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Fargo》的第一季——第二遍看。
《Fargo》(《冰血暴》)是系列犯罪剧,其编剧Noah Hawley受到科恩兄同名电影的启发,写出了剧本。
科恩兄弟惊异于其故事的精彩,同意他用同样的名字,命名这部剧集。
至今《Fargo》已经拍摄到第四季。
每一季都是有所相连,但独立的犯罪故事。
我特别享受在天寒地冻的夜晚看《Fargo》。
其原因大概和看恐怖片差不多。
我们通过虚构,给与自己所恐惧之物一个具体的形象。
观其大开杀戒,然后再战胜它。
在在一个安全环境下,体验一种威胁,战栗之后回来,人会有一种放松感。
我认为《Fargo》系列,给人的启发是双重的——一部分来自邪恶,一部分来自平凡。
所有的《Fargo》故事,都会包含以下几个因素:一个平静的小镇,寒冷的天气,一种超越想象的邪恶,一宗大规模的流血凶案,一两个阴差阳错被卷入漩涡的小人物,一个平凡而无畏的警察。
这些构成了《Fargo》独特的形式感。
以第一季为例。
作者先着力刻画了一个平凡,但充满人情味的小镇。
一个懦弱的小男人Lester,努力而笨拙的卖着保险,被妻子数落“不够成功,应该再努力一点”;刚刚当上警察的Molly,每天充满干劲。
她做过警察的父亲,却充满温情的劝她当一个平凡女孩;老派的警长,也是一个温柔的丈夫,每天耐心的安慰因为怀了孕变得有些神经质的妻子;老好人警察Bill,把警局当办公室混。
他本心的认为小镇上的人不会是凶犯,而镇上最大事情,也不过是对抗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胆小的警察Gus,其实梦想是当邮递员过平淡日子。
他与杀手Malvo第一次偶然相遇的时候,出于本能的退却。
即使是那些“坏人”,也只是有着弱点的普通人。
爱欺负人的Hess,自诩为国王的暴发户Stavros,怀揣着开土耳其浴室梦想而勒索的健身教练… 仔细想想, 他们的“坏”,只是身为平庸者的另一种体现。
而他们在真正的“捕猎者”面前,只是不一样的猎物。
这与Malvo所具有的,那种本质上的,纯粹的邪恶是不同的。
Malvo这个形象,大概是影史上塑造最成功的杀手之一。
他杀戮的原因,不全为了金钱,也非仇恨,甚至不是对暴力的迷恋。
他的乐趣,在于玩弄人类——那些被捕者,可怜又脆弱的心智。
他挑唆洗车男孩在雇主油箱里撒尿,然后打电话告诉他雇主,像看真人秀一般,透过窗户看自己亲手导演的戏。
在杀Hess之前,他特意上门来打量他一下,好像在欣赏他那种虚张声势的可爱。
他对于健身教练,一直抱有的“我们应该四六分成”的天真想法,一直带着忍俊不禁的笑。
甚至在把他利用到死前,还要揶揄一下。
而对于超市大王Stavros,他一手导演、演出了“上帝惩戒”大戏,让他自己乖乖交出钱来。
他有更直接的方法,但他觉得这样似乎更有趣。
他对于“被猎食者”的蔑视,在Stavros的保镖傻兮兮威胁的时候,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这个老迈的保镖,靠着高中时代的荣誉活着,实际上害怕自己的工作被抢走。
对此Malvo不生气,也不理睬,而是直接在他面前拉了屎,仿佛对方不存在一般。
所以对于Lester这样弱小的,在“被捕猎者”行列里,也处于食物链底端的人,他连“捕猎”的兴趣都没有,就好像狼不会追逐老鼠一样。
Malvo帮他杀掉Hess,其实并不是替他打抱不平。
而这样做,是像往常一样,拨弄人类心中被压抑的恶念,看看后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对他来说,就像是狼调教兔子撕咬一样好玩。
所以在Lester冲动杀掉妻子之后,Malvo在电话里揶揄到“Lester,are you being a bad boy?”他肯定不值一次这么干了,那些收集的录音带就是证明。
但他的偶然行为,无意中给Lester展示了“无规则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Lester这个怯懦可怜的人,竟然意外的格外有天分。
他那副长久以来“受欺负”的形象,反而成了他最成功的伪装。
Lester一头撞向那副贴在地下室的卡通海报,用自己的血迹,抹去了那个过去的自己。
海报上那句“万一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呢?
