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比第一部有看头。
因为第一部如果单看确实打破循环可以当做完结作品看了,只不过什么都没有交代。
和吹毛求疵无关,最基本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循环你总该交代一下吧。
不能像死神来了似的吧!
但是说多错多bug也就多了。
一,为什么其中一个Ryan要杀另一个,后来失败了把女主送回重启版本妈妈存在的宇宙,经历12345女主回头的不应该是有两个Ryan的宇宙吗?
二,本来以为女主妈妈是个boss之类的呢,“死而复生”就为了告诉女儿向前看?
三,所以Ryan他们到底为什么闲着没事干造一个让时间变慢的机器四,妈妈存在的宇宙的Danielle好歹帮助女主他们拿钥匙虽然可能为了男主吧,然后女主回头就为了把人家送进loop做实验?
【彩蛋是给我这种感觉的可能猜错如果有第三部咯】五,所以存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时空的同一个人同时存在的情况,这本来只是loop这下真的time travel了,所以为什么女主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我一直期待最后一次揭开面具是女主自己呢结果居然是那个倒霉医生。
这个剧组真是充分利用了上一部的路人都全部回归了啊。
六,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是人为干预的loop那为什么找到凶手可以解除loop?所以说比第一部好玩多了因为不管尾巴有没有bug最起码有源头了!
第一部关于线索部分: 特写的蛋糕,每次出现的地方都是室友知道的地方(途径去生日派对,医院,房间)在房间内被杀的时候,找不动的遥控器。
以及在第一次的时候室友和她说:“你再和Dr.维持这样的关系会出事的。
” 卡特门上的字条,今天是你生命的第一天关于电影的脑洞 + 恐怖部分:这部电影的脑洞非常喜欢,将一个人困在时间循环当中,牵涉到了维度空间概念。
这部剧的恐怖点就在这个每天重复着你知道的那一天,个人觉得算不上恐怖。
刺激的娃娃面具,不但很好地遮掩了凶手到底是谁,这个娃娃面具还是有些吓人的。
最循环的就是9点准的起床闹钟,today is my birthday, 太洗脑了。
升华part:女主在一天又一天的循环经历下,审视自身,去和父亲,室友和解。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偶尔的放走都是可以接受的。
算是影片的一个亮点。
第二部
个人更喜欢第二部,很多细节的完善。
是因为“西西”而引发的时间循环和空间穿越。
彩蛋和为什么其他时空要传过来杀自己的卡特室友还没有解决。
(希望不要烂片)而且对于到底选择回到原来的时空还是选择现在这个母亲活着的时空就是一大亮点。
男朋友代表着未来,母亲代表着过去。
是选择自己原来的生活,还是呆在这个没有经历过的空壳子里。
最后还是选择未来,因为我相信过去才促成了现在的你。
至于很多人纠结,为什么不要亲妈要男朋友的恋爱脑。
这恐怕不是恋爱脑。
女主和她的“母亲”缺失了三年的记忆,母亲说的很多东西她都回答不上来。
过的生活完全不是自己的人生,她要去假装她还是她的女儿,但其实不是的。
这就是最大的矛盾。
就如男主所说,女主有了他人没有的机会,可以好好地道别。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
尽力去抹平遗憾。
刚看完忌日快乐1,意外发现这个电影还有2,已经有朝着系列电影发展的趋势。
第二部整体来说延循了第一部的剧情,并第一部基础之上继续升级脑洞。
整体来讲,忌日快乐2令我比较意外的一点是原班人马拍摄,演员一个没换,还是第一部的那批人。
从剧本的创意角度来说,俨然是对第一部进行了升级—从单一世界线的循环死亡,变成了另外一条分支平衡世界线的循环死亡。
影片以男主室友Ryan陷入循环死亡为开端,并发现杀害自己的凶手竟然是“另外一个自己”,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第一部女主(Tree)遭遇的循环死亡背后秘密。
一切都始于Ryan小分队在学校里搞得量子实验反应器,从而间接造成了时间重置。
剧情于此进一步升级,在Ryan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惊慌失措时,并发生争执,再加上学院院长要取缔他们实验相关设备,多方势力推动下,量子反应器再次被启动,女主再次被误送到循环死亡轨道里去,只不过这一次是另外一条平衡世界线。
