中有狗,枕边有猫,已经成了现代人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今年是“旺财”年,俗话说,狗年撸狗,才能不负众“汪”。

2018已经过去三分之一,撸狗计划必须提上日程。

什么?

还没有狗子?

没有关系,云吸狗,是网络时代懒人铲屎官们的福利,省钱省力又省心。

今天大象要送上的超值撸狗大套餐,来自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的新作——《犬之岛》。

一整个小岛的汪星人,整装待发,嗷嗷待吸!

韦斯·安德森,四年前就以一部《布达佩斯大饭店》冲进主流观众的视野,仅仅在豆瓣上,参与评分的人数就超过了34万,排名也挤进了TOP100。

他的影片以极具个人色彩的镜头语言,精致对称的构图,严谨的配色,心照不宣的隐喻和对经典的致敬而闻名。

将于4月20号上映的《犬之岛》,可以说是未播先火。

在奖项上,作为今年柏林电影节的开幕动画电影,已经率先拿下银熊奖(最佳导演)。

在口碑上,《犬之岛》在国内外各大影评网站上,都斩获了不错的成绩。

截至目前,烂番茄指数92%,专业影评人网站Metacritic也打出82的高分,IMDb8.2(超过一万人参评),国内豆瓣上也有超过2000名观众抢评给出8.6。

故事设定在20年后的日本,一场“犬流感”席卷全国,市长发布紧急政令,将所有狗狗流放到远离城市的垃圾岛。

狗,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从此只能以人类生产的垃圾为食为伴。

但在人类世界,有一个男孩,他不顾政令,劫持了一家破烂的小飞机,只身一人前往犬之岛,只为找回自己的爱犬。

确认过眼神的狗,不能放弃 被人类背叛遗弃的狗狗们,在恶劣的条件中勉强生存。

这个来自人类这个世界的小男孩,还能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吗?

他能如愿以偿的找到爱犬吗?

值得一提的是,《犬之岛》是一部定格动画。

所谓定格动画,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通过逐帧、逐格地拍摄对象,再按照一定的帧速比来进行播映。

我们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定格动画。

我有一头小毛驴 其实,国内观众对定格动画并不陌生。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运用传统手工艺,制作了一批家喻户晓的定格动画:《神笔马良》(木偶)、《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猪八戒吃西瓜》(剪纸)……这些都是霸占童年回忆的经典啊。

不过,到现在,定格动画基本被主流动画市场所抛弃,因为这样的制作工艺真的太耗时耗钱耗人工了。

一部“定格动画”的制作周期,就是一场电影马拉松。

豆瓣排名前十的动画中,只有一部是定格动画——《玛丽与马克思》。

该片只有92分钟,但制作周期长达400天,50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

每天只能制作4秒钟的动画。

而人物众多的《犬之岛》所涉及的工作量就更为巨大了。

上个月,官方放出了揭秘《犬之岛》制作的短片,据视频介绍,电影制作周期超过一年半,超过670名员工参与制作,使用了约1105个木偶。

片中仅仅是一个制作寿司的场景,就花费了8个月。

其实,这已经韦斯第二次尝试定格动画了,2009年他的定格动画处女座《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就已经获得了极大成功。

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韦斯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色彩,特别是到了后期,愈加稳定。

题材的变化,甚至是制作方式的变化,也不会让其风格有太大动摇。

从《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月升之国》到《布达佩斯大酒店》,我们能很容易能在他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找到相似的对照。

这里就需要提到比尔·莫伦茨了,韦斯的电影风格深受这位动画大师的影响。

这位幕后大师的名字听起来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参与制作的经典动画人物,可都是大佬级别——兔八哥、匹诺曹、史努比……

而韦斯的影像风格,哪怕是在真人影片中,也呈现一种特有的动画式构图。

因此他的影片很容易被定义成“成人式童话”或是“真人童话”。

这次,四年磨一剑的动画新片《犬之岛》,可以说,又就是一次形式上回归。

作为重度强迫症的拯救者,韦斯依旧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呵护着每一颗对画面比例有着深度执念的玻璃心。

在《犬之岛》,你可以看到对称的花式用法,狗脸对称,人狗对称,群狗对称……

典范的配色,也是他坚守强迫症美学的证明。

多图预警,来自《犬之岛》的配色五连击:

韦斯对画面比例和色彩,的确有着近乎完美主义的执念。

除了刚刚提到的强迫症福利,《犬之岛》里还暗含人类福利。

考虑到人类的狂妄自大,不通狗性,为了照顾广大人类群众,导演不得不把狗语翻译成英文。

这里就要说到,《犬之岛》超强的配音阵容了——除了鲍勃·巴拉班、比尔·莫瑞、蒂尔达·斯文顿、杰夫·高布伦这几个御用班底外,影片还有声音大咖加盟。

神剧《绝命毒师》里的老白(布莱恩·克兰斯顿),为影片中的手捧4个艾美奖最佳男主奖杯,1个金球奖,提名无数。

在极其考验舞台表现力和台词功底的话剧舞台上,也获得了代表美国戏剧最高水平的托尼奖最佳男主角。

他在片中为小黑狗配音。

老白 中国影迷熟悉的爱德华·诺顿,也是韦斯的爱将,也将为本片献声。

他凭借处女座《一级恐惧》拿到了金球奖最佳男配和奥斯卡提名,又在《美国x档案》、《搏击俱乐部》等影片中,塑造了极具个性、冲突的人物形象,成为公认的天才演员。

他将为小黄狗配音。

另外,还有声音缪斯“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的出演。

还记得她在电影《HER》中仅仅用声音就征服了男主角和一票影迷,证明了跨种族之恋的可行性。

她也凭借着这次声音出演,获得了罗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在《犬之岛》中她将为自带光环的犬之岛的女神配音。

犬之岛可以提炼的关键词很多,隔离、驯化、忠诚、救赎……一张海报上,满满的都是狗脸,但他们的神情却与人相似。

他们形态各异,却都被人类粗暴的抛弃放逐。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人类借用狗,来讲人类本性的故事。

希望每一个人,都像片中的小男孩一样始终记得:你是我的狗子,我驯化了你,所以无论你被放逐到那里,我一定会找到你。

不离不弃,不负众“汪”。

 5 ) 《犬之岛》有哪些容易被错过的细节?

