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感不错,除了显而易见的身份与阶层斗争的表达外,观影过程中想到2个点:无法磨灭的动物性本能人类文明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与更迭,在很长一段时间扮演重要角色的男人,仔细想想好像一点都没有进化。
正如这部电影里的男主与反派那样,为了土地和女人大打出手。
就像看《动物世界》,外来的落单雄狮来到一处荒野,与附近狮群首领的雄狮进行单挑,胜者驱逐败者,并掌管族群和领地,包括雌狮的交配权。
就算身着华丽的服饰,自以为得体的举手投足,在精巧结构的房屋中肆意挥洒任性的男人们,仍然是一群永远褪不掉动物性本能的孩子。
直到他们失去了一切,或者穷极一生得到了自己想要但已经没什么必要的东西时,才明白过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会长大。
其实仔细想想,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世界的话语权,都要让这些自以为很理性的人来掌管,想想也有点可悲。
“体质”的信徒影片中一直支撑男主下克上行为的,除了动物性本能外,还来源于他经常放在嘴边的国王与法律。
他自以为,是为了国王怎样怎样,法律就会站在他这一边,他是无比正义的。
只要他完成了国王的需求,他就是利于不败的。
而军队生涯,则是对男主服从性与信仰的终极“驯化”。
要知道,历史上太多这样的人,下场大多都十分凄惨。
已化作千万冤魂的他们,估计很多都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兢兢业业,遵纪守法的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就像影片中的男主那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遵循各种规则让他渐渐失去了一切后,也终于让他的“初心”得以实现。
然而这一切好像都毫无意义,对他来说就像是个“骗局”。
就像养猪场的厂长,慈眉善目的在猪圈的墙上写了一行七扭八歪的红色大字“只要遵守猪圈的规矩,表现好的就能住上更好的猪圈,享受更美味的饲料”。
猪猪们看到后兴奋不已,将其作为人生信条开始牢牢遵守。
然而结果,除了那些勇于“挣脱枷锁”的以外,都逃不掉被屠宰成为盘中餐或同类饲料的命运。
以上。
印象中今年看过的电影里,像这样优秀的没几部,绝对入选个人年度观影十佳。
编导演,剧本,故事,对白,人物塑造,服化道,配乐,摄影,全都无可挑剔。
近乎完美。
先说大反派,演员选角就很好,形象很符合,演技也不错,演出了让人恨到咬牙切齿,恨不得跳进屏幕里揍他的冲动的那种感觉。
这是导演和演员本人的成功。
生动诠释了一个从小宠溺没教育好的孩子,加上天生坏种,长大后就是这个没教养,狠毒,占有欲极强,残暴成性的角色的样子。
让我想起迪卡普里奥在姜戈里的角色,相比之下,迪卡普里奥的表演简直是儿戏。
大反派抓回农夫,开水烫死之前,说的话真的很好笑:我对他们好,甚至爱他们!
可他们居然用逃跑报答我。
我可去你妈的吧!
毒财者也爱这样说!
真爱岂能让人惧怕?
让人痛恨?
让人逃跑?
说完就毫不留情的当着众人之面用开水浇死人。
先睡觉,明天再写。
哎,拔叔在虐心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从《狩猎》,到《酒精计划》,再到这部《恶棍》(貌似现在改名为《杂种》,一个比一个劝退的节奏,其实还是比较喜欢《应许之地》),拔叔在不断的自我找虐,连累观众也在不断的受虐。
故事的背景其实很简单,国王对不毛之地的开荒计划,已经迟滞太久了,拔叔作为退役军人,决定挑战这个高难度。
他的要求不高,自带工资上班,但有一个要求,万一开荒成功,得给自己一个贵族的头衔和相应的待遇。
请注意,这帮脑满肠肥的官僚们,注意力基本都在狗身上,完全没有对拔叔一点尊重的样子。
但是,拔叔提出的“自带工资上班”,还是成功吸引了这帮官僚的注意,别说当时了,当下的“阶级”,也恨不得手下人“自带工资上班”呢。
闲着也是闲着,你愿意折腾就去吧。
折腾不成也没什么损失,折腾成了,功劳可都是咱们的。
官僚虽然做事不行,但算盘打得肯定行。
于是,拔叔带着他的洛阳铲,就来到了这片不毛之地。
在此之前,当地的治安官可是“警告”过拔叔了,自己菊花不行,你有事儿别烦我。
这句话,其实相当有意思的。
如果仔细解读,拔叔也应该知道,“必然”会有事儿。
这片不毛之地一直开荒不成,真的是“上帝的旨意”吗?
