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冰雪之名》剧照每个人的职业道路都会经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种历练,如果能在每个阶段保持应有的职业素养,就能脱胎换骨,更上一层楼,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电视剧《冰雪之名》中,严阳从小就爱滑冰,由于他的父亲严振华不想让严阳吃自己年轻时代经历过的苦,就想让严阳走考大学工作的道路。
但是,严阳心里放不下滑冰,一边筹备考大学,一边私下坚持偷偷练习滑冰。
高考结束后,严阳偷偷报名参加了青训营短道速滑的选拔赛。
与此同时,严阳也被重点大学录取了,严振华得知严阳去参加选拔赛了,硬是把严阳拉出了比赛现场,严阳没能完成比赛。
《冰雪之名》剧照严阳的小爷爷看透了严阳对滑冰的热爱,几番周折,想办法请选拔赛的孙教练看了一眼严阳的滑冰,严阳出色的功底和速度引起了孙教练的注意,严阳被破格录取了,成功进入青训营。
严阳生怕父亲严振华再次阻扰,假装去大学报到,实则是去学校办休学,然后转身去了北京青训营报到。
严阳到了青训营后,就听到有人背后传他是开后门进的,心里很不舒服,但为了留下来,他只能先忍着。
青训营是为了北京奥运储备人才的,特别邀请了曾经的短道女王陈瑾从国外回来训练大家,陈瑾也看出了严阳是个好苗子,但她并没有表现出来,反而给严阳使了很多绊子。
《冰雪之名》剧照严阳靠着自己短道速滑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素养,走好职业道路上的每个阶段,最后成功蜕变。
这些不同阶段的职业素养同样适用于其他各行各业,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职业初期阶段的意志磨炼:严阳被安排成为女队陪练陈瑾发现青训营老队员对严阳的不服气,认为严阳就是靠关系进入青训营的,而严阳自身实力强,一心想拿实力说服老队员,在训练时总和老队员较劲。
陈瑾作为一名出色的教练,非常清楚运动员心态的重要性,而且短道速滑和普通项目不同,要想赢得比赛,不光要靠个人实力,还需要队友之间的信任和配合。
虽然严阳的个人成绩不错,但是陈瑾还是让严阳给女队选手金莹当陪练。
《冰雪之名》剧照在大部分人眼里会认为,当陪练就等于被放弃了,然而陈瑾这么安排却是为了培养严阳。
刚开始严阳也想过要放弃青训营回家,但是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自己非常热爱滑冰,只要能留下来滑冰,做什么都无所谓,总会有机会的。
严阳按照陈瑾安排的陪练任务,研究国际各赛事的经典视频,学习其中的战术,在陪练的过程中帮助金莹练习突破各种赛场战术,而且严阳运用自己的优势帮助金莹克服了起跑慢的问题。
《冰雪之名》剧照严阳虽然是金莹的陪练,但其实在陪练的过程中,严阳反而学会了国际赛事中对抗对手的战术,对于施展战术和对抗对方战术都非常娴熟,严阳的技巧不断提升。
金莹是女队的种子选手,速度比严阳还快,严阳在当金莹的陪练过程中,不知不觉也被带起了节奏,严阳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已经达到主力队员的水平。
《冰雪之名》剧照在职场中,一个人刚进入一家公司,不管能力多么强,或多或少会受到老员工的打压。
从未来大局考虑,为了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在初期阶段低调行事,收起锋芒,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暗中默默提升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最终就能赢得大家的认可。
02 职业中期阶段的团队协作:严阳被安排成为唐寒的领滑员严阳在当金莹陪练时,个人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在青训营与国家二队比赛时,严阳作为候补队员在接力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青训营所有队员的掌声,严阳成功恢复正式队员的身份,结束了陪练生涯。