我注意到的比较政治的细节是小男孩抱了一只点点的小狗自己喂养,有点像《动物农场》里拿破仑私自养小狗培训军队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驯服。

chef,我觉得他是被小男孩感动的,或者在相处中产生了感情,把小男孩当朋友。

而小男孩却一心想要驯服他,从一开始让他捡棍子到后来给他洗澡,喂饼干,最终都为了一句“现在,你是的狗了。

”如果说被驯服,是因为承认对方比自己强大,而把自己放低迎合对方的要求,那chef显然不是——我去捡棍子,是因为我可怜你。

这不是傲娇。

因为chef没有像一般的哈巴狗一样摇着尾巴求鼓励,只是安安静静完成了这个动作。

这是因为爱。

 6 ) 《犬之岛》的温暖之下,藏着人类最深刻的残忍

ウェス・アンダーソンは私の好きな監督だった。

Wes Anderson was my favorite director.しかし、『犬ヶ島』は彼の最悪の作品だ。

However, 'Isle of Dogs' is Anderson at his worst.我看完《犬之岛》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如此。

这里我不想翻译,反正《犬之岛》比我还要任性得多:故事发生在近现代的日本,绝大多数人讲的自然是日语;而为了让西方观众便于理解,影片将狗吠全部翻译成了英语,由布莱恩·科兰斯顿、爱德华·诺顿、斯嘉丽·约翰逊、蒂尔达·斯文顿、比尔·默瑞等众多好莱坞大牌负责配音。

人与狗,从语言上就进行了区分。

这还不算什么,为了让观众从狗的角度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障碍,片中的日语大多数时候不进行翻译。

国内上映时,日语也没有字幕翻译。

于是在影片一开始看到导演韦斯·安德森特意对语言问题做出的声明后,我很快相信这或许将是一次异常古怪而有趣的观影经历,而且在影片的前半安德森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犬之岛》的故事发生在 20 年后近未来日本的一个虚构城市——メガ崎市。

由于犬流感的风行,メガ崎的小林市长下令将所有狗集中流放到远离城市的垃圾岛上。

但小林市长的养子,12 岁的男孩小林アタリ(Atari)为了寻找自己的爱犬,只身劫持了一架飞机,并闯入了犬之岛。

尽管时间设定在未来,人类生活的城市——メガ崎的设计却充满了日本明治时代的审美,古老而神秘。

狗被隔离在另一个世界,他们的岛上哪怕遍地都是垃圾,在安德森精妙的美术安排下仍然有着令人震撼的颓废、另类美感。

视觉毫无疑问永远是安德森最值得夸赞的长处。

片中食品垃圾袋被打开后的俯拍特写,做寿司,换肾手术,以及鲁布·戈德堡机式的垃圾粉碎工厂,都堪称定格动画史上最具有视觉创意的场景。

安德森的片子当然也少不了那种冷不丁幽你一默的狡黠。

我很喜欢「You heard that rumor, right?」的 running gag,每一次出现都让人忍俊不禁;而先知狗和她那段「She sees the future?」「No. She understands TV.」的 gag,更是让人捧腹。

《犬之岛》确实是一部安德森风格非常浓厚的作品:大量角色直面镜头的轴对称构图,从物体正上方完全水平的俯拍,非常 quirky 的幽默感,60 年代「英伦入侵」时期的摇滚乐,等等等等。

对于任何一个安德森的粉丝来说,《犬之岛》几乎把他的风格做到极致了,还能有什么要求呢,对吧?

——可惜,如果我也这么容易被满足就好了。

从影片的后半开始,随着主角 Chief 被驯服,女交换生 Tracy 走上反小林政府的前台,故事的走向越来越让人感到怪异。

这种怪异并非来自安德森一贯的怪咖审美,而是叙事的脱轨及其与风格上的不匹配。

更让我内心感到不安的是,片中那若隐若现的、来自人类最深刻的残忍。

自从《犬之岛》在柏林电影节首映以来,关于其是否涉嫌文化挪用、东方主义的讨论在西方媒体早就吵得沸沸扬扬了。

最显然的一点是影片对语言的运用,《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 Jen Yamato 和 Justin Chang 对此展开了讨论。

Jen Yamato,作为一位日裔美国人,尖锐地批评《犬之岛》通过采用语言隔阂的方式,让西方观众对片中的日本人产生了疏离感,这其实是在将片中日本人进行「非人化、他者化」。

Justin Chang 则进一步提出,片中大部分未翻译的日语台词都非常简单,观众可以通过情境和姿势判断出他们的意思;反而是白人交换生 Tracy 的语言非常丰富。

这更进一步将这些受剥削的、毫无戒心的日本民众给边缘化了,让メガ崎的居民在自己的城市反而变成了外来者一般。

他发出质疑:安德森这位白人导演的《犬之岛》,是向东亚社会真诚的致敬呢,还是说仅仅又是一次毫无文化敏感度的失败?