大概也不全是。
有些人,就是希望此地无法开荒。
拔叔的挑战,虽然有一部分是来自自然的威力,但大部分时候,是需要面对“人”。
但当地的地主,可是个贵族。
贵族做事儿,向来“温文尔雅”。
一上来,就来了个釜底抽薪,拔叔压根就找不到人帮忙,花钱也不行,你花一块,人家砸两块,先来个资本压制。
砸钱这事儿,拔叔玩不起,万般无奈,只能雇佣了俩逃亡的农奴。
这可是“知法犯法”啊,拔叔也是破罐子破摔了,既然已经“知法犯法”,那也不差这一回了,自己也尝尝“万恶资本家”的滋味,这开出的条件,和要求演员“带资进组”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了。
拓荒的生活,是极其无聊和无望的。
大自然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太多,而“人”给他们的时间更加的可怜。
拔叔就在这近乎绝境的情况下,“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种“自虐”,不是拔叔,换其他任何一个,大概已经崩溃在开场五分钟。
拔叔的“主动求虐”,也不是“天性使然”,他的内心里头,是有一个信念的,那就是一旦成功,就可以成功跻身贵族。
他还是近乎苛责的要求自己保持仪态,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戴上那可笑的假发。
可是,真实世界里的情况又如何呢?
那些“含着金钥匙”的贵族,天生就可以唾手可得。
这大概才是最大的骗局。
给你希望,你就会相信努力就能成功。
当下的世人,不也是被这样一个“希望”束缚住了自己?
当拔叔快要成功时,地主感到了威胁。
一般情况下,是个人,都得识点时务,这样的“时务”,不妨可以这么说,稍微给你点甜头,但绝对不多,你必须要点头,甚至要通过某种形式让整个过程“合法”。
但拔叔属于二班的,他“朴素”的情怀里头,自己可是有“国王”的准许的,还怕你个地主?
一般我等不会犯这个错误,因为古人老早告诉我们——县官不如现管。
这个道理,底层的老百姓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当拔叔还在“得意洋洋”时,真正的“底层”早就看穿了一切。
智慧来自民间,这点全球都一样。
拔叔其实也知道地主不好惹,但每次都不可避免和地主正面死磕。
甚至,连地主的未婚妻也不想放过。
这未婚妻身上的故事,其实也相当有趣。
什么是贵族?
