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线很"经典",非婚单亲家庭的母女两代人的情感冲突与交流.似乎穿插了太多"大元素",象德岛传统悠久的夏祭舞蹈&日本木偶剧,然后有小日本最喜欢的痛苦而坚守的爱的思念,最后还把日本的遗体捐献事业宣传了一把...每个元素都不坏,但是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有一点点矫情的感觉.老太和情人分手,搬到他的家乡生下女儿,把对情人的思念寄托到情人最怀念的家乡传统风俗舞蹈上,每年坚持参加,甚至临终也坚持看一次现场表演,终于在女儿的帮助下,等来了一直等待的那个人,即使只是一个远远对视;因为情人是个医生,无法放弃自己的小小医疗事业和同样支持研究型遗体捐献的夫人,倔强的老太最后也选择了遗体捐献,为培养更多好医生做出无私贡献~~P.S.可能是我期望太大,也可能是我对这类细腻间接的煽情有点审美疲劳,还有就是和该片导演的思维不大能共振,总觉得最有看头的还是性格小老太的表演和夏祭那波舞再现~~
对阿波舞很有FU,母亲边跳舞边流泪,帽子掩饰不住恸哭,和热闹的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不过纵然那个男人把自己说的多可怜,终究还是和原配在一起,日式小三发扬了一把民族风格,隐忍再隐忍,唉。。。
内伤啊。。。
还是觉得菜菜子的和服扮相好看,洋装造型憔悴了不少呢。。。
《眉山》的故事,初看起来就和普通的婚外恋故事的后续一样。
私生女儿寻找父亲,母亲隐瞒真相,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一切也不过就是因为种种顾虑,一方没有尽到责任,另一方含辛茹苦将孩子带大的情节。
然而却是这简单的线索,却衍生出一个沉郁缓慢的故事,让我沉迷良久。
年少时的女儿笑子想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她急迫的探问眼神,与我们自己叛逆期时对一切的质询如出一辙。
但等到多年之后她终于长大,找到了她一直想见的人——她的生父,才突然感觉到她的追究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
找到了,又能怎样?
那些母亲当年不能改变的事情,现在的她又能如何?
她不是神,无法预测,也无法改变业已发生的。
她也没有资格去判断谁对谁错。
母亲的坚守,是为了她,她一直看着,也一直知道。
龙子,她只有唯一一个女儿,是她一生中唯一的爱人留给她的;笑子,龙子唯一的女儿,却想追寻唯一的父亲的身影。
她的梦想无法实现,她没理由不伤心。
可是这两个同样倔强的人,却因着自己的信念而彼此伤害。
三十年前,眉山的相遇,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没有变成法律文书的盟约。
虽然一方放弃了,另一方却依旧保留着。
那些阻隔他和她的,并非是什么用心险恶的障碍。
而那些他所不能舍弃的,其实也是真实而温暖的生活。
眉山的海报上那句日语,翻译过来的意思也许是,“因为是母亲,所以没有说过,因为是女儿,所以没有听过。
”。
这句话,让我感触良多。
那么,母亲龙子没有说的,女儿笑子没有听的,究竟是什么呢?母亲龙子身患绝症后,笑子和她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盛大的阿波舞上,笑子请来了父亲。
在远远相对着的坐席上,隔着人群,龙子和那个她曾经爱过,并且仍然爱着的男人交换的那一个眼神,比高山深海更为深邃。
龙子深爱着德岛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与那么多人的相遇,构成了她的一生。
或许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一个人养大笑子。
这个孩子,曾经是她的生命,是她爱情的珍贵收获。
如果说一般意义的爱情是相守,是海誓山盟,那么龙子的爱情,是跟她挚爱的这片土地相连的,这座眉山边,遇上她的爱人,和在这里孕育养大的孩子。
同样是爱情,同样是誓言,却是不一样的盟约。
那是彼此在一生一次的邂逅中没有世俗评判的相爱,之后,是共同选择的分离。
没有背叛和遗弃这样的情节,只不过是除却这相遇,他们各自选择了未来不同的路。
龙子没有离开这片土地,而他回到东京,和妻子一起打理着医院。
他们的盟约的内容,或许是这段爱情本身?