在这个世界线里,Lori不再是杀害女主的凶手,婚外情博士倒成了杀害Lori的凶手(这条世界线里博士与Lori曾纠缠在一起),女主的妈妈也复活了,男主(Carter)的恋爱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喜欢上了女主小姐妹.......说到这,不得不再次同情一下女主Tree。
刚刚经历了自己所在世界线的几十次循环死亡折磨,还没消停一小会,就又进入了一条平衡世界线,并在新世界线里继续开展了循环死亡之旅,女主到达新世界后的尖叫声令我印象深刻😂。
不过相比于第一部主线主要放在女主在循环死亡中不断调查杀死自己的真凶,第二部的主线则是主要放在了女主在平衡世界线所做的亲情的艰难抉择,一方面女主想通过Ryan团队结束自己在新世界线的循环死亡模式与妈妈永远在这条世界线上生活,但是她自己在这个世界没有曾经的回忆,记忆是缺失的,并且无法和自己心爱的Boy在一起;另一方面,女主又想回到以前的之前与自己的心爱Boy在一起,最终女主也听从了妈妈的建议,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所想,通过自己得一次次自杀记住了量子反应器的变量和算法,在Ryan团队帮助下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全影最感人的戏份就是女主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在此再赞一下杰西卡.罗德的演技,从Tree的最初婊里婊气性格到重新认识自己再到与妈妈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一系列的蜕变被杰西卡拿捏的十分到位。
全影最有趣的戏份,当然要属Tree的百变死法,依次经历了触电死,喝农药死,穿比基尼跳伞摔落死等等。
印象最深当然是Tree穿着比基尼跳伞,除了火爆身材之外,竟然落在了男主与自己的塑料姐妹亲热地,笑喷了当时.......忌日快乐2继续延续着第一部电影的风格基调,影片元素也更加的丰富,整部片子集合了亲情、爱情、欢乐、惊悚等等元素。
忌日快乐2 (2019)6.62019 / 美国 / 悬疑 惊悚 恐怖 / 克里斯托弗·兰登 / 杰西卡·罗德 伊瑟尔·布罗萨德 无意间打开的第二部,比起第一部其实恐怖氛围已经减弱了许多。
再看见那个娃娃脸面具,也不觉得恐怖,反而还觉得有点可爱😂所以这次聊点别的,比起逻辑,我有另外两点很有感觉。
一是:如果当你又有机会回到已经离世的亲人身边,你会选择留下么?
二是:关于“花样作死”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女主Tree在时空碰撞循环时,来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开始循环。
在这个维度里,室友没有对她抱有杀意,反而一次次的救她;男朋友也不是她的,而是另一个朋友的。
但在这里,她有妈妈。
在这个维度里,妈妈没有去世,而是和爸爸一起等着为她庆祝生日。
Tree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这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幸福。
所以她想定格此刻,让自己留在这个有妈妈在的维度里并同时结束循环,从而弥补之前的遗憾。
但卡特问Tree,生活在别人的生命里,顶着别人的面具生活就是你想要的么?
但此刻的Tree不想过于纠结,毕竟没什么比在见到妈妈更重要的了(这一段弹幕都在刷:男朋友是可以抢过来的,但妈妈只有一个)但当妈妈和她讨论她们最爱的甜点时,她突然意识到:她没有和这个“妈妈”相处的任何记忆。
虽然她好爱妈妈,但她现在是带着妈妈去世那个维度的记忆在现有维度里生活。
换句话说,虽然不管在哪个维度里,她们都会彼此爱着,但在这个错位的时空里,她其实不是妈妈眼里她,妈妈也不是她想弥补遗憾的妈妈。
想通了这点的Tree还是决定回到自己所在的维度里,但这次,她认真的向亲人朋友认真做了告别。
所以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选择也是:不会。
别人的的人生再精彩(即使是平行时空里的自己),也终究是别人的。
我也无法在别人的世界里找到归属感。
自己的人生也算不得光辉,但我现在维度里所拥有的都是属于我自己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摆烂”的人生也是只属于我的吧。
关于“花样作死”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牛逼的态度。
其实第一部的时候就挺喜欢影片里女主的人设。
她从一开始的迷茫,愤怒,崩溃,到渐渐接受,寻找,再到开始“摆烂”、花样作死。
反正每次死去都会不断醒来,反正每次醒来又是新的循环开始。
“反正得去死,那还不得把想做的都尝试一遍才值得!
