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片苍茫,人心处处荒凉。
――《小寡妇成仙记》和《冬》一样美丽动人的北方雪景,一样的道尽人生孤独,有纪实黑白风的感觉,画面很棒,完全感觉就是生活,却更多的是借鬼神讽现实,揭人心。
揭可怕的生活。
或许导演也是个愤青?
生活有那么恐怖?
或许是我真的没有生活在北方,看不到那么多的苍茫。
也或许是我生活在烈日灼心的南方,傻啦吧唧连生活都顾不上,更哪来闲心眼去看去想?
偷得浮生半日闲,稀里糊涂心不烦。
二好说:鬼不可怕,不骗人。
人才比鬼可怕。
让我突然间想起了初中的一篇课文印象十分深刻:“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搜神记·宋定伯捉鬼》当时记得老师是说人得机智勇敢什么的,而年幼的我却隐约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才突然明白,鬼,无论好坏善恶,我是一个没见着。
人,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却随处可见。
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那样:牵牵绊绊,心有所念,有所执,所以不悟,不能放手,无法转生,沦为鬼?
那样看来,却是聂小倩般让人向往的纯情了。
而人间呢?
真如《道道道》里那个市集?
无法看到真实,烈日才是炼狱。
一直以来,在豆瓣打10分是为了给喜欢的片子拉拉分,并非真有10分水准,这个片子也是如此,我的角度7-7.5吧,这部现实主义电影过度精准得还原了现实,总让人觉得叙事、表达过于夸张,实际上在北方人的视角中,尤其是真实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眼中,每个叙事片段都可以是真的,甚至知道更荒唐的。
所有演员台词过于生硬,缺乏真实的生活气息,严重的减分项。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毛泽东写的。
《沁园春 长沙》,全文,如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问,小寡妇咋就成了仙了?
答,人欲爆发,神仙都不够用了。
村里人,视野狭窄,就知道,多一个神仙多一条路。
亲眼得见一个屡屡遭难还不死的奇迹,宁愿信其神,不信怕吃亏。
北方一片苍茫,南方好过点儿不?
南方和北方,顶多隔着1个朋友圈,1条热搜就穿透了,怎么可能有差别呢?
求神拜佛的,不都是这一套:我是新来的,从没钱的地方来,到有钱的地方去,求指条近道呗。
你想想,小寡妇一路成仙都干了啥?
1. 四爷的养老问题,她用恢复健康给解决了。
后果,四爷死于健康。
2. 妹夫的重男轻女问题,她用保生儿子给解决了。
后果,两个闺女被爹卖了。
(细思极恐的是,如果B超没问题,新生的儿子,也是买的!
那就是3女换1男。
)3. 留守花季少女的自杀悬案,她用狗怀孕的误会,破了。
后果,自己前夫自杀的真相,也破了。
再也没法自我欺骗了,就是自己贪嘴,害了2条人命,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丈夫。
4. 当街救了被绑架追债的初中同学一命,她用了神仙的招牌,忽悠。
后果,假狗头金忽悠了全村,导致矿难,十几条人命,没了。
5. 保护动物,举手之劳。
后果,相依为命的哑巴小叔子,学会了爱心,丢掉了性命。
事与愿违,小寡妇,肯定是明白了。
没有谁的死,重于泰山;更没有谁的死,轻于鸿毛。
灭霸做的对。
响指一打,一半团灭。
负担轻了,神仙就能满足,正常人的正常欲望了。
【备注】电影,值得二刷,台词都值。
举例三:1.对着可乐瓶子,哭不出来。
2.二叔有两条,谦虚的眉毛。
3.鬼魂都通情达理。
【花絮】我看的是113分钟公映版。
老豆腐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我很不满意。
一个在道德崩塌的环境中,无依无靠的女人。
前一阵子,蔡成杰的处女作[北方一片苍茫],在经过一年的等待后终于公映了。
