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樂說,在遇到康紅之前,他一直生活在童年。
因為他一直找不到自己。
這句話出自騙子李可樂之口,是不是騙康紅暫且不說。
影片倒是用實實在在的90分鐘告訴觀眾,導演在影片上映之後,依然活在童年、依然天真爛漫…又爛又慢…[一]李可樂先是找孫子,接著裝孫子,結果自己成了真孫子。
另一方面,李可樂找孫子,找著找著就開始找自己,剛剛找准自己的定位又去找另一半。
影片就90分鐘時長哎,導演究竟要讓秀才找什麽呢?
看似“找孫子”是影片的主線——目標就在前方,甭管奔馳奔奔,踩著油門開去吧。
偏偏導演不帶路書不帶導航就去參加達喀爾拉力賽,跑著跑著就找不到路了,只能是東一頭西一頭亂撞。
反正“劇終”之前各條路都給你畫到終點線了。
90分鐘,要讓主人公經歷跌宕起伏,又要抱得金錢美女歸,還要“走正道、不走邪道”——分量不算輕。
如果不能在開機之前謀篇佈局、分清主次,那…開機拍吧…如果不能在剪輯的時候明確主線、有舍有得,那…上映吧…對不起,這時候已經沒有如果了…[二]雞窩頭女出現之後,線索、邏輯都失控了。
之前,我給5分。
導演應該感謝大眼寫的原作。
城管、重複建設、保護性拆遷、敏感詞…社會一直反感和詬病的吐槽話題,都在影片最初的極短時間內用犀利的諷刺語言爆炸式地一一呈現。
這也是影片惟一能對得起“喜劇”二字之所在。
是這樣嗎?
導演試圖用“開堂彩”抓住觀眾的第一印象,然後就幻想能收到如潮好評?
速食年代總有人不吃速食面的吧。
这部电影吧,只能当微博看,在某些部分不失灵气,但组合起来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
BUG多,不必说。
傲娇女警把犯罪嫌疑人往家里(虽然是姥姥家)领,还给洗衣做饭,有这么好的执法服务吗?
做完手术几天就健步如飞,这是X战警吧?
掉洞里那么容易出来,当初何必救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还把自个儿搭进去?
寻孙子的最后成真孙子,把观众当傻子吗?
唯一有点惊喜的是客栈那场戏,四方聚集,误会丛生,笑料不断。
其余的戏,哎,就是个乱炖胡扯。
台词好,得记牢。
有些台词还是不错的,不愧是李承鹏的手笔。
比如那句“father died,mother married,people take care of themselves";我的人生不可限量,你的包包必须限量;不能只有价格观,没有价值观。
总之,和大部分国产电影一样,虎头蛇尾,不知所云,好在稍微接了点地气,算是能勉强看下去。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影片延续了小说的精髓,以喜剧开场,先任由小人物去驰骋,而后让小人物在寻人的路上逢着一段感情,并落实对生活的希望。
在笑点中混合着泪点,在喜剧之上兼有深情的情感,这便是影片整体的风格特征。
因而,在演员阵容上,影片除了有“秀才”喻恩泰、“家有儿女”的高亚麟、李彧、秦卫东等喜剧演员制造笑点外,还有谭卓饰演的女警花撑场,她以其兼具中性和妩媚的气质,让这部喜剧爱情影片增添了难得的沉静和深情。
谭卓属于低调婉约的演员,在参与这部更具有商业元素的影片之前,她多在文艺片中尽显风采,也由此形成了文艺女星的面目。
不过,对拥有无限表演潜力的谭卓而言,表演如同呼吸,需要吐纳更多类型的人物灵魂。
其实,谭卓身上有着独具魅力的气质,性感中透着清纯,兼具中性和妩媚,同时又有着极强的表演爆发力。
在表演上,她所塑造的人物往往能够使一部影片在气质和情感上发生一定的转变,从而深化影片的意义和情感维度。
刚接触大银幕,谭卓便在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贡献了极富冲击力的内心戏。
在一场三角虐恋的格局中,她面对两个男人尴尬的情感局面,表现得异常理性和冷静,观众能够深刻体会人物的迷茫且愤慨,同时也能清晰地捕捉到谭卓赋予人物的无奈、理解等丰富的性格面向。