毫无疑问,《犬之岛》确实是安德森对日本文化的致敬。

片子从一开头就用到了歌川派浮世绘来介绍人犬大战的历史和犬流感爆发的故事背景,更别提贯穿全片的太鼓、寿司、歌舞伎、相扑等等无处不在的日本文化符号了。

无论是使用黑泽明《七武士》和《迷醉天使》里的音乐,还是通过片中数次出现的「ホクサイビール」来开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玩笑,似乎都能看得出安德森对日本文化的「热爱」。

然而,「热爱」外国文化,拿致敬作辩解,是否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

在玩文化致敬时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化敏感度,那仍然是文化挪用,只不过是作者无意识下的文化挪用。

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将他国文化元素堆砌成一场美学盛宴并不是值得夸奖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元素仅仅是作为被剥离了其文化语境的视觉符号,被填充在画面里罢了。

我可以举出许多《犬之岛》中对日本文化处理实际上相当随性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メガ崎」这个市名本身。

这是一个极其古怪的名字(Mega=巨大),本身作为市名就难以想象了。

更古怪的是,无论市面招牌、还是政府文件,市名里的「メガ」永远是叠在一起写的,仿佛组成了一个汉字(类似于「夯」的感觉),可以猜的到这个市名写法本身就是为了视觉猎奇而准备的。

而且任何熟悉日语的人都很容易看出「メガ崎」的读音是戏仿「長崎」,对,就是那个被原子弹炸过的长崎。

而且片中还真的出现了蘑菇云,却是被完全剥离了其原本残酷语境下的喜剧用途。

用戏谑的方式让原爆重现在长崎,这还是打着致敬日本文化的旗子、打算在日本上映的片子——饶了我吧,我真的没见过还能这么作死的。

关于名字的笑话比比皆是,日本男孩的名字アタリ(Atari)在美国往往是和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联系在一起;全场没有出现过全名的市长被以姓称呼为「小林市长」,而 Atari 最后却被以名称为「Atari 市长」;当 Spots 救下 Atari 时有一次称呼 Atari 为 Master Atari-san,但是却把「さん」错发成了「son」的音。

至于渡辺ベン教授和小野洋子助理……我都不想吐槽这两个名字了。

你当然可以辩解这也是安德森的古怪幽默,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安德森在起这些名字时偷笑的样子。

可是对不起,它真的不是高明的玩笑。

《犬之岛》代表了西方数个世纪以来对「东方」艺术高高在上的俯视,它毫不关心日本的真实情况,而是强调其神秘、迷人的异域风情,以供满足西方观众对于日本的猎奇心。

安德森爱的其实并非日本文化,而是作为主体的西方社会将日本文化视作他者而营造的想象。

与此同时,真正创造了日本文化、生活于日本文化中的人则被忽视,难以被观众理解。

他们完美体现了西方对于日本人的刻板印象,被塑造成了阴沉、懦弱、愚昧、死板、缺乏民主精神的背景板,用以衬托出西方人的优越性。

与日本人对立的,则是观众最为容易产生认同的白人女交换生 Tracy。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好莱坞「白人救世主」型角色:一个白人英雄在他国领土上拯救其国民,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而真正的本国国民却成为他者。

至于日本男孩小林Atari,原本应该成为真正的英雄,但却在安德森的策略下被事实上的边缘化了。

在影片被分割开的两个世界中,垃圾岛上的事件主要是由流浪狗Chief 的视角所引导的,我们与狗产生共情,对于狗来说 Atari 是语言不通的他者;而在故事进行到メガ崎市的学生运动后,我们开始转向 Tracy 的视角,她自动转为得到观众认同、引发共情的角色,Atari 仍然是他者。

我们并非在讨论到底谁在最终的胜利中功劳更大(论功劳当然是 Atari 和黑客小孩),而是叙事策略决定了,Tracy 就是这个故事中得到观众认同的「白人救世主」。

更糟糕的是,Tracy 从未和 Atari 说过一句话,她爱上的不过是小男孩所表现出大无畏的武士精神,爱上的只是那个想象罢了,实际上也象征了安德森和我们观众对于文化猎奇的热衷。

完全忽略其文化语境而直接进行文化挪用的例子中,最尴尬的无疑是 Tracy 和科学家助理女友在居酒屋里的那场戏。

Tracy 激动地斥责片中这位名叫小野洋子的助理,认为她在男友渡边教授死后不够振作——对于任何熟悉 Beatles 的人来说,这里明显与现实中 John Lennon 的死形成互文。

因为 John Lennon 的妻子,就是小野洋子。

尽管小野洋子本人来配音展现了她对于这事不太在意,可是这场戏也有点太像没品笑话了,对部分美国观众都造成了困扰。

还好美国影评人不知道这场戏中更没品的其实居酒屋里放的歌,不然反应大概会更激烈——歌名叫《東京シューシャインボーイ》,这是一首讲述日本战败被美国 GHQ 接管后,日本孤儿以给美国大兵擦靴子为生的歌曲啊!

象征白人救世主的 Tracy斥责戏里戏外都死了男友的小野洋子不够振作,背景里居然还是美国大兵占领日本的音乐。

要说这是隐喻吧,逻辑上好像也讲不通,谁是美国大兵,谁是日本孤儿?

我更愿意相信安德森只是拿日本文化符号凑成了一个大拼盘,根本没有打算去理顺它们。

电影院里看到这段场景时,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Am I supposed to laugh or something?