”的标语,似乎是Lester用来自欺欺人的话。
在这个时刻,观众其实是发自内心认同Lester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多少都对世界有些愤愤不平的——为什么我一直做好人,但很少有好报;而那些无视规则,随心所欲的坏人却能赚更多钱,更成功?
“Dog eat dog”的世界,其实是被相当一部分人认同的。
所以人们看到可怜的Lester,多多少少都会想到自己。
我们支持Lester“变坏”,希望他逃过一劫。
我们甚至希望Lester,对着那个给他戴绿帽子,又看不起他的老婆,一锤子敲下去。
然而这只小老鼠,不但发现自己可以咬人,而且还喜欢吃肉。
Lester变得可以肆无忌惮的撒谎、利用别人,他走上开挂的人生。
这个时候,我们对Lester的感觉,又变成了厌恶。
因为他不仅仅吸收了邪恶的启示,却延续着生活的平庸,似乎完全堕落成一卑鄙的代表。
而他自以为可以“猎食者”平起平坐了,所以在拉斯维加斯,他坚持和Malvo打招呼,似乎想要得到真正的认可。
而Malvo展示出真正纯粹的邪恶的时候——肆无忌惮杀掉卧底半年的目标,和刚结婚的“妻子”,Lester意识到眼前的这头野兽,完全无法以人的常理来猜度。
老鼠再狡猾也是老师,而狼永远是狼。
Lester再次落荒而逃。
在Malvo随心所欲的猎杀中,没有人可以与之对抗,不管是警察、黑帮还是FBI。
似乎你能想到的,每一个能与之对抗的“英雄”都失败了。
谁能想到Malvo最后死在胆小的前警察Gus之手。
Gus一直被看作另一个怯懦的小人物,而Malvo也从没有把这个弱者当成威胁。
其实这是编剧需要给人们一个交代。
如果完全非人性的,绝对的邪恶出现,他会被什么击败?
答案正是,那些被看作“被猎食者”的人们,为了家人凝聚在一起,拿出对抗野兽的勇气——这一点在后面的几季中也反复出现。
第一季的故事结局,老警察Lou拿起猎枪守在孙女的门前;Molly听从丈夫Gus的劝告,不再孤身涉险;而Gus则鼓起勇气,深入野兽的巢穴,最终给了Malvo最后一击。
Malvo在死前看到了狼,那仿佛是自己的灵魂提前离开身体。
而Gus则一边害怕,一边告诉他自己解开了“人类的眼神擅于辨识猎食者”的谜题。
他彻底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毫无人性的,令人恐惧的野兽。
但为了守护家人,他毫不犹豫的反击。
这种“平凡好人最终胜利”的结局,给人们一计强力的安慰剂。
“虽然是狗咬狗的世界,但老婆孩子热炕头,果然还是最好的生活。
”大概多数观众,看完解决都会这么想吧。
因为不这样做,平凡的我们,在自我认同的层面就活不下去。
这才是真正的“True Story”。
一侃·虽然最后该死的都死了,但法律仍是无效的——《冰血暴》第一季简评 几个观看理由:◾如果你觉得生活中有某种你走不出去的怪圈困着你,你想打破现状,请看。
◾如果你对俗套的剧情、虚伪的演技感到疲惫,而需要一点新鲜的东西打发时间,请看。
◾如果你对科恩兄弟的电影感兴趣,喜欢看那种精致的坏蛋能把人性恶与智力演绎到什么程度,请看。
◾如果你对于如何构思一个故事线复杂,伏笔出色的叙事性作品感兴趣,请看。
如上基本就是我想说的,《冰血暴》第一季做的比较出色的地方。
接下来是我真正想谈的。
最初想写点关于《冰血暴》的什么,并不是因为它的剧情有多么精彩,而是这个电视剧中某些对管理这个世界的方式的想法,有点刺激到我。
剧情吸引人的作品,观众只要睁着眼睛看就好了,文字写的再多也无非就是赞美,这种个人化的东西一旦公之于众,要么就是被人忽视,一旦别人用心理解,反而会因为个体的差异性而产生争执。
所以我不是很想写剧情方面的问题。
之前说到“管理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用了管理而不是统治,所以我想政治这个问题就可以暂时抛到一边了。
管理,大概就是让一个范围内的东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以某种秩序排列。
现行的体质和文化下,法律是大多数人头脑中最有效的方式。
肯定会有人唱反调,即便他对法律一无所知,也可以说他认为法律造成了很多不公,法律并没有对弱者起到足够的庇护作用。
但他可知道如果没有法律会怎样,或者说法律应该怎样改变作用方式?
