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戏太多,全程一直拉进度条加两倍速,感觉主角都是抽空在演,还有就是,女主为啥要跟男主分手哇?
我真的不理解。
然后刷短评的时候看到有个评论把我拉回现实,说30多的博士怎么都博4博5了吧,都快延毕了,文章发了吗?
怎么还有心情撩妹。
嘿嘿,博3的我一边刷剧一边把毕业论文的结论写了,美滋滋!
我要是也有这么帅的同学就好了,哈哈,可惜大家都秃秃的,互相交流生发偏方!
————分割线,看完了,这剧怕是剧本都是半成品吧……找去把原小说也看了,小说文笔挺一般的,写得也随意,不过感情倒是挺真实,能打动人。
但是吧,这小说剧情和电视剧剧情一样一言难尽,东拉西扯,不明所以,逻辑不通。
小说唯一可取的可能就是女主暗恋的心情描写,电视剧可能就是演员的颜值和张超的低音炮吧。
能不能换个编剧好好写一写啊?
不考虑广电审核那种,师生恋就好好师生恋吧,不要让男主强行留级了,国内现在博6就要被强行爆破了。
就像《亲爱的热爱的》,原作也是个一言难尽的小说,故事单薄,文笔堪忧,但是编剧是真的有做到化腐朽为神奇,虽然电视剧剧情也说不上多么好,但是真的可以说是编剧拯救了原作。
好吧,就逼逼这么多了,总结一下就是,剧我是不想再看了,但是还愿意再看张超。
总的来说,我喜欢这部网剧,除去最后几集,男主消失,但是放在现实,也不是说不通,只不过再深情的男二只是说说而已,刘启输的可能是一开始的摇摆不定以及老慕的深情。
最近看了这部剧,感受颇多。
想记起年少时的记忆,却再也做不回当年的我。
没有了感同身受,哼你爱的歌不再会痛。
,翻着过去的文字,捕捉不到那时候的痛彻心扉。
2009-2013,我的大学生活与剧里基本一致,也是那些年在校内网上开始转载《独家记忆》这首歌。
曾经的初恋像扎在心里的小刺,已经看不到了,但是碰到还是会痛。
世界那么大,除了毕业后一次聚会,不曾遇到。
和平的分手可能始终缺一个让我狠的理由,如果在古代,我很想用剑尖指着他质问,快意恩仇,这是我当年的想法,现在,偶尔也会这么想。
如今过去的人早已当了爸爸,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人生,曾经爱过吗,他的一句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感觉了,就结束了我们的相识。
大一下学期纠缠在一起的命运。
大二下学期在一起,大三上学期分手,大三下学期我努力坚强着对抗所有的难受。
大四我们自以为的和解了,然后相忘于江湖。
我不知道这段记忆对于他来讲是否因为短暂而会被忘记,然而却是我大学之中的独家记忆。
那段时而清醒时而难受的日子,我记不清了,他的妻子与我之前的女友同了一个字,我知道后觉得很讽刺。
毕业后,他结婚了,孩子很大,这段记忆恐怕真的是我的独家。
没有什么比看这部剧时更加感同身受…… 薛桐,这个我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女孩,暧昧,让人受尽委屈。
其实男女主一度让我有湘琴和植树的感觉。
当爱情传递的那一刻,我们是有感知的,尤其是两情相悦。
曾经的我们像薛桐与刘启,在一方放弃的时候另一方到来了,然而之后确实薛桐和老慕的故事,只不过结局是分开了。
不是最合适的时候遇到,因为一把伞的悸动,少女心乱。
薛桐,好多人说她人设崩了,我却觉得还好,可能剧是与书不太一样,但是年轻的大学生哪有那么多的人设,青春就是这样的,昨天你还立志做个杀伐果断的侠女,恋爱后你就变成了患得患失的那个人,总希望依赖,别人能对自己好一点。
站在过来人的视角,什么都看的明白,可是在那个年纪,天是蓝的,阳光是明媚的。
薛桐的幸运是遇到了慕承和,成熟、稳重。
作为一个20岁的姑娘你跟她谈你的人生还长,爱情不是全部,她如何懂,这是我们付出的成长代价。
老慕有意无意的撩,他的年纪承受的住他的行为,而我们少女时代还在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最美不过恋爱前和刚刚恋爱时。
那种搭讪的小窃喜、小激动,失落时的小倔强之后再也不会有了,因为后来,我们学会了博弈。
后期的薛桐打扮明显成熟了,曾经她还是那个一夏天没怎么穿过裙子的姑娘。
薛桐以为慕承和有女朋友时的那种失落是多少人的缩影,初恋分手时的撕心裂肺,以及当那个人再次出现在面前时想假装我很好却十分明显的慌乱。
他们两人复合是因为成熟因为心中有爱,薛桐妆容变了,那是内心自我打气的倔强。
可是我却想说剧中没演出来的是家庭。
家里的一切,就这么顺利吗,可能青春的美好在于伤痛,最后的结局还是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那些年的那样。
剧被定义为校园剧,就没有裸婚时代那种现实感。
童话不曾展现的,是我们这些上帝视角经历的。
然后说白霖,白霖的爱情恐怕是很多人的缩影,虽然不是我的路线。
爱的轰轰烈烈尽人皆知,爱的小心翼翼。
白霖很作,但是那个年纪的女孩谁能说没有小性子,是完美的。