电影从问世之初就备受关注,去年在FIRST影展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奖,今年2月又在鹿特丹电影节拿下了金虎奖,评委点评如下:影片呈现了史诗的维度,超越了任何一个个体与瞬间。
故事聚焦在女性视角,一位虽然身处困境却不断反抗着受害者身份的女性,她挣扎的旅途凝聚了纠结复杂的情感和精巧的幽默感。
而摄影上所呈现的探索视野也让这部影片更为出众。
蔡成杰喜提鹿特丹电影节最高奖——金虎奖[北方一年苍茫]的故事发生在农村,别看地方简单朴素,但内核却相当魔幻,甚至邪典。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妇王二好,在第三任丈夫去世后无家可归,还被村民定义成“克夫”。
村民拿土枪指着王二好在王二好带着小叔子一路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一系列离奇的巧合又让她被村民奉为神仙下凡,纷纷求她治病、指路。
于是,随着小寡妇王二好走街串巷当神仙的同时,一幅农村众生相,就在茫茫的雪地中徐徐展开。
①从小寡妇到神仙,再从神仙到人[北方一片苍茫]在结构上有点像[燃烧]。
[燃烧]在前半段上让人以为是个爱情电影,一个转折后成了惊悚片。
[燃烧]在这段情节后,迎来了断崖式转折 这样的转折在[北方一年苍茫]中有两次。
第一次,是王二好从“寡妇”到“神仙”的转折。
在和小叔子四处漂泊的过程中,二好最开始也是饱受各种欺凌,“克夫”、“淫荡”这样的标签贴满她全身。
直到那些“神迹”发生。
先是帮瘫痪多年的聋四爷洗澡,把人忘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夜后,“治”好了他多年的瘫痪。
说是洗澡,其实像是把人扔锅里煮 随后又一巴掌“治”好了欠债老赖的落枕,查明了村中自杀女初中生的“闹鬼”事件。
接连的巧合,让二好“神仙”的传言迅速盖过了“克夫”,村民也从对她人人喊打,变成了像菩萨一样供奉她。
背后的彩色玻璃,有点像教堂的感觉,坐主位的王二好也因此成了“仙”当然,二好“成仙”靠的不是神力,但也并非都是偶然。
她所凭借的只是最纯朴简单的善意而已。
比如她来到前任丈夫的妹妹家,发现妹妹连生了两个女儿,并且肚子里怀的还是一个女儿。
妹夫因此对她拳打脚踢,二好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二好告诉妹夫,可以把肚子里的孩子换成男孩,但要妹夫不再家暴,而要对妹妹百般呵护。
二好装模作样地做法事,表面是施展“神力”,其实只想给妹妹换来短暂的安宁,哪怕到时候仍然生下女儿,妹夫也不会怪罪到妹妹身上。
表面的“心机”之下,是纯粹、敏感、又细腻的善心。
王二好给女孩的“鬼魂”跳萨满舞电影演到这里,成了一出荒诞喜剧,然而转折继续——从“神”再到“人”。
二好施展神力帮助过的那些人,都没落到好下场。
如聋四爷,腿脚好了以后家人不再照顾他,他彻底成了孤独一人,甚至他失足从屋顶摔下后,死了许多天都没人发现。
妹夫如愿生出了儿子,他感谢二好大恩大德的同时,也为了抚养儿子,卖了自己两个女儿。
第二个转折褪去了影片魔幻的外衣,现实的狰狞面孔浮出水面。
哪怕挂着各种“神物”,王二好对许多事情还是无能为力 对于村民来说,二好或者所有的神仙,都是他们用来寻求方便的工具。
每当他们做了亏心事或者想做白日梦时,就求助“神”,然而当“神”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就亵渎“神”。
结尾,村长以为村里的后山中有金矿,要带人炸山,二好拼死阻止,说山上那么多生灵,炸了山,山神爷会怒。
村长的回答是这样,“山神爷不答应,你应该做山神爷的思想工作,不该拦着我们”。
随后,村长用“百家尿”泼在二好身上,这叫“送神”。
王二好被村民们压制 讽刺的是,炸山后山体崩塌,村长一行都被埋在山里,村长夫人又带人请二好再度施展神力救他们出来。
给二好封神的是他们,送神的也是他们,再次封神的还是他们。
事实是,二好和所有人一样无能为力,那些机缘巧合下的“神迹”过去以后,现实还是把她还原成一个人。
甚至还原成一个在道德崩塌的环境中,无依无靠的女人。
[北方一片苍茫]还跟[大佛普拉斯]很像,除了对色彩的运用和聚焦底层生活外,最像的是结局。
[北方一片苍茫]的结局,象征着信仰的告解亭在大雪中起火。