”所以在第一部她在校园裸奔,各种疯狂,各种被杀;第二部里各种自杀,电击、喝药、高空跳伞不背伞包、闺蜜面前搞怪跳楼吓她... ... 虽然我们不是女主,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不能拿它开玩笑!
但回到我们的生活里,有时候处在生活工作的高压环境里是无可奈何的,为了生计寻找出路也是必须要去完成的目标。
但如果能在这种压迫感十足的过程里,还能依靠那种“没什么了不起”的态度找到缓解自己的乐趣,有新的尝试、新的突破。
如果能这样,也太酷了吧!
影片里“花样作死”的女主有试错的底气的,毕竟她是向死而生的人,只有死亡才能开启新的循环,才有机会找到结束循环的方法。
所以“花式作死”最终也是为了能更好的活下去。
所以要想拥有这种态度,首先得跟Tree一样先找到自己的“底气”。
找到能让自己不断试错的底气是什么?
没想到一部恐怖片硬是让我给看成了温情剧情片。
我们都没有像主角那样有可以弥补遗憾的机会,能做到的就是把每次离别当做最后一次,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认真的生活,认真的迎接,认真的告别。
尽量的不留遗憾。
本文有剧透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式、校园、青春、喜剧、悬疑、惊悚甚至带有一点恐怖元素的爆米花电影。
故事设定是主人公不断重复同一天生活,最大悬念就是看女主如何打破无限循环。
这是个老套路,早有土拨鼠之日、恐怖游轮、记忆碎片等优秀电影奠定了这一模式,重要的是要有新玩法。
人设方面,女主简直是特工plus版高阶设定,武能械斗杀人犯,文能 coding 逆转时空,为爱情自杀式撞车毫不含糊,为朋友一枪击毙杀人狂,而亲情,女主则实实在在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痛苦抉择。
电影女主人设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面对自己被动脱轨的人生,有着max到逆天的战斗精神与独当一面的把控能力。
可以说这是高度理想化、全能hard模式、有危险自己直面硬杠、绝不逃避也不拖累他人、卡丽熙般真·大女主的人设配置了。
这种女主人设当然过于夸张,在现实生活中极为罕见。
但她表现出西方当代文化中,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流行文化设定——思想独立又关心他人,行动勇敢并兼有智谋,想要的人生靠自己争取,但注定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人和事,那是成长的代价。
事实上,忌日快乐的几个主要年轻人角色,都被给予了更积极的人设元素。
比如立志做科学家的亚裔男学生对自己科学实验的强责任意识,男主孤身犯险舍己救人的行为,即便女主有些裱气的室友1,也在关键时刻用机智为女主打破轮回出了一份力。
可以看到,美国青春片也在不断进步,要知道10年前的美国青春片,清丽脱俗女1最终将裱气女2踩在脚下,赢得帅气男主还是津津乐道的套路。
影片进行到中场,女主的人生出现了平行时空的两难选择:面对“母亲死而复生”的新时空设定,和“依然没有母亲,但是爱人回到身边”的真实版,思考再三女主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这是编剧投射在女主身上,对拥抱真实生活的勇气这种稀缺品质的肯定与赞赏,也暗含了西方“伴侣大于父母”的伦理选择,与“面向未来大于沉溺过去”的文化鼓励。
剧情方面,大反派是(假)相爱(真)相杀的中产暗黑夫妇,杀人动机是男反派的婚外恋。
我们就来聊一聊,腹黑中产夫妇,婚外恋,以及第三者。
提到中产、中年夫妇、婚姻危机、出轨与背叛,简直是美国影视剧的最爱:绝望主妇、傲骨贤妻、美国丽人、消失的爱人、不忠、大小谎言、吉普赛人......这个片单可以列无限长。
创作者们将相似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各种境遇进行了无数解读与演绎,意在让观众从狗血剧情中看到人性,在矛盾冲突的剧情里代入纷乱中挣扎的自己,在主角的绝望反杀中宣泄现实生活里压抑的情绪。
文艺创作反映真实社会。
事实上,这几个关键词背后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过去几十年间经过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甚至早已进入专业研究领域。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学者萝芮博士就出版了《夹缝中的女人》,这本学术著作采访素材丰富详实,跳脱出道德、文化、经济、时代等诸多条框,客观观察女性第三者的存在,同时又返回到道德、文化、经济、时代等真实环境来解读女性第三者出现的原因、发展的模式、存在的状态以及带来的影响。