贵族可不是仅仅是一个头衔,否则也没“没落贵族”这一说,身为贵族,不仅得有排面,还得有经济基础。
地主虽然有点暴发户的意思,但口袋宽裕啊,比地主更“贵族”的贵族,支付不了自己奢华的生活时,自然而然就想着搞钱。
搞钱,最简单的方法,卖女儿啊。
这个未婚妻,打小是在温室里头长大的,当然不会有把自己当成商品的觉悟,必然会对杠精拔叔青眼有加。
眼看着,故事就要朝着拔叔逆袭的方向发展下去。
但是,拔叔主打就是一个“虐”,怎么可能像国内烂剧那么没脑子呢。
在拔叔成功之前,还有一个严冬要度过。
这场严冬,差点要了拔叔的老命。
但是故事一点希望不给,也太不符合人情。
所以,拔叔的绝地反转其实没有太多的惊喜。
只是这画面,实在是太治愈了,相当有游戏的感觉,墙裂推荐一款游戏——应许之地,值得一玩,可以体会一下拔叔开荒的焦灼。
土豆,终于种植成功。
拔叔和小女孩也因此结下深厚友谊。
一根树枝结下的契约,远比现在白字黑字的合同有效。
只是,虐心天王拔叔,是“不配”拥有幸福的,哪怕是“国王”认可。
拔叔通过“应许之地”,获得了自己想要的。
说起来也奇怪,如果拔叔放到我等这里,这“泼天的富贵”大概是“泼”不到他的身上的,那帮官僚有的是办法把拔叔按在地上摩擦,然后,安排个“内部”人员“成为英雄”。
如果这样说,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僚还是有点可爱之处的(暂且这么说)。
可是,即便拔叔拥有了“公务员”身份,在地主眼里,还是土包子一个。
主子有话要说,底下的摇尾系统自然会乖乖做事。
拔叔也算是亲眼见识了一下“逼迁”的卑劣。
然而,这种事儿,即便拔叔拔了刀子,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唯一的解决途径,貌似只剩下,拔叔至少也算是个“突击提拔的干部”,干部和干部之间,总不能像干部和群众之间这么刀剑相向吧。
拔叔大概还是太异想天开了。
他还没完全搞清楚“贵族”的运作手法。
为什么人们都希望成为贵族?
那是因为贵族有种神奇的魔法,可以把“不合理”的“合法化”。
至于贵族之间的“游戏”,拔叔是更加搞不懂其中的规则了。
拔叔不是秋菊,他也找不到说法,明明是这“泼天的富贵”,却瞬间成为“怀璧的大罪”。
但凡是“罪”,都是需要鲜血来清洗的。
这时候,事先还有点可爱(至少兑现承诺)的官僚,再次露出了獠牙。
一个拔叔,实在不是什么玩意儿,只要抛出个胡萝卜,有的是驴子,至于你是不是还藏着肉,驴子是不会考虑的。
故事里头“相信上帝”的神父,有着崇高的理想,既然如此,地主们只能送他去见了上帝,在那里,他可以好好听上帝给他上上课。
而拔叔,也差点被涮了。
还好,他有个农奴的知己,还有个贵族的知己,两个女人联手,这能量还是巨大的。
拔叔被俩女人救了,这本应该是“沉冤得雪”的酣畅,但虐心天王拔叔怎么肯就此罢休。
这“富贵”你可以拥有,但农奴必须无期。
于是,拔叔开始了漫长的申诉。
这个时段,漫长到收养的女儿已经嫁人,拔叔还是没等到“农奴解放”。
“菊花”有恙的治安官可是苦口婆心的劝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现在可是“凤凰男”,何必单恋一枝花,况且,这花还是一支狗尾巴花。
可是,拔叔本来就是二班的人,怎么会走一般的路?
等了好久没等到今天。
心灰意冷的拔叔,选择了离开。
这曾经是他穷极一生、不惜一切追求的“富贵”,他毅然决然的放下了所有,他看透了这华丽包装下的丑恶,不如“孤身闯天涯”。
拔叔,还是幸运的,他最终至少收获了爱情。
他还有机会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放在当下,大概只能是“俩犯人一家亲”的结局吧。
麦叔的新片杂种细腻温热,也不知是这个男人的魅力还是怎么,这部影片我很喜欢。