虽然严阳的个人成绩在青训营里已经遥遥领先,但陈瑾还是没有把他当主力队员,陈瑾还想继续打磨培养严阳,陈瑾安排严阳当种子选手唐寒的领滑员。
《冰雪之名》剧照短道速滑具有特殊性,在国际赛事上要想获得更好的成绩,队友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不容忽视,这关系着赛场上的战术运用。
在短道速滑中,领滑的人承受着巨大的风阻,体力消耗会变大,而跟在领滑员后面的人,借助风的作用可以大大节约体力,为最后的冲刺保存实力。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领滑员就是一个为别人做嫁衣的人,会认为领滑员没有什么前途。
严阳在面对领滑员身份时,表现出来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从大格局考虑,为了整个团队能获得更多的奖牌,他甘愿当唐寒的领滑员,因为唐寒是队里最优秀的选手,是最能在国际赛事上对抗其他竞争对手的人。
《冰雪之名》剧照由于严阳当了唐寒的领滑员,当陈瑾对唐寒进行特别训练的时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严阳也同样得到了特别训练,技术更加娴熟,这就是严阳当领滑员的积极的一面。
原本唐寒一直把严阳当假想敌,一直和严阳较劲,当他看到严阳甘愿为他当领滑员时,内心的隔阂也解开了,唐寒和严阳之间培养出来真诚的队友情。
心态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领滑员一事促进了他们两个人更积极的心态。
在职场中,团队中能力强的人之间都会存在竞争,但如果不把握好度,这种竞争就会成为一种团队内耗,反而给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
在团队之间,强强联手,一致对外才是上策,团队整体强大了,对团队内的每个人才更有利。
03 职业后期阶段的个人突破:严阳攻克了竞争对手的夹击策略由于严阳是唐寒的领滑员,所以种子选手唐寒参加的国际赛事,严阳肯定也是必参加的。
青训营首次在国际大赛“六国邀请赛”上亮相,这也是关系到北京奥运的重要赛事。
唐寒由于腰部老伤发作,队医建议唐寒不要参加这次比赛了,由于唐寒和严阳在领滑训练中积极了深厚的友谊,唐寒想反过来帮助严阳,唐寒向陈瑾提出自己来当严阳的领滑员,帮助严阳进一步突破。
《冰雪之名》剧照六国邀请赛中,韩国队是青训营的重要竞争对手,而且韩国选手擅长团队作战,喜欢夹击对手从而打乱对手的节奏。
在预赛时,唐寒和严阳刚开始密切配合,防住了韩国队,但到了后程,唐寒由于老伤的原因,体力下降,最终被韩国队赶超,没能进晋决赛。
在决赛中,中国队只有严阳一个人,而韩国队有两个人,非常明显韩国队会对严阳进行夹击,这对于中国队夺牌是非常不利的。
陈瑾告诉严阳,在没有队友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了,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就不会被对手的战术打乱。
《冰雪之名》剧照严阳的身体素质非常好,起跑爆发力强,而且耐力也比韩国队选手要好一些。
此时此刻,严阳为了攻克韩国队两名选手的夹击战术,唯有使自己不处在他们的夹击范围中才行,严阳内心定下了自己独自一人比赛的节奏。
《冰雪之名》剧照严阳利用自己起跑爆发力强的优势,一马当先。
但是,当他处于领先地位时,还依然不断加速,不断拉大自己和其他选手之间的距离。
而其他选手为了保持比赛后程的冲刺体力不会在一开始拼命冲,这样韩国队就无法对严阳进行夹击了。
严阳一路向前冲的劲头,让所有比赛选手一头雾水,大家为了赶上严阳,也加快了步伐,没一会儿功夫,就有选手因为节奏被打乱而摔倒了,没有摔倒的选手也因此受到了一些影响,这就又为严阳争取了时间。
严阳依靠着自己耐力好的特质,咬紧牙关保持自己的滑行节奏,把韩国队一直甩在身上,韩国队的夹击战术一直无法使用。
最终,严阳突破了自己的身体极限,坚持到最后,成功夺冠。
《冰雪之名》剧照在职场上,和竞争对手之间的缠斗属于低层次的较量,会互相消耗,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