无从解读,也无须解释了。
而无论什么样的盟约,对于如今的笑子,都已经不再重要。
无论年少如何挣扎阵痛过,她还是平平安安地长大了。
曾经激烈的挣扎和矛盾都因为十几年的悠长时光而逐渐平复了,结果是当年的那个执著的小女孩已然长大成人,虽然,或者说所幸,执著如昔。
可是她已经懂得了一些生命中的遭遇,最终不能圆满。
我记得那古老的歌谣,一梳梳到头,二梳梳到尾,三梳梳到白发已齐眉。
这样的字句里,浸满的是承诺,是祈愿,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盟约。
然而眉山的盟约,相比之下却是那样异类,而却丝毫无损其诚挚和深切。
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即使这样,这无需解释的盟约依然珍贵而美丽,在纷乱的人世中安静地熠熠生辉。
和《UNFIAR》比起来,电影节居然还有一部更新的《眉山》,5月才在日本上映,到6月中旬第六周放映时,仍然停留在票房十强的彪悍成绩,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日本电影一向善于通过细节表达普通伦常感情,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一对不无对立情绪的母女感情交流,故事比较俗套,又拍得比较冗长,前一个半小时简直让人有些无法忍受,要不是饰演母亲的宫本信子的表演实在精彩,肯定昏昏欲睡过去,所以同场观看的上海小V早早发短信过来,称和她打90分的《东京塔》比起来,这个最多只能打60分。
不过,影片的高潮部分——眉山的阿波罗舞祭那段拍得非常精彩,菜菜子煞费苦心的终于安排到父亲来和母亲相会这段,拍得克制又颇具分寸感,点到即止的的风格让人回味更久,父亲与母亲隔着阿波罗舞队相望,而穿着绿色和服的菜菜子在中间深情凝视的镜头非常之经典,看到此次,小V立刻飙短信过来,声称此段可加十分,是是,一样深得我心啊。
其实最后还有母亲过世后,因为捐献出自己的遗体,有个日本医学院学生齐齐向家属鞠躬表示感谢的段落,也让人思绪万千,非常感动,不知道中国的遗体捐献者会不会也享有这样的仪式,让家属多少也能得到一些安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只是个俗套的母女感情戏,但这个母亲所诞生的女儿却是她喜欢有妇之夫的结果,因此这个母亲其实也就是现在国内俗称的二奶的老年版,这样的角度选择让这个俗套的故事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觉与深度,放在中国,这样的感情大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描述,更何论赞美了。
导演犬童一心此前曾拍过《彩虹老人院》《虎鱼门》与《狗狗心事》。
综上所述,《眉山》可以一看,但不绝对推荐。
虽然之前有听同学说菜菜子是女神,但一直没接触她的剧,后来偶尔看了【ghost】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可惜之后就快考试了,于是在看完【美女与野兽】【GTO】还有【最后的舞蹈】以后就没时间再追其他的剧了。
特意挑了菜菜子不同时期的作品,感觉变化真的挺大的。
当时看完【ghost】还在感叹菜菜子的确很美,但看了【美女与野兽】后才知道什么叫做美得令人窒息。
今天没忍住又把【眉山】给看了,跟之前看的几部作品相比有些不同,感觉是一部十分安静的作品,没有多少跌宕起伏,就像一条缓缓的河流直达人们心底。
李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断背山(啊咧,感觉好奇怪),菜菜子像我们诠释了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座眉山。
06年的【最后的舞蹈】到07年的这部【眉山】感觉菜菜子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但菜菜子终究是菜菜子,当她以一身绿色的和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除了眼前一亮以外更重要的是眼前的这个女人将最真挚的感动传达给了我,人海中的笑子没有多余的台词仅凭眼神的传递就将全剧推向高潮,使所有观众了解那一刻身为子女所拥有的幸福与感动。