故事的背景是对应我国乾隆时期的丹麦。
国王沉溺荒原开拓的梦想但却吃喝玩乐不真正实施方案。
地方地主肆意妄为,荒原上一片寂寥。
男主卡伦是一名退伍上尉,出身卑微母亲是地主家的厨娘父亲则是喜欢玩弄女仆的地主。
如今的他心怀梦想,忠于国王忠于法律,同时也相信实现荒土殖民就能改变自己卑贱的出身有所建树。
然而卡伦来到的荒地的片区是地主辛迪尔的地盘,一旦这里建立殖民他的地主权威就会荡然无存,由此处处发难于卡伦。
甚至将逃跑的男家奴当着卡伦面活活烫死。
卡伦只剩下男家奴的妻子芭芭拉一同对抗荒野。
或许是上天怜悯,第一批土豆种植成功,国王批下了殖民者和一些奖励。
这更加激励了卡伦,长久以来同芭芭拉的相处让二人亲密无间。
可好景不长,地主派人杀害了几个到来的殖民者。
破坏了和谐的一切。
卡伦带人成功复仇却也被冠上了杀害军人的罪名被剥夺了领地。
为了实现殖民他送走了日夜相处的吉普赛女孩安麦慕斯,气走了芭芭拉,牧师朋友也死在地主手下。
一切奋斗之路的朋友全都离开了他。
地主决定用开水处死卡伦,却在下手之前被未婚妻叫走商量婚约条件是放走她仰慕的卡伦。
结果不慎被下药迷软,被前来的芭芭拉割掉了下体刺杀了。
荒唐的地主死了,卡伦得救了,他接回了被送往孤儿院的安麦慕斯,在荒原上相依为命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的殖民地终于被国王重视,他的梦想将要实现。
可安麦慕斯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心仪的男人离开了他。
殖民即将成功而荒原之上只剩他一人孤苦伶仃,仿佛一切又失去了意义。
最终他离开了荒原,截走了转移监狱途中的芭芭拉,一同前往海边生活。
我们苦苦为梦想奋斗,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可却忽略了置于身边的朋友与真挚的情感,在抵达终点时孑然一身只能是空洞的成功,人心更渴望得到爱和漫漫路途上辛勤与悲壮的给养。
开场不久看到麦子叔这个画面,一秒巫师3……说回电影本身,麦斯·米科尔森的这部18世纪丹麦传记片《恶棍》有另一个更为贴切的中文译名,《杂种》。
既暗指主人公的出身,又直指贵族血脉的丑陋与为人尊严的高贵。
剧本相当规整,甚至有些类型片的味道,多处的冲突与剧情设置都能够设想到,吉普赛女孩的流浪而来与重新踏上流浪之旅的结局,两千克朗的交易条件与爵位的“工资”,一起耕作、互相依赖着取暖的身边人与看似高贵却滴血不沾的镜花水月……画面与氛围太美,后半段止不住泪水洒落。
上午正好看了另一部农场纪录片《再见了田园牧歌》,同样是为了守护土地而战斗,空旷的青天白日下,低着头的身影在土壤上走着,察看着幼苗的成长。
也同样是生离死别,纪录片的镜头时是草莓苗边一张空了的白色塑料椅,而在《恶棍》里油画般浓烈的土地上,神的发言者捂住从喉咙里涌出的鲜血,碧蓝瞳光黯淡下去。
镜头的设置也极好,国王是一个残缺而模糊的背影,难以窥得权力者的样貌;被拖入泥泞是黑夜里重新挥动的军刀;复仇是仰拍的狰狞鲜血,苦难是落在肩头的白霜,理想是海滨的一座木屋。
幸福是一家三口紧紧围绕的途径,不是仅存在于台词中的伟大庄园和加官晋爵。
故事有很多留白,“女儿“的重新上路,庄园的衰落,池边一吻的不告而别,还有那不知是传说还是最终到达了的海崖。
芭芭拉几乎成了一个“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的象征,与上尉的一切抉择相勾连。
上尉最后抛弃自己舍弃了退役金、军功章与家人所建立起来的一切去找她,也只不过是在寻找自己内心的救赎。
但在神的旁观中,人们早就在过人的生活了。
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想着春天种下去一颗土豆,秋天就可以收获一个男爵的爵位。