空口无凭的反对在民主社会一直是享受着某种政治正确的,仿佛只要反对,就会对做决定的那个人产生威慑作用。
但我觉得要想反对的有意思,还是要把前前后后的东西都想得一清二楚,或者是找到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
在《冰血暴》第一季里,我觉得反映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倾向。
面对法律制裁的莱斯特Lester与杀手马尔沃Malvo,还有法戈市Fargo黑帮派到贝米吉的两个逗逼莽汉,在被惩罚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抵抗,而那个曾经意外捡到百万美金、笃信上帝的人,最后竟然为了实现自身的救赎,又把钱还回到了曾经的地点。
法律和宗教,同样是管理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在《冰血暴》的第一部中,法律明显是无效的,它似乎只能把人逼上绝路,而进一步造成更多的损失。
为什么那个胖子最后选择把钱还到事发的地点,来作为对上帝的交待?
理由恐怕有三:第一,他相信上帝的视野是不存在盲区的,制裁是无法逃脱的;第二,他曾经从上帝处得益,所以他相信上帝是一定存在的;第三,他认为只要自己做了对应的事,自己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反观面对法律的莱斯特呢?
第一,他觉得法律与执法是存在缝隙的,只要自己将执法者所能看到的证据都抹杀掉,自己就可以逃脱;第二,曾经作为生活的弱者,当他因为弱小而屡次被霸凌时,法律没有帮过他,当他因为贫困而屡次被妻子与弟弟羞辱时,法律也没有帮助过他,所以他对法律没有任何皈依的心理;第三,他知道,只要自己被定罪,那么自己无论再做什么未来都是没有希望的,法律永远不会给他什么机会,除非下辈子。
所以当莱斯特因为妻子的嘲讽而恼羞成怒,向自己的妻子挥出第一锤,看到妻子流血、要失去意识时,他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
如果他停手、道歉、叫救护车呢?
法律会为他制定罪名,让他付出时间或者金钱的代价,并且法律的后遗症会一辈子生效,除非莱斯特换个环境生活——但这个记录已经在他的档案中了,他永远没有机会洗清这个罪责,在社会里他永远都是一个曾经造成过重伤害罪的罪犯。
就像雨果《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出狱之后想好好做人,想找一份工作靠劳动生活——不好意思,只要你的黄护照上证明你曾经是个危险人物,知道的人就不会接受你,除非这个人是个信仰上帝的主教。
只有相信神的人才会给冉阿让提供面包、床、银烛台,这并不是说主教是个世俗意义上的善良的人,而是宗教与法律这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在本质上的区别。
现代社会里的莱斯特当然没有主教,所以他只能继续挥锤,直到把妻子打死。
妻子永远闭嘴,最好毁尸灭迹,莱斯特才能有未来。
起初莱斯特当然没想杀死妻子,他只是想教训教训这个不规矩的女人,让她领略一下自己的男子气概;而最后将妻子头颅打烂的那些锤就主要是出于对法律的恐惧了。
从电视剧的角度,不是命运把莱斯特逼上绝路,而是法律的负面作用。
除了人性本来的恶之外,莱斯特是个平均水平线以下的邪恶之人吗?
未必,如果法律给莱斯特机会,他恐怕不会把自己的亲弟弟和侄子送进监狱。
虽然杀人偿命是公理,是毫无疑问的人间正道,每一个质疑其正确性的人都要被整个社会唾弃,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当杀一个人偿一条命,杀两个人也偿一条命时,如果不断的杀人才可能让自己活下去,那为什么不杀呢?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问题,很多时候也是我们正在回避的问题。
所以说我从这部犯罪片里,反而看出了法律的无力,甚至是法律的罪恶。
杀掉连续杀人犯的,是一个已经辞去警察职位的邮差,是什么驱动这个邮差以身犯险杀掉杀手呢?
是对于家人安危的担忧,是对自己心中执念的难以释怀,反而法律的作用在这里是缺席的。
他曾经是警察时,因为怕死而认怂,不敢动杀手一根毫毛,现在他是个邮差,却不怕犯罪而私闯民宅并开枪杀人。
为什么杀手马尔沃没被一直以来成为剧情核心之一的女警察杀死?