之后在《Hello,树先生》中,她饰演聋哑女,她以眼睛与身体语言诠释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尝试放大残疾人的内心,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人物的内心状态。
在都市爱情喜剧《擒爱记》中,谭卓饰演的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同样顺畅地处理了人物在不同身份间的转化。
从表演履历来看,谭卓并不以数量取胜,而是以稳扎稳打的表演思路逐步拓展并丰富其戏路。
《李可乐寻人记》中构筑了一个十分戏剧化的世界,以喻恩泰为代表的小人物有悲酸亦有疯癫,而谭卓饰演的康红则在这个非常态的电影世界里起到了镇定的作用,使影片能够在她这里沉静下来。
《李可乐寻人记》以比较明显的喜剧和温情爱情结构全片,在影片最初,谭卓以正义的形象出现,束起的头发,一袭警服,人物显得干净利落,她以不近人情的面孔对喻恩泰的行动形成了阻力,而随着剧情的发展,随着她披散开秀发,其柔美的女性气质得以彰显,影片的也由此进入到情感的提升中。
由喜剧到爱情的转换在人物形象上得到了展示,转换过程较为自然顺畅。
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较,谭卓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貌似比较常态,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内心提炼。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康红也是一个“非正常”的人,否则自己长的跟天仙儿似得,为什么却倾心于穷困潦倒的酸“秀才”呢?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谭卓在这部电影中既有对以往文艺范表演经验的一种突破,其表演尝试趋向常规和商业,所以影片中不时上演搏斗、攀岩、追车等等动作戏份,同时她也在延续自己在表演上以内心戏取胜的心得。
双管齐下,使得她在影片中既有外在化的动作戏,有突出了其扎实的内在化表演。
谭卓给人的印象中性且率直,这样的性格似乎代表了新一代电影人的风采,而她在艺术影片中对复杂人物的诠释,也使得她具备同辈演员少有的扎实的表演能力。
而这一切,在《李可乐寻人记》中都有所展示。
看这片子纯粹是因为李大眼的原著,李的球评、博客、微博都很得我等自由人士的青眼,且深以为然引为同道中人……《李可乐寻人记》的原著我是没有看,但这同名的片子(因为有大眼的客串,可认为大眼认可这片子的艺术水准的了),确是深深地将我恶心地够呛了…… 且不说满片不很道地的不知是川话还是昆明话,不难听吗?
喻恩泰的方言台词整个就是一个照本宣科,丝毫没有方言剧中人的活泛与口语化,难听死了; 且不说那个真心难看的空姐是谁呀,有意思吗?
不用电影学院毕业生里选,就是到各艺术院校门口报名的人潮中随便拉个女孩过来演,不比这货强啊?
你敢说此片的选角导演没有猫腻?
还有林栋甫的秘书不也是“脸谱化”的傻吗?
再有,那个女一号的谭卓,一亮相就让人别扭,脸上表情端着(身边的那个“男警”更是面首不如),你又不是外地分来的警察,你姥姥就在本城里,你不说本城的方言?
不说也好,要不东北人碴子味的云川话听起来更受罪…… 我问问诸位拉分的水军,有女警带街头的臭男人回姥姥家留宿的吗?
话说喻恩泰在ATM机前被人追打,女警谭卓是怎么一下子冒出来的啊?
(没空写了,过几日再补充)
日前,由刁亦男执导的悬疑片《白日焰火》不仅是在柏林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影片金熊奖,也将男演员廖凡送上了柏林影帝的宝座,而《南方都市报》随后做了一期特别策划“不是所有男神都叫‘潜伏者’,我点赞!
你加油!