这是我今年为止看过东方主义色彩最为明显的作品了。

我并不怪安德森无意识下的东方主义情结,他更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向人展示他曾经的收藏玩具,全然没有意识到,他对于日本、对于东方的情结中大量源自于西方社会长达数个世纪的话语权侵占,更无法意识到那些收藏品原本的语境。

当然,任何作者当然有权利表达他对于异国文化的热爱,但他们必须脱离猎奇的视角,慎重考量是否真正理解其原本的涵义与语境,认真去审视自己过去的认知。

韦斯·安德森在这方面做得相当糟糕,而更糟糕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可以对此熟视无睹。

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天性中或多或少会对陌生的他国文化因为距离感而被异域之美所迷惑,但真正危险的是如果被这种心态所引导,陷入到对立而将他国文化真正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边缘化、非人化、他者化,毫无顾忌地用刻板印象来产生喜剧效果。

这其实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残忍。

《犬之岛》正是揭露下我们人类可以多残忍:我们可以轻易地不把他们当成地球上活生生的存在来看待,以猎奇目光观赏他们。

只要被冒犯的不是我们,我们就毫不介意。

可是,他们,也是我们。

如果我们抛开文化话题不谈,《犬之岛》会是一部好片子吗?

我不觉得,因为影片中人与狗的关系实在是过于讽刺,而且这种讽刺感又脱离了安德森一贯的体系,显得非常割裂。

在影片的一开始,影片就通过贤者狗 Jupiter 之口讲述了人类与犬类的传说:在一千多年前,犬类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陆上,而人类方的小林王朝对犬类突然发动了袭击。

在这场人与犬的战争中,犬类成为了阶下囚。

就在犬类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一位少年武士背叛了自己所处的人类方,砍下了小林王朝统治者的头颅,才得以让犬类作为宠物存在。

如果传说仅仅只是传说,那么也无关紧要。

但随着时间推进,影片无时不刻在提醒我们这确实是片中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贤者狗 Jupiter 所讲述的故事绝非虚构,而是来自沉船上壁画的记载,沉船上的另一幅壁画也揭露了小林家族 20 年前的狗实验。

我们了解到小林市长正是继承了当年先祖小林王朝对猫的热爱和对狗的仇恨,也成为他推动灭绝狗的动机。

在小林 Atari 被媒体报道死亡后,他的葬礼上表演了「少年武士与无头祖师」的歌舞伎。

这再一次向我们提醒这段历史,同时也向我们暗示,小林 Atari 与小林市长的对抗正是少年武士与无头祖师的历史重现。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犬之岛》的狗并非我们现实认知上被人类驯化而产生的狗,而是曾经有着自我意志的独立种群。

这就让《犬之岛》中人与狗的温情显得十分虚伪了。

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被放到了狗的视角下。

然而在几乎所有人类都背叛了伙伴、支持流放狗的情况下,所有狗们却仍然在渴望回到主人的身边。

唯二的例外,是 Chief 和 Nutmeg。

在 Chief 数次强调「I bite」并以流浪犬的身份而自豪,痛斥那些狗们憧憬回家是在舔舐伤口的时候,我们确立了 Chief 在故事中的主导位置。

而 Nutmeg 在遇见 Chief 时更是直接拒绝承认表演狗的身份——「I don't consider that my identity.」这是我们通常能够建立情感联系的典型安德森式角色: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身份存在疑问,拒绝被他人赋予的身份,而是用接近孩童般的赤诚拥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然而,这唯二有着自我意志的狗,却最终还是臣服于了人类。

最能与观众产生共情的主体,臣服于了观众无法共情的客体,这就形成了颠倒错位。

影片中最难以让人忍受之处是男孩Atari 驯服狗的经过。

在第一个晚上,收音机里放起管乐吹奏,Atari 趾高气昂地下令让狗坐下。

观众不仅仅难以理解 Atari 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他那强势的肢体语言、冷淡的表情和歌舞伎式高度风格化的表演方式都让观众对他产生隔阂。

Chief 拒绝了。

这是理所应当的,既然我们代入的是狗的视角,怎么可能接受片中「人」的领导?

然而当Chief和 Atari 单独在一起后,Atari 再次试图强势地命令Chief去捡跑出去的棒子时,他却服从了。

从这一刻,影片开始崩坏。

安德森在这里耍了一个小花招,他试图用小男孩Atari非要滑滑梯的行为去打破之前营造的冰冷印象,通过这一带有孩子气的细节让他有些温度。

然而,花招之所以是花招,是因为安德森只是让观众对Atari的印象产生同情(而非共情),而故事中 Chief 对Atari产生同情的契机是不在场的。

这让 Chief 的行为失去了逻辑自洽——除非它之前都是傲娇罢了。

而且即便观众能够对 Atari 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同情,我们的共情依然是从狗的角度,这让观众几乎无法避免地产生被他人支配的感觉(当然,除非影片前半你根本就没代入狗的视角),而非安德森所期望的温暖效果。

你知道更糟糕的是什么吗?

如果你观看的是国语场,那你将更深刻的体会到这种被他人支配的恐惧:当狗说着汉语,人说着日语,而连最后一条有自我意志的狗都屈服在人的支配下,你几乎无法避免会对影片产生强烈的厌恶。

在这片曾经被日本侵占的土地上,国语场的观众真的很难不去联想到过去的屈辱。

所以猫眼、淘票票有大量来自国语场的 1 分评分,我也不觉得他们的反应有多过激,换我看国语场大概同样会愤怒。

在 Atari 命令 Chief 去捡丢出去的棒子时,他的背后是一扇日本鬼(おに)张开大嘴的门,这让这一场人驯服狗的戏显得更加惊悚。

《犬之岛》的人狗关系再一次反映了我们人类最深刻的残忍。

无论影片强调多少次「Dogs are man's best friends」或者「Because he's a 12-y-o boy. Dog loves those」,可实际反映到行为中,却根本没有什么友谊可言,只有冰冷冷的支配与服从。

这些背后依然都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类中心主义对动物的绝对性支配。

无论人类做过什么过错,动物必须无条件原谅并且服从,并且我们还能冠以「爱」的名义。

多么残忍而自大的人类啊!