兢兢业业的警察与法律一体,我想在这里法律受到了藐视与嘲讽。
同理莱斯特最后也不是警察杀死的,而是自己不慎沉湖而死,骑着雪地摩托的警察一直没有开枪的意思,莱斯特选择经过了写着“湖面危险”的木牌,是莱斯特自己杀了自己。
两个犯罪指认,一个被身为丈夫、父亲的男人杀死,一个自杀,法律的位置在哪里呢?
我想这是《冰血暴》对法律的反思。
这一论点我强调了好多次,因为我觉得这很重要。
即便最后的结局有点差强人意,但《冰血暴》还是非常好看,推荐没看过的人去看,它比中国百分之九十五的电视剧和电影都要好看。
如需转载至别处请与我联系,微博“桑栖慎”,微信号YI-KAN-original
剧里面有很多伏笔,使得Fargo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只不过由于展示的角度有限,所以很多可能来自另一个故事的细节看起来像漏洞。
比如,这个表现出存在与不存在二象性的“图书馆”。
图书馆最早出现在第一集靠前的位置(手机码字),当时Hess尚未登场,Lester在向一对夫妇推销保险(掉个书袋,这里的情景是在致敬1994年电影Fargo中主角Jerry向顾客夫妇强卖汽车防锈服务),男顾客婉拒了推销,理由是他在“图书馆”工作,遭受意外的风险小到无需保险。
就是这样一个观众印象不会超过半小时的路人后来至少又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第九集(依稀记得),Lester确认女友被Malvo枪毙后来到附近Lou的餐厅,试图伪装行踪,在去洗手间的走道边上就坐着那位“图书管理员”,显然他在与人饭后闲聊,跟Lester打完招呼后喃喃道:那人发迹后变了不少。
他另一次出场就不完全是闲聊的路人了,他在车行工作,就是Malvo在第十集造访的那家,后来他被绑在方向盘上吸引Key&Peele的注意,然后遭Malvo灭口。
求饶时,他的最后一句台词是:我还有老婆孩子。
这个孩子应该就是第一集里他找Lester以及做汽车生意的原因:老婆怀孕需要依照有关保险找Lester报销误工费疗养费之类的,孩子出生后图书管理员的工资又无法养活一家人。
但是这段故事有个环节和剧情矛盾了,观众可从第二集里Numbers与Mr.Gold的对话得知,故事发生的小镇Bemiji是没有图书馆的,所以路人也不能在不存在的图书馆工作,但他向Lester毫不犹豫地撒了谎。
Lester可能是过于怯懦而没能当即点出破绽,而路人的这种狡诈言行则可以解释为刻板印象中小商人特有的市井圆滑。
如此一来,剧中看似日常流水账般的细节在塑造主要人物的同时,竟然悄悄地变了一个活人出来。
这种操作不仅极限地利用了有限容量创造了更多内容,还使得观众即便不仔细思考故事情节的联系,也能隐约体会到一种通过偶然产出真实感的魅力。
这种冰啊雪啊杀人啊犯罪啊没事儿引引圣经啊画风又好的片子我最爱看了 而且嗖嗖的三天就搞定 不过看到后面就有点像是看喜剧了 这么简单的剧情成立的条件有且只有除了女警官之外的所有人脑子都秀逗掉了加上这个小镇子只有三条主干道 而且最想不通的就是杀人恶魔到底是图个啥 人又没付你钱又没逼着你杀 死气白赖的瞎管闲事儿咋这么有瘾 潮爷的演技没话说 成功演出了一个进击的面瓜 就这样还号称艾美奖最佳迷你剧 我。。。。。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就没有像越狱那么好看的美剧了呢 so sad
昨天南方大雪纷纷,朋友圈下的雪量可以掩盖了不少城市,我在家里,拿着手机就看遍了无数城市,各个角落的雪景。。。
本来今天想整理雪灾,暴雪封城,爬雪山被冻伤等和雪有关的电影,飒飒风景,可是节操掉在肚鸡眼上的胖哥还是忍住了。
今天就说说下雪天,还是适合看看sha人吧!
没有所谓的鄙视链,什么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日剧韩剧的基本是脑残。
无所谓,胖哥就喜欢看美剧,对韩剧的确不来电,英剧就黑镜还味道不粗。
今天这部美剧,胖哥一口气看完,的确是停!
不!
下!
来!
看完后,当天还兴奋的大半夜睡不着。
《冰血暴第一季》!
通过福尔摩斯的花生一角被众多人熟知,整个剧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懦弱的男子如何杀妻骗兄,事业上咸鱼翻身,生活上抱得美人归,当然最后,他也为他无度的自我膨胀惹得杀身之祸!