”,对廖凡、段奕宏等男演员们给予了“潜伏者”的赞誉,不过较为缺憾的是并没有关注到女演员,而实际上也有不少女潜伏,像《钢的琴》、《到阜阳六百里》等的秦海璐,还有最近上映的《李可乐寻人记》的女主角谭卓。
《南方都市报》在该“潜伏者”的策划里,开篇便借用了媒体的说法,“廖凡用自己的坚持说明了一点,我们华语影坛上不乏像他这样的好演员。
他们经受着目前尴尬的现状,固步自封的商业类型模式,投资方始终核算着用一个好演员不如用一个大明星。
他们默默贡献着精彩,却少被媒体关注”,而导演高群书则将总结出他们身上的三大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敛、有深度、有刻画力”——“外形上,这帮人长得都不是特别‘漂亮’,不是花美男类型,而是凭借出众的个性、气质取胜,类别不一,有硬汉型、绅士型、文艺型等。
这些‘非俗帅’男演员有一个共通点——‘内敛、有深度、有刻画力’。
”毕竟,商业化时代的商业制作很多投资人考虑更多的在于商业回报,明星较之一般的演员更有号召力,尽管大部分明星都是从一般演员走过来的,如廖凡,在《白日焰火》之前就已经主演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等作品并赢得了不少的好评,只是难以受到大明星般的关注度;而女演员在这方面也并不乐观,大部分都在默默的贡献着精彩的表演,尽管不一定能够吸引到大制作的关注。
就以刚主演了《李可乐寻人记》的谭卓来说,这位来自于东北的女星并非是那种惊世脱俗的“美女”,而是气质型的女星。
早在四五年前与娄烨合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时,谭卓就已经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她的演出也让影片里的非同一般的爱情更为让人深刻,而后来与另一位性格男星王宝强合作《Hello,树先生!
》时,她还挑战自我扮演一个女哑巴,她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成功的演绎出内心的困顿、挣扎、无奈等。
到了这部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李可乐寻人记》,尽管影片的主要戏份落在于喻恩泰扮演的男主角李可乐的身上,但她带出了影片后半部分时男主人公的转变、性格成长——谭卓在影片里扮演的是动作干练的女警,而喻恩泰则是带有痞子、混混色彩的小人物,两个原本生活于不同世界的人因为误会而相遇,甚至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不过机缘巧合下两人也逐渐消除了误会甚至暗生情愫……在谭卓的表演之下,她将女警的外表的干练与内心的温柔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通过她的几次眼神生动的演绎出来,如医院里喻恩泰给她喂饭时她的表情,还有两个人掉进洞里后她面对喻恩泰的神情的变化,都将这个人物内心的变化演绎的很细腻,也折射出演员本身的能力。
高群书对这些“潜伏者”开出的药方是:自组小团体,主动参与制作。
确实,内地影视业的急剧发展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而对于像廖凡、谭卓等有演技的演员们来说,无疑是福音,也希望在大银幕上更多的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更希望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在国际影展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这片子排片实在太少了,网上一查家附近的影院只有今天有排片,赶去看。
我照例一个人,买了8排8座的位子。
迟到了两分钟进放映厅的时候,买的位子旁都有人了,习惯性地隔开一个位子,8排7座,反正放映厅里稀稀拉拉,广告不多大牌不多的电影放映厅里都随便坐。
吕秀才满口四川话,这倒是我没想到。
电影是两条线交织,吕秀才女警官的爱情和富豪的寻孙。
喻恩泰演得真好,但这李可乐的样子里总是抹不去吕秀才的影子,一时间我都分不清谁是谁。
我反感造作但认同夸张,上一部我认为夸张但不造作的电影是前任攻略,这一部是李可乐寻人记。
那些故事一定是夸张的,但我看的时候,还是该笑则笑,该哭则哭。
好像,李可乐和女警官的爱情细节,常让我感动得不行。
好像,李可乐和兄弟们的调侃折腾,常让我无奈一笑。
好像,李可乐和女警在那深坑相依,而后相遇,让我流泪。
我记得李可乐说如果我没有丢了你,我愿意带你看最美丽的风景。
李可乐以为永远失去的时候,那种痛苦感同身受。
爱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从来没有想到如果失去他会是怎么样,那么当真的来临时,施加于人的痛苦几乎不可想象。
电影让我记得最深的,莫过于这种感觉,我是真的失去了你。
所幸,故事不至于那么悲。
如果那么悲,我就打五颗星了。
李可乐用逆转的方式,找到了自己。
编剧在最后,完成了一个看似潦草的大团圆。
我记着一句话,如果我没有丢了你,我愿意带你看最美丽的风景。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好像下个楼随便买张彩票就要中个500万大奖了,前提是我还要欠着房东好几个月房租,银行存款为负,天天泡面吃到吐。
人生跌至谷底的时候突然有一大袋钱砸在脑袋上,这感觉该是有多励志?