立在雪地中的黑色高解亭 正如[大佛普拉斯]的结局——大佛发出天雷般厚重的轰鸣。
内藏“玄机”的大佛②一半是魔幻,一半是现实[北仓一片苍茫]的导演蔡成杰,在拍电影之前,是央视普法节目拍摄栏目剧的编导。
拿着不算充裕的预算,他光速运作,40天写完剧本,30天前期筹备,9天拍完整部电影。
拍摄幕后照 在电影的导演阐述里,蔡成杰是这么写的:“通过一个农村妇女装神弄鬼的故事,展示了北方农村的众生相,考察农民群体生存情况,精神、道德、以及信仰的现状。
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来揭示农村的诸多问题,诸如信仰缺失,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空巢儿童遭遇性侵等问题。
”
王二好和小叔子问候女孩 《北方一片苍茫》的故事来源于蔡成杰老家的真实事件。
过年过节回老家时,蔡成杰最喜欢听父母和亲戚朋友讲他们身边发生的那些奇闻逸事,这些大多成了他的灵感来源。
王二好和她身边的故事都有原型蔡成杰说,“还有更为极端的故事,并没有在片子里体现”,选取的故事是他认为最合适的。
40天的剧本创作说来简单,蔡成杰把此前听过的王二好人物故事,提炼丰满加入戏剧化创作,并把现实中荒诞的故事串联起来。
当这些故事以王二好的视角展现出来时,就成了真实的中国乡村生活。
到了具体创作上,蔡成杰特别想找到一种独特的拍摄方式,来配合这个独特的题材。
“我作为创作者,就想找一个好视角,一个好人物,一个好的讲述方式把它给拍出来。
”
摄影、出品人焦峰(左),导演蔡成杰思考到最后的结果是,用4:3的画幅、固定镜头、以及黑白穿插彩色的影像风格来完成。
选用4:3这种已经不大常见的画幅,是因为“大家会产生时间感和距离感,并传达出一种冷静、克制的观察”。
黑白中穿插彩色的用意则是“一个是区分现实和非现实,一个是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
”
二好在讲述往事时,身旁亮起来的彩灯值得一提的是,[北方一片苍茫]的剧组只有两位专业演员,其余的或是蔡成杰老家的亲戚朋友,或是亲戚拉来的熟人。
比如片中王二好的小叔子,就是蔡成杰在特殊学校当老师的亲戚找来的孩子,看到这个孩子后,蔡成杰也临时把台词改成了手语。
王二好和小叔子 因此,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说错台词后改口,或者重复的现象,但很奇怪,这种硬伤在故事的衬托下,竟然毫无违和。
演员们看剧本的现场 可见,[北方一片苍茫]的台前幕后,都透露着一股质朴和真实。
从民间传统风俗出发,结合魔幻与现实搭配的手法,再配上原生态的演技。
让人以为是现实,接着以为是魔幻,最终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魔幻就是现实。
顺带说一句,我特别喜欢电影里干净、大片的雪。
电影中这样漂亮的雪景有很多 这里上演了那么多或温暖或残酷的事情,但雪依然平静,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切掩盖,好像一切从未发生。
让我想起来《红楼梦》的那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文: 涵葛格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看完这个电影,无言以对。
偶然发现的这个电影,在看之前当然照例先看豆瓣评价,出乎意料的分为极为开放的两级,有的说真实且深切,有的说这神马玩意儿。
我不去在乎导演和演员是不是有名气,有没有代表作,我只对电影评论,这电影也许是想表达人性的灰暗面和社会上的种种让人不齿的行为,虽然情节有些“无厘头”但还是通过这鬼神的表述来反应。
小寡妇成仙记从去年开始找这部片子的片源,《小寡妇成仙记》记得是去年拿奖的片子了。
看预告片的时候剧情已经知道了七七八八,再加上为了弥补FIRST初试说看的电影,就一直在百度内容。
又名北地一片苍茫,看完心里觉得缩在了一起,二好成仙了么,成了,她治好了聋四爷,让妹妹生了儿子,但是成了仙也会去势啊,从看到那只雪地里的鸟儿的时候,我便明白,大势已去,有种完了的感觉。