花生的演技,的确厉害,人戏合一,你看不到任何一点他其他戏中的残留印象,一个全新的角色,剥开所有,赤裸裸的等待着你去认识和建构对他的新剧形象。
另一男主,估计致敬了老无所依的西瓜头,这头型配上一个冷峻杀手形象,我表示收到了成顿的伤害还不止。
他作为一个外来者,打乱了整个小镇的安宁平静,也意外的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整部剧都在大雪弥漫的小镇中发生,神秘,寒冷,却始终血腥不散。
一个杀手,一个loser,一次意外相遇,让整个小镇的人受到了致命的波及。
命运就像雪花一般,不知道它会飘到那里,落地后,又掩盖了多少往事。
冰血暴的最大魅力在于意外的真实性,意外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它具有冲击力,让人肾上腺素疯狂分泌。
但如果意外表现的矫情和过度夸张会让人质疑意外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这样意外就变成了提前做好准备的预设,让戏剧冲突大大折扣。
冰血暴用扎实的剧本,丰富的人物塑造,把意外变成了真实可信的不可违抗的命运安排。
一切都合理和残酷,最后只有求援于上帝来安抚,圆说悲剧的因果轮回。
<图片1>
我姓朴,英文名叫琳达。
我出生在韩国,三岁的时候跟着父母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小镇定居。
父母开了家汽车旅馆,我从小就在家里的旅馆做帮手。
打扫卫生,清理厕所,洗衣服被罩床单,我看惯了美国男人女人的遗弃物,甚至床垫上的大便。
我长大了,却越来越受不了这种生活。
我幻想有一天,遇到一个男人,就像灰姑娘遇到王子。
我在保险公司找了份工作。
由于从小跟随父母长大,我并没有寻常美国女性那么独立。
我想找一个男人依靠,可是找谁?
我的交际圈子不广,这里是一个人人认识人人的小镇,一个亚裔女性想嫁好并不容易。
我在发呆。
看着一个男人的背影发呆。
他是我同事,已婚。
他过的并不幸福,他老婆曾是校花,现在是个絮叨的大妈,很让人讨厌。
不但让人讨厌,还根本没有我漂亮。
他的背影很好看,做事谨小慎微,有个漂亮的房子。
有时候我会胡思乱想,为什么没人来把他老婆杀掉,这样我就能住进那个漂亮房子。
当然我只是想想,我并不想谁死。
我很孤独,办公室很无聊。
那天上午,听到他老婆真的被人杀死,我很吃惊。
然后又高兴,然后又害怕。
忐忑不安中,消息传来,原来是他弟弟杀的他老婆。
他老婆那么丑,他弟弟却跟他老婆通奸。
他真可怜。
我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好让我亲近他,我邀请他到我家吃饭。
可是我还没完成邀请,就有个凶女人带着两个半大小子过来,在办公室跟他吵起来。
凶女人说他是骗子,骗人上床却不办事,凶女人的孩子也上来动手,却被他打退了。
他真勇敢,跟以前不一样了呢。
我慢慢接近他。
我们在一起了。
我们结婚了。
我住进了漂亮房子。
我丈夫成了经理。
我丈夫拿了保险销售冠军。
我们去拉斯维加斯领奖。
我身上的礼服很合身,丈夫在台上感谢了我,我实在太幸福了。
我正在酒店房间睡觉,老公慌慌张张进来让我穿衣服跟他走。
我想问为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该多问。
回去的路上,老公编了理由。
我假装相信。
老公的神色很紧张,我知道出事了。
男人总有他们不可言表的苦衷,我知道什么时候闭嘴。
老公说要出国旅行。
看来事情有些严重,但没关系,我愿意和他一起经历。
刚到家,警察就来了,老公被盘问的语无伦次。
我帮老公打了掩护。
我知道他以后一定会对我更好。
我们要去墨西哥,去之前要先去办公室拿护照。
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告诉老公我以往所受的苦难。
我想让他知道,我现在和他一起很幸福,只要我们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办公室外,老公没下车,他说他背疼,想让我去拿护照。
我知道他在怕,他在撒谎,但我没拆穿,我连警察都骗了,这点谎算什么。
他说怕冷,给我递过来外套。
我穿上,走进办公室。
一声枪响,我倒地了。
我还没想清楚是不是给老公当了替死鬼,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冰血暴》,一季十集,讲完一整个故事,不留坑。
在这个年代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也许从这一点上就看出他对于艺术价值的追求高于商业价值-从一开始就打算完成一件艺术品,不为收视率改变。
从故事的角度讲,虽然很优质,但说不上充满巧思。
至少在我观看的过程中,不像侦探小说一样时不时的爆出一句“我操这段故事设计真巧妙”的感叹。
可看完之后,还是对他赞叹有加。
究其原因,在于这部电视剧充满一种调调,换句话说-高逼格。
以下是他高逼格的几点表现:1、“Based on a true story”我一直被这句话骗了,直到故事越来越荒诞,坏人连杀几十口子,我才开始怀疑:美帝真的这么不安全么?