太过喜剧的人生,就像是中六合彩头奖,总是能听到新闻在说,身边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人存在过,简直就跟能见到鬼的概率差不多。
电影要是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话,早就在李可乐入狱后就提前结束了,没错,现实是,这是场悲剧,小人物单纯可爱地追求理想,却无奈生活窘迫最后为了利益误入歧途,等到迷途知返之时却是锒铛入狱之时的悲剧。
喜剧性的结尾无疑是打着“心灵鸡汤”名号的“迷魂药”,明知现实是那么多坎坷,那么多险阻,那么多无奈,却依然摆出一幅美好人生蓝图出来让你觉得人生最终会是甜、最终会是幸福的模样,让你好生不要那么难过,一切苦难都会有个尽头似的,于是剧情就突然间让这个人生遭遇不幸的男主角中个头奖,以与普罗大众聊以安慰,就像中奖的正是同样为小人物的自己那样,能引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让人为之十分很非常感动。
当李可乐得知自己原来就是土豪的孙子时,连我都想大呼一声:“妈,原来我是有钱人!
我真的太他妈感动了!
”。
不正一个韩剧结局的套路嘛?
老让人沉沦在剧情里YY,反倒不健康了。
现实终归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婚姻家庭都可以由始至终都幸福美满、没有那么多苦逼创业者最终都能够志得意满、没有那么多初恋情人始终如一地相互守候、没有那么多癌病晚期患者最后能够被完全治愈,当然更没有那么多社会基层小人物能够一夜暴富。
电影里的男主角就还好,他一开始只是帮人找孙子,中间一段只是装孙子,由头至尾没有做概率微乎其微甚至不可能的孙子梦,他仅仅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万万千千追求梦想的创业人,或开始时经历低迷,或走过捷径,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当中坚持自我,抑或可能迷失自我,但最后还是要懂得找回自我。
即使到头来是一无所有、狼狈不堪,也要找回人生的初衷。
男主角的性格刻画倒是好,属于典型的乐观自信、风趣幽默的暖男型,女警官在他千金散尽、判罪入狱后仍然会爱上也是合情合理,即使最后让他好命到当上了土豪的好孙子,也权当作是给这种“好男人”的纯福利罢,好引导社会基层小人物:喏,要做就做哥这种坏坏的好男人,这是妹子、票子都能搞到手的基本条件。
戏,终归是戏,是生活个别现象的放大表现。
戏里的梦終要醒,回归并忠于现实你才能脚踏实地地去做真正可实现的梦。
在人生步伐稳健不变的情况下,随便中个几百万只是锦上添花的平常事。
作者:@炳光潘现在是2014/2/21凌晨,#李可乐寻人记#即将上映,恩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员,以往有作品面世,是一个不太喜欢做宣传的人,但这部电影的宣传,恩泰却表现出异样的积极与卖力。
在开拍前,和恩泰吃饭聊天时,不止一次的提到“李可乐”这个人物,从他讨论这个角色的兴奋劲儿就可以知道他是多么喜欢李可乐,这个劲儿不亚于当初接拍#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张仪,不亚于#辛亥革命#中的孙文(注:因为种种原因很遗憾未能接拍)。
恩泰常说:对于一个演员来讲,能遇到一个好本子,遇到一个靠谱的团队,是一生最幸福的事情,演员最大的价值不是……经济价值,而是艺术价值!
要拍一部像一部,演一个像一个,就像李可乐的口头禅那么说得——丢什么,不能丢人!
要对得起,演员这个职业称呼!
恩泰对工作的认真劲儿和细节的把握,有的时候让我由衷的感觉到压力和折服,但更多的身体的担忧!
好在恩泰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
他很清晰的能把工作和生活安排的有条有理,由于他对剧本挑剔的程度,使得产量不高,但部部拿得出手,因此不会把工作安排的满满的,这样就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在这期间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当然重要的不是看美景看美人,可以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个演员加持的过程!
……看书、写书、练大字、弹琴、录歌、游泳、爬山、进驻沙漠、晒太阳、哈雷、文化交流等等,这些关键词几乎已经占据了他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恩泰那样做一个像一个,持之以恒,下苦工,多用心,我相信大家都能在各自的领域有好的收获!
