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宝石之国的番,我心情非常复杂。
我认为这不是一部传统的虐番,它的虐点不在于痛彻心扉的撕裂感,而在于一种宿命式的悲哀。
法斯一路破碎一路重组的过程很有具像化的意义,弹幕里一直哀悼着从前那个纯粹而温柔的孩子,而我却觉得这是必然的成长的代价。
但这个代价让人难过。
其实很多网友的评论比原作更加戳人,或许是因为法斯的经历引发了一些我们自己人生的共鸣。
把宝石拟人,又保留宝石易碎的属性,甚至加上失去身体就会失去记忆的设定,导致很多画面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
这是个很复杂的故事,每一方似乎都难以判定为“恶”。
但就动漫的12集来看,也是个没有完结的故事。
听说有漫画但是也不打算看了。
全篇最喜欢小南极。
比较不喜欢的两个点首先是为什么默认性别男啊?
我只能接受全员无性别,以及如果设定是女性又会别有风味的好磕;磷叶石前期性格好讨厌,我已经厌倦这样脸谱化的冒失不努力型主角角色了,所以导致后期转变太过突兀,也没太刻画跟南极星的情感升温,就觉得铺垫没做好。
但总的设定很喜欢,大家很像(就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像可爱的一个班的同学,老师虽然爹爹的但其实是母亲型角色,是这个集体里所有人的爱的子宫,所以即使知道他和月人有各种隐秘关系也无法做到厌憎甚至不敢去求得真相,但主角身上的求真性(我很喜欢这一点)注定让他像利刃一样破开迷雾,成长型英雄主角故事相比战胜我更喜欢看求真,追求真理;辰砂好像阴暗小女同跟主角很配嗯嗯磕死我了;钻石和圆粒金刚石也很配我磕死了,放手才能得到啊老祖宗流传的磕理;活着的人都在努力记住离开的人我流泪了,大家是友人和挚爱的活墓碑
这是一部集合了二维和三维动画各自优势的惊艳作品。
一般二维动画的繁琐之处在于角色的修形,清稿,上色等等。
而优势在于对现实的提炼,人物动作上的提炼,似是而非地对空间背景进行戏剧化的处理。
一般三维动画的繁琐之处,我认为恰恰在于对空间环境的构筑上。
如果是固定机位,三维动画的背景成本要么比二维动画高,要么省钱但非常难看。
而其优势则在于角色动画流程容易控制,能空出精力集中在本质的动作表演上。
又由于本作是三维渲染二维的体裁,画面被压缩的信息量有利于使人物动作也维持在有限动画的冷静克制状态之中。
(ps:出于个人的好恶,一直觉得众多三维动画的全补帧运动非常油腻,缺乏提炼。
某些低劣的动态捕捉则还完全停留在省钱的层面,难称艺术)而本作的三渲二技术可以说趋于成熟,避开了很多繁琐之处,抓住了动画美学的某种本质。
日本动画在三渲二方法上一路走来,从日本动画人实验短片,到《希德尼娅的骑士》,《乐园追放》,《亚人》,《Blame!
》等等,道路并不平坦。
抛开剧场版的动画片,《宝石之国》作为TV番剧,其在有限的成本下终于让人物表情动作丰富栩栩如生。
文戏武戏的分镜很精彩,静态的构图充满构成感,动态镜头移动也安排巧妙,这是三渲二的框架下才能以较低成本办到的。
我可以不负责任地说,这部动画所昭示的成熟三渲二技术,预示着未来5年日本TV动画的一次复兴,并且会逐渐深远影响中国南方三维TV动画的发展。
由于原作漫画本身优秀的素质,剧情和世界观都颇有意思。
我并没有往下看漫画,姑且俗套地猜测月人就是宝石们的最终形态。
似乎宝石活太久就会像老师一样变成和尚大光头,和尚的究极进化不就是菩萨吗。。。
月人就是菩萨造型啊0o0。
而第一集也反复提及存在的意义,永生的轮回和无奈等等。
这一定是一部存在主义巨著!
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
怎么说呢,磷的变化,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成长。
以我所有,换我所无。
用脆弱的,换坚硬的。
用柔软的,换刚强的。
用纯而信,换沌而疑。
丢双腿、手臂和头颅。
得奔跑、变化和思虑。
失那思念的,得那崭新的。
失那信奉的,得那缭乱的。
他们说磷成了一个怪物其实深夜里看自己就是一个怪物真的自己,早就粉碎了
慢慢码字,我是看了动画来的,所以漫画情节知道的不多,所以欢迎补充和指正【疑团一】首先,老师与宝石人和月人之间的战争,有一个时间轴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见到的宝石人都是诞生以后,醒来见到了老师,也就是没有一个宝石人的记忆比老师长的。
那么在这些宝石人诞生前发生了什么?