这是一部安静的饱含情感的电影,大量内心戏的表演,大量缓慢的长镜头,唯美的叙述了一份看似隐忍痛苦却如溪流般静静流淌的爱。
不得不说两位女主角演得真好,宫本信子那种不动声色的坚强独立,松岛菜菜子的倔强细腻,都太恰如其分。
也不得不说,镜头画面太美了,片中笑子与医生在山顶聊天的那一幕,画面从傍晚天色渐暗至灯火通明那一刻抓的很妙。
还有两人漫步夏日夜晚的河边,镜头缓慢平稳的跟近,就像水流般的舒缓,配合菜菜子安静细腻的表演,营造出淡淡哀伤却极富美感的氛围。
最后那场阿波舞的戏里,30多年后重逢的一眼,宫本信子的眼神也非常的到位,那种好似埋藏了多年的思念积怨和无限的爱意在那几秒间混杂在一起冲了出来。
这两个女人真是日本演艺界的戏骨戏精。
分别30年的一眼,生离死别的一眼,却是那么淡然释怀的一句,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是啊,也许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无所谓,一切的一切都真心的可以释怀,因为爱。
她爱他,独守单恋他终生未嫁,她更爱她,将她看作生命的一切。
就像笑子说的,她的身体里有眉山,因为那份爱与情感缠绵痛苦撕扯隐忍坚韧庞大。
父母的爱情故事,我们知道多少?
咲子站在人群中,她的父母深情凝望……她在这头,他在那边,舞蹈着的人群汇成一条银河,看似将他们分离,可实际上,两位老人的心却从未分开过。
那一刻,咲子终于懂了。
为什么母亲在健朗时跳起德岛的阿波狸舞时,会哭的那样动情。
她仿佛真的变成了眉山,守护父亲的故乡,而父亲远在东京,收藏着这段已逝的梦。
今夜郎君来不来,月下站尽梧桐影。
母亲最终还是同父亲分离,她孤独的背影惆怅了整个祭典的夜晚……多年后,女儿穿上她那件年轻时的绿色和服,风情绰约。
她穿梭在祭典的人群中寻找父亲,一如母亲当年寻找她的爱人。
婚姻的神圣性不容侵犯,但爱情本身却是美丽的——即使父亲和母亲无法缔结姻缘。
有人拥有婚姻,有人拥有爱情……在这两难的感情结局中,身为女儿的咲子又想追寻什么问题的答案呢?
母亲为什么如此固执?
固执中却又坚强善良?
父亲为什么如此让母亲挂念,他是怎样一个男人?
咲子试图去触摸那段历史,得到的答案,是那一摞信纸中的夕阳下,父母手牵手的温馨映像。
他和她真真切切的爱过……这,就足够了。
他们,也曾遥望银河。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是否忽视,是否在得知后又匆匆尘封……这些都不重要。
那是属于他们的故事,而我们,也在感动过后,终于相信,自己是因为爱情的存在,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母亲成了眉山。
有着温柔的名字,同时也用最执着的信念,呵护守卫着她的爱情——她认定的爱情。
她觉得那,就是幸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真的……他们,也曾遥望银河……附记:这部电影中的阿波狸舞,是日本德岛县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个舞蹈,表现的场景是德岛传说“阿波狸的故事”中,狸猫们听了法师演奏的音乐后,手舞足蹈的一幕~~这个传说的结局,是为首的大狸猫把肚皮拍破,然后死掉……不过一大群狸猫围在一起跳舞的样子貌似确实很可爱。
今天旅游去德岛的话,可以看见他们那里连下水道的盖子上都有狸猫图案……德岛人民真的很喜欢狸猫啊~~
總是這樣,情緒被控制住,氣場緩慢凝重。
宮本信子:表演相當出色的老戲骨。
母親把女兒託付給醫生時,一字一句,深切。
父母女三人在阿波舞祭祀會三點見面場景,震撼的。
這個場景可以作為很多教材案例了。
沒有一個多餘的畫面,基本把情緒完全控制住,并爆發出來。
重點是,開片十分鐘以後我就躺沙發上睡著了,中途抄煤氣表的敲門,睜開眼看了幾分鐘,大致猜到劇情(劇情那是相當老套),掐小音量繼續睡去。