她翻钟强前女友人人网的瞬间好想泪奔,是人人网啊,我们当年各种社交平台,有很多人暖心的留言安慰,也有当年那些傻傻爱情的见证(不过就在刚才我发现人人网的相册现实不全了,哎,青春就这么卒不及防的再也找不回了)。
我们会为了人人网刷干这个月的流量,谁没关注过最近来访,以及人人上那些最有默契的无聊测试。
我依然记得element 这个单词后缀的故事,白霖的结局是李师兄,又一对成熟的结局。
如果以过来人的身份看是好的,可当局者的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拿不起放不下,青春就是一场头破血流的荡气回肠。
荡气回肠一如赵晓棠,只是一个在番外中我才喜欢的人物,原生家庭的她看似早熟,却依然是个孩子。
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嫁给不靠谱却爱自己的慕海。
或许刘启薛桐要是在一起了也是这样的延续。
没有背叛、没有错误、没有不爱。
赵晓棠抱着生病的孩子打针,上称称体重让我想起了顾佳,这个社会对女孩子残忍,但是你要有个成熟的老公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20年前《斗鱼》的例子就告诫我们种种,可惜我们只陷入对爱情的憧憬中。
30岁,我们不再惧怕年龄,却看淡许多。
你的不顺心抵不过饭碗的沉重,因为日子总要继续,没有时间去哭泣。
或许成熟的是宋琪琪,一个总说自己小地方来的姑娘,可她思想一点也不落后,对薛桐的恋爱以及自身的豁达言论。
我不喜欢她,但她是一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太过小心的爱,没有善终。
我们总想在剧里看到甜甜的自己没走下去的结局。
喜欢这剧,因为细节。
2012那年,我们确实在想会有什么不同。
我还记得第一个加我好友带我玩微信的人,我还记得从一句真的分手吗到分手吧的宣判,我怀念的不是感情,是自己使出浑身解数假装偶遇眼睛里有光的样子。
不是还念过去,是很爱很爱那时候的自己,接着别人的镜头,看着自己的故事。
自己当年豪言壮语分手后也要做很好很好的朋友,后来才知道根本不可能。
他的一句,我足够好,他很不好,也许这并不是爱情,半年多的日子就成了笑话,有些人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可是我记得,渐渐自己也忘了,成了过去。
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痛,是释怀。
好像看到剧里终于有人动了自己,那个素面朝天却充满了自信的自己,那是青春。
喜欢剧里现金支付的细节,我再听《不再联系》不会泪水决堤,我感谢有的经历成长了我,分开后我在他家楼下,对着他的窗默默的站着,这是属于我自己的秘密,现在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疯狂与执念。
同时看了小说,感觉是另一个故事。
最奇怪的改编恐怕是陈挺,形象变了,我也觉得辅导员没有那么知心。
我对师生恋不感冒,而且如果我在害怕,我也不会深夜去我老师家里寻求温暖 ,这类有些脱离现实。
另外就是剧里还是大胆了些,大学,好像也矜持的多,起码我们宿舍是这样。
有些回忆、有些共鸣不可怕。
剧有注水的地方,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如果能让我感同身受,懂薛桐的喜怒哀乐我觉得就是好的。
没有什么渣不渣的人设,面对爱情,谁有那么理智。
谁不想赶紧忘记过往,谁不想拉下面子追回曾经。
只是,现实结局往往是太阳照常升起,星星依旧闪耀,没有小女孩开心的结局。
只要老了回忆起青春没有遗憾就好,记得我同学的一个前面,青春无悔在XX END
几年过去了,《独家记忆》的小说已经出过两版了。
了解我习惯的读者会发现我是个不善于写感情中你侬我侬的作者,一般男女主到了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基本全文就结束了。
但是对于《独家记忆》我有点特殊的情结,希望慕承和能得到一个更加幸福美满的结局,于是再版的时候我又加了整整一章的结局。
其实,这个新版的结局也是来之不易的。
17年我拿着书去做再版的时候,有编辑直接拒绝了我,说这种题材不合适现在再出版了,其中原因不必多说。
17年国庆,在小说的影视改编协议还没有正式签订的时候,小糖人的朱总(没错,就是那位在小糖人各种剧中出场的校长朱振华先生,笑)带着制片人,刘畅导演,还有总编剧一起来到成都,诚意满满地找我面谈。
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刘畅导演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起书中宋琪琪的一个被人扇巴掌的情节。
我记性不太好,而且这本书已经被我放下一段时间,所以有些地方大致记得,可是具体每一句话怎么写的,我倒是模糊了。
正在大家众说纷纭的一刻,刘导得意洋洋的吼了一句:“你们都记错了,原著的这里我记得最清楚!