警察这么弱智么?
后来在网友的帖子中证实了我的猜测,果然是骗人的。
可整部电视剧中充满了真实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后一集小警察遇到了大杀手,一句废话没有直接崩了。
尽管之前已经被剧透了这个桥段,看的时候还是觉得爽。
每每看到好人坏人对质时非要废话一堆浪费优势战机我就无语。
或者反过来,每每看到坏人即将胜利可是非要进行自我剖析结果被反扑我更感到这真是不作不死。
这部剧终于完成了我对于一个正常人面对危机时的状态:坏人直接崩,好人直接崩,一句废话没有。
这才是真实世界嘛。
再说那些警察的愚蠢,关心自己的生活大于除暴安良,尤其是那个局长竟然见到杀人现场会吐,简直是现实中某些骗吃骗喝的公务人员。
并不是说这个故事真实可靠,而是我觉得他有一种莫名的真实感,即便故事荒诞,还是有真实感。
看到我如此词穷你就知道我也没办法说清楚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但这确实是我很强烈的感受。
2、隐喻这一招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也经常用到。
莫名其妙的给你讲一个故事,乍听之下不明白,想了一下还是不明白。
直到故事继续发展到一定阶段提醒了你“这就是当时那个故事的用意!
”,你还是需要动一番头脑才能理解个中联系。
忽然想起看到的一条对大卫芬奇的评论:他可以找到观众的G点,得需要琢磨一下才能想明白。
这样你既不会觉得创作者白痴,又会收获智商上的优越感。
我想这是提升逼格的一条十分有效的方法。
印象深刻的隐喻有圣经中的篇章、兔子狐狸卷心菜的故事、手套的故事、狼的出现。
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观赏性,并让人回味。
3、音乐和画面冰血暴,看到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白茫茫的冰雪?
冷酷?
爆发?
是的,以上三点都大量充斥在这部电视剧中。
我举几个最明显的例子,第六集的暴风雪、最后一集的白色冰原、第八集的对着窗户的枪战、拉斯特锤死老婆、电梯中的“Is this what your want?
”这些经典桥段构成了整部电视剧的风格,冷峻而残忍。
音乐我也非常喜欢,可惜虾米上找不到原声。
尤其是主题曲那个低音铺垫紧接着连续有力的鼓点声,简直不能再赞。
以后凡事看到“爆发前的压抑”的剧情时估计我就要自动脑补这段音乐了。
如果说大家讲的故事都一样,那么讲故事的方法便成了创作者的风格,也决定了作品的水平。
而我的判断标准也很简单,能不能将一种感情强烈的传达给我,就体现了他的完成度。
从这点来看,冰血暴做得太好了。
4、黑色感经常看到大家评价科恩兄弟的作品有强烈的黑色感。
黑色感这是个很难定义的词汇。
但我想如果你把上面的几个元素加在一起,就有了黑色感。
如果这么容易说清楚就没意思了,想要体会,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哦对了,最好再有点冷幽默,逼格就更高了。
比起长篇作品,短篇最大的优势在于容易保持风格的统一。
可缺点就在于他和观众接触的时间太短,还没办法产生强烈的感情。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经典的作品往往都要是长篇-毕竟篇幅和世界观可以更大,观众更容易融进去。
希望冰血暴可以延续这种风格再拍几季。
最后演员方面,杀手和女警察演的最好,马丁虽然也很棒,但确实让人有些审美疲劳。
小汉克斯我也说不上哪里不好,但印象总是不深。
不知道换了他老爸,会能演出哪些更出彩的地方。
观众们就是这样,总能说出不好,却说不出更好的东西是什么,难伺候啊。
看完这个,考虑要不要开始开《绝命毒师》。
第一集1.莱塞特被高中同学山姆赫斯羞辱,还不小心撞断了鼻梁骨。
结果在医院因为给口渴的冷血杀手马尔沃一瓶水喝,马尔沃便帮莱斯特杀死了欺负他的山姆赫斯。
(这不是搞笑吗,两个人素不相识,毫无逻辑,动机可笑)2.莱塞特被自己妻子羞辱,便锤死了自己的妻子。
(语言暴力很可怕,被羞辱了这么长时间,可能压抑太久,一下爆发,逻辑和动机还说的过去)3.莱斯特锤死自己妻子后第一反应居然是打电话给杀手马尔沃,想诱骗马尔沃到自己家,然后用霰弹枪崩掉马尔沃,再把妻子的死也嫁祸给马尔沃,顺便帮警察破获山姆赫斯案,可谓一石三鸟。
(这他喵的就太扯淡了,莱斯特瞬间黑化,有胆识,有谋略,有计划,并付诸实践,一石三鸟,黑吃黑。
一个好好先生进化成这么一个腹黑且有心计的人只需要这短短几天时间吗?