最后在北京的鄙人,祝愿在昆明的恩泰,在未来的时光里,事业更加蓬荜生辉,生活依旧丰富多彩,把身上的正能量希望能感染影响到更多的人!
最后祝愿#李可乐寻人记#电影票房超十万,大家就能看到续集了!
一个轻喜剧吧,强硬的穿插了一些悲剧和感动的东西,在那个不应该的地方!
不过还好最后的时候还是以喜剧形式结尾的,那就说明还是个喜剧而已。
只是喜剧的是他把自己的身份也变的那么不可思议,那么耐人寻味,所以喽喜剧本身也变成了喜剧,于是乎他这个评分也就成了这个样子,勉强及格的一个作品!
总得来说,我是不相信这个故事的,他的电影美化的程度太大了,太脱离现实了,可能这个东西就是我不怎么奢求的运气,也可能是我最近喜欢看一些悲剧的原因,谁让我自己活的就像是一场悲剧呢?
当然电影从现实实际出发了,让后他又讲了一个让我很难相信的故事,所以我感觉我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标准了,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但是人怎么可能对于这种东西有一定的标准呢?
而这个人还是我。。。
我又是可以用标准衡量的么??
我现在都不知道我自己衡量一部电影是什么了,之前凭借着喜好去评分,之前凭借着所谓的标准去评分,例如摄影,特效,美工,包括故事情节,色彩,起伏等等的综合评价!
但是现在呢??
现在,可能是这部电影,我会参考别人的评价么??
应该不会的,我还是我的,但是我又一定是受到别人影响的,我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想着4星的,但是我又要追寻自己的主观感受,因为他最后的落脚点又回到了喜这个元素上,所以有种,让我纠结的感受。
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能冷静的,而我现在在这个打字的过程中,逐渐冷静下来了,这种感觉,好像是刚才的我不是我一样!
这奇怪!
给一个四星吧,本来个人认为是三星左右的平庸的,但是感觉还是比平庸强上那么一点的,个人感觉,所以,给个四星,鼓励一下?
好吧,鼓励一下!
人这一生,其实一直在寻找吧!
对于李可乐来说,他真正寻找的,是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想要的爱情。
我们不停的生活与忙碌,总是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又在徘徊不定,其实我们就是在找真是的自己呀!
真正的爱情,不是李可乐对青青那样,不顾着自己的能力而满足对方的要求,不会像青青一样不细心发现可乐的能力而只顾着自己的需求。
我们在寻找真实的自己,因为这样才适合自己吧!
这是一生的功课。
准备去看书了~
剧情拖沓生硬,台词苍白无力,为了方言和秀才给三星。
很多人一看这海报和名称就不想看。我看过李大眼的原著小说,非常喜欢。所以比较期待。而电影还真没让我失望。居然把信息量很大的小说故事在90分钟内讲完了。喜剧元素就像《疯狂的石头》那样有诚意,比较好看。谭卓特别美。只可惜由于审查的原因删掉了地震和讽刺豆腐渣校舍的剧情。太遗憾了。三星半鼓励
1颗星给李大眼,1颗星给方言电影,1颗星给男主角的演技,1颗星给片中搞笑的段子
不是所有的方言电影最终都能成为《疯狂的石头》。
有趣
秀才唱哆啦a梦那段笑喷了。。233没看过原作。。不过剧情很容易猜啦。。鸡王的真孙子233
多出一颗星给秀才……
套路俗片,但地点在昆明,挺好的。
我的人生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认识你之前,一个是认识你之后。
平淡乏味的俗套,无甚亮点
小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剧情简单 但方言的加入增添了整体的诙谐感
挺有意思的
看前半段 想给4星 再往下看 最多只能是3星了
评分为什么这么低啦。还是挺搞笑的。虽然故事情节很老套。我好喜欢四川话。
当时想去电影院顺便一起看了,结果没排片,现在看了之后,知道为什么没有排片了。
我就蛮欣赏李大眼,怎么着吧
这种误打误撞,乱摆乌龙的方言喜剧电影,总是很难逃脱虎头蛇尾的戏路。
b玩意儿
剧情有点老套 别的都好 难得能耐心看完的国产喜剧片
意料之外,好看。喻恩泰有才,谭卓不比高圆圆差~“旧山犹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