有两种可能:可能1.在老师经历过什么世界的重大变故以后,才出现了宝石人,也就是老师很有可能目睹并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甚至是事件发生的关键人,而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机器。
可能2在老师来到地球以前,就有宝石人,然而那些更老的宝石人因为某种原因全部消失(可能是被月人抓走,也有可能是老师做了什么),所以后来新生的宝石人就都是听老师的了这是疑团一【疑团二】假如月人王子想要的是被超度,那么为什么要把不相关的海人全部抓起来?
从之前的剧情看,老师和海人公主也不熟悉,也就是没有过节。
那么月人大费周章这样,加上月人还搜集宝石以及想要老师更明显的【结论】是:月人想把魂骨肉+法式老师都收集齐,然后再次成为人。
【疑点三】月人把宝石铺在地上,铺了那么多,但是感觉目前剧情里出现的宝石人数量并不多,不能支撑起那么多的宝石灰的感觉月人有王子,海人也有王子公主宝石人的王子呢?
所以,有可能是之前主角都没见过的宝石全部被磨灰了,然后老师因为认识宝石王子,并有约定要守护宝石人,所以去了地球。
当然也有可能月人撒谎,地上的宝石都是合成宝石,真宝石们都是被关起来了总结也就是,魂+肉+磨成粉的骨,加上老师的力量,可以再次成为人但是老师不希望宝石人消失,所以不愿意配合月人
宝石之国的作者说要体现美,每一个宝石都有高挑的身材纤细的四肢和挺翘的臀部,以及雌雄莫辨的脸。
破碎也那样精致,不断折射出光彩,更令人心痛。
剧中佛教理念的渗透,我并看不懂,但弥漫着宿命和悲悯的味道,让人没得希望。
大家都相信老师,即使有疑惑也依然相信着,是大众对佛教的态度吗,只有磷叶石准备深究破开真相,这样是会更好吗。
处处都是隐喻,磷叶石被迷惑失去双臂,冰河是宿命还是欲望?
成长的故事,让人压抑的故事,失去太多的故事,阴差阳错的故事。
他最初只是想帮上忙而已。
钻石哥哥好看嘻嘻嘻
一切都是从这里改变的南极石再也不能回来了。
月人将他碾成了粉末。
已经可以安静的守护着了忘记了辰砂,忘记了“我一定会找到比夜间巡逻更快乐,只有你才能做的工作”的诺言。
过去毫无根据的沉溺于美妙幻想、被宠溺的那段日子,太过不可思议,让现在的自己非常羡慕。
不变强的话就无法守护大家,无法找寻真相。
变强的话会失去自我,慢慢变成另一个人。
强大的力量总是伴随着孤独。
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吗。
故事的三方设定很有意思:月人代表灵性的魂,但出场时大多像希腊雕塑一样眼白无仁,满身璎珞,比宝石更冰冷;宝石是骨,按理说应该是脊梁式的存在,却时不时就崩碎得一塌糊涂,让观众我觉得人类世界骨折和愈合时的剧痛莫不是幻觉?
比本质还脆弱的是他们的秉性,没有眼泪便以液态金属代替眼泪,没有肌肤,便傅粉施朱伪装一层肌肤——休说只有月人妄图恢复肉身;至于最柔弱的肉,干出了绑架磷叶石和月人谈条件以图复国的大事。
整个故事绮丽梦幻,似佛陀从莲台上投来的慈悲一瞥。
宝石之国:法斯菲赖特的学习时代这是一部关于“启蒙”的作品:宝石人听从老师的指引一同同月人战斗,尽管对老师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但都无条件的听从老师,老师的定位正好就是前启蒙时代里温柔的父亲、慈爱的神。
前启蒙时代就是像法斯说的那样,”无根据地将希望寄托于美好幻想的被宠溺的日子“,而我们的主人公法斯在看到处于宠溺边缘的局外人辰砂、与王相处时第一次被真正欺骗背叛的经历、以及发觉了自己异于其他宝石人的强大的兼容性之后,产生了”想要以自己的思考认识这个世界“的想法,这就是启蒙的开端。
启蒙,就是理性之光,法斯在最终话自己查阅月人资料的时候才会想起幼时就曾在老师那里学过这些知识,可见在摆脱对老师”父“的角色的依赖之前、和在怀疑老师和月人关系的现在,认知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了,这就是启蒙带来的变化。
被边缘化的辰砂、沉睡多年的帕德马、很多代之后的新王、月球上的月人王子,只要是可以用来追寻真理的的对象,法斯都不会拒绝。
这么一看,”与父的决裂“这一桥段也是启蒙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
但启蒙并不天然就是好事,在盲信理性的狂热过后,就会产生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但这种怀念已经和前启蒙时代的蒙昧决然不同了,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
那么我们的主角法斯,会不会在今后的剧情中走出学习时代、进入浪漫派的漫游时代呢,期待市川春子老师接下来的创作!
从目前透露的情报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没有什么矛盾的动画。
那个和尚老师是一个除了能力很强,但是没啥军事水平的人。
而且也没有什么奋斗目标的人。
很好,很符合佛系的态度。
比如说,宝石们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是不被月人抓住而已。
那么这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
无非就是缩小防备圈就行,有必要每个角落都守护么?