太扯淡。
)4.警察局长知道了莱斯特在医院和一名陌生男子(马尔沃)交谈过关于山姆赫斯的事,准备去调查莱斯特。
结果刚进莱斯特家门就发现莱斯特锤死了他的妻子,随即呼叫增援,准备逮捕莱斯特。
好巧不巧被莱斯特叫来的杀手也到了,便用莱斯特的霰弹枪蹦掉了警察,然后走去地下室,然后就在地下室消失了。
(没错,就他喵的消失了,拜托,你是杀手,你不是蚁人啊,你缩小了吗,传送了吗,科幻片吗)5.警察局长死前呼叫的增援到了,莱斯特看着两具尸体,无计可施,便撞昏了自己。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自己躺在医院里,迎接新的一天,没有人怀疑自己。
(看到这里我绷不住了,自己家两条人命,杀人的凶器:锤子、霰弹枪、子弹都是自己家的,自己作为唯一幸存者居然没有人怀疑。
另外试问哪个入室杀人犯会不带凶器,徒手上门杀人,用主人家的锤子、枪和子弹来作案。
)
每集开始都号称基于真实的故事,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根据科恩兄弟的说法: “There are actually two little elements in the story that were based on actual incidents,” Joel Coen told HuffPost.“One of them is the fact that there was a guy, I believe in the ‘60s or ‘70s, who was gumming up serial numbers for cars and defrauding the General Motors Finance Corporation. There was no kidnapping. There was no murder. It was a guy defrauding the GM Finance Corporation at some point.”He continued, “The other thing based on something real: There was a murder in Connecticut, where a man killed his wife and disposed of the body — put her into a wood chipper. But beyond that, the story is made up.” 注意到没有,只有两小点是真实的!
注释:摘录来自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coen-brothers-fargo-true-story_us_56de2c53e4b0ffe6f8ea78c4
美剧《冰血暴》科恩兄弟(奥斯卡最佳影片老无所依的导演)监制、亚当·伯恩斯坦(神剧绝命毒师的导演)导演、马丁·弗瑞曼和比利·鲍伯·松顿主演(前者是封神英剧神探夏洛克华生扮演者、霍比特人主演。
后者是真爱至上主演,奖项等身),豆瓣均分9.0,IMDB历史评分第九。
获艾美奖十多项大奖,被誉为超超越《绝命毒师》,碾压《真探》的旷世神剧。
okk,buff叠满了。
但,这是一部大狗屎剧,比抗日神剧,辣眼睛狗血剧,长臭婚姻伦理剧,还更让人恶心的大狗屎剧。
有一个经典问题,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屎,你选哪一个?
冰血暴,没有给人选择的机会,全程,在给观众塞屎味巧克力,和塞巧克力味的屎之间横跳,这场面,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我几次想大喊,别塞了,吃不下了。
但架不住这部剧,卡司太豪华,网上一众信徒捧的太高了,有那么几秒,我会怀疑,也许它真是巧克力呢?
人物虚浮为了营造世事无常,狠人当道的氛围,或者其他神神叨叨的感觉,将所有人物的行为动机一律魔幻处理,坏人全部开了天眼,好人全部要脑干缺失,好人变坏人之后,智商立刻飙升到180,比我的心率升的都快。
有很多知乎大明白,说本来世界就是癫狂的,导演就是像展现这荒诞的现实,哦,fxxk,这句话套在逐梦演艺圈也挺适用的,怎没看到你为它振臂一呼?