真正的强大在于自身,使自身实力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一方面可以甩开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另一方面还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前进和发展。
一个人在职业道路上前进,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其他竞争者,真正的对手是自己,突破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成就伟大事业的秘诀。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盛大的冬奥会开幕式甫一结束,另一台冰雪大戏便拉开帷幕——2月5日(正月初五),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冰雪之名》登陆北京卫视。
这部剧以中国三代冰雪人与冬奥会的四十年逐梦之旅为主题,将青春的激昂与历史的厚重相结合,展现了四十年来国家百姓与冬奥的相伴而行。
以冰雪之名,言中国变迁全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对应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也同大国崛起同呼吸、共脉搏。
剧中严义国、严振华与严阳三代人共逐冰雪梦的传承,也正是中国三代人建设强国的缩影。
三代人对冰雪运动的态度,都与时代同步发展;正是因为冰雪运动,三代人离开家乡、迈入都市、步入国际化。
剧中的冰雪运动,不拘泥于摘金夺银、争光添彩等荣誉,而是展现了时代的深邃与厚重,使冰雪运动上升到全民体育文化。
这也象征着中国的大国情怀:如今中国并不再像四十年前那样,需要用奖牌来证明自身体育实力、发扬民族气魄,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包容胸怀、大国气度。
以冰雪之名,言百姓民生《冰雪之名》并非聚焦典型,而是着力讴歌无名英雄,以群像的方式展现全民助力冬奥。
正如总编剧梁振华所说: “主人公们的每一次全力冲刺背后,都承载着整个中国基础设施的飞速建造、科技产能的大量投入、冰雪产业的全力支持,承载着教练员、建设者、媒体人、志愿者等普通人的奥运梦想,他们因滚烫的冰雪之心和爱国之心聚集,他们的身影也浓缩了当代中国精神。
”作为一部优秀的体育题材剧集,《冰雪之名》立足现实、落脚细节,力求向观众展现翔实的历史。
剧中演员对东北人感情的恰切掌握,不仅体现在那浓郁的口音上,更埋藏在那内敛而深沉的表达中;总编剧梁振华与主创团队辗转东北多个城市,采访众多我国第一代冬奥运动员,并最终取景于哈尔滨,在鹅毛大雪中复刻了冬奥梦开始的地方;演员们对冰雪运动的了解全面而系统,编剧与导演对于细节的把控恰到好处,无论是滑冰训练、体能训练、姿式训练,演员们都亲自上阵,表演地专业而真实。
这些细节与真实感,都将观众深深地代入了故事中。
故事的上下篇“冰雪情缘”、“冬奥梦想”,让观众看到了人物随时代的成长。
以严振华为代表的老一代冰雪人,为了步入更大的赛场而历尽艰辛,品尝了胜利的喜悦与失败的苦涩;以严阳为代表的新一代冰雪人,即使自小条件优越,但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并为国争光,毅然决然地刻苦训练,走出了舒适圈。
三代人在逐梦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家乡到城市、由业余到职业的蜕变,也经历了从追逐个人荣辱到民族荣誉的成长。
与此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友情、亲情、师生情与爱国之情,塑造了平凡而伟大的饱满形象。
花滑这条线我是真的很不明白,真的很乱啊,而且男主的性格很冲动。
我不懂花滑这条线到底是要讲爱情呢还是讲花滑,而且花滑只是普及很少,明明是体育题材,就不能少一点情感线吗?