没必要。
宝石不是人类,没有人的生理特性,不需要那么大的范围。
所以从一些宝石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活着基本就是一些无目的的活着。
而且从宝石的数量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看出,宝石们基本没什么团体智商。。
唉,比巨人差太多。
当然我们可以说她音乐,人物刻画很不错,但是从故事大逻辑来看就是失败的。
所以,这部动画很是一般般。
主角真的太难了,设定是宝石人,被打碎的次数比所有人打碎次数的总和还多。
最开始是纯粹的磷叶石,后面变成了合金青金石和磷叶石的拼凑物,在地球和月球上周旋两面为难。
地球上的宝石人觉得他是叛徒,月球上的队友自己享乐去了,爱他的老师在两百年后趁所有人冬眠了,大家都忘了他之后才把他拼好。
这两百年他就是碎尸状态随机放置在不同的小黑盒里,我觉得换成谁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崩掉吧,主角也只求被老师超度了。
下面来说下各个人物的性格,。
王子和月人族设定实在是太黑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都做完后表示累了就想去死,对观众拍拍屁股说:“再见了您。
”跟着世界上的种族一起被超度就完事未免也太占便宜了一点。
以及王子一直都很油腻总裁,设定里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让人吃不消,新婚之夜都鬼话连篇而宝石人小黑妻子还是原谅了他我就真的不懂了,说是妻子其实就是棋子吧。
我觉得宝石人也很迷,感觉就是活在当下的性格,说好的保留新鲜的仇恨的变石在月球上安心当了敌人的好厨子开了家餐饮店;坚强温柔的钻石小改改也忘记了使命成为了偶像带师。
地球上的宝石人都疯了,看到主角回来啥也不说就是欧拉欧拉,拒绝沟通。
不过看到这我也懂了为什么到现在老师还是爱着主角,主角很温柔且记得初心,但是在这部漫画里看起来未免也太过讽刺,为大家帮忙竟落得如此下场,其他人尸位素餐屈服命运反而获得好的走向也太真实了。
总结:漫画值得一看但不推荐看,玻璃渣太多几乎没一口甜太致郁了。
作者在生与死和佛学的讨论上也比较深入可以深挖。
有一种人性叫日漫和韩剧里的人性,所以看了就看了,也没必要往心里去,喜欢这种题材的话那它可以伴你度过国庆假期的尾巴w最后我不做二刺源了,以后我再也不看冻鳗了!!
(超大声!
)另一部从小学开始看到漫到现在还没个头,我死了。
设定有趣
我想出宝石之国的cos,请问算不算穿女装呢?
喜欢南极石和钻石小哥哥。敲碗等第二季。
还是敦煌乐队有意思啊。
期待后续。
是说矿石粉终于有动画看了吗?硬度2好气哦!
太不喜欢主角了...
不懂
就这样子结束了吗
剧情真的太恶心了...
也没看完
7/10。宝石人依靠着不断被打成粉碎(丧失主体)再重新拼接(获得成长),正因为这样的特性他们什么都不敢放弃,才能像西西弗斯一样在重复着无意义的战斗、机械式的分工合作中坚持下来,当老师将月狗超度,白雾散去之际,月狗化成了萌哒哒的初始形态,暗示着无性别、无生育力、穿着丧服感的宝石人,所经历痛苦而虚无的永生状态让其灵魂难以被净化。在南极石牺牲之前的前半季故事过分慢热,纯粹靠卖人设和趣味动作(如睡倒的老师头部撞裂石柱)来撑,主角类似小魔女亚可或总抱哆啦A梦大腿的大雄,什么都不会干还被拐、被溶解和断肢给同伴添乱,有教训没成长,剪短发后才摆脱天真无邪的形象。钻石躲巨型月狗那处长时间聚焦人物前景的运动跟拍,以极端贴近个人主观感受的方式出发,十分电影化,但这种模拟现实的镜头语言恐怕不适用于强调想象力的动画。
节奏好慢,宝石们语速好慢,配乐好舒缓,即使光污染严重也成功让我看睡了.......
…………还是忠于内心打星吧。世界观设定非常抓分,其他就……顺便看到好多评论说这种制作方式就是“动画的未来”我真是????兄dei你换个一般世界观的题材来试试看,不会好看的。
画面是很美。兄弟姐妹情,残酷成长史,灿烂背后的真相...但 不感冒.
评分够高 1集弃看不下去
致郁成长系
(8/10)你们叫他们“老婆”,他们却以“兄弟”相称………………
成長意味著失去,伴隨著痛楚,弱者不配擁有掌聲,前後態度變化讓人心寒(索性讓之失去記憶,豈不是一勞永逸,和諧和平?)未來本體無機物也會有著‘遙遠歷史中的人類’一般的喜怒哀樂,‘情緒’本身就已經跨越了時間的緯度吧⋯⋯
二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