最後醒來就是德島祭祀。
一下被場面吸引住,還跟著宮本信子和松島菜菜子淚流滿面。
我想知道是特地為拍片而作的阿波舞場景還是本身就有祭祀這回事,順便拍的。
麻痹的拍的太好看了,這場戲。
松岛菜菜子我还是喜欢的,大和拜金女就演的有模有样,好久不见这人也有些老了。
但是没想到宫本信子老太太绝对的老当益壮,这位当年伊丹十三御用女演员,留下N多佳作,可惜嫁给伊丹十三以后,随着伊丹十三的自杀,息影多年。
这次复出,真是实力过人,轻松毙掉菜菜子……片子是闷片子,要是想看最好的老太太演戏,就推荐一下
看过这片子,就想到之前看的《东京塔》,一样关于母亲的话题,一样有些倔强的性格,只是故事的主角前者是儿子,这里是女儿。
日本电影向来擅长拍摄此类亲情。
故事雷同,也可以说俗套,不过对于其中的母亲以及感情就较为有感触。
通过母亲训斥护士,已经回忆中那段与歌手的对话,以及后来病重还坚持自己走路等场景,可以看出母亲话语犀利、待人真挚,非常的刚强的女人。
其实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处处都在表现母亲是怎么样的性格,似乎这样的性格也是她会做出入院不通知女儿,独自关闭店面等一系列决定的原因。
可能也是如此性格,母亲在不能和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后选择呆在男人的故乡,选择永远伴随着她与心爱人的结晶。
这样的女性似乎是多数男人喜欢的吧,可以说一种小三的身份,却也没有给男人任何麻烦。
可这样的男人,作为自己还是有点,哈哈。
“辜负了你,……不能在辜负妻子”有点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只有如此痴情的母亲才对此一一接受吧。
最后舞会上的母亲与父亲的隔路相望,眼神中流露出的感情,不会觉得太过。
而母亲请医生带自己离开,我觉得也恰好符合母亲的性格。
还有两个小桥段挺喜欢的。
1,母亲病重后在床上看电影,哼着歌曲,挺有感触的。
因为最近时间,姥姥生病住在家中,常常就是躺在床上唱着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2,最后日本医学院学生齐齐向捐献遗体家属鞠躬表示感谢的段落,也让人思绪万千,非常感动。
让家属也能得到一些安慰,做出了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在中国的遗体捐献者会不会也享有这样的仪式呢?
(09.4.15 原创)
河流上移动的镜头不错
津川雅彥选老婆跟选剧本一样有眼光呀
妈妈虽然有个性。但是细想还是觉得自私。单亲与否是子女无法选择的,父爱的缺乏却是她一出生就背负的。
那身绿色和服,美的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笑和哭都能美成这样,彻底被菜菜子俘虏了。
很细腻的电影
这样的感情是说不出来的!信子阿姨气质和演技都不是一般的好!
我居然又没哭,我这个没良心的
姐好美,尤其是那件绿色浴衣,但是一想到是渣男的故事我又感动不起来
这里不是苏东坡老家,是日本德岛。三观有点奇怪的片子,宫本信子演技真是神,菜菜子也被比下去了。
德岛,阿波舞。。。好像能去现场看看这夏日的盛宴~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吸引人,特别是当地的小孩子也会从小参与进来。电影中母亲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太喜爱了,最后30年后的重逢,两人隔着舞台,远远的对视,已足矣!
感觉音乐特别棒,一查果然音乐获了奖
小三的温情?
妈妈 我最爱你。
眼睛很累,看到乏。
太戳泪点了,亲情是我最抵御不了的。
里面的母女之爱没有很感动
记得是去年寒假中午坐在陆家嘴的写字楼里午休的时候看的 就冲着菜菜看
如果你對她跟阿波舞都沒有興趣,那你就不用看了
拖沓
喜欢日本电影的淡,眼神的丰富。宫本信子,可爱妩媚的老太太,眉眼动起来,有戏曲的风韵。阿波舞带给我的感动,每个人用身体表达的快乐,席卷而来,真想参加一次。记住了德岛,记住了阿波舞。