”然后他就原原本本的将书上那一截滚瓜烂熟一般地复述了一遍。
我当时就想,《独家记忆》能够遇见这样一位喜欢它且认真对待它的导演,应该是幸运的吧。
出版不易,出剧也不易。
我不善于给自己书中男女主的人生制造起伏,如果让我改行去当编剧写个电视剧,那么那个剧估计只能演五集(笑)。
并且《独家记忆》里主要的矛盾和情感波折都在于薛桐和慕承和对彼此身份的顾忌,换到电视剧中肯定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换掉,可这又是故事中最重要的转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也觉得改起来很难。
如果有读者觉得人物接近你心中所想,故事改的也不错,自然是最幸福的事情。
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当成一个新的故事看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我去剧组探班的时候,还在拍前十集的戏,剧组破天荒地允许我提前看了第一集。
那时已经入夜,制片人和工作人员把我带到剧组的后期技术室,那是个摆着很多电脑的房间,技术小哥找了其中一台电脑给我们放了第一集。
等一集播完,背景音乐起的时候,那一瞬间好像有些恍惚,然后,全部人都鼓起掌来。
我也在其间,偷偷一摸脸,发现自己哭了。
其实一般电视剧的第一集都是人物出场,男女主初次相遇,并不会有什么情节上的小高潮,但是我仍然被里面的感情感动的哭了,这大概就属于我前面提到的那种不一样的感动吧。
杀青那天,导演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
我当时看到,盯着屏幕看了许久,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出口,于是只是给他点了一个赞。
他写——这戏必当对的起所有人的羽毛。
昨天我还和朋友开玩笑聊到,这肯定是我第一部不敢开弹幕观看的电视剧。
就像我以前也说过,每当我写文沮丧的时候,每当小说被批的一无是处的时候,每当我遭遇人生的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去当当京东或者其他读书App打开自己书的评论,选择五星好评的那些一条一条地读下去。
就是你们留下的那些话,让我一路走到现在。
木浮生仍会继续追梦。
而慕承和,也会还在那里。
我觉得是告白那段吧,用俄语在耳边说我爱你,好浪漫,不像现在很多都说简单的iloveyou,在说之前,在车里把空调关了,在车窗上利用雾气写下俄语的我爱你,这一句话包含了一个成熟男人对这个小女孩满满的爱意,一点都不敢冲动,十分稳重,这种爱小心翼翼而且热烈,看来找到成熟学霸的人真的很好,他会呵护你,照顾你。
在电视剧开播的前一天 我刚看完小说 对于这部翻拍电视剧我是很期待的 我看书看电视剧不是那么仔细的人 我可能就比较注重感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相信每个人都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 小说注重主角 我能感受到薛桐和慕承和那种爱情 不是一见钟情是慢慢促进 小说情节每个地方都是有递进他们感情的 找隐形眼镜 咖啡馆 陈妍去世 男主父亲的死因等 最后的第一个番外也证实了他们是彼此的唯一 她们感情的契合证明她们感情的深 在说电视剧 解锁了全集我还剩最后一集没看因为看了预告我顿时就没了兴趣 女主虐男二再一次在男主男二中纠结 电视剧的是还好看的它接地气的表现了我们的大学 丰富了晓棠琪琪白霖刘启李师兄陈妍的性格 让我们看到她们完整的一面 可是却弱化男女主我都要看不到他们的爱情了 情节的变化 明明女主先爱上的是男主后面因为以为男主不喜欢她才和刘启在一起 但是在陈妍出事也意识到她爱的一直是男主 还有男主父亲吊死在家 男主需要女主 可我没有在电视剧里看见 因为出国吵架分手 男二在一起 把陈妍死延到最后 这些改变让感觉都不一样了 在电视剧里男主面对实验的压力我能理解这很现实 可女主因为感动接受男二我不能理解 前面喜欢刘启我也不能理解 她喜欢慕承和至少是有理由的 也许就是因为缺父爱反正他们的相互温暖 是彼此的光 电视剧刘启是很暖 但是这不是爱一个的理由。
希望番外能给我惊喜。
看了独家记忆被宋琪琪饰演者邓郁立小朋友圈了,然后看了其他她几部剧,演技很在线呀,不管古装扮相还是时装扮相都很好。
独家记忆一部还不错的青春校园剧,一些地方满感触的,校园的生活单纯也好天真也罢,那都是我们的独家记忆。
期待邓郁立有更多好作品,看了下她微博感觉真是一个奇怪的女孩,但是我喜欢
分手来的太突然,女主为什么决绝的提分手?