这本书一经出版,引起广泛关注,并且被译为多种外语畅销国际,但遗憾的是,至今中文版仍然只有台版书,大陆没有正版引进。
忌日快乐1、2都涉及到了婚外恋与第三者,1中女主就是第三者,2中女主室友2是同一个男教授的婚外情人,最终两个优秀善良的女孩都挣脱了这一关系。
室友2挣脱这一关系的方式是惨烈的,被正妻一枪穿肚。
被女主救下后,室友2还能乐观的开玩笑:这(医院)真是个适合中枪的地方(意为马上有人来手术救助自己)。
而讽刺的是,前一秒趾高气扬的正妻转眼被自私的丈夫一枪穿胸,当场领了盒饭。
当自认为是受害者的妻子变成凶手,道德高地瞬间变为丧命悬崖。
第三者却被救下,用乐观的回应告诉我们,她仍然有勇气也有资格,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人生。
电影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故事内容与整体节奏上,不得不说,忌日快乐2是不如1的。
豆瓣打分也能看出高下,1超过7分,2则跌落至6.6分。
也是大家由1产生了对2的期待,但是与1相比,2确实不够专注,想要融入的元素过于大杂烩,导致每一个元素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有些主题比如婚外恋最终落入剧情推进的噱头,相关人物也成了符号化反派。
故事内容看起来纷杂实则空洞,全靠上价值台词来凑,导致有些地方节奏略拖沓。
作为一部喜剧片,幽默感不如1。
总体而言,这就是一部模式成熟、元素混搭,融入了巧思,旧瓶装新酒的商业片,成功植入了很多美国当代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称得上立意高级。
假期即将结束,如果你想看一部正能量、轻松不费脑子,同时脱离了幼稚、狗血到侮辱观众智商的电影,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才是恐怖片最终的走向,仅靠一惊一乍吓唬人已难再起作用了,这也是恐怖片分数始终难以上去的原因吧。
观众已经习惯了惊吓,他们需求的是更多恐怖之外的元素。
恐怖只是手段与衬托,人性的丑恶与阴险最终是为了表达主题而服务的。
如果仅仅只是恐怖,电影的本质将显得空洞。
未来的恐怖片应该寻找其他的出路,在用恐怖吓人的同时应该探讨更多的东西,情感也好,哲理也好,自然也好,恐怖电影既然是电影,那么它们终究要有各自的话题归宿所在。
在这点上,《忌日快乐2》做得非常好。
第二部相较第一部,恐怖悬疑减少了,增加了更多的喜剧与情感元素,影片的重心有明显的变化。
2在1的剧情上做了很好的继承,由于1已经把套路全部呈现给观众了,故事也已经基本完结,所以第二部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再过多地纠结于“破解循环一天”这个主题,而是探讨了其他话题。
电影加入了科幻元素作为剧情支点,探讨了一个人类看似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爱情还是亲情?
是选择回到自己的维度和“the one”团聚,还是留在不属于自己的维度,和仍在世上、自己日思夜想的母亲团聚?
真的太难了。
而残忍的是,人最终还是不得不做出选择。
《忌日快乐1》的成功所在,就在于电影在不失悬疑恐怖氛围、故事经得起推敲的同时,喜剧效果优秀,最重要的是女主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救赎的描写与刻画。
看似糟糕透了的绿茶婊,其实心里有着比谁都痛苦却无法诉说的原因。
在解决循环的过程中,女主与周围的所有人、与自己、与过往的一切和解。
这样一个坏得恰到好处的人物的改变与救赎,给影片增添了许多温情与内涵,正是这点,《忌日快乐1》得以脱颖而出。
2继承了1的剧情,在原先的感情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女主内心情感的纠结与变化,聚焦在女主与母亲的情感关系上,并让她在其母亲和男朋友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
好不容易度过了噩梦般的一天,与一切和解也最终收获了爱情,以为圆满时,意外让女主重回这一天,面临最后的选择。
影片的第一部使观众了解了女主一直以来的心结,第二部则在第一部的感情基础上,对女主的心结,即与母亲关系的进行了深入挖掘,将重点放在了情感变化上。
当痛苦折磨的循环突然变成了虚幻的希望时,女主究竟会怎么选择?