好好拍体育这条线不行嘛。
花滑这边总体不如短道速滑那一边,而且花滑的拍摄手法真的有点不理解,旋转镜头全部变成特写大脸镜头,感觉就是套了花滑的背景写谈恋爱,唉,其实之前挺期待这部剧的,因为系统讲花滑的剧很少,但……有点失望吧
这部剧很多故事内容都有运动员原型,属于真实故事拼凑改编的吧,题材好,正能量。
虽然有的剧情差强人意,但人生除了惊喜也会有遗憾,哪有那么多完美。
这部剧除了说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也有讲到家庭,爱情,友谊,很真实。
运动员也是人,不光光只有比赛与成功失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走进他们生活是这部片的特点之一。
不必纠结某些评论里说细节是否合理,某些家长里短该不该,我们不是做研究的,我们注入情感去看待一部剧,陶冶心情,放松,同时又了解了更多, 挺好的
看完了刚播出的7集《冰雪》,在被女主的美貌疯狂圈粉的同时,也深感此剧的扎实与浪漫。
它的浪漫是,愿意付出毕生的努力去追求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它的纪实是,深深地扎根于一片冰雪的土地,去书写这片地上朴实而坚忍的人生。
成长性《冰雪》中没有采用符号化、扁平化一类易于塑造冲突的人物设定,而是着力于探索人物在行为中所获得的成长。
仅以男主角严振华为例,《冰雪》没有将他“神化”“英雄化”,而是以花滑为轴去展现他的成长与无奈。
从黑河到哈尔滨、从乡村到城市,年轻气盛的严振华一无所有又满怀期待。
面对花滑训练的艰难和师兄的冷眼讽刺,他从不轻言放弃,而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取每一个进步的机会。
可命运却给他安排了太多的磨难,奶奶的去世、父亲的腿伤、叔叔的破产……接踵而至的苦难不断打压着他。
他也一度想要放弃,却在父亲和朋友的鼓励下越挫越勇。
也一度好胜心强、走向了偏激,却依旧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从业余选手到专业体校,越来越坚强的严振华身上流淌的热血和激情,是梦想的力量在不断地支撑着他前进,也在不断地感染着我们。
生活化 虽然才播了七集,但仍旧可以看出整部剧并不局限于花滑运动的艰辛和荣耀,而是以历史的眼光,展现生活的全貌。
一方面,将人物关系复杂化。
以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共同编织主角的人际关系网,从而使主角处在一个立体的情感状态中。
仅以女主角李冰河为例,她的花滑之路上既有来自于伙伴严振华的支持与鼓励,又有来自于父母和好朋友弦子的阻挠。
在出国深造与体育生涯之间,她的选择不仅仅是自我实现的途径,还代表着父母的期许。
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中,人物也变得更加鲜活生动了起来。
另一方面,将生活空间多元化。
主角们的生活空间较为广阔,包含室内室外多种场景,并在这种多元的场景中,涉及到了城乡差异、贫富差距、社会变迁等多个社会议题。
主角们在黑河这个小村庄里成长,又去哈尔滨这个城市里学习和深造。
平房区的拥挤和热闹,干部房的宽敞与争吵……这种全景式的展现既是对主角生活的忠实,也更利于凸显时代变革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剧情已经进展到了改革开放的前夕,严森林这从深圳归来的经历,估计会跟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为后续的情节蓄力。
在刚播出的7集里,情节紧凑扎实,伏笔良多,这也让人对后续情节的进展十分期待。
地域化与普通话占据主流的电视剧不同,《冰雪》描绘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东北乡村图景。
主角们的生长环境常年被冰雪覆盖,滑冰车、打雪仗等游戏的加入既为电视剧增添了一抹童趣天然的色彩,也暗藏贫困、落后的忧患。
当严振华和唐剑在山上遇险,严义国只能采用背人这一古老的方法实施援救。
当两个孩子成功获救,严义国却因为严重的冻伤和落后的医疗水平而不得不截肢。
在传统的生存环境下,人们只能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与自然抗争,人的伟大与渺小都在其中展现。
在一切的艺术设计之外,依旧被其中挣扎向前的人们所感动和鼓励。
希望整部剧可以接住这个良好的开端,好好地展现运动的魅力和健儿们的艰辛。
《冰雪之名》前三集一分钟没快进,看完了。
甚至还回看了几个镜头!