这是一部关于丹麦十七世纪中叶的故事,男主是个退伍上尉,他构思着去荒原上开发种植土地,就像他一穷二白入伍十几年后他是上尉,爱拼才会赢看来在啥时候都一样。
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他也不能一个人就做成这么大的事情,帮他的主要是三个女人,一个是看上他的贵族家庭里的女儿,一个是逃到他那里的丫鬟后来是他的管家,还有一个是吉普赛流浪小女孩,另外一个就是青年牧师。
当然了,按照常规那是套路化的娶到贵族女儿拿到爵位完事了,其实不然,世间的事情那里有那么容易,在一翻折腾下好不容易收获了土豆,也迎来的了麻烦,当地的首富恶霸就差点儿害死他,幸好有两个女人出面让这个恶棍少爷出局,才有机会让执着的男主有机会拿到男爵的爵位,当然了,最后男主并没有要爵位而是去劫狱救出丫鬟,也就是他的女管家,一起去浪迹天涯了。
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是影片拍摄的极其绚烂,弄得演技都成了锦上添花了。
其实,看点还是在那个脆弱而有立不起来主题,春天播种了秋天就能收获了嘛,努力了就能成功了嘛,这种车轱辘讨论。
可是,真的是日常生活怎么能不触及这些内容呢,这些平庸而又乏味的命题不是一直就在纠缠着每个活着的人嘛。
影片并没有给出多么宏大的视角,而是更多的用背景画面和音乐,烘托出男主在这番折腾中的成长,就像荒原里种下的土豆那般成长,对于,天灾人祸的降临是个人都无可奈何,有的只是疲于应付,运气好了有人给解围,运气不好那就随便了。
其实今天我们依然生长在现代化的荒原,只是活成了空心人——嗖的一下,就倒下了。
根本就没机会长成土豆。
艾略特的长篇诗歌《荒原》就是今天社会的写照,活着的人也只能春天里黯然神伤秋天里收获满当当的虚无,贯穿没有办法填满的人生,只能用买买买来填补。
卡伦是一个贵族与仆人的私生子,经过25年的兵役混到上尉军衔,他响应国王殖民号召去开垦一个气候恶劣、强盗出没、土地贫瘠的殖民地,自己出钱,只为求得一个贵族头衔,以摆脱自己卑微的身份,于是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工作。
但卡伦的辛苦劳作,却让当地贵族兼法官德申科非常不爽,他生活奢靡,任性残暴,骄横跋扈,贪婪无耻,虐待奴隶,对自己的表妹海伦求婚未果更是迁怒于卡伦,把偷跑到卡伦那自己的奴隶埃里克森用开水活活烫死,并威胁埃里克森妻子芭芭拉,雇佣监狱囚犯杀死为卡伦劳作的吉普赛人,开枪打死了卡伦的牧师好友。
德申科收买国王身边的大臣宣称对卡伦已开垦的土地拥有所有权,而那些大臣更是无视公正,因为国王根本不知道谁在开垦,只要有人就行,所以官官相护并纵容德申科拘禁卡伦,并施以酷刑,这些“杂种”高高在上,根本不关心底层人的死活。
而卡伦身边有三个女人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芭芭拉作为卡伦的管家,死去了丈夫,虽然觉得配不上卡伦,但她很大胆直率,敢爱敢恨,成功潜入德申科的府邸营救卡伦,并与海伦配合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德申科,自己则被关入奴隶监狱。
海伦对于表哥德申科更是厌恶至极,讨厌他的粗鲁、讨厌他的残暴,对卡伦情有独钟,但卡伦对他若即若离,在帮助完芭芭拉杀死德申科后远走他乡。
吉普赛小女孩安麦姆斯作为游牧民族其身份更是连奴隶都不如,靠偷盗杀人生活,但她看到卡伦能给食物,还是投奔卡伦,但安麦姆斯吉普赛身份更是让农民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来劳作的农民坚持有她没我,有我没她,卡伦无奈只能送走安麦姆斯,但卡伦长期的与安麦姆斯相处,教她识字、教她测绘,他已经把她当成女儿当成家人了,最终还是从孤儿院把安麦姆斯接回来并抚养成人,而安麦姆斯成长为少女后,响应族人召唤选择回归。