低级把戏每一集开头,都煞有介事来一句,本剧根据真实事件拍摄,为了尊重死者,除了人名用化名,其余全是真实发生的。
老天啊,幸亏是在自由美利坚拍的,要不然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要被枪毙的欺诈罪。
杀手可以堂而皇之的,在无数监控摄像头全程360记录下,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拖走,是从一栋坐满了白领,相当现代化的办公楼里面,从十几楼一路拖到停车场,然后塞进后备箱带走哦。
在警方捉到他,并且有监控拍到他人脸,并且至少有一千名目击者能够指认他的情况下,警察局几个上层领导,被杀手一番,hold on hold on,我是牧师,不是杀手的言论说服,哈哈哈哈,然后放了,大摇大摆的走出警局,继续作案,继续在无数人的围观下杀人。
简单来说,在美利坚杀人了,只需要对警察说,hold on hold on,我是牧师,我是牧师,您就可以想杀多少人就杀多少人。
这种事,且不论美国警察系统是不是真这么无能,就是放在世界任何一国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台词肤浅且做作这部剧,之所以,被硬核高冷吊炸天,不装逼会原地去世的某类观众,捧上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部剧充满了典故、宗教、和所谓的隐喻性台词,哈哈哈,我说实话,这部剧的台词,连王家卫谜语人台词的层度都没有达到,每一处能拿得出来说的,都是东拼西凑,编剧自己看了都觉得迷惑的台词。
为什么要谈这部剧?
因为它对观众的影响不是像烂片伤眼那么简单,而是植入精神的烂,它的伪装容易让人觉得华丽,时而接地气的黑色幽默,又让人觉得真实,这比任何想直接说教的影视都恐怖,潜移默化的,观众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我不知道会相信什么,也许是,变成杀手会更自由,更聪明,更酷。
或者是世界荒诞,没必要认真。
或者是蠢人死有余辜。。。
等等等,反正就是求求了,别给观众喂答辩之后,还硬让一帮信徒按着我们说,这是巧克力了。
剧情很跌宕 人物表现也很好
每集片头都会注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第一集开始就边看边质疑,直到“鱼雨”实在受不了去百度了下,发现片头字幕是导演恶搞的!哈?Are you kidding me?
难道只有我觉得装逼过度吗
为毛全剧只有一个智商正常的警察Molly。第一集很不错,后面看得我心塞。
早就看过了,才发现没有记录。这种风格就是我一直追求的感觉。
看到莱斯特死都比看到马沃尔死来得痛快。差点信了片头以为真是真实事件,科恩兄弟太调皮了。
1.life is full of coincidences.2.to be a hunter or hunted.3.it&#39;s really fucking awsome.
不论是性还是暴力,压抑久了,一旦爆发就没有回头路。
确实有很多涉及宗教的隐喻,但那就意味着本剧是部好剧?主线进展太慢,线索太多,很多逻辑问题想不通,看着很累。
从来对科恩兄弟无感,他的粉丝就更无感了
神剧神在哪里?感觉一直在进行无意义的对话,但是不光对话台词愚蠢,剧情也缺乏惊喜。最令人诟病的,就是演员的模式化表演,毫无精彩之处。剧集整体制作“工整”,但评分虚高到过份!
编剧虽好,按集付钱,谁还在意节奏呢?多拍一集多拿一分钱嘛。
年度最佳剧集。
狗屎。
ah..ah..ah..uh..uh..uh..舌头给捋直了再说话。。。
放在最顶尖美剧那个行列里,这也属于酷到没朋友的。特别是如果你喜欢并熟知科恩兄弟的风格,那这是一场饕餮盛宴。其实只是沿用了原版电影中一些人物和情节设定元素,故事是全新的,而且更曲折更过瘾也更泛黑,演员个个精彩绝伦。
半夜看完这片子简直提神醒脑……我真的是结局那里根本不敢看 一直以来都怕死这个杀手了……然而终究太过血腥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说是真实事件 在想那真实的该有多可怕……哦我要失眠了 然而我还是很好奇马尔沃前期为什么跟神一样 以及哑巴到底去哪了/刚刚看到影评说这不是真实故事 欺骗我感情 怒降一星
生活已经够丧了 不想看电视剧里的人比我还尴尬了
好片,构思再缜密点可以拿五星,不过编剧心思显然不在推理上面
……演得有点过于好了啊花生!再加上一堆美国特产怪人……很好看!不过我个人对结尾很不满,磁带太做作了,应该让花生死了两个老婆之后依然安然逃脱……那才更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