如果非要形容,就是舒服,各种意义上的舒服。
1、先说故事,故事表达得诗意,克制。
故事把起点定在了1980年的黑河——冰雪运动开始的地方;定在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那一年——冬奥梦开始的时候。
通过一个收音机把这个冬奥的种子种在了几个孩子的心里,这种含蓄而诗意的表达我真的太喜欢了。
但故事并不因此拖沓,大半集的内容就把几个孩子冰雪运动的缘起交代的十分清楚,随后十分紧凑地直接切入到几个主角长大后的训练场。
(说实话小孩的戏份我还没看够)2、东北味的拿捏。
东北的气质其实很难拍,可能跟冰天雪地的天气有关,东北表达感情都是内敛的,但其实东北人的感情又是很浓郁的,明明其他事儿都很豪爽,却在表达感情上有一种奇怪的脸皮薄的感觉,所以常常以开玩笑和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第一集里大林子和他哥的那种情感表达,还有老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那种不舍,那种关心从来不会好好说,非要急赤白脸的那股劲儿,拿捏得十分到位。
而且第一集小演员也演的很好,听得出来有刻意训练过东北口音,严振华小时候那股劲劲儿的感觉,也十分到位。
除此之外,剧中的场景还原度也非常高,严振华家里的炕柜和上面的大花被,我小时候在我姥姥家几乎看过一模一样的。
随手一截,感受一下画风3、专业性到位。
目前到第三集的结尾,至少已经有两段非常重要的冰上戏份,有一大段严振华和李冰河一起在练习一个内点冰两周抛跳的动作,没记错应该是这个名字,专业到我听都没听过……不过看了动作我立马就理解了。
除了台词很专业以外,第一集和第三集还有两段非常高难度抛跳镜头。
男主角把女主角抛弃来旋转落地的戏份,滑行的部分应该是演员自己做的,因为有给到正脸,最难的抛起旋转的动作应该是专业运动员替身的(我估计),但是导演很用心。
李冰河应该是用其他方式也做了空中旋转的动作,镜头把两个动作切到了一切,就十分逼真。
平时看比赛的时候因为都很快,动作飞快就过去了,而电视剧里加上特写,慢放等各种镜头语言的加持,真的是把花样滑冰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这部剧后面冰上的剧情都是这个专业度,那我觉得真的可以算作是冰雪题材电视剧的独一份了。
截图感受不到美感,大家一定要去看剧!
4、主要角色三观正。
严振华又土又正和李冰河又美又灵实在是绝配。
贴一段台词大家感受一下。
看这段真实感慨万千,不过四十多年,当年许多人羡慕的西方的月亮已经不圆了人,现在最圆的月亮就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我兔牛逼!
此外,目前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个单纯讲竞技运动的剧,很多地方都有伏笔,比如故事发生那年是1980年,而1980年是中国恢复冬奥会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冬奥会的那一年(应该想要讲冬奥的历史)、比如故事写到了严森林去深圳又返乡(个人觉得不那么简单),还有广播里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应该是想要讲社会浪潮的变迁,不出意外,现在大家觉得严森林不靠谱,说不准最后是最牛的那一个)……个人觉得这些都是创作者在故事中埋下的线头。
还想补充一句,陈若轩和彭小冉的气质实在是太符合角色了,陈若轩莫名其妙有种从村里出来的土感(粉丝别骂我),彭小冉太灵了,长得就莫名很像是滑花样滑冰的模样。
刚看完冬奥会开幕式,再看这个剧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慨,尤其里面小小的严振华懵懵懂懂地问说:“咱们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办一次冬奥会?