我也思考过安德森是否想故意反讽式的表达人类的残忍,并进一步延伸到强权政治下被洗脑、奴役的人们——一如片尾中,小林 Atari 讽刺性地通过世袭继承了权力,而新成立的 Atari 内阁甚至比小林市长更加胡闹,一切仿佛封建王朝的更替,根本没有发生改变。

在我写下这篇影评时,我也看到许多人开始大加夸赞《犬之岛》的政治隐喻。

然而,哪怕我们从「黑暗童话」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犬之岛》仍然缺乏整体上的自洽。

电影学者 James MacDowell 将安德森的 quirky 气质形容为「反讽的超然」(ironic detachment)与「真诚的投入」(sincere engagement)之间的平衡,认为安德森行走在审判与共情、反讽与真诚、超然与投入的刀锋之上。

试图重获那种与成人愤世嫉俗的现实相反的、儿童般的天真幼稚,才是安德森最大的武器。

所以,安德森在文化研究中被认为是「后设现代主义」(metamodernism)在电影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德森们成长在后现代主义冷嘲与反讽最为盛行的时代,他们希望重新发现真诚、希望、浪漫与感动时,却不得不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工具。

其结果,如文化学者 Timotheus Vermeulen 和 Robin van den Akker 描述的那样,就是在他们的作品「振荡在现代主义的热情和后现代主义的反讽之间,振荡在希望和抑郁、天真和世故、同情和冷漠、同一和多元、整体和碎片、纯粹和含混之间。

」这是安德森作品中永远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他可以同时具有真诚与反讽。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真诚与反讽在最好的安德森作品中永远是同时发生的,从而造成了他非常独特而微妙的 quirky 气质。

无论是《特伦鲍姆一家》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那些安德森标志性的面向屏幕的镜头、极端强调对称的构图,还是无比乖僻却又无比童真的角色、让观众对角色遭受尴尬发出嗤嗤笑声的桥段,都带有微妙反讽意味的间离感,然而却仍然具有其内在情感的真实,无论真诚还是反讽的一面都并非虚假。

然而《犬之岛》只在视觉层面上做到了这一点。

故事层面上,无论你将它的理解成真诚的「温暖童话」还是反讽的「黑暗童话」,这都打破了安德森的一贯原则,并且与他的视听风格产生割裂——如果《犬之岛》是一个「温暖童话」,那么这将是一个乌托邦。

但如我们前文所述,根本无法解释其人犬关系、东方主义、强权政治等等背后的残忍。

如果《犬之岛》是一个「黑暗童话」,那么片中所有的温情都将显得虚伪,成为了敌托邦。

但若故事中所有的真诚都是伪装,都是虚假,其内在根源其实只是最终为了反讽的话,那么安德森就失去了他最大的武器,其一贯追求的视觉风格成为了装模作样的道具。

在我看来,安德森本想创造一个非托邦(atopia),一个非所在的所在。

然而却由于反讽与真诚、超然与投入在影片中被割裂开来,只是反复在真诚与反讽的两个极端之间数次回转,却非同时并存、角力的状态。

这导致《犬之岛》在观众眼中要么成为乌托邦,要么滑向了敌托邦。

《犬之岛》的故事是残忍的。

而这份残忍本身似乎是在安德森并未自觉的情况下产生,更没有被大多数观众察觉,这就更显残忍。

在 Atari 驯服 Chief 之后,他们经过的墙上写着一句儿童的涂鸦,同时墙上还画着小林市长的画像。

在狗搀扶着人、一幅看似温馨的画面下出现这句话,有些令人毛骨悚然。

毫无疑问,它借儿童天真的字迹表明了这些狗未来即将面临的遭遇,人类的屠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却仍在幼稚地发问。

而对我来说,它还可以是 Chief 被 Atari 驯服后浑然不觉的懵懂,也可以套用到狗与人、服从与支配的关系之上,甚至,它还可以是每一个被强权政治所统治着的「我们」,也是所有被消费主义和文化猎奇心态绑架而尚不自知的「我们」:どうやって僕らを殺すつもり?

你打算怎么杀死我们?

我们以为屠刀很快就会落下,然而真正的答案是:在懵懂中被奴役至死。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Ani马先生」,欢迎关注我。

 7 ) 解读《犬之岛》:一场蓄谋已久的叛变

【超超超严重剧透警示!

请在看完电影后浏览此影评】看过《犬之岛》的都知道,片中的日本政权分为了犬猫两派时间线设置为20年后的日本由猫派当道的小林市长执政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自古猫犬不合的猫派市长小林定人会送养子阿塔里一只护卫狗呢?

(此处闪回)电影开头给我们铺垫了背景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提到猫派出现了一个叛徒──少年武士,帮助犬派获救小林市长就代表着现任猫派中的一个“武士”(细节:电视采访一结束,就立马和抱着的猫分道扬镳,说明其根本就不爱猫,只是逢场作戏)可惜猫派私底下其实被管家所操纵(细节:管家对阿塔里触碰市长送的点点的行为感到怒气冲冲肆意呵斥,以及后面敢于和市长叫板可见其身份的不一般),小林定人只是作为有着小林家的正统血脉的傀儡市长而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暗中培养自己的养子阿塔里成为新的“少年武士”,安排了一只狗在他身边美名其曰护卫狗,避过管家的耳目。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市长后面要将犬类赶尽杀绝呢?