又为什么迅速恢复正常生活开始新感情。
他们之间的障碍有那么不可逾越吗?
初恋这么容易放弃了。
更觉得慕承和太可怜,以至于第19多集打开过很多次,但是看不下去。
实验遇到瓶颈以后,慕承和一系列的表现让观众的我都感觉很揪心,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是关心一下他的心理健康状态,而不是一味的苛责他在恋爱上不够投入了。
之后他非要去见女主一面,人家说不都分手了吗?
分手了还见什么见?
他哽咽了一下说我担心她。
就是这种温柔和心软,反而在女主身上没有看到。
这就很…都现代社会了,出个国又不是完全失联,异地恋也就那么几年,没什么克服不了吧。
反正就是之前明明很甜蜜,接着突然分手,而且这么决绝,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之后全部都是男二的剧情了,让我觉得难受。
最近放假哈哈然后刷到这部网剧就一口气看了12集,后面的还没看,据微博说挺离谱?
那就说说我看到12的感受吧。
首先是最好的我们和旧时光两部我超喜欢的剧的出品,对于我来说,几乎是必看的了。
本来看剧之前没看过原著,网剧在剧情方面我觉得大学生活部分拍的还是蛮真实的,除了有些剧情发生在大三这个年级是不太合理的,应该是发生在大一以外哈哈,其实还算可以。
哦对觉得白霖那个角色有点讨人厌,佩服演员算是素颜➕头发乱糟糟➕坏品味衣服演了好多集,尤其是天天穿着睡衣到处跑的勇气。。
然后的话 女主确实特别像德善啊,男主其实我本来是很不喜欢老的男主的剧的,这部的话,他俩cp感还不错。
特别说说男二,这个演员长得太太太像我最近喜欢的一个男生了。。。
特别在剧里的打扮和他一模一样,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下次要把这个小哥哥发给他看。
哈哈然后刚好昨晚打开电视芒果台声动人心就有男二。
再说说其他的。
在看完12集之后,我把书全补了起来,书不长,但剧情算是可以的,而且看了很多言情小说的经历来讲,这确实是写师生恋最好的一部小言,而且在现代言情小说里面也算是基本情节不算太离谱到我直接弃的了。
非常可以理解原著书迷觉得原著最动人的地方也就莫过于两个人碍于师生关系的那种纠结和牵扯,这样说的话,其实电视剧几乎可以看作另一个故事了。
原著在物理和俄语两个专业方面没有特别掉线,电视剧好的地方是在俄语那里,给了我们一点想象的空间,而且莫名觉得俄语和物理这两个点都特别浪漫。
最后建议看剧的可以去看下书,另一个故事,相比之下会更喜欢原著多一点。
太甜了 直说前面哦我也是学俄语的 喜欢喜欢然而众所周知外语学院 男老师凤毛麟角 长的帅的年轻有为优秀的慕承和 哪里去找如果是我 我不会直接和慕老师谈起恋爱一段关系到头来都是一地鸡毛 反而互相保持爱慕 类似薛桐利用职务之便 两个人关系神秘而特殊 才是理想打着学生的旗号形势情侣的权利 太美了吧
第一次了解到《独家记忆》,是一个同学在朋友圈疯狂安利这部戏。
看了前几集,薛桐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大学校园里的故事,扑面而来的青春感,略带着熟悉的味道。
搜索发现和“振华”系列是同一个导演,于是更放心的追了下去。
然而,我有些失望了。
我没有读过原著,所以没有给这部戏设定什么必须的情节,也没有给人物性格做出任何定义,我最初以为这就是一部大学生打打闹闹,谈谈恋爱,聊聊理想,最后泪洒毕业现场的故事。