结尾好难过啊,聋四爷多忙活了一年倒不如瘫在床上还能多看看孙女,妹妹生了儿子,却把招娣引娣给卖了,大家开始打起了后山的主意,给二好去神,石头过世,所有的一切像是一团黑气骤然来袭。
记得在看影评的时候,说,二好虽成了“仙”,她想救别人,救聋四爷,救妹妹一家,还有石头,可是呢谁也救不了,都失去了,什么也不剩,心如死灰的二好把最后一张定身符说成是平安符,所有恩怨落下尾声。
明明是很难过很阴暗的片子,却让人看的热泪盈眶,那个女孩子,说,那个男人说他媳妇爱吃野山梨他是摘野山梨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不是自杀。
看到这,哭成一团,聋四爷的魂魄跟二好接话的时候再哭成一团,看着万念俱灰的二好,想起又一篇影评里说,那些请神的人根本不在乎是谁,狐黄白柳,再请一个不就是了。
人要生而有敬畏之心而不是依赖之心啊,凡事靠自己而不是请神做法自我安慰,行的端做的正,又何必请神。
虽是牛鬼蛇神的片子看了却不害怕心里满是温暖。
删减版,以超现实的手法讲述现实主义的故事,东北在地形影片,包含大量东北民俗信仰元素,如保家仙和萨满等。
二好家里出意外,丈夫大勇死去而她则幸运的活了下来被亲戚暂时收留,但却在不能动的时候遭到了丈夫兄弟的性侵,恢复之后他离开兄弟家后变得无家可归,成为了其他男人满足自己性欲,女人猎巫的对象,但他面对这些却选择了反抗,在他机缘巧合下治好一些人绝症的情况下成了其他人口中的大仙,然而他却并没有得到其他村民的善待,而是不得不离开村庄,在十里八乡以大仙的名义去讨生活,而她也在此期间尽自己的本心去做一些好事,比如让有家暴倾向的第二任丈夫家的兄弟善待自己的妻子,让第一任丈夫家的兄弟因为自己的性侵得到一些惩罚,或者帮助之前将自己看做猎物的同学,她似乎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实际上也只是因为被工具化后产生利用的价值,当他无法满足大家的利益的时候,又重新被大家所抛弃,比如第二任丈夫的兄弟卖掉了自己的女儿,而他却无法找回,曾经的同学摆脱困境得到钱之后却想用金钱继续物化她,而在她不予配合之后使用所谓的去仙的方法对付她,最终唯一和她有精神共鸣恢复了健康的聋老四孤独地死在房外,而他的小舅子也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被苹果里放的炸药炸死,村里的其他人也为了利益不顾劝阻的去挖山,只有最后死了人后才又想让她想办法帮忙,而她已经对所有人失望,施展了定身法后离去。
影片的有趣之处是用超现实的手法展现了以东北民间信仰为基本元素所构建的一个光怪陆离的似乎人与灵有沟通可能的世界,增强了影片的形式趣味性。
并且影片用典型的方式塑造了众多村民形象,营造了一种以损人利己为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影片在主题的呈现上似乎缺少更加深入的深刻性,只是呈现了人性之恶,却没有找到这种恶的来源,比如影片似乎展现了一种两性之间关系对这种悲剧形成理由,但是却没有更加深刻和根本的批判这种男性话语所造成的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东北幽默+写实很接农村地气的电影,像纪录片。
我有一个疑问,聋子四爷在水缸里泡了一夜,没冻过去,倒把病给治好了,这个说二好神灵附身,他走了大运能说过去,那二好是怎样一个人把聋子四爷搬下床再放到水缸里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被大家认可后的二好,愈发神灵附体灵验了,一句就能戳中别人的境遇,但也是说的越灵,大家越是保持距离,一个热火炕始终是她对生活的基本追求,一次次的没着落,让她一次次的栖身于自然中用身体接收天地灵气,再用这股气来惩恶,扶善。
包
一部发生在冻土地带的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公路片。
影像的文学化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藉由萨满神秘主义色彩讲因果报应是片子显性的部分,隐性的是导演对社会问题的自觉(留守儿童、妇女问题、生育迷信等)。