(进度条拉到最后)阿塔里率垃圾岛众狗来到大礼堂演讲完毕后,画面聚焦在市长的脸上刚开始眼睛是像猫眼一样,后来逐渐恢复正常众狗、人厮打在一起之后市长周围莫名地出现了五只猫(细节:没有猫中途加入群架的画面,市长这种不爱猫的人也不可能随身携带猫)在日本传说中,猫经常有着蛊惑人心的功能可以预想得到,市长过去也曾“反抗”过,最后失败为了便于操纵,管家以猫蛊惑之霍乱的猫经过一阵乱打被逼走,市长就完全恢复了正常如果你还有些许印象的话,肯定会记得市长受到阿塔里演讲的触动,眼睛恢复正常之后,闪现了不少画面出来其中就包括少年武士戏剧的画面这可以作为一个小林定人是猫派“武士”的暗示紧接着就是各种虐待狗狗、人与狗和谐相处的画面出来小林市长身在猫营心在犬蛊惑暂时解除之后,一想到自己做了那么多伤害犬派的事情,就流下了后悔的眼泪毅然决然地解除了垃圾岛的禁令

管家露出獠牙后被有所准备的犬派所击败小林定人将自己的肾移植给奄奄一息的阿塔里是一种传承,意味着阿塔里要完成小林定人未竟的犬业电影的最后,小林市长、管家锒铛入狱,阿塔里作为唯一的继承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市长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又成了一个happy ending但其实暗示了另外一个政权的极端阿塔里在管家暗中操纵的市长家里,接受的是一对一的精英教育,但同时被犬猫两派所左右,被两派的思想所影响,扭曲了自身的价值观。

虽然仍有着小孩子的稚嫩,但已展露出些许阴暗面。

独自开飞机登垃圾岛是胆识身高不够,仍登滑梯是独断、激进和野心上岛后边放军歌边嚷嚷“从今往后,你们都是我的狗了。

”(登岛后阿塔里吧啦吧啦一大段日语中的一句话的大意)则是霸权的象征在观影途中,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阿塔里对狗的态度以及和狗关系的怪异之处。

唯一不服阿塔里的首领在被阿塔里吹口哨、扔棍子、洗澡、吃狗粮等行为驯化之后变成白毛,意味着自由派被犬派所体制化,并因此拥有了一个新的且有头有脸的身份──前守卫犬的弟弟、现任守卫犬,和阿塔里以上下属关系存在,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朋友。

片中多次响起的《七武士》配乐令人联想到《犬之岛》和《七武士》的异曲同工之处七武士帮助农民打山贼,最后损失惨重七武士中的勘兵卫叹息“农夫赢了,我们输了。

”狗狗们帮助犬派打江山,最后仍是人类的附属品而前任护卫犬、代表着犬中觉醒派的点点,因为与犬派首领阿塔里立场对立、理念不同,且无法再次被驯化被囚禁在神社地下,隐藏死因,立碑当作“为犬派的伟大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意像,而苟活着自己的一只幼崽则被阿塔里抱走,亲自抚养,培养心腹,为下一代的护卫犬做准备何尝不是另一种“武士”的悲怆?

《七武士》剧照阿塔里统治数年后的光景可想而知,又会是一场像猫派那样的政治轮回。

 8 ) 为什么不对“fetch it!”说不

看完之后我决定我还是喜欢的它的色调配乐镜头调度都还是熟悉的韦氏配方还有我永远喜欢的精细细节 比如寿司制作过程 比如俯拍视角下打开的垃圾袋 比如浮世绘的人犬大战 这种小而精而多的场景一出现就感觉是打开了让人目不暇接的珠宝袋 满足但场灯亮起来sxr和我面面相觑总觉得哪里有一点“奇怪”这种无法自洽我们在地铁上讨论了一下觉得主要来自于chief这个角色作为岛上为数不多的流浪狗chief在影片前半部分一直是一个反叛者的设定他对自己流浪者的身份感到自豪 甚至在遇到小飞行员atari之后 用I bite来强调自己有不屈服的自由但是 突然之间 atari扔了一根棍子说 去捡chief说 不atari又说 去捡chief停了一会 说服了自己 竟然真的去捡了最后 chief叼着棍子回来 Atari蹲下说了句“good boy” (这句作为观众听着都觉得挺屈辱的其实毫无来由的 chief之前的身份建构崩塌了使这个转折更为突兀生硬的是 在此之前 观众并没有感受到人狗间的温情Atari的所有指令都是由上而下的命令 “sit!

” “fetch!

” 如此而已 他甚至冷静的不像个孩子而所有之后的帮chief洗澡 给chief吃饼干 同吃同睡的温情时刻 都发生在chief捡棍子之后 都不能对fetch这个动作做出任何解释 相对人狗之间的感情 我们看到更多的其实是人与狗之前的对抗 而如果非要说感情 也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见的感情 谈不上真情所以?

是反讽吗?

 9 ) 《犬之岛》有哪些容易被错过的细节?