如此矛盾的抉择正是这部电影的戏剧化所在,电影的立意从“怎样走出这一天”到“要不要走出这一天?
”,主题的转变使电影的境界得到了提升,这也是我认为第二部同样出彩的原因。
当女主最终做出选择,面对摆在眼前的现实,接受一切时,她才真正完成了救赎,走出了9月18日这一天。
《忌日快乐》两部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它更像是喜剧。
因为这两部电影主题是与传统恐怖片“堕落”“凶险”相反的,“积极改变”的过程,也就是“变好”。
它能取得成功,可以看出观众对于恐怖片口味的变化。
恐怖电影并非是越吓人越好,《忌日快乐》道路试探的成功反映了现在恐怖片市场的走向变化与观众口味的多元化;当电影有着更深的内涵和探讨空间时,它自然会出彩赢得认可。
我很爱里面的一些台词,以及女主与男朋友、母亲的一些情感戏份。
所以我把这些台词都穿插放在了影评里。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在90分钟的恐怖电影里这样的对白会显得苍白无力和说教,但如果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的话,影片整体故事中对于情感的刻画是足够细腻和打动人心的。
《忌日快乐》对于情感的表达并不是在恐怖、灾难的背景环境下,进行可有可无的道理感化强行主题升华;它是通过整个系列两部的慢慢铺垫,在有了较为完整的情感基础后自然的情感传递,这是《忌日快乐》这系列的精髓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恐怖电影的最主要特点。
这也是我喜欢这部“恐怖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续作所有演员回归真的太让人感动和兴奋期待了!
这样的班底真的太棒!
没有大牌,一群演员演出小成本恐怖喜剧,这样的电影才更有生活气息,更加吸引人。
女主真的太迷人了!!
真的太美了!!!
从第一部开始就被迷得死死的,尤其是她的笑容,怎么有这么明媚又俏皮又这么迷人的笑容!!
真的是我见过最美的笑容之一了!
看第一部的时候就已经不停地赞叹过,但现在还想再独自写一段话再来称赞她我爱死这个角色和这个笑容了!
男女主这对CP真的太甜了,虽然戏份不多但仍然很有爱女主吃醋的样子简直不要太可爱!
还有就是花样作死和体验生活这个循环类电影最有趣的看点了,这次女主玩得更厉害,通电洗澡喝清蟒剂,跳楼跳伞碎草机,甚至还有比基尼福利!
我可以!!
这个身材和脸蛋和笑容,我可以!!
最骚的是跳伞自由落体落到了男主和Danielle面前,吓得花枝乱颤的哈哈哈哈,虽然图抠得太次了…还有Danielle这个角色真的是从头黑到尾,洗白都洗歪来哈哈哈。
另外女主从钟楼上跳下自杀的时候,致敬了一波《超凡蜘蛛侠2》,虫温党看着都要流眼泪了T^T,还我加菲,还我格温55555555
电影中妈妈的角色真的太讨喜了,选角也非常成功。
所以女主心里才始终放不下,一直思念着母亲吧。
因此母亲的重现,使剧情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这次女主终于直面自己内心最渴望与脆弱的部分。
母亲是推动着女主内心发展与剧情走向的主要源动力之一。
影片的大部分道理也是借由“复活”的母亲之口表达出来,教导了女儿的同时,也感动了观众。
我从没想过我看恐怖片也会流泪;当你日思夜想最爱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这次终于有机会和她诉说你一直以来的思念,和她重逢,与她好好地道别时,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当Tree紧紧抱住母亲说mom的时候,我的眼泪也随着她的泪崩止不住地流下来
如果说第一部的关键词是循环与救赎,那么看完第二部后整个系列的关键词是选择与救赎。
每个人都在选择要走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否与过往和解,是否愿意原谅和重新开始,人生有着无数这样的选择。
生活会推着你做出选择,但你可以选择跟随着自己的内心,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改变永远不迟。
你可能会重复这样糟糕的一天,但你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的选择。
"I TAKE A LEAP OF FAITH."