前半段也确实是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的,直到薛桐和慕承和感情出了问题——也就是这部戏过半的时候吧,画风突然不对了,这部戏试图给我们传达更多内容了,慕承和从聪明睿智又会说情话的理工男,变成了郁郁不得志甚至借酒浇愁的博士生;白霖成了成天黏在男朋友身边失去自我的小女生;赵晓棠从神仙学姐变成了和慕海来来回回扯不清、为爱放弃出国留学机会的女生;就连原本背景不怎么好的宋琪琪,也惨上加惨的成了被所谓“爱情”冲昏头脑的小三……四面八方的惨状忽然跟核弹爆炸一样,铺天盖地地呈现在我眼前。
当然,我理解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可是似乎剧中所有人物都在差不多的时间点陷入了悲惨境地。
可导演显然没能把错综复杂的剧情处理好。
比起带给我悲伤、压抑的情绪,让我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而揪心,我只觉得这段戏只把一个“乱”字呈现在我眼前了。
再后来,这些乱成一团的剧情还没理出头绪的时候,导演快刀斩乱麻的又把很多事放下了,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男主的下线。
我竟然在三四集,甚至更多的集数中,我竟没看到男主一眼?
男主不止“不配”存在于回忆中,甚至也“不配”存在于各种回忆当中。
(也就薛桐把俄语课课件U盘给学弟时有过短暂出现)即使这样,男主的名字在演员表上还能放在第一位。
莫名其妙下线,只到最后一集才出现,然后最后几分钟,直接跳到几年后,俩人就在一起了,莫名其妙。
或许有人说,我需要去补个番外,看看他们中间又经历了什么。
可番外是如何定义的呢?
番外是主题故事之外的分支部分。
也就是说,这部戏24集,导演需要对主体故事交代完全,可我并不觉得这24集是完整的。
略去了薛桐慕承和之间的很多纠葛,反倒是薛桐刘启之间的感情线,相对完整,他们俩倒是可以有一个番外,讲一讲刘启对薛桐的感情,究竟是怎么从兄弟情变成爱情的。
抛开这些,这部戏也有很多地方要夸奖的。
薛桐这个角色,李婷婷塑造的很好,很多小表情小动作很到位,服化道也都很符合角色个性。
慕老师这个角色也很棒,声音超好听,超级苏!
我看到有评论说他塑造的角色过于“阴郁”,我倒觉得他的性格恰到好处。
剧中的慕老师,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轨迹是父亲因为科研的偏执最终离开了,而他几乎又走上了这条老路,剧中也说他跳了好几级,朋友不多,如此造成他沉默寡言甚至略带偏执的性格,这很正常。
后来他和薛桐在一起之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可以笑得很开朗很阳光,还很会说情话、很会“撩”的慕老师,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把握得刚刚好。
还有慕老师的身份处理得恰到好处啊,是学生,也是老师,满足了各方的要求,太赞了!
剧里还有不少小细节很可爱也很有心,比如ktv里正在放着《最好的我们》。
整体来看,纯校园部分的剧情维持了一贯水准,素颜出镜的演员,低调清新的滤镜,还有社团排练、地球一小时、舍友帮忙答到等等亲切的设定,这都让我们看剧时有着很强的代入感。
刘畅导演这些戏的把控可以得个“炉火纯青”的评价了——就是同样的校园剧情,让他拍出来就是更真实、更好看、更招人喜欢。
可一旦掺杂上“社会”一点的因素,剧情的吸引人力就直线下降,甚至拖累整部戏。
所以刘导从校园跨入社会这一步,也还需要继续修炼呀。
当然,我私心希望刘导还能拍一部校园戏,单纯的大学校园故事,真的好想看!
就像不少评论里说的那样——《独家记忆》是一部合格线以上,却未达优秀的作品。
P.S.最后想聊一个人物,他给我的感觉太好了,就是“男朋友应该找这样”的感觉。
那就是我们的李师兄!
夸爆李师兄好么!