这时卡伦又孤独一人了,虽然最终被国王授予了贵族头衔,但他发现他一无所有,这个身份给他带不来爱,当他得知芭芭拉有可能转入死囚监狱后,毅然劫持囚车,解救了芭芭拉,与相爱的人一起奔向美丽的海边。
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植土豆,它们只要没有霜冻,就能茁壮成长,因为它们是杂交品种适应环境能力极强。
最终卡伦抛弃了贵族头衔,因为这个阶层“杂种”聚集,只有残暴而没有爱,卡伦要与相爱的人生活在爱的土壤里。
17世纪中期,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为了增加税收,宣布对广袤的日德兰岛荒原进行殖民。
但是当地土地贫瘠,强梁横行,数十年来许多征服者都无功而返,甚至命丧他乡。
退伍上尉路德维格·卡伦(麦斯·米科尔森饰)找到大臣们想要在日德兰荒原开垦,不同意,提出用自己抚慰金处理,大臣想可以在国王面前证明当个事办了就同意。
孤身一人在荒原寻找适宜土壤,找到后,在附近镇子上置业。
神父和治安官帮忙。
神父帮他找到一对别家农奴夫妻,埃里克森和芭芭安,男的干活女的管家,他以给二人提供食宿不给工资的条件收留他们。
四个月后,房子建好,开展工作。
当地治安官德辛克尔是大农场主,想要全部买下荒原,看见卡伦来碍事,请他去庄园喝茶。
一个大庄园,装修华丽。
德辛克尔、表妹即未婚妻海伦和卡伦三人吃饭。
辛克尔言语粗鄙,极尽挑衅,卡伦绅士风度,应对自如。
饭后庄主德辛克尔拿出卖地合同让卡伦签,卡伦拒绝。
走时海伦邀请卡伦一个月后再来庄园,表露对其好感。
回到庄园,发现手下干活的已经被庄主高价撬走。
等晚上土匪小女孩偷吃的时抓住她,并带到吉普赛人土匪藏身处,谈好工资条件。
土匪到荒原帮他烧地干活,消息传到庄主耳朵里。
丰收节,卡伦到庄园,被庄主送假发以讥讽。
和海伦密会,海伦表达要脱离庄主之意,卡伦说自己建成殖民地受封后可以娶她。
庄主当着众宾客之面把卡伦手下即他的逃走农奴埃里克森关到地下用开水烧死。
并让卡伦签合同,卡伦拒绝。
回到荒原,芭芭安悲伤。
吉普赛人见庄主手段也选择离开。
芭芭安也要走,后返回,为报复庄主,干三人活要双倍工资和十分之一收成。
小女孩也脱离吉普赛人回来,卡伦思索半天决定收留。
卡伦准备种土豆,可在荒原种植,但这一秘密已被庄主和家臣猜到。
冬天,大雪纷飞,卡伦缺乏食物。
庄主送来一桶剩饭,并想用两千克朗收买卡伦去别处开荒,卡伦拒绝。
小女孩得病,缺乏营养,要不吃土豆要不宰唯一一只羊,把羊宰了救好小女孩。
芭芭安对卡伦改观,晚上主动进卡伦房间交合。
中间一次霜冻,半夜起来行保温措施。
春天,小女孩发现了第一颗土豆发芽。
种植成功,收获八十袋土豆,国王知晓,派人殖民。
卡伦生活变好,和芭芭安感情也升温,运动时投入。
卡伦成为皇家勘测员,一批殖民者二三十人已经到达,在附近盖房子。
庄主很生气,逼海伦嫁给他没有回应,气急之下把海伦女仆从楼上摔下而死。
对卡伦展开报复,找来许多罪犯。
晚上卡伦发现自己的马被割喉,殖民者那边也死了很多动物,还死了两个人。
卡伦找庄主,庄主否认是自己干的。
海伦来荒地,告知罪犯是庄主找来的,现在可能藏在他的狩猎小屋,和芭芭安见面,互相吃醋。
卡伦去找殖民者帮忙,因小女孩是黑色皮肤,他们认为是恶魔后裔,让卡伦送走她才帮忙。
卡伦无奈,遭芭芭安讽刺为当贵族不罢休后仍选择送走小女孩到一个收养儿童的修道院。
晚上带人到地方,三个人,干净利落抹脖子把五个人干掉,有一个是丹麦军官。
保安队长逃回庄园报信。
庄主把当地所有大地主召集来,大地主趁火打劫,提议荒原共有且庄主德辛克尔只占十分之一收入才肯帮忙。
管家替其同意,于是一起上书国王买断荒原,大臣们不想得罪大地主集团选择放屁卡伦,蒙蔽国王,同意地主们要求。
卡伦早上回家,发现神父来了,芭芭安已经离开了。