《犬之岛》表面上一部有关狗主人踏上冒险之旅救出自己爱犬的故事,但是整部影片其实浓缩了整个日本的历史和社会问题。

片中由于狗流感的爆发,日本政府把他们都流放到垃圾岛上去自生自灭。

小男孩小林阿塔驾驶飞机只身一人前往岛上,有幸得到几只狗狗的帮助,一边躲避当局追捕,一边寻找自己的爱犬。

首先看到小林的飞机坠落时升腾起的烟酷似蘑菇云的形状,不得不使人联想起二战中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史实。

其次,电影后段市长已经放弃杀掉所有狗的计划,但是大管家却不同意甚至想要抢夺毒气的开关。

这很明显是在暗示,二战中以文官集团为首的内阁只是表面上控制局势,真正做决定的是军部,二战最后即使内阁想要投降,但是仍然遭到了来自军部的阻挠。

美国学生才能带来改变影片中人类的语言用的是日语,狗狗的语言用的是英文(我国上映时有汉语配音版本),只有一个人除外——美国留学生。

而且对市长阴谋屠杀狗狗的调查也是由这名黄头发的美国女留学生领头的。

暗示着只有美国才能给日本带来变化,就像现实中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改造一样。

从1945年9月开始美军开始占领日本,接下来对日本政治制度等进项改革,现在日本的整个框架就是当时制定的。

片中还有一点很有趣的就是在岛上和男主一起冒险的几只狗的名字。

他们分别是——君主、首领、老板、公爵和国王,都是贵族的名字。

这似乎是暗示狗狗在被驯服之前其实是有自由和尊严的贵族。

但是被驯服之后就没有收获吗?

当然不是,他们和小林结成了更加紧密的关系,可见导演对驯化一事态度是复杂的。

在小林到来之前,他们这些所谓自由的狗居然在为一袋子垃圾打架,至少小林给了大家奋斗的目标。

不寒而栗的结局本片是导演的野心之作,从结尾的处理上也能看出一二。

当市长被送进监狱,小林作为他的继承人成为了市长,当有人问他对虐待狗的人应该处以什么刑罚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令人咋舌的两个字——处死。

(当然后来改口了)这就是从原来市长的一个虐狗的极端,变成了现在爱狗的极端!

暗示日本社会只是表面上得到了改造,其实现在是一个改造出来的“四不像”而已。

更可怕的是每家每户的原市长的画像都换成了现在小林市长的画像,整个日本除了市长本人是个新人以外到底有什么其他方面改变了吗?

 10 ) 精致外壳包装下的等级与崇遵

西方人常常会对东方文化有一种理想式的歪解和过度性的夸张。

我很好奇日本人看到部电影的心情会是如何。

片头有一个简短的关乎翻译的说明。

身为一个中国人,看到左一堆右一垒方块字,我竟然有点晕,瞪了半天也没明白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

但随着鼓手敲起了贯穿整部影片的乐点的时候,渐渐懂了,这处心积虑建立起来的疏离感。

对于不懂日语的人来说,正是这样被引导着以狗的视角来观看这部电影。

从片头的剧组介绍,到所有的人物对话,都是以不加字幕的形式呈现。

我也十分感谢翻译人员,比我这样无知的观众能先会意导演的用意。

毕竟,我并不能保证我如果是在电脑上下盗版电影时,看到的也是这样符合导演初衷的设计。

所以,我被这样精巧的构思所吸引。

除此之外,还有韦斯安德森影迷所熟悉的精巧构图。

尽管我并不觉得有过于《布达佩斯大饭店》,但也已算是视觉上的享受。

不自觉地,会倾着身子探向前去,试图在对称的画面中寻找彩蛋和隐喻。

布达佩斯大饭店 (2014)8.92014 / 美国 德国 英国 / 剧情 喜剧 冒险 / 韦斯·安德森 / 拉尔夫·费因斯 托尼·雷沃罗利还有配乐。

和风音乐伴着鼓点特别能够激起情绪的共鸣。

就算是有着一定语言的隔阂,也能够通过节奏的急缓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煽情鼓动。

只不过,华丽的外表下,却看不太出来电影的内核。

狗狗们之间的情感是那么地突兀…片中除了Oracle这只带有先知意味的女性犬类以外,仅有的两只母狗,理所应当地成为了Chief和Spots兄弟俩的partners了?

也许是稍微受了日本男尊女卑的文化影响,似乎Nutmeg(肉蔻)和Peppermint(薄荷)都只是那些“领袖”的调味剂、附属品罢了,没有更多的自主性。

Chief被阿塔里的驯服桥段,我也感觉十分不舒服?

难道狗就是天生奴性??

天生就要喜欢12岁的小男孩,任凭他的任性贪玩无理取闹?

我本来是很期待Chief和阿塔里之间的冲突矛盾的,我知道最终会调解,但我很好奇会是通过怎样的方式。

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通过toss & fetch这样的方式,让Chief“找回了自我”?

实在是…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已经被导演带入了狗的身份,我和“人类”已经产生了疏离感。

要让我屈服于“天性”,莫名其妙成为“人类”的附属,我觉得有些接受无能。

也许是因为原先设定的Chief就是一个迷失了自我的stray。

从来没有受过人类的关怀,因此在一个小男孩第一个向他伸出了友好的小手时,吓得Chief反咬了一口。

对于人类的恐惧,是Chief的心病,然后通过阿塔里的“奴役”,Chief渐渐找回了自我?

这或许应就了微博上某猫奴的那句吐槽:难道汪星人没有自己的生活么?

Tracy Walker那段剧情就更搞笑了。

一定要派一个西方的正义之士来宣扬政府阴谋论,成为学潮的主力,煽动起人民的情绪,带动政界的变革么?

人民是不是傻子?

这么容易被洗脑的么?

学生再上台说几句话,似乎就又恍然大悟了?

我知道这也许是动画装饰下的政治隐喻。

可能是指某一地区的某一时期真实存在过的、愚蠢过的人民,被某一件当时看来的确足以让人信服的政治宣传所欺骗。

只不过是在转成动画后被简化了而已,无需过度纠结合理性。

或许吧,但我还是无法释怀。

你可是韦斯安德森啊?!