相对抽象的背景处理,以及东北方言特有的幽默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一连串社会新闻堆叠的沉重感。
通篇的闭环叙事,让人看罢觉得开篇强奸的铺垫十分多余。
前后影像语言的运用一直不统一,开篇固定机位,公路航拍,片尾这三个部分甚至都不像是同一部电影。
看不出特殊画幅与内容的必然性,导演在视觉上的尝试也让人困惑,原本以为黑白-彩色是现实-虚构之间的切换,而局部彩色的处理有时候也会显得多余。
私以为如果全片能对故事做简化,对视觉更朴素的处理,都会让电影呈现出更好的结果。
绝没想到是幽默感十足的荒诞现实主义,一扫印象中农村题材苦大深仇的严肃沉重感。
笑点往往集中在刻画女主角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性格上,也有更多用于讽刺村民愚昧贪婪、道德败坏和信仰缺失等等。
后半段悲剧反转的处理未如理想,落入较为直白与煽情的俗套里。
魔幻灵异元素的运用相当契合这个发生在北方农村的故事,没有过分渲染的仪式感或者博取西方观众的猎奇色彩,反而将具有本土气息的迷信情节与常规喜剧手法相结合,碰撞出妙趣横生的效果。
然而,最出色的莫过于全片的女性视角,不断用挑衅的姿态来对抗社会规条与风俗习惯,一方面大胆暗示现代女性的地位变化,这个女性角色完全有别于以往农村题材里的形象;另一方面似乎体现出创作者对人性中丑陋恶毒的批判,透过这个身份特别的女性努力促使改变,尽管最后不出所料地以失败告终。
王八羔子操的,你咋把我扔锅里了
东北语境中天然的喜剧效果帮了这片很多。后半段失控严重,导演功力不太够。
2.1/10,非常不喜欢!其实不能叫电影,都是片段堆积,剧作上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所有人物都没塑造好,几乎没有内容,人物动机模糊,形式感也提不起整部片子的节奏,摄影的形式对题材没有任何帮助,对色彩的滥用也是非常离谱,很讨厌这种自以为是的片子。观影感受太差了,坐立难安,叹气连连。
只能说,差太远
好故事。可惜没落在地上,端着。群演太差,幽默黑不下去,现实主义的批评也就虚成了鬼故事。尾曲一度误以为左小。 #东北治丧系列 #萨满大神醒醒 原名《小寡妇成仙记》
北方农村魔幻现实主义。偶有一点幽默感。形式上一般,故事终究老套。
暴雨过后的青岛,一个人的午夜场。一场小型农村现实主义魔幻,看完满心悲凉。
看不下去
机缘妙象
时间差对话,王八精熬汤;欠债鬼上身,耳光治落枕;金刚罩挡土炮,跳大仙治流氓;狐狸救母,井中怨魂,冻山梨和晒苹果,求子卖女,站队泼尿,忏悔屋外冲神仙……东北驱魔小寡妇出没,农村问题治标不治本,一片苍茫的大东北魔幻现实黑色幽默,惊喜
影评拍摄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镇。蒙辽冀交界的这话听着有点别扭,有点东北话又有些河北话。但是对女主角短短两天时间入戏、六天时间拍摄所呈现出的效果表示佩服。很特别的电影,文学性也非常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C+」燥乱不安的乡路众人,英文名比起中文可能更契合主题。长镜头真是长长长长长到中途不小心睡了十五分钟,演员真是业务得可爱,每一句台词连读错都会引发同场观众的欢乐。后几段失焦的镜头居然有曾经看美国众神的既视感,没听到主创的发言有点失落 #在放映
人性之恶由远景看不见脸的群像表现,受害者有中近景看得见面容的关怀,农村还是男性绝对的权力与恶。虽然叫成仙记,似乎是看透一切的解脱记。开篇的弥留之际再看一遍挺有意思的。
和朋友时隔一年再聚,看的是去年first名片《小寡妇成仙记》,名不虚传,厉害,一点都不闷,好看,荒诞幽默,有些细节没看明白,以后还会再看。
观感太差了…太琐碎了…坐立难安
中国乡村魔幻现实。
农村的愚昧,看着都累
愚昧比命运更可怕
善良是珍稀动物,而且不总是长得一本正经。大工不巧,玩儿似的,态度赞。站着看完,对话慢显得冗长,但真心剪不短。除了田天,全是就地抓壮丁,只拍了9天。被元叙事洗脑太久,都快要忘记东方神秘主义、奇闻逸事的叙事传统。红楼梦、三言两拍隐约其中。4:3画幅,黑白做抽色,心思很重。三星半
看得我生理不适,装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