保安队长带队到荒原闹事,赶走殖民者,神父理论,被其枪杀,卡伦也被抓回庄园。
被庄主鞭笞拷打。
芭芭安知道事情后,潜入庄园,制作毒酒,被海伦发现,选择帮忙。
庄主要往卡伦身上倒开水时,海伦邀请其见面,说谈婚约。
庄主喝了毒酒,一会毒发。
芭芭安进入房间,用刀刺腹部,并把其小鸡割掉。
几天后,治安官救出卡伦,说芭芭安被判无期,海伦返回挪威老家。
殖民者已经走掉,只能自己治理荒原。
去修道院找回在干重活的小女孩,两人一起生活。
几年后,小女孩长大,土豆也种植更加成功。
国王派人来授予他男爵职位,到时领导治理荒原,并听说芭芭安要从监狱转到奴隶所。
一天一对吉普赛人来此修理门窗等,小女孩与男孩相恋,并根据风俗和男孩一队人离开。
剩下卡伦孤身一人,他选择离开荒原,放弃爵位。
卡伦救出了转狱的芭芭安,两人离开。
(完)
丹麥電影,由當下丹麥最為人所知的演員麥斯·米科爾森主演,簡中將片名譯為惡棍、雜種(丹麥原片名有「私生子」之意),英語將片名譯為The Promise Land,似乎可以從中看出兩種文化差異。
故事取材於丹麥真實歷史事件,不知道其中改編的成分有多少,但不少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十七世紀歐洲人對吉普賽人的不友好態度,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方式以及通過棍棒儀式結成連理。
也許是中學歷史教科書仍然在起作用,看到“殖民者”三個字時我有無限聯想,在本國領土內,用“拓荒者”是不是會更恰當一些。
退伍上尉卡倫在沒有任何贊助的情況下試圖去墾荒,在此之前,五十年的探索都失敗了,複雜的宮鬥似乎是權力競技場的常態。
卡倫隻身前往荒原,在有限的預算下,嚴格執行自己的計畫。
其中遇到天災人禍,象徵王權的木屋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人,當地的佃農、吉普賽人、德國拓荒者,卡倫逐漸發生轉變,歷經千辛萬苦得到的名利,隨手又撇下全都不要了,去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
我很懷疑,女性角色在本片中發揮的作用,是迎合當下的某種需要,而非十七世紀的常態。
我查了这个Ludvig Kahlen(路德维希·卡伦)上尉的资料。
他于1755-1763年间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中部(离奥胡斯不远)的石楠荒原垦荒八年,但最终因收成不佳而放弃。
就是这么一段史料不全且看似平淡无奇的经历,被女作家Ida Jessen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写成了《上尉与安·芭芭拉》一书,之后又翻拍成本片。
在书/片中,卡伦是个贵族的私生子(所以丹麦片名叫Bastarden,即英文的bastard,意思是杂种、私生子;有的地方翻译成“恶棍”就望文生义了),参军后凭自己努力一路晋升至中尉;但他的人生目标并不止于此,而是成为父亲那样的贵族,因为这关乎名分和特权。
当时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正在推行一项开垦中日德兰的运动,为所有愿意去那里拓荒的人给与免除二十年赋税等优惠政策(实际上还报销路费、帮忙建房等),此举吸引了很多德国移民(他们首次将土豆引入丹麦,因此也被称为Potato Germans)。
卡伦趁机与财务部达成协议,如果他垦荒成功,就能获得男爵头衔。
然后就是各种天灾人祸、资金短缺、信仰冲突(或种族歧视)、条件恶劣;尤其是一个当地大贵族的百般阻挠,让卡伦本人也险些丧命。
最终作恶多端的大反派被暴力反噬,卡伦则成功受封,看起来是一部跌宕工整的人与自然、人与命运、好人与坏人搏斗的励志片。