忌日快乐,上一季中卡特的室友黄毛小子也陷入了类似上一部中女主的循环,他也在一天被带着婴儿面具的人杀害后醒来,重新度过那一天。
他找到男女主,向他们寻求帮助,并发现杀手就是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
原来,他和另外两人所弄的一个量子项目因不知原因触发了,使得两个时空有所交集。
黄毛想操作机器重回正规,却将女主送回了上一部中的那个早上。
女主来到了另一个维度,那里,她的母亲没有去世,她和室友的关系也很好。
但杀手还是有的,室友和生物教授有一腿,教授老婆发现后,教授决定杀掉室友,仍以那个杀人犯为幌子。
女主在这个维度向卡特和那三个造机器的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不断重生,越来越虚弱,但她已不想离开,在这个世界,她会更加幸福。
但是,一个人的生活是由她过去的经历所铸就的,而不能闯入别人的生活,即使那是另一个自己。
最终,女主回到了原来那个维度,过着自己原本的生活。
相比于第一部,第二部更加凌乱了,节奏掌控得很不到位,恐怖感几乎消失。
但影片的主旨更明确了,关于生活的理解更深刻了。
角色基本实现了很好的利用,另一个世界任务的关系仍与前面的相钩连,是平行宇宙的一个好的展现。
片尾留了个被军方叫走的彩蛋,是为第三部留伏笔,现在词条是22年上映,期待着。
片名中的2U谐音to you,还不错。
在第一部基础上,解释了循环的原因,在男配循环几次后又回到了女主身上,这个设定挺巧妙。
故事仍延续了搞笑潜质,女主看淡人生的吐槽模式,比恐怖氛围更多。
以为延续了以前的循环,但是穿越到那一天后,生活场景都发生了改变,母亲也在世,结果发现这不是自己生活的世界,而是进入了另一个平行时空,随着一些心路历程,女主最终救下好友,回到了自己的世界,整体情节还是不错的。
导演以低开高走的手法,开场起得很平淡,甚至让观众以为只是换了个演员炒冷饭而已。
但就像唱歌一样,起头起得低,是为了唱高音显得更高亢。
迅速回顾了上一部的剧情后,看开头的循环模式,本以为还是延续寻找凶手的套路、只不过把白毛小子换成主角而已,但这样想就把导演想简单了。
本片比第一部节奏明显加快,而且信息量成倍增加,完全不给观众提前预判的时间。
不仅开头前20分钟就把凶手找到,而且把造成循环的原因也找到了。
紧接着,秘密不仅暴露在参与实验的同伴面前,而且与实验有接触的人也都卷了进来……这完全是抛弃了第一部的故事框架,开启了新的模式。
编剧和导演真是艺高人胆大,如果新的模式没有把故事讲好或者观众不买账会弄巧成拙砸了招牌,很少人愿意这样冒险。
佩服主创创新的勇气。
………但是,后面是什么呀?
没法写下去了,失望。
*剧情上:一开始以为会是瑞恩进行一个男生版本的死去复活故事,没想到还是可怜的女主(手动狗头)继续受罪,而且最后彩蛋里选择让人无数次循环的居然不是那个杀人狂医生觉得有点遗憾,毕竟Danielle只是婊,但是罪不至死。
*价值观:电影引起了两方面的思考,1是关于道别,女主最后一次和母亲说再见时提到,人们总是直到真的不能再见的时候才明白告别的含义,现在的我们说着这些话其实也与“未自杀”前的女主无异,但是让我们思考,要珍惜。
(好鸡汤的话)2关于爱情,女主在重复的“死亡”和母亲的“教诲”中明白,爱情是take a leap of faith(莫名想到信仰之跃),而能让彼此变得更好,才是对一段感情的检验标准。
另外,很多特性,即使有蝴蝶效应,换个维度可能也不会有太大改变,比如医生“狗改不了吃屎”*觉得有趣的点:看到了更多种类的奇奇怪怪的死法?
觉得女主真的很勇敢,至少哪怕知道死去会醒来我也不敢那么刚自杀。
不过我想我会利用这个能力做很多别的事情?
比如尽量找一个对身体损害比较小的“死法”(好吧这好像不能速死),如果是我,这一天里,我可能会尝试很多之前不敢尝试的事情,比如下矿井?
裸奔?
yp?吸毒?
尝试救人而死?