”李冰河奶声奶气地回答:“不知道,但总有一天会的。
”忽然想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个角落,可能有很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李冰河和严振华,他们真的看到了这一天。
北方人应该难以理解南方人对雪的执念。
记得2008年成都勉为其难下了一层薄的可怜的雪,教学楼里一群小屁孩倾巢出动排排铺展开来,站在栏杆旁边张嘴接雪嗷嗷待哺,包括我。
当人生中的第一片雪花落在我的黑色羽绒服上时,脑子里除了惊喜之外更多的是羡慕——如果我是每年冬天都能扎进雪堆的北方孩子该多好……这部《冰雪之名》回答了我童年的问题,告诉了我在雪地里成长起来的童年以及青春会是什么样子。
《冰雪之名》第一集开篇的背景落在了1980年春节的雪乡,当严义国赶在年三十之前风尘仆仆回家时,彼时在大洋另一端,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正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
严义国打开收音机,严振华、唐剑以及扎堆在他家里的其他小孩都收听到了大洋另一端关于冬奥会的播报。
在严义国的解释下,孩子们得知这是中国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他们没想到在滑雪和滑冰冰雪上的玩闹也能代表祖国参加比赛,你一言我一语中“参加冬奥”“为国争光”脱口而出,看似是童言无忌,却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关于冰雪梦想的种子。
然而在这届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颗粒无收,当时中国冰雪运动与世界的差距岂止一星半点,甚至收音机前的孩子们连“冬奥”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叽叽喳喳地对严义国说出:“我不喜欢冬天,冬奥我不参加”“老师,秋奥啥时候”“春奥啥时候”。
在天真烂漫的童言童语里,中国似乎离奥运梦想还相当遥远。
从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到2002年第十九届冬奥会上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获得了中国冬奥会的首枚金牌,再到2022年中国成为冬奥会的主办方,过去了42年。
42年的时间里熔铸了无数冰雪运动员的青春热血,在寒冷的冰雪上,他们用滚烫的血泪点点浇筑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基石,托举着一代又一代的冰雪运动员走向未来,让中国成为冬奥强国。
在北京冬奥会如火如荼举办之时,《冰雪之名》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回望来时走过的路。
就像严义国为红星小学的孩子们一层一层浇筑的冰场一样,它坐落于一个小小的村庄,却是严振华、李冰河和唐剑梦想起航的地方;它简陋、稚拙,却正是青春最质朴的模样,也象征着万千中国人的冰雪梦想的雏形。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难以见到真正的雪景,却能通过《冰雪之名》感受到冰雪竞技体育的热情与魅力。
青春的热血洒在雪乡广袤的冰雪大地,以《冰雪之名》熔铸青春火热,共赴冬奥的“冰雪之约”,谱写出一代代中国雪上运动的“冰与火之歌”。
期待《冰雪之名》在接下来会讲出怎样的关于冰雪的故事。
看到第二集,女主闺蜜说话难听,女主作为运动员,男主怼她闺蜜崇洋媚外,女主偏帮闺蜜,并且事后不肯跟男主合作练习。
看起来就很儿戏,为了区区小事不训练。
而且描述男女主的暧昧画面过多,剧情不紧凑!
作为运动题材的电视剧,应该更集中冰上项目的发展,努力及更替,而不是男女间的朦胧感情,有点小失望。
在上篇“冰雪情缘”中,前期因为经济困难,后期因为脚踝受伤,严振华在花滑这条道路上吃尽苦头也没能走到最后。
不过老严家应该是有些冰雪天赋在的,多年后子承父业,儿子严阳也展现出了短道速滑上的才能。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残酷的不仅是辛苦的训练,还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就运动员个人来说,身体机能、经济支持、心理素质这些基本条件,都能成为决定他能否坚持走下去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成为冠军还需要时运,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练花滑和短道速滑的选手那么多,为人熟知的却只有那么几个。
就目前剧情里严阳的表现来看,严阳会比他的父亲走的更远。
首先来看身体条件。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校队里远近闻名的“冰上一刀”,严阳虽然错过了比赛,也能凭自身的实力得到孙教练的青睐特招进青训营,可见他在短道速滑上是有点天赋在的。
在青训营的各项考核中,可以看到严阳的身体素质极佳,是竞技体育的好苗子。
再来看经济支持,20多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体育方面也突飞猛进,短道速滑由小众项目变得越来越有名气,国家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除了国家支持外,严阳也不会像老一辈体育人一样背负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因此可以心无旁骛地全力冲刺。
至于心理素质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因素。
还记得上篇唐剑因为克服不了心理障碍只能从短道速滑中退出吗?