但本片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让冷酷笃定的男主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感动,并最终放弃了那个毕生追求的、但其实充满盲目的目标。
而且这种转变是循序渐进、扎实可信的;他与小女孩(亲情)、安·芭芭拉(爱情)、牧师(友情)三人的关系发展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总之,能把史书上的寥寥数语改造成荡气回肠的史诗艺术品,不得不佩服原著作者、导演、摄影、演员们的功力。
本片是丹麦导演兼编剧Nikolaj Arcel和演员麦斯·米科尔森继十年前的《皇室风流史》后再度合作。
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的故事都发生在18世纪的丹麦。
拔叔上次拿下柏林影帝,这次虽然没在威尼斯复制辉煌,但得了欧洲电影奖的最佳男主角。
暴力血腥但苦修的北欧主旋律,和芬兰的Stormkerry Maja互成脊地孤岛拓荒史
火星上都种得了,地球上还这么费劲的吗?看 Mads 仿佛在看手办演戏,造型也太标志了。(无奈最后几分钟提前出去开了个会... )
芭芭拉最佳🥳上流阶级,权贵利益,数百仆奴都比不过与你同相拥,骑一马,共看海。
很电视剧质感,导演心思都花在了讲故事上,恶棍不是米叔是米叔面对的敌人
《征服者佩雷》之后好多年,没看到这么深沉宏大的北欧荒原片了,没撒狗血,没炫技,没刻意煽情,也没上价值,但就是觉得好看。这样蕴含力量的影片需要经得起镜头盯视的演员,这部有麦叔,那部是马克斯冯西多夫。
#BJIFF 看叔种地看出心流了。美术加分音乐加大分,荒凉感怎么看得我这么沉重。
一个人来,踌躇满志为名为利,于荒原以国王之名;一双人走,不再囿于权利游戏,带着属于人类的尊严。开垦既是土地的生机也是自我的生机,然而土地从来就不应该是国王的土地。素未露面的国王,自我行事的财臣,多么虚浮的上层建筑。
剧本有厚重的文学性,北欧拓荒血泪史,黑暗的农奴制度。两位女性发挥了极大作用。摄影很妙,拔叔坚韧不拔。
是部好片,但没必要去神化。
男主因为出生低贱被轻视 一直在努力爬上贵族的阶层 最后才发现那些都是浮云 是这样么…
【2-】 一个平静的,有点沉闷的故事故事太简单了种族审视中有一股奇怪的种族主义的味道
芭芭拉匹夫一怒,血溅三尺。
好的镜头,好的主演,奈何剧情实在提不起兴趣
麦叔的费劲千辛种土豆之旅
男主的性格很令人难以琢磨,按说一个偏执的人是不会找回温情的,还是说最后人都走光了,又不得不一个个捡回。
一般般,不是我喜欢的题材
7.0/10 分。2024.07.12,初看,DNK丹麦版蓝光。剧情很沉闷。。。因为对那段历史不了解,所以很难有代入感。。。表演都没问题。就是土豆真的没人肉好吃吧。拔叔?哈哈。
李安导演说现在的电影好乏味,此片就是“乏味电影”代表,一是故事取材乏味,二是男主的呆滞表演是乏味的,三是剧情乏味,贵族踩踏贱民尊严、女主反对贵族通婚爱上底层出身男主的爱情线、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励志主线,剧情缓慢节奏、北欧风光TVC式摄影、毫无必要的长镜头、我不在乎的人物,以上哪个不乏味,此等劣质剧本到底是怎么开绿灯的?我没见过一千遍我也见过一百遍,同样的东西到底要拍多少遍才罢休?拍到三战开打?拍到人类灭亡?拍到世界毁灭?拍到宇宙尽头?威尼斯金狮奖提名简直可笑。
一般般
真实又不真实,无路可走女友自我牺牲有几分真实,荒原地主开始不上手段显得几分荒诞。给个圆满结局会更喜欢的,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