去一些之前没有去过甚至是法律不允许的地方看看😂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如果有第三部,我觉得可能会是梦幻联动,比如和漫威或者sense8之类的联合出个电影啥的,估计里面还会有一些致敬例如《回到未来》的镜头。
而且也可以出一系列周边了😬比如女主那个fml短袖就挺不错hh。
第一部其实就很惊喜,看了好多遍,居然第二部还升华了~可能是跟着女主一遍又一遍被共情了,特喜欢男主小天使。这样共情的结局就是妈妈那里真的一秒落泪,特能体会女主的感情。
首先,绝对是有诚意的续集,并没有一味重复上一集的套路。但是,这个科幻剧情实在bug太多,还不如第一部保持神秘的好。为了配合剧情,配角很多突兀的性格转变。还有,怎么所有人颜值都下降了那么多...
所以机器和女主最开始的循环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啊。黄毛本来就没找到启动公式,所以就根本不会制造这个循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黄毛是什么情况,也没有交代。而且为什么宇宙都变了,但某些角色的个性还是一样呢,未免过于脸谱化了。BTW,女主的确好看身材好
笑点比第一部多,丹妮尔扮盲人最搞笑,量子效应总是让我想到瑞克与莫蒂。今天刚学了deja vu这个单词,电影里就看到了,真是神奇。
一开始还以为就是亚裔室友循环,总觉得无聊又哪里不对,原来还是女主“倒霉”。作为喜剧还是及格了,平行世界的设定也可以,还加了一些成长与爱的元素在里面。
?尴尬的让我死掉
不知道怎么说,一方面衔接第一部,做了些解释,有了新的展开。另一方面,格局太小,争夺时间装置的过程太儿戏。女主为了男友连亲妈都不要了,有点太青春琼瑶片了。
You are gay真是太好笑
【C】编剧太贪心了,又要loop又要感人还要有主题,最后全员人设崩。第三幕更是烂炸已经是为了编而编,凶手毫无理由,突然反水杀掉同伙的那刻,我觉得自己看的是万万没想到。
片头环球logo彩蛋比较有意思,上一部是环球logo开场闪了三次,这次是有丝分裂成三块环球画面……从时间循环到平行宇宙,还解释了一下上一场电压不稳的问题,从恐怖片变成了科幻片。
无限循环
难得有一部续集能这么认真的解释上一部的离奇现象。这一部主演在善后,在解释现象得同时,对主角也做各种情绪的收尾。作为续集来说还是很出色的。
第一部就平平无奇,第二部加入了科幻的噱头,但更像是在开玩笑逗闷子,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所以也就无法让格局有较大的提升,比起同类题材的《恐怖游轮》、《彗星来的那一夜》,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可能更适合青春洋溢的校园一族欣赏,老朽在观影中并没有获得太大的乐趣
想表现爱情吧,感觉差点儿意思;想表现亲情吧,感觉也差点儿意思;想表现科幻吧,感觉还差挺多点儿意思的;想表现恐怖吧,感觉更差点儿意思。就是挺无聊的。
如果说唯一的缺点 就是莱恩第一次回来的那个目的 太简单了 只是告诫群体性穿越的危害性
白瞎了第一部,强行科普解释一切,然而并不需要。那种轮回的前进已然不见,唯一不错的就是好好离别
基本上是比较彻底得从teen horror拐到teen comedy上了,这也无妨,问题在于第一部虽然也没那么严丝合缝,但照搬来的循环设定简洁清晰,从情节到桥段都走得比较顺畅,而第二部则是教科书级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脑洞不够平行宇宙,凌乱&顺拐兼而得之,最终只得落脚于情感鸡汤,既不horror也没那么comedy。 PS:从《土拨鼠之日》的奇幻到《回到未来》的科幻,它们的精神实质其实是相通的:当下在我们手中,未来由我们创造,其实都还是蛮昂扬、蛮正能量的。
(6.0/10)显然,为一部卖点独特的类型片推出续集是件很有风险的工作,因为某些特殊的背景设定只是因为它的新鲜感才成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关键。同样的事情经过反复就很容易从独特沦为平庸,这部的解决办法——或者说至多只是缓解之道——是淡化第一部在无限循环中涌现的不安全感和惊悚特质,一边继续放大喜剧元素,一边寻求在家庭温情等角度上重新诠释整个故事。
第一次是天才,重复一遍就是蠢才。没想到续集这么无聊,女主的眼角耷拉着已经一副大妈像了。不关心谁是凶手了,好像嚼过的馍馍,无味。
已经从惊悚片转变为温情科幻片,不过仍旧是不错的续集,而且完美填了第一部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