学生会会长,顺利保研,学习好,能力强,一直喜欢这白霖,白霖清晨穿着拖鞋爬山,他不放心拿着外套一直跟着、陪着、安慰着,最后太阳出来了,白霖男朋友也来了。
那一刻觉得李师兄这角色太悲剧了。
可即便这样,李师兄还是会在白霖需要的时候出现,当然,最后他也得偿所愿了。
这种好男人真的要幸福呀。
陷入爱情的慕老师和他的桐桐
KTV里客串的耿耿余淮
张超演技超出预想的好,台词好声音苏,和角色融入的太好了吧,感觉他本人也像慕承和一样温柔又有力量,等到30岁才演偶像剧男主太亏了,不过这岁数倒和慕承和同龄,也是一种缘分。对慕老师的恶意扛不住队小糖人的恶心
我喜欢恋爱之前的慕老师,人设好苏。女主性格不太讨喜。
曾经我有多烦路星河,现在就有多烦刘启。他们都很好,可是为什么呢?非得有个不但阳光深情且剧本写着写着就往他偏以至于造成女主和他更配的效果的男二剧情才能往下走吗?如果是这样,最后直接开放性结局就好为什么要出来慕承和的人说不通啊,反正不是有什么都能解决番外吗?小哥哥小姐姐们都演得好,阿桐慕和海棠都很甜,我还是蹲一下番外吧。
作为看过小说的我表示,虽然更想看师生恋甜甜甜的感觉,但是这本翻拍的设定和剧情走向也很棒呀。小细节很戳人,bgm也很喜欢,色调更爱。(吃了mxh36子的安利,我去看啦,陈博豪小哥哥你要加油啊)
暧昧和刚恋爱那会儿多甜啊,最后和刘启那段看得我尴尬死了,直接跳到慕承和回国不行吗?番外篇被白霖李师兄这对给感动了
健身房里边跑步边看完的。轻松无脑,适合边跑步边刷的剧?男主说帅吧挺帅,可很多时候有的角度看又有点猥琐。最不喜欢的是宋琪琪那一对,那个什么老师看到了就觉得倒胃口。
男主大概是刨了编剧家祖坟了吧
我只能说滤镜劝退,也不想纠结剧情啦,就这样吧,实在看不下去
太垃圾了。演讲中突然下起大雨,扯淡呢么…男主角那么老,跟女主没有一点儿cp感。还有几个室友感觉都三十多岁了。目前心目中最佳的青春剧还是这三部:最好的我们、忽而今夏、你好旧时光。
?最后两集怎么回事?陈妍最佳工具人吗?还有最后怎么就结婚了呢?
前两集真的很蠢,差点没坚持下去。后面真的很甜。爱情里最动人的时期果然还是暧昧期。然后化妆和打光能不能用点心,男主一脸褶子和斑,女主一脸痘,真的很影响观感阿喂。
标志着国产青春剧走向正轨???? 为《一起同过窗》鸣不平。又是“师生恋”又是偷钥匙,又是教育保安,这不是青春剧,这是披着大学外衣的玛丽苏小资剧。不仅把观众当傻子,也把目标受众当傻子。还不如找找路子,想办法把原著中师生恋的感觉拍出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放飞自我。
烂尾了,男二疯狂加戏,减分/还不错,看到12集了,但剧情改编得不是很满意,本原著粉看了没到真香的程度
狗血故事越来越多,就不能好好的拍个纯情大学恋爱?
不知道当时为什么那么火 清楚记得被剧中女主行为三集劝退
4到17集可看 其他不评价 慕老师太温柔了555
详看了前六集。设定不错,大学生活细节也还原度很高,可惜还原度太高就很无聊了。这次的物理博士看起来比顾未易专业多了,但是张超颜值差林一太多,对于偶像剧来说养眼不够根本氪不下去。与主线无关的支线太多显得臃肿庞杂,节奏还太慢,狗血也多,从第七集开始只看前情提要和下期预告基本上梗概就全知道了。男二人设前后矛盾,同寝情谊也那么狗血。咋呼的太咋呼,丧的太丧,这部剧所有人物的对话都透着浓浓的尴尬。11集告白,18集分手,中间夹杂着室友小三被打、控制欲强赶走男友、与前男友纠缠不清,看完就觉得,不愧是外国语学院……对了,还有狗血剧标配好友死亡……全剧只对学生会长有好感,可惜他眼光呵呵哒。以后不出圈的剧真不用看了,要相信群众。
甜甜甜的剧~甜甜甜地看~
观看指南:前面高甜直到14,然后跳到24集最后5分钟。这样可以避开中间的💩。(让我解锁完就给我看这?)
看了一半弃,前面几集挺甜的,在一起之后有点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