最后阿塔里那顺势的勾肩也是恶心到我了,这算什么?

英雄抱得美人归?

尽管男女主最后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了,但没有过程的结果我是不能接受的。

我甚至能在阿塔里这小小的举动中看到他可怕的未来!?

本是一部追求良知、人性和爱的电影,愣是被我解读成了等级、奴性与屈从。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这样的意图。

如果这一切都是反讽,那我还是有点佩服。

再想了想,还是希望是如此。

菊与刀8.3[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 2012 / 商务印书馆一场战争之后,不过是被抛弃争取到了受奴役的合法地位罢了。

《犬之岛》短评

沉闷。死板的画面和台词,拖沓的叙事节奏,令人不适的日英双语切换。缺少电影的影视技法,使其少了电影该有的着色。画风挺新颖的,不然我可能只会给一颗星。

5分钟前
  • Air
  • 较差

莫名其妙的电影

8分钟前
  • 刘善甫
  • 较差

不养动物也不打算养人。孩子治国真真是个笑话来的吧……

9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𝓵𝓲𝓪
  • 较差

【北京电影节展映】美术动画精致,节奏流畅好看,但和好片仍有差距。剧情设定太直白。在日本文化语言与宣扬爱狗故事外壳下宣扬老套美式反乌托邦精神。肤浅地影射日本二战历史,甚至不惜乱改剧情(市长莫名变继承制影射天皇),正义使者定是米国人,难怪坂本龙一感觉受到了侮辱。选举那段倒是很中国特色

14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韦斯安德森引以为傲的“公式”美学在他肤浅的新作《犬之岛》里明显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影片的核心动机是于剥离了感性交往的未来时空当中企图寻回人与有机生命的关联,然而这部反科学体系的作品却是工业技术不折不扣的产物。一条道走到黑的童话风最大诟病是一旦着眼探讨严肃主题时反而“成熟”不起来。

19分钟前
  • Muto
  • 较差

当喜剧看还行吧,有些小幽默还挺有意思的。就是每个人都没什么人味儿,跟朗读课文儿似的,各种假大空。

23分钟前
  • Su
  • 还行

人有好人和坏人,难道狗就没有好狗和疯狗么?今天看了N多狂犬疫苗无效甚至有害的文章,让本来就怕狗的我就更怕了…我不伤害狗,但是狗也别伤害我,大家和平共处,保持安全距离就好。这部电影是狂狗热爱分子拍的,最后对狗大声喊叫都成了犯罪,真是呵呵!

27分钟前
  • 吾皇万岁万万岁
  • 较差

终于来评分了,画风挺诡异的,尤其是泥轰金的阴柔(?)气质使我略不舒服,也可能是我看得比较累,动物过度拟人化也让我有点难受,不过我爱狗狗!

32分钟前
  • yuryo
  • 较差

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温情动画片,想简单了。什么时候才有分级制度啊,郁闷。结局太儿戏了吧。有些泪点很奇怪的。风格很强烈就是了。剧本的锅吧,现在电影都不讲故事了吗?还是只有外国导演这样?

35分钟前
  • 蓝鲸
  • 较差

意淫日本与低级趣味。韦斯安德森这次还想试图政治隐喻(狗vs.移民),然而探讨深层话题只让安德森自己的初中生幽默更显苍白无力

38分钟前
  • 你好忧愁
  • 较差

一个情绪化的评分:boring....宁愿买画册买周边来欣赏美术

42分钟前
  • 忘了时间的猪
  • 较差

???

45分钟前
  • 天线大人
  • 较差

作为停格动画和黑泽明的双重爱好者,这部电影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另外那只偷看电视的先知狗把我给笑岔气了!朱亚文领衔的中文配音很赞。这是我在大银幕上看的第三部安德森作品~(我好像已经很久不看以皮克斯和迪士尼为首的好莱坞主流动画了)【中影流花】

47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很温情的故事~看后觉得很治愈,很温暖。

52分钟前
  • 庄小龙也有尾巴
  • 推荐

这是完完全全狗派的胜利!制作好得没话说,可惜故事太简单了,比不了狐狸爸爸,尽管如此还是全程看得目不转睛!🐶

54分钟前
  • 渡边
  • 推荐

程序员很重要!

56分钟前
  • 小墨MO
  • 力荐

细思极恐,这哪里是可爱动画片。“令人毛骨悚然的结局。首领骄傲地说自己咬了人,豆蔻炫耀自己学会了新姿势,黑客在一阵激昂的好莱坞氛围中毒死了负责杀狗的人类,点点的纪念铜像是被锁在笼子里的,小男孩和政客轻松地讨论要怎么惩罚反狗人士……这哪里是什么正义战胜了邪恶,只是一个暴政取代了另一个暴政而已。”

59分钟前
  • Korin
  • 推荐

养狗骑士异闻录(x 剧本都是些什么啊……

60分钟前
  • GGH&&
  • 较差

结局太糊弄了吧

1小时前
  • KAKHABERVNA
  • 还行

【B】①日风和韦斯安德森太搭了,方方正正的建筑配上方方正正的镜头,带出强烈的仪式感。②市长谎称反抗学生是境外势力,并立刻吊销学籍,好熟悉的套路。③豆蔻脸上那瓣吹不落的樱花,安德森的浪漫。④“我到现在也想不通,我为什么要咬他。”因为你渴望被爱,却更惧怕爱消失,因为惧怕,所以拒绝。

1小时前
  • 掉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