就目前剧情的分析来看,严阳心理素质极佳,既有毅力,又有韧劲,看似容易冲动,实则胆大心细。
首先严阳对短道速滑的极有毅力,即便他因为父亲的原因短暂中止了训练,选择参加高考,但是也从未放弃过短道速滑的梦想。
甚至在考取了大学之后,毅然办理休学加入青训营。
在青训营里也不怯懦,大胆为自己争取合理权益。
但他的性格里不止坚硬刚强的一面,从他在严森林的冰场里教导小朋友、他为唐寒准备万花油、以及他不计前嫌维护针对他的队友,都可以看出看到他善良柔软的光芒。
过刚易折,过柔易弯,严阳有格局有担当、有决心有胆识,中和的刚刚好。
最后来看时运,几经周折严阳终于加入了青训营,接受国家队模式的训练,就是在为D奥做准备。
对于冰上运动员来说,难道还会有比D奥会更难得的机遇吗?
所以说,天时地利,只待人和,台子已经搭好,就看严阳自身给不给力了。
期待接下来,严阳在短道速滑这片天地里,发光,发彩。
刚开心的看了第一集,对演员不做评价,所以粉丝也别瞎喷,只讨论其中一个小剧情,男主在车站等女主,然后买了一个糖葫芦,然后同行的男的明知道没付钱,还把拿的绿色糖葫芦咬了一个又偷偷的给人插了回去,这种几岁小孩不懂事也就算了,这么大人还这样干是三观有问题啊,导演组难道是觉得这样剧情很“可爱”???
男主明明也看到了只是拍打了下对方,然后也没管,以冬奥为主题,这种高大上的层次,更要注意细节处的三观问题. PS:为防止是自己漏看,来回看了几次,的确是插那再没管,也没付钱买了,付的只有那个给女主的彩色糖葫芦的钱
爱情剧不是爱情剧,体育剧不是体育剧的。
冰河和振华这对磕上了。be美学。
shit
前半部垃圾,真就是不加狗血爱情戏就不会拍了是吧?
前半部分0颗星,后半部分4颗星。
冰刀在河面上,泠泠作响。今年运动题材最佳。编剧牛。
作为一个曾经有过8年短道速滑生涯的人来说,剧里面关于运动员因为内心阴影和伤病退役的部分很真实。
本来觉得超越拍的挺一般的,结果这个比超越差远了
陈若轩依然很面瘫 而且胖了油腻了
大可不必
不如直接标年代剧,下岗改革开放这类元素全有了,彭小苒蛮好看的,就是妆发实在是太现代了,而且感情线未免太狗血了,以及我真的只想看怎么一路升级克服自己进冬奥拿冠军,不想看俩人做出一个动作就在冰上接吻,thx
迷幻,当代俊男靓女在莫名其妙的年代戏背景下进行的毫无现实感的cos。
连分都没有 怪惨的
咋说呢,就是时机不对吧,看看冬奥比赛,再来看冰雪之名哪儿哪儿都觉得不对劲。但是按道理献礼冬奥的剧集,现在的档期才是名正言顺的,说到底还是拍得不够好。
除去上下篇衔接的一些生硬感,运动镜头的一些瑕疵,其实上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体会到了浓浓的时代感和东北的冰雪风情。另外要感谢导演把彭小苒拍得这么明艳好看,也惊叹她的灵气,演出了花滑少女在成长道路上的羞涩、懵懂、成熟。
单从电视剧来看,冰雪之名得成功还是在前半部分,前半部分塑造的还是很细腻,但是后半部分却有所欠缺。情感而言,前半部分其实更能打动观众的,但是后半部分就不得不倍速观看了,就像是两个导演拍出来的电视剧,很生硬。
第一集看来还不错,喜欢女主,为剧情脑补了个热血励志的发展,爱情寓于共同奋斗之中,不知道实际如何。//似乎不是这发展
唐剑好帅呀,彭小苒真的和小女孩一样,造型好好,我嗑死了唐剑的暗恋,爱死了
这是个啥啊
什么破玩意,冰雪记实剧非得弄成青春偶像剧,地名的串改,明明牡丹江不用非黑河,哪的二货编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